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建设初探
中职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职学校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中职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职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一、加强学校治理体系建设1. 完善学校领导体制。
中职学校应建立健全校长负责制,明确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同时,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选拔任用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正派、群众信任的干部。
2. 优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中职学校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实现权责分明、高效运转。
加强学校章程建设,明确学校办学宗旨、发展目标、管理规范等。
3. 强化民主监督机制。
中职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保障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
同时,建立健全校长述职制度,加强校长对学校管理工作的监督。
二、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中职学校应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一支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队伍。
2.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中职学校应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进修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 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中职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优化教育教学管理1. 优化课程体系。
中职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不断优化课程体系,调整专业设置,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加强实践教学。
中职学校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训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 创新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应积极探索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1. 培育学校精神。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之管见

洚国授外教育圃t瓣,一裁一一擞t毂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之管见◆鲁雁飞【摘要】制度定位是加强制度建设的前提条件,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的方向是建立灵活多变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制度、建立因材施教的教学改革制度并突出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制度建设主要是要建立法人治理制度、社会参与制度、创新师资建设和构建可选择性的学习制度。
【关键词】教学管理制度定位制度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立稳定位和培养目标。
有序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改革、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性工作。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按教学工作的职责划分,大致包括学籍管理、教学组织管理、专业与课程建设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等六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一、高职教学管理制度定位制度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能动运用,制度定位是制度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高职教学管理制度必然是高职特色和教学规律的反映。
而高职的类型、层次和模式的特色是高职最基本的规定性。
因此高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首先要解决好类型、层次和模式的定位。
关于离职教学管理制度定位,很多人认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
笔者认为,就高职院校来说,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是国家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的反映。
而不是国家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界定了高等学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自主确定内部的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的主体。
特别是现代新高职,国家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其市场化实体地位,但实际的各项政策规定都明确高职是高度市场化的办学实体,这既不同于作为国民教育基础的中小学,也不同于作为国家学术教育基地的重点综合大学。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在国家的政策指导下独立按市场需要办学的经济性实体。
在教学组织和管理上必须要有相应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因此,高职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只能是国家教育制度的反映。
不能是国家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的直接延伸和细化。
职业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职业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一、明确办学定位,强化办学特色职业学校应明确自身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具体措施如下:1. 深入调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确保专业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
2. 加强校企合作,引入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产教融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二、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1. 建立健全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实现学校治理民主化、科学化。
2. 推进校长聘任制改革和公开选拔试点,选拔优秀校长,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3. 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促进校企合作。
三、创新管理模式,优化教学资源1. 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激发教职工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2. 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3.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教学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 推动教学方式改革,如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加快“1X”证书制度改革,将职业技能证书纳入学分制管理,实现证书试点与学分制管理相融通。
3. 推动产教融合,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构建人才培养和产业经济发展平台。
五、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1. 建立校企合作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 推行“订单班”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3. 加强学生实习实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总之,职业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明确办学定位、完善治理结构、创新管理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等措施,职业学校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高职院校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高职院校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摘要高职院校规章制度是为实现学院办学目标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本文分析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原则,阐述了构建制度建设长效机制的途径和措施,这些对于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制度建设科学发展有力支撑高职院校规章制度是为实现学院办学目标和理念,按照一定程序依法自主制定的、在全院范围内实施、对学院各项工作和各类人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章程、条例、规定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它是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是院校管理与服务、教育与教学活动的行为规范。
只有建立健全一整套符合院校建设发展需要的规章制度,学院各类组织关系才能井然有序,各部门和全体师生员工之间才能更好地协同工作,实现学院的科学发展。
一、高职院校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对制度建设工作不够重视规章制度是保证一所院校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一些管理者忙于扩大办学规模,筹集办学资金,提高员工待遇,没有时间或者不愿考虑规章制度建设问题。
致使规章制度不系统、不健全,甚至有违背国家法律、规章及政策的规章制度得不到及时修改,出现在部分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随意性,个别部门“人治”的现象仍然存在,不利于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制定规章制度的程序不够规范目前,一些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也往往是职能部门根据自身工作需要,提出并组织本部门几个人起草相关的规章制度,经过一定范围的讨论并征求意见后,经院长办公会通过后印发实施。
规章制度施行后如果出现问题,就通过制定补充规定等方式进行补救。
由于缺少对某项具体规章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与审定,缺少法律顾问和行业企业专家的参与,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或废除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起草部门的主观意愿,缺乏相应的规范化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院规章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三)规章制度体系不够完善高职院校的制度建设缺乏总体安排,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倾向严重。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制度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进步。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保障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方面。
下面将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课程设置以及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供一些思路。
首先,学校管理是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
现代学校管理应注重科学化、信息化和规范化。
科学化的管理包括制定科学的管理流程和制度,实施科学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估。
信息化的管理要求学校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方便管理人员获取和分析数据,及时做出决策。
规范化的管理则是要求学校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规范,确保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遵守管理程序和职责。
此外,学校管理还应注重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教育教学是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
现代教育教学应注重个性化、社会化和创新化。
个性化的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社会化的教学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通过小组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创新化的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最后,学生评价是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学生评价应注重多元化、客观性和个性化。
多元化的评价要求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评价、课堂表现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客观性的评价要求评价过程公平公正,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个性化的评价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评价和指导,促进学生个人发展。
综上所述,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保障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方面。
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课程设置以及学生评价等方面的和完善,将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困境与对策探讨1. 引言1.1 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性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在于推动高职院校持续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增强高职院校的竞争力。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基础。
建立健全的现代大学制度可以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也是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和运行的基础,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加强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1.2 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所面临的困境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所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制度体系滞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以及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挑战。
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在制度体系方面存在滞后的问题。
传统的大学制度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制度规定已经不符合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
学校在制定和执行新的制度时面临着困难和阻力。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也是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困境之一。
管理机制不健全会导致学校管理混乱、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影响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也给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带来了困难。
由于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学校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都存在不足,影响了学校整体的发展和提升。
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所面临的困境不容忽视,需要学校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制定有效对策来解决这些困难,推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字数:248】2. 正文2.1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1. 课程设置与教学体系: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需要关注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合理规划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体系也需要不断创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制度建设

o n t uin i iw fmo e u iest n t u in t rvd oi n t uin fu d t n o e s san b e d v lp wn isi t n ve o d m nv ri is t t o p o i ea s ldi si t o n ai ft u tia l e eo - t o y i o t o o h
多年 来 , 国高 等教 育 的 发展 一直 是 以政 府 行 我
时代背景下, 大陆的高职院校也应 自 觉地在现代大
学 制度视 域下进 行 院 校制 度 建 设 , 院校 的长期 发 为 展 和可持 续发展 奠定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u a fC e g u A r a t or l h n d e n ui n o o c V ct nl n e h i lC l g oa oa dT c nc ol e i a a e
21 年 o 0 1 3月第 1 总第 8 期 ) 期( 6 V 12 o 1Sr l o8 )2 1 o.7N .(ei .6 0 l aN
me to ih rv c to a d c t n. n ut g te b sc c n oa in o d m n v ri n tut n, i p p rma e a n fhg e o ain le u a i Co s i h a i o n tt fmo e u i est isi i t s a e d o l n o y t o h
i iw fmo e nv ri n t u in i ia. n ve o d m u e st isi t n Chn i y t o
Ke o d yW r s
mo e u ies y isi t n o l e h is n t uin b i ig d m nv ri n tu i ,p y c n c ,isi t ul n t t o t t o d
加强高职学校内控制度建设的初探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 2008N O.27SCI EN CE &TECHN OLOG Y I NFOR M A TI O N 科技教育1高职学校建设内控制度的背景和必要性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的主体为了实现其既定目标,以信息沟通为基础,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影响其目标完成的可控因素所作出的一切努力。
内部控制制度是组织能够保持有效运行的基础制度安排,它是组织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大学扩招,更多的高中毕业生可以升入大学学习,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起到了推动作用。
同时,我们也看到,各大学在迅速扩张的过程中,由于内部控制不严,导致基础设施及各项设备重复投入,经费浪费严重,甚至导致了巨额银行贷款不能偿,成为呆坏账。
最典型的就是吉林大学40多亿元银行贷款成为坏账的例子。
这些问题的出现,充分说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我校是一所重庆的建筑类高职学校,主要培养建筑类专科人才。
作为职业专科院校,我们与其他本科高校在生源质量、办学层次、资金规模等方面不具备优势。
因此,高职学校的办学同样存在着在生源、教学、就业、学校综合实力方面的竞争。
如果不能监管、利用好有限的办学资金,势必导致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落伍甚至失败。
提高高职学校的管理水平,尤其是加强内部控制,具有现实的和长远的双重意义。
为了尽快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必须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那么,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学校一种自我调节、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在目前的学校管理中有现实需要。
首先,严格学校的内部控制是治理会计秩序混乱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造假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它与管理混乱、舞弊行为、违规操作等等都有关系。
其次,严格学校内部控制是加强财会管理的内在需要。
工作量较大,在服务质量和业务技能上要求严格,每笔业务都与经济有关,而面对金钱和周边环境中存在的社会不正之风,收入悬殊、待遇不公等现象,就很容易使人心理失去平衡,如果我们有了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如同河边上筑起一道防洪坝,防止歪风邪气的侵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建设初探[摘要]立足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和实际,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和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现代高职院校制度是指建立与高职院校所处的特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服务面向相适应,切合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成长的规律、特点,着眼于处理政府、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以及高职院校内部各种关系的规则体系,其基本特征是体现中国特色、职教特色,突出行业、企业参与,具有系统性。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是高职院校现代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应着重加强学校章程建设,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创新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机制,改革人事分配和绩效管理制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国特色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必然选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把“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纳入其重要的战略目标,把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加强章程建设,扩大社会合作,推进专业评价作为重要任务提了出来,并部署开展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工作①。
政府、社会和大学已经就大学治理模式需要现代化转型、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路径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
然而,目前对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似乎更多地关注研究型大学或教学研究型大学乃至重点高校,作为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在这一问题上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而事实上,无论是从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的现状,还是从推进高职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趋势来看,如何立足高职办学定位和实际,探索既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又体现高校育人功能的中国特色的现代高职院校制度,无疑是很有必要而又十分迫切的。
本文中,笔者着重从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角度,对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的现状、内涵与特征、主要措施等方面进行粗浅分析。
一、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的现状建设现代高职院校制度,首先要立足现实,基于当前发展阶段。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与国内本科院校相比相对滞后,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方面的东西相对薄弱。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观念认识层面。
无论社会还是学校内部,对于高职院校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都还比较模糊。
一方面,一些人往往认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主要是那些重点高校的事情。
高职院校当前主要抓的是硬件建设、教学质量、招生就业、专业课程建设等立竿见影的工作,抓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既缺乏现实基础,又缺乏内生动力和现实的迫切性②。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依法治校”的思想尚未深入人心,对制度的敬畏和遵从不够,制度制定与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盲目性相对较大,建立起来的制度往往在执行的时候落不到实处。
特别是在中国现阶段的改革还未彻底触及高等教育之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痕迹在高职院校还比较明显。
2.在办学定位层面。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
高职院校行政归口管理为高等教育所属的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而又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这往往使高职院校的处境较为尴尬。
外部管理上,地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高职院校似乎两头都管,又两头不着落;内部管理上,由于近几年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快速扩张,许多学校疲于应付硬件建设,无暇深入、系统地研究和建立符合自身办学特点的制度,许多制度建设更多地仿效本科院校,与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功能要求不相匹配。
相对普通高校,高职院校与产业、企业联系也更为直接、更为紧密,更加需要建立灵活开放的办学机制,促进企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而体现政府集权的高等职业教育行政,使得高职院校的自主空间相对狭小,也限制了高职院校的手脚。
3.在制度文化层面。
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办学历史较短,制度文化建设相对缺失,制度的结构内容比较陈旧、封闭,不成体系,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相匹配。
从法律上来讲,我国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只有《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两部,而且这两部法律对高职教育的针对性不强,高职院校制定章程的还很少。
除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外,对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其他方面还缺乏明晰的规定,权力过于在学校行政层面集中,学术权力的发挥没有相应的运行机制;真正实施两级管理的学校还很少,院系一级基层组织多处于执行层,缺乏活力和自主发展的能力③。
二、建设现代高职院校制度的内涵和特征现代大学制度本身是一个多维角度和不断发展的概念,专家、学者对此有着不同角度的解读,难以找到一个公认的、确切的定义。
综合各方面的观点,一般认为,大学制度应包括两个基本层面,一是大学的外部制度安排,包括大学的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办学体制等;二是指大学自身层面的内部制度设计,主要表现为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包括大学的组织结构、权力体系和运行机制等④。
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是相对于我国现有的大学制度而言,它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大学外部关系、内部组织结构及大学组成人员行为规范所构成的体系。
其基本特征是:政府宏观调控、大学自主办学、校长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学术、社会评估监督;举办者、办学者、管理者、教育者、学习者职、责、权、利分明⑤。
高职院校与其他类型普通高校同属高等教育的范畴,其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内涵上理应与普通高校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师资、科研要求等方面具有本质的区别和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又应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制度。
否则,容易模糊了高职院校和其他类型高校的界限,导致人们照搬研究型大学或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规律,未能明确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乃至最终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建设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其内涵应是指建立与高职院校所处的特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服务面向相适应,切合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成长的规律、特点,着眼于处理政府、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以及高职院校内部各种关系的规则体系。
其基本特征是:1.具有中国特色。
高职院校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要充分考虑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传统文化等背景因素,要和中国国情相适应,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这是各类层次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共性特征。
2.体现“职教特色”。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是高校的基本功能。
这几大职能在高职院校不可能面面俱到,均衡得到体现。
高职院校的根本使命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最大程度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企业提供科研、培训服务,切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是以追求学术创新、学术自由为根本目标。
因此,“学术自由”“学者(教授)治学”等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制度特征也就不能简单地套用于现代高职院校。
构建高职院校现代制度要切合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成长的规律、特点,真正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特色,这既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也应成为高职院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类型的基本特征⑥。
3.突出行业、企业参与。
扩大学校发展的社会参与度,吸引社会多元利益主体参与,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高职院校是一种具有政府及其他出资人、教师、用人单位(尤其是行业企业)、学生及其家长以及社会大众等多个利益相关者的组织。
在高职院校现代制度设计中,要基于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并为其更好、更快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来理顺高职院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以及推动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相比于其他高等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更为紧密,吸收社会多元利益主体,尤其是如何推动行业、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参与高职院校建设,更是重中之重。
这是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体现在高职院校治理结构上的突出特征。
4.体现系统性。
高职院校现代制度应该具备系统性的特点,是一套体现整体性、协调性特点的规则体系。
整个学校制度体系应该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专业建设等一切活动包括进来,学校的一切活动和行为都要做到有据可依和有章可循。
三、当前建设现代高职院校制度的主要任务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立足实际,在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中逐步完善。
就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而言,笔者认为当前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研究和建立高职院校章程。
现代大学制度体现在学校内部主要就是治理结构和治理关系问题,其目的是为了使学校在一定的制度原则指引下,排除各种阻力,提升运行质量,实现依法治校。
大学章程是高校得以设立以及保障其依法治校和正常运转的“根本大法”,是大学管理与运行的规则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章程建设。
各类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
”当前,高职院校已经到了从规模扩张转为提升内涵的转型发展新阶段,加强高职院校章程的基本理论研究,制定、实施符合法律规定,体现高职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理顺内部治理关系,大力推进依法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理应成为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建设亟待解决的理论课题和重要任务。
2.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和体制的显著特征。
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关键在于理顺党委和行政的关系及贯彻好党的民主集中制。
党委一方面要充分行使领导权,领导好学校全局性工作;另一方面又不要以党代政,要大力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
高职院校大多从中专校升格而来,在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方面,既有许多制度空白亟待加以补缺,又较少受到固有模式和框框限制,可以大胆地、创造性地探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治理结构的实现机制。
一是制定好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沟通协调和监督机制,提高执行制度的严肃性与自觉性。
二是党政一把手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善于处理好书记个人在党委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与校长在行政实施过程中的职权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涉及学校发展的“三重一大”事项进行决策时,一定要注意决策前的酝酿和磋商。
三是尝试构建有利于形成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制衡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学术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充分尊重学术权力和教师的主体地位。
四是加强民主管理,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校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切实保障教职工依法行使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的权力⑦。
3.建立和完善行业、企业合作机制。
要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同时,探索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的机制,创新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扩大学校发展的社会参与度。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办学机制,是新阶段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