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膜常见病(专业技术)

合集下载

口腔黏膜病知识总结

口腔黏膜病知识总结

口腔黏膜病知识总结口腔黏膜病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一类疾病,包括溃疡性口炎、扁平苔藓、口腔白斑等。

口腔黏膜病常见于口腔粘膜的慢性炎症,其病因复杂,常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营养不良、口腔卫生差等因素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若出现口腔黏膜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溃疡性口炎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特征为口腔黏膜的溃疡和糜烂。

患者常会感到口腔疼痛、灼热感和刺激感。

溃疡性口炎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口腔卫生差、局部刺激等因素有关。

治疗溃疡性口炎主要是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和感染,并进行症状缓解的药物治疗。

扁平苔藓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的白色斑块,质地较硬,与黏膜不易剥离。

扁平苔藓的发病与免疫功能异常、营养不良、长期接触刺激物等因素有关。

治疗扁平苔藓主要是改善免疫功能,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并采用局部药物治疗。

口腔白斑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其特征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

口腔白斑的形成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感染和刺激等因素有关。

治疗口腔白斑主要是改善免疫功能,保持口腔卫生,并采用局部药物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还可以采用光疗、激光疗法等综合治疗措施。

除了上述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口腔黏膜病,如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红斑狼疮等。

这些口腔黏膜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因此在治疗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预防口腔黏膜病的发生,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刷牙、使用牙线、漱口等。

其次,要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过热、辛辣、刺激性食物。

此外,还应注意避免长时间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口腔黏膜病是一类常见的口腔疾病,包括溃疡性口炎、扁平苔藓、口腔白斑等。

其发病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口腔卫生差等因素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检查口腔健康状况,并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口腔黏膜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口腔黏膜常见疾病ppt课件

口腔黏膜常见疾病ppt课件
【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HSV) 【临床表现】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多表现为急性疱疹性龈口炎。 6岁以下儿童较多见。
复发性疱疹性口炎:一般复发感染的部位在口唇处, 又称复发性唇疱疹。
ppt课件.
3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临床分期
前驱期:发病前常有与疱疹病患者接触史。 出现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急性症状。1-2 天后口腔黏膜、附着龈广泛充血水肿。
疱持续约24小时。病程约10天。愈合后不留瘢痕, 可有色素沉着 诱发因素:局部机械刺激、感冒、阳光照射等
ppt课件.
5
ppt课件.
6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ppt课件.
10
ppt课件.
11
ppt课件.
12
ppt课件.
13
单纯性疱疹诊断
病史:
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婴幼儿,急性发作,全身反应 重,口腔黏膜和唇周围出现成簇的小水疱。
菌群失调或免疫力降低,使口腔黏膜念珠菌 病发病率相应增高。
ppt课件.
16
口腔念珠菌病临床表现及分型
念珠菌性口炎:
急性假膜型:又称新生儿鹅口疮、雪口病 急性红斑型:萎缩型,抗生素口炎。多见于成年人,主
要由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而致。 慢性肥厚型:增殖型。可见于颊粘膜、舌背及腭部。常
对称地位于口角内侧三角区。 慢性红斑型:义齿性口炎。义齿上附着的真菌是主要致
消炎类药物:药膜、软膏、含漱液、含片、 散剂、超声雾化剂
止痛类药物:5%盐酸达克罗宁液、1%普鲁 卡因或2%利多卡因,涂溃疡处或含漱
局部封闭:皮质激素加2%利多卡因液,溃疡 下局部浸润。有止痛促进愈合作用。
理疗:激光、微波、紫外线等局部照射

口腔黏膜病知识总结

口腔黏膜病知识总结

口腔黏膜病知识总结一、引言口腔黏膜是口腔内最外层的一层薄膜,具有保护口腔组织和参与口腔功能的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口腔黏膜容易受到损伤和感染,导致口腔黏膜病的发生。

本文将就口腔黏膜病的类型、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

二、口腔黏膜病的类型口腔黏膜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之一,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溃疡性损伤,常伴有疼痛和不适感。

2. 口腔白斑:口腔白斑是黏膜上出现白色斑块或斑点,可能是由于真菌感染、免疫异常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3. 口腔炎症:口腔炎症包括牙龈炎、牙周炎等,是由于口腔内细菌感染引起的黏膜炎症。

4. 口腔肿瘤:口腔肿瘤是指在口腔黏膜或口腔组织中形成的肿块,可能是良性的或恶性的。

三、口腔黏膜病的症状口腔黏膜病的症状各异,但常见的症状包括:1. 口腔疼痛:口腔黏膜病的一个主要症状就是口腔疼痛,可能是轻度刺痛或剧烈疼痛。

2.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症状,口腔黏膜上出现溃疡性损伤。

3. 口腔出血:口腔黏膜病引起的炎症和溃疡可能导致口腔出血。

4. 口腔异味:口腔黏膜病可能导致口腔异味,给患者带来不适感。

四、口腔黏膜病的原因口腔黏膜病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1. 细菌感染:口腔内的细菌感染是引起口腔黏膜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也是口腔黏膜病的常见原因,尤其是口腔白斑的发生常与真菌感染有关。

3. 免疫异常:免疫功能异常可导致口腔黏膜病的发生,如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4. 长期刺激:长期吸烟、饮酒、咀嚼槟榔等行为可导致口腔黏膜病的发生。

五、口腔黏膜病的治疗方法口腔黏膜病的治疗方法因病情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1. 药物治疗:口腔溃疡可使用口腔溃疡贴膜剂、抗炎药等治疗;口腔白斑可应用抗真菌药物等。

2. 物理治疗:口腔黏膜病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激光治疗、冷光治疗等。

3. 外科手术:对于口腔肿瘤等恶性病变,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口腔黏膜常见疾病PPT课件

口腔黏膜常见疾病PPT课件
• 长期局部用激素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慢性 • 口腔粘膜的白色凝乳状伪膜(由坏死脱落的组
织及被念珠菌菌丝孢子侵入的不全角化上皮等 组成)
2020/3/19
12
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
红斑型(萎缩型): • 与长期大量用抗生素及激素有关 • 可急性、可慢性,以慢性多见 • 急性则疼痛明显,慢性为口干、烧灼感、
口腔粘膜常见疾病
2020/3/19
1
• 一.了解口腔黏膜
疾病的病因,辅 助检查
• 二.熟悉口腔黏膜
疾病的临床表现
• 三.掌握口腔黏膜
疾病的治疗及护 理要点
2020/3/19
课时目标
2
一.单纯疱疹
二.天疱疮
簇集性小水疱,自限性,皮肤自身免疫大疱性
易复发。
疾病,水疱直径
>2cm
2020/3/19
3
疾病 特点 项目
素C等
3.中医中药治疗:扶持
4.对症及防止继发 整齐,补益脾胃气血。
感染治疗 2020/3/19
8
三.口腔 念珠菌 病
由念珠菌Candida引起的口腔 粘膜的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真 菌病
四.多形 性红斑
是一种皮肤-粘膜病的急性渗出 性炎症
五.复发 性阿弗 他溃疡 2020/3/19
又称复发性阿弗性口炎、复发性 口腔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
碱性液体,抗真菌药物溶
口腔念珠 涂片法, 液含漱或局部涂抹,
菌病
分离培养
口服抗真菌药物
增强病人免疫力
隔离可疑致敏物质,积极治
多形性红 体格检查,疗口腔炎症及其他全身疾病,

血常规 激素,抗组胺药物治疗,营
养支持
复发性阿

口腔黏膜常见病PPT课件【250页】

口腔黏膜常见病PPT课件【250页】
多见于拇指,甲板增厚或萎缩变薄,一 般无自觉症状,有时在甲床显示红色针 尖样的小点,压痛明显。 甲板上有纵沟或嵴,严重者形成纵裂, 坏死、脱落。
第七节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
从血清阳性到死亡大约需要10--12年; 输血感染者从血清阳性转到艾滋病大
揭皮试验: 用镊子夹住边缘残留的疱壁,
能顺利地揭去一大片,无明显 的疼痛,可能有轻度的出血。
诊断
1. 临床表现:损害特征、病程、全身情况 2. 细胞学检查:天疱疮细胞或棘层松解细胞 3. 活体组织检查:取材时防止上皮与其下组
织的分离。 4. 免疫学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直接免疫荧光,能定位显示棘 细胞层间的抗体
1. 提供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给以人 文关怀,增强患者与疾病斗争的信 心;
2. 抗病毒治疗,坚持早期、持久、联 合用药的原则;
3. 免疫治疗,应与抗病毒治疗联合应 用;
4. 针对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进行治疗;
5. 支持、对症治疗。
口腔病损的治疗
口腔念珠菌病 毛状白班 Kaposi肉瘤 口腔疱疹 AIDS相关牙周病 口干症
周连服2天,6周为一个疗程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 ② 被动免疫制剂:
胎盘球蛋白 丙种球蛋白:每隔1-2周注射 1次,肌注
4、中医药
昆明山海棠:抗炎、抑制增生、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 副作用:血象改变、似激素样副作用。0.5g ,tid。
雷公藤多甙:免疫抑制、抗炎作用。10mg,tid。 辨证施治:脾肾阳虚、气滞血瘀、虚实夹杂、中虚脾热。
酮康唑:能抑制真菌细胞膜DNA和RNA,一次口 服200mg,2~4周为一个疗程,可引起肝脏损害, 有肝病史者慎用,一个疗程一般为7~10天; 氟康唑:能抑制真菌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麦角固 醇的合成,不出现明显的肝毒性,对口腔念珠菌 感染的疗效优于酮康唑;首次:一天200mg,以 后每天100mg,连续7~ 14天。

口腔黏膜病知识点总结

口腔黏膜病知识点总结

口腔黏膜病知识点总结口腔黏膜是口腔内壁和颊、舌、唇等组织上覆盖的一种黏膜,它在口腔内起着保护和吸收作用。

口腔黏膜病是指口腔黏膜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疾病,通常表现为口腔黏膜颜色异常、形态异常、质地异常等症状。

口腔黏膜病包括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包括口腔溃疡、牙龈炎、白斑病、口腔扁平苔藓等。

这些疾病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感染、免疫系统异常、营养不良、药物反应等多种因素引起。

口腔黏膜病的症状通常包括口腔溃疡、牙龈红肿出血、口腔黏膜颜色改变等。

口腔黏膜病的诊断通常需要口腔医生或口腔科专家根据患者的口腔症状和口腔检查结果来确定。

口腔黏膜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口腔卫生护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预防口腔黏膜病方面,主要是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包括定期刷牙、使用漱口水、定期口腔检查等。

此外,避免贪甜、食用刺激性食物、避免吸烟酗酒等也有助于预防口腔黏膜病的发生。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上的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常见于舌尖、阿卡板、颊粘膜、唇内侧等部位。

口腔溃疡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溃疡底部黏膜呈浅表溃疡。

严重者可由意外咬伤、胃肠道疾患、食物变态性反应等引起。

治疗口腔溃疡时,应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食用过烫或刺激性食物。

口腔溃疡的患者还需要在就餐前用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此外,可使用一些药物治疗,如利多卡因、肾上腺素等药物可用于局部涂抹治疗,减轻局部疼痛。

对于反复发作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牙龈炎牙龈炎是由于口腔内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龈变软、牙缝间间隙扩大等。

牙龈炎的发生与口腔卫生状况密切相关,经常不作及时的口腔清洁,导致牙菌斑的积聚和牙石的形成。

预防牙龈炎首先要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定期刷牙、定期洗牙、正确使用牙线等。

对于已经出现牙龈炎的患者,需要及时到口腔诊疗中心就医,接受专业的牙龈炎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清除牙菌斑和牙石,对局部牙龈进行冲洗。

口腔黏膜病

口腔黏膜病

单纯疱疹
口腔黏膜常见病
口腔黏膜病
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
疱疹性口炎 herpetic stomatitis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婴幼儿 急性发作 全身反应重 口腔黏膜成簇小水疱 浅溃疡 痂壳(口周皮肤) 复发性感染:多见于成人,全身反应轻。口角、唇 缘及皮肤出现成簇小水疱。 涂片查找包涵体 电镜检查受损细胞 抗原抗体检测 局部用药 免疫调节剂 对症和支持治疗
第六章 口腔黏膜病
一、概念:
口 腔 黏 膜 病 ( oral mucosal diseases ) 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及软组织上的类型不同、 种类众多的疾病总称。常见的口腔黏膜病有复 发性口疮、疱疹性口炎、口腔念珠菌病、口腔 白斑病、口腔扁平苔癣等。
口腔黏膜常见病
口腔粘膜 oral mucosa
覆盖在口腔表面,前与唇部皮肤相连,后与咽部粘膜相连
口腔黏膜常见病
口腔黏膜病
病因
口腔念珠菌病 oral candidiasis
真菌—念珠菌属感染
念珠菌性口炎(candidal stomatitis) 慢性肥厚型 (增殖型念珠菌口炎)
口腔黏膜常见病
口腔黏膜病
病因
口腔念珠菌病 oral candidiasis
真菌—念珠菌属感染
念珠菌性口炎(candidal stomatitis) 慢性红斑型 (义齿性口炎)
(四)疱(vesicle)
定义:黏膜内贮存液体形成,圆形,突起,
直径2∼5mm,表面半球形。 上皮内疱(棘层内疱):壁薄而柔软 上皮下疱(基层下疱):疱壁较厚
见于病毒性感染、药物反应、烫伤和疱性皮肤病
(五)大疱(bulla)
定义:大的水疱性病损,直径5mm以上。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汇总.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汇总.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损害特点: 1 口腔粘膜----疱疹密集,溃疡面大 2 唇、颊、舌、腭----仅限于单侧 3 第一支累及---- 可累及眼角粘膜、甚至失明 4 第二支累及---- 唇、颊及颈下部、颧部、眶下皮肤 5 第三支累及---- 舌、下唇、颊、颈部皮肤
诊断 :
单侧性皮肤---粘膜疱疹 沿神经支分布 剧烈疼痛
治疗:全身支持,对症,抗病毒;局部消毒防腐,促愈合 (一)全身治疗 1.支持治疗(1)维持水盐电解质平衡 (2)补充维生素B,C (3)高蛋白、低脂肪饮食 2.对症处理:解热、防继发感染; 有水疱后仍发热提示继发感染 3.抗病毒 (1)板兰根 抗病毒 (2)无环鸟苷 抑制病毒复制 (3)病毒唑 广谱抗病毒 (4)干扰素 抗病毒、抗增殖、免疫调节 (5)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4.免疫调节剂 用于复发严重频繁者,注意药物副作用 (1)胸腺素 (2)转移因子 (3)左旋咪唑
第二节 带 状疱 疹 定义: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皮肤粘膜病 病因: 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 a、侵犯儿童-----水痘 b、侵犯成年人及老年人-----带状疱疹 特征: 单侧、带状、群集分布水疱 、神经痛 临床表现:1、夏秋发病、低热 2、发疹部位有疼痛、烧灼感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可出现牙痛) 发病部位:胸腹或腰部带状疱疹(80%)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20%) ----60岁以上老年人易患, 病程: 4-息和护理,稀粥、米汤、豆奶 用淡盐水或0.1%氯己定液(口泰液) 口服维生素B 警惕并发症:(心肌炎、脑膜炎) 如有神情淡漠、头痛、呕吐等症状 2.抗病毒治疗: 病毒唑口服 3.中医中药: 口炎冲剂、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冲剂 4.局部用药 :各种糊剂、含片、珍珠粉
推荐用药方案
A. 急性疱疹性龈口炎 1)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 2)抗病毒治疗 3)口服口炎颗粒剂 4)溃疡糊剂、西瓜霜喷剂等局用 B. 唇疱疹 1)口服维生素C及复合维生素B 2)口服左旋咪唑 3)无环鸟苷液或霜剂局部涂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业技术
3
水疱期-口腔粘膜任何部位可发生成簇小水疱,特别是邻 近乳磨牙的上腭及龈缘处更明显。水疱壁薄,破后形成小 溃疡。
糜烂期-成簇的水疱破后可形成大面积糜烂,可造成继发 感染。
愈合期-溃疡逐渐愈合,病程约7-10天。抗病毒抗体在发病 14-21天最高,以后下降,多数病例可保持一生,但不能防 止复发。
HSV的原发感染除口腔外还可引起皮肤疱疹、疱疹性甲沟 炎、生殖器疱疹、眼疱疹、新生儿疱疹及疱疹性脑膜炎。
行业技术
4
2.复发性疱疹性口炎(recurrent herpetic stomatitis) 原发病变愈合后,约30-50%可复发。全身反应
较轻。表现为唇疱疹及口内疱疹,前者多见。
前驱症状有乏力不适,很快在复发区有烧灼感、 痒感、张力增加。
行业技术11ຫໍສະໝຸດ 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2)急性红斑型:急性红斑型念珠菌性口炎,为萎缩型,本 型又称抗生素口炎,多见于成年人,常由于广谱抗生素长 期应用而致 。
(3)慢性红斑型:本型又称义齿性口炎。损害部位常在上颌 义齿腭侧面,多见于女性患者。 粘膜呈亮红色水肿, 或有黄白色的条索状或斑点状假膜。
行业技术
8
口腔念珠菌病的病因
2.宿主的防御功能 (1)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和特异性的免疫功能,特别是细
胞免疫功能,在对抗白色念珠菌感染中起着主要作用。 (2)血清铁、锌代谢 (3)血清抑制因子:存在于正常人血清中对抗念珠菌的-种
非抗体调理素,能使念珠菌凝集(clumping),易被吞噬细胞 杀灭。 (4) 葡萄糖和维生素A:血液及唾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可促 进念珠菌生长。维生素A缺乏时、上皮组织干燥增生过度 角化,皮肤粘膜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念珠菌感染。 (5)机械屏障:完整的正常皮肤对念珠菌的侵袭起着屏障 作用,但当皮肤受潮或发生浸渍时则易引起感染。
口腔粘膜常见病
行业技术
1
第一节、口腔单纯性疱疹
单纯疱疹(herpes simplex): 病原体 - HSV(单纯疱疹病毒) 传染途径-以带病毒者及病人为传染源,通过飞沫、
唾液、疱液接触,胎儿可经产道感染。 发病机制 -感染HSV后,HSV脱去蛋白质衣壳进
入细胞,DNA进入细胞核,增殖扩散,引起急性 发作,成为原发性单纯性疱疹。原发损害后,病 毒沿三叉神经鞘进入半月神经节细胞或周围细胞 内潜伏,在一定诱因刺激下引起复发性单纯疱疹。
行业技术
9
口腔念珠菌病的病因
3.医源性方面的因素 (1)抗生素的应用: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念珠
菌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2)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的作用:应用
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和放疗可抑制炎症 反应 。 4.白色念珠菌感染与口腔白斑病的关系 临床表现- 口腔念珠菌病按其主要病变部位可分为: 念珠菌口炎、念珠菌唇炎与口角炎、慢性粘膜皮 肤念珠菌病。
约10小时出现成簇的小水疱,周围有轻度红斑。 24小时疱破后糜烂结痂。愈合后不留瘢痕,但可 有色素沉着。
可以产生继发感染,加重病情。
行业技术
5
治疗:
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病毒唑、干扰素、聚肌胞, 疫苗、免疫球蛋白。
免疫调节剂及其他 -胸腺素、转移因子、消炎痛、 布洛芬等。
局部用药 -漱口液、糊剂、散剂、含片、软膏等。 物理疗法 -氦氖激光 对症和支持疗法
发病机制- 白色念珠菌系条件致病菌。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能否致病,取决于:毒力、数量、入侵 途径与机体的适应性、机体的抵抗能力及其他相关因素。
行业技术
7
口腔念珠菌病的病因
1.病原菌的毒性 (1)菌体形态:白色念珠菌在不同的培养环境下(温度和PH等),有两种
基本形态,即孢子和菌丝。 菌丝的产生增强了白色念珠菌的组织穿透力。在消化道或阴道内寄
行业技术
10
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
1.念珠菌性口炎(candidal stomatitis) (1)急性假膜型(雪口病):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但以新生婴儿最
多见,发生率4%,又称新生儿鹅口疮或雪口病。 好发部位为颊、舌、软腭及唇。
损害区粘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 点,如针尖大小,不久即相互融合为白色或蓝白 色丝绒状斑片,并可继续扩大蔓延,严重者扁桃 体、咽部、牙龈。
中医中药 -辨证施治。
行业技术
6
第二节 口腔念珠菌病
口腔念珠菌病(oral candidiasis)是真菌--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 的口腔粘膜疾病。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口腔粘膜念珠菌病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
病因- 念珠菌为单细胞真菌,属隐球酵母科。据查25%-50 %的健康人,其口腔、消化道、阴道可带有念珠菌,但并 不发病,当宿主防御功能降低以后,这种非致病性念珠菌 转化为致病性的,故称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念珠菌引起 的感染又称为机会性感染或条件性感染。
行业技术
2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临床表现
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1型单纯疱疹引起的口腔病损,可引起急性疱疹
性龈口炎,6岁以下儿童多见,尤其是6个月至2岁。 成人也有发作。四个分期: 前驱期-从有接触史后,潜伏期4-7天。 出现发热、头疼、乏力、肌肉疼、咽喉疼等急 性症状,颌下和颈上淋巴结肿大、触痛,患儿流 涎、拒食、烦躁不安。 经1-2天后,口腔粘膜广泛充血水肿,附着龈和 游离龈有急性炎症。
(4)慢性肥厚型:为增殖型,可见于颊粘膜、舌背及腭部。 念珠菌性白斑病有高于4%的恶变率,特别是高龄患者应
提高警惕,争取早期活检,以明确诊断。
生的酵母样念珠菌并无致病性,而当它发育为菌丝型时才能致病。 (2)粘附能力:研究发现白色念珠菌对颊粘膜和阴道粘膜上皮细胞的
粘附能力比其他念珠菌强,带芽管和假菌丝的白色念珠菌又比单纯孢 子形态的强。 (3)侵袭酶:白色念珠菌具有多种对宿主有毒性的酶,如其表面的磷 酯酶A和溶血磷酯酶,以及分泌型的胞外酸性蛋白酶等。 (4)表面受体:白色念珠菌表面有类似人体细胞膜上的补体C3片段的受 体,目前认为这类受体可扰乱补体调理素的吞噬杀灭作用,并可促进 病原菌孢子的聚集和增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