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正式)

合集下载

2017年高考语文课标卷(123)文言文标准译文

2017年高考语文课标卷(123)文言文标准译文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课标卷)文言文译文一、新课标Ⅰ卷谢弘微,陈郡阳夏人。

父亲谢思,任武昌太守。

从叔谢峻是司空谢堑的第二个儿子。

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嗣子,谢弘微本名密,因为触犯了嗣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代名。

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他嗣父的弟弟谢混有知入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主人,谢退对趱墨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

” 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寒,而嗣父产业却很丰盈,他却只承继接受了嗣父的几千卷书,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

谢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

只同他的族子谢灵运、邀赡、谢跃、谢弘翅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同游宴歇息,所居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

谢瞻等人才气横溢,机智善辩,文辞流畅,谢弘微每每以简约的言语使众人信服,谢混特别敬重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

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诛,妻子晋陵公主便把谢混家事托付给谢弘微。

谢弘微为谢混家经营生计,管理产业,办事如同在官府办公一般,一枚钱一尺帛收入支出,都有账册记载。

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高祖允许她回归谢氏。

从谢混死,到这时已有九年,但谢混家屋宇整齐,仓廪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有所业,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田地的开垦种植,比原来更有增加。

本族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没有谁不感慨叹息,甚至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的德义所感动。

谢弘微生性谨严端方,举止必定遵循礼度,事奉嗣父的亲族,恭敬小心,超过常人。

太祖镇守江陵,谢丛邀为宣都王文学。

谢弘邀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以孝道著称,除服后超过一年,仍旧食素不变。

谢弘微的兄长谢曜历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

谢弘微为他长时吃素食,哀戚超过常礼,虽然服丧期满,还是不吃鱼肉。

谢弘微从小失去父母,事奉兄长如同事奉父亲,兄弟之间非常友爱和睦,当代没有人能够赶得上。

谢弘微口中从不说别人坏话,而谢曜则喜欢评议人物,每当谢曜在言谈中涉及别人时,谢弘微就常用别的话题岔开。

2017年全国卷一古文翻译

2017年全国卷一古文翻译

2017年全国卷一古文翻译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听还谢氏。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

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谢弘微,陈郡阳夏人氏,父亲谢恩,担任武昌太守。

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没有后人,就以弘微为子嗣,弘微本名叫谢密,他的名字犯了所过继家中的忌讳,所以以字行世。

童年时代精神端庄谨慎,时机适当才开口说话。

过继后的叔叔谢混很有名气,见到他后认为他很不平凡,对谢思说:“这孩子内心廉正机敏,将成为优秀人材,有这样一个儿子也就足够了。

”谢弘微家一向贫穷节俭,但过继后的家里丰裕,谢弘微只接受了几千卷书和官吏数人,其他遗产俸禄,全不过问。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3卷古诗文译注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3卷古诗文译注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3卷古诗文译注文言文阅读选文许将,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

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

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以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 : “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

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 : “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 : “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

又改鄆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

将曰 : “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

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 : “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鄆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 : “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一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

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佑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 : “发人之墓,非圣德事。

”哲宗纳之。

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

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

将独谓 : “兵机不可失,愿从之。

”未几,捷书至。

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

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

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谥曰文定。

【注释】1、福州,宋代的福州路,辖境为今福建省东部地区。

2、闽,闽县,县治在今福州。

3、举,科举考试中选4、。

除集贤院校理,被任命为集贤院校理。

集贤院,宋代中央机构,掌管国家图书典籍的校对整理。

5、同知礼院,任太常寺少卿。

礼院,太常寺的俗称。

宋代的太常寺掌管封赠祭祀的礼仪。

2017全国1卷文言翻译

2017全国1卷文言翻译
2017高考全国1卷文言文
《谢弘微传》
原文、译文及高考真题
.
1
•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 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 字行。
•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 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 不关豫。
• 元嘉十年,谢弘微去世,这一年,他四十二岁。皇上十分痛惜,
派两卫千人营办丧事,朝廷追赠谢.弘微为太常。
5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是(3分)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 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
•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 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 矣/
• 太祖镇守江陵,以谢弘微为文学。谢弘微因为母亲去世
离职,居丧期间以孝道著称,服丧期后超Biblioteka 一年,仍旧素食不变。.
4
•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 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 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 追赠太常。
• 【译文】谢弘微从小失去父母,事奉兄长如同事奉父亲,兄弟 之间非常友爱和睦,当代没有人能够赶得上。谢弘微口中从不说 别人坏话,而谢曜则喜欢评议人物,每当谢曜在言谈中涉及别人 时,谢弘微就常用别的话题岔开。

高考历年文言文翻译

高考历年文言文翻译

一、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翻译:孔子说:“君子的品德像风,小人的品德像草。

风吹在草上,草一定会倒。

”二、201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楚人三闾大夫屈原,遭谗被逐,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翻译: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因遭受诽谤而被逐出,他忧愁而深思,创作了《离骚》。

三、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翻译:做大事不必拘泥于细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四、2016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翻译:在朝廷做官就担忧百姓,在江湖中漂泊就担忧君主。

五、2015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江水至孝感,逆流三十里,号为“黄盖”,人以为神。

翻译:江水流到孝感,逆流而上三十里,被称为“黄盖”,人们认为它是神。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高考文言文翻译的特点:1. 翻译要求准确、流畅、通顺。

翻译时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

2. 翻译时要注意句子结构、词义、修辞等。

例如,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中的“草上之风必偃”,要注意“草上之风”的比喻意义。

3. 翻译时要遵循原文的语序和语气。

例如,201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中的“遭谗被逐”,要注意保持原文的语序和语气。

4. 翻译时要注意文化背景。

例如,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中的“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要注意“大行”和“大礼”的文化内涵。

5. 翻译时要适当添加一些解释性语句,使翻译更加通顺易懂。

总之,高考文言文翻译是考查学生文言文理解和翻译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高考文言文翻译的特点和考查内容,从而在备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水平。

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正式)

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正式)

意译为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灵活地 增减 内容,改变句式,使文意连贯。 例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告老还乡。
例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樊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 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例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 八荒之心。
§③再将这些词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汉 语语法规范。(“达”)
§④连词成句时注意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 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 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 是通假或者活用。
文言翻译歌诀
•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7. 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
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 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 流畅。
再如: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 去了三(次),才见到他。
8.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 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 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
语助,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 ,删去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发语词,删去
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助词,表停顿,删去 译: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不为事物所拘 束,而能够随世事的变化转变 (自己的想法)。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删去
33..盖盖忠忠臣臣执执义义,,无无有 有二 二心 心。 。 译: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二心。
翻译下列句子: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文言文许将传全文翻译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文言文许将传全文翻译

2017年全国卷三文言文许将传全文翻译【许将字冲元】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是福州闽县人。

【举进士第一】考中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神宗召见他回答有关问题,【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任集资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编修中书条例。

【初】当初,【选人调拟】候选官员的调动,【先南曹】先要经过南曹,【次考功】接着是考功。

【综核无法】综合考核没有法度,【吏得缘文为奸】官吏得以靠着改动文字干坏事,【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候选的人又不能告诉长官。

【将奏罢南曹】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开辟公堂用来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无留难】士人没有再遭遇故意刁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地界,【遣使请代地】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岁聘之使不敢行】宋方每年受聘的使者不敢去,【以命将】就任命许将去。

【将入对曰:】许将入朝对答说:【“臣备位侍从】我在侍从的职位上(充数),【朝廷大议不容不知】朝廷重要的决议不能不知道。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有以折之】(直译)没有能够用来驳斥他们(的材料/依据)//(意译)不对他们进行驳斥,【则伤国体】就会伤害到国家的体面。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公文资料。

【及至北境】到了契丹境内以后,【居人跨屋栋聚观】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曰】说道:【“看南朝状元】看看南朝的状元。

”【及肄射】等到练习射箭,【将先破的】许将先射中。

【契丹使萧禧馆客】契丹派萧禧接待宾客,【禧果以代州为问】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将随问随答】许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萧禧又说:【“界渠未定】界线没有定下来,【顾和好体重】以和好为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

”【将曰】许将说:“【此事】这(件)事,【申饬边臣岂不可】命令/指示守边大臣/边地官员难道不可以(吗),【何以使为】为什么要用/派使者呢?”【禧惭不能对】萧禧羞愧/惭愧不能回答。

2017高考北京卷古诗文译注

2017高考北京卷古诗文译注

2017年高考北京卷古诗文译注文言文阅读选文秦初并天下,丞相綰等言: “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斯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

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

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余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

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

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

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

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

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綰,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

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

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

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

自书契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余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

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

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注释】1、綰,秦初丞相王綰。

2、置王,这里指分封诸侯,把皇帝的子弟、亲属、功臣封为王侯。

置,设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下列句子:
人名、年号
人名
11..赵赵惠惠文文王王十十六六年年,,廉廉颇颇为为赵赵将将伐伐齐齐,,大大破破之之,,取取 阳阳晋 晋,,拜 拜为为上上卿卿, ,以 以勇勇气气闻闻于于诸诸侯侯。 。
地名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 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 他凭借勇气在各国诸侯间闻名。
(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什么时候需要意译而不用直译呢
1、有修辞的地方:比喻、借代、互文、典故
a、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目光短浅的人怎么会知道抱负远大的人的志向呢! b、 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 翻译: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 c、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偏义复词,删去浅
4. 而山下皆石穴罅xià,不知其深浅(《石钟山记》) 译: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道它 的深度。
字字落实第二式: 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 出的虚词删去。
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 字换成本字,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 将古汉语词换作现代汉语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翻译下列句子: 词类活用,名作动
备战2017年高考
一、考纲阐释 文言文翻译主要考什么
考纲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内容 能力层级:B 级(理解)
“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将文言句子转换成 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要求做“信 考纲 ”(准确)、“达”(通顺)、“雅”(体现原文意 阐释 蕴、有文采)。而要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首先 就得抓住关键词语、句式特点及使用的修辞手 法等,准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北京卷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
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也没停泊的地 方,只能在南岸的渡口(码头)停泊。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 即进之于朝 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来给陈 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
“居庙堂之高……”(《岳阳楼记》) 直译:“处在宗庙、殿堂的高处”, 意译:在朝廷做官” 类似这种语言现象,诸如: 藩篱(边防)、布衣(平民)、三尺(法律)、会猎(会战)、 更衣(上厕所)、山陵崩(死)、填沟壑(死)、金城千里 (钢铁般城防), 如果照直译出,反而不顺,甚至与原意不符。这 时就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灵活翻译,以使译文前后 衔接,上下贯通。
意译为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灵活地 增减 内容,改变句式,使文意连贯。 例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告老还乡。
例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樊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 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例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 八荒之心。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在这五步之内,我能够拿头颈的血溅在大王身上!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 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 节的志愿。
3、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 其意思凝缩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 荒之心。
“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4、各类专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 谥号、庙号、年号、书名等可不译。但是各个 领域中有一系列的习惯用语,翻译时应该注意。 用事(当权执政)、下车伊始(新官刚到任)




字词
补 贯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 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2.得楚和氏璧 。 器物名
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删除没有实在意义、
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语。具体情况: ①句首发语词。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 用的词。③句末调节音节的词或语气 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起语法 作用的。
翻译下列句子: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11..师师道道之之不不传传也也久久矣矣 句子独立性,删去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译译::不最是终会让游上泳官,大却夫渡在过顷了襄江王河前。诋毁屈原
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2、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为主:对原文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字字落实。
例:1、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 国的)计谋,才招致祸患 。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 禄固宠云。 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 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 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闻名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 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语助,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 ,删去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发语词,删去
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助词,表停顿,删去 译: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不为事物所拘 束,而能够随世事的变化转变 (自己的想法)。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删去
33..盖盖忠忠臣臣执执义义,,无无有 有二 二心 心。 。 译: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二心。
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将军和壮士在十年中身经百战,有的战死了,有的 得胜归来。
2、委婉说法,古人行文,或因有所顾忌,或 由于谦恭,或为了求雅,往往不直言其事,而把 要表达的意思,拐着弯说出来,即所谓委婉的说 法。凡遇到这种情况,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来译
考点 分布
文言翻译:(1)文言实词的翻译 翻译 (3)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 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2)文言虚词的 (4)理解并翻译含
信、达、雅
翻译文言文的标准是:信 达 雅
“信”:真实,准确。实词虚词做到字字落实, 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 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