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感知文章

合集下载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
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所见有什么不同?每次各有什么感受?
答: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在傍晚,鸟儿都栖息了,只看见茂密的一棵大榕树的奇特景象。

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板书:第一次:傍晚—榕树
第二次:早晨:鸟)
2、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我们把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为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生反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去玩儿。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段):写第二天早晨,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生读文,师点拨。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全攻略:整体感知篇(一)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全攻略:整体感知篇(一)

中考备考现代文阅读全攻略整体感知篇(一)[有言在先]传说有几个盲人摸一头大家,摸到象腿的说大象似一根柱子,摸到身子的说大家像一堵墙。

摸到尾巴的说大家如一条蛇,大家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

在我们的同学中,也会有不少类似的“盲人”。

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往往错把局部当成整体,因而闹出了不少笑话。

整体感知文章可以避免我们成为这样的“盲人”,掌握了整体感知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比较快捷地提取文章的信息,把握全文的主旨了。

提醒你,闯关开始啦![第一关]睡美人①清丽、优美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序曲奏响了,可是扮演公主奥罗拉的女A脚却“失踪”了。

②“嘭”,化妆间的小门开了,一名女演员朝回过头看的导演一耸肩:“找遍了,哪儿也没有!”导演阴沉着脸,心中紧扣着的一线希望也随着这声响绷断了。

突然,他的手指向了坐在一边的女B角:“你上!”⑤女B角在追光中独舞。

多么雍容的舞步,多么潇洒翩翩的舞姿,她巧妙地把音乐的颤动和光融会在一整套芭蕾舞的语言里了……⑥英俊的王子出现了,两人在目光如水的舞台上跳起了双人舞。

导演紧张地眯起了眼。

这是最令人担心的,女B角和男A角是第一次同台演出。

奇怪,导演的眼前,女B角分明已被爱情簇拥而起,漂浮在浪花之上,乘着白色双翼;手臂的舞姿犹如玫瑰花瓣的开放;她的双脚和着音乐在踩踏,犹如树叶飘然落地。

她和男A角的搭配真是天衣无缝!⑦导演的拳头松开了,他暗暗惊讶,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呢?是由于她的倔强和顶撞?是由于她的执著、自信大于技巧?是由于我对女A角的偏爱所形成的偏见?还是……⑧女B角弯曲着双腿,柔软的身子在向地面上倾倒。

⑨哀怨、激昂的主题乐如泣如诉地轻叩观众的心扉。

一个个音符,飘坠在导演的心湖上,泛起圈圈涟漪。

女B角不是曾经要求和男A有搭档吗?而我却用“A”“B”角这道坚固的厚墙将一对“情人”隔开,导接了一出“悲剧”。

唉!⑩醒了,奥罗拉醒了!安睡了一百年后,由于菲利浦纯真的爱情。

她,死而复生了!而女B角,这位现实生活中的“睡美人”,恰似许多沉睡着的美,她,春花怒放了!(11)“哗”——忽然,剧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四整体感知课文课文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了这个问题接着概括地说明

四整体感知课文课文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了这个问题接着概括地说明

四整体感知课文课文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了这个问题接着概括地说明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课文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地球之外的太空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接着概括地说明,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有生命的星球;然后具体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最后说明,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之外的太空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

因此,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谜。

课文中还随文著有旁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法、关注关键词句、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随文预测等,既是对之前阅读策略单元的总结回顾和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也是对本单元“有目的地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写“谜、嫦”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嫦娥、抵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掌握阅读科普文的方法。

3.培养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热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 了解宇宙生命之谜,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掌握阅读科普文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宇宙生命之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去向哪里?在茫茫宇宙中,人类是不是唯一的存在?……每个成长中的个体,或多或少都会对这些问题进行过探索。

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内心世界更为丰富,对于自身以及自身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尤为关注。

因此,文章前的导语说,“有位同学找到了这篇文章”,可见,孩子们对宇宙之谜怀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因此,教学这篇文章要以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出发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记叙文阅读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记叙文阅读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整体感知文章,就是着眼于全文,通过自己的主观认知,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对文章进行全面而仔细的通读、理解,经过反复研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能够达到对全文有一个整体地了解。

整体感知的内容是全方位的,可以是文章的文化背景、写作意图、题目含义、中心思想,也可以是文章的结构特征、思路线索、感情基调等。

对于文章的感知,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感性认知,就是粗略地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不必理会没有弄懂的问题,只要对全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即可。

可采取以下方法:①了解背景,明确用意;②把握感情基调,体会精神面貌;③理清思路,掌握线索。

后一个阶段为理性认知,这是在感性认知基础上的思维方式的层进,它要求对全文进行更加细致深入地挖掘,它的内容往往要几经反复细加琢磨之后才能确定。

可采取以下步骤:①分析题目,揣摩中心;②把握文意,了解意图;③理清结构,归纳中心。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1)时间:即记叙内容所发生的具体时间。

可以明确说明是某年、某月、某日,甚至某个时刻;也可以大体交代若干年前,或"我小时候""很久以前"之类的表达。

时间表达具体到什么程度,这要看记叙内容而定,基本的要求是能让读者准确理解记叙内容,不会引起歧义。

(2)地点:即事情发生的地方。

随着事情的发展变化,地点可能会有变化。

写记叙文,就要把变化了的地点交代清楚;读记叙文,也要认真分析,把握地点变化的情况及其线索。

要从大范围答到小范围。

(3)人物,即文章记叙的人物对象。

写记叙文,必须明确要写的是什么人;读记叙文,也必须清楚作者写的是什么人。

A、如果问写了哪些人物,无论是正面出场,还是侧面表现的主次人物都列出来。

B、如果问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主人公、中心人物),看全文写的事为了表现谁,文章的中心靠谁来表现,议论、抒情围绕谁。

(4)事情,即要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包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一般是对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说的。

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之浅谈整体感知文章的好处

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之浅谈整体感知文章的好处

在阅读文章时如何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阅读文章时“如何整体感知?”阅读文章,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

这里所说的“整体感知”就是通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整体感知”的几个要点。

1、整体感知的内容。

A、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B、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阅读记叙性作品时,我们通过对重点词语和关键句、段内涵的仔细揣摩,理清作者的思路和主要内容,领会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而体会作者对生活、人性、世事的感悟、态度,了解作者所持的观点和感情。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情感或观点,这个也就是我们的答题的思想,在解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答题时,能往中心上靠的,尽量往中心上靠,围绕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问题。

如《藤野先生》2、整体感知的方法A、不同的体裁有着不同的方法(1)写人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从描写人物时写的事件中分析人物,在每件事中的言行中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其中包括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一些侧面描写。

如《最后一课》、《芦花荡》(2)记事的记叙人——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如《社戏》(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抓住景物的特征,总体把握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

如《春》、《济南的冬天》B、整体感知有助于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重要内容和中心意思,从而能有效地梳理文章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精要分析。

快速整体感知课文,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通过寻找中心句或中心段把握文章的主旨。

如每一段的中心句、课文开始和最后结尾的总结段落,或者还有写课文中间有明显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通过归纳来进行提炼。

有的文章的中心意思分散在全文各部分中,需要通过归纳各段的段意来提炼。

王丽老师 记叙文阅读-整体感知

王丽老师 记叙文阅读-整体感知

(二)2014年考题及考试说明样题
(2014)12.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我” 早年在麦收时节的一些生活情景。这些情景包括: “我”搓麦粒、 ① 、和家人一起割麦子、 ② 、 ③ 。
2014年的中考试题,只侧重考查对 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在字数上和格 式上都没有任何限制。
• 《机器人罗比》 阅读本文,根据事件的发展,将下面的故 事情节补充完整。 • 威斯顿夫妇围绕罗比发生争 论 格洛莉父母参观机器人工厂时发现了 罗比 威斯顿太太同意罗 比留在家中
感 激 感 动
捐赠 ⑧2002年11月,我又约好去看望多年未曾见面的季 珍藏 老。先生眉鬓霜染,清癯③如鹤,举步蹒跚。我们 —— 谈到他将一生珍藏的孤本、善本等书籍和珍贵字 无私 画捐赠给北大图书馆的事,先生说:“我做了一 感 奉献 辈子学问,读了一辈子书,身旁仅有的就这些东 西,捐赠出来大家用、大家看,我就放心了。”
年轻人的感受 ① ③ ④
述说从事修鞋的缘由并启发年 轻人
2013 《洞茶》 本文写了作者与“洞茶”几十年一波三折 的情缘。请参照所给语句,梳理文章的行 文思路。(每空用8个字回答)
① →② →寻找砖茶,失望困惑→ ③
时间 2010
标题
试题
《 忆 冼 星 作者在回忆冼星海的过程中,既写了 海》 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 他的印象。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考题更加贴近日常阅读的要求,更加 注重灵活地考查学生的概括、表述能力。
除非有明确的语言表述规定,否则 不一定非要追求和题目所给示例的语法 一模一样。
三、复习建议
(一)进行记叙文相关知识总结。
• • • • • • • • (1)记叙文的分类 (2)记叙文六要素 (3) 记叙的顺序 (4)记叙文的线索 (5)记叙的人称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7)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 (8)记叙文常用的层次划分方法

初中阅读理解复习专题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方法技巧与思路

初中阅读理解复习专题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方法技巧与思路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现代文语段阅读专题一
✮常考题型:
•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或某段)的主要内容。 • 2.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或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 3.阅读全文,概括……(景物或人物)的特点。 • 4.仔细阅读文章,概括相关文段的内容,把下面的表格(空格)补充完
整 • 5.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把情节补充完整。
✮真题演练:(一)《晒 书》贺宽叶
•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2 分)
• 回乡看到母亲晒书 世,考答案:回忆母亲重视读书
(二)赵三贴 刘剑飞
• 1.本文主要写了与赵三贴有关的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分)
• 参考答案: • ①赵三贴为杨镖头接骨,杨镖头赠匾。 • ②马三受孙接骨指使找碴砸匾。 • ③赵三贴主动上门为孙接骨治伤。 • ④孙接骨伤愈后答谢赵三贴,说出真相。
✮例题解析:《广场上弹吉他的弟弟》
•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人物: 腿有残疾的弟弟; • 地点:广场上; • 事件: 把弹吉他的钱分给周围的乞丐; • 由此得知本文的主要内容是: • 腿有残疾的弟弟每天到广场上弹吉他,并把挣到的钱散发给周围的乞丐。
✮答题模板:
• 谁(事物) 何时在何地十什么情况下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 ✮思路指引: • 浏览标题,通读全文,找出记叙的要素,理清情节的发展过程,抓住重
点进行准确完整概括。 • 具体方法: • 1.抓住时间标志词;2.抓住地点转移标志词;3.抓住情节转换标志;4.
抓住叙述角度、顺序变化;5、抓住心理、情感变化。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时,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标题、导语和段落开头的主题句等信息,初步把握文章的主题。

通过初读,我们可以发现课文的主题是关于某个具体的话题或问题,或者是介绍某个事件、人物、理论等。

在初读时,我们可以关注课文的主题句,从中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对其进行总结和概括。

在初读课文时,我们还可以注意课文的结构和段落的组织。

课文的结构可以分为引言、主体和结论等部分。

通过初读,我们可以了解到课文的结构是如何组织的,每个部分都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功能。

在初读时,我们可以关注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连接词语来判断文章的逻辑结构和思路。

在初读课文时,我们还可以关注课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每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通过初读,我们可以了解到课文的语言是否优美、流畅,是否使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等。

在初读时,我们可以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通过分析词汇的含义和句子的结构,来理解课文的意义和作者的观点。

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可以对整篇文章的主题、结构和语言风格等方面有一个初步了解。

在初读时,我们可以关注课文的主题句、段落的组织和语言的表达方式,从中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通过初读,我们可以为后续的深度阅读和分析打下基础,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初读课文是我们对整篇文章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的重要步骤。

通过初读,我们可以对课文的主题、结构和语言风格等方面有一个初步了解,为后续的深度阅读和分析提供基础。

通过对课文的仔细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和意义,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初读课文是学习和掌握课文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感知文章(文段)的内容
一、整体感知的概念
整体感知,就是要从总体上把握文段的中心和主旨,把握作者的意思和思路。

阅读材料时首先要清楚写了什么,然后再分析各个段落是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这么写等问题。

总之,要把一篇文章或一个语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不要孤立片面地分析问题,确实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样才能够真确地做好每道题目。

二、考纲知识解读
1、辨明文体,明确不同文体应该整体重点把握的内容:训练中应该与各类文体的阅读训练结合起来。

2、认真领会标题与注释对文章内容的提示或概括作用,达到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目的。

3、通过明确文章议论、说明的话题范围或记叙的中心事件来整体把握阅读材料。

4、抓住主旨句。

主旨句往往能直接解释文章的中心或主旨,具有极大的概括力。

主旨句有的完整,有的不完全,阅读时要留心区分。

主旨句大多在文章开头或结尾,少量的在文章中间。

有的文章虽无主旨句,但有对文章内各段段意概括的句子或词语,那么将能概括段意的句子或词语归纳起来也就是主旨。

在议论文或说明文中可利用文中提示性的语言标志,如“总之”“一句话”“因此”“实质上“综上所述”等,便能很快找到中心句。

记叙文的议论、抒情部分,往往和中心有关,阅读时也要多加注意。

三、整体感知文中信息:
信息世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

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包括:(1)文中照应题目及画龙点睛的词句;(2)具有特殊含义或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3)文中行文的线索;(4)作者隐含文中的思想感情;(5)作者富有创新意识的观点;(6)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及形象。

四、文中信息的表现特征
要快速、准确地感知、捕捉、归纳文中信息,应注意透露文章信息句子的基本特征。

这些语句一般是:
(1)标示时空转换、上下句(段)关系(并列、转折、递进、对比、承接)、提示语境特征的提示语。

(2)集中表现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概括语。

(3)显现人物情态、环境特点的描写语。

(4)信息较集中的主旨句、标题用语。

五、整体感知的要求
要从整体上感知文章语段的大概内容,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理解语段的思路,分析语段的内部结构层次。

2、理解文章中语段之间的关系,弄清诸如并列、转折、承接、递进、对比等关系,进而对文章从总体上进行把握。

3、概括各层各段大意,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

4、理解材料和作者感情之间的关系。

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的变化,特别是主要的思想感情。

5、注意整体感知的技巧
解答整体感知类阅读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尤其是中心主旨、段落大意、题目含义、感情发展、写作目的、启示意义等方面,要讲究归纳总结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而言之,有以下两步:
1)答案来源:
第一条是采摘材料中的关键词语。

第二条是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合并浓缩。

第三条是归并,就是将材料中的几个段落和几个小层的意思合并到一起来,兼收并蓄,全面而不会漏失。

2)答案形成:要遵循由繁到简、先概括后压缩的路子,就是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文字可以多一点繁一点,然后删去多余的次要文字,留下达意能力强的重点词句。

化繁为简,尤其是有字数限制的题目,更要这样做。

六、文章重要信息的感知与提取的解答步骤:
1)找准信息部位根据试题的指令,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

2)筛选有效信息,淘汰无效信息在确定相关部位后,筛选并提取有效信息,淘汰无效信息,使信息表达得更简洁、更准确。

3)准确表达如果是选择题,就将有效信息与各选择项进行比较,辨别各选择项与文中的有效信息是否吻合,进而作出选择。

如果是表述提,既要按题目的要求提取调整,组合文中的有效信息,按题目的规定写出正确答案。

七、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本方法
1)通读感知法对于一篇测试文章可以先通读全文。

注意此时可以不带着问题阅读,以免影响你的思路,在阅读第一遍的基础上,再带着问题阅读。

2)局部破解感知法这种方法是指对文章的核心段落一一破读,提取重要信息,再把提取的信息进行整合(这种方法适用于论说型的作品)。

3)通过问题提示整体感知法命题者有意设置对文章整体感知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真整体感知。

带着这个信息,去查找文章的具体段落,可以很快对文章有个整体的把握。

八、各类文章信息感知方法
对各类文章信息的感知和提取大致可分为三步:
1)通读全文(段),整体感知文章信息
散文:叙事散文中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作者所表达的感悟,文章所使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人物的特点和感情变化,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

写景散文所描写景物的特征,描写方法,描写顺序,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写作主旨。

小说:概括人物的特点,揣摩人物感情变化的过程,把握文章的线索、结构、顺序、写作意图。

说明文:说明的对性,事物的特征,所使用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语言的特点以及文中指代词语所指代的内容或词句。

议论文:议论文的三要素,作者的观点、态度,议论结构和行文思路,文章、文段的主要内容,语言的特征。

2)依据要求,重点感知
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并据此逐段逐句推进,确定具体词语句子,选取所感知归纳的信息材料。

十、如何感知文章内容
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除了上述方法外,还要讲究阅读速度,哪么,如何快速感知文章的内容呢、
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
2、辨识文体,分析重点文意
3、理清结构,了解行文线索
4、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