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简介

合集下载

杜牧生平简介

杜牧生平简介

杜牧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一、出身显赫,家道中落家庭显赫:(京城学区房!!)《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

杜牧政治才华出众,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

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杜牧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

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这一年,杜牧不到20岁。

23岁,写下名篇《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极尽笔墨描摹阿房宫的雄壮繁华,然而繁华盛大的景观背后却是无视百姓以血肉之躯铸就的帝王的宫殿!)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描摹宫殿中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荒淫的生活,悲叹宫女凄惨的命运)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杜牧简介

杜牧简介

王西平、张田所著的《杜牧评传》在介绍杜牧生平思想时,突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抱负,论析了他重兵,知兵,善于用兵,而重兵又恰恰是为了去兵的观点。

吴在庆的《杜牧论稿》也论及杜牧的政治思想,认为杜牧既是一个敢于正视现实,揭露社会弊端,以济时救国为己任的爱国者,也是一个同情民生疾苦、爱护百姓的诗人。

八十年代以后,学界对杜牧思想的探讨更加全面、系统和深入。

葛晓音的《杜牧和他的诗歌》就深入探讨了杜牧的思想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葛晓音认为,杜牧与其他晚唐诗人不一样,杜牧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还充满信心,存在着很乐观的幻想,这种理想的依据主要是贞元、元和年间的“中兴”给他的幻觉,同时诗人所经历的文、武、宣三朝暂时稳定的局面也给了杜牧这种希望。

杜牧以为既逢“明主”,就有可能实现恢复贞观之治的理想。

杜牧理想的中心内容是“扫洒”“腥膻”和“凶狠”,收复“燕赵”和“河湟”。

杜牧对政治的信心还与杜牧对皇帝的幻想有关。

出于这种幻想,杜牧对朝廷所取得的每一点小小的政绩都有强烈的反应。

尽管杜牧对皇帝的颂扬客观上也起到了歌颂升平、粉饰现实的作用,但在晚唐大多数士大夫醉生梦死、悲观颓废的当时,杜牧那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是较为难能可贵的。

文章还分析了杜牧与李商隐对待甘露事变的不同态度,作者认为,杜牧之所以对甘露事变后宦官造成的政治恐怖只字不提,反而称作“重云开朗照,九地雪幽冤”,主要是因为杜牧迫于当时宦官的势焰而畏惧退缩所致。

作者最后总结道,“杜牧作为这一代优秀诗人之一,在暮霭沉沉的晚唐诗坛上投下了最后一道理想的光辉。

如果说李商隐诗的感伤色彩反映了唐亡以前人们所普遍感到的没落情绪,那么杜牧的豪壮气概则反映了唐亡前夕回光返照阶段某些有志之士企图挽回国运的幻想和努力。

”董其昌: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18]叶奕苞:牧之书蒲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宗伯(董其昌)云:颜、柳以后,若温飞卿,杜牧之,亦名家也。

[崔郾力荐当时,崔郾侍郎奉命到东都洛阳主持进士科考试,百官公卿都到城门外摆好酒席饯行,车辆之胜,官员之多,举世罕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杜牧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杜牧简介

部编版【杜牧】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代表作品:《山行》《清明》《秋思》《江南春》《泊秦淮》《阿房宫赋》《战论》《感怀诗》等。

杜牧的资料

杜牧的资料

杜牧的资料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牧说自己的创作是“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表明了自己在诗歌理论上的主张和创作上的积极追求。

下面就是有关诗人杜牧的详情介绍,欢迎阅读。

杜牧- 人物简介杜牧(公元803-853年)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工行草书。

《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

”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

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

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

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

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

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

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

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

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及其时代背景分析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及其时代背景分析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及其时代背景分析一、杜牧简介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生活在唐朝盛世,以才华横溢的诗文成就而著称于世。

他的诗作以清丽细腻、深受后人喜爱。

二、杜牧的创作风格特点1.借景抒怀:杜牧善于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2.力图真实:他追求写实主义风格,注重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和人物。

3.悲凉忧郁:他笔下的情感多为思乡之情、别离之苦、忧国念家等。

三、杜牧与时代背景1.唐代盛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

2.兴安元年变法:此时,唐朝开始推行兴安元年变法,旨在消除官僚腐败和废除陈规旧制,使国家政治得以改革。

3.安史之乱:杜牧的创作生涯正值安史之乱时期,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杜牧在诗中也抒发了对战争和动荡局势的忧虑与痛惜。

四、重要的诗作鉴赏1.《秋夕》: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人们团圆的场景,表达了对家人思念之情。

2.《江南春》:以细腻别致的文笔描写了江南地区春天的美景和悠闲宁静的生活,展现出一派淡泊清幽的意境。

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防禦使轉漳州司馬令兮罷楓枝劒詩五首》:这是杜牧流放至建州(今属福建)时所作,抒发了他被迫离故土、思念家乡和忧心国家命运等情感。

五、影响与评价1.文学影响力:杜牧被后世誉为"小李杜",与另一位著名的唐代诗人李商隐齐名,合称为“李杜”。

他的创作风格影响了后世许多文人墨客,被尊崇为唐詩佳話之一。

2.价值评价:他的诗作以真实、悲凉和细腻见长,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和作者个人情感。

从中可以看到他对家园和国家命运的思考,深受读者喜爱。

以上是关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及其时代背景分析的内容。

通过对杜牧生平、创作风格、时代背景以及重要诗作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诗人及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小学教育】六年级语文上册:杜牧简介-优课专用备课素材word-2019人教部编语文

【小学教育】六年级语文上册:杜牧简介-优课专用备课素材word-2019人教部编语文
【小学教育】六年级语文上册:杜牧简介-优课专用备课素材word-2019人教部编语文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代表作品:《山行》《清明》《秋思》《江南春》《泊秦淮》《阿房宫赋》

晚唐诗人杜牧的个人简介

晚唐诗人杜牧的个人简介

晚唐诗人杜牧的个人简介作为晚唐著名诗人的杜牧相信大家都认识这位以七言绝句著称的诗人吧!如果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诗人,那么你可千万不要错过了这篇文章哦,赶紧和我一起来了解这位唐代杰出诗人吧!诗人简介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人物评价李商隐《杜司勋》:高楼风雨感斯文,刻意伤春复伤别,短翼差池不及群。

人间惟有杜司勋。

《唐才子传》: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争也。

《宣和书谱》: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刘熙载:其诗“雄姿英发”。

细读杜牧,人如其诗,个性张扬,如鹤舞长空,俊朗飘逸。

胡震亨:杜牧之门第既高,神颖复隽,感慨时事,条画率中机宜,居然具宰相作略。

董其昌: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

叶奕苞:牧之书蒲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宗伯(董其昌)云:颜、柳以后,若温飞卿,杜牧之,亦名家也。

刘克庄云:“牧于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矫时弊。

”(《后村诗话》) 杨慎:(杜牧)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

赵翼《欧北诗话》说:自中唐以后,律诗盛行,竞讲声病,故多音节和谐,风调圆美。

杜牧之恐流于弱,特创豪宕波峭一派,以力矫其弊。

山谷因之,亦务为峭拔,不肯随俗为波靡,此其一生命意所在也。

轶事典故崔郾力荐当时,崔郾侍郎奉命到东都洛阳主持进士科考试,此时吴武陵——崔郾是柳宗元的老朋友——正任太学博士,也骑着一头老毛驴过来凑热闹。

杜牧简介——精选推荐

杜牧简介——精选推荐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唐代诗⼈。

杜牧⼈称“⼩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集》。

⽣平作者:佚名 唐德宗贞元⼗九年⽣于世代官宦并很有⽂化传统的家庭。

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的政治家和学者。

曾祖杜希望为⽞宗时边塞名将,爱好⽂学。

祖⽗杜佑,是中唐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百卷。

⽗亲杜从郁官⾄驾部员外郎,早逝。

杜牧对⾃⼰的家世很⾃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物,万卷书满堂。

家集⼆百编,上下驰皇王"(《冬⾄⽇寄⼩侄阿宜诗》)。

怀才不遇 杜牧的童年⽣活富裕⽽快乐。

杜佑的樊川别墅在长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幽邃,杜牧常在园中嬉戏。

祖、⽗相继去世后,他家⽇益贫困,"⾷野蒿藿,寒⽆夜烛"。

穆宗长庆⼆年(822),杜牧20岁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

23岁写《阿房宫赋》。

⽂宗⼤和⼆年(828),26岁进⼟及第。

同年⼜考中贤良⽅正直⾔极谏科。

授弘⽂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冬季,⼊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后随其赴宣歙观察使任,为幕僚。

⼤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僧孺辟为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颇好宴游。

⼤和九年,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

开成⼆年,⼊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为团练判官。

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部员外郎。

武宗会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

后任池州、睦州刺史。

为政能兴利除弊,关⼼⼈民。

宣宗⼤中⼆年(848),得宰相周墀之⼒,⼊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

⼤中四年,出为湖州刺史。

次年,被召⼊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

第三年,迁中书舍⼈。

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岁。

著有《樊川⽂集》。

杜牧⽣当唐王朝似欲中兴实则⽆望的时代,⾯对内忧外患,他忧⼼如焚,渴望⼒挽狂澜,济世安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祖父杜佑不仅官至宰相,而且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学者,著有二百卷的《通典》。

父亲杜从郁“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太子司议郎,下调至闲官。

唐文宗年间考取进士,授校书郎,《樊川文集》,其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小李杜”生于晚唐,终年50岁,因秉性刚直,遭人排挤。

渴望力挽狂澜,济世安民。

他主张削平藩镇,收复边疆。

他在《燕将录》里褒扬谭忠,是因为他能劝说河北诸镇不反抗朝廷。

为了实现这些抱负,他主张读书应留心,“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

他强调知兵与否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主兵者,圣贤材能多闻博识之士,则必树立其国也;壮健击刺不学之徒,则必败亡其国也。

然后信知为国家者兵最为大,非贤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苟有败灭,真卿大夫之辱,信不虚也"(《注孙子序》)。

给《孙子注》序。

《孙子注》又称《孙子略解》,作者曹操,是《孙子》的最早释本。

整理注释《孙子兵法》十三篇,对孙武的某些军事原则作了发挥和补充。

如《孙子兵法*谋攻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曹操给予的阐述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

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刘熙载在《艺概》中也称其诗“雄姿英发”。

细读杜牧,人如其诗,个性张扬,如鹤舞长空,俊朗飘逸。

杜牧出生于诗书之家,祖父是宰相,早在他参加科举考试之际,就曾以一篇《阿房宫赋》传诵于文士之间。

太学博士吴武陵击掌称好,甚至跑去向主考官登门直荐。

可惜杜牧有相才,而无相器,又生不逢时在江河日下的晚唐,杜牧的才能,湮没于茫茫人海之中。

政治上的不得意,必定会影响他的创作,熟读史书,看透时局,杜牧无法力挽狂澜,只得无奈将一腔悲愤交于酒肆。

对于杜牧而言,饮酒,成了疗伤祛痛的乐事。

“高人以饮为忙事”,“但将酩酊酬佳节”,“半醉半醒游三日”……杜牧喜欢酒,《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即便在清明祭祀先人的路上,冒着丝丝细雨,也不忘向牧童寻问酒家。

杜牧诗中,饮酒之句俯拾即是,他在《雨中作》甚至情愿“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

开始堕落了。

杜牧风流得别具一格,风流得声名远播,在繁华的扬州,杜牧的足迹踏遍青楼,宿醉不归。

乃至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唐文宗时期的宰相)不放心,暗中派人保护。

有一日,杜牧调任回京,牛僧孺劝他切莫“风情不节”,杜牧见此,又愧又羞。

在《遣怀》“落魄江南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字词之间,满是艳情。

杜牧的风流与他的才华一样,传之于世。

杜牧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是咏史与七绝。

杜牧的咏史,充满着幽默与调侃,饱含借古鉴今之意。

游经赤壁,《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如果东风不给予周郎方便,那么二乔就会被锁进铜雀台了。

一反常人思维,给人以全新的视角。

《过华清宫》,想起当年杨贵妃喜啖荔枝的情景,杜牧感叹“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小中见大,虽未出现唐明皇(唐玄宗李隆基)半个字,却点出当年安史之乱的个中原委。

夜《泊秦淮》,歌舞升平,“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可是,杜牧听出来了,那是什么样的歌曲啊,分明是亡国之音,若照这样下去,大唐亡国也指日可待了。

杜牧咏史是表,讽今才为其里。

杜牧临死之时,心知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但这篇短文写得却是平实无奇,丝毫不显文豪手笔。

据《新唐书》载,墓志铭写就,杜牧闭门在家,搜罗生前文章,对火焚之,仅吩咐留下十之二三。

或许,在外人看来,杜牧一生,俊朗豪健,而他在强作笑颜、把酒尽兴的背后,却是不欲示人的悲凉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