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戈理作品中的讽刺艺术
果戈理《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果戈理《死魂灵》的讽刺艺术作者:庄国雷姚道刚来源:《文学教育》 2015年第17期庄国雷姚遣刚内容摘要:果戈理是俄国十九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作家,他在其代表作《死魂灵》中以精湛娴熟的笔触,不仅深刻揭露了那个时代封建农奴制度的腐朽和没落,同时也为我们刻画了五个不同的典型地主形象。
他在小说人物性格,以及突出人物性格的环境描写上,讽刺艺术匠心独运,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关键词:《死魂灵》讽刺人物性格果戈理是俄国十九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以对现实问题与时代风尚的敏锐关注,大大加强了俄国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最能体现果戈理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当推其代表作长篇小说《死魂灵》。
这部作品描写了诡计多端的投机家奇奇科夫为了发财致富想出一套买空卖空、巧取豪夺的发财妙计,在N市及其周围地主庄园贱价收购在农奴花名册上尚未注销的死农奴,并以移民为借口,向国家申请无主荒地,然后再将得到的土地和死农奴名单一同抵押给政府,从中渔利。
果戈理以精湛娴熟的笔触,不仅深刻揭露了那个时代封建农奴制度的腐朽和没落,同时也为我们刻画了五个不同的典型地主形象。
他在小说人物性格,以及突出人物性格的环境描写上,讽刺艺术匠心独运,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典型细节讽刺法鲁迅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非写实绝不能成为所谓讽刺。
”《死魂灵》正体现了这一点。
作者在作品中并不直接表露对司空见惯的人情世态的看法,而是通过典型的情节和细节来寄托作者的爱憎感情,使读者从客观事物中得到启发,从而寄寓讽刺意义。
如作品第四章以诺兹德廖夫赶集、赌钱、喝酒、跳舞、打架闹事、玩马玩狗等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讽刺了诺兹德廖夫流氓恶棍的罪恶行径。
文中写奇奇科夫刚到诺兹德廖夫家就看到一群狗,“有长毛狗,有短毛纯种狗,毛色各种各样,应有尽有……这儿狗的名字也无奇不有,各种动物的命令式都用上了:开枪,骂呀,飞吧,着火啦……狠狠咬,性急鬼,小燕子……诺兹德廖夫站在群狗中间完全像一家之主一样:他们立刻竖起尾巴,就是养狗行家称为旗杆的东西,径直迎着客人飞跑过来,开始向他们问好。
浅析《钦差大臣》的幽默讽刺艺术

94现代交际·2018年16期作者简介:马梦迪,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级俄语语言文学班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
浅析《钦差大臣》的幽默讽刺艺术马梦迪(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摘要:果戈里是俄国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戏剧《钦差大臣》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果戈里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展现了沙皇俄国的阴暗历史,用讽刺手法展现了当时社会官僚的丑恶嘴脸,用幽默讽刺性的手法批判了俄国的贵族生活。
强有力地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黑暗、腐朽。
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对俄国文学甚至于世界文学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钦差大臣》的发表,标志着果戈里现实主义的讽刺艺术的成熟。
关键词:果戈里 钦差大臣 讽刺艺术 赫列斯达科夫中图分类号:I5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6-0094-02一、卓越的现实主义手法在《钦差大臣》这部作品里,果戈里采用平实逼真的现实主义手法刻画了当时俄国官僚的典型人物形象。
果戈里在作品中不单单戳穿了俄国偏远城市地方官吏的实质,而且也表达了他对当时整个俄国官僚机构的无情批判。
老谋深算贪污成性的市长,行贿受贿的法官,阴险毒辣的慈善医院院长,嗜酒成性的教育局长,所有这些形象都几近真实地反映出俄国官僚阶层贪赃枉法、谄媚钻营、卑鄙庸俗的本质特征。
赫列斯达科夫是小说中的主人公。
赫列斯达科夫表面上给人一种谦谦君子的模样,而实际上是轻度浅薄,爱慕虚荣之人。
在果戈里的笔下,赫列斯达科夫是精神空虚、生活无聊的没落贵族阶级的代表,他是一个可怜、可悲、可恨、可笑的人。
果戈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形象丰满的彼得堡贵族形象。
市长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他自私自利、愚昧荒唐。
在市长身上,集中体现了俄国官僚制度的反动性,他横征暴敛、搜刮勒索,这种人的公务活动实际上就是压榨百姓。
当他得到钦差大臣要来的消息时,他马上吩咐手下采取应对措施,面对情况,他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分配工作,体现了他狡猾的人性。
浅析《钦差大臣》和《伪君子》中的讽刺手法

浅析《钦差大臣》和《伪君子》中的讽刺手法法学院姜美辰教学号:13140306浅析《钦差大臣》与《伪君子》的讽刺手法《钦差大臣》是俄国作家果戈里的作品,《伪君子》是法国作家莫里哀的作品,虽然两者的创作时间相差200年左右,但是两部作品其中运用的讽刺手法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钦差大臣》创作于1863年,讲述的是纨绔子弟赫列斯塔科夫与人打赌输得精光,正一筹莫展,从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
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正是基于当时俄国的农奴制度下的腐朽的官场现状,果戈里正是通过这样一部喜剧,揭示出农奴制下,俄国官僚制度的落后和弊端。
通过对主人公:赫列斯塔科夫,市长,邮局局长等这样的人物群体的塑造,进一步揭示,讽刺俄国官僚阶层贪赃枉法,谄媚钻营,卑鄙庸俗的本质特征,将其所有的丑恶都暴露了出来。
在这部出色的作品中,作者运用了许多创作手法,比如,渲染,衬托,对比,反衬,以及及其细腻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整部作品贯穿其中的讽刺手法。
首先,果戈理在情节设定上跳出了传统戏剧的规范,把观众的笑声当作正面形象。
传统的戏剧往往在结尾会惩恶扬善,但《钦差大臣》中,赫列斯塔科夫和市长都没有受到惩罚,作者最后设定了一个一分多钟的“哑场”,让观众在爆笑和沉思中对剧中的人物进行批判。
这正是作品开头说的“自己脸丑,莫怨镜子”,这是最有力的讽刺。
曾经有人评价说:“在果戈理之前,从来没有一个人把俄国官僚的病理解剖过程写得这样完整,他一面嘲笑,一面透视这种卑鄙、可恶的灵魂中最隐蔽的痛苦。
”其次,在情节构思上,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来突出其中的讽刺意味,特别是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
如市长把赫列斯塔科夫当作钦差大臣之后,赫列斯塔科夫不断地搜刮钱财并且泰然自若,他的仆人却不断地表达自己的担忧并建议他逃走,把仆人的着急和赫列斯塔科夫的不以为意做鲜明的对比,更能表现这些纨绔子弟的傲慢和不可理喻,加强了讽刺意味。
论果戈理_外套_的讽刺艺术手法_黄新峰

科研之路РУССКИЙЯЗЫК/2011.5论果戈理《外套》的讽刺艺术手法○南京大学 黄新峰■摘要:果戈理是一位卓越的讽刺艺术大师,《外套》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之一。
在这部中篇小说中,果戈理巧妙地运用了各种讽刺艺术手法。
本文试从对比和夸张这两方面,对果戈理在《外套》中高超的讽刺艺术技巧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果戈理;《外套》;讽刺艺术;对比;夸张果戈理(Н.В.Гоголь)是俄罗斯文学史上杰出的幽默讽刺大师。
他描写“小人物”的中篇小说,以其夸张的描写和笑中含泪的创作手段,像一把匕首刺向人们麻木的心灵。
《外套》是果戈理“小人物”系列小说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从果戈理的《外套》中孕育出来的。
”(Всемывышлииз爯Шинели爲Гоголя.)《外套》(Шинель)(1839年)初名为《偷外套的官员的故事》(爯Повестиочиновнике,крадущемшинели爲),是果戈理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之一。
这部情节并不曲折的小说一直被视为“纲领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学者们普遍认为,果戈理在这部文学作品中继承并发展了由普希金在《驿站长》中开创的“小人物”题材,并影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谢德林等一大批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谢皮诺娃在她的《文艺学概论》中认为:“讽刺是一种旨在用尖锐的揭露方式突出表现生活中的反面事物,使现实现象典型化的形式……“讽刺的对象是生活中畸形的、丑恶的方面。
”跟讽刺这一概念有密切联系的是幽默,两者之间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相异之处。
讽刺是对生活中否定现象的揭露和嘲笑,通过揭露和嘲笑剥夺它们生存的权利;而幽默使用的范围不同,它的意义也有区别:一种是在善意的微笑中揭示生活中的乖谬和不通情理之处,只是要改正它的缺点,并不要消灭某一现象;一种是把本来正常的现象,善意地荒诞化,以表现某种情趣,令人发笑。
别林斯基认为在讽刺里“必须有深刻的幽默”。
幽默和讽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幽默又是讽刺的特点。
果戈里《钦差大臣》的讽刺艺术

果戈里《钦差大臣》的讽刺艺术
果戈里的《钦差大臣》是一部以讽刺为主要手法的文学作品。
它
通过对官方文化和官场小人物的讽刺,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揭
示了人性的丑恶和道德的败坏。
在小说中,作为钦差大臣的张爱玲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择手
段地欺骗、勒索百姓,甚至不惜让无辜的人丧命。
这种荒谬的事情引
发了读者强烈的愤慨和反思,也让人们认识到了当时官场黑暗不堪、
政府腐败严重的现实。
同时,在小说中,果戈里还通过对小人物的描写,揭示了人性的
丑恶和道德的败坏。
例如,生活在张爱玲身边的家丁和下属,他们对
张爱玲的毒害,用自己的卑微迎合换取荣升,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小利益,不择手段的背叛信仰,从而成为了整个腐败现象的推动者和维持者。
总之,《钦差大臣》通过对现实的讽刺和批判,让人们不仅看到
了当时政府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面,也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了人性的丑
恶和道德的败坏。
这种批判性的文学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为后来的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灵感。
简要概括果戈里的创作特色

简要概括果戈里的创作特色
果戈理的创作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讽刺批判现实:果戈理的作品多以讽刺手法批判俄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农奴制度和官僚主义。
他的作品深入挖掘了社会现象的种种弊端,引起了人们对现实问题的关注。
2.善于刻画人物:果戈理在作品中通过对人物的深入刻画,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他通过对人物性格、语言、行为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对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
3.夸张讽刺手法:果戈理在作品中常用夸张和讽刺等手法来表达他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判。
这些手法通过幽默或讽刺的语言,将现实生活中的丑陋暴露无遗,引起人们的反思和警醒。
4.广泛的社会题材:果戈理的作品涉及广泛的社会题材,包括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官僚主义的腐败、宗教的虚伪等。
这些题材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普遍性,果戈理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这些社会问题。
5.深刻的主题思想:果戈理的作品主题思想深刻,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批判,引导人们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揭示了社会问题,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对当时俄国社会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果戈理的创作特色包括讽刺批判现实、善于刻画人物、夸张讽刺手法、广泛的社会题材和深刻的主题思想等方面。
这些特色使得果戈理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试分析果戈理创作的讽刺艺术

试分析果戈里创作的讽刺艺术文法学院中文072班20074120219 秦英内容摘要:果戈里是俄国著名的讽刺作家,他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和长篇小说《死魂灵》是他的代表作,同时也代表着他讽刺艺术的最高成就。
这两部作品同时也反映他“含着泪微笑”的讽刺艺术。
本文就是从这两部作品着手来分析和阐述果戈里创作的讽刺艺术。
关键词:果戈里讽刺艺术含着泪的微笑正文:果戈里是俄国19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追随这普希金之后,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果戈里在作品中,运用辛辣的嘲笑和强烈的讽刺,尖锐的批判和揭露了沙皇专制农奴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关于果戈里的讽刺艺术,鲁迅先生在《摩罗力说》中说果戈里“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
普希金在读了果戈里的文章后说:“一首我们不由含着忧伤和感动的眼泪而发笑的田园诗”。
两位作家的评述说明了果戈里的讽刺是“含泪的笑”。
“含泪的笑”是果戈里讽刺艺术的主要特点。
他在嘲笑现实中的种种丑恶现象的同时,又深深地为祖国的苦难而悲痛。
在果戈里的“分明的笑,和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中”,饱含着作者对祖国命运的深切的忧虑和关注。
在笑声背后包藏着深刻的悲剧性内容。
笑中含泪,以笑当哭,这是果戈里讽刺艺术中的最重要的特征。
果戈里的著名戏剧《钦差大臣》和长篇小说《死魂灵》是他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的作品,也代表着他讽刺艺术“含笑的泪”的最高成就。
本文就将从这两部作品着手来分析和阐述果戈里创作的讽刺艺术。
在当时的俄国,社会的统治是混乱的,黑暗的,但是果戈里不畏黑暗的社会现实,敢于批判俄国的官僚地主的残暴行为。
他说:“我决定把我当时所知道的俄罗斯的全部丑恶,把一切非正义的行为聚成一堆,同时嘲笑这一切。
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写的是一个城市的官吏们把一个过路的彼得堡的小官当作钦差大臣,所有人对他毕恭毕敬、唯唯诺诺的,在他面前尽情的表现自己的“清白”、“廉洁”。
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1809—1852)是世界著名的讽刺作家,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自然派”的奠基人。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主要有中篇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密尔格拉得》、《彼得堡故事》,讽刺喜剧《钦差大臣》,长篇小说《死魂灵》等。
他以自己丰富多采的艺术作品,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俄国封建农奴专制的种种罪恶,并诗意盎然地歌颂了祖国的光辉未来和人民的无穷力量。
他的创造,不仅标志着俄罗斯文学的新发展,而且对俄国人民自由思想的觉悟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长篇小说《死魂灵》的出现是俄国文学史中的一件大事,它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第一部具有高度思想艺术水平的长篇小说,是果戈里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
它以十足的生活真实艺术形象反映出了当时的俄国社会。
又运用奇特的夸张、生动的比喻、逻辑上的异变以及反语、双关语和俏皮话等表现手法,构成了辛辣的幽默讽刺特色。
在忠实于生活真实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加上明确目的性的描写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的点染,对人物外貌、性格等进行了形象描绘,再穿插上议论、抒情,交相辉映,互为补充,形成一种虚实揉合、含露交融和情理渗透的独特气派,这些都充分地显现出了果戈里惊人的艺术天才。
一、十足的生活真实生活的真实性,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但不同的作家在不同的时代的创作,在程度是千差万别的。
这种艺术与生活的密切结合,在俄国文学发展史上,到十九世纪的果戈里时期,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果戈里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的现实主义的光荣传统,使俄罗斯文学有了更丰富的内容,呈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十足的生活真实”。
小说《死魂灵》从荒诞不经的事件中摄取题材,以完美的艺术形式表现了没落衰朽、卑微庸俗的生活真实。
在小说中,果戈里用来表现登场人物的每一个艺术细节,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和精细安排的。
它们无不与人物性格紧密相连,作为塑造典型人物的重要手段。
比如:玛尼罗夫家客厅里绷着华丽绢绸和绷着麻袋布的靠椅并存;科罗皤契加家里墙壁上挂着一面古色古香的镜子,镜子背后塞满了破信札、旧纸牌和烂袜子;罗士特来夫家书斋里的墙壁上只挂着两只枪和一把剑;梭巴开维支家摆着一些笨重坚实的家具等细节描写,都像显微镜一样,让读者透过它清晰地看到了他们各不相同的性格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戈理作品中的讽刺艺术
关键词:果戈理作品;讽刺艺术;应用
一、果戈理的简介
果戈理作为俄国19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作家,是讽刺文学流派的主要开拓者,也是批判文学的重要奠基人。
果戈理的作品包括《死灵魂》、《钦差大臣》。
果戈理作品不仅直面社会的弊端,而且对于人物刻画十分精确通过运用精炼的语言,将讽刺艺术发挥到极致,在针对果戈理讽刺艺术进行认识与定位的过程中,人们众说纷纭、针锋相对。
从目前来看仍然有人将果戈理讽刺艺术作为一种强势的主流,给予抨击或不屑一顾。
果戈理作为公认的俄国批判现实文学主义的奠基人,他的作品不仅对于俄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我国文学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些作品对于现代的人类社会,各种丑恶现象也具有一定的批判。
作为俄国的代表作家,果戈理对于讽刺艺术的应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其作品对于俄国文学史、世界文学史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对果戈理的创作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其次对果戈理作品中的讽刺艺术进行深入剖析。
二、果戈理是讽刺艺术的集大成者
果戈理作品在主题构建方面,能够直面社会存在的弊端。
果戈理在1831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
次年出版了《狄康卡近乡夜话》第二部。
通过优美的故事传说,加上机智的笔触,让小说获得了很多好评。
1835年果戈理出版了《密拉格尔德》和《小品集》,不仅风格受到了普遍欢迎和赞赏,而且很符合当时的文学审美。
但是之后1836年4月,果戈理推出了喜剧《钦差大臣》,一经推出就震动了俄国的各个阶层,也引起了俄国各界对于果戈理无休止的争论。
《钦差大臣》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作者对于之前作品的推翻与嘲弄他在《作者自白》中明确的说道:“我看清了,我在我作品中笑得没有意义,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笑,要笑最好,狠狠的笑那些真正值得人人加以嘲笑的东西。
”
由此可见,果戈理实际上在创作《钦差大臣》的过程中,已经明确给自己制定了社会任务。
他说“我决定在《钦差大臣》里将我当时所知道俄国的一切坏事将最应该是公正的地方和场合所出现的所有不公正的事情,通通集中起来一起加以嘲笑,”由此可见,果戈理的笑是对于社会不公正事情的嘲笑,也是对于当时社会的嘲笑。
在《钦差大臣》之前,俄国也出现过《纨绔少年》和《旅长》等喜剧作品,但是这些作品没有从根本上针对当时现行的丑恶进行分析。
而《钦差大臣》作为第一部俄国真正的讽刺喜剧,不仅揭露了官僚世界贪赃枉法、昏聩无能的现状,而且所有的人物形象都来自于现实生活也带有浓烈的性格特征。
通过对于这部喜剧的推出,不仅引起了下层观众和进步评论家的欢迎,也引起了地主官僚以及保守文人的批判。
由此可见,果戈理的讽刺艺术在当时具有非常重大的争议。
果戈理优秀的讽刺作品必须要在情节设计方面、人物刻画方面带有非常重要的特征,在果戈里的讽刺作品中,通过对于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进行展现。
进一步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黑暗腐朽。
例如在《钦差大臣》中戏剧矛盾的中心主要集中在彼得堡上流社会小官员赫赫烈斯达科夫以及外省官僚之间的冲突。
作者通过将生活中发生的荒唐事件进行艺术上的加工,让赫赫烈斯达科夫来到俄罗斯内内地城市,但是却被人误认为是钦差大臣。
而市长安东将一个被困于旅途的纨绔子弟视为上宾,也可以成为一种偶然事件。
但是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个官场上的惯骗走入到破旧的旅店,将赫赫烈
斯达科夫引入官邸呢?这就是市长因为自身的贪污腐败,而导致心理发生恐惧,通过格里对于这些偶然事件进行的巧妙安排,深刻的揭示了。
戏剧性的冲突,让荒唐的世界变成了一种辛辣的讽刺。
讽刺作品《死魂灵》中的情节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例如收买已经死掉但是尚未注销户口的农奴,这样的事件不仅在生活中非常少见,而且本身带有一定的恐惧感。
通过对于这一情节的揭露,让整个俄罗斯暴露于公众,因为这样的世界尽管非常稀有,但是却能够全面的展现俄国当时农奴制的没落和衰亡以及官场的黑暗腐朽。
通过对于讽刺艺术形象的手段塑造,运用情节结构方面的巧妙设计,将各类人物的嘴脸和内心动态进行生动的展示,突出了人物的性格。
果戈里的作品无不充满讽刺,而这样的讽刺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抨击,对于俄国上流社会腐朽、堕落的不满进行强烈的谴责。
果戈理的语言锤炼也非常的精妙,在果戈理笔下的人物语言不仅具有高度的个性化特点,通过只言片语就能够展现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甚至起到了自我暴露和暴露别人的效果。
例如在《伊凡.费多罗维奇.希邦卡和他的姨妈》这篇小说中,姨妈通过为希邦卡找对象,让年近40的西方卡和地主小姐进行了对话,结果两个人坐在一起面面相觑。
希邦卡如坐针毡,呆呆的看着地毯,而地主小姐也正襟危坐声,只盯着墙。
很久之后希邦卡终于鼓足勇气,满头大汗的说:“夏天苍蝇真多啊”小姐回答说:“多极了,哥哥用妈妈的旧鞋子做了一个苍蝇拍儿,可是一点没有用。
”这样的对话让人哑然失笑,因为失去了生活能力的希望卡本身就处于一种空虚的状态。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