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①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设有尹 Nhomakorabea内服
◎ 商
及各类事务官。 ②内外服制
商王直接统治的 王畿地区
族 势 力 范
外服之地只是间接地受商
外服
围 示
统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往

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
商王间接控制的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方国和部落
(3)考古发现:甲骨文、青铜器
龟甲兽骨——甲骨文 “后母戊”青铜方鼎 妇好鸮尊 兽型觥
1、“三皇五帝”

禅 让

禅 让

黄帝战蚩尤
2、夏朝的建立
(1)建立:BC2070年 (2) 政 治 : ①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②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机构基本具备。 ③夏部族对除生活以外的地区实行间接统治。
益让帝禹之子启。 ——《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 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一》
关于启的即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
◎夏朝统治范围示意图
(3)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址。
关于夏朝是否真实存在,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依据学者观点制作 ◎二里头早期宫殿复原 想象图
三、商和西周
1、商朝
(1)建立:约BC1600年
(2)政治:
结合课本,完成表格
时期
区域
文化遗存
距今约
7000-5000 年前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距今约 5000年前
黄河流域 辽河流域 长江流域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主要考古发现 彩绘陶器、粟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1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表格版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1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表格版教案

年级高一学科政治主备人李雪平编号01-02 日期课题揭开货币的神秘的面纱课型新授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货币的本质及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纸币的优点及含义.理解:由物物交换到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流通及其对生产者的启示。

纸币的流通规律。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能力: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情境设置,讨论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教学重点1、货币的本质 2、货币的基本职能 3、纸币教学难点1、外汇 2、汇率 3、正确对待货币集体备课个人复备教学过程导入: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商品是市场上最常见的现象,凡涉及到商品就离不开货币,人们几乎每天都同商品、货币打交道。

在商店和银行的柜台上,各种面额的货币,随处可见。

各种商品都要用货币去购买。

思考:什么是商品?薄薄的一张纸片,为什么可以用来购买任何一种商品?它为什么这么神通广大?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的面纱1、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含义问题1:不同类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特征?A都凝结了一定量的人类劳动,都是劳动产品B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用于交换问题2:母亲亲手为你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为什么?是商品。

因为母亲织的毛衣尽管消耗了母亲的劳动,是劳动产品,但用于自己子女穿用,没用用于交换,不符合商品的第二个条件(交换),因而不是商品。

例讲:空气、阳光、海水、赠送的礼品等是不是商品?结论: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自然物品,虽然有一定的用处,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用于交换,不是商品。

赠送的物品,虽然是劳动产品,也有用处,但不是用于交换,也不是商品。

商品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

【精准解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校本作业:第1课沁园春长沙

【精准解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校本作业:第1课沁园春长沙

第1课沁园春长沙学校班级学生完成时间:30分钟(编者:姚春红)一、基础训练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沁.园春(qìn)百舸.(kě)峥嵘..岁月(zhēngróng)B.橘.子洲(jú)磅礴.(bó)漫.江碧透(mǎn)C.携.手(xié)逶迤.(tuō)挥斥方遒.(qiú)D.万户侯.(hóu)惆.怅(chóu)浪遏.飞舟(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漫游竞争苍桑B.箫瑟轮廓稠密C.等候遏制寥寥无几D.湄州岛辽阔酋长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弱冠之年的《商界》以的青春之气,以融入时代并超越时代的蓬勃朝气,倡导着新的商业文明和商业精神。

②春天来了,校园里到处都焕发着生机,同学们也似乎比往常更有活力,一个个,课间时满校园地嬉戏玩闹。

③考察中,代表团表示,有些新兴地区的城市建设恢弘大气,工业发展,旅游业兴旺繁荣,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

A.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生龙活虎B.生龙活虎风华正茂朝气蓬勃C.朝气蓬勃生龙活虎风华正茂D.风华正茂生龙活虎朝气蓬勃4.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

词从片数上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以两片居多,称“上片”“下片”。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

它兴起于宋,且盛于宋。

C.古代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沁园春·长沙》属于长调。

D.“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它揭示了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江面上的景象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是:“,”。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节课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节课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节课教案优秀5篇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节课教案优秀5篇生物由非细胞生物、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组成,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让课堂更有效率,这里我整理了一些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节课教案【篇1】一、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很多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

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

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

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酶的发展历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经知道并理解。

这些都与接下来的酶的特性紧密相关。

也一定程度上反馈了上节课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掌握情况。

并且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为指导。

其次,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说加酶洗衣粉,学生都可能接触过,那么他们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么类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里是怎样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等等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学生会形成无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

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这方面下手,收集资料,增大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

再者,酶的生产应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觉得生物对他们来说,不是只是抽象的某某技术,某某发现,某某科学家等等,而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见的东西,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这个,那我是不是就相当于令人羡慕的科学家了呢?”这样,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也为以后的择业多一个选择。

二、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在这节课中,我打算先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酶的本质,作用。

然后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吗?”其次,给大家展示几张酶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看大家反应,并尝试总结。

人教版政治必修一同步课件:第1课 第2框

人教版政治必修一同步课件:第1课 第2框

2.教材P9“探究问题” 提示:(1)现金支票。 (2)小张可持此票据到自己开户的中国工商银行将这笔钱 转入自己的账户,然后就可以从自己的账户提取现金。
3.教材P10“探究问题” 提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
重点难点突破
突破点1 正确认识信用卡
(1)正确认识信用卡与银行信用卡的关系
特别提醒:信用卡与支票的异同
(1)相同点:都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是信用凭证;它们本身都没有价值,因此都不具有价值尺度 和贮藏手段职能,也不能充当世界货币;它们一般都由银行 等金融机构管理。
(2)不同点
①含义不同: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 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支票是活期 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 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不利于该国出 口
利于该国出口
不利于该国进 口
投资
利于该国对外 不利于该国吸 利于该国吸引 不利于该国对
投资
引外资
外资
外投资
消费
能提高该国企 业或居民的国 际购买力
不利于该国扩 大外需
降低该国企业 利于扩大外需 或居民的国际
购买力
债务 地位 结论
本国汇率上升
本国汇率下跌




利于该国偿还 不利于该国收 利于该国收回 不利于该国偿
〔对点训练 1〕 近年来,信用卡发卡银行日趋瞄准在校大学 生,在校大学生已成为商业银行互相拼抢的一块“肥肉”。 部分发卡银行在“派发”信用卡的时候,甚至在《学生信用 卡领用合约》中删去“收入情况说明B”这一栏,忽略了对信 用卡申请人还款能力的审核。这种做法( )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 件(人教版)
本课课件旨在介绍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的内容和目标,以帮助学生深入了 解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历史的意义
1 承前启后
历史是过去与现在的连接,它对于理解现状和预测未来具有关键的意义。
2 经验教训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3 文化传承
历史是人类文化的宝库,通过学习历史,我们才能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文化。
4
生不同的历史。
历史是是独特的,没有两个完 全相同的历史事件。
历史的研究方法
1
实证主义方法
基于事实和证据的研究方法,强调客观
唯物史观方法
2
和科学性。
以社会经济基础为核心,强调物质条件
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3
历史唯心主义方法
强调意识形态和人的主观意识对历史发
4 以史为鉴
5 和平发展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避免重复历史的错误。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平发 展的重要性。
历史辩证法方法
4
展的作用。
强调对立统一规律和社会矛盾对历史发 展的推动。
历史的价值取向
1 民族自尊心
学习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 尊心,促进民族精神的传 承。
2 民族自信心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 建立自信心,认识到我们 的文化和历史贡献。
3 民族自强精神
历史可以激发强大的民族 自强精神,推动国家的繁 荣和发展。
以封建制度为特征的社会形态,中世纪欧洲是封建 社会的代表。
资本主义社会
以私人资本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工业革 命是其标志性事件。
历史的基本特征
1
客观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170万年 进入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1万年 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红山文化
从事渔猎和采集,
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过着群居、穴居生活,
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
已经会用火
结成氏族公社、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打制石器 较粗糙
磨制石器 精细尖锐
用于采集和渔猎
用于农耕生活 刀耕火种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变了,用途也跟着变了。
原先较为粗糙的打制石器只适用于采集与渔猎,
而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变得精细,也迎合了农耕生活的需要

从部落到国家
壹 油纸伞
【合作探究】 1、你对神话有什么看法? 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 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 更为科学? 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是从什么时候算起?后世 为什么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你还听过哪些有关炎帝、 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 落首领?
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②代表文化
社会特征:
距今时间
约7000至 5000年
约5000年
代表
特征
仰韶文化(黄河中游) 器物彩绘陶器;作物
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
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 种植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
黑陶
红山文化(辽河上游) 出土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
良渚文化(长江下游) 模的祭坛和神庙。
壹 油纸伞
P5页史料阅读翻译:
上古时代,人民少,可是禽兽却很多,人类受不了禽兽虫 蛇的侵害。有位圣人出现了,在树上架木做巢居住来避免兽群 的侵,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有巢氏。当时 人民吃野生植物的果实和蚌肉蛤蜊,有腥臊难闻的气味,伤害 肠胃,人民疾病很多。有位圣人出现了,钻木取火来消除食物 的腥臊,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燧人氏。中 古时代,天下发大水,鲧和禹疏导了入海的河流。近古时代, 夏桀和商纣残暴淫乱,商汤和周武王起兵讨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
色彩斑斓、生机勃勃、 美不胜收、绚丽壮美、生机盎然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万类霜天竞自由。
浪遏飞舟?
划节奏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 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 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在一个深秋的季节,橘子洲头,伫立着一位英姿勃勃的年 轻革命家,他正深情地注视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波涛,凝重的目 光里似乎折射出心头翻腾得无尽遐想……
2、开头三句有何作用?
(1)交代了时间——寒秋 (2)交代了地点——橘子洲头 (3)交代了人物—作者
3.“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
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的战
1925年的毛泽东
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 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
礴的诗篇。
❖ 毛泽东少年时故事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何处不青山。
(桑梓,指家乡)
❖ 少年时的书生意气,风华正茂时挥斥方遒的 豪情,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立壮志的少 年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代伟人的毛 泽东的大气!
沁 园 春 长 沙
词的常识
请你谈谈“词与诗的区别”
比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关 于 词 的 知 识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 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叫“长短 句”“曲子词”“诗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长沙》同步测试课内精练
1、阅读《沁园春长沙》上片,回答后面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从这片词中选出四个动词,标出这片词写景抒情的思路走向:。

(2)对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D、描写了湘江壮美的景色。

(3)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
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
谁来掌舵呢!
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
心情。

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4)诗词的朗读,对于理解诗词的内容十分重要。

下面几个诗句的停顿(“‖”表示较长停顿,“∣”表示较短停顿)和重音都对的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C、万类∣霜天‖竞∣自由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5)摘出这片词中的对偶句。

(6)词比诗更讲求押韵,试摘出本片词中押韵的字,并指出押的什么韵。

2、仔细品读本词的下片,谈谈它主要表现了什么。

课外强化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选出对第三个整句(即“不管……宽余”)的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
A、诗人既是写实,又是比喻。

B、诗人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表现了在风浪中搏击的豪迈之情。

C、诗句抒发了诗人勇敢、无畏的革命激情和斗志。

D、诗人觉得只有与风浪搏斗才能感到舒畅。

2、对诗人引用的孔子的一句名言所作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A、这句话的原意是以流水的一去不复返,比喻时间的流逝,告诫人们,要努力
创造美好的事物。

B、诗人借用这句话,是激励自己和人民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速建设自己的国家。

C、这句话在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D、孔子的话是一个比喻句。

3、对下片第三个整句(即“更立……平湖”)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江”指的是从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的一段长江。

B、“石壁”指计划要建的三峡大坝,“巫山”即巫山山脉,长江横截穿过巫山,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

C、“巫山云雨”这个典故出自《高唐赋》。

D、“高峡”指巫峡,“平湖”指建造好的水库。

4、对整首词的艺术特点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丰富奇特的想像
B、巧妙地引用歌谣
C、借用古语来过渡和抒情
D、用神话故事来烘托祖国建设的突飞猛进
5、诗人写“神女”之“惊”,对赞颂“宏图”有什么作用》不写“长江流水”,而写“巫山云雨”,用意何在?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谈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意思。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3、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10)
望海楼①
米芾
云间铁瓮②近青天,缥缈飞楼白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③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①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

②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

③沧州:滨水的地方。

1、本诗所咏的是望海楼,却先写铁瓮城耸立云间,邻近青天,作用是。

2、本诗颔联在两句之首分别冠以“三峡”“六朝”从
和两个方面拓展了诗歌的境界,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3、对“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登楼望江,联想到了三峡的险峻。

B、片片帆影,倒映在诗人的酒樽里。

C、征帆流舸,激起诗人饮酒的豪情。

D、涛声阵阵,引发诗人作诗的雅兴。

4、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的两点。

答案提示:
1、烘托望海楼的高峻。

(这是衬托手法的运用)
2、“三峡”和“六朝”,一个是地理概念,一个是年代概念,是两个不同的纬度,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思考,所填空应该是:空间、时间。

3、B
4、这首诗的颈联所写的角度不止两个,如“红日”和“白烟”是从色彩角度,“画角”则是从声音的角度,而“催”和“起”则是从动态的角度等,但根据题目要求只要回答出两点就可以了。

1 沁园春长沙?参考答案
【课内精练】
1、(1)立、看、怅、问(2)D (3)A (4)A (5)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6)头、流、由、浮押ou韵
2、下片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选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全诗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形象回答——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选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橘子洲曾是诗人与众多革命同志聚会的地方,它见证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旧地重游,自然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一个“恰”字,总领七句。

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

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

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高浪急,连船只行进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乐。

【课外强化】一、1、D 2、A 3、D 4、A 5、写“神女”之“惊”,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表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与宏伟气势,是前无古人的。

加入这浪漫的一笔,显示“宏图”之“起”所具有的惊天地、动鬼神的巨大威势,使词的境界更为雄放神奇,增强了感染力。

另:用“截断巫山云雨”一句,妙处有三:一是与后边的“神女”相联系;二是反衬出“西江石壁”之高,连天上的云也阻截住了;三是反衬出人民气魄和力量之大,敢于挡住“神女”的行路,因为传说中的“神女”是早晨为云,晚上为雨。

可见诗人对神话传说的点化是巧妙的。

二、参考答案:1、①一年又过去,还要经受生不如死的的煎熬;②从念念不忘故国,更加痛苦不堪。

2、表示提物是人非,宫殿依旧,而自己的处境、容颜全变了。

3、追怀故国,有亡国之痛;思念往昔,表达出阶下囚无尽的衷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