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情感

情绪与情感

情绪与情感都是心理在生理上的终极反映,是引起各种心理疾病与心理障碍的终极杀手,同时也是我们观察人和研究人最外在的角度,所以无论作为心理分析师也好作为管理咨询方面也好,都是必须进行研究熟知的方面。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对情绪与情感进行研究阐述。第一是情绪与情感的区别;第二是情绪的引发;第三是情感的引发。
一、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但实际上,这一结论一方面将大家公认的幸福、美感、喜爱等等,较具有个人化而缺少社会性的感受排斥在情感之外;而另一方面又显然忽视了情绪感受上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和社会性情感感受上的爱情、友谊、爱国主义情感在行为过程中具有的交叉现象,例如一个人在追求爱情这一社会性的情感过程中随着行为过程的变化同样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感受,而爱情感受的稳定性和情绪感受的不稳定性又显然表明了爱情和相关情绪是有区别的。基于这两点,将情感和情绪以基本需要、社会需求相区别,或者是将情感和情绪这两者混为一谈都显然不合适的。
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如喜会是手舞足蹈、怒会是咬牙切齿、忧会是茶饭不思、悲会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生理反应是情绪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证明这一点,心理学家给那些不会产生恐惧和回避行为的心理病态者注射了肾上腺素,结果这些心理病态者在注射了肾上腺素之后和正常人一样产生了恐惧,学会了回避任务。情感也是一样,比如没有性欲当然不会有爱情的,而当人吃了春药以后,伴随着性欲的旺盛一见钟情的可能性也就会随之加大了。所以,由不同的药物刺激引发的行为过程也表明了,情绪和情感显然是有区别的两种不尽一致的心理生理过程。
实质上,在行为过程中态度中的情感和情绪的

区别就在于: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目的的生理评价反应,而情绪是指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再以爱情举例来说,当我们产生爱情时是有目标的,我们的爱情是对相应目标的一种生理上的评价和体验,同时当我们随着爱情的追求这一行为过程的起伏波折我们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二、情绪的引发
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在行为过程中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如喜会是手舞足蹈、怒会是咬牙切齿、忧会是辗转反侧、思会是茶饭无味、悲会是痛心疾首、恐会是手足失措、惊会是瞪目结舌等等,这都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较极端的反应。
1、情绪可以因为情感而引发。当情感越强烈时,情绪反应就会就激烈;情感需求越小时,情绪反应也就会越淡溥。就如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奥运会次数的增加,中国人对本国运动员信心的逐渐增强,中国观众对运动员取得比赛胜利的情绪激动强度反倒已越来越低。
2、情绪可以因为外在意识而引发。外在意识是指人们在行为中大脑对外界事物觉察的清醒程度和反应灵敏程度,可通过言语及行动中对外在刺激的醒觉状态反应出来。外在意识是人脑对行为过程的反映,在对正常行为的形容中从高到低包括对外神志感应上的应激、警觉、清醒、冷静、疲倦、恍惚、催眠状态、睡眠状态。除了病态的昏迷等状态以外,一般来说人们在睡眠时外在意识水平最低,在应激状态时外在意识水平最高。比如我们饿了,意识到闻到食物的香味了,我们会喜悦;闻到食物的香味了,但食物已经被别人占有了,我们会忧愁或愤怒。
3、情绪可以因为外在认知而引发。外在认知是指人们对行为必定成功的认识过程,由于这种认识过程只能是对行为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期,所以这种认识过程实际上又是一种对行为过程的想象和推断,包括对行为过程的嗅觉、视觉、听觉、触觉、深度的社会与自然规律观念与思考等等。坚定认知中对行为成功必然性的信念,也就等于坚定了人们相应的情绪和外在意识。比如一九零零年前在德国先后有100多”勇士”独自一人做了”驾驶单坐折叠式小船横渡大西洋”的冒险,结果无一人生还。人们说这是胡来,但是德国医生林德曼认为:”这些遇难的人首先不是从体力上而是从精神上败下阵的,是死于恐慌、害怕和绝望”(航海信念)。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林德曼博士于一九零零年也进行了相同的冒险尝试。林德曼博士的航海过程非常艰难,简直到了令人绝望的程

度。尤其是最后18天,扑面而来的季风、严重的睡眠不足、眼前出现幻觉、运动机体感觉麻痹等不断侵蚀着他的信念。在这种状况下,他整日整夜都和狂风暴雨、惊涛骇浪博斗着,心中反复呼喊着:”一定成功,一定成功!”使得这句话充满了身体的每个细胞。最后,林德曼博士终于完成了这一横渡大西洋的活动。
4、情绪可因生理反应而引发。生理反应是情绪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证明这一点,心理学家给那些不会产生恐惧和回避行为的心理病态者注射了肾上腺素,结果这些心理病态者在注射了肾上腺素之后和正常人一样产生了恐惧,学会了回避任务。这一实验证明了这些心理病态者之所以缺乏恐惧性情绪反应,是由于这些心理病态者与正常人有着不同的生理系统,从而缺乏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性,不能正常分泌肾上腺素的结果。正如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句诗词所表明的那样,由食物药物刺激往往能暂时改变生理系统,从而激发人们的相应的情绪。但这并不是说只有某些药物类物质才能激发情绪,如音乐等娱乐活动同样也能兴奋人的神经,从而相应地感染唤发人们相应的情绪。
5、情绪相互之间会产生影响。《黄帝内经》中说:”喜胜忧、怒胜思、忧胜惊、思胜恐、悲胜怒、恐胜喜、惊胜悲”,事实也证明通过振奋的歌曲等调节人们的情绪往往也能起到解忧除困的作用。例如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国相官仲有一次随齐桓公远途征伐,看见军士们都因疲倦而行军速度减慢,于是官仲就教军士们唱一首激昂的行军歌曲。军士们唱着这首歌曲,果然行军速度就加快了。在此例中,齐国国相官仲利用激昂歌曲唤起了军士们激昂快乐的情绪(情绪要素),情绪的激昂快乐又使军士们忘记了旅途的枯燥乏味与疲劳(外在意识要素),同时又给予了军士们能够克服眼前行军困难的自我感觉(外在认知要素)。这正如官仲在事后回答齐桓公的疑问时所说:”凡人精衰则神疲,乐其神则忘其疲”。
三、情感的引发
情感是和人的内在感受、需求意向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它包括道德情感和价值情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友谊、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方面。态度中的情感和情绪的区别在于,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目的的生理评价反应,而情绪是指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情感的确定和引发,必然也会引起态度中认识和意向要素的相应形成与变化。比如由于人们对竞争某事物特殊的偏好(情感要素),也就容易对自己的竞争矛盾敌对方产生歪曲印象(感受要素),同时也就会对竞争敌对方有

偏见、排斥甚至是疏远的心理倾向(意向要素)。同样,内在感受与需求意向的确定也会引发情感的相应波动。
1、情感可因内在认知感受而引发。内在认知感受是指人们对行为必要性的认识,它包括道德观和价值观。价值观以得可偿失为条件来影响人们的行为,包括由吃穿住用等需求引起的冷、热、饿、痛、病、渴、性、瞌睡等浅在生理感受,和对金钱权势作用等深度的社会感受等等;而道德观则能使人们花费很大代价,有时不惜得不偿失甚至是不惜生命来达到一些目标目的,包括各种有别于生理需要或者基础于个体生理需要的各种正义性、道德性感受。态度中的感受和信心中的认知的区别在于态度中的感受是对行为目标目的的必要性的思维判断,而信心中的认知是对行为过程难度的思维判断。
态度中内在感受的体现,必然也会引起情感相应表现。心理学家斯图亚特?瓦林斯在一次精心制作的实验中,演示了当力图使人们在认识上觉得自己需要什么的情况下,人们的情感也相应会与这种确立的认识趋于一致的现象。瓦林斯首先诱使男性被试相信他们正通过杨声器倾听自己扩大的心博,而实际上他们所听见的只是另外准备的磁带录音。这时瓦林斯就给这些人看《花花公子》画报上的裸体照片。这些照片出现时,对其中的半数伪造的心律声音就会加快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在被试中间造成一个假象,即他们尤其被这些裸体画激起情感或情欲(造成虚假的感受)。事后,要求被试根椐迷惑力对图片进行评价。结果不出所料,他们认为那些出现时心律加快的裸体照片比其她的更有迷惑力(激起了情感)。被试这样说,是因为他们既觉得自己为这些图片激起情欲和情感,为了对些作出解释,他们就更为仔细地观察这些图片,以期发现其中有特别迷人的特征(激起了意向)。找到了这些特征后,被试就认为这些图片更有迷惑力。事实上,瓦林斯还证实了在告诉这些被试那些”心博”是假的之后,他们仍然认为这些裸体图片更吸引人。不管假不假,这些被试已发现了这些图片更具有吸引力的特征(这说明了态度形成后的稳定性)。
2、情感可因需求意向而引发。意向是指人们对待或处理客观事物的活动,表现为人们的欲望、愿望、希望、谋虑等行为反应倾向。人的意向可分为肯定的和否定或正向和负向两种。肯定或正向的意向就是对某种客观事物的接近、取得、保护、接受、拥护、吸收、助长、产生、造成等;否定或负向的意向就是对某种客观事物的避开、丢弃、反对、破坏、抵抗、限止、消灭等。意向是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

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准备对态度对象作出一定的反应,因而是一种行为倾向,或叫做意图、意动。
如果人们的的意向产生或改变,则人们的感受和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社会心理学家勒维斯和他的同事,为研究个体的生理对社会知觉的变化,选择了一群饥饿程度不等的被试进行试验。先让被试看几张乱涂乱画的图片,其中几张描写食物和其他东西的图片都盖上一层薄纱,使被试看不清楚图片的真实内容。然后,要被试根椐自己的回忆讲看到的图片内容,结果表明,饥饿的时间越长的被试越倾向于回忆图片上画着的食物,即饥饿程度越强,对食物的知觉程度越敏感。在这一试验中,当人们对食物有较强的食欲(意向要素)时,就会产生对画有食物的图片的偏爱(情感要素),同时也会加深其对食物图片的辨认程度(感受要素)。所以,由激发意向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感受,表明了各态度要素间在表现上的相互统一性。
3、情感可因情绪而引发。情绪反应越弱时,恰恰是内在情感反应强烈的时候;当情绪越激烈时,情感反应就会就弱。
4、情感相互间具有牵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