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碳酸氢钠提取法
浅谈食品检测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方法

浅谈食品检测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方法摘要:俗话说“民以食为先,食以安为先”。
随着近些年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的相继曝光,食品安全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食品检测作为把控食品安全的一道重要关卡,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食品监测的诸多项目里,对于食品着色剂的检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它的安全性直接关乎广大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故而备受重视。
鉴于此种状况,本文作者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了食品安全检测中关于着色剂的检测方法,希望能对提高食品安全监测有所裨益。
不妥之处,敬请相关专业人士批评指正。
关键词:食品检测;合成着色剂;测定方法食品安全大如天,而与食品安全相对应的则是食品安全危害,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物理危害、化学危害和生物危害。
我们目前所接触到的食品安全事故多数是化学危害。
按照我国政府颁布的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按照规定的使用剂量添加使用,一般是不会对人产生危害的,但是如果使用了在食品添加剂名单之外的其他添加剂,或者是明确禁止使用的添加剂,或者是超过规定剂量使用了允许使用的添加剂,这些措施都会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危害的发生。
一、何为合成着色剂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着色剂,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改善食品的色彩,使食品看起来色泽更加艳丽,以达到在视觉上刺激人们食欲的目的,它是一种相对比较传统的食品色彩调节方法。
根据有关机构的市场调查发现,消费者在购买一些无法直接试吃的食品时,一般会首先考虑食品的色、香、味、形等物理特征。
另外,根据一些科研就够的研究显示,食品的色彩对人们食欲的有刺激作用居于其他物理特征之首。
故而,食品生产机构为了增加产品的销量,于是就在食品色彩上大做文章,食品着色剂也就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食品中。
如果人体摄入过多则会产生非常大的危害。
若想对各种各样的食品进行是否含有合成着色剂的安全检测,那么就必须采用恰当的检测方式。
加入食品中的着色剂来源各不相同,有些是天然形成的,有些则是后期经过化学合成的,目前在使用的食品着色剂就包括上述两种。
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团体标准编制说明《谷物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碳酸氢钠提取法》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根据检测机构和质控样生产公司对谷物类食品中合成着色剂测定标准的需求,由宁夏粮油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江苏安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宁夏农林科学院和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联合提出《谷物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碳酸氢钠提取法》的申请,由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组织专家审议通过,于2020年11月提出了《谷物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碳酸氢钠提取法》的编制申请并获批,由申请单位宁夏粮油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组织实施,筹备标准的编写。
二、标准的起草单位及起草人本标准起草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粮油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江苏安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春娥、廖若宇、刘新保、孙悦、胡海祥,孙华,郭雨、袁海静、王芳、高晖、赵静、张小飞。
三、编制背景柠檬黄和日落黄的价格低廉, 作为食品药品的染色剂能使食品外观呈现出与蛋黄相差无几、诱人的黄色, 虽然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了谷物制品中柠檬黄和日落黄的使用限量,但是长期过量食用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柠檬黄是一种食品常用的食品添加剂,添加适量柠檬黄的食品颜色饱满鲜亮,常用于饮料、蜜饯、酱腌菜等食品中。
据报道,目前有不法商贩将柠檬黄添加到馒头制品中,制作出颜色鲜亮的掺假“玉米馒头”,柠檬黄是一种水溶性的偶氮染料,长期食用将对大众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近年来的“毒豆芽”和“染色馒头”事件表明,不法商贩会在食品中非法添加对人体有害的工业合成色素从而谋取利益。
因此,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大对食品中的色素是否按相关规定添加使用,亟需构建精准的色素检测技术。
目前的国标检测方法在饮料和酒类等液体中色素的检测中应用良好,检测样品加标回收率高,但是在谷物加工品和面制品中色素提取工艺受限,样品加标回收率低。
而且,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中,存在样品种类多,检测内容多样化而标准适用范围单一的问题,标准不适用于规定检测任务的现象,可能会存在含有违禁成分或是添加剂超出 GB2760-2014 规定的最大使用限量标准要求而检不出的隐患。
食品中五种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食品中五种合成着色剂的测定冯婷(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公司色谱中心,北京,100095)摘要:参照国标GB/T 5009.35-2003《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方法,采用SY-80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和亮蓝这五种常用着色剂进行测定。
关键词:合成着色剂 SY-80001 引言食用合成着色剂主要指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机化合物,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偶氮化合物和非偶氮化合物两大类。
前者如: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酸性红、苋菜红等;后者如:赤藓红、亮蓝等。
近年来食品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量的研究报告指出,几乎所有的合成色素都不能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某些合成色素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对于食品中添加着色剂的含量测定成为必须,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其操作简单,分析结果准确成为首选方法。
2 实验部分2.1仪器与试剂SY-80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紫外可见光检测器(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手动进样阀(7725i);SY-8000反控色谱工作站(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PHS-3型精密数显酸度计(上海天达);色谱纯甲醇(天津试剂二厂),乙酸铵(A.R.),双蒸水。
2.2仪器条件色谱柱:Zorbax SB-C18, 3.5 μm, 4.6mm×150mm流动相:梯度洗脱条件见表1A: 0.02mol/L 乙酸铵溶液 pH=4B:甲醇流速: 1mL/min;检测波长:254nm;表1 梯度条件时间(min)B%0 205.0 3512.0 9818.0 982.3 结果与讨论谱图(图1)显示五种常用合成色素在该条件下15分钟内得到良好的分离结果。
出峰顺序为: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和亮蓝。
二元高压系统流量精度高,保留时间重复性好,紫外检测器性能稳定。
检出限满足国标要求。
食品中人工合成着色剂的快速检测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食品中人工合成着色剂的快速检测食品中人工合成着色剂的快速检测摘要:在我们日常所接触的食物中,含有的着色剂分为两种:天然着色剂和人工合成着色剂。
其中,人工合成着色剂不仅不能为人类提供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有些着色剂的使用甚至会损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一些人工合成着色剂会导致食用者腹泻,一些会导致基因突变,更有甚者会导致癌症。
这些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工着色剂的存在为人类食品平安埋下了隐患,因此找出快速检测人工合成着色剂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会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人工合成着色剂,并指出对其进行快速检测的方法。
关键词:人工合成着色剂快速检测引言:人工合成着色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工合成色素,它们的合成原料往往以苯、甲苯、萘等化工材料为主。
其主要优点是价格低廉、着色能力强、成分比拟稳定。
但是,这些人工合成色素往往带有一定的毒性,因此使用快速检测方法来检测人工合成着色剂的含量对保证人民生命健康、饮食平安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常见的合成着色剂检测方法人工合成着色剂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使用十分普遍,我们日常所食用的食品中有很多都含有人工合成着色剂,例如赤藓红、柠檬黄、靛蓝、胭脂红、亮蓝、日落黄、苋菜红等等。
鉴于这些人工合成着色剂普遍具有的危害性,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成为保障食品平安的必然要求,食品质量平安监督检验机构一直致力于寻找更为快捷、方便、准确、可靠、低耗、环保的合成着色剂检测技术手段。
目前较为常见的快速检测方法主要有毛细管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示波极谱法、分光光度法等诸多种技术方法,这些检测方法在长期的实践中均已证明有不错的效果,优势十清楚显,逐渐成为了色素检测分析的主流方法,尤其是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合成着色剂结果准确性好、灵敏性高、重现性强,是我国当前人工合成着色剂快速检测的标准方法。
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乏,例如样品前处理技术由于采用色素吸附、解吸附法,不仅操作步骤十分繁琐,需要消耗许多的试剂,对环境造成较大程度的污染,而且回收率较低,选用254nm为检测波长时被测样品中有很多杂质都会产生吸收和干扰,极易导致检测人员误判。
食品中人工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食品中人工合成着色剂的测定序列号:DM-P1071、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糕点、果酱、水果罐头、黑芝麻糊、果冻、冰淇淋、乳饮料、糖果和红酒中人工合成着色剂的检测;检出限:亮蓝是1.0 mg /kg,其他的是0.2 mg /kg;2、提取2.1 糕点、果酱(1) 取1.0 g样品,加入20 mL提取液A*,振荡2 min,40℃水浴超声提取10 min,6000 rpm下离心2 min,收集上清液;(2) 取下层残留物,加入10 mL提取液A*,振荡2 min,40℃水浴超声提取15 min,6000 rpm下离心2 min,收集上清液;(3) 将下层残留物用10mL提取液A* 按照步骤(2)重复提取一次,合并三次上清液;(4) 将上清液在40℃水浴条件下,减压蒸至约15 mL,再加入3 mL甲酸混匀,待净化。
2.2 水果罐头、黑芝麻糊(1) 取1.0 g样品,加入20 mL提取液A*,振荡2 min,40℃水浴超声提取10 min,6000 rpm下离心2 min,收集上清液;(2) 取下层残留物,加入10 mL提取液A*,振荡2 min,40℃水浴超声提取15 min,6000 rpm下离心2 min,合并两次上清液;(3) 将上清液在40℃水浴条件下,减压蒸至约15 mL,再加入3 mL甲酸混匀,待净化。
2.3 冰淇淋(1) 取1.0 g样品,加入20 mL提取液A*,振荡2 min,40℃水浴超声提取10 min,6000 rpm下离心2 min,收集上清液;(2) 将上清液在40℃水浴条件下,减压蒸至约7 mL,再加入1.5 mL甲酸混匀,待净化。
2.4 果冻取1.0 g样品,加入10 mL水,40℃水浴超声提取15 min,加入5 mL甲醇和3 mL甲酸混匀,待净化。
2.5 乳饮料、糖果取1.0 g样品,加入10 mL水、5 mL甲醇和3 mL甲酸混匀,待净化。
2.6 红酒取1.0 mL样品,加入0.5 mL甲醇和0.3 mL甲酸混匀,待净化。
食品实验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4.28

2. 2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色谱法的
一个重要分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 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 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 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 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 析。
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高效、高速、高灵敏度、高自动化
现状:超量使用,使用工业色素、染料色素
4
方便、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合成着色 剂,是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必要手段。
测定手段(GB/T 5009.35-2003): 1. 高效液相色谱法 2. 薄层色谱法 3. 示波极谱法 4. 其他:纸上层析、分光光度法
5
亮蓝、柠檬黄、日落黄
6
合成着色剂在饮料中的最大使用量
合成着色剂:用人工合成的方法从煤焦油中制取,或以苯、 甲苯、萘等芳香烃化合物为原料合成的有机色素。包括苋 菜红、柠檬黄、亮蓝、日落黄、诱惑红、赤鲜红等等。
3
合成着色剂的潜在危害——致泻性、致癌性
国际:JECFA制定各种合成着色剂的ADI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 准(GB2760-2011)。
PH 4的水(70℃) 水+柠檬酸溶液,调至PH=4, 加热
调PH 洗涤
甲醇-甲酸溶液
60mL甲醇+40mL甲酸
洗涤
无水乙醇-氨水-水 70mL乙醇+20mL氨水+10mL水 解吸附
乙酸铵溶液
合成着色剂标准溶 液
1.54g乙酸铵,纯水定容至 1000mL,乙酸调PH至4
浓度0.05mg/mL
流动相 定量分析
14
3. 除杂质 组装好G3漏斗,将样品倒入漏斗,抽滤; PH4的水(70℃)洗涤3次,每次20mL(洗涤沉淀物); 甲醇-甲酸洗涤3次,每次20mL(洗涤天然色素); 400mL PH4的水洗涤至PH为4。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测定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摘要:食品中合成着色剂高效液相色谱的测定。
方法采用c18(10?%em,4.6mm??50mm)不锈钢色谱柱,流动相为乙酸铵+甲醇,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设为23℃,进样量20?%el。
本检测方法对gb/t5009.35-2003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进一步细化,使用着色剂小柱代替gb/t5009.35-2003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中色素提取,检测时间缩短,检测结果精确度提高,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作用。
关键词:食品合成着色剂1、前言食品中合成着色剂是一种已知的有害物质,其随食物被摄入人体内后,很快被肠道吸收。
由于着色剂在人体中具有累积作用,长期过量摄入直接危害到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对少年儿童的健康危害更为严重,孩子的肝脏解毒和代谢功能都比较脆弱,如果摄入过多的人工合成色素,会加重肝脏及胃肠道的负担,干扰体内正常的代谢反应,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2、原理样品经水溶解,通过活化的着色剂小柱吸附色素,用洗脱试剂洗脱,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3、试验部分3.1所用试剂3.1.1水:符合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要求3.1.2 甲醇:色谱纯。
3.1.3 氨水:分析纯3.1.4乙酸铵溶液(0.02mol/l):称取1.54g乙酸铵加水至1000ml 溶解,经0.45?%em滤膜过滤3.1.5标准品: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苋菜红、亮蓝3.1.6氨化甲醇5%:95ml甲醇加5ml氨水3.2仪器与设备3.2.1高效液相色谱仪3.2.2色谱工作站3.2.3紫外检测器3.2.4 c18(10?%em,4.6mm??50mm)不锈钢色谱柱3.2.5固相萃取装置3.2.6着色剂小柱3.2.7氮吹仪3.2.8漩涡混合器3.2.9高速离心机3.3方法3.3.1合成着色剂标准溶液浓度的配制准确称取标准品着色剂各100mg,置于100 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该贮备液浓度1mg/ml。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检测前的预处理方法分析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检测前的预处理方法分析摘要:合成着色剂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和加工,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
合成着色剂的性质和种类繁多,差异较大,增加了食品检验检测的难度。
检验人员有必要掌握各种前处理技术,以便更好地检测合成着色剂的成分和含量。
为了使食品的颜色效果更好,控制食品的经济成本,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使用合成着色剂。
根据合成着色剂的研究,过量的合成着色剂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人体健康。
鉴于此,本文对食品中合成着色剂检测前的预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检测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检验;合成着色剂;加工工艺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感官品质,其中色、香、味、形是食品感官的重要指标。
色泽度的提高不仅能增加人的食欲,还能刺激人的胃液分泌,更好地促进食物的消化效果。
企业通常使用添加剂来改善食品颜色,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合成着色剂是食品加工中常见的添加剂。
近年来,滥用添加剂的事件越来越多,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
合成着色剂的检验成为检查食品添加剂滥用的主要有效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合成着色剂检验前的预处理技术。
1食品合成着色剂的残留分析着色剂主要用于改善食品的色泽,在生产完成后长时间保持食品诱人的色泽,吸引消费者,促使其产生购买欲望。
食物的颜色是人们判断食物质量的重要标准。
为了增强食品的吸引力,食品企业按比例添加着色剂。
在食品检测过程中,通常选择样品进行预处理,用于检测着色剂[1]。
检测前的主要处理工作是去除杂质,保留目标成分,避免杂质对检测样品的污染,也避免杂质对检测设备的污染和对合成着色剂残留检测结果的影响。
2食品合成着色剂的检测方法研究表明,合成着色剂不能为人体提供营养,如果过度使用,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
着色剂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加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会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带入食品中,增加了合成着色剂对人体的危害。
鉴于此,xx 开始对合成着色剂的添加进行严格管理,并倡导对大部分合成着色剂采取有限或禁止的管理方法[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谷物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碳
酸氢钠提取法
Determination of synthetic colorant in grain products -
Extracted by sodium bicarbonate
谷物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碳酸氢钠提取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渣、玉米片、黑米、颜色挂面、小米、玉米糁子、发糕、彩色馒头、糙米,燕麦(片)等谷物加工品中六种合成着色剂的提取与测定。
本标准适用于淀粉含量高的谷类食物中六种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应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9.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3 原理
试样用碱性溶液体系提取离心后,阴离子交换柱进行净化,25%氨水甲醇洗脱,制成水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经反相色谱分离,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和与峰面积比较进行定量。
4 试剂和材料
4.1 材料
4.1.1 水为GB/T 6682规定的二级水。
4.1.250 mL塑料离心管。
4.1.3 0.22μm亲水相滤膜。
4.1.410mL圆底玻璃管。
4.1.5无针头注射器。
4.1.6Cleanert PWAX 150mg/6mL。
4.1.7100μL、200μL、500μL、1mL和5mL移液器。
4.1.8棕色的玻璃瓶(带螺旋盖),容量5 mL。
4.2 试剂
4.2.1甲醇((CH3OH):色谱纯。
4.2.2氨水(NH3•H2O):分析纯。
4.2.3碳酸氢钠(NaHCO3):优级纯。
4.2.4乙酸铵(CH3COONH4) :优级纯。
4.2.5甲酸( HCOOH) :优级纯。
4.3 试剂配制
4.3.1乙酸铵溶液(0.02mol/L):称取1.54g乙酸铵,用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摇匀后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使用。
4.3.2氨水甲醇(25%):取250mL氨水,用甲醇定容至1000 mL,摇匀待用。
4.3.3 甲酸水溶液(2%):量取20mL甲酸,用水定容至100mL,摇匀待用。
4.3.4甲醇水溶液(40%):取400mL甲醇,用水定容至1000 mL,摇匀待用。
4.4标准品
标准物质:所有标准品均为合格供应商提供,并提供相关证书等相关信息。
纯度均符合相关要求(纯度均大于95%)。
称取标准品前,务必确定其有效性,保证标准品的名称正确和在有效期内,见表1。
表1各标准物质编号
4.5 标准溶液配制
4.5.1合成着色剂标准储备液(0.5mg/L):购买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
4.5.2合成着色剂标准使用混合液(10μg/mL):分别吸取合成着色剂标准储备液0.1mL于5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稀释成每毫升含10μg合成着色剂的标准使用液。
4.5.3合成着色剂标准曲线工作液:吸取适量混合标准工作溶液,用水配置成浓度为0.25μg/mL、0.5μg/mL、0.75μg/mL、1μg/mL、1.25μg/mL、1.5μg/mL、2μg/mL、2.5μg/mL、3μg/mL、5μg/mL的标准系列溶液。
5 仪器和设备
5.1液相色谱仪:带二极管阵列或紫外检测器。
5.2涡旋均质器。
5.3分析天平:感量0.1 mg和1 mg。
5.4高速冷冻离心机:转速不得低于5000 r/min。
5.5氮吹仪。
5.6实验磨。
6 分析步骤
6.1 试样制备
采用锤式旋风磨将样品粉碎至细度为100目的粉末状样品。
6.2 试样提取
称取1g(精确至0.01g)样品于50mL塑料离心管中,添加0.16g(精确至0.01g)优级纯碳酸氢钠试剂作为辅助提取剂,加入10mL提取液(40% 甲醇水),涡旋仪涡旋5min,在4000r/min条件下常温离心5分钟,取上层清液于另一离心管中,残留物用5mL提取液(40% 甲醇水)重复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备用。
6.3离子交换型固相萃取柱净化样品
以固相萃取柱Cleanert PWAX 150mg/6mL 为例,活化和淋洗过程中加入的液体依据柱容量可变化:
1)活化:用6ml甲醇、6ml水活化,用3mL2% 甲酸水溶液平衡,弃去滤液;
2)上样:将待净化样品1mL加入小柱,弃去滤液;
3)淋洗:用5mL2%甲酸水溶液淋洗固相萃取柱,弃去滤液,将小柱抽干。
4)洗脱:用1mL25%氨水甲醇溶液洗脱固相萃取柱,收集洗脱液;
5)氮吹:将收集的洗脱液采用氮吹方式吹干;
6)复容:用1mL的去离子水复容,涡旋混合1min,待样品充分溶解,将样品溶液过0.22μm亲水滤膜过滤,待上机分析。
6.4 仪器参考条件
根据所用仪器型号将仪器调至最佳状态。仪器测定条件参考如下条件:
6.4.1色谱柱: C18柱, 4.6mm×250mm,5μm。
6.4.2进样量: 10μL。
6.4.3柱温: 35℃。
6.4.4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波长范围:400nm~800nm(参考条件:柠檬黄:427nm;苋菜红:520 nm;胭脂红:508nm;日落黄482nm;诱惑红:507nm;亮蓝624nm);或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54nm。
6.4.5 梯度洗脱表见表2。
表2梯度洗脱表
6.5测定
将分析待测样品溶液和合成着色剂标准使用液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外标峰面积法定量。
7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镉含量按式(1)进行计算:
X=
1000
10001000⨯⨯⨯⨯m V C
X —试样中着色剂的含量,单位为克每千克(g/kg); C —进样液中着色剂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V —试样稀释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 1000 —换算系数。
计算结果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8 精密度
在重复性测定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过其算术平均值的
10%。
9 其他
方法检出限: 柠檬黄、新红、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均为0.5mg/kg,亮蓝、赤藓红均为0.2mg/kg(检测波长254nm时亮蓝检出限为1.0mg/kg,赤藓红检出限为0.5mg/kg)。
附录A
着色剂标准色谱图
A.1着色剂标准色谱图( λ:254nm)
着色剂标准色谱图( λ:254nm)见图A.1
图A.1 着色剂标准色谱图( λ:254nm)图A.2着色剂标准色谱图( λ:400nm~800nm最大值图)
着色剂标准色谱图( λ:400nm~800nm最大值图)见图A.2
图A.2 着色剂标准色谱图( λ: 400nm~800nm最大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