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分享阅读《草人》
叶圣陶《稻草人》教案

叶圣陶《稻草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叶圣陶的《稻草人》,使学生了解并感受农村生活的艰辛和稻草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稻草人》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探讨稻草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稻草人的形象特点。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1. 深刻理解稻草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引导学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2.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课文中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理解并感悟稻草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3. 采用情感教育法,以情动人,让学生在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好情感的学会关爱他人。
4.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六、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稻草人》的纸质或电子文本。
2.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3. 准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4. 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叶圣陶及其作品《稻草人》。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针对课文内容的问题。
3. 角色分析:讨论课文中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中心思想——无私奉献。
5. 情感体验:通过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
6. 道德实践: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关爱他人。
八、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课文《稻草人》的读后感。
2. 设计一个关于关爱他人的活动方案,可以是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阅读理解:检查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道德实践:评估学生作业中关于关爱他人的活动方案,看其是否能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稻草人》的教案设计

《稻草人》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稻草人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与农业生产的关联。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稻草人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实地考察,培养学生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和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心农业生产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稻草人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与农业生产的关联。
2. 教学难点:(1)稻草人的制作方法和用途。
(2)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稻草人》文本。
2. 稻草人的图片或视频。
3. 生字词卡片。
4. 农业生产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稻草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稻草人的认识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稻草人的特点和作用。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稻草人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5. 实践活动:(1)小组讨论:稻草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农业生产现场,了解稻草人的实际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农业生产,思考稻草人的作用。
2. 拓展作业:(1)调查农村家庭种植稻谷的情况,了解稻草人的使用情况。
(2)以“我眼中的稻草人”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稻草人》优秀教案通用

《稻草人》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稻草人》章节。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主题的探讨,理解作者通过稻草人形象所表达的寓意。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句子的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一个稻草人,你会怎样保护庄稼?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稻草人的形象。
3. 生字词学习:讲解本课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4. 句子解析:挑选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5. 课文主题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主题,引导学生理解稻草人寓意。
6.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讲解答题技巧。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稻草人》2. 生字词: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便于学生记忆。
3. 重点句子:用直线或曲线连接,形成视觉冲击。
4. 课文主题:用大字书写,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a. 稻草人为什么感到孤独?b. 稻草人为什么选择牺牲自己?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稻草人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句子解析的深度和广度4. 课文主题探讨的引导方式5. 作业设计的问题设置和答案详细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教学过程中,生字词的学习和句子解析是基础技能的培养,而课文主题的探讨则是对学生深度思考能力的挑战。
2023最新-《稻草人》教案(优秀5篇)

《稻草人》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5篇《《稻草人》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语文《稻草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刻画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3、帮助学生认识“肤、怠、穗、瘪、搓”5 个会认字和“肌、肤、懒、穗、喉、耕、橘、褐、祸、挽、甸”11个会写字,掌握“肌肉、皮肤、稻穗、勉强、白喉、耕种、橘子、褐色、祸事、挽救、沉甸甸”等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在稻田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稻草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刻画的稻草人是个怎样的人物。
教学过程:一、抓对比rarr;突出责任感情朗读课文第1、2 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课文是怎样介绍稻草人的样子的?请用横线在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
你觉得稻草人美吗?2、稻草人的责任是什么?你喜欢稻草人吗?为什么?写牛和狗有什么作用?二、抓飞蛾rarr;突出善良感情朗读第35 自然段,小组合作交流1、稻草人看到新出的稻穗一个挨着一个,心里为什么很高兴?2、哪些事让老太太笑不出来?这说明了什么?3、稻草人看到蛾子飞来,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4、从描写稻草人的内心和动作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再次阅读这三个自然段。
想一想:稻草人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三、抓祸事rarr;突出忠诚默读课文第68 自然段,自学并讨论1、老太太“看一切事情都很好”,“一切事情”指的是哪些事情?想一想:老太太此时心情怎样?(指导观察插图)2、主人要走了,稻草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3、再次阅读这三个自然段。
想一想:稻草人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4、从稻草人的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四、抓肉虫rarr;突出悲惨朗读第9 自然段,思考1、稻草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么?2、想一想:稻草人为什么而“痛心”?为什么而“哭了”?3、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4、稻草人的感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五、抓变化rarr;突出中心再次默读全文,找出稻草人感情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六年级语文稻草人教案(精选4篇)

六年级语文稻草人教案(精选4篇)《稻草人》教案篇一现在正值收获季节,随着本地农村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一代的劳动力大大减少,劳动观念日趋薄弱,常常有在收割机收完稻谷后,直接把稻草在田里焚烧的现象,造成空气被污染,造成白白的浪费,甚至酿成了重大交通事故的祸害。
为让孩子从小懂得这么做的危害,我特设计本课题,通过听故事、探讨稻草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和制作稻草制品,从而使幼儿明白稻草是有用的,不能随便焚烧。
1、通过活动,知道稻草在生活中的广泛用处。
2、学会初步的搓绳、编稻草人的技能,尝试按自己的意愿大胆进行创作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意识和初步的环保意识。
1、师自编一段故事、图片四张、一盒磁带。
2、一把水稻、幼儿操作用的稻草、树叶、胶带、简字贴、毛线、碎布、剪刀、画笔等。
3、幼儿已有初步的结、搓、编稻草的技能和经验。
4、在活动室四周布置一些稻草制品,如:绳子、草鞋、稻草人、稻草鸟窝、稻草树等。
1、猜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
t:“小时身穿绿衣裳,长大换上黄衣裳,秋风吹来收割忙,农民伯伯喜洋洋。
”“水里生来水里长,小时绿来老时黄,黄金甲壳外面包,珍珠心儿里面藏。
”(水稻)看看这是什么?(师出示完整的一把水稻)分别说说水稻各部分的名称和用处。
(师小结:稻谷进行加工变成大米,大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粮食;稻草可以做燃料,可以煮饭、烧菜,烧成灰可以做肥料;草根留在田里也可以做肥料。
)2、师讲述自编故事,使幼儿知道随意焚烧稻草的害处。
t:水稻有这么多的用处,你们喜欢水稻吗?可是,有一次,稻草惹了一个很大的祸,引起高速公路发生了一起重大的交通事故。
稻草怎么会惹祸呢?你们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吗?(师讲述故事)提问:到底是谁惹的祸?稻草自己会烧起来吗?你们能这样做吗?为什么?教育幼儿不玩火。
3、进一步探讨稻草在生活中的用处。
t:虽然稻草烧成灰后留在田野里也能当肥料,但稻草被白白烧掉,太可惜了,太浪费了。
《稻草人》教案设计及设计理念

《稻草人》教案设计及设计理念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稻草人》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稻草人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绘画等创造性活动,表达自己对稻草人的理解和感受。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对农村生活和农民工作的理解和尊重。
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稻草人在农业文化中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稻草人》是一篇描述农村生活和稻草人在农业中的作用的短文。
课文通过讲述稻草人的一天,展现了稻草人在农田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农民对稻草人的依赖和敬仰。
2.2 教学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和词汇掌握。
稻草人的形象和象征意义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稻草人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稻草人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稻草人在农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2 阅读理解:学生分组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细节和象征意义。
3.3 互动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稻草人和农民的对话,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表达自己对稻草人的理解和感受。
四、作业与评价4.1 作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任务。
学生通过绘画或其他形式,表达对稻草人的理解和感受。
4.2 评价: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作业和创造性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评价学生在互动活动中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课文文本《稻草人》稻草人的图片和相关信息资料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所需材料阅读理解和写作任务所需纸张和文具六、教学策略6.1 直接教学法: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稻草人的象征意义。
教师通过提问和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稻草人》教案设计及设计理念

《稻草人》教案设计及设计理念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稻草人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和农耕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稻草人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稻草人的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稻草人的特点和作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稻草人特点和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稻草人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稻草人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稻草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稻草人的特点和作用。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进行运用练习。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稻草人的特点和作用,并进行分享。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展示对稻草人的理解和想象。
6. 总结与拓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对稻草人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拓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课堂氛围。
《稻草人》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稻草人》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与反思《稻草人》是中国现代第一本为儿童写的童话集,以其中的一篇《稻草人》为全书的名称。
鲁迅曾评价说,《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
这些故事有的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如《稻草人》;有的讽刺了残暴或徒有虚名的统治阶级,赞扬了人民团结进步的力量,如《古代英雄的石像》、《皇帝的新衣》;有的言辞恳切,关注儿童成长,如《梧桐子》;有的深入浅出,剖析社会众生,歌颂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如《蚕和蚂蚁》、《最有意义的生活》……总之,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力带领你走进一个奇幻多姿的童话世界,又用朴素简练且轻巧洒脱的笔致,道出对真、善、美、爱的执着与期盼。
叶圣陶用散文的形式来写童话,诗意盎然,富有听觉、视觉的美和冲击力,震撼人心。
《稻草人》这本童话集将现实世界引进童话创作的领域,真实而深刻地描写当时中国民众的生活,旨在启迪我们认识、关心周围发生的事,了解现实生活中成人的无奈。
教学目的1.回顾童话,品读语言,感受童话故事的美。
2.赏析角色,透过角色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
3.分享收获,引导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赏析角色,透过角色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快乐学习。
1.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童话世界里遨游,看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
今天,老师针对同学们近段时间阅读的童话故事设置了一个闯关游戏,(课件出示:阅读大闯关)你们能不能成功闯关?2.生:能!二、快乐闯关,回顾童话。
1.师:首先进入第一关。
(课件出示:第一关:看插图猜童话。
)生:看插图猜童话(出示第一幅图)师:这是选自哪个故事的插图呢?生:芳儿的梦。
师:回答正确,给你们这组加一颗星!让我们的闯关继续。
(出示第二幅图)生:梧桐子。
师:又答对啦,给第二组加一颗星!最后一幅图。
(出示第三幅图)生齐答:燕子。
师:同学们真是猜故事大王啊!给两组的同学都加一颗星!师:恭喜同学们,轻轻松松闯过第一关!(课件点亮大拇指)2.师:接下来,难度升级,进入第二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活动教案—《草人》
活动目标
1.根据图画和文字,能知道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通过从图到文,从文到图的方式,全面理解故事的内容。
活动准备
大书
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
以阅读封面作为活动的开始:阅读封面,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教师让幼儿观察封面,并告诉幼儿书名叫《草人》,然后就下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1.这本书的名字叫《草人》。
草人是站在哪里的?(预设幼儿回
答池塘、水池……)
2.你觉得草人站在这里是干什么的呢?
3.画面上除了草人,还有些什么呢?(重点是鸬鹚、窝棚和鱼塘)
4.鱼、鸬鹚和草人是什么关系?
教师总结幼儿的回答,不做任何对错的评判,只是以此引出后面的阅读活动:小朋友说了这么多,其实,老师也特别想知道这个草人和旁边的鱼塘、飞过来的鸬鹚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另外,窝棚里会幼儿人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图文共读
出示大书,分段阅读图书,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
教师先展示每页的画面,然后阅读下面的文字。
阅读完1-4页后,教师让幼儿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页:这个鱼塘是谁的?老人为什么要养鱼?
第二页:鸬鹚来干什么?鱼被偷走的话,渔夫的心情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第三页:渔夫是怎样对付鸬鹚的?这个办法有效吗?
第四页:渔夫都烦死了!你觉得他接下来会怎么办。
教师可以提示幼儿:还记得这本书的名字吗?根据这个,你能猜测一下吗?这个窝棚可能是干什么用的?
教师对这一段进行总结:这是发生在鱼塘里的一个故事。
老人为了生活养了一些鱼,可是老有鸬鹚来偷鱼。
老人追赶它们,但一点儿用也没有。
看来,老人得想别得办法了!
教师可以连续翻阅这几页,然后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理解。
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先连续读出这几页文字,然后就这些内容提问:(1)老人想出来的办法是什么?你觉得这个办法好吗?
(2)草人终于出来了!草人的作用是什么呢?结果又怎样?
(3)鸬鹚害怕草人吗?它们是怎样一步步发现草人是假人的?教师要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第6、7页的画面,阅读画面上有关鸬鹚想法的文字,分析鸬鹚为什么是“慢慢”接近了稻草人。
(它们刚开始以为这个草人是谁,接着它们发现了什么,然后做出了怎样的判断)
(4)鸬鹚在发现草人是假的时,它们的心里会怎么想呢?你能表演一下吗?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鸬鹚的心理活动,表现出它们得意、自以为很聪明的样子来。
(5)最后一页,渔夫说他想出心的办法来对付这两只鸬鹚了,根据前面的讨论,你觉得老人想到的会是什么办法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提出自己的看法,符合逻辑即可。
)
教师连续翻阅9-12页,然后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见解。
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先连续读书这几页文字,然后就这些内容提问:(1)渔夫最终想出来的办法是什么?这个办法有效吗?
(2)第二天鸬鹚看到草人时,你觉得它们是怎样想的?你从哪里知道鸬鹚觉得这个草人还是假的呢?(引导幼儿注意图画中表示鸬鹚的心理活动的文字。
)
(3)你从书里哪些地方能看出这个草人是老人装扮的呢?(如图片中老人得胳膊、衣服,抓住鸬鹚时和以后说的话,等等)(4)你觉得渔夫聪明还是鸬鹚聪明呢?为什么?
回顾梳理
故事梳理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