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现实意义
_红楼梦_的现实意义_谈巨著给当代人的警示

《红楼梦》的现实意义——谈巨著给当代人的警示凯里学院 傅安辉摘 要: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早已远离了我们,但是,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却仍然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留给当代人诸多方面的警示。
如人生的警示;护身的警示;为人的警示;谋生的警示;理财的警示等等。
关键词:《红楼梦》;人生;护身;为人;谋生;理财作为清朝时代的一位著名文学大师和一部不朽的文学作品,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早已远离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但是,《红楼梦》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却仍然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留给当代人多方面的警示。
一、人生的警示《红楼梦》里的众多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和折射出当时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生,每个人物的命运对我们都有人生的启发。
重读《红楼梦》里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就更有人生的警示意义。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1]“好了歌”的核心是一个“完了”的意蕴,“完了”就“空”,即“一切皆空”、“四大皆空”。
它追求的是佛教的“四大皆空”和道教的“清静无为”的人生价值观。
在佛教看来,尘世间一切皆空,只有人的精神和灵魂是真实的。
人生在世,或为名所累,或为利所困,或为情所伤,或兼而有之。
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种种功名利禄的追求欲望不但变幻莫测,而且让人陷入了苦海之中难以自拔。
解脱现实烦恼的唯一办法就是摈弃世俗的欲望,弃绝现实的追求,最后达到所谓“空灵”的境界。
道教的最高境界是修炼得道成仙,不为世俗名利所累,最后达到天人合一逍遥自在的境界,其他一切则都是虚无缥缈的。
老子曾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意思就是说人生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人生最大的过失是贪得无厌。
但是,佛教和道教在这里提倡的都是一种消极处世的营生。
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与意义

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与意义《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与意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被广泛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它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创下了诸多先例,还在揭示社会现实、探讨人生哲理上具有深刻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与意义。
一、文学价值1. 大背景描写与个人命运的结合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对社会大背景的描写,巧妙地结合了个人命运的起伏变化。
小说展现了封建官僚社会的崩溃和富贵之家的衰败,描述了贾、史、王、薛等大家族的兴衰荣辱,生动地反映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浮华与虚伪。
2. 人物刻画与丰满性《红楼梦》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的人物形象,且每个人物的性格、命运、言行都别具一格。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都成为了经典的形象。
这些人物丰满、立体的刻画,体现了曹雪芹入木三分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使小说更加丰富和有趣。
3. 感情描写与浪漫主义色彩《红楼梦》以丰富多彩的人物情感为基础,借助于许多精彩的描写技巧,展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爱情,如父女之情、兄弟之情、亲情和友情等。
小说中的浪漫主义色彩,使得读者在情感上能够深入地体验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力量。
二、文学意义1. 社会现实揭示《红楼梦》通过对官僚社会和富贵家族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腐败。
它不仅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面,还对社会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作品中的反腐败、反虚伪的思想成为后世文人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
2. 对人性的深刻剖析《红楼梦》通过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深刻剖析了人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既有卓越的智慧和高尚的情操,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弱点和缺陷。
这种对人性的揭示和剖析,使得《红楼梦》成为了一部具有深度的作品。
3. 哲学与人生观的思考《红楼梦》不仅在揭示社会矛盾、人性弱点的同时,还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考和人生观。
作品中涉及了诸多哲学议题,如命运、生死、忍耐与毅力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冥思与深思,读者能够得到关于人生、命运和价值观的启示。
红楼梦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红楼梦对现实生活的启示1、《红楼梦》培育真善美内驱力《红楼梦》写情写得好,这里所说的情不仅仅是爱情,它是写人间的情,写得特别好,这些东西让我们感动。
《红楼梦》除了在情方面让我们体会情、领悟情之外,同时还把那些最丑恶的东西和那些最美的东西都展现了给我们。
而那些丑恶的东西,从表面上看,是畅行其事;从一些人物上来看,叫活得有滋有味。
比如说象薛潘、贾珍、贾琏之流,这些人,叫活得有滋有味。
而真正好人,好一点的人,比如象贾宝玉、林黛玉、晴雯等等,这些人活得是要多困难有多困难。
这个时候也促使我们思索一个问题,就是使我们产生改造社会的原始动机,给我们培育了正义感,也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爱情。
2、《红楼梦》培育奇怪心无与伦比在《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小章节里讲的是刘姥姥--一个乡下人进了美轮美奂的大观园,到处感到新奇,到处感到奇怪,也因此闹了许多笑话的故事。
不知大家留意过没有,像刘姥姥进大观园那样到处感觉新奇的人少了。
这年头聪慧人多。
更多的人,为了显示见多识广而闭塞视听,再新奇的东西摆他眼前他也不屑一顾。
我们常听到:"不过如此,我们哪里哪里的更好。
'"这个咱早就知道了,不过如此嘛。
'而熟读《红楼梦》能让我们激发自身的奇怪心,或许是由于读不懂,或许是由于太好玩而想进一步了解等等。
在成人世界中,奇怪心也是各个领域都要的。
奇怪心强不肯定都有好结果,探究总会伴随着风险,没有风险管理力量的奇怪,不肯定有好的结果。
但反过来看,想要在任何一个领域有所成就,没有奇怪心几乎不大可能。
缺乏奇怪只会带来昏聩和平凡。
换言之,不管做什么事,仅有奇怪是不够的,但是没有奇怪是不行的。
3、《红楼梦》教人感悟人生在人的一生中为功名、金银、爱情、儿孙所存的这四大类,每个人都有可能为其中之一有放不下、想不开、看得太重的点,所以活得很累,有的人为此得了一身的病,到最终也没有活明白,《红楼梦》实为一本教人开悟的教科书。
人生好比一场梦,大梦初醒,才意识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你得到多少,失掉多少,而在于你在奋斗中悟出了多少。
《红楼梦》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红楼梦》所获得的人生启示和现实意义:《红楼梦》的主线是宝黛的爱情悲剧,(一)宝玉爱情经历的启示:我们读红楼梦的时候可以发现,作者描写了一大群美女,可以说是环肥燕瘦,各有千秋,可是贾宝玉却独爱林妹妹。
黛玉那傲世的品格,诗人的灵性,渴求自由的意识,使宝玉找到了理想中的美,同样,宝玉离经叛道的性格,聪俊灵秀的风采,黛玉也最能理解,最为欣赏,从而引为知己。
书中有一个经典的情节叫做黛玉葬花,宝玉听到黛玉念葬花词的时候,也是怆然泪下,恸倒在山坡上,只有宝玉能读懂黛玉灵魂深处的失落。
但是黛玉叛逆的性格与当时的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她绝不是贾府宝二奶奶的合适人选,贾府的长辈们最后决定让宝玉和薛宝钗结婚,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含恨而死。
薛宝钗也是一个百里挑一的美女,才华也不亚于黛玉,她和宝玉也算是珠联璧合。
可是他们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宝钗是一个理想远大的女生,她常常苦口婆心地劝宝玉多结交政府官员,以便日后走上仕途。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因为宝玉作为贾府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少爷,一直是被当成重点培养对象的,他肩负着光宗耀祖、振兴贾家的神圣使命。
可是呢,这位宝玉偏偏不喜欢当官,因此两人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俩结婚没多久,宝玉就离家出走,落发为僧。
宝玉的爱情悲剧给我们现代人的启示是:我们在寻找人生伴侣的时候,尽可能不过分注重外在的物质条件,应该更注重感情的契合,情趣的相投。
二: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来分析爱情,婚姻和现实人生:从他俩的爱情悲剧可以看出,在现实社会,爱情是奢侈品,婚姻是必需品。
宝黛的爱情之路是注定不能长久的。
就算他们有情人总成眷属了,我想他们也不会幸福的!他们只能同富贵,不能共患难。
因为他们缺乏经营幸福的能力。
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贾府雄厚的物力财力的基础上的,是一个安定的,不需要为现实烦恼的富贵环境庇佑下的生存。
当“大厦”倾颓之时,能陪宝玉走一生的人,绝对不会是那个不食人间烟火,清高自傲,整日以泪洗面的林妹妹,而是既能诗词歌赋,又能经营算计的宝姐姐。
《红楼梦》背景与意义分析

《红楼梦》背景与意义分析1. 背景介绍《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被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品。
小说描绘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历程,以及其中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社会变迁。
该小说刻画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深入剖析了人性的复杂和世俗化对人灵魂的摧残。
2. 文化背景《红楼梦》描绘了中国封建社会明清时期的生活和价值观念。
在这个时期,严格的父权制度、妇女地位低下以及官场风气腐败等问题都得到了深入反思和探讨。
作品中所揭示出来的阶级矛盾、道德沦丧等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
3. 思想价值《红楼梦》所包含的思想价值具有多重层面和不同解读角度:a. 审视封建社会小说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华富贵和虚浮繁华,同时也透露出其虚伪和危机。
作品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反思,告诫读者追求真实而非表面的功名利禄,自觉抵制封建社会漠视人性和道德的困境。
b. 思考人性存亡《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反映出各种不同的人性弱点和复杂情感。
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具有代表性角色耐心细致地刻画,小说探讨了人性善恶两面及其在特定环境下的变化。
这使得《红楼梦》超越了单纯的家族兴衰故事,成为一部深入剖析人性、欲望与情感的文学巨著。
c. 追求诗意与美学《红楼梦》以其细腻精湛的文学艺术风格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作者曹雪芹以他卓越的才华将世人普遍熟知的华夏文学传统融入小说中,通过精致的描写、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悲剧式的故事情节,让读者陶醉于书中所展现出来的诗意与美学之中。
4. 启示与影响《红楼梦》是永恒的经典,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a. 文学创作《红楼梦》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深远,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不仅成为众多作家模仿和借鉴的对象,也催生了大量针对该作品的研究和解读。
其情节、主题以及人物塑造等方面都给后世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
b. 社会观念转变《红楼梦》本身批判和反思了封建社会弊端,也为后世社会观念转变发挥了推动力。
《红楼梦》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红楼梦》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巨著,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讲述了一个富贵家族的兴衰史,描绘了清朝时期官场、贵族、商人、妓女等社会阶层的风貌和生活,对于研究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来看,《红楼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小说中既有对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的引用,也有对民间传说、历史典故、文学名篇的涉猎。
它不仅是文学的杰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通过这一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和内涵,这也是《红楼梦》在文化领域得以长久流传的原因之一。
其次,从现实意义的角度来看,《红楼梦》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依然存在于当代社会,因此这部小说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小说中所反映的官场腐败、家族贵族的衰落、商人阶层的崛起等问题,在当代社会同样存在,因此这部小说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同时,《红楼梦》也反映了人性的弱点,如妒忌、虚荣、贪欲等,这些人性弱点在当代社会同样存在,因此这部小说对于当代人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瑰宝,它既有着深厚的文化价值,也有着现实意义。
通过阅读这部小
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历史,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当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人性弱点,因此它依然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思考的经典之作。
红楼梦的意义与价值

红楼梦的意义与价值伟大的中国小说《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自问世以来,它一直被广泛地讨论和研究。
《红楼梦》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意和戏剧性的故事,其中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家庭,贾家,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崛起。
它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
一、文化遗产的意义《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顶峰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和最传统的小说之一。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个传统文化的代表。
它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代表了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
因为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些重要文化,如家族生活、礼仪和宴会等。
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批判封建制度的意义《红楼梦》是一部揭露封建社会各种阴暗面的小说。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凝聚着作者对宫廷生活的深刻思考。
在小说中,作者对封建体制做了深刻的批判,封建制度束缚了人的思想和行为,剥夺了人的自由和尊严,极大地压迫了人民,让他们沉浸在一种金钱和权力的欲望之中。
《红楼梦》通过贾府的命运生动地描绘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崛起,警告人们应该不断地反思和改变社会制度。
三、文化启蒙的意义《红楼梦》也有重要的文化启蒙意义。
它对读者启发了深层次的思考,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真理和价值观等问题。
尤其是对于青年一代,它是一本开拓思维,充满智慧和启示的好书。
读《红楼梦》可以帮助读者提高语言能力和修养,增强文学欣赏和审美能力的体验。
四、心灵抚慰的意义《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化遗产和反封建制度的重要文学作品,也是一个可以安慰人的好小说。
小说中充满了意象和寓言,可以打开读者的心扉,抒发内心的感受,为读者的精神世界注入芳香的清池,使读者得到心灵的释放和抚慰。
五、评价总的来说,《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之一。
它集文化遗产、反封建制度、文化启蒙和心灵抚慰等多重意义于一身,对后人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但因其内容和特点,也带来了解读方法、历史文化的问题等多重挑战和抉择。
红楼梦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红楼梦对当代社会的意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作为一部经典的长篇小说,它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而且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楼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现实,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启示。
红楼梦通过对贾府的描写,深刻地展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虚伪。
贾府是一个富贵的大家族,但它却充斥着勾心斗角、奢靡浪费和虚伪伪装。
这种现象在当代社会仍然存在,尽管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是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红楼梦通过对贾府的描写,警示我们不能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而应该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品德的提高。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林黛玉是一个聪明、才华横溢的女子,但她却受到了封建礼教的限制和家族的排挤,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
这种情况在当代社会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女性仍然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红楼梦通过对林黛玉命运的描写,呼吁人们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保护。
红楼梦还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描写,展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残酷。
贾宝玉是一个天生的才子,但是却因为命运的安排而陷入了痛苦和悲剧之中。
这种情况在当代社会仍然存在,许多人的人生轨迹也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
红楼梦通过对贾宝玉命运的描写,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机遇,同时也要对命运的安排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
红楼梦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文化价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窗口。
红楼梦不仅描绘了封建社会的生活,还涉及了许多哲学、宗教和文化的问题,如孝道、婚姻制度、人生观等。
通过阅读红楼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红楼梦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描写,警示我们不能陷入物质的追求和虚伪的陷阱;通过对女性命运的描写,呼吁我们关注和保护女性权益;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描写,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机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历史背景经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
摘要:我们从《红楼梦》里面,同样看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它的发展脉络,从这里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它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本文打算从《红楼梦》这部作品所描述的事实中关于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若干主要线索,联系到一些重要的历史材料,就它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作正面的说明。
正文中国十八世纪批判的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品——《红楼梦》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
只有胡适派的资产阶级唯心论者,才故意抽掉它的社会背景,歪曲它的历史意义,而把它说成是为“忏悔情孽”而作的。
胡适一流人戕贼中国古典文学、扼杀古典作家的现实主义传统、毒害青年读者的不可告人的用心是显而易见的。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点,与任何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的文艺观点根本不同。
高尔基在《年青的文学和它的任务》一文中说过。
“马克思承认在巴尔扎克的作品里面学习了很多东西。
依据左拉的小说,我们可以研究整个的时代。
”
我们从《红楼梦》里面,同样看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它的发展脉络,从这里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它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本文打算从《红楼梦》这部作品所描述的事实中关于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若干主要线索,联系到一些重要的历史材料,就它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作正面的说明。
一《红楼梦》这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是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主要的是十八世纪的上半期。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概括地说,当时的中国是处在封建社会开始分解、从封建经济体系内部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正在萌芽的时期。
虽然,作为当时占支配地位的决定着社会性质的还是封建经济,因而当时的社会还是封建社会,但是,这个时期韵封建社会毕竟不同于以前的任何时期。
它已经产生了新的因素,其标志是。
在封建经济内部生长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萌芽,代表着资本主义关系萌芽状态的新兴的市民社会力量有了发展,同封建主义思想意识相对立的市民思想明显地抬头了。
这就表明了当时的社会,除了农民和地主的主要矛盾以外,还存在着代表资本主义关系萌芽状态的新兴市民社会力量和封建统治的矛盾,而在这个矛盾中,还夹杂着民族矛盾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复杂内容。
由于《红楼梦》是反映当时那样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的一部伟大作品,它就不但揭露了当时的贵族官僚大地主阶级的腐败、虚伪、残酷、暴虐和深刻的社会矛盾——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和阶级内部的矛盾,而且反映了当时新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萌芽和新兴的市民社会力量追求民主和个性解放的生活而又找不到出路的痛苦。
《红楼梦》应该被认为是代麦十八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未成熟的资本主义关系的市民文学的作品,其理由就在这里。
二《红楼梦》开卷第一回就描写一个中小地主甄士隐的家庭遭遇一场火灾,他“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住。
偏值近年水旱不收,盗贼蜂起,官兵剿捕,田庄上又难以安身。
只得将田地都折变了,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
后来“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
这是当时封建社会的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和在这个基础上所产生的新的社会矛盾的一个具体写照。
中小地主和自耕农丧失土地、大地主激烈兼并土地的血腥记录和农民的反抗事迹,充满了十八世纪的清代历史,这是人所共知的。
《红楼梦》的作者所谓“盗贼蜂起”完全是事实。
不过,这个时期农民对地主阶级的斗争,还没有马上爆发成为全面的起义。
历史已经证明,清代的所谓“康乾盛世,嘉道守文”的整个时期,即是封建经济发展到烂熟的时期,也是它的内在矛盾和外部矛盾开始充分暴露的时期。
这种情形就如同《红楼梦》第二回中作者借一个古董商人冷子兴的嘴里说出的荣宁二府外强中干的情形一样,“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但是,这些大地主阶级却好比“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在《红楼梦》第十六回中,贾琏的乳母赵嬷嬷说;“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船,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花的象淌海水似的。
”凤姐忙接道:“我们王府里也预备过一次。
”赵嬷嬷又说:“如今还有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好世派,独他们家接驾四次。
要不是我亲眼看见,告诉谁也不信的。
别讲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
”他们的这么多银钱财产是从何而来的呢?
显然,当时地主阶级的大量银钱财产的来源,除了进行高利贷剥削和经营工商业赚来的以外,主要的还是从农民身上进行残酷榨取得来的。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写出宁国府交给乌进孝掌管的就有八九个庄子,荣国府交给乌进孝的弟弟掌管的也有八处庄地,还有东省的屯地不算。
老管家周瑞曾对贾珍说:“奴才在这里经管地租庄子,银钱收入,每年也有三五十万往来。
”这还只是他们对农民剥削的一个方面而已。
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的地租已有不少是采用货币地租的形式的。
乌进孝交给贾珍的租子,主要的是二千五百两银子,其次是一千担常用米,其余是山珍野味。
当时江南地区货币地租已经相当流行。
如第七十九回里写的“桂花夏家”“单有几十顷地种着桂花”也是一例。
这些大地主和高利贷、商业资本还结了不解之缘。
请看《红楼梦》的第四回,那位葫芦庙的小沙弥出身的门子就说出了金陵的贾、史、王、薛四大家的关系,是“联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
贾赦、贾敬等是世袭的封建贵族大官僚大地主不必说了。
薛宝钗的哥哥,那个仗势欺人、抢走香菱、打死冯渊的薛蟠,不正是“家中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的“皇商”吗?薛姨妈不是还有好几处当铺吗?贾府被抄的时候不是查出两箱房地契文、一箱放债的借票吗?这些已够说明:他们不但是封建大官僚,而且又是兼并大量土地的大地主,又是大高利贷者和大商人。
三、我的感想
作为一个普通学生来谈作为中国小说的最高峰《红楼梦》确实有些力不从心或者说自不量力,但还是要试试的。
首先我先简单介绍下《红楼梦》这本书,《红楼梦》是一部一百二十回的章回体小说。
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是一部中国十八世纪的百科全书。
现今留传的《红楼梦》书籍是由120回构成的,而这前八十回是由曹雪芹说著,然而后四十回是由高鹗和程伟元的书商合作,由高鹗编著而成的,我认真的读过这仅有的120回,感觉到前八十回才是一个红学读者的重点章回,现在我就说说前八十回里,说说我自己的见解和我的读感!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
不知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
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