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方案概述
《模具设计与制造》教案

《模具设计与制造》教案第一章:模具设计基础1.1 模具概述介绍模具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讲解模具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1.2 模具设计基本原则讲解模具设计的要求和流程介绍模具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1.3 模具设计常用软件介绍模具设计常用的CAD/CAM软件讲解软件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第二章:模具制造工艺2.1 模具制造概述介绍模具制造的定义和流程讲解模具制造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求2.2 模具制造常用材料介绍模具制造常用材料的分类和性能讲解材料的选用原则和加工方法2.3 模具制造工艺过程讲解模具制造的各个工艺过程介绍常用的模具制造工艺方法和设备第三章:模具设计实例分析3.1 模具设计案例一:塑料注射模设计分析塑料注射模的设计要求和步骤讲解模具结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3.2 模具设计案例二:冲压模设计分析冲压模的设计要求和步骤讲解模具结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3.3 模具设计案例三:压铸模设计分析压铸模的设计要求和步骤讲解模具结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第四章:模具制造实例分析4.1 模具制造案例一:模具零件的加工分析模具零件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流程讲解加工要点和质量控制方法4.2 模具制造案例二:模具装配分析模具装配的要求和步骤讲解装配要点和调整方法4.3 模具制造案例三:模具调试与验收分析模具调试的目的和步骤讲解调试要点和验收标准第五章: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创新发展5.1 模具设计创新介绍模具设计创新的含义和重要性讲解模具设计创新的方法和案例5.2 模具制造技术创新介绍模具制造技术创新的含义和重要性讲解模具制造技术创新的方法和案例5.3 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发展趋势分析模具行业的发展趋势讲解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发展方向和挑战第六章:模具管理与维护6.1 模具管理讲解模具管理的重要性介绍模具管理的方法和工具6.2 模具维护与保养分析模具磨损的原因讲解模具维护和保养的步骤与注意事项6.3 模具的修复与改造讲解模具修复与改造的技术和方法分析模具修复与改造的经济效益第七章:模具安全与质量控制7.1 模具安全介绍模具安全的重要性讲解模具安全的设计要求和措施7.2 模具质量控制分析模具质量的影响因素讲解模具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工具7.3 模具质量的检测与评价介绍模具质量检测的方法和设备分析模具评价的内容和指标第八章: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现代技术8.1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介绍CAD技术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讲解CAD软件的选择和使用方法8.2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介绍CAM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讲解CAM软件的选择和使用方法8.3 数字化制造技术讲解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分析数字化制造技术在模具行业中的应用前景第九章: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前沿技术9.1 高速模具设计与制造介绍高速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特点和优势分析高速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应用领域9.2 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讲解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要求和方法分析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发展趋势9.3 绿色模具设计与制造介绍绿色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概念分析绿色模具设计与制造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第十章: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10.1 模具设计师的职业素养讲解模具设计师应具备的技能和素质分析模具设计师的职业发展前景10.2 模具制造工人的职业素养讲解模具制造工人应具备的技能和素质分析模具制造工人的职业发展前景10.3 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职业道德介绍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职业道德规范分析职业道德在模具行业中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知识、工艺流程、实例分析、创新发展、安全管理、现代技术以及前沿技术。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项目组组长:李恩田杨明(五粮液普什集团模具公司总经理)成员:闫庆禹(五粮液普什集团模具公司技术部长)陈方周(宜宾力源电机有限公司技术部长)陈军(宜宾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专业部主任)贺大松阳彦雄袁永富唐永艳杨宇郭晟曾欣刘存平刘光虎罗宗平张锐丽刘勇赖啸宋宁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1、背景分析模具工业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被称为“工业之母”。
我国模具工业从起步到飞跃发展,历经了半个多世纪,近几年来,我国模具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模具CAD/CAM/CAE及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模具向着大型、精密、复杂、高效和长寿命的方向发展。
模具及精密制造产业是宜宾市的重点发展产业。
根据国家科技部国科函高[2011]3号文件,“宜宾市国家精密模具与特种材料集成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确认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是全国被认定的22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唯一以发展精密模具和特种材料集成制造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宜宾市“十二五”规划指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充分发挥五粮液普什集团(含普什模具、普什重机等)等机械制造企业综合配套能力强的优势,形成全省乃至西部重要的装备制造中心,到2015年,宜宾精密模具及机械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年产500亿(2010年为92.6亿),对模具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
2、人才需求分析宜宾地区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类技能应用人才紧缺。
随着宜宾国家精密模具与特种材料集成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的逐步展开,以及宜宾以五粮液集团普什模具有限公司为首的模具产业集群的发展,本地区对于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岗位的模具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急增,而宜宾地处川滇黔结合部的地域特点,决定了该专业需求的人才主要依靠本地培养。
因此,培养一批稳定的模具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加强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建设也就成了首选。
模具设计与制造研究分析

模具设计与制造研究分析本文对模具设计与制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探讨了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制造过程的关键技术以及模具制造的质量控制。
通过实验和案例研究,验证了模具设计与制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优化模具设计和提高制造质量的建议。
一、引言模具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金属等材料的成型加工。
模具的设计和制造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对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模具设计模具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包括模具的结构、材料的性质、生产要求等等。
以下是对模具设计的一些要点:1. 确定模具类型和结构:根据产品的形状、大小、材料和生产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模具类型和结构。
这可能涉及到浇口位置、模具材料、冷却系统、顶出机构等等。
2. 计算材料需求:根据模具结构和生产要求,计算所需材料的数量和质量。
这需要考虑到材料的硬度、强度、耐腐蚀性、加工性能等因素。
3. 模具材料选择:模具材料的选择是模具设计中的重要因素。
需要考虑到材料的耐腐蚀性、强度、硬度、耐磨性等因素,以及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加工成本。
4. 热处理工艺:对于一些要求高精度和质量的模具,需要进行热处理工艺以增强其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热处理工艺需要根据模具的材料和要求进行选择和实施。
5. 精度控制:模具的精度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精度。
需要进行精度控制以保持产品的质量和精度,同时保证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加工成本。
三、模具制造模具制造是一项重要的工业过程,它涉及到许多关键的步骤和考虑因素。
以下是对模具制造的五点作答:1.模具设计:模具设计是模具制造过程中的第一步,它涉及到确定模具的结构、形状、尺寸和材料选择等。
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模具的使用目的、材料的性质、生产效率和成本等因素。
设计过程通常包括使用CAD软件进行建模和模拟,以确保模具的功能和精度符合要求。
设计团队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以确保设计的模具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模具设计与制造

第二章模具设计与制造在大型工业生产中,人们为了提高生产力,使工业用零件生产快捷、批量生产、外形美观、简洁、品质稳定及零件有预定的功用和使用寿命,故人们为此而设计了该零件外形可开合、多次重复使用的模腔,称之为模具.第一节常用设备及工具一、常用设备:CNC加工中心、计算机铣床、计算机3D抄数机、车床、铣床、磨床、钻床、镗床、手提打磨机、砂轮机、磨刀机、手提砂轮机、吊钻机、电葫芦、线切割机、攻牙机、电焊机、氧焊机、氩焊机、手动压力泵、空气压缩机、锯床、雕刻机、灯箱、粹火炉、无心研磨床、拋光机等等二、常用工具:钳子、虎口钳、铁钻、扳手、六角匙、起子、铁锤、研磨石、手锯、锉刀、卡尺、千分尺、高度尺、分度尺、直尺、直角尺、角度尺、厚薄规、塞规、塞尺、外圆规、内圆规、R规、硬度测试仪、光洁度测试仪.第二节合金模和塑料模的主要区别:一、模具主要区别:二、适用啤注材料的区别:第三节工Array模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常用材料一、模具常用部件名称及定义:1、上哥\下哥:上哥为嵌入上内模的镶件,下哥为嵌入下内模的镶件.2、上/下模镶针:嵌入上/下内模的销子叫上/下模镶针,用来制作工件上的盲孔或通孔等.3、行位/斜鸡/行位油板/斜鸡油板/斜边/压条:行位即滑块,行位的工作面为工件料位,有两面为滑动面,一面贴斜鸡(又名压座、压块)滑动,中间穿有斜边(又名斜导边、斜导销),起推动行位的作用.另外在行位的工作面和斜鸡的滑动面都嵌有油板(即耐磨块).4、方铁(垫脚)/底板:方铁在底板(又名底部固定板,下模板、C板)与下模框之间用来固定间隔距离,提供顶出啤件的行程,为弹簧提供行程范围.5、弹簧杆:又名弹簧柱,穿在弹簧中心,固定在面针板上,弹簧压缩复位时在下模的孔中行走.6、直边(导柱)/托司(导套)/直司(直套):直边穿入托司或直司,沿内孔行走,使上下模作相对运动,对上下模作配位固定.7、面针板(顶针固定板)/管针(销钉、暗销)/托板(顶针托板)/底针板(推板、脱模板):面针板用来固定顶针,顶针用管针固定在面针板上,底针板在压力机作用下将顶针和面针板推动,使顶针顶出工件.底针板、面针板和顶针在弹簧和回针的作用下复位.8、垃圾钉(限位钉):为了保证不让可能掉下来的啤料垃圾影响顶针板的行程,在底板上装有垃圾钉,使托板与底板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9、顶针(起模杆)/托针(有托顶针)/垃圾顶针:顶针、托针和垃圾顶针都是用来将工件顶出的,顶针和托针直接顶工件,不同的是托针下部要粗一些.垃圾顶针不直接顶工件,而是通过工件边上小水口流入垃圾钉孔口的啤料将工件顶出.10、司筒(顶杆套、顶管、推管)/司筒针:司筒中间有一根固定的销子,司筒顺销子运动,顶出工件.中间的销子为司筒针.11、大水口/细水口:流体流入内模的水口,开在工件边上的为大水口,开在工件中间的点浇口为细水口.12、单托唧咀(A型浇套)/双托唧咀(B型浇套):唧咀又名为水口司,浇道套,位于上模的中心,起浇道套筒的作用,与压力机的喷料咀连接,液态材料经此喷入内模.13、分流锥(用于合金模):分流锥又名为浇道分流器,水口分配器,喷入的液料由此分流出去.14、唧咀中心线:唧中心线与压力机喷料咀中心线重合.15、喉塞(管塞):用来堵塞运水道的堵头.16、水口板(浇道脱模板):用来顶出浇道啤料.17、勾针:用来将上模唧咀段的啤料拉到下模.18、定位圈(法兰):使压机喷料口,内模,唧咀成一线的定位圈.另外还有水口边、隔片、滑动锁、杯司(衬套)、O型圈(密封圈)、撑头(支柱)、球掣、锁扣、限位块、摇臂、拉板(拉杆)、推杆(剑身)、加速顶针机构、活动臂、回针(复位销)、提前回针、复位机构,提前复位机构、粗框、压板(面板、工字板、上模板)、分型面(分模线)、模具镶块、下模板(托板)、上模板、铜公、杯头螺丝(内六角螺丝)、平头螺钉、无头螺钉等.第四节模具设计注意事项:一、模图设计与绘制:模图设计就是依据客人要求制造产品的件数(即一模几头),将产品在模具上进行排位,然后将模具结构用图纸的形式表示出来的过程; 绘好模图后,还要做加工工艺资料,来指示模具各部分的加工方法、加工要求等;最后还要对模图进行审核,才能正式做模. 有关模图的审核一般应考虑以下几点:1.检查一些料位过细且难走齐胶的产品零件是否离主流道太远,一些小件、薄型件、跳级多的件应尽量排在离唧咀较近的水道边.2.检查水口是否幵在适当的地方,水口应幵在能迅速填满型腔而不昜产生缩水或夹水纹的地方.3.检查分模面是否合理.应选择在不扣模而又能经济取出制品的地方;飞边不明显、容昜加工、改模、维修的位置;形状外观要求较高的产品要求选在包R的位置.4.检查顶针位是否合理,顶针位应尽量布置在有骨位、啤把小、出模困难而不会顶白、能平行顶出制品的地方.5.把握好每一个细件的形状及装配在哪个位置,应清楚了解每个零件的镶针孔、柱位的装配尺寸和距离等6.考虑工件的生产加工工艺,如电镀件的排列尽量在同一套模.7.考虑工件的形状、壁厚薄不同及收缩率不同,它们在同套模具上的排列位置应尽量迖到收缩一致,或做在不同套的模具上.8.当多款产品同时开模有共享件时,要留意共享件和单独件的组合方式.9.所啤的材料不同应适用不同的模具及不同的材料等.二、排模时考虑材料的溢边值:三、模具塑件结构分析:分型面是否合理,可否经济出模,塑件壁厚能否尽量一致,入水口位置等.第五节工模制作流程手办修改完成后,模房先进行胶样制作,即可根据模图和加工工艺资料开始模具制作。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电子材料:导电材料、绝缘材料等电子材料 的设计与制造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前景
市场需求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对模具的 需求不断增加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需求 量大,就业前景广阔
汽车、家电、电子等行业对模 具的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技术的进步,对模具设计 与制造专业的要求不断提高
培养具备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
03
素质技术人才。
毕业生可在模具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家电
04
制造企业等从事模具设计、制造、维修等工作。
培养目标
E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D
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C
具备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B
具备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实践操作能力
A
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01
模具设计与 制造专业毕 业生的平均 薪资水平较 高
02
随着工作经 验的增加, 薪资待遇会 逐步提高
03
具有一定工 作经验的模 具设计师和 制造工程师, 薪资待遇更 为优厚
04
薪资待遇与 个人能力、 经验和所在 行业密切相 关
非常感谢您的观看
职业发展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可以从 事模具设计、制造、维修等工作。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模具设计与制 造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 汽车、家电、电子等行业找到合适的 工作。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通 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技能 水平,成为行业专家。
薪资待遇
家电行业
家电外壳:冰箱、洗衣机、空调 等家电产品的外壳设计制造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标准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标准二、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非模具专业学生的一门拓展专业课。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冲模加工的特点,初步具有编制冲压工艺规程的能力,具有进行设计简单冲模的能力;了解塑料成型的特点,掌握塑料模的基本结构和塑料模设计的基本知识。
2、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的关系开设本课程,是在修完《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工艺学》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开设;与该课程平行开设的课程有:《数控自动编程技术》,这些课程讲述了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而模具零件也是机械零件的一类,其他零件适用的模具零件也适用。
3、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形成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整体框架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4、课程标准设计思路针对岗位工作过程任务、项目实用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职业素质培养,符合高职教育中突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特色。
在设置上具有针对性同时又强调适应性,课程内容不能太专、太细,而要考虑到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能跟上时代发展、职业变化的需求而不断调整自身的问题,因此着重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
因此,讲授必需冲压和塑料成型基础知识,着重介绍典型模设计制造内容,并适当简介新工艺和新的成型模具。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非模具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实施。
三、课程目标1、课程总体目标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拓宽机械类非模具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面。
使机械类非模具专业的学生具有从事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实施、模具零部件生产、模具装配与调试、模具维修、模具加工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等工作的基础知识。
模具设计与制造方案

模具设计与制造方案1. 引言模具设计与制造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模具的质量和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成本。
本文将介绍模具设计和制造方案的基本要点,包括模具设计的原则、制造工艺流程以及常用材料和加工方法。
2. 模具设计原则在进行模具设计时,以下几个原则需要被遵循:2.1. 合理性原则模具设计应符合产品及生产工艺的要求,能够实现产品的设计要求和生产要求。
模具结构要合理,便于加工生产和维修。
2.2. 可制造性原则模具设计应考虑到模具的制造工艺和设备的制造工艺能力。
模具的结构应尽量简洁,减少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2.3. 经济性原则模具设计和制造的成本要符合产品的成本要求。
材料和加工工艺的选择应减少材料的浪费和加工的复杂性,降低制造成本。
2.4. 可维护性原则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故障或磨损,设计时应考虑到模具的易维护性,方便更换损坏的零件或进行修复。
3. 模具制造工艺流程模具的制造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根据产品的要求和使用环境,进行模具的设计。
设计包括模具的结构设计、尺寸设计、材料选择等。
3.2. CNC加工通过计算机数控(CNC)加工设备进行模具的零件加工。
CNC加工具有高效性、精度高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模具加工需求。
3.3. 火花机加工对于一些复杂形状的模具零件,可以采用火花机进行加工。
火花机加工具有高精度和加工速度快等优点。
3.4. 组装与调试将模具的各个零部件进行组装,并进行必要的调试工作,确保模具的正常运行。
对制造好的模具进行试模工作,验证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质量,是否满足产品的要求。
3.6. 修正与优化根据试模结果,进行模具的修正与优化。
可能需要改进模具的结构或调整零部件的尺寸,以达到更好的模具性能。
4. 模具常用材料和加工方法模具常用的材料包括钢材、铝合金等,不同的材料适用于不同的模具类型和使用条件。
常用的模具加工方法包括车削、铣削、磨削、电火花等。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简介

关于对UG学院教学计划编制的思考和说明三维产品设计专业方向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三维产品设计及工艺、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UG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分析和制造,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机械与计算机结合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
毕业生任职岗位:1、在设计部门从事新产品研发工作,2、在制造部门从事工艺规程制定及工装设计工作,3、机电产品的生产工艺与实施及现场管理。
4、机电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管理工作。
5、在产品销售部门从事销售工程师工作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要求:(1)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具备机械制造的工艺分析与实施能力,掌握机械加工及装配的常规工艺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先进技术及其发展动向。
(2)掌握UG三维产品设计和工程图生成技术,能阅读和草绘机械加工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正确标注尺寸等技术要求。
(3)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掌握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的基本知识。
(4)能熟练使用UG软件完成对机电产品的设计、分析、制造、装配。
(5)掌握机、电、液技术在设备及装备中的应用技术知识。
(6)掌握计算机在专业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
(7)了解企业管理及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知识。
主干课程:1、三维设计及工程图技术2、工程力学3、机械原理4、机械设计5、电工与电子技术6、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7、机械制造技术 8、现代设计方法9、机械系统设计 10、数控加工技术11、UG高级设计应用12、液压与气动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及工艺、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UG软件进行模具设计、分析和制造,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
毕业生任职岗位:1、从事冷冲压及塑料制品的生产工艺规程制定与实施及现场管理。
2、从事冷冲模、塑料模等模具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修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具设计与制造方案
材料:Q235钢
一、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工件有冲孔、内孔翻边、落料三个工序。
材料为Q235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
工件的尺寸全部为自由公差,可看作IT14级,尺寸精度较低,普通总裁即可满足要求。
二、冲压工序方案的确定
工件包括三个基本工序,这里采用级进模生产。
级进模生产只需
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
三、主要设计计算
1.排样方式的确定及其计算.
因工件的形状较为复杂,排样采用直
排。
搭边值取1.5和1.8,送料采用导轨形式
得料宽为:
B=(L max+2a+2b)=110mm+3.6mm+4mm=117.6mm
注:b—板料进入导轨宽度。
A—搭边余量。
L max—条料宽度方向(
冲裁件的最大尺寸。
)步距27.9mm,一个步距的材料利用率=
A/B S⨯100%=(1020.5/3375)%=30.4%(A一个冲裁伯的面积;
B—条料宽度;S—步距。
)
2.冲压力的计算
模具采用级进模,选择弹性卸料、下出件。
冲裁力:F=F落+F冲=KL tτ(L-零件总的周长,包括零件外轮廓和内孔。
)F=KL tτ=1.3⨯350.25⨯1⨯380=173023.5N
卸料力:F X=K X F=0.04⨯173023.5=6921N
冲压工艺总力:F Z=F+F X=173023.5N+6921N=179944.5N
落料所需冲裁力:F落=KL落tτ=271.2⨯1⨯380=133972.8N
落料部分所需卸料力:F X
落=K X F落=0.04⨯133972.8N=5359N
冲孔所需冲裁力:F孔=KL孔tτ=79.05⨯1⨯380=39050.7N
冲孔部分所需卸料力:F X
孔=K X F孔=0.04⨯39050.7N=1562N 3.翻边工艺的分析及翻边力的计算
由零件图可以反应出内孔的翻边为变薄翻边,且是在平板料上的
翻边。
由图上给出的尺寸可知预冲孔的大小未知,因而要判断预
冲孔的大小。
4.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
零件采用自由公差因而可取公差值为IT14根据材料及板厚查得冲裁间隙Z min=0.100mm,Zmax=0.140mm.各工作零件的刃口尺寸计算如下:
冲孔凸模与凹模尺寸的计算
1)计算56mm⨯16mm孔的凸模与凹模刃口尺寸:
冲孔时:d T=(d min+ X∆)0-δT d A=(d T+Z min)0+δA
查得56mm的∆=0.74 δT=δA=0.185 X∆=0.370尺寸转换为
560+0.74得:d T=(56+0.37)0-δT=56.370-0.185mm
d A=(56.37+0.100)0+δA=56.470+0.185mm
查得12mm的∆=0.43 δT=δA=0.110 X∆=0.220尺寸转换为160+0.43得:d T=(12+0.220)0-δT=12.220-0.110mm
d A=(12.22+0.100) 0+δA=12.320+0.110 mm
2)计算7mm⨯2mm孔的凸模与凹模尺寸:
查得7mm 的∆=0.360 δT=δA=0.090 X∆=0.180 尺寸转换
70+0.360得:d T=(7+0.180)0-δT=7.180-0.090mm
d A=(7.18+0.100)0+δA=7.28 0+0.090mm
查得2mm的∆=0.25 δT=δA=0.060 X∆=0.130尺寸转换为
20+0.060得:d T=(2+0.130)0-δT=2.130-0.060mm
d A=(2.13+0.100)0+δA=2.230+0.060mm
3)计算φ2.5孔的凸模与凹模尺寸:
查得φ2.5孔的∆=0.25 δT=+0.008 δA=-0.006 X=0.75尺寸转换为φ2.500.25得:d T=(2.5+0.25⨯0.75)0-δT=2.6880-0.080mm
d A=(2.688+0.100)0+δA=2.7880+0.060mm
落料凸模与凹模尺寸的计算
落时:D A=(D max-X∆)0+δA D T=(D A-Z min)0-δT
首先判断凸模与凹模的加工方法,根据对零件的分析,易采用配作法加。
因为是落料所以取凹模作为基准件进行加工
其次判断哪些尺寸是受落料模影响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受落料模影响的尺寸主要有:R62.5、7.0、9.0、26.9、2.9。
查得7mm 的∆=0.360 δT=δA=0.090 X∆=0.180 尺寸转换
70-0.360得:D A=(7-0.180)0+δA=6.820+0.090mm
D T=(6.82-0.100) 0-δT=6.72 0-0.090mm
查得9.0mm 的∆=0.360 δT=δA=0.090 X∆=0.180 尺寸转换
90-0.360得:D A=(9-0.180) 0+δA=8.820+0.090mm
D T=(8.82-0.100)0-δT=8.72 0-0.090mm
查得26.9mm 的∆=0.520 δT=δA=0.130 X∆=0.260 尺寸转换
26.900.52得:D A=(26.9-0.26)0-δT=26.630+0.130mm
D T=(26.63-0.100)0+δA=26.53 0-0.130
查得2.9mm 的∆=0.250 δT=δA=0.060 X∆=0.130 尺寸转换
2.90-0.250得:D A=(2.9-0.130)0+δA=2.770+0.060mm
D T=(2.77-0.100) 0-δT=2.67 0-0.060mm
查得R62.5mm的∆=0.74 δT=+0.008 δA=-0.006 X∆=0.130 尺寸转换R62.50-0.740得:D A=(62.5-)0+δA=62.770+0.060mm
D T=(2.77-0.100) 0-δT=62.67 0-0.060mm
5.卸料弹簧的设计
根据模具安装位置先4个弹簧,每个弹簧的预压力为F 预=F X /n(N) (n -为弹簧的个数,这里n 取4。
)弹簧在F 0作用下的预压缩量∆H 0F 0/F 2∆H 2,根据上面对各工序的卸料力的计算,取其中最大的那个F X 进行弹簧预压力的计算。
得:F 预=(5359/4)N =1340N
因需要的负荷较大,而安装位置受到限制,不易采用普通弹簧。
因而可采用弹力大的强力弹簧h 预=Fj
hj F 预 四、 模具的总体设计
1. 模具类型的选择
由冲压工艺分析可知,采用级进冲压,所以选择的模具类型为冲孔—翻边—落料级进模。
2. 因为该模具使用的是条料,所以导料采用导料板,送进步距采用导正销控制。
3. 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
因工件料厚为1mm ,相对较薄模具采用弹性卸料,采用弹性元件为弹簧,它与卸料杆配合使用实现卸料的过程。
4. 导向方式的选择
为了提高模具的寿命和工件质量,方便安装调整,该级进模采用中间导柱的导向方式。
5.φ2.5的冲孔凸模强度的钢度校核
由于φ2.5冲孔凸模与材料厚度相近,故要验证其钢度,则
小凸模d的纵向总压力p,
p=p1+q1
冲裁力p=ltσ
推件力Q=NKP=1.3 ltσK
根椐公式:
P∑
F≥
A
即πdd/4≥σπdt(1+nk)/ []σ
d≥4σπt(1+nk) / []σ
=4x420x3.14x1x(1+5x0.055)/1350
≈6.7mm
所以强度符合要求。
翻边的计算:
查表可得该材料的最小拉深系数k=0.5
所以由公式d=kD
=7.1X0.5
≈3.5mm
故可以一次成形。
五、主要零件的结构设计
工件采用的是级进冲裁,考虑到模具的价格较贵和更换的方便,凹模做成组合式。
由于工件上孔较多且大小不一致,其中还有一些是小孔,因而在设计凸模的结构时考虑到其强度和钢性我们将凸模做成阶梯式的,且尺寸较大的凸模
在长度方向上要大于小尺寸凸模一个t的值。
(这样,各凸模冲裁力的最大峰值不同时出现从而达到降低冲裁力的目的。
)
1.凸模长度方向的尺寸计算
凸模的长度L=h1+h2+t+h (L—凸模长度,h1凸模固定板厚度,h2卸料板厚度,h增加长度,t—材料厚度。
)
2.模架及其他零部件的选用
垫板尺寸L⨯B⨯H=250mm⨯200mm⨯8mm
导柱d/mm⨯L/mm=φ32⨯190
导套d/mm⨯L/mm⨯D/mm=φ32⨯105⨯45
该模具的闭合高度:
H闭=H上模+H垫+L+H+H下模-h2=(50+8+45+25+50-3)mm=165.5mm, 六、模具总装图
通过以上设计分析,可得到模具总装图。
模具上模主要由上模板、垫板、凸模固定板及卸料板等组成。
卸料方式采用弹性卸料,以弹簧作为弹性元件。
下模部分主要由下模座、凹模板、导料板等组成。
条料送进时采用导正销进行定距,,从而保证了送料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