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衡量与分析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财政支出占 GDP比重
30.8%
27.0%
22.2% 11.2% 16.0% 18.3% 19.1% 19.9% 19.9% 22.3% 22.3%
财政学
表2-1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趋势
1978 1980 1985 1995 200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财政支出增 长率
33.0%-4.1%17.8% 17.8% 20.5% 18.5% 19.1% 23.2% 25.7% 21.2% 17.4%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四、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及变化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规模除1980年、1981年两年负增长外,其余 年份都是增长的,而且增长速度不算很慢,如“六五”时期财政支出规模年 均增长速度为10.3%,“七五”时期为9.0%,“八五”时期为17.2%,“九 五”时期为18.4%,“十五”时期为16.2%。所以,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率基本 上是一条波折上升的曲线,而且有的年份波折度较大。但是,财政支出占 GDP比重的运行则是另外一种情形。
1.财政支出增长率
财政支出增长率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即所谓“同比”增长率。
用公式表示为:ΔG(%)=ΔG/Gn-1=(Gn-Gn-1)/Gn-1 式中,ΔG 代表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增(减)额,Gn代表当年财政支出,Gn-1代表上年财政支出。
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弹性(系数)大于1时表明财政支出
图2-2 财政支出梯状发展趋势图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三、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
(一)宏观因素 1.经济性因素 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 2.政治性因素 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政局是否稳定。 第二个方面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 第三个方面是政府干预政策。 3.社会性因素 社会性因素如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都会在很大程 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的测算及其政策效应分析

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的测算及其政策效应分析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的测算及其政策效应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的测算及其对经济的政策效应引起了广泛关注。
财政支出乘数是指财政支出对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动的影响程度,是衡量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重要指标。
首先,测算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的方法有多种,包括传统乘数模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等。
其中,传统的乘数模型可通过以下公式进行测算:乘数 = 1 / (1 - MPC),其中MPC(边际消费倾向)为国民收入的每一增加单位所引发的消费支出的变化。
在中国,由于消费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较高,因此MPC较高,进而导致财政支出乘数相对较大。
其次,中国财政支出乘数对经济的政策效应也具有一定特点。
一方面,财政支出乘数的增加会刺激经济的需求,推动GDP的增长。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适当增加财政支出可以通过拉动有效需求而促进经济的回升。
另一方面,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例如民众对财政支出的预期、财政支出的结构与质量等。
如果财政支出的效果不如预期,民众对未来的消费预期不佳,那么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可能会减弱。
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的政策效应也与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有关。
通过提高财政支出规模,政府可以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进而形成一定的经济增长效应。
此外,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也能够提高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
例如,在发展新能源、促进创新科技等领域适量增加财政支出,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对未来经济增长也具有一定的拉动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的增长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问题。
例如,财政过度支出可能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加,从而增加了财政风险。
同时,如果财政支出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可能导致债务风险的积累,给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困难。
因此,政府在制定财政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和质量等因素,以充分发挥财政支出乘数的积极效应,同时避免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绩效分析【模板范本】

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绩效分析内容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都不断发生变化,这背后了揭示了我国政府对社会经济和民生等问题的重视程度。
但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个必须改进的工程,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重点应当增加用于社会公共服务支出.因此做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财政支出规模结构效益一. 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一)财政支出的含义财政支出是指政府在经济活动中通过财政支出来干预,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财政支出的规模既反映了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范围和力度,也反映了财政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二)我国财政支出的变化分析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除1980、1981这两年出现负增长以外,其余年份都是正增长的。
财政支出增长率的曲线基本上是一条波动上升的,但每年的财政支出规模占GDP的则有所不同。
由于财政支出增长的速度慢于GDP增长的速度,从而导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一直下降,到1997年才开始回升,幸好回升速度比较快。
因此,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所走出来的的曲线是先逐年下降随便又逐年回升的变化。
这体现了经济体制转变时期所带来的变化。
2003年以后通过有效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有所减少。
此时我国的财政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在03年和04年就降低到小于1,但05年又上升到1.26,增长边际倾向为23%,大于当年财政支出所占GDP的比重,这说明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仍是上升的。
因此随着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的动向,所以我国必须有意识的调节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变化.在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中央财政主要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合计10509.92亿元,增长18。
1%;中央财政在“三农”方面上的支出安排9884.5亿元,增长15。
财政支出规模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财政支出规模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重中之重,这不仅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保障,更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结构以及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财政支出的规模一般用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来衡量。
通常情况下,财政支出规模越大,经济增长也越快。
这是因为财政支出可以刺激经济需求,推动经济的增长。
例如,在经济危机时期,政府会采取大规模的财政支出来刺激需求,从而加速经济的复苏。
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财政支出规模越大,经济就越好。
当财政支出规模过大时,会导致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财政赤字则会使国家负担过重,而导致经济形势不稳定。
二、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财政支出的结构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财政支出结构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资金的流向,从而影响到经济增长。
例如,政府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创新,将会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与此相反,如果政府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满足企业和个人的生产和消费需求,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被部分消耗掉。
三、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影响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影响也很重要。
在经济增长的初期,政府需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
在中期,国家应该将财政政策改为稳健政策,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在经济增长进入后期时,政府应该采取紧缩政策来控制经济运行,防止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
因此,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可以使经济在不同的阶段发展更加平稳。
结论综上所述,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复杂而多变的。
在应对不同的经济形势时,政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此外,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以及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影响,不同的因素都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我国历年财政支出GDP及相对指标数据

我国历年的财政支出、GDP及相对指标数据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
下面将分别介绍财政支出、GDP和相对指标数据,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财政支出是国家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调控和引导而进行的支出。
财政支出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支出,在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历年数据统计,我国的财政支出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虽然在特定年份中,财政支出可能会因为国家政策调整等因素而出现较大波动,但总体而言,财政支出逐年增加。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设置的公共服务项目和社会福利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从而需要增加财政支出。
其次,GDP是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国的GDP数据显示,自开放以来,我国GDP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从1978年到现在,GDP的规模已经增长了数十倍,显示出了我国经济快速崛起的强大实力。
然而,尽管GDP增长很快,但也面临着质量和可持续性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我国也开始关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最后,相对指标数据是用来分析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对关系和趋势的数据。
在我国历年数据中,一些重要的相对指标包括财政支出与GDP的比例、财政支出与人均GDP的比例等。
这些相对指标能够更好地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公共财政的合理性。
例如,财政支出与GDP的比例可以反映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对公共服务的投入程度。
另外,财政支出与人均GDP的比例可以反映出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公平性和效率。
通过对这些相对指标的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政府支出情况和公共财政的状况。
综上所述,我国历年财政支出、GDP及相对指标数据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从而为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003—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衡量与分析

2003—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衡量与分析曾昊(兰州大学经济学院)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1、绝对数指标:财政支出总额(规模)2、相对数指标:财政支出总额占GDP (GNP )的比重3、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1财政支出增长率:指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它即所谓的“同比”增长率。
公式:△G (%)=1-n G G △=1-n 1-n n G G G —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 增长率之比。
公式:)(△)(△%GDP %G E g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 增长额的关系,即GDP 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
公式:MGP=GDPG △△根据以上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作出如下具体分析:1、根据绝对数指标分析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发展变化表12003—2013年我国GDP 总额与财政支出总额(亿元)年份GDP (亿元)财政支出G (亿元)2003135822.824649.952004159878.328486.892005184937.433930.282006216314.440422.732007265810.349781.352008314045.462592.662009340902.876299.93201040120289874.16201147156410893020125193221172102013568845139700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从表1可以看出,2003年—2013年,我国GDP 快速增长,同时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也随之扩大。
2、根据相对数指标分析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发展变化图12003—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变化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结合表1、图1可以看出,2003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财政支出增长率有高有低,呈现出波动的趋势。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及财政支出趋势分析[终稿]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及财政支出趋势分析[终稿]](https://img.taocdn.com/s3/m/b26bd70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71.png)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及财政支出趋势分析学院:经济学院专业:金融姓名:李晓红学号:201121070223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及财政支出趋势分析本文讨论的是有关于财政支出的问题,从经济范畴入手能够更加清晰明了的理解其意义。
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财政的收入和支出是政府经济活动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矛盾的对立统一面。
纵观世界各国财政支出增长的情况,无论是发达国家,抑或是发展中国家,无论从绝对量还是相对量上都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这是世界各国普遍的经济现象,但同时,这也成为各个国家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我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过程中,公共财政职能不是缩小而是要扩大,尤其是在经济体制转轨及发展时期,改革的成本、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相关措施等等,对财政支出都呈现出增长的需求。
以下我将对我国1998年——2012年财政支出的相关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并且预测财政支出的变化趋势,提出合理地应对措施。
一、1998——2012年财政支出与GDP的相关数据表1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自1998——2012年,不论是GDP的数额还是财政支出的数额,在绝对量和相对量上都是逐年增长的。
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先是逐年下降,到2004年开始上升,并且在2008年达到最高,然后是波动下降;GDP 的增长率总体呈现出的是波动上升的态势,在2007年达到最高,2009年的增长率相对于2008年来看,是大幅度的下降,而2010年的增长率相对于2009年来看是大幅度的上涨,2012年GDP的增长率相对于2011年又是大幅度的下降。
二、1998——2012年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1998——2012年财政支出增长率变化图图1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总体上来说,我国的财政支出是下降的。
仔细看来,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先是逐年下降,2003年的增长率最低,到2004年开始上升,并且在2008年达到最高,然后是波动下降,但是,增长率始终没有低于10%,这足以说明在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过程中,财政支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财政支出的规模及衡量指标

四、财政支出规模的规范分析 (一)财政支出理想规模的概念 能够保证政府职能顺利实现(优化资源 配置、公平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增长三 个方面),能够很好第满足社会公共需 要的财政支出规模就是合理的。合理的 财政支出规模应使政府公共部门集中使 用的资源所产生的边际收益恰好等于由 微观经济主体分散使用资源所达到的边 际收益。
3、在G点,公共产品产量过少,私人产 品产量过多,表明公共部门占用了过少 的资源,意味着政府公共部门集中配置 资源的边际收益大于私人经济部门分散 配置资源产生的边际受益。此时。扩大 财政支出规模将有利于增加整个社会的 收益。
五、 财政支出规模的合理确定 (一)为什么要合理确定财政支出的规模 1、总的来说,直接影响政府职能的实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影响社会公共需要 的满足程度。 2、具体而言:第一,影响政府对资源配 置的调节;第二,直接影响政府对收入分 配的调节;第三,直接影响政府对社会总 供求关系的调节。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
一、财政支出的规模及衡量指标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含义 1 、财政支出规模的概念:政府在一定时期安 排的财政支出的数量 2、财政支出规模的分类: ( 1 )按照考察时点的不同,可分为预算支出 规模和决算支出规模 ( 2 )按照选用的价格标准的不同,可分为名 义财政支出规模和实际财政支出规模
发达国家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年份 法国 德国 瑞典 日本 英国 美国 1880 15 10 6 11 10 8 1929 19 31 8 19 24 10 1960 35 32 31 18 32 28 1985 52 47 65 33 48 37
1980 年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 例 国家 比重 美国 33% 联邦德国 40% 英国 49% 法国 47% 印度 20% 巴西 25% 印尼 21% 墨西哥 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衡量与分析
首先,通过国家统计局与财政部网站得到开展分析的数据材料,分别为:2005-2013年我国GDP 数据(图1-1)与2005-2013年全国财政支出决算数据(图1-2)
图1-1 我国2005-2013年GDP 变化
图1-2 我国2005-2013年全国财政支出决算变化
20000
40000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140000160000全国财政支出决算(亿元)
全国财政支出决算(亿元)
一、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衡量
由课本可得,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分为绝对数值表和相对数指标,绝对数指标也即基本指标,为GDP和财政支出额,以绝对指标作为材料又可以衍生出反映财政支出发展变化的三个相对指标分别为:
1、财政支出增长率(即∆G)
∆G=财政支出相对于去年的增长比去年总额
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Eg)
Eg=财政支出增长率比GDP增长率
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即MPG)
MPG=财政支出增长额比GDP增长额
下面,我们结合GDP、财政支出决算额、∆G、Eg和MPG五项指标来开展对我国2005-2013年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分析。
二、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分析
(一)从宏观因素方面对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进行分析
图1-3 我国2005-2013年全国财政支出决算变化
图1-4 我国2005-2013年全国财政支出占GDP 比重
由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可以说明我国财政支出额的上升原因。
1)经济因素
首先财政支出规模决定于财政收入,而财政收入主要受三个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征税能力。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长期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建设新农村、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保护生态环境等任务,因而在2005-2013年期间我国财政支出无论是绝对数还是占GDP 比重都成逐年上升趋势(如图1-3与图1-4所示),尤其在08年到09年受世界范围经济危机波及,为弥补出口下行压力,我国财政支出骤然增加,以刺激内需,在全国各地同时启动多项基建项目,以此增加总需求,体现了财政经济稳定与发展的职能。
2)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和政府干预政策。
从05年到13年我国政局稳定,没有出现外部战争或激变革命等事件,所以并未出现Peacock 与Wiseman 的梯度渐进理论中的财政支出骤然上升状况,而是随着经济发展稳步提升。
0.00%
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财政支出占GDP 比重
GDP 比重
不过,最新的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即
2013年MGP= ∆G/ ∆GDP=14259.13/53895.8=26%
表明我国财政支出的增加随GDP增加的趋势有所放缓,特别是与09年的
MGP=50%相比,可以看出我国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的提高,以及政府对市场的逐渐放开态度。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的下降体现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
即政府职能的转变,即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一切都体现在了数据
当中。
3)社会因素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大,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和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
的社会状况,各个社会因素都给了财政支出增加的压力,所以我国的财政支出
占GDP比重依旧成每年上升态势,这是又我国的社会现状所决定的。
(二)运用相关财政支出规模理论对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展开说
明
1)瓦格纳法则(Wagner`s Law)即: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比
重也在提高。
我国要实现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而社会进步又必然
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分别有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所谓政治因素体现在,随
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法律体制的健全和行业规范与国际的接轨,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微观主体间的关系日益复杂,这就要求对商业法律和契约
的更高要求,并需要新兴的司法部门来执行这些契约。
对于经济因素,随着城
镇化的发展,我国各大城市都出先了不同程度的城市病,这就需要政府拿出更
多资源来进行管理。
2)Peacock与Wiseman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梯度渐进理论或内外因素理论)
主要内容即为:激变时期财政支出会急剧上升,过后会下降但不会低于原先
水平,正常年份岁收入增加财政支出会增加。
从05年到13年我国政局稳定,
没有出现外部战争或激变革命等事件,所以并未出现Peacock与Wiseman的梯
度渐进理论中的财政支出骤然上升状况,而是随着经济发展稳步提升。
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W.W.Rostow)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主要是联系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来说明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
分为早期、中
期和成熟阶段,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中期,即政府投资仍需继续进行,
但只是作为私人投资的补充,体现在图1-4中就是缓慢的增长,接下来的成熟
阶段,预计财政支出无论绝对额还是占GDP比重都会增加,来源于政府职能的
转变,主要向社会提供教育保健与福利性公共物品,而不再着力于基础设施及
社会法制的建设。
3)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论
非均衡增长理论将社会部门分为进步部门和非进步部门,并将政府划为劳动密集型的非进步部门,所以财政支出的不断增长是由于高于其生产效率的提高的工资的提高。
4)官僚行为增长论
因为官僚追求预算最大化,所以财政支出才会不断地增长。
而官僚的预算之所以通过的原因又来自于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批准预算的权利机关并不知道社会合意水平的预算规模;其次是投入的不断扩大是因为官僚体系的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