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位推进模式分析

合集下载

系统功能语言学之主位推进模式

系统功能语言学之主位推进模式

系统功能语言学之主位推进模式一、主位的定义较早关注主位结构的是布拉格学派的其创始人马泰休斯。

为了研究语言交际过程,他将一个句子划分为主位, 述位和连位三个部分。

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或起始点;述位是围绕主位开展的话语,是话语的核心内容;连位指将主位和述位链接在一起的衔接成分。

随后,有一些语言学家提倡将主位,述位,连位合并为主位和述位两大部分,将连位纳入述位中。

二、主位的分类韩礼德根据主位的结构,把主位分为单项主位和复项主位(一)单项主位单项主位是指只包括概念功能成分而不包括人际成分和语篇成分的主位。

单项主位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使用名词词组,副词词组,或者介词词组充当主位,词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如:1)The girl in the yard (T) similes at me.(R)2)Quickly and correctly(T)he finds the answers.(R)3)From person to person(T) he asks for help (R)第二种是使用小句充当主位,这样的主位也称为句项主位如:4)Throw away the rubbish (T) if you go downstairs.(R)当主位是由一个小句充当是,小句本身也可以包含主位和述位结构.(二)复项主位复项主位由多种语义成分构成,但它总是包含一个表示概念功能的概念成分,此外还可以包含表示语篇和人际意义的成分。

如果这三种同时出现在一个主位中,它们的排列顺序是语篇成分,人际成分,概念成分。

下面是一个典型例子,其复项主位包含了上文提到的成分:5)Well but then Ann surely wouldnt the best idea(T) be to join the group(R).在这个例子中, well, but和then 表示语篇意义;Ann, surely 和wouldnt 表示人际意义;the best idea 表示概念意义。

《大学体验英语》课文主位推进模式的分析——以Not Just a Job

《大学体验英语》课文主位推进模式的分析——以Not Just a Job

摘 要 :主位结构的划分及主位推进模 式分析是研究文章连贯性 以及对 文章进行结构分析的 重要手段 ,因为主位结构是一篇 文章的 中 心 内容,主位的推进模式是一篇文章的观 点论证发展的过程。本文选取 的课 文来 自大学英语课本 《 大学体验英语》 第一册 ,以其 中第七单 元的课 文 N t ut b nA vn r : n e r ut R s r 为分析对象,对文章 中的主位结构及 其推进模式进行分析。 o Js a o ,a det e U dr a a e a h J u gd e ec

3 、阶梯型——前一句 的述位 或述位 的一 部分成 为后 一 句的 主位 , 其公式是 T ( n—1 n R )一 。 4 、交叉型——前一小句的主位成 为后一小句 的述位 ,公式为 T n—
Rn ( n一1 。 T )
到第三段 ,主位成分分别是研究 ,A ea m l 和她 的关 于本科阶段研 究 i 的记忆 ,R 7中的 i tdns T ns e t与 8的 A ei u ml a的身份——学生相对应 ,第 八句是对第七句的一个说 明阐释 。第九句主位成分 “ 她关于本科 阶段研 究 的记忆 ”与第八 句的主位成分和第七句的述位成分大约等 同。意义 上 起到的是解释 以及进一步延伸 的作用 。全段链接紧凑 ,是对第二段 的进 步说 明,本段的开头句中的 “ s”与上一段 同样起到 了承上启 下的 l ao

2 0.人 文教育 9
《 学 体 验英 语》 课 文主 位推进 模 式 的分析 大
— —
以 N t ut o ,a de tr :U d rrd aeR sac o s aJb nA v nue n ega u t eerh为例 J
吕伯 娟

主位推进

主位推进
主 述 位 推 进
张宝焕
目录
1 2 3 4
主位和述位
主位的分类 主位推进模式
主位推进与语篇连贯
主位和述位
主位(Theme)是信息(message)的起点(point of departure),是小句所关心的成分(the element with which the clause is concerned)”.
(二)述位同一型
述位同一型(亦称集中型: 主位不同, 述位 相同) , 其模式表现为: T1+Rl─ T2+R2(=R1)— T3+R3(=R1)… Tn+Rn(=R1).
例2: my father(T1) loves him(R1), my mother (T2) loves him(R1), my sister (T3) loves him (R 1), so I (T4)love him (R1) too.
复项主位 (Multiple theme);由多种语义成分构 成的主位.
句项主位 (Clausal);指的是由整个小句充当 主位.
主位的分类
单项主位的表现形式是: 一个名词词组。副词词组或介词短语。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 复项主位总是含有一个表示概念意思的成分,另外还含 有表示语篇和人际意义的成分。若这三种成分都出现在 同一个主位中,顺序;语篇成分-人际成分-概念成分。 句项主位:主从复合句中的主句和从句都可以成为句项 主位。
主位推进
• 在英语中, 每个句子都有自己的主位结构, 当某个 句子单独存在时, 它的主位和述位是已确定的, 不 再变化的。正因为没有上下文, 它的主位和述位 又是孤立的, 没有发展的。但是, 当我们接触语篇 时, 就会发现, 绝大多数语篇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句子构成的。这时候, 前后句子的主位和主 位, 述位和述位, 主位和述位之间就会发生某种联 系和变化, 这种联系和变化就叫推进( progression) . 随着各句主位的向前推进, 整个语篇逐步展开, 直 至形成一个能表达某一完整意义的整体。

浅析新闻语篇翻译中主位推进模式的应用

浅析新闻语篇翻译中主位推进模式的应用

了 在 新 闻语 篇 的英 汉 互译 中 的许 多 困难 和 问题 。现 将 这 两 种 语 言 进 行 比较 , 而 分 析 出其 中 的不 同 。 首 先 . 句 子 结 构 从 在 上 , 种 语 言 就 有 很 大 差 异 。英 语 讲 究形 合 , 汉 语 则 更 注 重 两 而 意 合 。所 以 , 在英 语 中 , 何 句 子 成 分 都 必 须 由一 定 的连 接 词 任 衔 接 和 组 织 在 一 起 。而 汉 语 则 不 需 要 由 特 别 的 连 接 词 相 连 ,
613) 17 1
传 递 , 种 方 式叫 做 主 位 推 进 模 式 。 靠 分析 语 篇 的主 位 推 进 这 依 模 式 , 们 能 够 更 好 地 理 解 语 篇 , 且 还 可 以起 到 指 导 翻 译 实 我 并 践 的作 用 。 本 文探 讨 了主 位 推 进 模 式 在 新 闻语 篇 翻 译 中的 应 用 , 出了三 种 不 同 的主 位 推 进 模 式 , 用这 三 种 模 式 来 分 析 提 利 英 汉新 闻语 篇 的 特 点 , 以此 来指 导英 汉新 闻 的 互译 。 而 达 到 从
现 的却是陈皇后“ 郁郁其不可 再更” 心情 , 怀 的 以乐 景 衬 托 了 哀情 。
显 著 的语 言 而 汉 语 则 是 主 题 显 著 的语 言 。 因此 , 语 中 的话 汉 题 主 位 这 种 表 达 方 式 在 汉 语 中要 更 加 自然 和 地 道 。在 进 行 英 汉 语 篇 的 相 互 转 化 时 , 要 注 意 这 一 差 异 。有 时 , 语 中 的 主 需 英 写 哀 ” 手 法 , 花 在 诗 中 起 了很 重 要 的 作 用 : 开 的 红 花 与 的 红 盛 行 宫 的寥 落相 互 映 衬 . 强 时 移 世 变 的 盛 衰 感 慨 : 花 与 宫女 加 红 的 白发 相 映衬 , 现 了 红 颜 易 老 的 人 生 感 慨 , 表 映衬 了 孤凄 寂 寞 的心 情 , 突 出 了 凄 凉 之情 。 更 自居 易 《 恨 歌 》 写 安 史 之 乱 起 , 玄 宗 逃 入 蜀 后 对 杨 长 在 唐 贵 妃 的怀 念 , 以及 回宫 后 对 贵 妃 的 入 骨 相 思 时 , 运 用 了 “ 就 乐 景写哀情” 的写 法 。 蜀 江水 碧 蜀 山青 , 主 朝 朝 暮 暮 情 。 在 蜀 “ 圣 ” 地 , 对 着 青 山绿 水 , 是 朝 夕 不 能 忘 情 , 的 山 山 水 水 原 是 面 还 蜀 很 美 的 , 在 寂 寞 悲 凉 的 玄 宗 眼 中 , 山 的 “ ” 水 的 “ ” 也 但 那 青 , 碧 ,

主位和主位推进模式--浅析《辉煌壮丽的暴风雨》

主位和主位推进模式--浅析《辉煌壮丽的暴风雨》

主位和主位推进模式--浅析《辉煌壮丽的暴风雨》佚名【摘要】Since it was first put forward by the Czech linguist Mathesius, the concept of theme and rheme has aroused the interest of a great many linguists. They have made a lot of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thematic structure and thematic progression. Among these studies, the Prague School approach and the Hallidayan func-tional approach are the most influential.This paper adopts Halliday's functional approach and treats the thematic structure as part of textual function in functional grammar.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theme and rheme, discusses different types of theme and illustrates its representation in different mood. By analyzing the thematic structure and patterns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of the essay Glories of the Storm, the paper also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matic analysis in discourse analysis and show the significance of thematic structure in discourse orga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捷克语言学家马泰修斯于1939年首次提出了主位述位的概念。

主位推进模式理论简述(全文)

主位推进模式理论简述(全文)

主位推进模式理论简述(全文)AA Brief Review of the Thematic ProgressionWANG Na(Teachers' School of Wein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Weinan,Shanxi 714026)Abstract The thematic progression which can show the frame of textual structure clearly is an important theory in the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It can also reflect the information flow in the text and help the reader understand the author's thoughts and the context the text exits. The paper will give a brief review of the thematic progression and show its importance in the textual analysis.Key words theme;rheme;thematic progression0 引言主位结构理论最早由布拉格学派创始人马泰休斯提出,马泰休斯将句子划分为“主位”(Theme)“述位”(Rheme)和“连位”(Transition)。

受布拉格学派的影响,韩礼德将主位结构理论纳入系统功能理论,认识到“主位化”是语篇的一个显著特征。

“主位化”描述了在句子层次到语篇层次,写XX按照“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来安排句子结构或者语篇结构,尽量突出主题。

“已知信息”被放置在主位的位置上,而“未知信息”被放置在述位的位置上,从主位结构的安排上能够分析语篇的语义传递。

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体裁

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体裁

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体裁
在语言学中,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体裁是比较重要的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探究语言的机制和表达模式,对于语篇体裁也同样如此。

主位推进模式指的是语篇中最重要的内容被放置在最前面,而其余的内容随之推进。

一般说来,主位推进模式是以主题词或句子作为开始,并逐渐展开,最后是结论性的内容。

这种模式,表达的语义容易被读者理解,而且也比较容易有条理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与之相对的是语篇体裁,它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它的本质是语言的特定结构,也可以说是一种语言的习惯和特色。

比如,语篇体裁可以是抒情、白话文以及戏剧等。

不同的体裁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说体裁是表达内容的集大成者。

正确的理解主位推进模式和语篇体裁,对于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主位推进模式可以让文章有条理性,让读者清楚明白,而语篇体裁可以让文章更有表现力,让读者在不同的文体中得到回味。

要把握主位推进模式和语篇体裁,一方面我们可以多读报刊、书籍,多学习不同的表达风格,另一方面可以多进行自我测试,多写几次自己认为理想的文章,以此总结其中的规律,尽快掌握。

综上所述,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体裁是一个大的话题,正确掌握它们,可以让文章更加凝聚、流畅,而在表达自己观点时也会更为准确。

演讲辞中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以萨拉佩林Sarah+Palin接受副总统提名演讲为例

演讲辞中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以萨拉佩林Sarah+Palin接受副总统提名演讲为例

定,2004),论证了标记性主位在篇章结构和表达方面的不同 功能,诸如篇章连贯,承上启下,增加语言表现力达到修辞上 的平衡等。但根据语篇特点,本文将标记性主位按照内容分 为时间的标记和人称的标记两类。
f1)时间的标记
所选语篇中时间性标记主位有20个.约占总数的二分 之一。如单项主位“in
hurricane Apiril”,“long
Press. 2000.An
识论上的立场(H址day,2000)。研究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有
助于了解作者或说话者的出发点.和新旧信息在语篇中的分 布情况.从而掌握讲话者的意图。对语篇功能中主位系统的 研究是近年来不少学者关注的热点(王勇,2007),也有越来 越多的学者认为主位系统从理论意义到实践意义上都能为 语篇分析服务。但在实践中.还很少有人将这一研究方法应 用到政治演说辞中。 分析与讨论 在这篇2000多字的演讲辞中.共有157个句子.其中含 有非标记性主位的句子为114句.含有标记性主位的为43 句。本统计包含单项主位、句项主位(但句项主位内部的主 位结构未做细化和统计)和复项主位。另外,本文中出现的非 标记性存在句以there作为主位。 I.非标记性主位的分析 由以上统计可见,非标记性小句占语篇的绝大多数。出 现的句式以陈述句为主,另有一些祈使句和疑问句。其中的 主位多为人称词。第一人称“I”出现频率最高(如演讲辞第一 段的五句话.主位都为第一人称“I”),其次是演讲者所提到 的人名或第三人称词(如第四段的“Our
标记性主位不足整个语篇的三分之一,但这并不能让我 们忽视这些标记性主位的作用。在以往的研究中,许多学者 对标记性主位的修辞和语用功能做过探讨和总结(如:张克
万方数据
Along the margin of
ba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xercise: Analyze the thematic progressive pattern of the following text and try to illustrate how such a pattern contributes to the coherence of the text.
Teachers should take steps to prevent students from cheating on exams. (2) To begin with, teachers should stop reusing old tests. (3) Even a test that has been used once is soon known on the student grapevine(小道消息). (4) Students will check with their friends to find out, for example, what was on Dr. Thompson’s biology final last term. (5) They may even manage to turn up a copy of the test itself, “accidentally” not turned in by a former student of Dr. Thompson’s. (6) Teachers should also take some common sense precautions(防范措施)at test time. (7) They should make students separate themselves -- by at least one seat -- during an exam, and they should watch the class closely. (8) The best place for the teacher to sit is in the rear of the room, so that a student is never sure if the teacher is looking at him or her. (9) Last of all, teachers must make it clear to students that there will be severe penalties for cheating. (10) Anyone caught cheating should immediately receive a zero for the exam.
(1) Teachers (T1) should take steps to prevent students from cheating on exams (R1). (2) To begin with, teachers (T2) should stop reusing old tests (R2). (3) Even a test (T3) that has been used once is soon known on the student grapevine (R3). (4) Students (T4) will check with their friends to find out, for example, what was on Dr. Thompson’s biology final last term (R4). (5) They (T5) may even manage to turn up a copy of the test itself, “accidentally” not turned in by a for mer student of Dr. Thompson’s (R5). (6) Teachers (T6) should also take some common sense precaution at test time (R6). (7) They (T7) should make students separate themselves -- by at least one seat -- during an exam, and they should watch the class closely (R7). (8) The best place (T8) for the teacher to sit is in the rear of the room, so that a student is never sure if the teacher is looking at him or her (R8). (9) Last of all, teachers (T9) must make it clear to students that there will be severe penalties for cheating (R9). (10) Anyone (T10) caught cheating should immediately receive a zero for the exam (R10).
Here is the thematic progressive pattern of this text.
T1 — R1
T2 (=T1) — R2
T3 (=R2) — R3
T4 — R4
T5 (=T4) — R5
T6 — R6
T7 (=T6) — R7 T8 — R8
T9 — R9
T10 — R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