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律动
生命的律动

生命的律动嘿,你知道不?生命这玩意儿,有时候就像一场奇妙的冒险。
咱就说前几天我去公园溜达的事儿吧。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我慢悠悠地走进公园,一进去就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沿着小路往前走,旁边的花丛里五颜六色的花朵争奇斗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哎呀妈呀,可好看了。
走着走着,我听到了一阵“嗡嗡” 声。
转头一看,原来是一群小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着。
它们一会儿飞到这朵花上,一会儿飞到那朵花上,忙得不亦乐乎。
看着它们那小小的身影,我就想啊,这小蜜蜂虽然个头不大,但是可勤劳了呢。
它们为了采集花蜜,不停地飞来飞去,这就是生命的律动啊。
它们在努力地生活,为了自己的生存,也为了给这个世界带来甜蜜。
再往前走,我看到了一棵大树。
这棵树可高可大了,得有好几个人才能合抱过来。
它的枝干粗壮,树叶茂密,就像一把巨大的绿伞。
我站在树下,抬头看着树枝上的小鸟。
这些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一会儿飞到这边,一会儿飞到那边。
它们在树枝间跳跃着,玩耍着,那欢快的样子让人看了心情都变好了。
我想,这些小鸟也是生命的律动啊。
它们在这棵大树上找到了自己的家,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在公园的湖边,我看到了一群鸭子在水里游来游去。
它们有的把头伸进水里找吃的,有的拍打着翅膀,有的则静静地浮在水面上。
看着它们那悠闲的样子,我真羡慕啊。
这些鸭子也在享受着生命的美好,它们在水里嬉戏玩耍,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逛完公园,我心情特别好。
在这个公园里,我看到了小蜜蜂的勤劳,小鸟的欢快,鸭子的悠闲。
这些都是生命的律动啊。
生命就是这样,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精彩。
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该像这些小生命一样,努力地生活,享受生命的美好。
哎呀,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你,生命真的很奇妙。
让我们一起感受生命的律动,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吧。
生命的律动之美中美的概念

生命的律动之美中美的概念生命是一个奇妙的现象,无论是从茫茫宇宙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微观粒子的角度来看,都显得那么的神秘和惊奇。
生命的律动是其中最重要的体现之一,它是指生命体在运动、生长、感知、反应和变化的过程中,所持续发生的一系列规律和节奏。
在这些规律和节奏中,涌动着生命的气息,它们是生命得以存在和展现的基础。
在生命的律动中,存在着一个与美的概念密切相关的概念,那就是中美。
中美一词最早出自《周易》中的“天地定位,万物中美”,这里的中美主要是指和谐、平衡、适度和规矩等元素,代表着一种既包容、又秩序的结构。
在生命的律动中,中美的概念也得到了极好的体现,它表现在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生命体在其运动中保持着一种中庸而又优美的状态。
所有的生命体在其内部构成和外界环境的变化中,都是一种处于中庸状态下的适应和变化,而这种中庸状态正是中美的体现。
例如,在我们的身体内,各种酶、激素和细胞等数百万个生命的个体在不断地相互作用和调节,维持着我们的健康和生命的正常运转。
其中,每一种生命的个体都表现出一种中庸的特质,即在满足自己的需求和功能的同时,也不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和谐。
通过这种中庸的特质,整个生命系统得以持续存在和繁荣。
另外,生命的律动也表现出了一种在细节中体现出中美的特质。
例如在植物中,每一片绿叶、每一朵花、每一个果实,都表现出一种优美而平衡的形态,承载着复杂的生命过程。
在这些形态中,植物表现出了极简、富于节奏感、有序、和谐的特质,与中美的概念完美地吻合。
总的来说,中美是一种体现在生命律动中的概念,它代表了一种平衡、和谐、适度和规矩的特质,是生命得以存在和展现的基础。
生命的律动中真正的美感也正是由这种特质所构成的。
因此,我们需要珍惜生命,珍视其中的中美,同时也要尊重生命所表现出的律动,认为这些律动在生命的演化和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根源。
只有在这种中美与生命律动的交织中,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奥秘和伟大。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诗歌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教学课件(诗歌部分)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诗歌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时天狗课时跟踪检测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A.剥.削盘剥.剥.皮生吞活剥.B.咬啮.始龀.韶龄.龇.牙咧嘴C.血.脉血.汗流血.血.口喷人D.爆.发暴.动曝.光一曝.十寒解析:A项,“剥皮”的“剥”读“bāo”,其他均读“bō”;B项,依次读niè、chèn、líng、zī;C项,“流血”的“血”读“xiě”,其他均读“xuè”;D 项,“一曝十寒”的“曝”读“pù”,其他均读“bào”。
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宇宙/寅时沫水/摸仿燃烧/荏苒B.狂飙/彪悍脊髓/隋唐脑筋/帮助C.废品/荒费裨益/婢女良辰/星晨D.品相/像貌撕拼/厮守熔铸/融汇解析:A项,“摸”应为“模”;C项,“费”应为“废”,“晨”应为“辰”;D项,“像”应为“相”,“撕”应为“厮”。
答案: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热巴”是民间艺人卖艺求生的一种技巧和难度很大的舞蹈。
热巴队的组成一般以家族为核心,或几家人合作组队,多则二十人,少则四五人,队员都是能歌善舞又各怀绝技之人,其表演有弦子(二胡)、鼓、铃铛等乐器伴奏。
“热巴”整场演出完整严谨,其中戏剧及体育内容丰富且寓意长远,是颇具健身作用的一种民族民间体育舞蹈。
它流传在西藏东部的昌都、工布一带和云南、四川、青海玉树藏区,()。
铃鼓是热巴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九种鼓点,表演者根据鼓点节奏的不同来表演舞蹈。
在表演中,男持铜铃,女执手鼓,绕圈走动,________。
铃鼓声节奏鲜明,随着曲调和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热巴舞的队形变化多而且十分复杂,除圆圈外,还有“龙摆尾”“双插花”,舞姿优美,节奏鲜明,手和脚为顺脚,重在腿部动作的变化。
时而如同走“八卦阵”,时而像数条青龙在飞舞、交缠、并肩盘圆圈。
生命的律动ppt3(4份) 人教课标版1

7.诗中的“骆驼”象征了什么?诗人借骆驼歌颂了什么精神? 答案 解析 答:“__骆__驼__”___象__征__坚__韧__不__拔__、__引__领__人__们__前__进__的__无__畏__战__士__。__歌__颂__了__一__种__不__断__ 追__求__、__不__断__进__取___,__最__终__引__导__到__“__天__外__也__还__有__乐__园__”__这__样__一__种__境__地__的__一__往__无__ 前__的__精__神__。__
诗几乎可以表达人类生活的所有情感。①________________,其实, 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诗人,心中都为诗留着一片圣地,只不过随着岁月的 流逝,琐碎的生活让我们远离了诗歌,我们似乎忘了生活中还有诗歌存 在。但在我们心底深处②______________,只要一有机会,她就像花树遇 到春风一样,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是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这就是让国家更强盛、人民更幸福,中华民族对 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答案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渴望,它让国家更强盛、人民更幸福,中华 民族对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2 阅读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骆驼(节选) 郭沫若 骆驼,你沙漠的船,你,有生命的山! 在黑暗中,你昂头天外, 导引着旅行者,走向黎明的地平线。 …… 看呵,璀璨的火云已在天际弥漫,长征不会有歇脚的一天, 纵使走到天尽头,天外也还有乐园。 ……
3.如何理解这首诗中的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答案 这首诗的整体手法是拟人,“天狗”形象的塑造能够生动地展现充满豪气 的时代自我精神。拟人手法也便于诗人进行富于想象力的夸张:“天狗” 吞 “ 月 ”“ 日 ”“ 星 球 ” 以 及 “ 全 宇 宙 ” , “ 天 狗 ” 的 “ 飞 奔 ”“ 狂 叫”“燃烧”乃至“剥皮”“食肉”“吸血”“啮心肝”,就变得十分自 然、合理。因此,这首诗的拟人是巧妙的,夸张也是合理的。
生命的律动

人活着,不是为了疯狂的赛跑,而是要循着生命的律动来奔跑。
——题记当我们降临在这个世界上时,便注定了一生的奔跑与忙碌。
我们需要为了生活去赛跑,去打拼,去寻找速度和方向。
但我们需要的却并不是那些刺激的极速运动,我们要懂得为生命限速,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命律动。
人们总是认为生命便是需要不停的去奔跑,只有努力奋斗,不停的冲刺,才是对生命最好的补偿。
其实不然。
生命有时像一杯淡淡的清茶,苦涩中透着清香,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它的内心;生命有时像蔚蓝的大海,平静中激荡着风浪,需要我们努力向前扬帆前行;生命有时像燃烧的火团,热情中包含着信念,需要我们调整步伐坚定理想。
生命却更像一张白开纸,人生百味需要我们来填涂。
不要只顾奔跑,偶尔停下来倾听生命的律动又有何不好?精英们总是去追求那些所谓的成功,因此他们必须不停地去奔跑,哪怕再苦再累,他们也不会停止步伐。
这种信念没有什么不好,而为了信念却要让生命承受而外的重量,放弃生命的延续,便需要我们去深思。
生命确实需要奔跑,但我们却不需要拿自己的生命去奔跑。
上帝在创造人类的时候,赋予他们的不只是奔跑的技能,还有感悟的自由,他并不希望人们只是不停的奔跑而忘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
一个人的一生不只要追求成功,还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倾听生命的律动。
残酷的生活塑造了坚强的生命,职场“白骨精”的出现让女性也加入了精英的行列,她们也开始了生命的疲惫旅程,去打下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然而她们却并不知道,事业上的成功或许会让她们有着超出常人的骄傲与自豪,但疲惫的奔跑却会让她们失去幸福的机会。
因此,调节好生命的律动,只为了心中的那份幸福……有人说,生命何其短暂,拼命的奔跑是为了这一生过得充实,如果现在不跑,就怕再没机会了。
其实,他说的也不无道理,但死亡是一种终结的状态,每个生命都会经历生与死,这是万古的规律。
而在我看来,死亡是一种绿色地带,有死才有生,有生才有死,我们无需惧怕死亡,只要让自己过得开心就好,我们不必为了那短暂的光阴而放弃生命的节拍,去完成一段紧张而又急促的旅行,要懂得欣赏路途的风景,绽放自己最美的青春。
生命的律动

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 算“个人”的发见。
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 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 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 文二集》导言
全诗最突出的一个字是什么?
我
诗歌每句都以“我”开头,写了两次“我便是 我”,
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体现出一种舍我其谁的大气;体现出一种 高度的自信;体现出诗人追求自我的独立。
“X光线”“电气”“神经”“脊髓”“脑筋” 等科学术语的使用, 可视为一种科学观念的表现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通过天狗形象的塑造,抒发 了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 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 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 由的时代精神。
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本诗在艺术上,充分体现出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 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个人简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 6月12日),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 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 革命活动家、诗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 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 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 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 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 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川江号子
蔡其矫
1、比喻新颖生动。诗中的天狗形象;此外, “X光线的 光”、“如电气一样地飞跑”等。 2、想象大胆奇特。天狗的形象,他一会儿把月来吞了、 把日来吞了、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一会儿成为月的光、 日的光、一切星球的光,一会儿又飞奔、狂叫、燃烧, 而且在神 经上飞跑、在脊髓上飞跑、在脑筋上飞跑, 这都表现了诗人想象的大胆奇特。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

天狗记一记1.字音(1)啮.( ) (2)脊髓.( ) (3)剥⎩⎪⎨⎪⎧ 剥.皮( )剥.削( ) (4)血⎩⎪⎨⎪⎧鲜血.( )流血.( ) 答案:(1)niè (2)suǐ (3)bāo bō (4)xuè xiě2.字形(1)脑jīn ( ) (2)dǔ( )厚(3)bào( )炸 (4)bào( )光答案:(1)筋 (2)笃 (3)爆 (4)曝3.近义词辨析骑虎难下 左右为难【辨析】骑虎难下: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
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左右为难:左也不好,右也不是。
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
【运用】①而今形势 ,前面就算有天罗地网、阴谋陷阱,我们也不能畏惧退缩,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不安的气氛消弭于无形。
②当被媒体问到“美国道义上是否优于俄罗斯”这一问题时,美国副总统 ,不敢正面回答,一直在“打太极”。
答案:骑虎难下填一填 1.作者郭沫若(1892~1978),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他是我国 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代表作诗集 (1921年出版)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反映了“五四”时代的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答案:新诗 《女神》2.背景1919年, 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
倡导 ,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当时诗人正在 留学,虽身处异国他乡,但“五四运动”的消息,给诗人精神上以极大的鼓舞,诗人内心那积蓄已久的爱国热情,那压抑多时的争取个性解放、社会解放和民族解放的强烈欲望,如火山爆发般迅速沸腾、燃烧起来。
于是写下了《天狗》这一优秀作品。
答案:理一理1.思路归纳2.主题提炼《天狗》这首诗借用“天狗吞日”“天狗吞月”的传说,塑造了一个狂放不羁、气势磅礴的“天狗”形象。
高中语文 诗歌1【精读】天狗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人 教 版 语 文
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
“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 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 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
人 教 版 语 文
题》全篇渗透着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令人产生崇高感; 《川江号子》也包含了悲壮的意味,但更多的是悲慨与孤 寂。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
值得注意的是,诗歌中的一定的生命形态是与诗人人
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郭沫若就说过,“诗是人格创造的
表现”。恣肆、狂放的“天狗”形象既显示了个性解放的 时代精神,又是叛逆的诗人自我的真实写照;默默地承受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
一、理解课文的生命内涵和思想情感,了解诗歌创作
与诗人人格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一定生命形态的诗歌作品 , “生命的律动”是这些诗作内涵的共同特征。不过,每篇
课文所表现的生命形态是各不相同的,要引导学生仔细辨
析。例如《井》所表现的是一种“静默”的生命形态,与 《天狗》里张扬、凌厉的“天狗”形象及其代表的生命意 识大相径庭:前者趋于内敛、收束,后者则显得外张、夸 饰。同时,不同生命形态蕴涵着不同的思想情感,如《无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
郭沫若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诗人,他的诗集《女神》
应和着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精神,以饱满的激情书写了时
代的青春和民族的新生。在诗歌观念上,他主张诗是诗人 的自我表现,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他相信诗的灵
感和直觉,提出“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的律动
——浅谈油画中的生机柯罗——梦境中的自然之灵
我很喜欢柯罗晚期的风景画,他的画细腻轻柔,似有似无,似无似有,在不经意间向人们描绘出了梦境中的自然。
但最打动我的是他画中的勃勃生机。
柯罗的是朦胧的,他画中的草让人分不清形状,却让人一看便知其轻柔向上的生长姿态,如在《梦特芳丹的记忆》和《草原上有两棵大树》中他不仅仅是用绿色和银灰色画出了草处于生长期的欣欣向荣的动态,还在草丛中点缀点点白色,更显出画面的活泼,尽显生命的欢乐。
不只是草模糊不清,其中的树叶也是看不清的,只是色彩斑驳的一片,特别是在枝头之上,只留下灰色的影子,这不正如梦境般的不可捉摸吗,也正是这不可捉摸,让我们看到树的茂盛,柔美。
正是由于银灰色的透明感,让人们几乎可以看见树木在阳光中成长的过程,看到生命生生不息,自由欢快的成长,像是小提琴袅袅不尽之音。
他画中另一个特点就是人或动物的活动,如同树和草一样,我们几乎不能看清他画中人物的具体样貌,只能看到人物活动的某个瞬间样态。
虽然看不清具体情况,但柯罗用完美的色彩搭配,及线条勾勒出的人都呈现出健康自由的姿态,随意几笔,尽显神韵。
而人物活动往往是画面中的点睛之笔。
上文中的两幅图中,人物活动是不可忽略的。
女人小孩较之男子更接近自然,而柯罗用他们群袍形成的饱满的弧度不尽显示出他们的健康向上,更显示出人与自然完美的和谐共处,人物真正融入自然之中,让观者感到亲切,感到自己也有接触到如此美景的可能,让人看到生活的希望。
而在柯罗的另一幅画《在对刻尔克沙丘》中,画面左下角的人物更是不可或缺的,若失去了人物活动,画面显出的只能是一片凄凉与荒芜,
让人看不道任何希望,那水边看似枯萎的水草与树木也仿佛是在渐渐走向死亡。
但有了水边活动的各色人物,却让我们看到了沙漠中的活气,虽然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但他们在沙漠中顽强自由的生活着,就如水边的草与树一样,在茫茫沙漠之中仍能安静从容的生长。
画面中虽然无一丝绿色,却让人们看到了生的希望,生命的顽强与从容。
柯罗仿佛自然界的使者,用画笔画出诗一般的画向人们传达出自然对人类的召唤,用梦境中的呢喃向人们静静的诉说着生命的朝气。
哈尔斯——平凡生活中的简单幸福
哈尔斯擅长画肖像画,他善于掌握空间,捕捉人物的姿态和表情,他的表现手法灵活,笔触遒劲生动,擅长使用黑色。
笔下人物肤色鲜活亮丽,形神兼备。
也许他画的人物并不俊俏靓丽,他们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神或贵族,哈尔斯用人物脸上满溢的幸福笑容打动了所有人的心。
哈尔斯的肖像画中,人物的脸色总是特别红润,红润则显健康,加上人物因微笑而越发饱满的双颊,让人们知道他们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是持续性的。
在他的画作中,每个人都是幸福快乐的,不分年龄身份,都拥有世俗之乐,拥有简单的幸福,仿佛告诉人们生活本就是如此幸福,快乐就是如此简单。
哈尔斯画出了各种各样的笑容,在封面左下角的画中,留着胡须的老人略带顽皮却又慈祥的笑着,眼角深深的皱纹也尽是向上的弧度,仿佛也在开心的笑着,老人身上深沉的黑衣黑帽没有使画面显得凝重,反而将我们的目光都集中到老人微笑的脸上。
他的身旁围满了快乐的孩子,他们的目光清澈愉悦,显示出小孩子特有的活泼狡黠,他们拉扯着老人的衣服,似乎在讨要什么,而看着老人那和蔼的笑容,他们知道他们成功了,顿时笑容更加的开心灿烂。
也许那些孩子是老人
的孙辈,也许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血缘,但这生活中的一瞬间是如此的生动美丽,让人舍不得移开目光。
而在哈尔斯的另一幅画《年轻情侣》中,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幸福。
画面中的男女当然是笑着的,女孩儿如小鸟依人般的轻靠着男孩儿的肩膀,仿佛靠着全世界,她的笑容里面尽是满足。
男孩儿伴着心爱的女孩儿也是分外激动,正向女孩儿指点着什么。
他们衣着正式,似乎正参加着什么庆典,庆典中人人都是开心的,而他们的幸福在于身旁的人,在于两人在一起的时光。
哈尔斯画中的人都是如此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平民如此,贵族亦如此。
在《微笑的军官》中,哈尔斯让我们知道了所有人都有平凡的幸福。
军官的微笑是自信的,黑色的帽檐向上翻起,将军官衬托得分外精神,向上翘起的两撮胡子像是禁不住军官心中的愉悦,微眯的双眼及稍抿的嘴唇泄露出了他心中的愉悦之情,他不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统治阶层,而是一个充满自信,沉着睿智的军人。
哈尔斯告诉我们,生活中总是充满阳光的,生命的基调是快乐的,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自己的幸福。
梵高——用生命燃烧激情
他是一位天才,我很小就知道。
第一次看到他的画《星夜》之时,我只有13岁,那时的我根本不懂什么是艺术,但却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总觉的有什么东西堵在胸口。
梵高,他用无尽的线条绕出了心中千丝万缕理不清的愁绪,用浓烈的色彩宣泄着心中永恒不灭的激情。
他焦虑、痛苦,他的性格极不稳定,他被人看做疯子,他是第一个让我知道天才是疯狂的人。
外界的磨难不能磨灭他心中的激情,《星夜》中仿似不断旋转着的星空就像他心中狂乱的风暴,将他癫狂的呐喊卷了出来,
迷乱了我们的眼睛,席卷了我们的心。
那明黄的星星是他对生命自由的渴望,是他对社会的不理解的控诉。
梵高的身体被世俗的约定束缚着,但他的心并没有就此放弃。
在他的作品中,是没有多少规矩的,色彩成块的堆积,各种色彩中基本没有什么转换之中的衔接,没有任何精美可言。
他的画已经不是视觉上的欣赏,而是直击心灵,引发每个人心中的野望。
他再追求一个没有约束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中充满着激情活力,人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每个人都自由的表达着自己的情绪,快乐时随时可以翩翩起舞,伤心时可以嚎啕大哭。
但是现实世界的规矩约束着每个人,打破规矩的梵高成了“疯子”。
“疯子”用画继续着自己的梦。
他的画《向日葵》(封面右下角)中所画的已经被摘下的花朵没有枯萎,他们仍是那么鲜活,仍然黄得犹如太阳一般,那些不甘寂寞的金黄花瓣纷乱的舞动着,仿佛跃动的火苗,即使焚尽生命最后的热情,也要向上伸展,向着心中的信仰前进。
绝望与希望就如此突兀的展现在画布之上,就像梵高的人生,明知必将走向灭亡却还是固执的走下去,用生命燃烧所有的激情。
就算梦想以生命为代价,他也会义无反顾,而他也正是这样做的。
梵高画作中展现的另类的生机让我震撼,他追求的是艺术本身,而他的艺术是为了他心中的激情而生,当激情无法用言语行动表达时,只有不停画能让他宣泄心中无尽的渴望。
每个画家的画都是其内心的体现,而画中所展现的生机总是让我感动,它们让我意识到生命是积极向上的,是美好的,是有希望和梦想的。
不论是柯罗风景画中梦境中自然的生机之美,还是哈尔斯肖像画中人的普通生活中的幸福安乐,抑或梵高抽象画中对生命自由的渴望,都让我感到生的喜悦,生命的宝贵。
油画是
美的,因为生活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