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蒽醌类化合物的鉴定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黄中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实验⽬的1.掌握蒽醌苷元的提取⽅法--双相酸⽔减法2.掌握梯度PH萃取法提取分离⼤黄中各种蒽醌苷元的原理及操作⽅法3.掌握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颜⾊反应及薄层⾊谱鉴别⽅法⼆、实验原理1.提取原理双向酸⽔解法,为⼀相与酸⽔不相互溶的有机溶剂,另⼀相为酸⽔,加热回流⽔解的⽅法。
由于⼤黄中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多以苷的形式存在,所以⾸先要将苷⽔解成苷元,本实验选⽤硫酸和⼄酸⼄酯作为双向酸⽔解的溶剂,采⽤加热回流⽅法,提取⼤黄药材中的游离蒽醌类化合物。
根据苷元不溶于⽔,可溶于⼄醚、⼄酸⼄酯等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性质,即在加热回流提取过程中,稀硫酸可将蒽醌苷元⽔解成苷元,游离出来的蒽醌苷元随即溶于⼄酸⼄酯中,从⽽将蒽醌苷元提取出来。
2.分离原理pH梯度萃取法羟基蒽醌类化合物酸性强弱不同,⽤pH梯度法进⾏分离。
具有羧基或多个β位酚羟基的蒽醌可溶于5%碳酸氢钠溶液;具有⼀个β位酚羟基的蒽醌可溶于5%碳酸钠溶液;只具有α位酚羟基的蒽醌,酸性弱,只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以分离酸度不同的蒽醌苷元。
也可利⽤游离蒽醌的极性不同,采⽤硅胶柱⾊谱法进⾏分离。
(1)⼤黄中游离蒽醌的酸性强弱顺序⼤黄酸(-COOH)>⼤黄素(β酚-OH)>芦荟⼤黄素(醇-OH)>⼤黄素甲醚(-OCH3)≈⼤黄酚(-CH3)(2)⼤黄中游离蒽醌的极性⼤⼩顺序⼤黄酸>⼤黄素>芦荟⼤黄素>⼤黄素甲醚>⼤黄酚⼤黄酚和⼤黄素甲醚酸性相近,但极性不同,可⽤硅胶柱⾊谱法进⾏分离。
三、实验⽅法四、 1.总蒽醌苷元的提取、分离⼯艺流程⼤黄药材(粗粉)50g⼄酸⼄酯提取液药渣去除下层酸⽔层,再⽤蒸馏⽔⽔洗2次(50ml/次)直⾄⼄酸⼄酯层pH值呈中性⼄酸⼄酯提取液碱⽔层⼄酸⼄酯层滴加浓盐酸,调节pH=2,放置 5%Na2CO3溶液萃取三次(40ml/次)沉淀物(黄⾊结晶或黄⾊絮状沉淀)碱⽔层沉淀过滤,冰醋酸精制滴加浓盐酸,调节溶液萃黄⾊结晶(⼤黄酸)沉淀物(橙⾊结晶或40ml/次)橙⾊絮状沉淀)沉淀过滤,碱⽔层丙酮精制橙⾊结晶(⼤黄素)节pH=2沉淀物(橙⾊絮状沉淀)黄⾊沉淀物⼄酸⼄酯层沉淀过滤,⼄酸⼄酯精制硅胶柱⾊谱黄⾊针晶洗脱剂为⽯油醚(60-90℃)(芦荟⼤黄素)-⼄酸⼄酯(15:1)⼤黄酚和⼤黄素甲醚混合物2.总蒽醌苷元的提取⼤黄粗粉50g,置500ml烧瓶中,加20%硫酸溶液100ml和⼄酸⼄酯250ml,⽔浴回流提取2h,放置,冷后过滤,残渣弃去,⼄酸⼄酯提取液置分液漏⽃中,分出酸⽔层,⼄酸⼄酯提取液⽤蒸馏⽔洗2次(20ml/次),将⼄酸⼄酯放置在锥形瓶中,密封。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 -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别

1.提取、分离流程(如图一)
2.总蒽醌苷元的提取
大黄粗粉100 g,加20%硫酸溶液300 ml润湿,再加氯 仿500 ml,回流提取2hr,稍冷后过滤,残渣弃去,氯仿提 取液于分液漏斗中,分出酸水层,得氯仿提取液。
图1.大黄提取分离流程图
3.蒽醌苷元的分离和精制
(1)蒽醌类成分的缓冲纸色谱试验
b.醋酸镁试验 分别取蒽醌结晶数毫克,置于小试管中,各加乙醇l ml使 溶解,滴加0.5%醋酸镁乙醇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2)色谱鉴识
a.薄层板:硅胶G-CMC-Na板。
b.点样:提取的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 氯仿溶液及各对照品氯仿溶液。
c.展开剂: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15:5:1)上层溶液。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别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蒽醌苷元的提取方法——酸水解法。 2. 掌握缓冲纸色谱的原理及基本操作技术。 3. 掌握pH梯度萃取法的原理及操作技术。 4. 通过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分离实验,熟悉柱色 谱的操作技术。 5. 熟悉蒽醌类化合物的鉴定方法。
二、基本原理
大黄中羟基葸醌类化合物多数以苷的形式存在,故先 用稀硫酸溶液把蒽醌苷水解成苷元,利用游离葸醌可溶于 热氯仿的性质,用氯仿将它们提取出来。由于各羟基葸醌 结构上的不同所表现的酸性不同,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它 们;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酸性相近,利用其极性的差别, 用柱色谱分离之。
洗脱:先用100 ml石油醚-乙酸乙酯(9.8:0.2)洗脱,至第一条黄色色 带洗下来,再换用100 ml石油醚-乙酸乙酯(9.5:0.5)洗脱下第二条色带。
4.鉴定
(1)蒽醌类成分化学鉴定
a.碱液试验 分别取各蒽醌结晶数毫克置于小试管中,加2%氢氧化钠溶 液l ml,观察颜色变化。凡有互成邻位或对位羟基的蒽醌呈蓝紫至蓝色, 其它羟基蒽醌呈红色。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大黄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中药材,含多种活性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是蒽醌类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成为广泛应用的化合物之一。
本文将介绍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过程。
大黄通常通过醇提、水提、超声波提取等方式提取蒽醌类成分。
醇提法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之一。
一般可以采用乙醇、甲醇或酒精等有机溶剂进行提取。
以乙醇为例,其提取过程如下:(1)将大黄切碎,加入适量的96%的乙醇。
(2)加热回流提取1小时。
(3)过滤,滤去残渣。
(4)将过滤液浓缩至干燥。
(5)得到蒽醌类化合物粗提取物。
大黄中的蒽醌类成分通常需要通过柱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最常用。
根据不同的色谱柱填料、移相系统、检测器等条件的不同,可以对获得的粗提取物进行进一步分离。
以高效液相色谱为例,其分离过程如下:(1)将粗提取物溶于少量甲醇中。
(2)进行反相或正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鉴定主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质谱分析法和红外光谱法等技术。
其中,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为例,其鉴定过程如下:(1)使用UV特征峰进行鉴定。
(2)将标准品或纯品溶于适量的甲醇中,按比例稀释。
(3)将样品溶液置于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器中。
(4)记录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
(5)通过计算溶液中所含的蒽醌类成分的浓度来鉴定蒽醌类化合物。
总之,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可以采用多种技术进行。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得到单纯、纯度高的化合物,为下一步的药理、毒理研究提供了保障。
大黄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大黄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大黄蒽醌类成分是一类具有重要药用和工业价值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染料和化学工业等领域。
提取、分离和鉴定大黄蒽醌类成分的方法对于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大黄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
我们需要准备待提取的植物材料。
大黄是一种常见的含有蒽醌类成分的植物,可以作为提取的原料。
为了提高提取效果,可以将大黄切碎或研磨成较小的颗粒。
接下来,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提取剂。
一般来说,乙醇、甲醇或乙醚等有机溶剂是常用的提取剂。
将大黄与提取剂充分混合并浸泡一定时间,以促进目标成分的溶解和转移。
提取完成后,我们需要对提取液进行分离。
通常使用离心、过滤或萃取等方法,将固体颗粒和溶液分离开。
这样可得到含有目标成分的溶液。
为了进一步纯化目标成分,我们可以使用柱层析、薄层层析或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根据成分的物化性质,如极性、分子大小和亲水性等进行选择。
通过不断进行分离和收集,我们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目标成分。
在分离得到目标成分后,我们需要进行鉴定。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
红外光谱可以用来确定分子的官能团和结构特征。
质谱可以提供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信息。
核磁共振可以用来确定分子的空间结构和化学环境。
还可以通过比较样品与标准物质的色谱保留时间和质谱图谱等数据,来确定目标成分的纯度和结构。
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进行生物活性实验,评估目标成分的药理活性和毒理学特性。
大黄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合理选择提取剂、分离技术和鉴定方法,我们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目标成分,并进一步研究其应用前景和药理学特性。
这对于推动大黄蒽醌类成分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报告)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一、实验目的(1)熟悉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2)掌握pH梯度提取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3)学习蒽醌类化合物鉴定方法二、实验器材材料及试剂:大黄粗粉、浓硫酸、NaHCO3、Na2CO3、NaOH、浓盐酸、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醚、普通滤纸、薄层层析硅胶板(2.5 cm×10 cm)、广泛PH试纸、剪刀、铅笔、尺子、点样毛细管、样品管等。
仪器:500mL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30cm)、橡皮管、烧杯、滴管、层析缸(广口瓶)、250mL 分液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水浴锅、集热式磁力搅拌器、磁子、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铁架台等。
三、实验原理大黄为蓼科植物,味苦,性寒,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
其主要成分为为蒽醌化合物,含量约为3%~5%,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苷,游离苷元有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
其中,大黄酸具有羧基,酸性最强;大黄素具有β-酚羟基,酸性第二;芦荟大黄素连有羟甲基,酸性第三;大黄素甲醚和和大黄酚的酸性最弱。
根据以上化合物的酸度差异,可用碱性强弱不同的溶液进行梯度萃取分离。
大黄酸 R1=H R2=COOH大黄素 R1=CH3 R2=OH芦荟大黄素 R1=CH2OH R2=H大黄素甲醚 R1=CH3 R2=OCH3大黄酚 R1=CH3 R2=H四、实验内容大黄素的提取、分离流程图大黄粗粉10g20%H2SO4 150 ml加热1h, 抽滤、干燥滤饼150ml乙醚回流提取1 h乙醚层水层(紫红色)乙醚层HCl 5%Na大黄酸沉淀(粗品)水层(红色)乙醚层HCl % NaOH大黄素沉淀(粗品)水层(红色)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沉淀(混合物)具体操作步骤1. 游离蒽醌的提取(1)酸水解:称取大黄粗粉10g,加20%H2SO4水溶液150mL,在水浴上加热1小时,放冷,抽滤,滤饼用NaOH溶液洗至近中性(pH约为6),于70℃干燥后,研碎,置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醚150mL回流提取1小时(调45℃,回流即可),得到乙醚提取液。
中药化学3.3 蒽醌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羟基蒽醌的Bornträger反应
蒽醌化合物 颜色 蒽醌化合物 颜色
1-OH
红 1,8-二OH
红
2-OH 橙-红 1,2,3-三OH 绿
1,2-二OH 紫-蓝 1,2,4-三OH 紫-红
1,3-二OH 红 1,4,5-三OH 紫
1,4-二OH 紫 1,4,5,8-四OH 蓝
1,5-二OH 红
反应机理:
特殊情况下,需选用下列方法进行提取: (1)富含油脂的种子类,先用石油醚脱脂,再
用醇类溶剂提取,但要注意,低极性的大黄酚等也 可能被石油醚提出。
(2)用极性由小到大的溶剂依次进行提取,适 合于游离形式蒽醌成分的提取,并可得到初步分离 ,但由于羟基蒽醌在亲脂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小, 故提取时间较长。
(3)提取羟基蒽醌或具有羧基的蒽醌时,宜先将 其用酸转化为游离状态,再用醇提取。
(4)用热水提取含糖较多的植物材料时,应避免 加温过高,以免糊化;提取蒽醌苷时应注意酸、 碱、酶的作用;提取如蒽酮类的还原型蒽衍生物 时,最好在惰性气体下操作,并要用新鲜材料。
(5)只需提取游离蒽醌,可先用稀硫酸进行水解 ,再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
碱提酸沉法 适用范围:带游离酚羟基或羧基的蒽醌类化
(2)pH梯度萃取法 此法是分离游离蒽醌的经典方法,也是最常
用的方法。是根据蒽醌的酸性差异而利用不同强 弱的碱液,自有机溶剂中分别提取不同酸性蒽醌 类成分,可使混合物得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但对于结构相似、酸性相差不大的羟基蒽 醌混合物存在着局限性。
根据蒽醌类 化合物的酸 性强弱的不 同,可用梯 度pH萃取 法来分离。
邻位二β-OH
颜色 橙黄~橙色 橙红~红色 蓝~蓝紫色 紫红~紫色
蓝色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报告)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一、实验目的(1)熟悉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2)掌握pH梯度提取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3)学习蒽醌类化合物鉴定方法二、实验器材材料及试剂:大黄粗粉、浓硫酸、NaHCO3、Na2CO3、NaOH、浓盐酸、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醚、普通滤纸、薄层层析硅胶板(2.5 cm×10 cm)、广泛PH试纸、剪刀、铅笔、尺子、点样毛细管、样品管等。
仪器:500mL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30cm)、橡皮管、烧杯、滴管、层析缸(广口瓶)、250mL 分液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水浴锅、集热式磁力搅拌器、磁子、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铁架台等。
三、实验原理大黄为蓼科植物,味苦,性寒,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
其主要成分为为蒽醌化合物,含量约为3%~5%,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苷,游离苷元有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
其中,大黄酸具有羧基,酸性最强;大黄素具有β-酚羟基,酸性第二;芦荟大黄素连有羟甲基,酸性第三;大黄素甲醚和和大黄酚的酸性最弱。
根据以上化合物的酸度差异,可用碱性强弱不同的溶液进行梯度萃取分离。
大黄酸 R1=H R2=COOH大黄素 R1=CH3 R2=OH芦荟大黄素 R1=CH2OH R2=H大黄素甲醚 R1=CH3 R2=OCH3大黄酚 R1=CH3 R2=H四、实验容大黄素的提取、分离流程图大黄粗粉10g20%H2SO4 150 ml加热1h, 抽滤、干燥滤饼150ml乙醚回流提取1 h乙醚层水层(紫红色)乙醚层HCl 5%Na大黄酸沉淀(粗品)水层(红色)乙醚层HCl 0.25% NaOH大黄素沉淀(粗品)水层(红色)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沉淀(混合物)具体操作步骤1. 游离蒽醌的提取(1)酸水解:称取大黄粗粉10g,加20%H2SO4水溶液150mL,在水浴上加热1小时,放冷,抽滤,滤饼用NaOH溶液洗至近中性(pH约为6),于70℃干燥后,研碎,置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醚150mL回流提取1小时(调45℃,回流即可),得到乙醚提取液。
中成药蒽醌类化合物的鉴定

• (2)溶解提取取本品20g,剪碎,加甲醇4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
蒸至近干,残渣用氨试液15ml溶解,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三 氯甲烷液,蒸干,残渣用0.01mol/L.盐酸溶液20ml溶解,用三氯甲烷20ml振摇提 取,弃去三氯甲烷液,酸水液用浓氨试液调节pH值至9~lO,再用三氯甲烷振摇提
制何首乌的鉴定标准 一:来源鉴定(参照何首乌生药,黑豆制法); 黑豆汁拌匀照炖法(通则0213); 照蒸法(通则0213) 二:显微鉴定; 三:水分检测(通则0832); 四:照醇溶液浸出物检查,通则(2201),用乙醇为溶剂,不得少于5.0%
五:含量测定HPLC(通则0512);
二苯乙烯苷 (避光操作)。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2g,精密称定,照何首乌药材[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本
残渣加三氯甲烷1ml溶解 供试品: 大黄素甲醚制何首乌; 大黄酚,决明子
酸水液用浓氨试液调节pH值至9~lO 三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 合并三氯甲烷液蒸干 残渣三氯甲烷液1ml使溶解做供试品溶液,荷叶碱
本品2g甲醇30ml溶解 超声处理(功率200W,频率40kHz) 60分钟,滤过
药渣与滤纸再加甲醇30ml
供试品1;对照品1分别点样2μl
(展开剂石油醚加丙酮2:1)
供试品1 橙黄决明素 供试品2 大黄酚 氨气熏显色
两个斑点比较计算Rf值
• HPLC法: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 •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 以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 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4nm。理论板数按橙黄决明素 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 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既得。 •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大黄酚(C16H10O4)不得少于 0.12%,含橙黄决明素(C17H16O7)不得少于 0.0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处理30分钟
药渣用甲醇20ml洗涤 合并滤液与洗液蒸干 甲醇溶解10ml 制何首乌
血脂宁丸 溶解分离点样 大黄素甲醚0.10%;大黄酚0.12%;荷叶碱;熊果酸4.5mg,
作为供试品溶液,山楂
决明子
荷叶
山楂
含量测定
谢谢
• PT制作:张璞
供试品1;对照品1分别点样2μl
(展开剂石油醚加丙酮2:1)
供试品1 橙黄决明素 供试品2 大黄酚 氨气熏显色
两个斑点比较计算Rf值
• HPLC法: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 •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 以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 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4nm。理论板数按橙黄决明素 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 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既得。 •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大黄酚(C16H10O4)不得少于 0.12%,含橙黄决明素(C17H16O7)不得少于 0.080%。
中成药蒽醌化合物的鉴定
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的鉴定均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 决明子的鉴定标准
一:来源鉴定; 二:显微鉴定; 三:甲醇浸出物检查TLC(通则0502); 四:水分检测(通则0832); 五:黄曲霉素测定(通则2351); 六:含量测定HPLC(通则0512); 七: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八: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血脂宁丸+甲醇超声波溶解
过滤蒸干
本品20g加甲醇40ml超声溶解 过滤蒸干 残渣用氨试液15ml溶 解 三氯甲烷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
残渣加水10ml溶解+盐酸1ml加热回流30min
乙醚提取2次每次20ml
氨液层 水层 乙醚层合并蒸干 三氯甲烷60ml 合并蒸干 残渣用0.01mol/L.盐酸溶液20ml溶解 三氯甲烷20ml振摇提取 酸水层 三氯层甲烷弃用
决明子鉴定 TLC法: 一:浸渍提取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浸渍1小时,滤过, 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酸1ml,置水浴上加热 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 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二:对照品制备另取橙黄决明素对照品、大黄酚对照品,加无水 乙醇一乙酸乙酯(2:1)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 对照品溶液。 三:点样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丙酮(2: 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 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斑点变 为亮黄色(橙黄决明素)和粉红色(大黄酚)。
制何首乌的鉴定标准 一:来源鉴定(参照何首乌生药,黑豆制法); 黑豆汁拌匀照炖法(通则0213); 照蒸法(通则0213) 二:显微鉴定; 三:水分检测(通则0832); 四:照醇溶液浸出物检查,通则(2201),用乙醇为溶剂,不得少于5.0%
五:含量测定HPLC(通则0512);
二苯乙烯苷 (避光操作)。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2g,精密称定,照何首乌药材[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本
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
相同颜规定(通则0108)。 • 溶解提取含量测定取重量差异项下的本品,剪碎,混匀,取约 2g, 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功率200W, 频率40kHz) 60分钟,滤过;药渣与滤纸再加甲醇30ml,超声处 理(功率200W,频率40kHz) 30分钟,滤过;药渣用甲醇20ml 洗涤,合并滤液与洗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转移 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 对照品另取熊果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 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 点样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2μl、 对照品溶液2μl与4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 氯甲烷—甲醇(20: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薄层板上覆 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通则 0502)进行扫描,波长:λS=540nm,λR=420nm,测量供试品 吸光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光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 本品每丸含山楂按熊果酸(C30H48O3)计,不得少于4.5mg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大黄素对照品、大黄素甲醚对照品适量,精密 称定,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含大黄素80μg、大黄素甲醚40μg的溶 液,即得。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具 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取出, 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 液,即得。 •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 谱仪,测定,即得。 •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游离蒽醌以大黄素(C15H1005)和大黄素甲 醚(C16H12O5)的总量计,不得少于0.10%。
残渣加三氯甲烷1ml溶解 供试品: 大黄素甲醚制何首乌; 大黄酚,决明子
酸水液用浓氨试液调节pH值至9~lO 三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 合并三氯甲烷液蒸干 残渣三氯甲烷液1ml使溶解做供试品溶液,荷叶碱
本品2g甲醇30ml溶解 超声处理(功率200W,频率40kHz) 60分钟,滤过
药渣与滤纸再加甲醇30ml
品按干燥品计算,含2,3,5,4’一四羟基二苯乙烯-2-O-p-D-葡萄糖苷(C20H2209)不得
少于0.70%。
• 游离蕙醌(制何首乌) •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墓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 甲醇0.1%磷酸溶液(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 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取2次,每次20ml,合并三氯甲烷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
品溶液。 • 对照品另取荷叶对照药材2g,加甲醇1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荷叶碱对 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 点样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6~10μl、对照药材溶液及对 照品溶液各4~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浓氨试液 (15:15:0.4)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
• 决明子检测TLC法流程图
决明子粉末1g+甲醇浸渍1小时 滤过蒸干 残渣加水10ml溶解+盐酸1ml 水浴加热30分钟冷却 乙醚提取2次每次20ml TLC点样;展开 橙黄决明素;大黄酚 乙醇+乙酸乙酯(2:1) (1ml/1mg混悬)
对照品1;对照品2
水层
乙醚层合并蒸干 残渣加三氯甲烷1ml溶解
• 对照品另取大黄酚对照品、大黄素甲醚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各含1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 点样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4~6μl、对照品溶液2~ 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 (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 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 (2)溶解提取取本品20g,剪碎,加甲醇4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
蒸至近干,残渣用氨试液15ml溶解,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三 氯甲烷液,蒸干,残渣用0.01mol/L.盐酸溶液20ml溶解,用三氯甲烷20ml振摇提 取,弃去三氯甲烷液,酸水液用浓氨试液调节pH值至9~lO,再用三氯甲烷振摇提
• 品名血脂宁丸856
• 处方决明子、山楂、荷叶、制何首乌 • 制法以上四味,与白糖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 每100g粉末加炼蜜70~90g制成大蜜丸,即得。 •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甜、酸。 • 鉴别(一)TLC法
• (1)溶解取本品9g,剪碎,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 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加盐酸1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用乙醚振摇提取2 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提取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 品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