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概率复习课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期末复习课件

置信水平
用于确定样本统计量的不 确定性范围。
置信区间
根据置信水平和抽样分布, 估计未知参数的可能值范 围。
点估计与最优性
点估计
用单一的数值估计未知参数的值。
无偏估计
样本统计量的期望值等于真实参数 值。
最小方差估计
选择一个点估计,使得预测误差的 方差最小。
假设检验与p值
假设检验
根据样本数据对未知参数 提出假设,并进行检验。
详细描述
一元线性回归是一种最简单的回归分析方 法,用于研究一个因变量和一个自变量之 间的线性关系。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通常表示为`Y = β0 + β1*X + ε`,其中Y是因变量,X是自变量, ε是误差项。β0和β1是需要估计的参数。
重要概念
适用范围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假设因变量Y和自变量X 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Y的变化可以由X的 变化来解释。
02
置信区间
根据自助法计算的统计量的置信区间,可以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区间范
围。
03
应用
在社会科学和医学研究中,自助法和置信区间被广泛应用于估计样本参
数的可靠性和精度。例如,在估计人口平均年龄的置信区间时,自助法
可以用来确定样本大小和置信水平之间的关系。
CHAPTER 06
实验设计初步
完全随机设计
描述 马尔科夫链通常用状态转移图来表示,其中每个状态通过 箭头连接到其他状态,箭头上标记了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 一个状态的概率。
实例 例如天气预报、股票价格等都可以被视为马尔科夫链。
平稳过程与遍历性
定义
平稳过程是一类特殊的随机过程,它具有“时间齐次性”和“空 间齐次性”的性质。
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统计与概率》课件

60
91
95
89 86
92 77
100 94
王林 李丽
0
一、二 三
四 期中 五、六 七、八 单元
(2)
四年级下学期各个单元的测试成绩情况统计图
成绩/分
王林
100
90
100
李丽
91
95
9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90
85
80
88
89 86
94
70
74
77
60
0
一、二 三
四 期中 五、六 七、八 单元
王林哪一单元的成绩最低?李丽哪一单元的成绩最好?
你还能发现什么?
答:2000-2010年学龄 儿童呈下降趋势。
7. 看统计图,完成下面各题。
2020年6月1日至6月5日甲、乙两个城市每日的最高气温情况统计图
气温 单位:℃
甲市 乙市
33
30
30
30
27
24
24
24
27
25
21
21
21
18
18
15
单位:日
0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日期
①乙市6月1日的最高气温是_2_1_℃。
100
95
95 90
87 90
85
84
80 80
93 95
绩 最 好 的 是 第 75
_五__、__七__ 单 元 , 考 了
70 65
__9_5__分;考得最不 理 想 的 是 第 __一__ 单
60 0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单元
元,考了__8_0__分。
第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统计与概率-北师大版

第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统计与概率-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与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数据、统计表、统计图、概率等。
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问卷调查、观察法、实验法等。
3. 数据的描述与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
4. 概率: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概率的计算。
2. 教学难点:数据的描述与分析方法,概率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数据的描述与分析方法、概率的计算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统计与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练习法: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回顾本学期所学的统计与概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 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数据、统计表、统计图、概率等。
(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问卷调查、观察法、实验法等。
(3) 数据的描述与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
(4) 概率: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等。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统计与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交流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9单元 总复习 第3节 统计与概率》课堂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人教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总复习九第3节 统计与概率1.填空题。
(1)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能( 清楚直观 )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2)我们学习了以一当( 一 )、以一当( 二 )、以一当( 五 )的条形统计图,具体数据需要具体分析。
(3)条形统计图分为( 纵向 )条形统计图和( 横向 )条形统计图两种。
通常以( 纵向 )条形统计图为主。
2.选择题。
( 把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1)我国长江、黄河、珠江和淮河的长度如下图。
( A )的长度最长。
A.长江B.黄河C.淮河D.珠江(2)四(5)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情况如下图,最喜欢( A )的同学最少。
A A.羽毛球 B.游泳 C.乒乓球 D.跑步(3)下面是王华、张兵、王芳和徐月去超市买算术本数量情况统计图。
则买的本数最多的是( D )。
A.王华B.张兵C.王芳D.徐月(4)某地区去年的各农作物面积如下图所示,则小麦的面积比大豆大约多( B )公顷。
A.12B.69C.50D.10(5)某空调专卖店2020年5~8月份空调销售情况如下图所示,若7月份销售的空调台数是5月份的2倍,则7月份销售空调 ( B )台。
B A.6 B.12 C.18 D.73.下面是四年级学生课外活动情况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每格代表( 15 )人。
(2)做运动的学生比看电视的多( 45 )人。
(3)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如果每班平均有40人,那么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360÷40=9(个)答:四年级一共有360人,一共有9个班。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75+90+105+60+30=360(人)360÷40=9(个)答:四年级一共有360人,一共有9个班。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如做运动的人数最多。
4.下面是某牛奶店四周售出鲜奶情况的统计表。
周数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数量/袋480500600690 (1)根据上表中统计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统计与概率教学课件

笑笑把各班的身高、体重分别分段整理。
班身高分段人数统计表
身高段 /cm 人数
145~ 149
150~ 154
155~ 159
160~ 164
165~ 169
170~ 175~ 174 179
180~ 184
合计
(1)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4 3 7 12 3 2 1
4 3 7 12 3 2 1
(2)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哪个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哪个年龄段的人数最少? 答:40~44岁的人数最多,54岁以上的教师最少。 ②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答:该校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利于学校各项工作 的展开,但从学校长期发展来看,青年教师偏少, 应及时补充年轻教师。
4.学校要举办六年级篮球赛,下表是六(1)班和六(2)班代表队阵容。
(1)哪队队员的身材更高一些?哪队队员的体重更重一些? 和同伴交流你比较的方法。
(2)按照你的方法实际地比一比。
淘气分别求出各班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
六(1)班的平均身高约是1.61米,平均体重约是44.58千克。 六(2)班的平均身高约是1.59米,平均体重是44.75千克。
8
%
乒
乓
球
3
2%
度差不多?
其他6%
答:排球和篮球运动受欢迎的 程度差不多。
足球25% 篮球19%
(3)你认为图中的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
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答:根据调查数据,用各“最受欢迎的球类运动”人数
除以调查的总人数得到各百分比,各百分比之和是1。
2.李老师把学校教师的年龄情况做了统计,结果如下。
1.你认识了哪些统计图?说说他们分别有哪些特点。 2.举例说明在阅读统计图中有哪些好的经验。 3.要比较两班同学的身高,可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统计与概率》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统计与概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统计与概率》这一章节,是对整个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的梳理和总结。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需要掌握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统计和概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统计和概率知识,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他们需要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深入理解和运用。
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概率的基本概念。
然而,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统计和概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统计和概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概率的基本概念,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理解和掌握统计和概率的知识。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统计和概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2.统计知识梳理:通过PPT展示和讲解,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已学的统计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3.概率知识讲解:通过案例和练习题,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概率知识。
4.实践与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统计和概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之《统计与概率:可能性》教学课件

活 中奖 谢谢
活
动 一 很遗 下次
憾 再来
动 二
5个白球 5个红球 5个黄球 (摸到红球中奖)
答:要是老板就选活动一,要是顾客就选活动二。
4.
把上面的12张扑克牌洗一下反扣在桌上,从中任意摸一张。
①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摸到其他花色呢?
摸到红桃和其他花色的可能性都相同,为
1 4
。
4.
把上面的12张扑克牌洗一下反扣在桌上,从中任意摸一张。 ②摸到“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摸到“2”或“3”呢?
知识梳理
3. 2 3 4
任取两张组成一个两位数,单数的可能性( 小 ), 双数的可能性( 大)。
拓展延伸
1.某地的天气预报说:“明天的降水概率是80%。” 根据这个预报,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①明天一定下雨
()
②明天不可能下雨
()
③明天下雨的可能性很小
()
④明天下雨的可能性很大
()
2.甲、乙两个学生做套圈游戏,用下面的方法决 定谁先套公平吗?为什么?
知识梳理 2.任意转动指针,结果会怎样?连一连。
一定停在 经常停在 偶尔停在 不可能停在 红色区域 红色区域 红色区域 红色区域
知识梳理
2、可能性的大小
1.指针停在哪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停在 哪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小?
红色扇形数量最多 黄色扇形数量最少
可能性最大
可能性最小
知识梳理
1.指针停在哪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停在 哪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小?
典典随便拿出一个水果,拿到的结果有( 4 )种 可能,拿到(桃子)的可能性最小,要想让典典拿 到苹果的可能性最大,至少还要加( 5 )个苹果。
课题专题复习第八单元《统计与概率》

课题:专题复习第八单元《统计与概率》第一课时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年级:九年级单位:唐山市第中学编制人:日期:2014年1月14日合性的应用题探究一统计的方法命题角度:根据考察对象选取统计方法.例1 下列调查中,须用全面调查(普查)的是( )A.了解某市学生的视力情况 B.了解某市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C.了解某市百岁以上老人的健康情况 D.了解某市老年人参加晨练的情况方法点析:(1)下面的情形常采用抽样调查:①当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时,如考察某市中学生的视力;②当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时,如考察某批灯泡的使用寿命;③当总体的容量较大,个体分布较广时,考察多受客观条件限制,宜用抽样调查.(2)抽样调查的要求:①抽查的样本要有代表性;②抽查样本的数目不能太少.探究二与统计有关的概念命题角度:1.总体、个体、样本;2.频数、频率.例2 [2013·内江 ]今年我市有近4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1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1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B.近4万名考生是总体C.每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 D.1000名学生是样本容量方法点析:区分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察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探究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命题角度: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应用.例3 [2013·陕西]我省教育厅下发了《在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广泛深入开展节约教育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各学校全面持续开展“光盘行动”.某市教育局督导检查组为了调查学生对“节约教育”内容的了解程度(程度分为:“A—了解很多”,“B—了解较多”,“C—了解较少”,“D—不了解”),对本市一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我们将这次调查的结果绘制成以下两幅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2)补全两幅统计图;(3)若该中学共有1800名学生,请你估计这所中学的所有学生中,对“节约教育”内容“了解较多”的有多少名?探究四频数分布直方图命题角度: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例4 [2013·湛江] 2013年3月28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某学校为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组织了全校1500名学生参加安全知识竞赛,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成绩(得分取正整数,满分为100分)进行统计.请根据尚未完成的频率分四、课堂检测:1.(重庆中考)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A.调查市场上老酸奶的质量情况B.调查某品牌圆珠笔芯的使用寿命C.调查乘坐飞机的旅客是否携带违禁物品D.调查我市市民对伦敦奥运会吉祥物的知晓率2.(浙江杭州中考)如图是杭州市区人口的统计图.则根据统计图得出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杭州市区人口统计图A.其中有3个区的人口数都低于40万B.只有1个区的人口数超过百万C.上城区与下城区的人口数之和超过江干区的人口数D.杭州市区的人口数已超过600万3.(山东济宁中考)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为了简明扼要地介绍空气的组成情况,较好地描述数据,最适合使用的统计图是()A.扇形图B.条形图C.折线图D.直方图4.(上海中考)某校500名学生参加生命安全知识测试,测试分数均大于或等于60且小于100,分数段的频率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其中每个分数段可包括最小值,不包括最大值),结合下表的信息,可得测试分数在80~90分数段的学生有5.(分布情况,随机抽取了100份试卷的成绩(满分为120分,成绩为整数),绘制成下图所示的统计图.由图可知,成绩不低于90分的共有__________人.100份“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大赛试卷的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6.某乡镇举行歌咏比赛,组委会规定:任何一名参赛选手的成绩x满足:60≤x<1007.某县农民一直保持着冬种油菜的习惯,利用农闲冬种一季油菜.某县农业部门对2013年的油菜籽生产成本、市场价格、种植面积和产量等进行了调查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种植油菜每亩的种子成本是多少元?(2)农民冬种油菜每亩获利多少元?(3)2013年该县全县农民冬种油菜的总获利多少元?(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参考答案归类探究:例1: C例2: C例3:解:(1)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36÷30%=120(名).(2)B的人数:120×45%=54(名),C的百分比:24120×100%=20%,D的百分比:6120×100%=5%,补全两幅统计图如图所示.(3)对“节约教育”内容“1800×45%=810(名).例4:解:(1)200,70,0.12(2)补全后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图:所以,安全意识不强的学生约有420人课堂检测:1.C A.数量较大,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B.数量较大,具有破坏性的调查,应选择抽样调查;C.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D.数量较大,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故选C.2.D A.只有上城区人口数都低于40万,故此选项错误;B.萧山区、余杭区两个区的人口超过100万,故此选项错误;C.上城区与下城区的人口数之和低于江干区的人口数,故此选项错误;D.杭州市区的人口数已超过600万,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3.A 根据题意,得要求直观反映空气内组成情况,即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结合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应选择扇形统计图.4.150 因为测试分数在80~90分数段的频率为1-0.2-0.25-0.25=0.3,所以学生有500×0.3=150.5.27 因为100-4-26-43=27(人).6.0.37.解:(1)1-10%-35%-45%=10%;110×10%=11(元).(2)130×3-110=280(元).(3)280×500 000=140 000 000=1.4×108(元).本课小结:我的收获新名词:新观点:新体验:新感受:我将改变我的:学生自己记录填写相应的内容并相互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与概率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培养梳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整理、分类、制图、观察、比较、分析信息,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形成依据数据和事实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二、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合适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统计与概率的知识。
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你能在草稿本上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来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继续引导: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和补充,然后想一想,可以怎样对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整理?
讨论交流后,依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下图。
教师:谁能简要地说一说,平均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的?
预设:平均数是通过计算得出的。
教师: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
预设:条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
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互补交流──分类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从整体上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并借助树形图形成知识结构。
(二)整理数据,自主探究
学生开始按课前分好的小组收集项目条,教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数据整理。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各小组都有各自的分工,便于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并利用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说明:教学设计中接下来将选用教材提供的数据。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实际调查所得的数据展开教学。
2.求统计量和分析。
教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各小组的统计表已经整理好了,请到前面来展示你们的成果。
学生1:我们第一小组整理的是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制成的统计表是这样的。
教师:观察这张统计表,你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身高是1.52米的同学人数最多,身高是1.40米的人数最少。
学生2:我们第二小组整理的是全班同学的体重情况,从表中可以知道,体重是39千克的人数最多,体重是30千克的人数最少。
其余各小组分别展示统计表后,教师适时提出问题:选择一张统计表,你能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吗?用什么数据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
学生先独立练习,再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学生3:第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50425。
我们认为用平均数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学生4:第二组数据的平均数是39.6。
我们认为平均数可以代表全班同学的体重情况。
教师: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效率非常高。
老师这里还有个问题,你能很快解答吗?
如果把全班同学编号,随意抽取一名学生,该生体重在36千克及以下的可能性大?还是在39千克及以上的可能性大?
预设:在39千克及以上的可能性大。
因为体重在39千克及以上的人数比体重在36千克及以下的人数更多。
教师: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小组同学解答吗?
【设计意图】用统计表表示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分布情况,然后完成三个任务:计算平均数;讨论用什么数据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情况;依据数据判断哪个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大。
整个过程以小组合作和交流汇报的形式展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制作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教师:这是六(1)班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想一想,用怎样的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预设:用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因为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据和整体之间的关系(课件适时出示下图)。
教师:想一想,用怎样的统计图表示你们组的统计数据比较合适?在方格纸或空白圆中画出统计图。
小组讨论确定统计图后,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交流展示:
学生5:我们小组将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做成了复式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
教师:观察这个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预设: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中,男生喜欢足球的人数最多,女生喜欢跳绳的人数最多。
学生6:我们小组整理的是“你对自己在各年级的综合表现是否满意”的情况,选用的是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
教师: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能获得怎样的信息?
预设:六(1)班同学对各年级综合表现满意情况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教师追问: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预设:说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同学们对自己各方面表现的评价也越来越好。
【设计意图】从教师提供的素材引入,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前提下,制作合适的统计图表示各组统计的数据,充分体现了这部分知识的应用价值。
后续的分析紧紧围绕各种统计图的特点,体现尊重事实、用数据分析实际情况的思想。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
根据所要描述的情况,填写合适的统计图。
(1)描述六(2)班同学身高分组的分布情况,用___________。
(2)描述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平均身高变化情况,用___________。
(3)描述身高组别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情况,用___________。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下面是某汽车公司去年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情况。
(1)该公司去年全年的生产和销量情况如何?
(2)该公司的发展前景怎样?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总结,小议收获
教师: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统计图?
五、课外作业,实践应用
想一想:除了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请自主选择一个调查项目开展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