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制种与菌种保藏
食用菌的菌种保存与菌种资源保护技术

食用菌的菌种保存与菌种资源保护技术食用菌是一种富含营养的食品,不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和药用价值,食用菌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然而,由于野生食用菌资源的减少以及消费需求的增加,菌种保存和菌种资源保护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菌种保存是指将优质菌株保存并用于后续繁殖和培育的技术。
常见的菌种保存方法包括冷冻、干燥、低温贮藏和液体氮贮藏。
冷冻保存是将菌种培养物在适当的添加防冻剂后,置于低温环境中,如零下80℃的超低温冷冻机中保存。
干燥保存是将菌种培养物用干燥剂吸湿后放于真空或密闭容器中保存。
低温贮藏是通过将菌种培养物置于4℃~10℃的低温环境中,利用低温抑制菌落生长来保存。
液体氮贮藏是将培养物在液氮中快速冷冻并置于液氮罐中保存。
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延长菌种的保存时间,使其在长期保存中保持较高的活性。
除了菌种保存技术,菌种资源保护技术也非常重要。
由于采摘食用菌需要破坏菌丝体,因此需要寻找适合的方法来保护野生菌株。
目前,常见的保护野生菌株的方法包括建立菌库、菌株固定和地理信息系统。
建立菌库是指将野生优良菌株置于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保护,在一定的时间内定期传代,以获得足够的菌株数量。
菌株固定是指通过培养基成分调整或添加特殊培养物质,使野生菌株保持其特殊的形态和生理特性。
地理信息系统是指通过记录采集的野生菌株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信息,以备将来重复采集。
菌种资源保护技术的目标是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菌株,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采集时需要注意采摘的数量,避免过度采摘造成野生菌资源的枯竭。
同时,当培育食用菌时,应尽量使用保护野生菌株的方法,如在野生菌的栽培中加入野生菌株的子实体或菌丝体作为接种源来保持其遗传特性。
此外,采集时还应注意不要破坏菌丝体的基质环境,避免破坏野生菌株的自然生境。
总之,菌种保存和菌种资源保护技术对于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优化保存和保护方法,可以有效地延长菌种的保存时间,并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菌株资源,以确保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几种食用菌菌种保藏方法

几种食用菌菌种保藏方法食用菌菌种是指用于食用或驯化培养的真菌种类。
在保藏食用菌菌种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冷冻保藏:将菌种置于-80℃的低温环境中。
首先,将菌种种植在琼脂平板上的单独菌落。
然后,将单独的菌落切下并置于含有30%甘油的琼脂平板上。
最后将含有菌落的琼脂平板置于-80℃的低温冷冻库中进行保存。
这种方法适合于长时间保存,但对设备和电力有一定需求。
2.雪贮法:将菌种置于冷藏室的冷湿源物质上。
首先,将菌种培养在含有菌落的琼脂平板上。
然后,将菌落保留在琼脂平板上并将其置于冷藏室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般食用菌的保存,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可以保存数月至一年。
3.干燥保藏:将菌种置于干燥环境中。
首先,将菌种培养在含有菌落的琼脂平板上。
然后将菌落切下并置于无菌的滤纸或多孔塑料袋中。
最后将菌种放置于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等待其自然干燥。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干货类食用菌种,如香菇、平菇等。
4.培养罐保藏:将菌种保藏于培养罐中。
首先,将菌种培养在含有菌落的琼脂平板上。
然后将菌落切下并置于无菌培养罐中,加入适宜的培养基,并密封培养罐。
最后将培养罐保存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
这种方法适用于菌种的短期保藏。
5.低温干燥保藏:将菌种保藏于低温干燥器中。
首先,将菌种培养在含有菌落的琼脂平板上。
然后将菌落切下并置于低温干燥器中,通过低温干燥将其保存起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低温耐受性较强的食用菌。
总结起来,以上是几种食用菌菌种保藏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方法可根据菌种的特性、用途和预期保藏时间来确定。
在进行菌种保藏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菌种的污染或变异,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保存。
这将有助于保持菌种的营养价值和生物特性,以及保证其在后续使用中的质量。
3食用菌栽培技术第三章菌种的生产与保藏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五月二十六日2021年5月26 日星期三
(二) 母种生产技术
⑷ 5%石炭酸:喷洒墙壁、地面及擦洗桌面等, 也可用来苏尔代替;
⑸ 2%来苏尔、新洁尔灭:用法同上; ⑹甲醛(福尔马林):用于菇房和接种箱等空 气消毒;
方法:关闭门窗消毒,自行气化;
用量:10ml甲醛+5g KMnO4/立方米。
(一) 菌种生产常用的设备和用具 (二) 母种生产技术
1、母种培养基
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种类繁多,由于不同 营养类型的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不同,所 以,在培养不同食用菌母种时,应选择适宜该 菌种的培养基。
培养
接种→→栽培种(三级)
经过这样三级培养,食用菌菌丝数量大大增 加。
一般1支试管菌种可繁殖4~6瓶原种,每瓶原 种又可扩大繁殖60~100瓶栽培种。
母种
原种、 栽培种
栽培种
食用菌的 制种程序
(一) 菌种生产常用的设备和用具
菌种生产必须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为 了保证制种的成功,除必须掌握制种技术外, 还需要一些基本的设备和用品。 1、接种设备 ⑴ 接种室 要求: ①关闭严密,便于熏蒸、消毒; ②空间不宜过大,一般长、宽、高均为2m即可; ③接种室外面最好有一个缓冲室; ④墙壁、天花板和地面都要平整、光洁; ⑤内装有紫外灯和日光灯。
要求:放置工作台的房间要清洁,空气流动小, 最好安装灭菌灯。
优点:有效可靠,操作使用方便,在夏季接种 时,使操作人员感到舒适。
加工技术-食用菌菌种的制作与保存技术

加工技术-食用菌菌种的制作与保存技术食用菌菌种的质量对食用菌生产至关重要。
菌种的好坏,菌种的保存直接影响到食用菌的产品质量和产量、效益和成败,所以我们要制作优良的食用菌菌种,更要有优良的菌种保存方法,以保存菌种的生活力和优良性状,确保菌种纯种、无污染。
一、菌种制作食用菌菌种分三种即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栽培种(三级种)1. 制作母种(一级种)1.1 菌种采集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食用菌子实体。
经表面消毒后,放在无菌的厚纸上,使子实体菌褶向下,在通风条件下经过12--24h,等子实体放出孢子后,将纸折叠起来风干,放入塑料袋中,里面放几粒干硅胶,封好口,放入2--4℃冰箱中,可保存起来长期备用。
1.2 母种培养基制作配方:马铃薯200g、琼脂20g、葡萄糖20g、纯净水1000ml。
先把马铃薯切成大约1 cm大的小方块,放入1000ml纯净水中煮30min,过滤后加入琼脂、0.2-0.3%的磷酸二氢钾、再加入20g葡萄糖,溶解后分别装入试管,每个试管装量1/5-1/4,用棉塞封好试管口,外加塑料膜扎紧,放入压力灭菌锅1.3㎏/cm灭菌30min,待温度降至60℃将试管摆成30-35度倾斜面,冷却后观察几天,无受到杂菌污染即可接种,孢子液用灭菌的自来水将孢子稀释,在无菌操作环境下将孢子悬浮液移到试管琼脂斜面上,在25℃下培养,很容易萌发生长成菌丝,然后用石蜡封口置于4-5℃恒温箱中可保存6个月。
2. 制作原种(二级种)将木屑78%、麦麸20%、糖1%、石膏1%加入水拌匀(100kg料加125kg水),培养基原料拌匀后拿试纸测ph值,ph值在6-7为宜,然后装入大口的罐头瓶至瓶肩部,将培养料压平压紧,抹干净瓶的培养料,拿完好无破损的塑料薄膜扎紧瓶口,放入压力灭菌锅1.4-1.5㎏/cm灭菌1.5-2h,冷却至25℃即可进行无菌接种,用接种针从母种试管斜面上挑取少量菌丝体接入瓶中,接种后在25℃恒温箱中培养30d菌丝可长满,即可作为原种(二级种)。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方法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方法
食用菌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食品,如何保存食用菌的菌种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
一、冷冻法
冷冻法是将菌种置于低温下,使其处于冷冻状态以达到保藏的目的。
将菌丝均匀地涂于平板上,置于-80℃的低温冷冻柜中冷冻,或将菌丝混入15%甘油溶液中,用液氮冷冻保存。
这种方法保存的菌种质量较好,保藏时间较长。
二、干燥法
将菌丝培养在无菌环境下,培养到菌丝生长至顶部时,用无菌石英砂或无菌滤纸吸干培养皿内的水分,再将石英砂或滤纸中的菌种置于无菌条件下进行干燥,然后密封保存。
这种方法使用简单,保存时间较长,但保存的菌种易受到氧气、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三、冷藏法
冷藏法是将培养好的菌种置于低温环境下进行保存。
将培养好的菌种涂于平板上,进行初步培养,再将平板用无菌纸包好,置于4℃的冰箱中保存。
这种方法保存的菌种质量较好,但保存时间较短。
四、液氮保存法
将培养好的菌种混入15%甘油溶液中,用液氮冷冻保存。
这种方法保存的菌种质量较好,保存时间长达数年,但需要液氮存储设备。
五、糖分保藏法
将培养好的菌种混入10%蔗糖水溶液中,用常温保存。
这种方法保存的菌种质量较好,保存时间长达数年,但需要注意保藏容器的密封性。
不同的菌种保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在进行菌种保藏时,需要注意保藏容器的密封性、温度、湿度等因素,以确保保存的菌种质量。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保存与培养技术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保存与培养技术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高营养食材的需求增加,食用菌类的栽培业得到了广泛发展。
而在食用菌类的栽培过程中,菌种的保存与培养技术是关键的一环。
本文将就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保存与培养技术进行探讨。
一、菌种保存技术1. 冷冻保存法冷冻保存法是最常见的菌种保存技术之一。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将菌种暴露在极低温度下,使其处于休眠状态,从而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冷冻保存法的步骤如下:(1)选择菌落良好、生长活跃的菌种。
(2)将选好的菌种用菌种保存剂或冷冻培养基混合均匀。
(3)将混合好的菌种制成小颗粒或冻干菌粉。
(4)将菌种储存于低温环境(通常为零下80摄氏度)。
2. 干燥保存法干燥保存法是另一种常见的菌种保存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降低菌种周围水分的含量,使其无法进行繁殖和生长,从而实现保存的效果。
干燥保存法的步骤如下:(1)在无菌条件下,将选好的菌种培养于适宜的培养基上。
(2)将菌落转移到含有脱水剂(如硅胶)的培养基上。
(3)将含有菌株的培养皿置于恒温箱中,控制温度和湿度,使菌种逐渐失去水分。
(4)收集干燥的菌种,存放于干燥通风处。
二、菌种培养技术1. 液体培养法液体培养法是一种将菌种培养于液体培养基中的技术。
其主要优点是菌种的生长速度较快且易于操作,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液体培养法的步骤如下:(1)选择菌种并将其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
(2)控制培养液的温度、搅拌速度和通气情况,以提供适宜的环境促进菌种的生长。
(3)定期检测培养液中的菌落数量和菌种的纯度,确保培养过程中的质量。
2. 固体培养法固体培养法是一种将菌种培养在固体培养基上的技术。
其优点是可以模拟菌种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长情况,适用于研究和筛选新菌种。
固体培养法的步骤如下:(1)准备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
(2)将菌种接种在培养基表面,并尽量均匀分布。
(3)控制培养皿的温度和湿度,以提供适宜的环境促进菌种的生长。
(4)观察和记录菌落的形态、生长速度等信息。
食用菌的原种、生产种如何保藏

食用菌的原种、生产种如何保藏
原种和生产种的培养料多是自然基质。
菌种保藏的目的是保存菌种的生活力,菌种不受污染。
常用的方法是降低菌种生活环境的温度,以减慢菌种的代谢速度,延缓衰老。
自然基质营养丰富,容易吸水受潮,因此在制种时培养料适当减少水分,注意保持瓶子的棉花塞和包扎的牛皮纸的干燥也是很重要的。
原种多以麦粒、木屑、草粪粉、小木块等为基质,使用量相对生产种少。
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一部分制成20×200毫米的试管种。
装料要松紧适合。
菌种生长饱满健壮,然后换上已灭菌的胶塞,并用蜜蜡封口。
可放入冰箱摄氏4—15度保存3—6个月。
短期内使用的用750毫升的菌种瓶制作的原种,可与生产种一起放在干净、通风、凉爽、黑暗的场所内。
这些菌种最好在摄氏4—15度室温保藏一个月。
高温菌如草菇以摄氏18度为宜,最好不超过20天。
生产种在很短时间内使用,因此保藏温度不宜过低,否则播种后菌丝体的适应期延长,菌丝发生慢、生势弱,造成杂菌入侵的机会,也影响栽培周期,对生产是不利的。
由于原种、生产种使用量大,适龄菌种时间短的特点,所以在制种时要有计划安排,尽量做到适龄使用,保持菌种活力,不积压,有利高产栽培。
及时使用菌种,可减少人力、物力的损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因为正常使用的原种、生产种保存温度较高,一些适温性较强的微生物如青霉等,仍是生活很活跃的。
为了减少污染源也有利菌种保藏,应设置一个菌种保藏的周转使用房,
使每个菌种保藏室做到定期清理,消毒杀菌,通风换气,才有利菌种的保藏。
菌种繁育—菌种保藏(食用菌生产技术课件)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好后,应立即用于扩接栽培种或栽培生产 ,不宜保存过久,时间越长,生活力越差,也越容易感染杂 菌。若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使用,原种瓶口用牛皮纸包好, 置4~14℃条件下可保藏一年左右。栽培种短期保存也可放 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室内,但种瓶不宜堆叠过高,以免堆内 发热,加速菌丝老化。
(三)沙土管保藏法 可保藏孢子
(四)原种培养基试管菌种保存法
按原种的培养基配制装入大号试管,容量为管高的三分之二,擦净管口塞紧棉 塞,用牛皮纸包扎管口后高压灭菌,然后移入母种,在25~28℃下培养,待 长满菌丝后,立即移到低温干燥环境保存、或埋于尿素、硝酸铵或地洞中保存 ,效果更好,并能延长保存时间。
(五)冷冻干燥保藏法
这种方法采用真空、干燥、低温等 手段,使菌种新陈代谢活动处于相 对静止状态,在低温下快速冷冻, 又在低温下真空干燥,从而使食用 菌细胞的结构与成分保持原来状态 而保存菌种。
还有液氮超低温保藏法、滤纸片保 存法、菌丝球生理盐水保藏法、麦 粒保藏法、干孢子真空保藏法等。 这里不一一介绍。要根据自己的工 作需要及具体条件而定,一边保存 ,一边还要分离,复壮,做好选育 工作,延续菌种的忧良性能。
(二)矿油保藏法
矿油处理
灭菌:152kpa、30min 去水:40~50℃烘至无色透明
无菌检验 ? 注入种管 口堵胶塞
淹没斜面约1cm 用时再转管
食用菌的菌丝体都可用此法保存 ,操作简单。直立存放于室内干 燥处或低温下保存,一般可保存 一年以上。
使用液体石蜡菌种时,只要用接 种针从斜面上挑取少许菌体,放 在新鲜的培养基上;经过培养, 即可应用,原种则重新蜡封,继 续保存。
菌种保藏
目录
一、保藏的目的原理 二、常用的保藏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
一、术语和定义
(一)品种(strain)
经各种方法分离、诱变、杂交、筛选而选育出 来具有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具有同一祖先的 群体。又称菌株或品系。
(二)菌种(pure culture)
经人工培养并可供进一步繁殖或栽培使用的食 用菌菌丝纯培养物,包括母种、原种和栽培种。
一、术语和定义
(三)母种(stock culture) 经各种方法选育得到的具 概念 有结实性的菌丝体纯培养 物及其继代培养物。 概况 培养环境 试管、斜面培养基 扩大原种 用途 再生母种 保藏用种
(六)种木(wood-pieces) 木塞种用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木质颗粒, 也称种粒。
一、术语和定义
(七)固体培养基(solid medium) 富含木质纤维素或淀粉类天然碳源物质为主要 原料,添加适量的有机氮源和无机盐类,具 有一定水分含量的培养基。 主要原料:木屑、棉籽壳、秸秆、麦粒、谷粒、 玉米粒 无机盐:硫酸钙、硫酸镁、磷酸二氢钾。
要求高燥、通风良好,防雨,远离火源。
(3)配料分装室
要求水电方便、空间充足。如安排在室外,应有 天棚,防雨防晒。
(4)灭菌室
要求水电安全方便,通风良好,空间充足,散热 畅通
二、技术要求
(5)冷却室
洁净、防尘、易散热。
(6)接种室
要求缓冲间,防尘换气性良好。内壁和屋顶光滑,经常清洗 和消毒。做到空气洁净。
项目2 食用菌制种与菌种保 藏
任务1 菌种概述
菌种 来历 野生菌驯化 原菌株改良 生物技术创新
基本 要求 优良 菌株 野生 担孢子或子囊孢子 栽培 扩大繁殖后的纯次生菌丝体
扩大 繁殖
用于 生产
实行纯培养 不含任何杂菌
菌种的类型
保藏用种 目的 实验用种 生产用种 一级菌种 级别 二级菌种 三级菌种 状态:固体菌种、液体菌种
特点 菌丝弱而少、不可直接栽培
步骤 外观典型、大小适中、无病虫害、 选种菇 八成熟、第1~2茬的子实体
种菇 消毒 取接 组织
用燃烧的酒精棉球迅速擦拭
纵剖(撕)菇体 尖头镊取柄盖交界处绿豆粒大的组织 放入新斜面中部
钩悬法
25℃、24h现孢子粉 取出分离材料
孢子印法
接种孢子
用接种环 蘸孢子液或孢子粉 涂布于平板上
菌种厂应有与菌种生产所需的相应专业技术人员。
(二)场地选择
1、基本要求:地势高燥,通风良好。排水畅通,交通便利。 2、环境卫生要求:至少300m之内无畜禽舍,无垃圾(粪便) 场,无污水和其他污染源(如大量扬尘的水泥厂、砖瓦厂、 石灰厂、木材加工厂等)。(2006年标准)
300m之内无规模养殖的禽畜舍、垃圾和粪便堆积 场,无污水、废气、废渣、烟尘和粉尘污染源, 50m内无食用菌栽培场、集市贸易市场。(2010 年修订)
二、技术要求
(三)厂房设置和布局 1、厂房设置和建造
有各自隔离的摊晒场、原材料库、配料分装室 (场)、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贮存室、菌 种检验室等。厂房建造从结构和功能满足食用菌 菌种生产的基本需要。 (1)摊晒场 要求平坦高燥、通风良好,光照充足、空旷宽 阔。远离火源。
二、技术要求
(2)原材料库
一、术语和定义
(八)种性(characters strain) 品种对温度、湿度、酸碱度、光线、氧气的要 求; 品种抗逆性、丰产性、出菇期、出菇潮数、栽 培周期、商品质量、栽培习性等。
生产总过程
子实体 母种
栽培
原种
栽培种
菌种生产程序
四大步骤
制培养基 灭菌 接种 培养
二、技术要求
(一)技术人员
一、术语和定义
(五)栽培种(spawn)
将原种扩大至粗放培养基上 概念 形成的菌种 玻璃瓶、塑料瓶、塑料袋、 概况 培养环境 较粗放的液体或固体培养基 用途 栽培生产 特点 菌丝多而壮、适应性强
接 栽 培 种
用接种匙(镊、铲)取枣大原种 放于袋的两端或瓶中料面上
表面老菌丝及 老种块勿接入
一、术语和定义
(7)培养室和贮藏室
内壁和屋顶光滑,便于清洗和消毒。培养室和贮藏室墙必 要加厚,利于控温。
二、技术要求
(8)菌种检验室 水电方便,利于装备相应的检验设备和仪器。 2、布局 应按菌种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安排布局。
菌种厂的布局
根据菌种生产流程合理设置
仓库
配料室
灭菌室
接种室
门 口
晒料场 栽培棚 办公室
培养室
一、术语和定义
(四)原种 (pre-culture spawn)
由母种移植、扩大培养而 概念 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 玻璃瓶、 15cm×28cm聚 培养环境 丙烯塑料袋、较粗放的液 概况 体或固体培养基 用途 扩大栽培种 特点 菌丝较多而壮、适应性较强
原种的接种
接 原 种
用接种耙取蚕豆大母种 放于瓶中料面上
任务二 菌种生产设备
1、基本设备
磅秤、天平、高压锅或常压灭菌锅,净化工作台、接种箱、 调温设备、除湿机、培养架、恒温箱、冰箱、显微镜等及常 规用具,产量大的菌种厂还应配备搅拌机,装瓶装袋机。高 压灭菌锅应使用有关部门检验合格的产品。
2、基本设施
配料、分装、灭菌、冷却、接种、培养等各环节的设施 要配套。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和贮藏室都要有调温设施。
制培养基设备
原料处理设备 铡 草 机
切片粉碎两用机
粉 碎 机
拌料机
培养基分装设备 装袋机
装瓶机Βιβλιοθήκη 挖瓶机菌种袋颈圈
菌种瓶
灭菌设备
高 外锅:装水 压 内锅:装物(有壁管) 安全阀 锅 锅盖 排气阀 压力表
高压
常压
任务3-6 菌种生产
(一)使用品种 1、品种
应使用经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计委员会登记的品种,并且 清楚种性。不应使用来源和种性不清的菌种和生产性状未经 系统实验验证的组织分离物作种源生产菌种。并从具相应技 术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2006年标准) 从具相应技术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且种性清楚。不应使用 来历不明、种性不清、随意冠名的菌种和生产性状未经系统 试验验证的组织分离物作种源生产菌种。种源质量检验 母种 生产单位每年在种源进入扩大生产程序之前,应进行菌种质 量和种性检验,包括纯度、活力、菌丝长势的一致性、菌丝 生长速度、菌落外观等,并做出菇试验,验证种性。种源出 菇试验的方法及种源质量要求,应符合《食用菌菌种通用技 术要求》(NY/T1742-2009)中5.4的规定。(2010年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