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上16《说勤奋》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4上16《说勤奋》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4上16《说勤奋》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说勤奋》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说勤奋》

执教时间:2010年9月21日

执教班级:

执教老师:明道小学李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你们的理想是什么?

生: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警察,为人民保平安。

生:我想当一名医生为人们解除病痛。

生:我想当一名人民教师。

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你们有没有想过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生:通过自己的努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生:我想只有勤奋地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勤奋。

(板书课题《说勤奋》)

生: 齐读课题。

师: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猜一猜课文讲了什么?

生:我猜想可能讲了勤奋的作用。

生:讲了只有勤奋才能成功的故事。

【上课一开始,教师让学生畅谈理想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不绕弯子,直奔主题,简单而高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生:学生按照要求自学课文。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通读全文自学生字新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读书,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学会读书做记号,学会质疑问难。】

三、学习生字新词,再读课文

师:投影出示: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一遍警枕稍微资治通鉴

师:同学们,这些是关于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一组词语,谁会读?

生:读词语,教师相机纠正。

师:投影出示:

篇偏翩遍

诗()()见漫山()野()()起舞

师:这几个好朋友谁能分得请?

生:回答问题。

师:投影出示:

警.枕

1.戒备2.感觉敏锐

3.使人注意。⒋危险紧急的情况或事情。

师:警.枕的警应该选哪个意思?

生:感觉敏锐

师:那是警觉中的警的意思。

生:使人注意。

师:对了,这个枕头使人注意。这到底是怎样的枕头,我们先来看一段资料。

投影出示:

小资料:《资治通鉴》这部书按历史年代编写,从战国时期公元403年到五代时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

师:课文的哪一自然段讲了司马光的故事,谁来读一读?

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课前对每个生字词语做了细致的分析,哪些字形是教学难点,哪些字义是教学重点,教学时做到有的放矢。】

投影出示:

生物学家童弟周

期末学校习惯毫不气馁名列前茅远渡重洋剥离基础

师:指名学生读这些词语,相机正音。

生:读词语。

师:字形注意点:末与未比较,惯的右边第三笔是竖。指名书空“惯”的右边部分。

生:书空“贯”。

师:度与渡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词义有点难区分。

投影出示:同音字比较度与渡,出示:()过()船高()

()过难关

生:选择合适的字填空。

投影出示:

毫不气馁.

1.饥饿2.失掉勇气

师:应该选择哪个意思,整个词语又是什么意思?

师:应该是失掉勇气的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是一点也不灰心失望的意思。

投影出示:剥bō(剥离)

bāo(剥花生)

师:读bō是合成词。

师:“名列前茅”是什么意思?

生:“名列前茅”

师:“前茅”:春秋时代楚国行军,有人拿着茅当旗子走在队伍的前面。所以“名列前茅”就是“名列前茅”。

投影出示:

数学家华罗庚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师:谁能读读这句话。说说这句话讲了什么意思。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太聪明,只要勤奋努力也能成才。

师:课文的哪一段讲了生物学家童弟周的故事,谁来读一读?

生: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讲了生物学家童弟周的故事。

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师在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时,巧妙地进行了梳理,按课文中出现的三个人物来分别出示与该人物相关的词语,有利于学生疏通课文,理解词语。】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明白作者的观点

师:自由读第一段,画出作者的观点。

师: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五、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师:投影出示:

作者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接着用两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北宋著名的和现代著名的勤奋学习成才的故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文章的最后,作者还号召我们

(学生通读课文,完成填空题)

【本环节的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再一次地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为下一节课的精读课文作铺垫。】

16说勤奋教学设计

16说勤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6课——(齐读课题) 2、昨天老师布置了预习课文,这些字词你认识吗? 出示:滚瓜烂熟、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有所作为、远渡重洋 习惯、期末、基础 (1)检查生字认读 (2)指导“惯”的写法:书写右上笔顺 区分“末”“未”

二、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节 1、通过预习,可以知道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第一节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指名回答,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读好这句话) 这是——(设问句),设问句目的是为了强调“勤奋”重要。 你能给成陈述句,句意却不变吗?(指名改句子) 2、第一节还有这样一句话。 出示句子: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较句子,(有哪些不同?从这些词中你读出了什么?)明确成功者都要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鲜花是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什么?学完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学习2、3两节 过渡:古今中外这么多成功者,作者给我们举了那两个人的事例? 指名回答,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节,思考下面问题: 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他付出了哪些汗水和心血? 2、司马光,看到他的名字,你脑中出现他什么事情——司马光砸缸。

16说勤奋练习题

16《说勤奋》练习题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ěn tou g?ng xiàn shāo wēi jī chǔ xí guàn jìng jia( ) ( ) ( ) ( ) ( ) ( ) yuǎn dù ch?ng yáng jí qǐ zhí zhuī ( ) ( ) yǒu suǒ zu? w?i míng lia qián máo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宋()遍()末() 守()偏()未() 惯()渡()贡() 贯()度()供() 三、填一填,任选两个词语造句。 滚()()熟()不()馁()起()追 ()()前茅有()作()()能补()(): ():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⒈指多次列在前面,也泛指成绩优良。() ⒉勤奋能够弥补笨拙。() ⒊形容背诵得非常纯熟、流利。() ⒋一点也没有失去勇气。() ⒌篇幅长或内容精深的著作。()五、选词填空。 勤奋奋发振奋 ⒈京长江二桥通车了。这个消息多么令人()呀! ⒉们只有()好学,才能获得广博的知识。 ⒊少年应该()向上,做个有所作为的接班人。 因为因此 ⒈中有各色的鲤鱼,()这条溪就叫做鲤鱼溪。 ⒉天王晨没有来上学,()他昨天生病住院了。

六、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1.勤奋对于成功十分重要,课文举了()()这两个人以自己的勤奋获得了成功的例子。 2.“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他用来“浇灌”“鲜花”和“汗水和心血”最典型的东西是他的 ()。 七、连一连。 司马光(起步晚基础差)刻苦自修生物学家 童第周(天资聪明)急起直追数学家 华罗庚(家贫辍学)警枕”史学家 八、阅读练习。 我国(著名有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时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豪)不气馁,(急极)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xíguàn)()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善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矛)。后来他远(d ù)()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州)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印象)。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gēng)所说,“”。 1.请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的字词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横线“波浪线”画出童第周勤奋学习的句子。 4.“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这句话在这段话中起____________的作用。 5.童第周成功的故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的关于勤奋的名言有:

《说勤奋》教案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6、《说勤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文共4节。第一节摆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第2节列举司马光勤奋学习和工作,终于编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第3节列举生物学家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第4节总结全文,号召我们只有勤奋,才能有所作为。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中两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本课新词和重要的词语。 3、使学生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明白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本课新词和重要的词语。 2、使学生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明白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本课新词和重要的词语。 3、使学生初步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本课新词和重要的词语。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的理想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的理想,可是我们在这边,理想在那边。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引读)是啊,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你有没有想过,怎样才能实现自己 的理想?(学生回答) ●我们有了勤奋的法宝,就可以搭起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2、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说说勤奋。 (板书:16 说勤奋)指导“勤”字的写法。 你能将题目在不变换主题的情况下,换一种说法吗?(《论勤奋》《谈勤奋》) 3、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谈谈你对勤奋的理解。 二、检查预习

4上16《说勤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说勤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明道小学李莉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课文主要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一古一今两个事例,说明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以及“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个道理。相对于其它课文,这篇课文的内容缺乏趣味性。如何高效地上好这节课,同时又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是教师备课与上课时应该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扣“勤奋”两字,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从而引领学生一步一步经历“参与——建构——生成”的过程,力求在平等融洽的对话环境中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新课标指出:要树立大语文观,要让语文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就结合这样的思想,由一个话题引入“勤奋”,由勤奋发问,话题的选择来源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实际,学生说起来头头是道,并没觉得太艰涩。课堂以生活为谈话的内容,容易激发学生谈话的兴趣。 在初读指导中,教师要十分注重词语的教学与课文读通读顺的指导。课堂上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读通课文、开火车读词语和找、读难读的句子,为进一步感知课文做准备。第二块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要让学生快速找出文中直接点出勤奋非常重要的句子,让他们从中品读、理解,悟出一个道理——只有勤奋才能最终取得成功,直接揭示全文主旨。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围绕两个具体的事例(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一个事例),抓住关键词句品悟、想象,让学生感受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从而深刻领会作者要阐述的道理。在最后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拓展学习名人名言。这样,既超越了文本,又充分发挥了文本的情感内涵,从而引发学生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 第一课时的教学一般都是揭题解题,了解生字生词,熟悉课文结构。本节课基本上也是按照这个模式组织教学。对于生字词的学习,教师可以在出示生字词语时进行了一些创新,按照三个人物分别带出三组词语。备课时仔细分析每一个生字词语,确定每个生字的教学重点是字形,是字音,还是字义?做到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课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尺。教学中要从每个细节入手面向全体学生,抓住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感悟,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等良好习惯,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只有学生学习得法,教学效果才能得到保证。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容易陷入教学节奏偏慢的窠臼,课堂的教学没有整体感。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力避,让课堂走向高效与简约。 1

2020-2021学年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说勤奋课文精读训练卷

2020-2021学年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说勤奋课文精读训 练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1.司马光是________时期的史学家,他用了19年时间完成了一部史学巨著 《________》。 2.和文中“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一句意思相同的是( )。(多选) A.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B.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C.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吗? 3.画线句子中,“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汗水和心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从哪些事情上来说明司马光的勤奋?请简要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说勤奋教学设计苏教版

说勤奋教学设计苏教版 一、教材解读: 本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全文共4节。第一节通过设 问的形式明确地摆出了自己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第二节列举了司马光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第三节写的是童第 周勤奋成才的故事。第四节是对全文的总结,号召同学们不忘勤奋,一生勤奋,长大才能有所作为。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 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总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你的理想是什么?(学生畅谈)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的理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呢? 2、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16说勤奋) 3、解题。 “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 “宋、砸”是平舌音。 “枕、稍、础拙”是翘舌音。 “馁”的声母是n。“卵”的声母是l。 (2)读句子 你觉得哪些句子有些难读,你能读好它吗?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

说勤奋公开课教学设计图文稿

说勤奋公开课教学设计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说勤奋预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三、教学流程 (一)导学激趣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但是,你们可知道,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生齐答——勤奋!出示句子,可以换种说法吗 (二)自学生成 1.自由读课文,文中哪些句子直接告诉了我们勤奋很重要用横线画下来。 2.全班交流。 师:想要别人相信你,要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板书:摆事实)围绕这一中心,那么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三)助学形能 活动二:走进实例,见证勤奋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自然段, (1)画出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的语句。 (2)画出司马光和童第周成功的语句。 (3)思考: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人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组内交流所画句子,认真读好,谈谈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 (1)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2)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自由读第2自然段,指名读。 讨论: a.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b.司马光是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司马光的成功是怎么得来的呢)(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的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c.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聪明,但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终于写成了名垂千古的史学巨着《资治通鉴》,这不禁让老师想起了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一个经典公式: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分汗水 d.自由读,指名读,读出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师: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司马光一样天资聪明,像17岁才上中学的童第周,基础差,起步晚,他有没有获取属于自己的鲜花呢

浙江省优质课《湖心亭看雪》课堂教学实录

《湖心亭看雪》课堂教学实录 绍兴新昌城关中学赵晨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杭州之盛在于西子一湖,大多数人会选择什么季节出行? 生:冬季。 师:大多数人! 生:春季或者夏季。 师:在这样的季节可以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对于大多数人,会选择一天中什么时间去西湖呢? 生:早上。 师:我们的作者张岱在冬季去西湖。他究竟想要借助表达些什么呢?我们读文言文,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如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句“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师: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会读了吗? 生:会。 师:把我们昨天预习的结果展示给我们的老师。 生: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不错啊,朗朗书声是我们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学们会翻译了吗?“上下一白”的“白”是什么意思? 生:全。 师:你怎么知道解释为“全”? 生:根据全文的意思。 师:我们还可以通过怎么样的方式来了解文言词的解释呢?课下注释,根据课下注释的标注来了解个别词的解释。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个解释的方法。“一身是胆”的“一”是什么意思? 生:全。 师:由此可以推断,“上下一白”的“一”解释为“全”,这就是推断法。我们再来看个成语“面面俱到”,“俱”是什么意思? 生:全。 师:你能精确翻译这个句子吗?“拥毳衣炉火”。看到这个句子,你感觉到了天气怎样的状况呢? 生:十分寒冷。 师:从哪个词中能恨明确地感受到“十分”呢? 生:拥。 生:表达出来了,毛皮大衣本来就说明了寒冷,又说道火炉,更能体现了。 生:我觉得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师: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如果十分寒冷,那应该是紧紧裹着。

师:大家注意到了吗?刚才这位男生用了一个词语“紧紧裹”,我们再来翻译下。我们再来看一个句子“湖上影子,”人教版教参上是这样翻译的,哪位同学来读一下。 生:读翻译。 师:两个红字“道”、“叶”,写出了景物什么特征? 生:简洁。 生:孤独。 师:影子这个词语确实能够体现出“孤独”,但影子是淡淡的。痕、点、芥、粒又写出了什么呢? 师:你认为可以用什么两次来形容呢? 生:条。丝。抹。 师:我们来看看原文用了什么量词,芥。芥是什么意思? 生:小。 师:既然我们不能用其他的词语来代替,那我们就直接按照原文来理解。会读了,我们就走进下一个环节,文言要会理解,海明威提出了“冰山理论”,浮在海边的只是八分之一,还有八分之七沉在海面之下。谁来跟我们说说看,你读懂了什么? 生:对雪喜爱到了痴迷的程度。 生:作者把雪当做了自己的象征,突出了自己对洁白的追求。 生:淡淡的孤独与寂寞。 师:你读不懂的有什么呢? 生:最后一句“莫说相公痴”“痴”在哪里? 师:不懂的还有吗? 生:前面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提到了“舟子”? 生:在亭上的两个人,作者问的是姓名,可是那两人回答的确实“金陵人”。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知道“痴”字很重要。这个“痴”表现在哪里? 生:在晚上八点左右还独自一个人撑着小船去湖心亭看雪。 师:还有吗? 生:天气很冷,他还是坚持去看雪。 师:从这些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岱对于雪到了痴迷的程度。这种行为在有一个人眼中可不是痴迷的意思啊,你知道是谁吗? 生:湖上的两个人。 师:他们是怎么认为的? 生:志同道合。 师:在谁的眼中不是痴迷的呢? 生:在船夫眼中。 师:船夫理解张岱吗? 生:不理解。 师:所以在舟子眼中,这是什么呢? 生:痴呆。 师:看起来舟子是不理解张岱的。“独”与后面的舟子的出现是不矛盾的。

4上16《说勤奋》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说勤奋》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说勤奋》 执教时间:2010年9月21日 执教班级: 执教老师:明道小学李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你们的理想是什么? 生: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警察,为人民保平安。 生:我想当一名医生为人们解除病痛。 生:我想当一名人民教师。 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你们有没有想过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生:通过自己的努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生:我想只有勤奋地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勤奋。 (板书课题《说勤奋》) 生: 齐读课题。 师: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猜一猜课文讲了什么? 生:我猜想可能讲了勤奋的作用。 生:讲了只有勤奋才能成功的故事。 【上课一开始,教师让学生畅谈理想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不绕弯子,直奔主题,简单而高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生:学生按照要求自学课文。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通读全文自学生字新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读书,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学会读书做记号,学会质疑问难。】 三、学习生字新词,再读课文 师:投影出示: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一遍警枕稍微资治通鉴 师:同学们,这些是关于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一组词语,谁会读? 生:读词语,教师相机纠正。 师:投影出示: 篇偏翩遍 诗()()见漫山()野()()起舞 师:这几个好朋友谁能分得请? 生:回答问题。

最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说勤奋》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说勤奋》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说勤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准备:完成预习卡 教学过程: 一、诵读古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起大声诵读第五单元拓展的三首古诗。 2.从古诗中你知道了什么?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勤奋有关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预习汇报 1.交流预习卡。【课件】 (1)同桌互查生字词,把读错的字圈起来,再多读几遍。 (2)轮读课文,长段可两人读。

教师巡视,把易读错的字词写在黑板上,预设:剥离华罗庚毫不气馁 及时给交流有序、按时完成的小组画一颗星。 2.老师抽查。 (1)指名读词语,齐读 (2)小组2号序读课文,第2、3段比较长,分别由两人读。 (3)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师结:通过预习交流,发现同学们预习的很成功,真棒。下面开始学习课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同学们,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这种题材的文章一般开头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一个道理,这用题材的文章就是议论文。(板书 议论文)作者开始提出了什么观点呢?快来读读第一段。生说【课件】谁能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 2.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古今中外……【课件】这里的鲜花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指什么? 师小结:是啊,勤学成才是被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了的。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两位成功者,他们分别是{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16《说勤奋》第二课时 教案

16、说勤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整体感知课文。 师:同学们还记得作者对勤奋的观点是什么?用横线画出来。指名说。 2、出示投影: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①、理解第一句:生读,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对这句话的理解很重要,只有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才能真正领悟作者的观点。)

②、理解第二句。师读第一遍(强调“只有”一词):听出什么来了?(引导学生体会:要想有所作为,只能靠勤奋)生齐读。 师读第二遍(强调“一生”一词):听出什么了?(引导学生体会:要坚持不懈的勤奋,才能成功) 生齐读以上两句话。 3、学习事例 ①、师:作者就这两句话对你说十遍,你相信吗?说一百遍呢?说一千遍呢?这样说有说服力吗?那要怎么样才有?师:作者举了谁的例子?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4、细读第2自然段。 ⑴同学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从这个故事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天资聪明) ⑵司马光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板书;编成《资治通鉴》) 抓住“19年时间”可见时间长,“著名”、“巨著”可见不同一般,可向学生简介《资治通鉴》,进一步更了解成就之大。 司马光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容易吗?从哪个词可看出来?指出“终于”一词;怎样读好这一句? ⑶自读课文讨论:他的成功靠的是什么? 出示要求:自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司马光勤奋表现在哪些地方?用不同记号画出相关词、句。 ⑷出示: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

省优质课游课堂教学实录山西村

《游山西村》教学实录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积累了很多好词好句,能说说“山”和“柳”开头的成语吗? 生: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板书: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师:大家怎样理解这两个词语? 生:“山重水复”指山峦重重,水道弯弯。 生:“柳暗花明”指柳荫深深,鲜花簇簇。 师:是啊,多么美丽的意境啊!你们知道吗?这两个耳熟能详、千古流传的成语都出于同一首诗的吗?在这首诗中,有一座座连绵的山,有一条条交错的河,有密密层层的柳,有明艳的花,在这之间,几间农舍若隐若现。(师边描述边板画) 师:这么美的地方在哪里呢? 生:山西村(板书:山西村) 师:是谁发现的? 师:陆游(板书:陆游) 师:谁来说说对陆游的认识? 生: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 师:小结:这些信息挺重要的,可能对等下理解、学习、感悟诗歌有帮助,学习古诗特别需要借助资料。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游览一下这美丽的山西村。 二、初读感知 师:请同学们仔仔细细读上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要把诗念得字正腔圆。 指名读 师:(夸张地)清脆的女高音! 生读 师:这一遍读得很有诗意。 师:这一次我想听男中音来吟读这一首诗。 (一位学生吟读《游山西村》,) 师:好,浑厚的男中音。读得不错,但我怎么感觉金戈铁马,慷慨激昂呢?如果把最后一句读得再慢一些,再轻一些,重现出山村月下的宁静情趣,用延长时值的拖音体现诗中那种闲适、恬静的意境。 师(范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跟读 三、自主学诗,读懂诗意,品悟诗境 师:(过渡语):让我们跟着诗人一块看看那儿的农家是怎样待客的? 师:请大家借助注释,自读理解诗意。 生:自由说诗意。 师:想:农家是怎样待客的? 生:农家的热情地接待客人。 师:从哪里看出农家人热情待客?

说勤奋公开课教学设计

说勤奋预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三、教学流程 (一)导学激趣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但是,你们可知道,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生齐答——勤奋!出示句子,可以换种说法吗? (二)自学生成 1.自由读课文,文中哪些句子直接告诉了我们勤奋很重要?用横线画下来。 2.全班交流。 师:想要别人相信你,要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板书:摆事实)围绕这一中心,那么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三)助学形能 活动二:走进实例,见证勤奋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自然段,

(1)画出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的语句。 (2)画出司马光和童第周成功的语句。 (3)思考: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人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组内交流所画句子,认真读好,谈谈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 (1)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2)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自由读第2自然段,指名读。 讨论: a.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b.司马光是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司马光的成功是怎么得来的呢?)(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的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c.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聪明,但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终于写成了名垂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不禁让老师想起了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一个经典公式: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分汗水 d.自由读,指名读,读出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师: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司马光一样天资聪明,像17岁才上中学的童第周,基础差,起步晚,他有没有获取属于自己的鲜花呢?学习第3段。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不同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划出来。

16《说勤奋》教案

16、《说勤奋》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中两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本课新词和重要的词语。 3、使学生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明白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本课新词和重要的词语。 2、使学生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明白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本课新词和重要的词语。 3、使学生初步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本课新词和重要的词语。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你的理想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的理想,可是我们在这边,理想在那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引读)是啊,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你有没有想过,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们有了勤奋的法宝,就可以搭起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2、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说说勤奋。(板书:16 说勤奋)指导“勤”字的写法。 你能将题目在不变换主题的情况下,换一种说法吗?(《论勤奋》《谈勤奋》) 3、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谈谈你对勤奋的理解。 二、检查预习 1、读词解义: 史学家司马光滚瓜烂熟警.枕《资治通鉴》 生物学家童第周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名列前茅.远渡重.洋青蛙卵剥离手术 数学家华罗庚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有所作为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警.枕A 危险的情况B提醒,使人注意C警察的简称 勤能补.拙A修补破损的东西B补养C弥补不足之处 3、课文朗读。自读,开火车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浙江省湖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大雁归来》课堂教学实录

浙江省湖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课堂教学实录 《大雁归来》课堂实录 (执教:长兴实验初中杨小平) 课前播放《鸟与梦飞行》的片尾曲《to be by your side》营造氛围。 中文歌词: 《鸟与梦飞行》片尾曲 《to be by your side 》 飞跃大海,飞跃大洋 掠过黑色树梢的森林 穿过了山谷但我仍然不敢呼吸 为了回到你的身旁 飞过变换的沙漠和平原 越过笼罩着光辉的山脉 穿过肆虐的狂风和暴雨 为了回到你的身旁 (上课铃响) 师:这是一只多情的大雁在歌唱着回来的声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叫做—— 生齐答:《大雁归来》。 师:请你读一读这个课题,告诉我你读到这个题目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很高兴。 师:为什么? 生:因为大雁来了,春天就来了。 生:很盼望。 师:为什么? 生:大雁来了,大地充满生机。 师:今天有一个人要带我们去迎接大雁归来。他,是个很特别的人,特别在哪里呢?我们拿出老师发的资料《利奥波德和<沙乡年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5段。 生:“他,会在七月的凌晨三点半起床,像地主一样巡视大地和他的“佃农”,在四、五月的每一个晚上到树林空地上观赏鹬(yù)炫技的空中求偶舞蹈,也会在雪融时追踪一只自冬眠乍醒而大胆跑出洞穴去探险的臭鼬(yòu);他会注意草原上普遍为人所忽视而自生自灭的所有野花的生日,也会在八月经常随兴到沙洲上看河流作画;更谨记着每年雁归来的时刻,并年年替他农场里的山雀上脚环;而他过早地离开他所热爱的土地是为了扑灭邻居农场的大火……” 师:通过这一段文字,你感受到这是个怎么样的人? 生:是个特别热爱大自然的人。 生:有爱心的人。 师:这样的一个人,他是用怎样的心情迎接大雁归来的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阅读全文,看看“我”是用什么样的心情迎接大雁归来的。 读课文时请大家做好下面几件事:给各段标上序号;圈点出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看看“我”是用怎么样的心情迎接大雁归来的。文章的哪一句话最能表达“我”对大雁归来的感受?生:(读课文) 生:是用喜爱的心情迎接大雁归来的。最能体现我的感受的句子是“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师:为什么你觉得这一句最能概括作者的感受呢?

勤奋学习主题班会教案

勤奋学习主题班会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谈勤奋学习》主题班会教案 二年级四班陈作龙 一、活动目的: 针对现代中学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学生贪吃好玩,惰性较强,没理想、没目标,通过本次活动揭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勤奋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活动过程 甲: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接班人,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 乙:学习是我们的任务和责任 甲:学习是我们成才的主要途径。 乙:欢迎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莅临指导。 甲:汗水是滋润灵魂的甘露,勤奋是理想飞翔的翅膀 乙:我们要紧握勤奋的钥匙,打开知识的宝库,把万物化为黄金,把理想变成现实。 甲: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通过勤奋这条路,无一不是付出了无数心血和汗水。 乙:下面就让我们听演讲“伟人勤奋的典范”。 乙:世间上的东西要有收获,就必须要有付出,一切的成功,都是在几许默默耕耘的前提下获得来的。

甲:从古至今,又有什么是不劳而获的呢?但许多人却不明白这一点,尤其是现在年轻的人,总以为自己很聪明,可以找到通往成功的捷径,而无需努力,从而忽视了勤奋。 乙:高尔基说过:“成功是由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得回来的。 甲:由此可见,勤奋在一个人的成功道路上是多么重要啊,请听陈燕的演讲“谈勤奋”。甲: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乙:我们要有严谨的生活,端正的学习态度,不能用虚假行为,不正当的手段来欺骗家长、老师。 甲:请看小品“自作聪明” 乙:勤奋体现了个人的修养,同样懒惰也是如此,那人的惰性究竟有多大呢? 甲:请听“人的惰性究竟有多大”。 乙:我们的成长,我们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和教师的关怀、教育,离不开同学的帮助,为了促进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我们学校特别制作了家校联系卡,还召开了家长会。但是我们同学又是怎样做的呢?联系卡不给父母签意见,使父母无法了解子女在校的情况,更有甚者,在家长会中还做了些荒唐的事……请看小品“家甲:一个人可悲的不是在别人眼中被遗忘,而是自己放纵自己,放弃自己。乙:请听“自甘堕落”的事例。甲:当今社会有没有文化,学与不学是否一个样呢?下面请看辩论赛——“学习不学习一个样”。乙:两方同学都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各有其理,的确很难判别,但结果如何,那么下面请让我们看一个实例,小品《应聘》。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6.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晋城市城区凤台小学郭海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说理文的选材特点。 3.通过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道理。 【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者是如何讲明道理的,并在课文的研读中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组织联系,与作者的观点产生共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六课(引读)——说勤奋。 2.先来复习一下文中的词语(课件出示),齐读。 滚瓜烂熟高声朗读抓紧时间编成巨著 毫不气馁急起直追远渡重洋产生影响 (1)这些词语大家都读得很流利、很熟练,可以用上这里面的哪个成语来形容?(点红:滚瓜烂熟) (2)找找这两组词语分别跟谁有关?(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3)你能选用上几个词语说说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故事吗?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篇说理文。说理文,就是要说明一个道理。这篇课文想要跟我们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4. 学习语文可不仅仅是读懂故事,更重要的是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细细地体会。 二、研读事例,体会勤奋 1. 课件出示: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圈画出能体现勤奋的词或句,并说说自己的体

会。 2.交流司马光的事例 (1)课件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A:说说你的体会,根据学生交流相机点红“滚瓜烂熟”。理解:“滚瓜烂熟”追问为什么能够滚瓜烂熟?相机理解“一遍又一遍”(是啊,有些文章很长,很难读,要想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只读一两遍是不行的,可能要读五遍、十遍,甚至几十遍,这叫“一遍又一遍”,这就是勤奋的表现。或许你会说“我也行”,但是坚持一次不难,难的是——(点红“每当”)每次都能这样,这才能叫“勤奋”。 B.当哥哥弟弟正在玩闹嬉笑时,可司马光却——(引读)那他为什么“躲”起来呢?(学生交流相机点红“躲”)是呀,他为了让自己不受到影响,不被别人所打扰,特意“躲”了起来。一个“躲”字也能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勤奋。而且这样鲜明的对比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司马光的勤奋。 教师过渡:小时候尚且如此勤奋,那么长大以后呢? (3)课件出示: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A:理解“警枕”。为了“抓紧时间”,司马光用什么方式来读书写作呢?这种“警枕”有什么特点?“只要……就……”(相机出示图片)介绍:这种枕头实际上是一小段圆形的木头,当人们一熟睡,因为翻身头很容易从上面滑落下来,因此只要稍微一动,人就警醒了,这种圆枕称为“警枕”。 B.如果让你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么? 预设:不习惯。睡得不踏实,不舒服,不能一觉睡到大天亮。 师:这个枕头滚来滚去真是烦死了,但司马光却自己亲手做了这种枕头来烦自己,还管它叫作(“警枕”)。 师:“警”在这里什么意思?(提醒)那你知道提醒他什么吗?(提醒他起来读书写作。提醒他要抓紧时间,不要睡懒觉,白白浪费时间。)这表面上在说警枕,实际上却是在说勤奋。争分夺秒的学习连睡觉的时间都要挤出来,这就是——(“勤奋”)。

勤奋学习(教案)

——解读“四好少年”之“勤奋学习”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探讨,让队员们了解“勤奋学习”的含义,对“做勤奋学习的好少年”进行解读。 2、情感目标:培养队员养成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3、行为目标:通过讨论和活动体验,引导队员们明白只有刻苦、坚持不懈、敢于克服困难、注意方法才能成为一名勤奋学习的好少年。 【教学重点、难点】 1、对“做勤奋学习的好少年”进行解读”。 2、通过讨论和活动体验让队员们对于勤奋学习有进一步的认知。 【教学方法】 媒体演示法、游戏体验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PPT。 2、游戏所需的汉字卡片和数字卡片等道具。 3、准备爱迪生发明电灯的相关事迹材料。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辅:队员们,我们的国家主席胡锦涛总书记在建队60周年时对所有的少先队员提出了争当“四好少年”的殷切希望。它们是哪四好呢?请大家一起来做个拼词游戏,要求大家把信封中的一个个方块字在桌上连成四好少年的要求。比一比,哪一组队员连的正确、迅速。 (队员游戏、交流) 2、辅:让我们一起把胡爷爷的话读一读。 出示: 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 辅:希望每位队员都能把四好少年的要求牢牢地记在心中。 4、辅:今天,这节队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勤奋学习”这个话题。

(出示主题:“做勤奋学习的好少年”) 二、名词解读 1、辅:你们对“勤奋学习”是如何理解的,谁来试试用自己的话分别解释一下“勤奋”和“学习”。 (队员交流) 辅:勤奋是指不懈地努力。学习是指通过各种途径、方法获得知识和技能。勤奋学习就是经过不懈地努力获得知识和技能。 三、实例探讨 1、辅:其实勤奋学习对于大家来说一点儿也不陌生。因为队员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听到过许多名人“勤奋学习”的故事。 2、(出示图片:悬梁刺股) 辅:大家知道悬梁刺股的故事吗?(苏秦、孙敬) 辅:这两个古人在读书的时候怎么样?(刻苦) 辅:老师并不赞成队员们也用他们一样的方法去读书,但是这种刻苦读书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从古至今,像他们一样刻苦读书的人物比比皆是。 (出示图片:凿壁偷光的匡衡,程门立雪中的杨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我国著名的大数学家陈景润,华罗庚……)辅:这些人之所以都能取得巨大的成就,是和他们在学习时的刻苦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知道了,勤奋学习就一定要——刻苦。 3、辅:你们知道爱迪生吗?说说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队员交流) 过渡:嗯,有着这么多的发明,他无疑是个勤奋学习的人。请队员们小组合作读读有关爱迪生发明电灯的一段材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出示: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在他勤奋的一生中有近2000项发明。其中,给人们带来光明,远离黑暗的电灯无疑是一项非常著名的发明。你们知道吗?为了能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连他好友的胡须和头发都被他拿来当作试验的材料,可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开始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甚至有人说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面对失败,面对有些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他明白,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最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他终于找到了一种经久耐用的材料——钨丝。从此,电灯就走进了千家万户。

四年级语文:16说勤奋

16说勤奋 四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听说咱四()班的孩子特勤奋,那谁最勤奋呀?成绩怎样?看来勤奋很重要。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说勤奋》。(板书课题) 过渡:猜一猜:作者会说关于勤奋的什么呢? 二.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文,猜对了什么?读给同桌听。 2从你们的朗读声中,我听出了你们的自信。相信在后面的发言中你们会更加大胆自信。有信心吗? 3.借助课后生字注音大声朗读课文,若有不会的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做上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4.生汇报。 5.幻灯片出示易读错的词。 1)轮读。2)齐读。 6.相机范写:末惯之后生描红。 7.老师出示两组词,都是四字词语。 a.生自由读词,思考意思。

b.这些词来自文中,把他们送进课文读一读,并用其中一组词来说说一个故事。 8.同学们已找出了所举两个事例的内容,那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又写了什么呢?相机板书。 三.你们真会读书!把长长的课文一下子就读短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知道司马光、童第周成功了,又是怎样成功的?我们下节课讨论。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节 1、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体会交流。 4、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2节 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 1、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 2、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 3、体会交流。 4、两件事说明了什么?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

5、指导朗读。 6、齐读这一段。 7、归纳板书。 ●三、学习课文第3节 (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4节。 1齐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体会交流。 3造句:只有…………才能 …………才能………… 4归纳板书。 5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五、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