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美学论
解密翻译美——《翻译美学理论》评析

解密翻译美——《翻译美学理论》评析
最近几年,翻译美学理论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的有关翻译美学的相关书籍出版。
其中,许多研究者都认为《解密翻译美《翻译美学理论》评析》是一部具有论述性、理论性和完整性的重要著作。
《解密翻译美《翻译美学理论》评析》是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主要由文艺学家、诗人、翻译家、文化学者等不同学术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参与撰写而成。
书中以翻译美学理论为主线,系统、深入地概括和分析了翻译美学理论的历史渊源、理论框架、实践原理、跨文化交流等内容。
书中还详细介绍了翻译美学理论,从语言学、文学学及其他社会科学角度对其进行了全面剖析。
书中还对诸如翻译思路、文本研究、文学翻译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提出了翻译美学的两大类:译本和译俗。
首先,作者从传统的译本理论方面全面梳理了传统和现代理论,然后从译俗理论的角度审视了翻译的文化背景、译稿的规范性要求以及传统译法的现代化。
此外,作者还在书中有详尽的论述,从文学理论、跨文化理论和思维方式等几个方面讨论了翻译美学三要素:原文、译文和翻译者之间的关系。
他们提出,翻译美学不仅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思维模式,是用界定和描述原文语言、译文语言和文学形式之间关系的方法。
最后,作者还对《翻译美学理论》提出了五种可行的翻译策略:重构原文的形式、解释文学文本的意义、增强翻译的灵活性、贴近原
文的语言结构和保持原文的文化特征等。
总之,《解密翻译美《翻译美学理论》评析》是一本很有参考价值的书,对于对翻译美学理论有兴趣的人来说,它提供了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并给出了可行的翻译策略,是一部具有论述性、理论性和完整性的重要著作。
翻译与美学

• 原文形式美:“春蚕”对“蜡烛”;“到” 对“成” ;“死”对“灰”。。。。。。 • “泪始干”译成“until it exhausts its wax?? • 美国诗人罗伯特· 弗罗斯特:诗歌就是那些 在翻译中失去的东西(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 • The town boasts a beautiful lake. • 这个镇上有个美丽的湖。?? • Boast: to possess or own (a desirable feature) / 拥有或占据(让人满意的特点)
• As a youngster, I was effervescent, outgoing, and I talked too much. I had a talent for saying the wrong things at the wrong time. I tortured myself because of the foolish things I had said. • 获得基础语感的译者译文:
• ―风里来,雨里去” • 读之,眼见雨丝,耳闻风声,风雨行人, 呼之欲出。 • foreigner: How could it be possible that when someone comes, it‘s always windy, and rainy while he goes away? • Correct translation: brave the weather ; go through wind and rain. • 她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成年累月地 工作着。 • This is how she carries on her work, rain or shine, all the year round.
文学翻译中的翻译美学理论

对严复 “ 信达雅 ” 美学造诣上 的补充 。可见 中国传统译 论同哲学
与美学 有着 不可分割的关系 ,美学思想成为 翻译研究 中不可或 缺 的一部分 。 文学 翻译 中所蕴含 的美学意义更 是不言而喻 , 翻译 美学视角下 的文学翻译更成为翻译研究中的重要课 题。
一
、
我 国 翻 译 美 学理 论 的发 展
美, 如对偶 、 排 比等 , 比英文更明显突出; 更重要的 , 中国古典 美学 还讲究 中和 、 气韵、 意境 、 美丑、 情志 、 形象 、 形神、 文质、 虚实 、 真 幻、 文气 、 情景 、 动静 、 比兴等强调文字 内在精神 的美 学要素 。而
研究其 对翻译的启示 , 同时 , 以针对性 和相关性 为指引 , 借鉴 和
翻译美学以翻译审美客体原文和译文翻译审美主体读者和译者翻译审美意识系统审美标准及其审美再现手段为研究对象以本位观照外位参照为研究原则立足自己的文化土壤充分挖掘中国古典文艺美学思想研究其对翻译的启示同时以针对性和相关性为指引借鉴和吸收西方美学中的有关理论丰富中国翻译美学的理论内涵
语 言 文 化
2 0 1 4年 第 7期
文学翻译 中的翻译美学理论
觏
( 兰州大学外 国语 学院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 【 摘
一
要】 美学与翻译理论研 究有着天然 内在联 系, 二者的结合是翻译研 究的一 个方 向。无论从理论上还是 实践上 , 美学对翻译都有
定借 鉴 意 义 , 尤其是文学翻译。 本 文通 过 我 国翻 译 美 学理 论 的 发 展 以及 翻 译 关 学 与 文 学 翻译 的 关 系 , 探 讨翻 译 美 学研 究对 文 学翻 译
三、 美学 分 析 运 用 到 文 学 翻 译 当 中
解密翻译美——《翻译美学理论》评析

解密翻译美——《翻译美学理论》评析翻译是一种语言的入门,任何人都能够做到。
翻译美学的概念是另一回事,它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它不仅涉及跨语言,还涉及跨文化。
许多专业的翻译者可以创造出更有趣的、更富有节奏的翻译文本,这是普通的翻译者所做不到的。
随着近年来普及翻译美学的概念,越来越多的翻译专业人士正在聚集在这一领域,而《翻译美学理论》正是这些翻译专家们提出的一种新理论。
《翻译美学理论》以简洁明快的文字,阐述了翻译可以实现美学性质的思想。
翻译意味着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而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文本。
“翻译美学”的概念正是指将原文的美学效果转移到翻译文本中。
由于涉及语言及文化差异,不同的翻译者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翻译美,其结果也各有不同。
《翻译美学理论》指出,要获得准确美观的翻译文本,翻译者必须明白原文的美学特征,然后利用相应的翻译方式将其正确表达出来。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语言,因为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语义、语法以及文化背景,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翻译者要做大量的语言学研究,以便能够正确理解文本中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翻译出来。
另外,许多翻译专家认为,语言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到词汇和语法,而且还涉及到文化。
在这一观点下,翻译不仅是将语言翻译,而是将另一种文化带到新的语境中去。
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要考虑到文化背景问题,以此来正确理解原文,并找到恰当的翻译方式,以此来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
此外,《翻译美学理论》还讨论了翻译的艺术性,提出了一种以文本为基础的翻译,也就是“原文准确、翻译精彩”的理念。
“精彩翻译”这一概念意味着翻译者应该随机应变,将原文中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准确无误的翻译内容,同时也要注重表达能力,将翻译文本变得精彩。
总之,《翻译美学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翻译理念,它将翻译美的思想从一种抽象的概念上提升到一种具体而现实的实践形式,它极大地拓宽了普通翻译者的视野,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翻译的艺术性,也更好地将原文的美学效果转移到翻译文本中去。
翻译美学导论

翻译美学导论翻译美学导论翻译美学是一门探索翻译与艺术、美学之间联系的学科。
翻译乃是跨越语言、文化界限的行为,它与文化、历史、哲学、艺术密不可分。
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人员不仅要传递语言信息,还要传递文化、艺术和美学信息。
一、语言与翻译美学语言是翻译的基础,也是翻译美学的基础。
语言的翻译涉及到语音、音位、语法、词汇、信息、文体等多层次的要素。
翻译人员必须准确地把握语言的语法、词汇等要素,才能正确地表达原文的含义。
二、文化与翻译美学文化是指一种人类相互交往、共同生活和思考的方式。
翻译是文化的传递和交流,因此,翻译中涉及到文化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在翻译中,翻译人员需要了解源语和译语所属的文化背景,才能准确地把握原文的文化内涵,从而进行恰当的翻译,也才能保证将文化信息传递给读者。
三、艺术与翻译美学翻译也是一种艺术,翻译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个性品味、创造才能等在翻译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个好的翻译不仅要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还要在表达方式上进行艺术创造,以达到更为生动、优秀的翻译效果。
因此,对于翻译人员而言,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四、美学与翻译美学翻译美学是翻译过程中艺术和美学交融的产物。
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准确地把握原文的含义和文化内涵,同时根据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艺术创造,使译文更具有美感。
因此,翻译美学是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翻译人员需要不断提高的方面。
总之,翻译美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涉及到语言、文化、艺术和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对于翻译人员而言,只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化、艺术和美学素养,才能更好地进行翻译工作,不断多维度地传递和交流文化信息,造福人类。
翻译美学

翻译美学概论

翻译理论与文艺美学的结合,正是我国翻 译理论的基本特征。
在古典文艺美学的影响下,我国传统翻 译理论始终没有越出美学的范畴,恰与 西方传统翻译理论不谋而合。
对传统翻译美学的概述:
(一)无论从西方抑或从中国的翻译传统理论来看, 翻译理论与文艺美学一直是密不可分的。 (二)传统翻译美学探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翻译的原则主张即翻译思想问题,在西方翻译史 上是“直译”与“意译”,在中国历史上则是“质直” 与“文饰”之争。从美学上说,这是一个内容与形式 问题。2,高境界的意译问题,即美学上的意境与传 神问题。3,文学翻译的风格论。 (三)传统翻译美学在理论和论证上都采用了文艺美 学的方法,重直觉印象,不强调形式论证和结构分析; 重经验,不强调对客观的语言规范的研究。
翻译的审美标准:
翻译上的审美标准的核心问题是必须树 立辨证观、整体观。具体说来是: 1,必须确立翻译审美标准的相对性。 2,必须确立翻译审美标准的时代性。 3,必须确立翻译审美标准的社会性。 4,必须确立翻译审美标准的依附性。
判断原文的审美价值的依据是原文的审 美构成(aesthetic constitution)。所谓 原文的审美构成,指构成原文特色的种 种美学要素。(constituents)。原文美学要 素按其性质可分两类: 第一,原文的美学表象要素,就是原文 语言形式(包括音韵)上的美,在美学 上成为物质上的形态美。
文学性作品的语言的模糊性集合具有 以下特征:
1,就用词倾向而言,模糊词语多是模糊性审 美构成的基本要素。 2,用词的联立关系(即词的集约、搭配式) 是开放型、非规范(或次规范型subnormal)。 3,在叙事论理中,“模糊集合”在逻辑上的 缺环(missing links)很多。 4,由于以上三点使语言所提供的信息呈现出 一种定界模糊的总的“意会形态”,即一种 使人很难捉摸的非定式、非定型、非定量、 非定向状态。
《翻译美学导论》课件

包括作品比较、主题比较、风格比较、影响研究等方面。
比较文学在翻译美学中的应用
翻译美学需要运用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原文进行跨文化、跨语言的比较分析和审美 再现,以实现美的传递和再创造。
03
翻译美学的实践方法
语言层面的翻译美学
01
02
03
语音层面
注重语音的韵律、节奏和 美感,通过合理的音节划 分和韵脚安排,传达原文 的音韵之美。
翻译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研究对象
翻译过程中的审美活动、审美标 准、美学元素以及翻译对原文美 学价值的传达。
研究范围
涵盖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的 翻译美学问题,以及不同语言和 文化间的美学转换。
翻译美学的历史和发展
历史
翻译美学思想可追溯至古代的文献翻 译,但作为独立学科,其发展主要是 在20世纪后半叶。
发展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增多和语言学理论 的进步,翻译美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并不断完善。
02
翻译美学的理论基础
语言美学基础
01
语言美学的定义
语言美学是研究语言美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的学科,旨在揭示语言艺
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规律。
02
语言美学的基本范畴
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要素的美学特征,以及语言艺术的
THANKS。
形式美
关注作品的艺术形式和结 构,在译文中保持作品原 有的形式美感和文学风格 。
文化层面的翻译美学
文化意象
文化交流
关注作品中的文化意象和象征意调文化交流和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 ,通过翻译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美学 对话和相互理解。
文化背景
注重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环境 ,力求在译文中再现这些背景和环境 的美学特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美学论湖北荆州长江大学东校区外语系 蔡银慧[摘 要]翻译与美的结合产生了另外一门年轻充满活力的学科:翻译美学。
翻译美学以美为特征。
本文先简述美的渊源及表现,接着强调了译者求美的要求,最后论述了如何求美。
[关键词]翻译 美学 美 真 一、引言:在众多的人文学科中,翻译与美学的结合,乃珠联壁合;翻译与美学的结合,乃人作之合。
二、翻译美学的渊源及表现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历史悠久,若从最初的佛经译论算起,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回顾其漫长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译论命题都有其美学渊源。
历史的定势和文化整体形态的趋现促使译学与美学“相融”,且“浑然一体”。
支谦的“不加”文饰,道安的“案本而传”,严复的“译事三难”(信,达,雅),付雷的“神似说”,钱钟书的“化境说”以及许渊冲的“三美论”(音美,形美,意美)等等,皆表明译学与美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些译论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具有显著的文论色彩和贵信,贵和,贵含蓄的美学特征。
从美学的特定视角来考察我国译论的思维模式:它更倾向于感情地而非理性地,体验地而非分析地,主观地而非客观地看待翻译及欣赏译文。
同时,中国传统译论的理论基础就是美学。
显而易见,中国的翻译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语言求美,达意求美,中外皆然也!为求“联想之美”汉语形容女孩子的脸为“鹅蛋脸”(o val face),而不说“鸭蛋脸”;为求“形象之美”,英语用“zebra cr ossing”(斑马线)来表示人行横道线;为求“幽默之美”,英语称第二职业者为“mo onlig ht”(to w or k at anot her job,o ften at nig ht,in additio n to o ne's full-tim e job);为求“静态之美”,英语翻译不管成功与否,我要试一试.“为”I'll have a tr y,sink or sw im.“中外虽然文化习俗各异,也同时求含蓄之美。
如,He w as bot h out of po ckets and o ut of spir its by t hat catastr ophe,faild in his health and pro phesied t he speedy r uin of the empir e.(J.M.T hacker ay V anity Fair)其译文为:灾难过后,他的精神蔫了,口袋扁了,身体也不好了,还预言大英帝国很快就会垮台。
原文用委婉语o ut of po ckets来替代po or,bankr upt等刺耳而又难以启齿的词,且与o ut of spirits两相照应,对比成趣。
译者为了再现其含蓄美,通过联想,用口袋扁了来译之,又一次地把“幽默之美”,“智慧之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美的形式,美的表现有多种,这就使得翻译美学的美千姿百态,引人入胜。
三、译者求美的要求翻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美化的过程,译者犹如美的使者,把一种美诠释为另一种美。
美感就是译者的直觉,是译者艺术气息的挥洒。
美感之与他们,犹如灵魂之与肉体,依附于它,却又漂浮不定,译者的翻译若能达此境界,实在是难能可贵。
因此,译者在展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求真尽管爱因斯坦说过,真与美比较,美更重要。
求“真不得”,怎言“美”?美富于创造性,美富于想象性。
然而美只有在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挥译语的优势,才能上升为真正的“美”。
请看译例: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其中“主人下马客在船”分别被译为:1.T he ho st alig hts fr om his hor se,the g uest is aboar d.(唐诗选)2.I,the host,dismo unted and saw the guest in the bo at. (许渊冲译)3.Hav ing dismounted our ho rses and boar ded his boat.(张廷琛,魏博思译)译文1可以把它回译为“主人下了马,客人上了船”,就想是主人下马了之后,目送客人乘船而去。
这就和原文的意思大相径庭了;译文2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此句可以回译为“我下了马,看见客人上了船”,好象主人站在岸上目送客人离去。
只有译文抓住了原句互文的修辞手法,使译文的意境和原文的意境达到了统一,且没有更改原文的意思。
这才真正体现了翻译的真。
译文3可以回译为“我们下了马,一齐上了船。
”亦步亦趋,从遣词到选句只是一味得临摹原文,那只是一种机械的翻译方法。
没有再现原文的意境,没有转换原文的修辞,没有保持原文的韵味,那就算不上真,更谈不上美。
因此,译者不能顾此失彼,应始终以真为根基,然后再去求美。
(2)求全这里的全不是指较全面地反映原文的内涵,而是指应该较全面地存储另一种语言文化,语言背景。
这样才能折射出译者的文化内涵修养及智慧之美。
如Q ueen's English就不是指女王的具体言辞,而是代表正统的标准的英语。
Baby kisser 是“吻婴儿的人”,但暗指那些为拉选票,讨好选民的政客。
A m-bulance Chaser不是“追赶救护车的人”,而是指见了官司就趋之若骛的“惟利是图的低级律师”。
再来看看另外一个谚语的精彩翻译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其译文为:O ne bo y is a bo y,two bo ys half t he boy,t hr ee boys no bo y。
如能透彻理解此谚语寓意,在翻译中就无障碍。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也是另外一种语言无法对等解释的。
这就需要译者不断积累,不断补充,再进行创造性地运用,这样美的影子才会突现出来。
(3)求合这里的合指原文的意境与译文的意境相吻合。
虽然各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另一种语言无法对等解释。
但这就又给译者一个巨大的挑战。
译者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转换功能,从而达到两种不同语言的“意合美”。
Ev ery life has its ro ses and t ho r ns.译文为每个人的生活有苦有甜。
这里把ro ses 和tho rns这两个具体的形象引申为这两个形象所代表的属性甜和苦。
这里的译文既完美地展现了原文的意境,有表明了译者扎实的语言转换功底,美感就随之跃然纸上。
再来看看这句俗话生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
从表现看,如缺少语感美,其译文将是It's g oo d to live in Hangzhou,t o eat in G uang zho u,and to die in L iuzho u.这当然不算错,可是总是感觉它缺少了一种美的东西,没有将原文的那种意合之美展现出来。
然而译者就不能简单机械翻译,需要尽可能地对等再现原文的韵味。
富有语感美的译者,其译文将是:T her e ar e thr ee best cho ices in chi-na——living in Hang zho u,eat ing in Guangzhou and buy ing a wo oden co ffin in L iuzho u.四、如何求美(1)音韵美节奏韵律是诗歌的灵魂。
好的诗歌在欣赏时若能把握其格律,那就是在欣赏一首动听的歌。
好的译者在解译时若能用心去感知去品味,那他也是在谱写另一首动听的歌。
看看下面的原文与译文:O,Capta in!M y Capt ain!O Captain!M y Captain!Our fearful tr ip is do ne,T he ship has w eather'd ev ery r ack,the pr ize w e soug ht is wo n,T he por t is near,the bells I hear,the peo ple all ex ulting,While follow eyes the steady keel,the vessel g rim and dar-ing,But O heart!heart!hear t!O the bleeding dr ops of r ed!Wher e on the deck my Ca ptain lies,Fallen cold and dead.(W alt Whitm an)—115—译文:哦,船长!我的船长!哦,船长!我的船长!我们险恶的航程,已告结束,我们的船安渡惊涛骇浪,我们寻求的奖赏已赢得手中,港湾已经不远,钟声我已听见,万千人众在欢呼呐喊,目迎着我们的船从容返航,我们的船威武,而且勇敢,可是,心啊!心啊!心啊!哦,殷红的血滴在流泻!在甲板上,那里躺着我的船长,他已倒下,已死去,已冷却。
(江枫译)惠特曼的这首诗音韵格律与其表达的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江枫先生的译文不仅准确再现了此诗的语言结构和修辞手法,更重要的是他再现了原文的节奏韵律,由行入手,使译文同样具有高度的音韵美。
将原文的那种苍美,悲壮,雄健表现的一览无余。
独具的审美才能,内在的创作情怀,才能将这种美突现出来。
我想这也是翻译中最难的一种。
(2)形象美生动的表达,活泼的语言,丰富的色彩,幽默的措辞,使再平淡的事物都有一种立体感,一种若隐若现的形象美。
T he magic spades o f ar chaeo lo gy hav e g iven us t he w ho le lost w or ld of Eg ypt.我们来看看这两个译句:a.考古学家们的工作让我们了解整个古埃及的情况。
b.考古学家门用神奇的铁铲把整个古埃及都给我们发掘出来了。
a的表述很平淡,平铺直叙,毫无吸引人的地方。
b的表述中除了透彻的达意,还赋予了原文逼真的形象,像是展示给我们具体的画面,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
这时的译者犹如一个画家,用一双灵巧的手将调色板上的颜色尽情地挥洒。
(3)形式美这里的美,并不局限于字句的表面结构,同时也指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
若是随意调动句子的表面结构,就会破坏其内涵的逻辑框架。
I dare say that I had alr eady rea d my uncle's let ter a hun-dr ed t imes,and I am sure that I knew it bu hera t.a.我想我已经把我舅舅的来信看过一百遍了,而且你让我从头到尾背出来,我也有把握。
b.我敢说,我已经把舅舅的来信读过了一百遍了,而且我确信,我能够把它背下来。
可惜a没有识破原文的形式美。
原句是一个有and连接的并列句,句式平衡优美,而译文b就体现了这种奇巧的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