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2024年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2024年
2024年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1. 细胞生物学
-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
- 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细胞的运动:细胞骨架和纤毛、鞭毛的构成和功能
2. 遗传学
- DNA的结构和功能:双螺旋结构、基因编码
- 基因的表达和调控:转录和翻译过程、启动子和转录因子的作用
- 遗传变异:突变、重组和基因突变
- 遗传性疾病: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
- 遗传工程和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等
3. 进化生物学
-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和生物胚胎发育等
- 进化的机制: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流等
- 物种形成和分类:物种的定义和分类原则
- 人类进化: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历程
4. 生物多样性
- 生态系统组成和功能:生物群落、食物链和能量流动等
- 生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特殊适应结构、生理适应和行为适应
- 生物的保护和功用:保护区和保护物种的意义、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平衡
5. 生物技术
- 细胞培养和体外控制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 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基因克隆、基因测序和重组DNA技术- 生物制品和生物医药:克隆抗体、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疗法等
- 生物能源利用:生物燃料、生物电池和生物降解技术
6. 人体生物学
- 人体组织和器官: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器官的协调作用
- 免疫系统:免疫反应、免疫记忆和免疫系统的疾病
- 神经系统:神经元和神经传递、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疾病
- 内分泌系统:主要内分泌腺体和激素的功能与调节
以上是2024年高一生物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一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细胞1. 细胞的基本结构(质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和功能。
2. 细胞的生物膜的构成与结构以及生物膜的运输方式。
3. 细胞的代谢活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4. 细胞分裂和有丝分裂的过程和作用。
5. 细胞的减数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特殊性质、重要性、卵母细胞和精子的形成以及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二、组织器官1. 植物的器官和组织(根、茎、叶、花、果和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 动物细胞组成的组织和器官(表皮、肌肉、骨骼、神经、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内分泌以及感觉等结构和功能)。
三、生物进化1. 个体遗传特征的形成和变异、遗传变异的作用。
2.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自然选择、生存与繁殖能力、群体遗传、遗传漂变和突变)。
3. 进化类别(微进化和宏进化)。
4. 生物分类和系统发育。
四、生命活动1. 维持生命活动的水的作用和调节。
2. 细胞的新陈代谢。
3. 呼吸作用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机制。
4. 光合作用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机制。
5. 生物的营养分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转化。
6. 血液循环的基本概念、结构、作用和调节。
7. 生物节律的概念、作用和调节。
五、生物多样性1.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意义、种类和保护。
2. 草原、森林、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的特征和作用。
3. 生态位的定义、种类和作用。
4. 生态平衡和生态危机的概念、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六、遗传与变异1. DNA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 遗传符号的含义和基本规律。
3. 遗传物质的变异和突变。
4. 基因工程和遗传检测的应用。
七、生态环境1. 生态环境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2. 水、空气、土壤等环境污染和防治。
3. 生物入侵、生物资源的开发、动植物保护、生态旅游等实际问题。
以上是高一生物必考知识点的总结与归纳。
生物作为一门科学,以生命现象和过程为基础,主要涉及的是生命现象和生态环境的形成、发展、演化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具有多学科的交叉性。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5篇)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5篇)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一.生态因素对环境的影响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叫做~。
3.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
包含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4.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生活在一起,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
如:群聚的生活的某些生物,聚集成群,对捕食和御敌是有利的。
5.种内斗争:同种个体之间由于食物、栖所、寻找配偶或其它生活条件的矛盾而发生斗争的现象是存在的。
(如:某些水体中,鲈鱼,无其它鱼类、食物不足时,成鱼就以本种小鱼为食。
)7.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包含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
8.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例如:地衣是藻类与真菌共生体,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
)9.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这种现象叫做~。
(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10.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叫做~。
(例如: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1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1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①光:阳光对生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
A、光的强与弱对植物:如松、杉、柳、小麦、玉米等在强光下生长好;人参、三七在弱光下生长。
浅海与深海,海平面200M以下无植物生存。
b、光照时间的长短:菊花秋季短日照下开花;菠菜、鸢尾在长日照下开花。
c、阳光影响动物的体色:鱼的背面颜色深;腹面颜色浅;d、光照长短与动物的生殖:适当增多光照时间可使家鸡多产蛋。
E、光线影响动物习性:白天活动与夜晚活动。
②温度:a、不同地带的差异:寒冷地方针叶林较多;温暖地带地方阔叶林较多b、植物的南北栽种:苹果、梨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c、对动物形成的影响:同一种类的哺乳动物生长在寒冷地带,体形大;d、对动物习性的影响:冬眠—-蛇、蛙等变温动物;夏眠—-蜗牛;洄游:迁徙;季节性换羽。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生物学1. 细胞的基本特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细胞的分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3.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液泡、细胞骨架等。
4. 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二、遗传学1. DNA的结构:双螺旋结构、碱基对、脱氧核糖苷酸。
2. RNA的类型:mRNA、tRNA、rRNA。
3. DNA的复制:半保留复制。
4. 细胞分裂时的遗传物质的传递:有丝分裂中的染色体、无丝分裂中的DNA。
5.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转录、翻译、基因调控。
6. 遗传的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中性突变。
三、生物进化1. 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生物的形态学特征、生物的生物化学特征。
3. 进化的机制:突变、随机遗传漂变、自然选择、人工选择。
4. 进化的过程:物种形成、适应性辐射、群体遗传漂变。
四、生物间的相互关系1.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群落、生物种群、生境。
2.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食物链、食物网、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氮循环、碳循环。
3. 生态位和竞争:生态位的定义和类型、竞争的种类和结果。
4. 共生:互惠共生、寄生、中性共生等。
5. 群落演替:先驱种群、气候过程、演替阶段。
五、维持生命的基本过程1. 新陈代谢:有氧和无氧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 免疫系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自身免疫和机体免疫、淋巴细胞和抗体。
3. 激素调节:激素的分类和功能、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六、生命的起源与发展1. 生命的起源:原始地球的环境、化学进化理论、光合作用和化石记录。
2. 生物的发展历程: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等。
七、科学探究与实验技能1. 科学研究方法: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论。
2. 实验技能:使用显微镜、实验仪器、染色技术、培养技术等。
以上是高一生物常见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生物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是具有半透膜②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蔗糖溶液、变小、脱离细胞壁、基本不变清水、逐渐恢复原来大小、恢复原位、基本不变1、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1)具有大液泡(2)具有细胞壁(3)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2、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1、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1)吸帐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2)渗透作用(形成液泡)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逆相对含量梯度——主动运输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2、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二、比较几组概念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高一生物重点知识点整理(必背)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梳理: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不是所有的鱼)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梳理: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20×1/4=5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
高一生物知识点大全必背

高一生物知识点大全必背生物知识点大全必背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主要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1. 细胞膜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它维持了细胞的内外环境稳定,并参与物质的运输和信号传导。
2. 细胞质细胞质是由胞浆和细胞器组成,其中胞浆是细胞内液体的基质。
细胞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粒间网、线粒体等,它们各自承担着特定的生物功能。
3. 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内部包含着遗传物质DNA。
细胞核参与细胞分裂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二、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体内存在着多种生物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等。
1. 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聚合物,具有结构、调节和催化等多种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2. 核酸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的,包括DNA和RNA。
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RNA参与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
3.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内的能量来源。
4. 脂类脂类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具有贮存能量和构建细胞膜的功能。
三、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是有氧条件下细胞内能量的合成过程,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中能量的合成过程。
1. 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包括糖酵解和线粒体呼吸。
通过细胞呼吸,细胞将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
2.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中的一项重要代谢过程,通过光合作用,植物细胞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合成有机物,释放出氧气。
四、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生物种群中遗传物质在代际间传递的过程,进化是生物种群中逐渐适应环境的演化过程。
1. 遗传物质遗传物质主要指DNA,它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DNA经过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2. 基因基因是影响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由DNA组成。
基因通过突变、基因重组等方式使物种在演化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15篇)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1、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
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时期是有丝-的中期。
2、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
4、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
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
6、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7、性别决定的类型:(1)____Y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____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的性别决定类型。
(2)ZW型:与____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
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
8、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
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
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____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
):色盲女性(____b____b),正常(携带者)女性(____B____b),正常女性(____B____B),色盲男性(____bY),正常男性(____BY)。
由此可见,色盲是伴____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他的____上有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9、色盲的遗传特点:男性多于女性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10、血友病简介: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种伴____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必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
1.什么是活化能?
在一个化学反应体系中,反应开始时,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水平较低,为“初态”。
在反应的任何一瞬间反应物中都有一部分分子具有了比初态更高一些的能量,高出的这一部分能量称为“活化能”。
活化能的定义是,在一定温度下一摩尔底物全部进入活化态所需要的自由能,单位是焦/摩尔,单位符号是J/mol。
2.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是由酶催化的。
酶所催化的反应叫酶促反应。
酶促反应中被酶作用的物质叫做底物。
经反应生成的物质叫做产物。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催化剂有相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同点:
(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不被消耗;
(2)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进行的反应;
(3)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
(4)降低活化能,使速率加快。
不同点:
(1)高效性,指催化效率很高,使得反应速率很快;
(2)专一性,任何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或几种相关的化合物,这就是酶对底物的专一性;
(3)多样性,指生物体内具有种类繁多的酶;
(4)易变性,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
(5)反应条件的温和性,酶促反应在常温、常压、生理pH条件下进行;
(6)酶的催化活性受到调节、控制;
(7)有些酶的催化活性与辅因子有关。
3.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酶的催化活性的强弱以单位时间(每分)内底物减少量或产物生成量来表示。
研究某一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独改变研究的因素。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常有:酶的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
其变化规律有以下特点。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足够,其他条件固定的条件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他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就达到一个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几乎不再改变。
(3)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失去活性。
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个pH时活力,这个pH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
(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在一定条件
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时活力,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
(5)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激活剂可以提高酶活性,但不是酶活性所必需的。
激活剂大致分两类:无机离子和小分子化合物。
(6)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抑制剂使酶活性下降,但不使酶变性。
抑制剂作用机制分两种:可逆的抑制作用和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人教版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2
一、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指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故叫染色质。
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形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呈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4、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如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二、细胞核的功能
1、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DNA的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2、是细胞代谢活动和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三、有机的统一整体
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1、结构:细胞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如分布在细胞质的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膜。
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
2、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配合的。
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3、调控: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
其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调控生命活动。
4、与外界的关系上:每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
人教版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3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1.概念及其反应式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总反应式:CO2+H2O───CH2O+O2
反应式的书写应注意以下几点:(1)光合作用有水分解,尽管反应式中生成物一方没有写出水,但实际有水生成;(2)“─”不能写成“=”。
对光合作用的概念与反应式应该从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条件——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氧气来掌握。
2.光合作用的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
1.生物进化方面:
一是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为需氧型生物的出现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