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传说六年级学生读后感
中国民间故事过年的由来读后感

中国民间故事过年的由来读后感摘要:一、中国民间故事过年的由来简介1.春节的历史背景2.民间故事中的过年传说二、过年的意义1.团圆和家庭和睦2.敬畏神明和祭祖3.祈求来年顺利和幸福三、民间故事对过年的启示1.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2.民间故事的教育意义四、现代社会如何传承和发扬民间故事1.通过教育和传媒推广民间故事2.创新民间故事,使之符合现代审美3.举办各类活动,增强民间故事的影响力正文:中国民间故事过年的由来读后感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华夏民族历史悠久的佳节。
自古以来,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过年的故事和传说。
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底蕴,还传递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
阅读这些民间故事,让我对过年的由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民间故事中,过年的由来与一种叫做“年”的怪兽有关。
传说年兽会在每年的最后一天出现,祸害百姓。
后来,人们发现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用红色对联、红灯笼、红衣服、鞭炮等驱赶年兽,以保家宅平安。
同时,人们还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扭秧歌、踩高跷等,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首先,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无论人们身在何处,都会想方设法回到家中与亲人共度佳节。
其次,过年也是祭祖的重要时刻,人们通过祭拜祖先,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最后,过年还是人们祈求来年顺利、幸福的重要时刻,人们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向神明表达诚意,希望来年能够一切顺利。
通过阅读民间故事过年的由来,我深感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它们传承给子孙后代。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和传媒推广民间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些故事。
同时,我们还可以创新民间故事,使之符合现代审美,让民间故事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举办各类活动,如民间故事大赛、讲座等,增强民间故事的影响力。
总之,民间故事过年的由来不仅让我们了解到春节的起源,还让我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中国民间故事过年的由来读后感

中国民间故事过年的由来读后感摘要:1.引言2.中国民间故事《过年的由来》的故事梗概3.《过年的由来》带给我们的启示4.结论正文:【引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民间故事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些故事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众多的民间故事中,《过年的由来》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它讲述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来历。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自己阅读这个故事后的感想。
【中国民间故事《过年的由来》的故事梗概】《过年的由来》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叫做“年”的怪兽,它每年腊月三十晚上出来吃人。
人们非常害怕它,但又无法抵抗。
后来,有一个老人发现“年”有三怕:红色、火光和响声。
于是,人们在腊月三十晚上用红色纸贴春联、放鞭炮、燃放烟花,用火光和响声来吓跑“年”。
第二天,人们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渐渐地,这个习俗就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知的春节。
【《过年的由来》带给我们的启示】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它带给我们的启示却是深刻的。
首先,人们通过自己的智慧战胜了恐惧,这种勇敢和智慧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其次,人们通过互相帮助、共同应对困难,最终战胜了“年”。
这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最后,春节习俗的形成过程也告诉我们,传统文化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
【结论】通过阅读《过年的由来》,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春节的来历,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勇敢、智慧和团结的精神力量。
年的故事观后感

年的故事观后感小时候,总听长辈们讲起关于“年”的传说,那时候只觉得神秘又有趣。
长大些,看了各种关于“年”的故事,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最近一次看“年”的故事,仿佛让我穿越回了童年的那些夜晚,大家围坐在一起,火塘里的火烧得旺旺的,映红了每个人的脸,长辈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年”的来历。
这次看到的“年”的故事中,说“年”是一只凶猛的怪兽,每到岁末就会出来吞食人畜,伤害生命。
人们为了躲避它,在腊月的最后一天,家家紧闭门窗,不敢出声,早早地睡下。
有一年,一个村子里来了一位白发老人,他说他能赶走“年”兽。
众人都不相信,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让他试试。
老人在门上贴上大红纸,在屋里点上蜡烛,院里一堆竹子噼里啪啦地燃烧起来,“年”兽一进村子,看到这些,吓得转身就跑。
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从此,每年的腊月三十,大家都贴上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这个故事看似简单,却让我想到了很多。
就说那白发老人吧,他的出现多像是生活中那些勇敢站出来面对困难的人呐!大家都害怕“年”兽,都选择逃避,只有他,一个不知从哪里来的老人,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找到了对付“年”兽的办法。
这让我不禁想到,在我们的生活里,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年”兽。
也许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也许是工作上的巨大压力,也许是学习中的重重困难。
当这些“怪兽”出现的时候,我们是选择像故事里的大多数人一样躲避、害怕,还是像那位老人一样勇敢地面对,想办法去战胜它们呢?再说说这“年”兽,它其实不就像是我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吗?很多时候,我们害怕的东西并没有那么可怕,只是我们把它想象得太过强大。
就像我小时候,特别害怕黑,总觉得黑暗里藏着什么怪物。
有一次晚上停电,家里黑漆漆的,我吓得缩在墙角不敢动。
后来爸爸过来拉着我的手说:“别怕,有爸爸在,咱们一起去看看是不是真有怪物。
中国民间故事过年的由来读后感

中国民间故事过年的由来读后感【1】《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宁静温馨的夜晚,我坐在书桌上,静静地读着这本《中国民间故事》。
这本书文字优美,插图栩栩如生,向讲述了我们中华人民一点一点积累,流传下来的美丽故事。
这些故事如同一颗颗美丽的宝石,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又如丝丝春雨滋润着我。
故事中的人物多姿多彩,有美丽动人的荷花仙子,有坚强不曲的勇士干将,还有聪明伶俐的牧童……这些人物演绎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同样的道理:正义永远战胜邪恶,善良的人一定能获得幸福的生活。
在这么多的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金葫芦》这个故事。
它讲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独自住在一个小屋子里,一对燕子在屋檐上搭了窝,老奶奶就精心照料它们。
不久,燕子妈妈生了几只小燕子,在它们学习飞行的时候,一只小燕子不幸掉下来受了伤,老奶奶就在它的翅膀上涂了草药,还细心地包扎好。
时间过得真快,冬天来了,小燕子到南方过冬去了。
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小燕子又回来了,它们给老奶奶带来了一颗种子。
老奶奶把种子种下了地,种子长大了,长成了一个巨大的金葫芦,金葫芦把嘴张开,吐出许多金银财宝。
老奶奶把这些金银财宝分给了穷人,他们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这位老奶奶是个善良的老人,她虽然贫穷,但还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受伤的小燕子,她用自己的善心打动了天神,得到财富,和乡亲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小燕子知恩图报,它得到了老奶奶的帮助,用尽全力报答老奶奶。
读了《中国民间故事》,我懂得了要做一个善良的孩子。
看到沿街乞讨的乞丐,如果我身上有钱,我会拿出点钱,给他们。
同学如果有什么困难,我也会伸出热情的双手去帮助他,只要不触犯做人的原则,我都会帮助,所以我有许多朋友!他仿佛像一句话,烙印在我的心间;他仿佛拥有灵魂,让我深深的迷恋上了它;它仿佛是名老师,告诉我中国民间的故事。
我爱读《中国民间故事》!【2】《中国民间故事》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许多富有内涵的中国民间故事,也被故事中的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深深感动着。
六年级女娲补天读后感400字

The empty the carriage, the louder the noise.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六年级女娲补天读后感400字女娲补天读后感400字1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女娲补天》这篇课文,它让我知道了舍己为人的重要性。
自从祖先女娲创造了人类,人们就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突然有一天,天上破了个大窟窿,结果风、雨、雷、电同时出现,把人们都给吓坏了。
为了三界芸芸众生,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补天用的七彩石,并把天不上。
没过几天,人们又过上了幸福、平安的生活。
从《女娲补天》这个神话传说里,我明白了:做人为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更多的是为别人。
在生活中,我们要多多帮助别人,更要有着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虽然女娲做的是当时轰动天下的大事,但是,如果我们能做一件帮助别人的小事,也应该是非常了不起了。
这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伟大的女娲,她用自己的力量换来了人类的平安,真是了不起。
再想想我自己,从来都没有想过我可以帮助谁,再怎么帮助他(她)。
我们以后也要学习女娲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读了《女娲补天》这篇课文,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舍己为人的重要。
女娲补天读后感400字2女娲是我国古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
传说她是人首蛇身。
她是一位善良的神,她为人们做过许多好事。
而使人们最为感动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
传说当人类繁衍起来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到处不宁,结果祝融打胜了,但败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
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
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看见人们遭到如此奇祸,感到很伤心,于是决心补天,好阻止这场灾难。
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大家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
年的传说六年级学生读后感

年的传说六年级学生读后感《年的传说》是XX年5月1日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月明。
现在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年的传说六年级学生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年的传说六年级学生读后感今天我读了《年的传说》的故事,让我知道了“年”的由来,古时候人们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打败了怪兽“年”,从此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
通过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任何困难都不是那么可怕,只要我们大家团结起来,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就一定能克服或战胜困难。
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也要虚心像别人请教,取长补短,战胜难题。
我爱你汉字读后感汉字如同一个个淘气的小宝宝,每当我见到它们时,就会感到其乐无穷。
由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到楷书、草书又到行书,这是多么美妙的演变啊!汪竹柏说得好“篆书隶书,古色古香。
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
”这些被囚禁再方格里的小精灵,有着独特的性格,每个小精灵,都有不同的风韵,独具自己的本领。
“展”使你觉得全身轻松,而“紧”又好像不能自如。
“悦”一看就心情舒畅,“伤”又如同将你千刀万剐。
遇到“太阳”便能感到无穷的热力,见到“月亮”就会觉得凄凉又带着清丽的光辉。
这些汉字无穷无尽的变化,让我不禁慷慨激昂,为祖先伟大的创造连声称赞!汉字的有趣还体现在写谐音上。
就拿谐音歇后语说吧,虽然表面意思很普通,可含义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如,“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葱和豆腐在一起,必然是有青有白,所以“一青二白”,另一个意思是,事情知道了真相,所以“一清二白”。
汉字,多么有趣啊!我要大声喊出:“中华汉字,生动形象。
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我爱你,汉字!”。
年的由来读后感

年的由来读后感
读了“年的由来”之后,可真是让我长了不少见识呢!
以前就知道过年很热闹,有好吃的、好玩的,还能拿红包。
可这“年”到底是咋回事儿,还真没细想过。
读完才发现,原来这个“年”可不是个简单的家伙。
传说中的“年”是个大怪兽,长得那叫一个恐怖,还专门在岁末出来搞破坏,吓唬老百姓。
这就像一个超级大反派,每到固定的时候就出来兴风作浪。
不过咱老百姓也不是好惹的,发现了“年”怕红色、怕火光、怕响声。
于是就有了贴红春联、放鞭炮、点红灯笼这些习俗。
这就像是找到了大反派的弱点,然后对症下药一样。
我就想啊,咱老祖宗可太聪明了。
你看,他们没有被这个可怕的“年”吓倒,而是用智慧把这个原本可怕的时刻变成了一个欢乐、喜庆的节日。
现在过年的时候,看着满大街的红色,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虽然现在很多地方禁放了,但那种热闹的感觉还在心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就觉得特别温暖。
这背后原来是有这么一个对抗“年兽”的故事呢。
而且啊,这个故事也让我觉得,咱们的传统节日可不是随随便便就有的。
每一个习俗都有着深厚的意义,就像一个密码,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在我们过年,虽然不像以前那样真的是为了驱赶怪兽,但那种团圆、欢乐、祈福的氛围却一直传承下来了。
这“年的由来”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了解传统文化的大门。
让我知道,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过年习俗,都是从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勇敢的应对开始的。
以后过年的时候,我想我会更加珍惜这个节日,因为它不仅仅是吃喝玩乐,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我们和老祖宗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联系呢。
年的传说读后感

年的传说读后感整本书色彩斑斓,情节跌宕起伏。
作者通过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了农民在年头这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对于家庭的默默付出和维系。
尤其是老头儿孙庆山(阿庆嫂的丈夫)为了一根塑像,孩子们每年借机加钱,然后给老头儿送上一个好大肉块。
这个“钱”既是为了让老头儿孜孜以求的心愿得以实现,也是每个孩子贴心的爱的流露。
通过这样的一个情节,作者给了读者一个深刻的印象:年对于农民家庭来说,承载着对于希望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虽然作者以年为线索,但是他在整个故事中还描绘出了几个生活季节的变化。
例如在春天,大家都干什么呢?是割湿面,作春卷,人们举行传统的祭祀,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夏天,是一家人动物们的最爱。
而冬天流行烧―盆子“盆子过家家”,就是比赛烹饪技术的,然后家庭成员和亲戚朋友们一起品尝、比较谁做得最好。
这样的描绘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内容,也让读者更加亲近人物,感受到他们的生活与情感。
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是传统与变革的冲突。
在故事中,作者通过一些小细节,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
例如,在第十章中,地主儿子娶了城里的“大姑娘”,而且还嘲笑起村里其他人,这让村民们感到很不是滋味。
传统的风俗习惯和现代的思维碰撞在一起,村民们感到茫然和迷失。
社会的变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他们不得不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整本书的叙事风格清新流畅,充满了作者独特的思辨和幽默感。
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
例如在第四章中,作者描写了大年三十晚上全家坐在一起的情景。
每一个人都在讲述自己的喜怒哀乐,饭也端上来了,最后大两口儿自问自答说:“《年的传说》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它不仅展现了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年头传统节日里的生活,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更加了解了中国传统风俗,还深刻感受到了家庭的重要性和对于希望的追求。
无论经历怎样的社会变革,家庭的温暖和传统的力量始终都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支撑。
通过这本书,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家庭,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的传说六年级学生读后感《年的传说》是XX年5月1日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月明。
现在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年的传说六年级学生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年的传说六年级学生读后感今天我读了《年的传说》的故事,让我知道了“年”的由来,古时候人们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打败了怪兽“年”,从此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
通过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任何困难都不是那么可怕,只要我们大家团结起来,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就一定能克服或战胜困难。
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也要虚心像别人请教,取长补短,战胜难题。
我爱你汉字读后感汉字如同一个个淘气的小宝宝,每当我见到它们时,就会感到其乐无穷。
由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到楷书、草书又到行书,这是多么美妙的演变啊!汪竹柏说得好“篆书隶书,古色古香。
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
”
这些被囚禁再方格里的小精灵,有着独特的性格,每个小精灵,都有不同的风韵,独具自己的本领。
“展”使你觉得全身轻松,而“紧”又好像不能自如。
“悦”一看就心情舒畅,“伤”又如同将你千刀万剐。
遇到“太阳”便能感到
无穷的热力,见到“月亮”就会觉得凄凉又带着清丽的光辉。
这些汉字无穷无尽的变化,让我不禁慷慨激昂,为祖先伟大的创造连声称赞!
汉字的有趣还体现在写谐音上。
就拿谐音歇后语说吧,虽然表面意思很普通,可含义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如,“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葱和豆腐在一起,必然是有青有白,所以“一青二白”,另一个意思是,事情知道了真相,所以“一清二白”。
汉字,多么有趣啊!我要大声喊出:“中华汉字,生动形象。
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我爱你,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