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 珠三角 具体指的的是那些地方
新三国演义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

区域经济整合
程度最好的是长三角,各省市经济、社会、文化基础十分接近。长三角的产业集群与 城市集聚相得益彰,一体化程度和潜力明显超出珠三角和京津冀。 珠三角一体协同程度次之,在于粤港澳三地虽然都是外贸、外资发达地区,但由于长 期处于两种社会制度、三个国家主权分割的局面,因而他们的融合度也只有在港澳回归之 后才逐渐显现出来,但目前仍然难以较好弥合。 而京津冀虽然内部燕赵文化基础相同,但受制于政治稳定的因素,因而长期以来三省 市资源和机会的分割十分明显,难有很好的合作共享。最不可思议的是,出了京城不到 100里的环首都圈中,目前还有大约30个贫困县、300个左右贫困村、270万贫困人口,年 人均收人不足700元(与北京农村人均纯收人比,相差28倍)。
人文历史因素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社会得以存在的根基。从大的方面看,长三角尤其珠三角在改革开 放和创新创业过程中表现出敢打拼、敢为人先、敢于竞争的族群文化心理。改革开放伊始, 长三角、珠三角就显现出万马奔腾的创造活力,多年来他们的经济增速、经济总量一直居 于前列。在历史上,江浙一带曾经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因素萌芽之地。改革以来,“苏南 模式”的集体经济、“温州模式”的民营和个体经济、上海长期积淀的金融和商贸文化, 催生了长三角的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其经济速度、经济总量、社会组织发育程度等都比较 超前。珠三角更加崇尚平等竞争文化,加上侨乡文化、港澳资本市场文化的底蕴和渗透, 其经济社会显现出“多强迸发”的模式。 京津冀地区长期以来以政治文化见长。虽然京津经贸文化、知性文化目前也比较兴盛, 但受制于首都北京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因素,京津冀地区的政府力量、国有经济力量虽 然非常强大,但社会(组织)力量发育、民营经济则相对较弱,呈现出中心一外围的“梯度 格局”和“圈层模式”。比如,作为距离天安门最近的京外之地,燕郊镇的经济总量虽然 在河北名列前茅,但它与同样毗邻大都市的江苏太仓(紧邻上海)、广东虎门(紧邻香港)来讲, 其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活力明显逊色。这也同时内含着京津冀地区等级分封、四平八稳、 闭塞守旧、崇拜权力、求和不争、仗义好面子的“旱陆”文化心理。
珠三角和长三角

阅读广州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判断广州的 气候类型,说一说珠江三角洲的气候特征。 月份 气温(℃) 降水量 (毫米) 月份 气温(℃) 降水量 (毫米) 1 13.6 40.9 8 28.4 227 2 14.5 69.4 9 27.1 166.2 3 17.9 84.7 10 24.2 87.3 4 22.1 201.2 11 19.6 35.4 5 25.5 283.7 12 15.3 31.6 6 27.6 276.2 全年 22 1736.1 7 28.6 232.5
亚热带季风气候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外向型经济可以概括为“引进来、走出去”:
• “引进来”——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 经验。(尤其是港澳地区)
“走出去”——把产品远销国际。
据统计,珠三角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都是通过 现的。
外资பைடு நூலகம்
国际贸易来实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 部沿海地区,是由珠江及 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 的总称,简称“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 江三角洲为核心,由珠江 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 珠海、东莞、中山、惠州、 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 的区域。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湖南教育出版社 制作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导入新课 优越的地理位置 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课堂练习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二、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 (一)广州市
1. 广州市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 2. 广州是著名侨乡(华侨全国最多)。
对比分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讲解

珠三角地区毗连香港、澳门,是我国陆地上唯一
与这一远东金融、制造业中心相联系的地区,而且珠江 纵贯其整个地区,水陆交通极为发达,具有相当优越的 地理条件。珠三角城市群覆盖的空间地域范围包括广州 、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 山5个地级市和肇庆、惠州等县级市。其土地面积为2 .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0.23%;人口为 2625万人,占全国的2.04%。其中专业技术人 员占本区域总人口的3.9%。 珠三角经济圈起步最早 ,其区位优势独一无二——毗邻香港,当地华侨众多, 同时是我国最早建立经济特区的地区,早在改革开放初 期国家就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因此外资很早就大规 模涌入,香港传统加工业也早就向该地区转移,奠定了 该区域坚实的工业基础,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全 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从人均GDP的角度来看,珠三角实力最 强,为36440.31元,长三角与京津唐相差不 大,分别为25262.24元和23721.3元。在珠 三角,九个城市中有六个人均GDP在30000 元以上,深圳在全国最高,为46388元。长 三角中人均GDP在30000元以上的城市有三 个,京津唐各城市最高人均GDP不足30000 ,仅有三个城市介于20000和30000元之间。
环渤海区位鸟瞰图
长江三角洲素有“金三角”之称,它位于我国
东部沿海开放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所组成的“T”字型 结合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黄金海岸线和黄金水道的交 汇口。由于长江三角洲位于东海岸线的中段,扼长江入 东海的出海口,并处在世界环球航线附近,发展外向型 经济有独特的优势,使长江成为我国内地对外开放,参 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走廊,长江三角洲成为联结内地经 济与国际经济的纽带。从地理环境看,本地区属北亚热 带湿润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区内水 网密布,东西是长江黄金水道,南北有京杭大运河,并 有太湖为中心、250多个大小湖泊组成的湖泊群,内 河航运四通八达,并与江、海、湖沟通,水运条件十分 有利。
16港澳京台长三角

港澳京台长三角【考点一】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考点二】“珠三角”和“长三角”1.“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对比:2.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1)区位因素: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靠近港澳地区和东南亚,交通便利。
(2)人文因素: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很多地方为侨乡,便于吸引外资。
(3)政策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考点三】北京的资源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问题有哪些?应分别采取怎样的措施应对? 1.自然环境问题(1)沙尘暴天气加剧,大气污染(如雾霾等)措施:植树种草、绿化环境;使用洁净能源。
(2)水资源匮乏措施:南水北调;兴修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2.人文环境问题:交通拥挤、空气污染、住房紧张等一系列城市病。
措施:计划生育;控制流动人口数量;使用洁净能源;建设立交桥;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控制城市建设规模等。
【中考链接】香港与澳门分别位于珠江口的东、西两侧。
长期以来,港澳与祖国内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国区联系。
结合珠江三角洲图,回答1~3题。
1.香港和澳门与我国哪个省相邻()A.福建省B.云南省C.广东省D.台湾省2.下列关于我国内地、香港、澳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B.澳门博彩旅游业发达C.香港和澳门间的“港珠澳跨海大桥”的建成,更加强了两地的联系D.内地有丰富的资源,港澳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应将香港和澳门建成大型的重工业基地3.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合作主要是利用了祖国内地的()①厂房②能源③技术④资金⑤劳动力⑥日常生活消费品⑦管理经验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⑤⑥C.①②③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2020·云南学业考)读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4~6题。
4.下列叙述与长江三角洲特征相符的是()A.河网密布,鱼米之乡B.黄土广布,沟壑纵横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D.地形崎岖,多山间盆地5.两区域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突出的优势条件是()A.海陆空交通便利B.毗邻港澳,是著名的侨乡C.科技发达,人才众多D.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6.关于香港和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狭人稠,矿产资源丰富B.博彩旅游业是香港主要的经济支柱C.香港位于珠江口西侧,澳门位于珠江口东侧D.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7.(2021·眉山学业考)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等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
对比分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

(四)经济对外依存度比较
从进出口总额来看,珠三角最高,2118.65亿美元, 占全国的34%。其次是长三角,为1752.17亿美元。 最后是京津唐,为819.3亿美元。这从一定程度上 反映出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外向型程度 依次升高。同时,各区域内部差距悬殊。如在长三 角,进出口总额最高的上海市726.64亿美元,最低 的舟山仅为4.96亿美元 ;而在京津唐,北京和天 津的进出口总之和为753.37亿美元,占整个区域的 9%。
(三)三大需求比较
从消费和投资来看,长三角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 资总额分别为6246.93和6419.96亿元。均占全国的15%,远超 过珠三角和津京唐的同类指标。珠三角和津京唐则相差不大。 在各区域内,上海、广州、深圳、北京、天津等大城市起到很 重要的作用。如北京与天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和占到京 津唐的86%。从增长速度看,环渤海经济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增速略高,比上年增长12%,珠三角和长三角分别为11.4% ,11.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增长速度,以长三角最高,比上 年增长18%,远高于其他两个地区。
环渤海区位鸟瞰图
长江三角洲 素有“金三角”之称,它位于我国
东部沿海开放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所组成的“T”字型 结合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黄金海岸线和黄金水道的交 汇口。由于长江三角洲位于东海岸线的中段,扼长江入 东海的出海口,并处在世界环球航线附近,发展外向型 经济有独特的优势,使长江成为我国内地对外开放,参 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走廊,长江三角洲成为联结内地经 济与国际经济的纽带。从地理环境看,本地区属北亚热 带湿润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区内水 网密布,东西是长江黄金水道,南北有京杭大运河,并 有太湖为中心、250多个大小湖泊组成的湖泊群,内 河航运四通八达,并与江、海、湖沟通,水运条件十分 有利。
三大城市群

中国三大城市群发展比较由于我国东部沿海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生产发达以及科技水平相对较高,逐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经济总量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区,而且是我国最具发展活力、最有发展潜质、最能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大经济区,犹如三个动力强大的引擎,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正发挥着引领全国发展的作用。
一、三大城市群发展现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都市圈是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和江苏的南京、苏州、扬州、镇江、泰州、无锡、常州、南通等16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城镇分布密度极高的地区,在10万平方公里内有大中小城市54个,建制镇1000多个,且城市等级序列十分完善,呈宝塔型特征。
2005年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生产总值达到33963亿元;实现贸易总额5024亿美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263亿美元,占全国的4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72亿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607元,比全国高出48.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109元,是全国的2.2倍。
珠三角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肇庆、江门、中山、东莞等城市。
珠三角城市群毗邻国际大都市香港,改革开放以来接受了香港的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投入,不仅促进了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促进了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地域结构的重大变化。
目前,珠江三角洲已初步形成一个以广州为枢纽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交通运输及通信网络,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并正在兴建广珠铁路、广州地铁及轻轨网络、岭澳核电站等一大批重要基础项目,初步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和生活圈。
珠三角城市群形成了三大具有特色的产业带。
一是珠江三角洲东岸的东莞、深圳、惠州以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主的“广东电子信息产业走廊,”这里也是全国最大的电子通信制造业基地;二是珠江三角洲西岸的珠海、中山、顺德、江门的以家庭耐用与非耐用消费品、五金制品为主的产业带;三是珠江三角洲中部的广州、佛山、肇庆是传统的电气机械、钢铁、纺织、建材产业带。
长三角VS珠三角

长三角VS珠三角赵海菲苏州科技学院经管学院改革开放30多年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也是经济最富朝气和活力的地区。
目前,两个地区初步形成了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区域竞争优势,形成了各自具有时代、地缘和文化特色的经济运行模式和产业结构特点,我们将从地理差异、产业结构、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总量、对外贸易结构、发展模式这几个方面来比较和分析两者。
一.地理差异:长三角和珠三角都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东临太平洋,虽然它们只占整个中国面积的1.5 % ,但生产总值超过了1/ 3 ,进出口贸易额超过60 % ,在全国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个区域发展条件、特色优势各不相同,互补性很强。
珠三角毗邻香港和澳门,具有较强的对外开放优势,可以接受港澳经济辐射,承接港澳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外向型经济发达,是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珠三角尽管其经济活动空间布局具有高度集中的特征,但它在发展过程中对国际市场比较倚重,对国内的扩散作用则相对较弱。
图1:珠三角地区长三角背靠广阔的内地市场,内源型经济发展速,可通过长江进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合作和交流,又可通过发达的铁路系统、公路系统及航空运输与全国进行经济合作。
长三角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扩散作用强于集聚作用,因而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表现出了大范围的空间扩散特征。
图2:长三角地区二、产业结构:长三角与珠三角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及比较优势等不同因素,在产业结构上形成并发展了不同特点的主导产业与产业集群特点。
珠三角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信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这些产业在珠三角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珠三角的制造业初步形成了以产业聚集为特色,以广州、深圳为核心,以中部都市区、珠江东岸、珠江西岸都市区为基础的产业地理布局。
以广州为核心的中部都市区,是全区政治、科教、文化及金融中心,也是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第二产业基地。
中国经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加速发展,展现中国新的发展格局!

中国经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加速发展,展现中国新的发展格局!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猛,各个地区都在加速发展。
其中,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展现出了中国新的发展格局。
首先,珠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包括广东省内的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在内,珠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企业众多,创新氛围浓厚。
特别是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发展迅速。
深圳的科技、文化、金融等产业日益繁荣,成为国内外企业和创业者的热门选择。
此外,珠三角地区还具备较为完善的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长三角地区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长三角地区集聚了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经济力量,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金融、贸易、航运等领域发展迅猛。
浙江的杭州、宁波等城市以创新为驱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领域蓬勃发展。
江苏的苏州、南京等城市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长三角地区通过加强合作与交流,形成了经济联动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
另外,环渤海地区也加速发展,成为了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河北、辽宁、天津等地的经济实力逐渐崛起。
环渤海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依托港口、物流等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企业落户。
河北的沿海城市秦皇岛以及雄安新区的设立,进一步推动了该地区的发展。
辽宁的大连、锦州等城市在装备制造、能源、旅游等领域有着巨大潜力。
天津则成为了国际物流和贸易中心,同时发展现代制造业。
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展现出中国新的经济发展格局。
这三个地区都具备独特的优势,在各自的领域中起到了带动整个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此外,这三个地区之间也存在经济合作和交流,形成了互补发展的局面。
这种新的发展格局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三角珠三角具体指的的是那些地方?
长江三角洲位于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入海口,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科技和文化教育事业发达。
区域内共有1个直辖市--上海,3个副省级城市--南京、杭州、宁波,11个地级城市即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和浙江省的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共计15个城市,土地面积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人口7534万人,占全国的5.9%。
也泛指镇江、扬州以东长江泥沙积成的冲积平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区。
长江三角洲顶点在仪征市真州镇附近,以扬州、江都、泰州、海安、栟茶一线为其北界,镇江、宁镇山脉、茅山东麓、天目山北麓至杭州湾北岸一线为西界和南界,东止黄海和东海,面积4万平方公里,为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大陆的南部,是西江、北江、东江下游的冲积平原,范围包括西、北江思贤滘以下的西北江三角洲和东江石龙以下的东江三角洲。
行政区域涉及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南海、顺德、增城、花都、从化、番禺、三水、鹤山、新会、高明、斗门、台山、开平、恩平等20多个市县及香港九龙半岛和澳门半岛,流域面积26820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5.91%。
在世界的三角洲中占第十五位,在亚洲占第六位,在我国的四大三角洲(长江、珠江、黄河、滦河)中仅次于长江而占第二位。
珠江三角洲东、西、北三面被山地围绕,南临南海。
三角洲内有1/5的面积为星罗棋布的丘陵、台地和残丘,沿海有数百个岛屿为屏障,海岸线长度为522.4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