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二十四孝_兄弟争孝

合集下载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二十四孝故事二十四孝二十四孝故事一、孝感动天原文: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嚚,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诗赞: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译文:五帝之一的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是瞽瞍老汉的儿子(瞽瞍,盲人也)。

天生就懂得大孝。

他父亲脾气古怪,继母性情变化无常,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字叫象,非常不懂事(他们多次设诡计陷害舜,但舜毫无嫉恨,总是以德报怨)。

舜每天去历山耕田种地,干活时有大象跑来替他拉犁,小鸟飞来如他播种,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会有这样的景象啊。

尧帝听说舜的事迹后,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在舜手下做事、),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同时嫁给舜为妻子,最后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二、戏采娱亲原文:周老莱子,至孝。

奉二亲,极其甘脆。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著五色斑烂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诗赞: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闱。

身穿色彩鲜艳的婴儿装,象婴儿一样在双亲身边戏昵。

有一次曾经在为老人端洗脚水时,故意假装跌倒,趴在地上,学小婴儿的哇哇哭声,逗老人开心。

三、鹿乳奉亲原文:周剡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

剡子具以情告,乃免。

诗赞: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译文:周朝时有个人叫剡子,天性非常孝顺。

他的父母年纪大了,俩人的眼睛都患上了眼病,想吃野鹿的乳汁。

剡子于是穿上鹿皮做的衣服,进到深山密林里,混到鹿群当中,挤母鹿的乳汁拿回家供养双亲。

一次,猎人发现了他,以为是只失群的小鹿,便用弓箭瞄准准备射他,吓的他赶紧大喊说自己是为得到鹿乳而装扮成鹿的人,才逃过了一场大难。

四、为亲负米原文: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二十四孝》原文及译解知识讲解

《二十四孝》原文及译解知识讲解

《二十四孝》原文及译解知识讲解《二十四孝》原文及译解《二十四孝》原文及译解一、孝感动天(虞舜)【原文】虞舜,瞽叟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嚣。

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有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系诗颂之,诗曰:对对耕春象。

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帝位。

孝感动天下。

【译解】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二、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原文】西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

初封代王。

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

母尝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亲尝弗进。

仁孝闻于天下。

系诗颂之,诗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译解】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放心后才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重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发达,与汉景帝所统治的时期并誉为“文景之治”。

三、啮指心痛(周朝曾参)【原文】周(朝)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

参曾采薪山中,家有客至。

母无措,参不还,乃啮其指。

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母。

母曰:“有客忽至。

吾啮指以悟汝耳。

”后人系诗颂之,诗曰:母指方缠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译解】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识字27《棉鞋里的阳光》知识二十四孝的故事(古文)素材鲁教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识字27《棉鞋里的阳光》知识二十四孝的故事(古文)素材鲁教版

二十四孝的故事一、孝感动天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

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

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

舜有个弟弟叫象,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

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

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后人有诗赞曰: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心二、孝传五世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县,有个姓陈名侃字君和的人,因事亲至孝,名遍四方。

他奉侍双亲,温顺孝敬从来不让父母心中有忧虑之念。

偶遇父母有病,则衣不解带日夜陪床服侍亲自做汤熬药。

二老逝去后陈侃悲痛欲绝,真正做到了事生尽力事死尽思的圣人垂训。

他的孝行被整个家族引为典范。

所以后代子孙人人效法,尊老爱幼,兄弟团结夫妇和睦妯娌相亲。

以后陈氏家族五代同堂传为佳话.宋皇树坊旌表,赐额曰:‘孝门陈君,百姓则称其为“陈孝门”。

后人有诗赞曰;至孝事亲世颂扬,子孙代代仰遗芳同居五世人崇敬,感动枫宸诏表彰三、兄弟争孝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

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

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

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

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

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

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

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诗云: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

《二十四孝》全解

《二十四孝》全解

《二十四孝》全解《二十四孝》全解一、【虞舜耕田】虞舜大孝。

竭力于田。

象鸟相助。

孝感动天。

【原文】虞舜、姓姚名重华。

父瞽瞍顽。

母握登贤而早丧。

后母嚚。

弟象傲。

常谋害舜。

舜孺慕号泣。

如穷人之无所归。

负罪引慝。

孝感动天。

尝耕于历山。

象为之耕。

鸟为之耘。

帝尧闻之。

妻以二女。

历试诸艰。

天下大治。

因禅焉。

大舜心中。

只有父母。

故不知其他。

只求可得父母之欢心。

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

人伦之变。

至舜而极。

然能尽爱敬之诚。

则至顽如瞍。

尚能底豫允若。

况顽不如瞍者乎。

【译文】虞代的舜帝。

姓姚。

名叫重华。

他的父亲叫瞽瞍。

没有知识。

又喜欢妄作妄为。

他的生母名叫握登的很贤德。

可是早已亡过了。

他的后母呢。

口里是不说忠信的言语的。

他的弟弟名叫象。

性子又很傲慢。

他们常常想了计策。

要谋害舜。

舜像孩子般的呼号哭泣。

同穷苦的人没有归处一样。

并且以为父亲母亲弟弟的种种行为。

都是自己的侍奉不得法。

所以不能够得到爷娘的喜欢。

舜帝这样的孝顺行为。

终于感动了上天。

有一次。

在历山地方耕田。

大象帮着他耕。

飞鸟帮着他耘。

骑有一百辆的多。

他积聚的谷米。

有一万钟的富。

坐的时候。

便茵褥重叠。

吃的时候。

便鼎食满前。

他就叹气着说。

我现在虽然富贵。

但是要想像从前一样吃着藜藿的蔬菜。

仍旧到百里以外去背米来养爷娘。

这世里断断不能够再有这种日子了。

叫我怎不伤心呢。

孔子说道。

仲由的服事爷娘。

可以说是活着尽了力。

死了尽着追思的了。

三、【闵损芦衣】孝哉闵子。

衣芦御车。

感父救母。

千古令誉。

【原文】周闵损、字子骞。

早丧母。

父娶后妻。

生二子。

母恶损。

所生子衣绵絮。

而衣损以芦花。

父令损御车。

体寒失靷。

父察知之。

欲逐后妻。

损启父曰。

母在一子寒。

母去三子单。

父善其言而止。

母亦感悔。

视损如己子。

李文耕谓闵子留母之语。

凄然蔼然。

从肺腑中酝酿而出。

虽使铁石人闻之。

亦为恻恻心动。

何其天性之厚且纯也。

卒之全母全弟全父。

一家太和之气。

直从孝子一念恳恻中转回。

为子者其三复之。

【译文】周朝时候。

有个孝子。

二十四孝文

二十四孝文

二十四孝图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目录概述忠孝双全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彩衣养亲哭竹生笋打虎救父鹿乳奉亲笼负母归弃官奉亲芦衣顺母卖身葬父亲尝汤药卧冰求鲤闻雷泣墓百里负米挨杖伤老跪父留母孝感继母劝姑孝祖孝感动天兄弟争孝啮指痛心老莱娱亲郭巨埋儿概述《二十四孝图》是现代著名作家鲁迅所写,出自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

新《二十四孝图》,乃陈少梅先生41岁时盛年之杰作,其题材不多见,笔墨工雅,设色清丽,非同寻常,故堪称国之重宝。

忠孝双全明朝湖南道州守将沈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

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

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

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

”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

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

朝廷下令追封沈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

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有诗颂曰:望云思亲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

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

他的一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病,如果这样离去,无法在身边侍候,心中非常悲痛。

狄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后,特此奏请皇上改派别人。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1孝感动天.虞朝皇帝舜,是瞽瞍之子,天性至为孝顺。

父亲是一位全然不懂礼仪的人,母亲常出恶言,其弟名象,高傲不悛,惟姚舜其实不怨恨,仍能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姚舜常在历山下耕田,因孝感动天,有象协助耕田,亦有鸟帮忙其锄草。

当时的皇帝唐尧闻悉姚舜大孝,特派九位男子服侍,并将其女儿娥皇及女英与舜为妻,後来并将天下让与,舜以一平民,居然跃而为虞朝之皇帝,纯因孝心所致。

2.亲嚐汤药西汉时代之汉文帝名恒,系汉高祖刘邦之第三子,尚未就帝位前,其父就封化为代王,文帝奉养其母薄太后,极为孝顺,从不怠慢,有一次母亲患病,病了三年之久,文帝亲自殷勤看护,在侧侍候,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每逢煎好汤药,如非亲自嚐试,未敢拿与母亲服。

文帝孝顺母亲,因而仁孝声名传遍於天下,得到人人之赞颂。

3.啮指痛心周朝曾参,名子舆,奉养母亲,极为孝顺,有一次往山中砍柴时,家裏忽然有客来到,母亲手足无措,盼望曾参速返,乃咬破手指,在山中之曾参,陡觉心痛,卜有预兆,急忙挑柴赶回家中,硊在母亲膝前,问其缘故,母亲说: 因有客至,乃咬手指使你醒悟。

曾参事母至孝,母亲手指竟与其性灵相通。

4.负米养亲周朝仲由,字子路家境贫困,时常采食藜与藿等野菜,子路为奉养父母,每每往百里以外之地背负食米。

父母逝世後,南游至楚国,楚王敬慕其学问人品,给与封其官爵百乘之车马,积存之米粮以万钟计,平时生活,以多层毛毯为坐褥,用膳时排列食鼎食用,极尽荣华富贵,但仍然思念父母之苦劳,感叹说: 虽然希望再如以往,食用藜藿等野菜,往百里以外之地负米奉养双亲,惜巳无法如愿。

5.卖身葬父汉朝有一孝子,姓董名永,家贫如洗,父死时无力筹划丧事,乃卖身贷钱埋葬父亲。

葬亲事毕,往买主家偿工途中,遇一妇女,求董永娶为妻室,并与之同往主家,买主令织缣三百疋以抵偿贷借款项,因得该妇女之助,仅历时一个月,即完成工作,归途行至前相遇之槐树下,该妇女遂辞别董永而去。

相传该妇女系仙女,因董永之孝心可感,乃得天助。

二十四孝图全本欣赏

二十四孝图全本欣赏
陆绩小时候,就是一个聪明而孝顺得孩 子。她6岁时随同父亲陆康到九江拜 会太守袁术,袁术用桔子招待她们。 陆绩把两个桔子藏进衣袖,辞别作揖 时桔子掉到地上。袁术感到奇怪,问 道:“陆郎来我家做客,临走时为什么 还要怀揣主人得桔子呢?”陆绩回答 说:“我母亲平时最爱吃桔子,我怀揣 桔子就是为了带回家去给母亲吃。” 袁术 十分惊喜,见她这么小得年龄,就懂 得孝敬母亲,真就是让人感动。袁术当 场对陆绩得一片孝心大加夸赞。
八、丁兰刻木奉亲
丁兰,西汉时期河内(今河南省 安阳)人。汉宣帝时(公元前73 年起),【注:只注明皇帝登基 执政得时间,以下同。】她被御 封为中大夫。
丁兰幼年丧父,自己与母亲相依 为命。丁兰婚后,一度婆媳关系 不睦。待母亲去世后,她经常思 念父母得养育之恩,悔恨不能报 答父母,便请人刻了父母得木雕 像,把木雕像视为活着得父母一 样供奉。她每日三餐先敬父母木 像,然后自己开饭;出门前必向 木像禀告,回家后先向木像问候, 从不懈怠。天长日久,妻子产生 不敬与厌倦之心,竟用针刺了母 亲木像得手指,不料其木像得手 指居然有血流出。到丁兰回家跪 拜木像时,瞧见木像眼中垂泪, 便向妻子追问实情,妻子无奈 只有如实讲述。知此真相后, 丁兰气愤地将妻子赶出家门。
七、刘恒亲尝汤药
刘恒即汉文帝,汉高祖刘邦得第三 个儿子,西汉第四位皇帝。刘恒8岁 时就被封为诸侯王。吕后当权时, 刘邦得其她儿子多被杀害,而刘恒 因身处边远地区不起眼而幸免。
刘恒对母亲薄氏感情甚笃,力行孝 道。薄氏曾因一场大病而三年不愈, 刘恒也整整侍奉了三年,经常守在 母亲身边,不解衣带而卧,精心料 理,十分操劳。给母亲治病得汤药, 都要由她亲口尝过之后才让母亲服 用。三年后,母亲病好了,而刘恒 却累倒了。公元前180年,大臣周 勃平息吕氏之乱后,立刘恒为帝, 理由就是刘恒仁孝贤能,名扬天下。 刘恒登基后,重德治、兴礼仪,稳 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发展水利。 她与汉景帝得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 之治”。

中国著名二十四孝的名称及典故介绍

中国著名二十四孝的名称及典故介绍

中国著名二十四孝的名称及典故介绍《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

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

1,孝感动天(舜的故事)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2,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二十四孝_兄弟争孝
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

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

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

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

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

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

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

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

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诗云: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

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