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的经验与启示

合集下载

上甘岭战役的经验与启示

上甘岭战役的经验与启示

上甘岭战役的经验与启示李伟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著名也是最惨烈的一场防御作战,志愿军15军创造了中外战史上以劣胜优、以少胜多的光辉战绩和“攻不破的防线”的奇迹,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著名战斗英雄和“特功八连”等英雄集体。

“上甘岭”一词已成为英勇顽强的代名词,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上甘岭战斗作风和黄继光献身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军人艰苦奋斗、英勇拼搏、续写辉煌。

一个甲子的时间过去了,历史长河深处的宝藏不仅没有被时光尘埃埋没,反而被洗刷得更为璀璨。

时至今日,认真回顾和总结这段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战史,对于我们建设新时期革命军队,打赢未来战争,仍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深远的经验启示。

一、先进的军事指导思想和上级的正确决策领导是作战胜利的根本保证原志愿军15军军长秦基伟在总结战役胜利时深刻指出,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指导思想的胜利,是志司、兵团贯彻“持久作战,积极防御”方针的胜利。

经过前四次战役与美军的反复较量,毛泽东对朝鲜战争规律的认识逐步加深,提出了“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

在具体的实施手段上,毛泽东有个形象的比喻叫“零敲牛皮糖”,即在某个战术要点上对敌实施突然的、隐蔽的袭击,给敌部分兵力造成大量杀伤,而后视情固守,保持主动积极的防御,通过持久的作战不断消耗美军,迫使美国结束战争。

实践证明,这的确是一个“致敌死命”的法宝。

在上甘岭战役中,15军坚决执行这一方针,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阵地,广泛开展冷枪冷炮杀敌运动,把斗争的焦点推到战斗的最前沿,不断地消灭消耗敌人,积小胜为大胜。

在冷枪冷炮杀敌运动中,15军共歼敌37123人,小分队出击数百次,敌我伤亡比例达到569:1,537.7 北山也因此被敌称为“狙击兵岭”、“伤心岭”。

美军战场最前沿不断有成排、成连甚至成营敌人被歼灭,这使敌人不仅在实力上得到削弱,心理上更受到了极大的威慑,为上甘岭战役胜利奠定了基础。

上甘岭战役不仅是兵力、武器装备的较量,更是军事理念、意志、智慧、胆略的较量。

上甘岭战役感悟

上甘岭战役感悟

上甘岭战役的的胜利,我深刻领悟到,胜利的取得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坚定信念、团结协作、勇往直前,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在这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

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全和尊严而奋斗。

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合作,才能够战胜任何困难。

在战场上,每个士兵都是重要的力量,只有大家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才能够取得胜利。

通过这次战役,我还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我们要始终保持警觉和清醒的头脑,时刻准备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和平、维护和平,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总之,以上甘岭战役为开端,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不断前进、不断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上甘岭战役对应团队启发

上甘岭战役对应团队启发

上甘岭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主要是美军)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于1952年11月25日至12月6日,是朝鲜战争中的一次大规模战斗。

这场战役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其中的一些启示可以用于团队管理和领导力发展:
1. 团队协同作战:上甘岭战役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度的协同作战能力。

在团队中,各个部队和单位之间的密切配合和相互支持对于达成整体胜利非常关键。

这启示我们在团队中强调协同作战,促进信息共享、资源协作,实现整体绩效的提升。

2. 领导力和士气:战役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出色的领导力和高昂的士气。

指挥官能够激发士兵的战斗意志,同时在压力下做出明智的决策,这对于团队成功至关重要。

领导者应具备坚定的信念、清晰的愿景,并能够激励团队成员在压力下保持高昂的士气。

3. 灵活应对变化:上甘岭战役中,双方在战场上都经历了多次的位置变化。

在团队管理中,灵活应对变化和迅速适应新的情况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团队需要具备快速决策和行动的能力,以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4. 胜利后的克制与谦逊:上甘岭战役胜利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表现出了克制与谦逊。

这种态度有助于维护战后的和平,并建立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在团队中,成功后的克制和谦逊同样重要,它有助于团队建设、保持团队稳定,并有助于团队与其他团队的合作。

这些启示可以帮助团队领导者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压力下有效领导和管理团队,并从团队成员中激发出最佳的合作和努力。

上甘岭战役读后感

上甘岭战役读后感

上甘岭战役读后感《上甘岭战役》是一部由北方卫视制作的电视剧,讲述了中朝联军在朝鲜战争中与美军展开激烈战斗的故事。

通过《上甘岭战役》这部电视剧,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朝鲜战争的残酷性和英雄主义精神的伟大。

这部电视剧通过生动的场景、激动人心的剧情和精彩的演员表演,展现了上甘岭战斗期间中朝联军与美军之间的殊死搏斗。

在遭遇美军强大火力的情况下,中朝联军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祖国的安全和尊严。

他们不畏艰险,坚守阵地,用血肉之躯抵挡住美军的进攻,为胜利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这部电视剧传达了许多教育意义。

其中之一就是英雄主义精神。

在剧中,每一个角色都展现了英勇的品质。

他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用自己的行动演绎了英雄的传奇。

尤其是剧中的指挥官,他们带领着战士们勇往直前,冲在最前线,舍生忘死的精神感动了人心。

他们不仅仅是军人,更是伟大的爱国者,是民族英雄,他们的精神力量鼓舞了整个国家。

除了英勇的战斗之外,《上甘岭战役》也深刻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

在电视剧中,无数的战士在战斗中牺牲,他们有的年轻气盛,有的刚刚成家立业,有的是年逾花甲的老人。

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宁、人民的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的牺牲让人感到痛惜,也让人思考战争的可怕。

战争不仅仅是伤亡和破坏,更是人们心灵的伤害和疮痛。

这部电视剧通过展示战争的残酷一面,向观众传达了和平的重要性和宝贵性。

此外,《上甘岭战役》还展现了军队的团结和战斗的配合。

在这场战斗中,中朝联军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他们制定战略计划,统一指挥,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每个战士都坚守岗位,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

正是因为团队的默契配合,中朝联军才能在敌人的围剿下艰难坚持,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部电视剧深刻表达了团结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

总的来说,《上甘岭战役》是一部感人至深、让人深思的电视剧。

它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和精彩的表演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英雄主义精神的伟大。

它告诉我们战争是多么可怕,人民的和平生活是多么宝贵。

上甘岭战役可借鉴的精神

上甘岭战役可借鉴的精神

上甘岭战役可借鉴的精神1.引言1.1 概述上甘岭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队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

该战役发生在1950年朝鲜战争期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长期顽强抵抗的一次重要战斗。

上甘岭战役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无畏的勇气和出色的战斗技能,为朝鲜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对着人数众多、装备先进的联合国军队,但仍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战斗。

他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坚持作战,用他们的勇气和毅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意志力与战斗精神。

此外,上甘岭战役还强调了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志愿军士兵之间相互支持和鼓励,他们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团队,共同面对敌人的进攻。

这种团结协作精神不仅在军事行动中体现出来,也对现实生活中的任何其他领域具有伟大的启示意义。

总之,上甘岭战役是中国军队的一次重要战斗,也是中国人民勇气和毅力的典范。

这场战役展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困难环境下坚持奋战的精神,并强调了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这些精神不仅在战争中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将简要概述上甘岭战役的背景,介绍战役所涌现出的可借鉴的精神,并说明本文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将详细讲述上甘岭战役的背景,包括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参战双方的情况。

接着,重点关注上甘岭战役所展现出的可借鉴的精神,主要包括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

首先,我会探讨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包括战士们艰苦奋斗、英勇顽强的精神面貌,以及他们在极端恶劣环境中的毅力和决心。

其次,我会论述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强调战友之间紧密团结、相互支持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上甘岭战役中表现出的集体意识所带来的积极效果。

在结论部分,我将总结上甘岭战役的意义,回顾战役中表现出的可借鉴的精神对当时战局的重要影响。

同时,我还会探讨这些可借鉴的精神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包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如何以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来取得更好的成果和面对困难。

《上甘岭战役》读后感

《上甘岭战役》读后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上甘岭战役》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上甘岭战役》知道了它的内容是在1952年10月,美国侵略军发动金化战役,企图李取战略要地五金山阵地,从迫中朝部队后撤,造成谈判桌上的主动。

上甘岭战役是五圣山的主阵地,它的得失关系重大。

美国侵略军先以300门大炮向上甘岭阵地猛烈开炮,发身炮弹30多万发,飞机空投炸弹500多枚。

然后,敌人以7个营的兵力,在40多架飞机和30多辆坦克的掩护下,向上甘岭阵地发起进攻,侵占了上甘岭地面阵地。

志愿军被迫进入坑道,志愿军战士克服,缺水,继续战斗。

敌人用断水等手段破坏坑道。

志愿军战士克服缺水、缺氧等,重重困难,坚持坑道战斗。

半个月后,志愿军发动了反击,收复了矢地,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我明白了要为了祖国,好好学习。

将来报效祖国,珍惜我们今天的美好日子。

上甘岭观后心得感悟(精选4篇)

上甘岭观后心得感悟(精选4篇)

上甘岭观后心得感悟(精选4篇)上甘岭观后心得感悟篇1上甘岭,是朝鲜的一个小村庄。

在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地区依托坑道工事,打败了美韩两国组成的“联合国军”。

《上甘岭战役》这部影片中,七连坚守的主峰阵地情况令人时时刻刻都感到危急。

七连伤亡十分惨重,师部不得不派出八连去接应七连。

当八连连长张忠发来到阵地时才发现七连连长和大部分战士已经牺牲,只剩下被打瞎了眼睛的指导员趴在岩石上指挥着几个战士。

八连接过阵地,在短短一个上午的时间里就受到了敌军的二十三次攻击。

八连不得不撤回坑道,过起了坑道生活。

在坑道中由于被敌军封锁,八连的战士不仅要时刻准备战斗,还要忍受渴与饿。

可以战斗的战士在一天天削减,连长张忠发不得不让几个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去山下抢水,可是每一次那几个战士都被敌人的机qiang打死了。

个个战士的嘴唇都干裂了,就连连长也是如此。

我不禁想到了脚下的土地,这土地是千千万万个战士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没有他们,我们一定还生活在被侵略者欺凌的.困境中。

那时的战士个个都被渴与饿威胁着生命,今天的我们吃得饱、穿得暖。

这样的条件,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这些虽然都是半个世纪前的战争故事,虽然今天的祖国已经强大起来了,但是作为一名中国人,不应该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而应该讲屈辱的历史化作前进的动力!前进吧,做一个好孩子;前进吧,做一个好少年;前进吧,做国家坚实的栋梁!此时此刻,我的耳畔响起了那激励战士和渴与饿、和敌人作斗争的名曲,“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上甘岭观后心得感悟篇2今天,我看了一部名为《上甘岭》的电影,这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的影片。

故事主要讲述八连战士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以乐观、团结的战斗精神,像钉子一样锲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

最终,他们依靠坚定、顽强的战斗精神,战胜了敌人,取得最后的胜利。

上甘岭战役对我们的启发

上甘岭战役对我们的启发

上甘岭战役对我们的启发
上甘岭战役是我志愿军在金化东北上甘岭附近的突出部之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约3.7平方公里)为主的阵地上,依托坑道工事,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进攻的一次成功的坚守防御战役。

我军经过反复激烈的争夺作战,阵地多次失而复得,终于粉碎了敌之进攻。

取得了歼敌25000余人,击毁击伤敌机300架,击毁敌大口径火炮61门、坦克14辆的重大胜利。

整个战役是在敌强我弱情况下进行的,战斗之激烈实属空前,我军指战员奋勇杀敌的情景更是罕见,研究借鉴战役胜利的宝贵经验,对我指挥现代战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上甘岭战役经验启示我们:集中兵力,坚守要点,是山地防御的一条重要原则,配以灵活多样的战术,让我军作战事半功倍。

上甘岭战役经验启示我们:战争是综合国力的比拼,强大的后装保障是一场持久战役胜利的基石,以前是、现在是、今后也是,世界一流军队需要有世界一流后勤服务作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甘岭战役的经验与启示李伟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著名也是最惨烈的一场防御作战,志愿军15军创造了中外战史上以劣胜优、以少胜多的光辉战绩和“攻不破的防线”的奇迹,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著名战斗英雄和“特功八连”等英雄集体。

“上甘岭”一词已成为英勇顽强的代名词,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上甘岭战斗作风和黄继光献身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军人艰苦奋斗、英勇拼搏、续写辉煌。

一个甲子的时间过去了,历史长河深处的宝藏不仅没有被时光尘埃埋没,反而被洗刷得更为璀璨。

时至今日,认真回顾和总结这段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战史,对于我们建设新时期革命军队,打赢未来战争,仍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深远的经验启示。

一、先进的军事指导思想和上级的正确决策领导是作战胜利的根本保证原志愿军15军军长秦基伟在总结战役胜利时深刻指出,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指导思想的胜利,是志司、兵团贯彻“持久作战,积极防御”方针的胜利。

经过前四次战役与美军的反复较量,毛泽东对朝鲜战争规律的认识逐步加深,提出了“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

在具体的实施手段上,毛泽东有个形象的比喻叫“零敲牛皮糖”,即在某个战术要点上对敌实施突然的、隐蔽的袭击,给敌部分兵力造成大量杀伤,而后视情固守,保持主动积极的防御,通过持久的作战不断消耗美军,迫使美国结束战争。

实践证明,这的确是一个“致敌死命”的法宝。

在上甘岭战役中,15军坚决执行这一方针,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阵地,广泛开展冷枪冷炮杀敌运动,把斗争的焦点推到战斗的最前沿,不断地消灭消耗敌人,积小胜为大胜。

在冷枪冷炮杀敌运动中,15军共歼敌37123人,小分队出击数百次,敌我伤亡比例达到569:1,537.7 北山也因此被敌称为“狙击兵岭”、“伤心岭”。

美军战场最前沿不断有成排、成连甚至成营敌人被歼灭,这使敌人不仅在实力上得到削弱,心理上更受到了极大的威慑,为上甘岭战役胜利奠定了基础。

上甘岭战役不仅是兵力、武器装备的较量,更是军事理念、意志、智慧、胆略的较量。

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军事理念败给了中国军事理念,美国将军败在了中国将军的手下。

在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军事实践相结合过程中,我们党先后创立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等先进军事理论成果。

它们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85年来,成功地指导了和指导着不同时期中国的军事斗争实践,是我军的建军之魂、本军之本和制胜之道。

二、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是我军取得一切胜利的思想武器上甘岭战役中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关键在于坚持党对作战的统一领导,最大限度发挥政治工作优势,极大地激发官兵的战斗精神,才创造出让美国人至今猜不透的民族精神和能量。

上甘岭战役中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对新形势下深化拓展政治工作仍有十分重要的启迪。

一是保证党对作战的绝对领导,坚持各级党委支部统一集中领导,保证军队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巩固和统一。

不论战斗进行到什么程度,打剩下的人还有多少,志愿军始终坚持党委支部集体领导制度,坚决贯彻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方针、政策和命令,充分发扬军事民主,以集体智慧决策重大问题。

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把官兵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组织成为结构合理、高度集中统一的战斗集体,形成强大合力,保证了我军的性质和强大战斗力。

在坑道战斗最艰苦的阶段,一号坑道里算上所有伤员只有70余人,来自16个不同的建制连队,他们自发编入134团8连,成立一号坑道党支部,建立党团小组,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了毛主席提出的“艰难奋战而不溃散”。

在各坑道临时党支部的领导下,建立了指挥组、战斗组、救护组、通信组,积极开展对敌斗争,没有被任何困难压倒。

二是通过广泛动员教育和丰富文化活动,提高全体人员的政治觉悟,保证部队在艰苦的作战中始终保持顽强的战斗意识和旺盛的斗志。

在战斗期间,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了全过程。

入朝前后,15军深入进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不怕艰苦、不怕牺牲”、杀敌立功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军领导带头表示:在朝鲜战场上,不上英雄榜,便上烈士碑!极大的激发着指战员们热爱祖国和献身祖国的豪情。

在冷枪冷炮运动和潜伏战斗中,教育官兵强调高度的自我牺牲、高度的集体主义和高度的纪律观念,并转变为指战员的自觉行动。

坑道战斗异常艰苦困难,随时面对着死亡。

军党委号召转入坑道的部队坚持到底,积极开展小活动,反复宣传战役的伟大意义和军党委“打到底,打到胜利”的决心,使部队“越艰苦,越光荣,越困难,越团结”,提高了战士们为了胜利和整体利益而自觉忍受艰苦的思想觉悟。

留在坑道内的重伤员不叫苦,轻伤员不下火线,大家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克服困难,同舟共济,形成了一个个团结互助的战斗集体,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

这样,就涌现出了一个苹果许多人分着吃、一壶水许多人分着喝的感人事迹。

三是坚持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政策,持续开展有效的对敌攻势。

在敌我对峙防御期间,15军对部队进行了“粉碎敌人欺骗宣传”和气节教育,同时对敌开展群众性的强大政治攻势。

一线连队在重点阵地上开展对敌喊话,进行了‘端阳节’、‘6.25’朝鲜战争纪念日、‘7.10’朝鲜停战谈判一周年纪念日等政治攻势,向敌人散发宣传品127万份,播音640,口头喊话864次;送到敌阵地上的宣传牌、信件、标语、漫画等2063件;各种‘礼品’40多种,计3400件;送去敌军尸体26具,争取了数百名伪军投诚,4处达成‘停火’协议,一处阵地进行了联欢会谈,从政治上狠狠打击了敌人,取得了对敌斗争的主动权。

三、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永远是作战胜利的决定因素志愿军战地记者洪炉认为,志愿军之所以能在朝鲜战场与美军抗衡,战斗精神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他说,战争的实质是志愿军以血肉之躯对抗钢铁,如果没有必死献身的精神是无法实现的。

上甘岭战役的残酷程度前所未有。

“联合国军”向两个小小山头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炸弹,最多的一天高达30万发炮弹,每平方米的土地上要承受76枚炮弹,山顶被炮火削低了2米。

战场上空,昏天黑地,硝烟缭绕。

随手抓一把沙土,就有一半是铁屑、弹壳。

兵员的伤亡,血肉横飞的场面司空见惯。

坚守坑道的一名战士日记里写道:“……表面工事全部摧毁,残留的两个坑道口,一个被堵塞了一半,另一个爬着才能进出。

伤员和牺牲的同志挤得很满,缺粮、缺弹、缺水,坑道内空气稀薄、难闻……整个阵地在十几天双方炮火的轰炸下,好似用拖拉机翻耕了几遍,残缺不全的死尸肢体比比可见……”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上甘岭的铁血将士们,始终抱着必胜的信念,以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慨,顽强地打退了敌人数百次的疯狂进攻,涌现出以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等一大批惊天地、泣鬼神的视死如归的战斗英雄。

许多连队打光了,有的连队只剩下几个人,仍然坚持战斗。

15军所编撰的《抗美援朝战争史》中描述到,烈火烧身而纹丝不动直至牺牲的、以胸膛堵枪眼的、抱着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的、用身体给战友当枪架的、用身体当电话线的、把生的希望无私地让给战友、把死的威胁坦然留给自己的等等,成为普遍现象。

有人说,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战役开始的。

这话不一定准确,但是,在上甘岭战役中,我们所体现的‘不怕牺牲、艰苦顽强、友爱团结、机智灵活’的战斗精神,尤其是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使世界都为之震惊。

毛主席总结战役胜利的五个因素中,即指出‘官兵勇敢’这一条。

它再次证明:战争的胜败主要不决定于钢铁和机械,而是决定于战争的性质和作战的人。

四、军兵种间的密切协同和团结战斗是作战胜利的重要前提15军各师之间密切配合、团结战斗,是上甘岭战役胜利的重要原因。

最初上甘岭地区只投入了45师,但为了有力支援上甘岭作战,坚守西方山、斗牛峰的44师,也严阵以待、积极出击。

敌人在东边打,他们就在西边打;敌人打上甘岭两个山头,他们也打敌人几个山头。

这是对上甘岭作战的直接配合,也是对45师的最好支援。

另一支精锐、当时隶属于15军的29师,也发扬了无私的品格和无畏的精神,在战斗最艰苦的阶段,前送弹药物资后运伤员,哪里需要就飞驰哪里,积极配合兄弟部队共同作战。

三个师同仇敌恺,情同手足。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不仅仅属于15军,也属于后来投入的12军。

12军是在战斗最紧张、最艰苦的情况下投入战斗的。

当时,15军的后续梯队已经拉上去了,敌人又调来了大量兵力投入战斗,597.9高地的战斗发展到决战阶段。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12军投入战斗,更加增强了15军取得战役全胜的信心,对上甘岭最后胜利有重要作用。

步炮密切协同,是战役上甘岭战役第三阶段决定性反击取得胜利的主要关键之一。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炮兵发扬敢打敢拚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整体观念,与步兵密切配合,步兵指向哪里,炮弹就射向哪里,有效地支援了步兵,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现代战争不仅有军队内部各建制单位的协同作战,还有诸军兵种的协同作战,包括陆、海、空、二炮部队以及其它特种部队间的协同作战。

在不久的将来,还可能会有航天部队、激光部队、生物部队、机器人部队等新的军种等参战。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告诉我们,各军兵种能否实现密切的协同作战和团结战斗,将是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前提。

五、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作战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武器装备差距悬殊、没有空中优势的前提下,上甘岭战役胜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广大志愿军官兵在战术运用上的胜利。

朝鲜战争之前,解放军的主要战术就是运动战和游击战,即使是防御作战,也是机动防御。

上甘岭战役涌现出了诸多新的作战方式,最为经典的数潜伏战和坑道战。

潜伏战,是一种根据敌情和地形攻击敌人防御阵地的战术。

为减少攻击部队在敌火下长距离冲锋所造成的伤亡,在攻击的前一天夜里,将大批的突击人员秘密潜伏在距敌前沿阵地仅数十米的乱草丛中,待到次日黄昏,出敌不意,突然发起进攻,一举夺取敌人的阵地。

15军著名的战斗英雄邱少云,就是在潜伏战中牺牲的。

坑道战是地道战、壕沟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再创造,是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朝鲜战争进入到相持战阶段后,志愿军不得不进行全线坚守。

在“联合国军”的猛烈火力的打击下,巨大的伤亡让志愿军急需抵御美军炮火和火力打击的办法。

基层官兵一个偶然的创新——将两个加深“猫耳洞”连结在一起,构造出了坑道工事的雏形。

在经过战争检验后发现能明显对抗“联合国军”的重火力。

此后志愿军掀起了大规模构筑坑道工事的热潮。

上甘岭一役中,45师共筑坑道302条,长8827米。

至朝鲜停战,志愿军构筑的大小坑道总长1250多公里,共开挖土石方6000万立方米,如以一立方米排列,能绕地球一周半,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有了坑道工事,志愿军在作战中伤亡明显减少。

为了对抗美军坦克、重机枪等直射火器,志愿军又构筑了大量反斜面阵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