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三则教案

合集下载

《庄子》故事教案设计

《庄子》故事教案设计

《庄子》故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学习《庄子》中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3.提高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庄子》的背景和主要内容介绍。

2.选取《庄子》中的故事进行阅读和分析。

3.讨论《庄子》中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4.进行创作活动,表达对《庄子》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介绍《庄子》1.课堂导入:通过谈论一些哲学和道德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介绍《庄子》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庄子是一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3.介绍《庄子》的主要内容:讲述了庄子的思想观点和故事。

第二课时:阅读《庄子》故事1.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庄子》故事,如《胡蝶梦》。

2.学生阅读故事并理解故事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义。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课时:分析《庄子》的哲学思想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庄子》故事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并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

第四课时:创作活动1.学生个人或小组自由选择一篇《庄子》故事进行创作。

2.创作形式可以是故事改写、续写、漫画、诗歌等。

3.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分享对《庄子》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评价学生对《庄子》故事的理解和分析水平。

3.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庄子》故事集。

2.PPT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学生创作工具和材料。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典籍和哲学著作,拓宽思维和知识面。

2.组织学生进行庄子哲学思想展示和交流活动,加深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以上是《庄子》故事教案设计,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庄子》的背景和内容,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生智慧。

希望学生在学习《庄子》的过程中,能够深入思考和自我发现,从而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成长。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庄子》故事两则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庄子》故事两则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庄子》故事两则一、教学背景《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其文字简洁、寓意深刻,是中国古代哲学之典范。

本课题主要以两则故事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这两则故事,了解《庄子》的思想精髓。

二、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及其思想精髓;2.通过古代寓言故事的形式,领悟《庄子》的哲学思想;3.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1.通过故事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2.理解《庄子》中的“乐与道”的概念;3.将所学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难点1.理解《庄子》中的“乐与道”的概念;2.能够将所学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2.互动式教学法。

六、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节:故事一《牛屠》1.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庄子》的作者以及其背景(5分钟);2.教师讲解故事一《牛屠》(10分钟);3.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一,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20分钟);4.汇报讨论结果,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15分钟)。

第二节:故事二《胡蝶梦》1.教师讲解故事二《胡蝶梦》(10分钟);2.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二,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20分钟);3.汇报讨论结果,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15分钟);4.带领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会像胡蝶梦中的主人公那样时常被现实所困扰,如何做到心静如水,摆脱种种烦恼?(20分钟)。

七、教学作业1.每组完成一篇短文,阐述《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性,以故事为例,进行论述(1000字左右);2.在日常生活中,写下三个例子,阐述如何将《庄子》中的哲学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教学评估1.通过讨论、汇报等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庄子》中的哲学思想;2.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九、教学反思通过两则寓言故事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对《庄子》的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将所学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庄子》教案(优秀7篇)

《庄子》教案(优秀7篇)

《庄子》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庄子》教案(优秀7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

《寓言三则》教案设计教学设计说明

《寓言三则》教案设计教学设计说明

《寓言三则》教案设计【教学设计说明】一、教材分析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

“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指生动的小故事。

通常情况下学习寓言,必须先了解这个寓言所叙述的故事情节。

然后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即寓意。

而在语文课里学习寓言,除了要做到上述两点外,还要注意寓言中有哪些语言因素可以学习、训练和借鉴。

这样,无论对教,还是对学,都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本课三则寓言,包括了《滥竽充数》、《买椟还珠》和《南辕北辙》,每则寓言的题目都是一个成语。

三则寓言内容不同,蕴含的道理不同,行文的特色也不同,因而在教学中也应该采用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方法,并有不同的侧重点。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宣王在位时,每次都要300人的乐队一齐吹竽给他听。

南郭先生混在里面凑数,照样得到很高的待遇。

齐湣王继位,要每个人单独吹给他听,南郭先生混不过去了,只好偷偷逃跑了。

其寓意是: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文章采用对比手法写了齐宣王和齐湣王听竽的不同方式和南郭先生的不同表现。

教学上可侧重创造性复述的指导,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诸如“300人一齐吹竽时的场面、声势是怎样的?”“南郭先生请求参加吹竽队时的表情、话语是怎样的?”“南郭先生装腔作势时的具体表现和混不过去的狼狈相又各是怎样的?”等等。

《买椟还珠》讲的是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珍珠。

他把宝珠装在用名贵的木料雕成的盒子里,装饰得十分美观。

郑国有个人出高价买下盒子,却把放在里面的宝珠还给了商人。

其寓意是:看事物不能只重华丽而不追求实际价值。

这则寓言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故事内容,后面是作者的议论。

而寓意的揭示可从作者的议论中去体会概括。

而教学的侧重点在于“探究原因”的指导。

即:“珠宝商为什么要把盒子做得很考究?”“郑国人肯出高价的动机是什么?”等等。

《南辕北辙》讲的是有个要到楚国去的人,明明知道楚国在南边,他却坐着马车往北飞跑。

当朋友提醒他时,他还自恃优势,强词夺理,继续背道而驰。

庄子四则教案

庄子四则教案

课时讲课计划
讲课日期:2017年2

14日礼拜一
教课
内容《庄子》四则

1



总第2

时)
1.翻译及理解原文
教课目的
思虑寓言故事寓意
教课要点翻译及理解
教课难点理解庄子寓言故事深刻的文化内涵
教课流程
一、导入
“屠龙之技”你想拥有吗?“目瞪口呆”是骂人,仍是夸人?
二、赏析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谈故事的粗心。

赏识动漫视频。

谈谈你对寓意的理解。

教师讲评。

作业部署抄录并翻译《屠龙之技》《目瞪口呆》
《屠龙之技》学生较易理解,但对《目瞪口呆》的解读还太浅薄。

为何会教后感
有这样古今异义的差别?庄子这样的寓言故事究竟想说明什么问题?。

初中庄子 教案

初中庄子 教案

初中庄子教案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初步了解庄子及其作品,理解课文中的寓言故事及其寓意。

3.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4. 领悟庄子思想中的逍遥、无为、顺应自然等观念,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言故事及其寓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庄子及其作品《庄子》导入。

教师出示PPT,介绍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他拒绝。

他的著作《庄子》内外篇共三十三篇,其中外篇十五篇,内篇七篇。

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善用寓言,语言幽默,富有文学色彩。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鲲、鹏是什么样的动物,了解课文表现了鲲鹏什么样的情景,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三、深入学习:理解课文中的寓言故事及其寓意。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第一个寓言故事“逍遥游”,让学生理解“逍遥”是什么意思,初步意识到要志存高远。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第二个寓言故事“齐物论”,让学生理解庄子思想中的无为、顺应自然等观念,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

四、巩固拓展: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如“逍遥游”中的“逍遥”、“齐物论”中的“物我合一”等。

五、总结:领悟庄子思想中的逍遥、无为、顺应自然等观念。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领悟庄子思想中的逍遥、无为、顺应自然等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六、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搜集有关庄子的资料,了解庄子的生平事迹及其思想贡献。

《庄子》教学设计7篇

《庄子》教学设计7篇

《庄子》教学设计7篇《庄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文意,把握故事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2.掌握“是““国”“相”等文言词义。

3.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比较法。

3、拓展法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先秦时期,有一个人的才学和品质都非常出众,临死时,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

大师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

人之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

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

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

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大帅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

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

”大师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这个大师就是庄子!二、通读课文1、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一书。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惠子相梁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3)非梧桐不止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5)于是鸱得腐鼠 (6)鱼出游从容 (7)是鱼之乐也3、翻译句子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2)于是鸱得腐鼠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口赫我邪4)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5)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三、品读、探究1.文中的鹓刍和鸱分别比喻怎样的人?庄子讲鹓鸱故事的用意是什么?2.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3、《庄子与惠子游与濠梁》一文中,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四、拓展:美文悦读,说说《庄子》散文的有何特色秋水(节选)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故事教案设计3

《庄子》故事教案设计3

《庄子》故事教案设计3故事背景在上一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庄子经典中的“逍遥游”故事,向学生介绍了庄子思想的精髓:“知天命而不为之奴,随心所欲而不受其累。

” 对于这个思想,我们重点讲解了庄子对待人生态度正确的重要性。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继续学习《庄子》故事教学的第三部分。

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中的另一个经典故事——“胡蝶梦”2.理解庄子的“夢中情”思想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启发学生自我探索,探究人生真谛。

教学内容和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针对上节课所讲“逍遥游”故事进行简单回顾:“在上一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庄子对待人生态度的思想,熟悉庄子的思想后,你们是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启示呢?”第二步:故事展示(10分钟)介绍《庄子》中的另一个经典故事——“胡蝶梦”:庄子曾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翔。

醒来后,他感到十分困惑,他不知道自己是今天变成了一只蝴蝶,还是蝴蝶昨天变成了他。

这让庄子对现实的认识产生了思考,认为人生的真实与梦境一样,现实的认识是靠观察和感觉得到的,因此人生的真实性并不可靠。

讲解故事后,教师让学生们对庄子的这种思想表示自己的看法。

点击以查看故事资料第三步:音乐引入(5分钟)播放运用到庄子思想的歌曲“胡蝶” ,向学生展示庄子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效果,同时也增强课程的趣味性。

第四步:小组讨论(10分钟)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将庄子的理论运用到自己的人生实践中:假如你现在发现现实和你经历的一场梦境是一模一样的,你会做出怎样的判断和选择呢?第五步:概括总结(5分钟)随机提问,让学生表述庄子的“胡蝶梦”思想并进一步总结庄子的思想大意。

教学评估本节课教师会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随机提问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

评估侧重于学生对庄子的理论思想的掌握程度以及如何将这些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多维度表现。

总结《庄子》故事教学的每一部分都是有深意的,每一个故事都与庄子的思想和哲学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庄子寓言三则


吟诵
探究


1课时
三维度四水平教学目标水

1
课前自学
1.1疏通寓言字面意思
1.2理解庄子寓言含义


2
课堂交流
2.1感悟庄子寓言中体现的思想——淡泊名利


3
课堂拓展
3.1 庄子名利观


4
深入探究:
4.1如何看待“名和利”
教学重点理解庄子寓言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庄子的淡泊名利的思想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交流汇报,在朗读中理解,在感悟中体会




教具文本、PPT
学具纸质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曾指出“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庄子在其《寓言》篇中自叙其著述的特点时也明确的提到“寓言十九”,也就是说在整个著作之中百分之九十的内容都取材于寓言。

可见寓言的确是庄子思想的载体,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寓言,共同感受寓言中庄子博大精深的思想。

二结合寓言理解庄子思想
1分小组讨论寓言含义、分析寓言中所体现的庄子的思想(课下)
2课堂交流
(1)读寓言
(2)译文字
(3)谈感受(寓言含义)
第一篇
【原文】
惠子相梁
惠子②相③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⑤中三⑥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⑦,子知之乎?夫鵷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⑧,非练实⑨不食,非醴泉⑩不饮。

于是(11)鸱(12)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1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秋水》
【注释】
①节选自《庄子·秋水》。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哲学家。

濮水,水名,在今河南省濮阳县。

②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

③相(xiàng):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

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相梁:在魏国当宰相。

战国时期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的别称。

④或:有的人。

⑤国:国都。

⑥三:虚指多次。

⑦鹓鶵(yuānchú):鶵,古同“雏”。

鹓鶵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

⑧止:栖息。

⑨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

⑩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

醴:甘甜.
(11)于是:在这时。

(12)鸱(chī):猫头鹰.
(13)吓(hè):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下文的“吓”用作动词。

第二篇
【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①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②尾涂③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内篇》
【注释】
①巾笥sì:谓以巾包裹。

②曳:拖。

③涂(tú):泥。

第三篇
【原文】
曹商舐痔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

其往也,得车数乘。

王说之,益车百乘。

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①,困窘织屦②,槁项黄馘③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

破痈溃痤④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选自《庄子·杂篇·列御寇》
【注释】
①阨巷:狭窄的里巷
②屦:古代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
③馘:xù,脸。

槁项黄馘:脖子干瘦,脸色蜡黄。

形容人因生活贫困而饿的面黄肌瘦的样子。

④破痈溃痤:破除脓疮溃散疖子。

小结:
这三则寓言都谈论了一个什么样的话题?庄子如何看待功名利禄——淡泊名利
板书
二、庄子认为该如何正确看待“名和利”呢?(通过以下庄子名言来理解)
“求名失己,非士也。

”——《庄子·大宗师》
“弃隶者若弃泥涂,知身贵于隶也。

”——《庄子·田子方》
舍弃名利如同舍弃泥土,懂得自身比名利得失宝贵。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庄子·缮性》
不要为了谋求高官厚禄而纵欲恣行,也不要因为穷困潦倒而随波逐流。

关于庄子:
“往贷粟于监河侯”《外物》
庄周①家贫,故②往贷粟③于监河侯。

监河侯④曰“诺⑤。

我将得邑金⑥,将贷子⑦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⑧作色⑨,曰“周昨来,有中道⑩而呼者,周顾(11)视车辙(12)中有鲋鱼(13)焉(14)。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15)者耶(16)?’对曰:‘我,东海之波臣(17)也。

君岂有(18)斗升之水而活(19)我哉?’周曰:‘诺,我且(20)南游(21)吴越之王(22),激(23)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24)与,我无所处(25)。

吾得斗升之水然(26)活耳。

君乃言此,曾(27)不如早索(28)我于枯鱼之肆(29)(30)!’”。

有一天,庄子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去借米,等米下锅。

他找监河侯,一个专门管水利的小官,向他借点粮食。

监河侯说,你看我现在正在忙着收租子,等我把租子全部收上来,就借你300两黄金。

庄子一听,就给监河侯讲了一个故事。

他说,昨天我从这个地方过,听到有人叫我,看了一下四周没人,又找了一圈,低头发现地上车沟轧出来的车辙印里面有一条小鲫鱼。

小鲫鱼说,给我点水喝好吗?只要有一升水,就能救我的命。

庄子说,可以。

但是我现在没有水,等我到吴越去,向吴越王请求,开通西江的水,引水回来接你回归大海怎么样?小鲫鱼说,等你把那么远的水调来,那时候,你到那个卖鱼干的铺子,或许还能找到我。

说完这个故事,庄子就走了。

说明庄子在现实的境遇中,并不一个超越,洒脱,生活富足无忧的人。

小结:
生活的困窘并没有让庄子屈服于名与利,他不受名的约束,利的诱惑,要做追求自由,志向高洁之士。

讨论:
有人说:“庄子这种无视名利的思想是不思进取的表现”,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三、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或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如何面对名与利”的看法?
四、作业
1 摘抄庄子有关“生与死”内容的寓言(三则)。

2按照今天课堂展现方式,理解庄子”如何看待生与死”的寓言。

三则寓言故事,构思新颖,妙趣横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庄子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巧妙地将思想观点穿插在文中,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庄子散文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体味庄子的思想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