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金丹揭秘67回笔记
《西游记》每回内容概括好词好句第67回-第68回-第69回-第70回-第71回-第72回

《西游记》每回内容概括好词好句第67回-第68回-第69回-第70回-第71回-第72回西游记67回拯救驼罗禅性稳脱离秽污道心清概述:师徒四人来到七绝山的一座山庄借宿,得知这里有一个妖怪作恶。
妖怪原来是只红鳞大蟒,吐下悟空后却被悟空打死。
有庄上百姓送饭,八戒干劲十足,变成大猪在前开路,师徒继续西行。
好词:左邻右舍好句:狂风滚滚,黑雾迷迷。
黑云漠漠遮星汉,灯火无光遍地幽。
68回朱紫国唐僧论前世孙行者施为三折肱概述:师徒四人来到朱紫国住进会同馆,唐僧去倒换关文,悟空和八戒去调料。
看到国王的招医榜文,悟空骗八戒揭了皇榜。
因国王不敢看悟空嘴脸,悟空提出自己可以通过悬丝诊脉给国王看病。
好词:东张西望,游手好闲,望闻问切好句:海榴舒锦弹,荷叶绽青盘。
两路绿杨藏乳燕,行人避暑扇摇绔。
六街三市货资多,万户千家生意盛。
69回心主夜间修药物君王筵上论妖邪概述:悟空诊断出国王的病是因为思念引起。
悟空三人晚上做出药丸“乌金丹”送给国王,并让他将其同雨水一起服下,国王立即康复。
国王恳请悟空救回被妖怪赛太岁抓走的金圣娘娘。
正遇上妖精赶来,悟空要会一会他。
好词:万籁无声好句:宝妆花彩艳,果品味香浓。
70回妖魔宝放烟沙火悟空计盗紫金铃概述:悟空打跑了妖怪的先锋,来到妖怪。
悟空变成道童打死了下战书的小妖“有来有去”并变成它的模样,见到了金圣娘娘。
在她的帮助下,悟空偷到了宝贝金玲儿。
悟空不会用这宝贝,又被妖怪收回。
他只能变成苍蝇躲起来。
好词:没齿不忘,好句:何愁峻岭几千重,不怕长江百十数。
山草山花看不尽,山桃山果映时新。
弄巧翻成拙,作耍却为真。
71回行者假名降怪犼观音现象伏妖王概述:悟空变成狐妖,趁妖怪和金圣娘娘饮酒,用假的金铃儿换走了真的。
妖怪敌不过悟空,又被悟空真的金铃儿烧的走投无路,被观音救下并带走,原来妖怪是她的坐骑金毛吼。
紫阳真人收回了五彩仙衣,让国王和金圣娘娘团圆。
师徒继续西行。
好词:骨软筋麻,泪如雨下好句:解铃人还问系铃人。
《西游记》第六十七回拯救驼罗禅性稳 脱离恶劣道心清白

《西游记》第六十七回拯救驼罗禅性稳脱离恶劣道心清白在《西游记》第六十七回中,我们见证了拯救驼罗禅在性稳的帮助下,成功脱离了恶劣的道心,重获清白。
回首之前的情节,我们知道驼罗禅曾经被恶劣的道心所困扰。
他因为对权力的贪婪,放弃了慈悲和善良的本性,成为了一个邪恶的存在。
然而,性稳的出现改变了一切。
性稳是个具有智慧和慈悲心的菩萨,他的到来为驼罗禅带来了新的希望。
性稳以其善巧的智慧和温暖的言辞,渐渐地打动了驼罗禅的心。
他通过与驼罗禅的交流,对驼罗禅的贪婪和恶行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
性稳的善言劝解和真挚的关怀让驼罗禅的内心波澜逐渐平静。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行为,并承认贪婪和邪恶所带来的痛苦。
驼罗禅意识到自己应该追求慈悲与善良,而不是把精力放在追求权力和财富上。
在性稳的引导下,驼罗禅渐渐恢复了清白的本性。
他放下了贪婪和邪恶的道心,重新回归善良和慈悲的道路。
这样的转变让他得到了性稳的赞赏和认可,也让他感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通过这一回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西游记》中对人性和道德的探讨。
即使一个人曾经走上了邪路,只要有真诚的悔改和善意的引导,他仍有机会回到正道上。
性稳的出现为驼罗禅带来了改变,同时也启发了我们每个人要追求内心的善良和慈悲。
驼罗禅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曾经犯下了何种错误或偏离了正道,只要我们心存悔改和希望,我们仍然有机会改过自新。
我们应该研究驼罗禅的榜样,始终坚持追求善良和慈悲,抛弃贪婪和邪恶的诱惑。
在追求个人的成功和幸福的同时,我们要时刻保持内心的清白和善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
让我们从驼罗禅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共同追求着宽广而正义的道路。
西游记第67回读书笔记

西游记第67回读书笔记西游记第67回可真是精彩得不得了,读完之后心里头直呼过瘾。
想当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真是数不胜数,眼花缭乱。
这一回,他们遇到的可是个超级厉害的妖怪,叫做“白骨精”,听名字就知道不是什么善茬。
这妖精可真是花样百出,先是装成一个可怜的老太太,想用假慈悲把唐僧给骗了。
哎呀,唐僧这人嘛,心肠好得像大白菜,动不动就心软,结果就差点儿上了当。
可孙悟空可不傻,火眼金睛一看,立马就知道她是个妖怪,赶紧出手教训她。
孙悟空这小子,真是个英雄。
他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神仙,打妖怪那叫一个轻松自在。
这回为了保护师父,他真是没少费劲儿。
可你说,师父这人,也真是太好心了,怎么就不能听听悟空的话呢?每次都要为那些妖怪说好话,结果还真让人心急。
白骨精一次又一次变脸,装得真是像模像样,像极了那些骗吃骗喝的无赖,真让人哭笑不得。
孙悟空一次次揭穿她的真实身份,大家伙儿看得心里也是乐开了花。
这妖怪真是不甘心,一再变换模样,最后竟然又装成了唐僧的亲人,想让他心里一软,果真是把人心里那点小九九把握得死死的。
唐僧这人心肠软,看到所谓的“亲人”后,立马就动摇了。
悟空在一旁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心想这要是再让她得逞,那可就完了。
结果还是悟空坚持不懈,终于把这妖精打得狼狈而逃。
真是一个高高兴兴的结局,不过也让人心里感叹,唐僧的善良有时候真是个双刃剑。
我不禁想,西游记里就是个大舞台,人人都有自己的角色。
唐僧就是那个永远相信善良的那个人,真是个大好人。
孙悟空就像个忠实的小狗,虽然脾气火爆,但绝对是个好战友。
猪八戒呢,典型的吃货,逗得人忍不住想笑,他那嘴里总是挂着吃的,真是一个乐天派。
沙僧相对安静,但他在关键时刻也能挺身而出,绝对是个可靠的角色。
这回的故事也让人明白,生活中总会有一些“白骨精”来试探我们的善良。
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信任,得有点儿警觉。
善良固然重要,但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也得有个底线。
就像孙悟空,虽然他总是被师父骂,但他心里知道,师父的善良有时候得靠他来守护。
【名著导读】《西游记》第六十七回知识要点

《西游记》第六十七回的知识要点包括:
1.故事背景:这一回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来到驼罗庄,帮助村民铲除妖怪的故事。
2.人物形象:在这一回中,孙悟空和八戒的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
孙悟空聪明机
智,勇敢无畏,但同时也有些傲慢和自大。
八戒则憨厚老实,但也有些懒散和贪吃。
3.情节发展:在驼罗庄,村民们因为妖怪而无法安居乐业,于是请求唐僧师徒帮忙铲
除妖怪。
孙悟空和八戒一起降妖,最终成功将妖怪铲除。
4.主题思想:这一回的主题是“拯救驼罗禅性稳,脱离秽污道心清”。
通过铲除妖怪,
唐僧师徒四人帮助村民恢复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坚定的道心和禅性。
以上是《西游记》第六十七回的主要知识要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西游记67回主要内容

西游记67回主要内容
第六十七回,唐僧杀宝莲灯。
在西游记的第六十七回中,唐僧一行人来到了一个神秘的山洞。
这个山洞内有
一盏宝莲灯,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唐僧看到宝莲灯非常喜欢,便想把它带回去供奉。
但是,孙悟空却劝阻唐僧,告诉他宝莲灯是危险的物品,最好不要触碰。
然而,唐僧却不听劝告,执意要把宝莲灯带回去。
孙悟空只好无奈地跟随唐僧
一起将宝莲灯带回了大唐。
当他们回到长安城时,宝莲灯突然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将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
孙悟空立刻意识到了危险,他知道只有将宝莲灯摧毁才能解救长安城。
于是,
他决定亲自前往宝莲灯所在的地方,与它进行一场生死决战。
在经过激烈的战斗后,孙悟空终于成功地摧毁了宝莲灯,长安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这一回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东西看似珍贵,却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唐僧的贪
婪最终导致了长安城的陷入危机,而孙悟空的果断与勇敢才最终解救了这座城市。
这也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人生课,不要贪图一时的享受而忽视了危险的存在,更要懂得果断与勇敢,面对困难与危险时,不要退缩,而是要勇敢地去面对,这样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西游记第六十七回中的这个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也让我们更加深刻
地理解了唐僧一行人的历险旅程。
在接下来的故事中,他们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而我们也将继续见证他们的成长与胜利。
愿我们都能像孙悟空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断成长,不断前行。
《西游记》第六十七回内容注解赏析

《西游记》第六十七回内容注解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西游记》第六十七回内容注解赏析【导语】:悟元子曰:上回结出空言无补,非三教一家之理,而真履实践,乃性命双修之功矣。
西游记第六十七章唐僧法师的善行

西游记第六十七章唐僧法师的善行唐僧法师是《西游记》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他具有胆识、智慧和慈悲为怀的品质。
在第六十七章中,他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善行,不仅表彰了他善良的天性,也为人们献上了一份无私的帮助和关爱。
一、行走天路前的善行第六十七章的开端,唐僧法师已经带着三徒弟行了几千里路,但面临的困难仍然不断。
在走过千山万水之后,唐僧仍然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他在途中所表现出的善行也是别有深意的。
唐僧发现了一只毒蜂群,群蜂攻击他的坐骑,并引起了徒弟们的骚动。
但是唐僧却不惧怕,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蜂群送至附近的花海之中,让它们自由舒展翅膀。
这一行为彰显了唐僧善解人意的品格,也表明了他对生灵的关爱之心。
二、安抚痛苦的善行在行走路途中,唐僧和徒弟们发现了一位身患重病,痛不欲生的老人,而他的子女们则因无力救治而束手无策。
唐僧很快注意到了这个情况,他马上向老人家里走去,试图用僧人的法力来治愈病人。
虽然无功而返,唐僧并没有放弃,他又从行囊中取出了自己曾经接受的药物让老人服用,在安慰了老人家人之后,他继续朝西天而去。
这一善行展现了唐僧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特性,他眼见别人痛苦难当,无论法力与否,都想要尽自己所能帮助对方。
三、拯救苦难众生的善行在路途上,唐僧还遇到了由火云洞妖怪所为祸的百姓,他们身遭苦难,被剥夺了本该享受的幸福生活。
唐僧将这些受难者的状况放在了心上,不能任其立于不义的妖怪作乱,他带着徒弟前去火云洞,要教训那个坏蛋妖怪。
在这个过程中,唐僧展现出了他的坚定和勇气,他毫不畏惧地冲进妖怪的巢穴,与妖怪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最终,在别人的帮助下,他将妖怪扔进了河中,保护了百姓的安全和尊严,还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敬仰。
结语唐僧法师的一系列善行彰显了他善良的品格和高尚的道德标准。
这些善行不仅对他自己有好处,更为周围的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温暖和感动,他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楷模和标杆。
唐僧的经历告诉我们,不论外界环境如何,保持善良,关注别人,帮助有需要的人,才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关键。
西游记第67回主要内容及感想

西游记第67回主要内容及感想西游记第67回主要内容及感想《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
主要讲述唐僧和三个徒弟千辛万苦地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下面我们来看看西游记第67回主要内容及感想,欢迎阅读借鉴。
西游记第67回主要内容三藏四众躲离小西天西行来到七绝山,投宿一老者家中,听闻此山有妖怪常来吞食村民和活物,仅一条西行的山路也满山柿果无人敢采,烂柿堆积,无人能过。
正说之时,妖风四起户户皆藏。
悟空立在空中与那妖打起对打,八戒上前帮忙,那妖显了大蟒之身逃入山中,悟空、八戒前后夹击,悟空趁机钻入那怪肚子中将其剖腹。
后在众村民的奉食下,八戒变身老猪魈,清净了山中烂路,众人得已西去。
感想:看来只有无主的妖精,悟空才能收拾的干净利索。
此回算是立下功劳,对八戒有了新认识。
八戒平时就喜欢插科打诨,除了恭维唐僧,时不时还给悟空小鞋穿。
但遇上使蛮力的事情,遇上脏活累活,他倒不推诿。
他虽有些懒惰,爱小便宜,意志也不够坚定,但干起活来还是任劳任怨。
他对唐僧也是俯首帖耳,极为尊重和忠诚的。
看了这一回故事,能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佛为什么要度众生。
人为什么必须学佛,学佛到底解决了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这些问题是可以回避的,还是根本上绕不过去的。
善道来的人必定会思考人生意义的,假如前世是学过佛的,一听到佛名字就会心生欢喜的。
由于过去生中没有接触过善法,因此这一生接触到的人往往不会接受佛的理念,会认为生活在七情里才叫有人味。
学佛好像变得无情无义的,非常消极地对待生活中的乐趣。
多数人认为生活中就这么点乐趣,还要戒除,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还有一些认为贪婪是进步的动力,有人还追求狼的贪婪成性的品德,认为那是有追求。
另外,由于唯物主义哲学教育的影响,很多人根本上就不愿接触佛教,认为那是一种迷信。
可见教育的效果是很显著的。
甚至,还有人说宗教信仰都是精神粮食,消极空虚,不如杀人放火来得现实。
眼前的利益,不能错失良机,要不择手段地得到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金丹揭秘67回笔记
感谢韩老师。
1、把千年积累的后天意识的阴渣不清理掉,识神所带的
负能量不把它给转阳,就无法到纯阳的地步。
2、识神的七情所积累的累世的污浊的阴气把它都清理掉
了,才能够顺利地往前走,在结了丹养胎以后,每一时每一刻都是道心在做功,在去掉阴气,增长纯阳之光,在这个过程如果不认真假,还抱着后天的意识心的阴气,整体地在胡思乱想,象一个俗人一样,这个心灵之光就养不成。
3、七表示七情,对肺金,肺藏魄,魄为识神的体,比喻
人的识神,人的后天意识心。
八指阴,人的识神残害本性,是一股子阴气。
4、人都在无休无止地在这里累积识神的垃圾,而不能跳
出来。
5、识神的阴气,在人修道过程中,因为积累了上千年的
垃圾,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十分凶毒。
6、人经过了很多年的轮回,积攒下来那个习气很邪恶,
很难战胜。
7、结丹养胎时,要守住清净的本性。
五为真土,五气朝
元,五气合一,就是金丹,就是法身。
8、法身五行俱全,象一个活人一样。
先天一气这个能量
当它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感受到永远在开阖的这个圣
胎,感觉是一个动的能量,但实际上,它能够是现出一个小孩的象,这几集强调本性之地,又强调五行,这个法身就是一个五行全的活生生的生命。
9、先天的真性变了后天假性,这个假性就是阴气,就是
吞吃先天一气的,在消耗纯阳这个能量,只有先天一气才能转阳这个阴气,后天人心之假根本治不了这个妖气。
10、阴气很重,为了利益好处,不顾天理人伦,比喻贪婪
的阴气就像鬼一样,不守人道。
11、水火既济,需要金木交并,后天的水火变成先天的水
火,最后水火变成一个先天一气,变成一体。
这就是本性,因此金木交并就是在成就本性。
12、人的千年轮回,是因为有识神的牵引,识神的垃圾清
理不干净,导致一辈子一辈子轮回,是千年的积习,毒如巨蟒,这种识神的阴气,连人道都不如,连天理都不服从。
三藏:法一藏;论一藏,经一藏度鬼,他不说度人,人的后天意识心就是一个恶鬼,毒如巨蟒,它这种毒气,这种阴气连人都不够格,所以是鬼,不讲度人说度鬼,改造人这个识神。
13、如果你能够心死神活,懂了不生不灭,非色非空,色
即是空,你就会心死神活,刹那间烦恼变菩提,人心就放下了,就会得度。
妖怪是阴气,这个阴气只要一转,死心忘意,把这个阴气后天这个心放下,就可以转化成一个慈
航,得度。
14、二就是阴,妖精死了,经市侩人心这个东西死了,人
的本性就可以安了,你的假性死了,才能保证真性安全,真性稳了,就要道心要清,道心清,就要把污秽的东西给去掉。
15、修道,就是要清理这个识神,清除千年的业力,每一
个人的灵它所带的是几千年轮回的识神的信息,只能自己清不能绕道走,也是别人代替不了的。
脱离千年的垃圾就是证菩提。
改造识神需要很大力气,清掉污秽,才能够保持道心的纯洁,才能最终解脱。
16、养胎以后,是修心性的功夫,就是要把识神转化,让
识神元神合一,这就是炼神还虚,重点清识神,改造识神,修心性,随时回归到清静的本性之上,把后天的阴气的意识心随时觉悟,是否人心在作怪。
还必须把千年的积累下来的所有恶因都把它清理,修道无阻碍,否则,玄德不够,你这个能量不够,到时候就有麻烦,只有清理掉阴魔,他就可以转化成阴德,就成为一个助道的,而不是障道的。
17、你没有得道,成道,你就没有德,没有德,你就做不
了功,就利益不了众生。
这是无价的,又是最厉害的,修道就是积德的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