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分析

合集下载

2020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学案 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学案 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含答案)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通过两个透镜的组合,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观察试实验。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学习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学习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两个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情况以及原理。

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两个透镜成像原理的。

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导学过程一、巩固旧知,激趣导入: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

它的___________相当于底片;晶状体和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形成物体____像(填像的性质), 但人感觉是立的。

二、导入:用显微镜可以看见很微小的物体,用望远镜可以看见很远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奥秘呢?是怎么样实现的?三、自主学习知识点1:显著微1、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

2、显微镜的原理显微镜的物镜成像,道理就像的镜头成像一样。

显微镜的目镜成像,目镜的作用就像一个普通的。

经过次放大,我们就可以看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如果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则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倍。

知识二:望远镜一、望远镜的结构望远镜也有两组凸透镜,的凸透镜叫目镜. 的凸透镜叫物镜。

二、望远镜的原理1.望远镜的物镜成像,道理就像的镜头成像一样。

望远镜的目镜成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2.望远镜所成的像比原来的物体,因为像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就变得很大。

3.视角:物体的边缘跟眼睛所夹的角。

视角越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越,看物体越清楚。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近大远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一. 教材分析《显微镜和望远镜》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操作,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观察和研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光学基础知识,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有了初步了解。

但他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接触和操作经验较少,因此需要通过实物演示、分组讨论等方式,增加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认识和使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2.能够正确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简单的观察和研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结构。

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正确操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物演示法:通过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原理。

2.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显微镜和望远镜实物,以及相关的观察样本。

2.准备PPT,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3.划分实验室,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有什么了解?它们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重点讲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光学原理、目镜和物镜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学生先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再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景物。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在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时遇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经验和心得。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显微镜和望远镜,还有哪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研究事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一】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一】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1、知道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及作用。

2、初步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用具:显微镜,凸透镜(两只),凹透镜(一只)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近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矫正?2.远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矫正?3.眼镜的度数如何计算二、引入新课放大镜可以使我们看到较小的物体,但是太小的物体像细胞,用放大镜却不能看到。

为了能看到细小的物体,人们制成了显微镜。

为了看清远处的物体,人们又制成了望远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

三、新课教学(一)显微镜1. 作用: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

2. 基本结构:由两组凸透镜组成,每组凸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

3. 原理:先用一个接近物体的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接近眼睛的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

离物体近的这个透镜叫物镜,其焦距较短;离眼睛近的这个透镜叫目镜,其焦距比物镜稍大。

两镜间的距离可以调节。

4. 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①拿显微镜时,要一手紧握镜臂,一手托镜座,不要单手提拿,以防目镜或其他零件滑落。

②显微镜不可放置在实验台的边缘,以免碰翻落地。

③不要随意取下目镜或拆卸显微镜的各种部件,以防灰尘落入内部或发生丢失损坏等。

④使用显微镜时,操作要正规,养成两眼同睁、两手并用的习惯,边观察边计数和绘图等。

⑤要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发现有灰尘或操作中不慎使镜头和载物台沾上染料、水滴等,应及时擦去。

光学和照明部分的镜面只能用擦镜纸轻轻擦拭,切勿用手指、手帕和绸布等擦摸,以免磨损镜面。

机械部分可以用布擦拭。

⑥显微镜使用完毕,转动粗调螺旋上升镜筒或下降载物台,取下标本片,转动转换器使物镜离开通光孔,然后再下降镜筒或上升载物台使接近物镜,垂直反光镜,下降集光器,关闭虹彩光阑,复原倾斜关节和报片器位置,把显微镜放回镜箱。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辅导教学案(基础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辅导教学案(基础班)

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与望眼镜【课程导入】显微镜的结构【新知讲解】※知识点一: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1)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几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①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相当于一个普通放大镜。

②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③载物台:承载被观察的物体。

④反光镜:增强光的强度,便于观察物体。

(2)显微镜的原理物体放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像在目镜的焦点以内,再由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

注:通过目镜看到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的,为了便于观察需将物体倒放。

显微镜是利用两个透镜放大作用的组合制成的,提高了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目镜放大倍数乘以物镜放大倍数。

2.望远镜(1)望远镜的构造不同种类的望远镜,构造也不同,有一种望远镜如图所示。

用两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

①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其作用与显微镜不同,它是将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注: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较大,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所成的像格外明亮。

物镜是凸透镜时其焦距较长,凹面镜也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物镜还可以是凹面镜。

②目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其作用与显微镜的目镜相同,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2)望远镜的原理远处的物体通过物镜在物镜的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把这个实像放大。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像可以变得很大。

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太空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1609年用望远镜观察天体以有力证据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视角(1)物体对眼的光心O所张的角,叫做视角,如图所示。

(2)视网膜上像的大小决定于被视物体对眼睛的光心所张的角,即视角的大小。

视角越大,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越大,如图所示。

4.显微镜的调节显微镜是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眼睛看到的像与原物相比实际上是倒着的、左右是相反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光路图,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教学用具:显微镜,望远镜,凸透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哪位同学能简述一下凸透镜的成像的规律?(幻灯片2)二、引入新课我们知道,放大镜可以把小的物体放大,但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要想看清楚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我们就要使用显微镜。

三、新课教学1、显微镜(1)显微镜的结构(幻灯片3)底座,反光镜,载物台,物镜,目镜。

(2)显微镜的原理(幻灯片4、5)物镜的作用:和投影仪一样,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和放大镜一样,把物镜成的像再放大一次。

显微镜使物体经过两次放大,使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也能看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屏幕上投影显微镜原理的光路图,指导学生理解显微镜的原理。

显微镜观察到的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是实像还是虚像?2、望远镜(1)望远镜的结构(幻灯片6)支架,镜筒,物镜,目镜。

(2)望远镜的原理(幻灯片7、8)物镜的作用: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实像。

把远处的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拉近。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远处的物体在物镜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像,这个缩小的像再经目镜放大后成放大的虚像,虚像比远处的物体小的多,为什么我们在观察时感觉到物体被放大了?(3)视角(幻灯片9)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八年级物理5.5显微镜和望远镜-课件

八年级物理5.5显微镜和望远镜-课件
问:显微镜看到的像是倒立还是正立?
活动二:望远镜阅读教材103-104页本部分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独立思考1分钟,小组交流2分原理?(提示:物镜物镜成像在哪里?目镜的作用?) 3、视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天文望远镜 :
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
物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凸透镜。
3.关于望远镜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镜、目镜都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B.一定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C.从目镜看到的像是放大的虚像 D.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成的像都是实像 【解析】选C.望远镜中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对,A、D错;有的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有些不是,较复杂,B错.
【典例】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组成的,其中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显微镜的目镜与望远镜的物镜 B.显微镜的目镜与望远镜的目镜 C.显微镜的物镜与望远镜的目镜 D.显微镜的物镜与望远镜的物镜
【解析】选B.本题考查显微镜及望远镜的原理,显微镜中物镜的作用是得到放大的实像,与前面学过的投影仪(或幻灯机)的成像原理相同,而目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实像再次放大得到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望远镜中的物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把这一缩小的实像放大得到放大的虚像,即望远镜中目镜的成像原理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故正确答案为B.
原理:
小结:
1.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5.5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对物体进行两次放大。

普通光学显微镜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成像。

第一次先经过物镜(凸透镜1)成像,这时候的物体应该在物镜(凸透镜1)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的像应该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而后以第一次成的物像作为“物体”,经过目镜的第二次成像。

由于我们观察的时候是在目镜的另外一侧,第二次成的像应该是一个虚像,这样像和物才在同一侧,因此第一次成的像应该在目镜(凸透镜2)的一倍焦距以内,这样经过第二次成像,第二次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2.望远镜: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目镜和物镜)组成,它的结构特点是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

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是:物镜的作用是得到远处物体的实像,由于物体离物镜非常远,所以物体上各点发射到物镜上的光线几乎是平行光束,这样的光线经过物镜汇聚后,就在物镜焦点以外,在离焦点很近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这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又位于目镜的焦点以内,所以目镜起了放大镜的作用,目镜把经过物镜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成了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这就是远处物体通过望远镜所成的虚像。

1.显微镜和望远镜本节内容属于凸透镜的应用,和眼镜地位一样,只要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和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特点,本节内容基本上就可以掌握。

在本节中,主要知识点是: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显微镜、望远镜的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显微镜和望远镜上的应用。

2.中考题型分析本节内容在中考中也曾出现,但所占分值不高,一般都会和其他知识点(尤其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考题。

考题主要集中在显微镜或望远镜的应用上。

纵观历年考试,本节考点出现的概率不高,但也不能忽视。

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两大类;选择题出现的概率更高些。

本节在中考试卷中所占分值在0.5—1分之间。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一:显微镜◆典例一: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们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 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观察。

3.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 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观察,尤其是不同倍数的调节。

三、教学准备1. 显微镜、望远镜等实验器材。

2. 相关视频、图片和数据资料。

3. 黑板、粉笔和教材等教学用具。

4. 实验室安全规定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图片,让学生们了解它们是用于观察微小和遥远物体的精密仪器。

再引导学生们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场景需要使用到这些仪器。

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显微镜和望远镜。

2. 讲授新课a. 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利用教学道具展示显微镜的构造,包括物镜、目镜、载物台等部分,并详细解释各部分的作用和原理。

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显微镜的成像过程和原理,让学生们了解显微镜是如何放大微小物体的。

b.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授学生们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包括如何调节焦距、如何观察等。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们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c. 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介绍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望远原理,让学生们了解望远镜是如何放大远距离物体的。

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不同类型的望远镜,如开普勒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等,并介绍它们的特性和应用。

d. 望远镜的历史和发展介绍望远镜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们了解这一仪器对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扩展学生们的知识面,介绍望远镜的种类、原理、优缺点等。

3. 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使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的物体,如植物细胞、昆虫等微小生物体,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们组成小组,合作制作简易显微镜,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使用显微镜时,从物体(标本)射出的光线,经过 物镜后形成一个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被目镜再次放大, 经过两次放大,光线变得很弱,不容易看清楚.因此, 一方面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明亮,一方面物体要尽可能离 物镜近一些,以便更多的光线进入物镜.为了保证物体 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物体要在一倍焦距以外,故物镜 的焦距要设计得短一些.为使经物镜成的实像落在目镜 的焦距以内,目镜的焦距又总是设计得长一些.
自主评价2、小、大 变大、变小或者变小、变大
完成迅速准确确的小组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八年级物理备课组
1、近视眼看不清 远 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 厚 , 折光能力太 强 ,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
矫正近视眼可在眼睛前放一个合适的 凹透镜 。
2、远视眼看不清 近 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 薄 , 折光能力太 弱 ,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还没有会聚就到达视
2、物体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的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像?
此时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
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镜:照相机
3、通过目镜观察到的是什么性质的像?此时的目大的虚像。
目镜:放大镜
4、与物体本身比较,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是一个缩小 的像,为什么通过目镜看时会感到物体变大了?
网膜;矫正远视眼可在眼睛前放一个合适的 凸透镜 。
目标1:通过看书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及成像原理
自主学习:阅读“显微镜”,思考下列问题(3’),小组交流 (2’)。 1、显微镜的主要结构。
物镜、目镜
2、物体通过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像?此 时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按举手顺序展示;叙述准确
目标3:通过讨论理解视角的概念
小组讨论下列问题(5’): 1、什么是视角? 2、观察物体时“视角”的大小与我们观察 物体时距物体的距离和物体大小有没有关 系?有什么关系? 3、举例说明观察到物体的大小不仅与物体 本身的大小有关,还与视角有关。
自由展示,理解正确,讲述清晰
视角
物镜:投影仪
3、通过目镜观察到的是什么性质的像?此时的目镜相 当于(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正立、放大的虚像。
目镜:放大镜
按举手顺序展示;叙述准确有惊喜
目标2:通过看书了解望远镜的结构及成像原理
自主学习:阅读“望远镜”,思考下列问题(4’),小组交流(2’)。
1、望远镜的主要结构。 物镜、目镜
物体
视角
缩小的虚像
通过目镜可观察物体的虚像, 视角增大了,好像物体被移近, 从而使我们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通过望远镜看物体
探究:阅读“想想做做” 学生实验,说出结论(2’)
把放大倍数较大(焦距较短)的凸透镜放在靠近 眼睛的位置时,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大了。对调以 后,远处物体看上起变小了。为了使远处的物体 看得更清楚,就要使物体放大。要使用两个焦距 不同的凸透镜。
动手操作,观察正确,表述清楚的同学
为什么显微镜物镜的焦距要比较短,目镜的 焦距要比较长?为什么望远镜的物镜的焦距要比 较长而目镜的焦距要比较短?
使用望远镜(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时,为了使远处 的物体(天体)经物镜成的实像尽可能明亮,要把物镜做 得大些.物镜越大,可以会聚的光线越多,像就越明亮,就越 容易观察更远更暗的物体(天体).镜面越大,其焦距就越 长.为了尽可能增大视角,经物镜成的实像离目镜的距离 要尽可能接近目镜的焦距(比焦距小).为了使更多光线进 入到目镜中(增大像的亮度),经物镜成的实像要尽量靠近 目镜,所以目镜的焦距要设计得短一些.
自主学习(3’):阅读“探索宇宙”
了解望远镜的发展历程,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 人类生活的影响。
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很大,能够会聚 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明亮。
home zj
检测
完成P69-70面自主评价的问题
自主评价1:物镜、目镜、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物镜、目镜、实像、放大镜、再放大、视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