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张爱玲小说语言创作的成就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学生姓名学号类型网络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层次专升本指导教师日期目录摘要 (3)一、绪论 (4)二、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 (4)(一)人物创造 (6)(二)语言描写 (12)(三)意象象征 (14)三、结论 (17)四、参考文献 (18)六、致谢 (19)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摘要张爱玲是现代小说史上的重要作家。
本文从人物创造、语言描写、意象象征三个角度去谈这个问题。
第一人物创造,小说的成就,是以人物为准,不仗着事实。
”张爱玲在创造意境时, 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 当她用意象来形容人物及各种各样的场景时, 亦同样处处妙笔生花。
作者创造的这些众多人物形象群像,组合在一起,完全就是作者的形象——作者通过作品再塑了自身。
第二语言描写,她的思想与语言,都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架设起了一座桥,同时留下了成熟的写作技巧,可供参考与学习。
第三意象象征,张爱玲营造的意象,既有层出不穷的创新,又有不厌其烦的袭旧,在新旧雅俗之间游刃有余,而且,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月亮”、“镜子”,还是“墙”和“乌壳虫”,都是与作品"苍凉"的主调是一致的。
关键词:张爱玲;人物创造;语言描写;意象象征一、绪论张爱玲是一个天才的作家,天才的作家往往是孤独的。
张爱玲的小说很少写英雄豪杰之类的大主题,更不会涉及敏感的政治,她只写城市小资男女的日常生活,主要是恋爱与婚姻生活。
她善于在平常生活中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却又能保持清醒,不陷入小说人物的情感中。
她的文字优雅而舒畅,看起来是一种享受。
读她的小说,你仿佛看到一个优雅的小资女人在冷冷地看着这个世界,嘴角挂着淡淡的嘲笑味道。
可就是这样一个前半生异常成功的女人,后半生却是沉寂的,连死都是静悄悄的,不惊动身边任何人。
二、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1920年,张爱玲降生于一个望族世家。
贵族的出身使她的血液里不可避免的闪着贵族的色彩。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

论张爱玲小说的文学成就及影响

于 人 的本 性 中 ,人类 最 大 的敌人 往 往 是 自己。这 就使 张 爱玲
冰心 、庐隐 、 丁玲等 一 批 才华 横溢 的 女作 家 脱颖 而 出 。她 们 小 说 由对 女性 悲 剧命 运成 因的剖 析 ,而 上 升到 了对更 具普 遍 冲破 了传 统 文化 禁 忌 , 以女性 视 角观 察 女人 、写 女 人 ,塑造 意 义 的人 性 、人 生 、命 运 、历 史 的感 悟 与 思 考 。 予 青 认 为 了许 许 多多 的 女性 形象 。冰 心 等 作家 的作 品 中 的女性 形 象 大 “ 张爱 玲将 女性 意识 的探 索 深 入于 历 史深 处 ,深 入于 民族 文 都是 慈祥 的母 亲和 贤 惠的 妻子 , 其道 德 审美观 念 仍 是 以男 性 化 的深 层 去透 视 女性 自身 的心理 上 屏 障, 相对 于 五 四呐 喊时 为 中心 的传 统价 值观 。丁玲 等 作 家的 作 品 中则塑 造 了一 些 以 期 便 显得 更 深刻 和有 力 ”【 。的 确 ,张 爱玲 小 说对 女性 内心 3 ] 民族 兴亡 为 己任 的走 出封 建家 庭 ,投 身革 命 的女 性 ,虽 然表 阴暗 面 进 行 了极 其深 刻 的批 判 ,但 其批 判 又 留有情 面 。正如 面上 获得 了与 男人 平 等 的待遇 ,实 际上 却 放弃 了 自我 。 她 自己所 说 : “ 女人 纵有 干 般不 是 ,女 人 的精 神 里面 却有 一 与丁玲 、冰心 等 女性 作家 相 比 ,张 爱玲 的 小说 具 有更 为 点 ‘ 母 ’的根 芽 。 ”H “ 人地 母 般根 芽 ”的伟 大 使她 能 地 】女 鲜 明的 女性 主义 特征 。2 世 纪4 年 代 的张 爱玲 远 离抗 日救 国 够 宽恕 女人 的一切 。这就 避 免 了对 女性 进 行一 般化 的 描写 , 0 O 的主 流话 语 ,把 眼光 投 向 了 “ 婚姻 、爱情 、家 庭 、 女人 的挫 而进 入 到更 高 层 次的 理性 思 考层 面 ,使 女 性心 理批 判 创作 达 折 、女 人 的处境 —— 一个 充满 女性气 息的 世界 ”… 。其 小说 到一 个 新 高峰 , 从而拓 展 了女性 批判 新 视野 。张爱 玲 还能 站 集 《 传奇 》 刻画 了一 大群 真 实地 生 存 于男 权文 化 之下 的 女性 在凡 俗 女性 的角度 来 审视 女性 问题 ,这 一独 特观 察 视 角的 选 群像 。在 中 国现 代 女性 作家 中 ,没 有 一个 人像 张 爱玲 一样 ,
张爱玲《倾城之恋》期刊: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洛阳理工学院宋红霞在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传奇”式的作家。
她特殊的人生经历、独特的创作风格,使她成了一个“异数”。
尤其是她的小说创作,真实地、历史地再现了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某些深刻的层面,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其小说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一、灵活运用古典小说的创作手法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张爱玲是与民族传统联系最紧密的作家之一。
她的创作在继承和借鉴民族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传统风韵中凸显现代个性,从古老文化中渗透现代气息,可以说张爱玲是一个立于中国古典文化基座上的现代作家。
1、结构上的“中国模式”张爱玲大部分的小说都采用我国传统小说纵式结构的写法。
中国古典小说讲究两点:一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叙述描写要首尾一贯,前后照应;一是“憎而知其善,爱而知其丑”,充分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这两点,张爱玲把握的很好。
在张爱玲的笔下,几乎每个故事都是有头有尾,都是完整的。
人物的性格发展在情节推进中得到完成,具有整体美,而人物性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她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不彻底的,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好不坏,亦好亦坏,她的作品里没有一个完美无缺的“高大全”人物,也没有一个作恶多端、坏透了的人物,大都是些带有旧制度烙印、人格有缺陷、有弱点的人物。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宣称“让故事自身给它所能给的,而让读者取得他所能取得的”、“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
”因此她笔下的人物总是那么鲜活、真实、可信,面目清晰得好象可以触摸得到一样。
2、全知视角、“讲故事”口吻和叙事方式上的“冷处理”由说书、话本衍化而来的世情小说大多采用说书人的“全知视角”和“讲故事”口吻来描述世俗人情,张爱玲的作品部分保留了这种传统。
如《第一炉香》,开头和结尾出现了“说话人”,引出和结束了故事;而《倾城之恋》和《金锁记》中,叙述人未直接出面,但故事的开端和结尾还是有“说话人”的“画外音”的,《倾城之恋》选择“胡琴”做楔子,《金锁记》则以咏月为线索,并且开头与结尾相呼应。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共3篇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共3篇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1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作为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被誉为“张爱玲体”,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深受研究者和读者的喜爱。
其中,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是其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本文将从语言形态、语言表现和语言内涵三个方面,探讨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
语言形态张爱玲小说的语言形态是其作品独特魅力的基础。
张爱玲擅长运用语言艺术手段,刻画细致、生动的人物形象,表现复杂、微妙的感情变化,以及描绘优美、细腻的景物和场景。
例如,《色,戒》中,张爱玲运用恍若隔世的章回体结构、句式分明的长句、直白精炼的短语和富有韵律感的词组,让小说的故事跳跃性强,展现了独特的节奏感和音乐感;《金锁记》中,张爱玲运用艺术手法独特的朗诵式叙述、长长的“粤式句号”和平凡的生活琐碎,构建出一个时代的再现,展示了小说语言的深厚内涵。
语言表现除了语言形态上的独特魅力,张爱玲小说还通过语言的细微表现,刻画出人物的优美内心及情感世界。
她在小说中运用语言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反复出现的重复,熟语、成语、俗语等语言形式,为小说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塑造提供了丰富的手法和表现形式。
例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文章从一桩明显的婚姻因素入手,接着产生了一系列的诸如榜样、小气、自虐等人性的刻画,张爱玲在小说中巧妙运用语言艺术,深入分析人物的内心状态,不仅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也为人物的情感表现提供了鲜活的语言表现。
语言内涵作为语言的运用者,张爱玲小说最为突出的地方是在语言运用中丰富的内涵。
她往往运用极富诗意的语言表现出孤独、无望、痛苦等内在情感,深切表达了人的精神承受力和生命气息。
她的语言体现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现代主义的思想,让小说构思和人物刻画更具有文学性和思想性。
例如,《秧歌》中,作者通过讲述扑朔迷离的军阀混战时代,表现了女性的自我解放、社会变迁的复杂性和民间文化的厚重性,展示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张爱玲《金锁记》研究

张爱玲《金锁记》研究一、本文概述1、简要介绍张爱玲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张爱玲,原名张煐,笔名梁京,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女作家。
她出生于上海一个显赫的官宦世家,自幼接受传统与西方文化的双重熏陶,这使得她的作品既有古典的韵味,又充满了现代的意识。
张爱玲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张爱玲的创作生涯虽然不算长,但她的作品却影响深远。
她的小说多以旧上海为背景,描绘了都市男女的爱情与生活,展现了他们面临的种种困境和内心的挣扎。
她的文字细腻而富有感染力,能够深入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张爱玲的笔下,无论是繁华的都市风景,还是琐碎的生活细节,都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张爱玲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她的作品不仅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文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她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为中国现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她的作品不仅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风貌,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社会和人性的独特视角。
通过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也能更好地领略她的文学魅力。
2、简述《金锁记》的创作背景及作品概况。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
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张爱玲独特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深刻问题。
创作背景上,张爱玲身处乱世,亲历了家族的兴衰和个人的荣辱,这些经历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情感基础。
张爱玲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家族观念等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这些背景因素共同构成了《金锁记》的创作土壤。
作品概况方面,《金锁记》以曹七巧为中心人物,通过她的命运变迁,展现了封建家族制度下的种种弊端。
曹七巧原是一个麻油店的女儿,却嫁给了一个大户人家的残疾二少爷,从此被金钱和家族锁链所束缚。
论张爱玲的小说

论张爱玲的小说报名号:1516 姓名:宋红波【内容摘要】:张爱玲,才华横溢,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名噪一时,成为当时文坛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著名作家。
她的小《金锁记》被誉成“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她的小说因为别具一格,以及在心理观察,文字技巧,想象力等方面的天分和功力,使她一“出手”便不同凡响;同时也引起了当时的评论界较多争议。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张爱玲的所有小说,总结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力图正确地评价张爱玲小说,不求深刻,只求客观。
【关键字】:中心题材底色意象想象心理描写对张爱玲其人,我甚感好奇,因为她的惊人才气,神秘的性格,她因为她是当代著名女作家。
张爱玲其文,文笔优美,描写细腻,而更具吸引力和让人惊叹的是传奇的情节,丰富的意象,异想天开和各种诧异或恐怖的比喻。
傅雷曾说过“是非好恶,不妨直说。
说错了,看错了,自有人指正。
”(1)因此,在这里,我也评评张爱玲的小说,谈谈我不成熟的见解。
我认为张爱玲的小说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中心题材:爱情和婚姻。
爱情和婚姻是张爱玲小说的中心题材。
遗老或遗少、小资产阶级,全都为男女问题所苦。
(2)时代、国家、革命、等一切的大题目都被浓缩在家庭生活的一幕或一角,社会的波澜壮阔是遥远而短暂的,长久的是那些平凡男女的平凡的悲欢。
如《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心经》、《红玫瑰和白玫瑰》、《金锁记》等。
葛薇龙(《沉香屑第一炉香》)迷恋爱情、贪恋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出卖自己,七巧(《金锁记》)没有得到爱情,便把儿女、媳妇的幸福也劈杀了……姚先生(《琉璃瓦》)本想按自己的想法把美丽的女儿一个一个嫁出去,却没想到女儿们各有的脾气,最后气得病倒了,对女儿们的婚事也心灰意冷,懒得过问了……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就是这样,生活在日常的细节中,淹没在日常的细节中。
二、底色荒凉张爱玲认为人生是一个悲剧,(3)她的这种观点必然会影响到她的作品。
因此,我们看到的张爱玲小说即使热闹、拥挤,也会给人刺骨的荒凉之感,人们相互亲热、敷衍,仿佛人情味十足,但内心的想法可能完全是另一回事,仇恨、嫉妒、鄙视、猜忌、掩饰在冠冕的言词之下。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张爱玲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具有十分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
下面一起来看看!在众多现代小说家当中,张爱玲是十分独特的一位。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优雅、描述深刻,与其他作家有着明显的不同。
纵观张爱玲的小说,不管是从故事的结构、角度的选择还是语言艺术的使用都十分独特。
张爱玲小说的成功可以说是其语言艺术的成果。
在小说中,语言艺术不仅仅能够描述故事、描写人物还能够传递作者的心态与情感。
由此可以看出,张爱玲的小说语言应用十分出神入化,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一、西方技法的创新应用(一)心理描写张爱玲在对人物内心描写的时候充分借鉴了精神分析学中的无意识论,同时将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融合在其文学创作当中,其中包括意识流、新感觉主义等等。
张爱玲的表现技巧运用得十分娴熟,具有十分显著的现代特征。
张爱玲是一个十分擅长琢磨人们心理的作家,其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时候都是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的。
不仅仅有巧妙的心理暗示,还有精心设计的人物对话。
张爱玲作品中每一个动作,每一种思维都是人物心理的真实反映[1]。
话语即为动作,动作即为话语,即使在没有任何动作与语言的场景下,人物的情绪波动也十分强烈,不会受到无动作与语言的限制。
例如,在张爱玲《金锁记》当中,“七巧等要打,又掣回手去,重新一鼓作气道:‘我真打!’抬高了手,一扇子劈下来,又在半空停住了,吃吃笑将起来。
”这一部分的描写中将每句话都变化为动作,将每个动作都变成了话语,将人物的内心情绪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
(二)荒诞手法在西方现代主义中,很多作家都采用了荒诞的艺术表现形式来传递其自身对人生、对社会、对生命的体验与感受。
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也常常使用荒诞的艺术手法来展现充满悲剧的人生。
在《心经》中,许小寒在青春好年华的时候迷恋上了自己的父亲,丧失了健康正常的爱情。
这一情节是十分荒诞的,但是却又真实展现了作品中人物内心的痛楚与纠结。
在作品《封锁》,中张爱玲将荒诞这一艺术手段展现更加彻底,仅仅在“打个盹”的`时间中男女主人公莫名的陷入了一场假恋当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张爱玲小说语言创作的成就杨晓莉(大连铁道学院 留学生处,辽宁 大连 116022)[摘要]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家。
其小说语言创作成就突出,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高超艺术水准。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语言[中图分类号] I2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695(2000)01—0045—04 张爱玲是三四十年代上海文坛上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在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沧桑岁月后,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及影响力竟然呈现出上升趋势,不仅仅吸引着众多海内外华人读者,也引起越来越多的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的关注和探讨。
无庸讳言,在现代小说作家的创作群体中,张爱玲不可能与鲁迅、茅盾、老舍等大家相提并论,但是她却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家,其小说中对市民生活和心理的透彻展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真切的人物系列形象,尤其是那高雅、优美、流畅而又通俗、生动、有趣的语言,无不透露出张爱玲这位女作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美学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手法、艺术结构形式的创造性运用,造就了张爱玲的小说创作。
而丰富精巧的语言艺术技巧、手法则是体现张爱玲小说高超的艺术水准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重要一环。
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张爱玲小说语言创作的艺术风格和成就。
一、高雅严谨规范的书面语与浅白活泼的口语完美巧妙的融合,形成了张爱玲小说语言创作的雅与俗,传统与现代的谐调统一。
人人都认为,文学创作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如果我们把语言创作提高到艺术性这一高层次上,就应理所当然地对语言运用中的艺术规律和技巧加以重视和研究。
而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几乎任何一位在创作上取得成就的作家都很重视研究探索语言创作的规律和技巧。
他们或是向传统文学借鉴,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学作品的语言;或者向现实生活中[收稿日期] 2000-01-06[作者简介] 杨晓莉(1960-),女,辽宁大连人,大连铁道学院留学生处讲师。
[参考文献][1]池莉.你是一条河[J ].小说家,1991,(3).[2]盛英.解读与希望[J ].小说家,1991,(4).[3]王干.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J ].小说家,1991,(4).[4]朱伟.为难的评判[J ].小说家,1991,(4).[5]木弓.多有得罪[J ].小说家,1991,(4).[6]潘延.对“成长的倾注”———近年来女性写作的一种描述[J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7,(11).Looking closely at ‘maternal love ’again from Chi Li ’s novel of You Are A RiverTAN Xiu -hua(Party School ,Working Com mittee of the Depart ments Directly under L iaoning Province ,S henyang 110032,China )Abstract :In Chi Li novel of You A re A River ,the author ,in a wamon ’s sight and from a mother ’s angle ,looks closely at ‘mater 2nal love ’with reasonable colouring and mixes dialectical thoughts into the opposites in the contradiction of maternal criticism and ma 2ternal love eulogy.Through the relations of the leading character ,Lala ,and her eight children ,as well as the background and experi 2ences of the children ’s growth ,the auther vividly introspects the subject of ‘maternal love ’in the speech enviornment centered in the patriarchy culture of traditonal Confucianism ,reveals the great cultural influence on one ’s growth ,and expresses her ultimate concern to society and life.K ey w ords :Chi Li ;novel ;maternal love ;cultural tradition ;criticismVol.22,No.1 丹 东 师 专 学 报 总第79期 Mar.2000 JOURNAL OF DANDON G TEACHERS COLL EGE SUM NO.79寻找,吸收生活中通俗生动的大众口语;或者眼光向外,学习外国文学作品中的语言。
但是对所学习借鉴吸收来的语言进行充满智慧的再运作和消化,使之打上自己鲜明的美学特色和烙印,并能得到人们普遍的公认和称赞的,却是屈指可数,张爱玲则是其中一位成功者。
文如其人,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作家气质的映现,也是其文学功底及修养的再现。
由于作家人格气质不相同,文学功底修养高低不一,便有了作家语言创作世界的千差万别。
而张爱玲出生于书香门弟兼官宦之家,童年就开始接受广博的传统文学及文化的学习,醉心于传统和民间小说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写作,诸如“今古奇观体”、“演义体”、“笔记体”,尤其酷爱古典小说《红楼梦》,终生对它如痴如醉地狂读和考证。
“就我自己来说,八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只看见一些热闹,以后每隔三、四年读一次,逐渐得到人物、故事的轮廓、风格”(张爱玲《论写作》),“我唯一的资格是实在熟读《红楼梦》,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稍微眼生点的字自会蹦出来”(张爱玲《<红楼梦>魇自序》)。
上面两段文字清楚地告诉我们:张爱玲深厚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文化修养来源于她长时间的传统文学、民间文学的熏陶和学习。
它不仅使张爱玲学到了传统和民间小说中构筑故事情节的技巧,描写人物的手段,更领悟到传统小说中高雅的书面语与民间小说中通俗的口语各自所蕴含的独特神韵和魅力,找到了小说语言创作的技巧,并确立了张爱玲日后小说语言创作的艺术走向和途径:高雅与通俗的融合。
其实形成张爱玲小说语言创作的艺术走向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即小说的题材取向。
我们知道,贵族家族出身的张爱玲始终与外界处于隔绝状态,生活天地狭小使她的创作视野受到很大的限制,题材内容仅仅局限于都市市民的家族生活,男女间的情感世界。
但这些也恰好吻合了张爱玲题材取向上刻意的美学追求,“要于平庸的日常生活,于柴米油盐、水与太阳之中寻找实际的人生”(张爱玲:《必也正名乎》)。
显而易见,她的这种创作美学追求和题材内容的取向决定了其小说语言创作不可能是茅盾式的雄浑刚劲深沉,也不可能是冰心式的清丽委婉纯洁,别无选择地只能使用那些贴近市民心理和生活的那种简要浅白而通俗的口语,以适应市民阅读欣赏的审美追求。
然而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过于琐碎直白,甚至是平庸的,怎样将这种琐碎直白平庸的口语点化成金?张爱说的那句“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在传奇里寻找普通人”(张爱玲:《<传奇>自序》)能帮助我们理解明白其在小说语言创作中如何进行雅与俗的运作。
然而在实际创作中语言雅与俗的成份比例究竟应该以多少为适宜,这确实是难以把握。
如果高雅的书面用语运用过多,常常会走入孤高而寂寞的境地;而通俗的口语不分良莠地随意取用,也会陷入平庸无味的境地。
张爱玲为避免上述两种局面的出现,一方面在宏观地把握住自己小说语言基调的前提下,发挥调度派遣语言的才能,有意识而不留痕迹地将传统高雅的书面语作为小说语言的铺垫,再均匀地揉进那些已选择好的通俗浅白的口语,从而使口语浅白通俗得有底韵有根基。
另一方面从语言结构形式上进行巧妙而合理的调节。
语言在结构形式上分为两种:书面语和口头语。
书面语历来以复杂的长句子为主,多运用成语、古语词等,简洁、严谨、规范。
而口头语多以简要、直白的短句子为主,多运用俗语、歇后语,活泼、生动。
张爱玲将复杂严谨的长句子和简要直白的短句子进行错落有致、疏密相间地搭配,又巧妙地输入调配上规范的成语、古语词、俗语、歇后语,使之贯穿于小说故事情节的叙述语言,人物对话、人物心理动作及众多景色语言描写中,处处显示出雅俗成功调合的谐调性。
我们从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中的一段文字描写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屋里没点灯,影影绰绰的只看见珠罗纱帐子里,她母亲躺在红木大床上,缓缓挥动白团扇。
流苏走到床跟前,双膝一软,就跪了下来,伏在床沿上,哽咽道:“妈”。
白老太太耳朵还好,外间屋里说的话,她全听见了。
她咳嗽了一声,伸手在枕边摸索到了小痰罐子,吐了一口痰,方才说道:“你四嫂就是这样碎嘴子!你可不能跟她一样的见识。
你知道,各人有各人的难处,你四嫂天生的要强性儿,一向管着家,偏生你四哥不争气,狂嫖滥赌的,玩出一身病来不算,不该挪了公帐上的钱,害得你四嫂面上无光,只好让你三嫂当家,心里咽不下这口气,着实不舒坦。
你三嫂精神又不济,支持这份家,可不容易!种种地方,你得体谅他们一点。
”流苏听她母亲这话风,一味的避重就轻,自己觉得好没意思,只得一言不发。
白老太太翻身朝里睡了,又道:“先两年,东拼西凑的,卖一次田,还够两年吃的。
现在可不行了。
我年纪大了,说声走,一撒手就走了,可顾不得你们。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你跟着我,总不是长久之计。
倒是回去是正经。
领个孩子过活,熬个十几年,总有你出头之日。
”很显然,这段内容描写得相当丰富而精彩,既有人物的动作、心理、对话描写,也有屋内景致的描写。
而张爱玲却将其所使用的语言搭配得有条不紊。
那些看起来琐碎平淡的口语“方才、一向、碎嘴子、偏生、过活、舒坦、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等在经过饱含着浓厚文学色彩的书面语“哽咽、影影绰绰、一言不发、东拼西凑、长久之计、出头之日、避重就轻”等的滋润后,顿时变得熠熠生辉。
而高雅规整的书面语在灵活穿插期间的短小浅白的口语影响下也增添了一些生动活泼的色彩,产生出意想不到的美学效应,真可以说是淡中藏美,拙中寓奇,雅俗揉合,好似水乳交融一般,使语言贴近生活,符合人物的性格心理,真实地表现了白家这个大家族日益衰落和儿女们自私堕落的无情现实,以及白老太太对此的无奈心态。
二、张爱玲的小说语言具有绘画般的色彩美与立体感色彩是画家在进行绘画创作中使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艺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