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2.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

3。

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学习重点: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2.平均速度的计算。

课前预习:1。

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D。

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到达地面2.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

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D。

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

5s到达地面3.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他很想知道从自家到学校的距离,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华在学校操场跑道上以上学步行速度步行100m,测得用时80s,则他步行速度为m/s.(2)小华步行上学需20min,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 m.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准确外,还必须控制步行不变。

自学探究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速度快。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1.4 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能用实验器材测量平均速度。

2.能利用速度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各种计算。

自学学习(自学教材23-24页)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就是速度公式):2.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3.实验装置:合作探究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在斜面上由顶端滑过斜面的始、末位置如图所示,小车通过的路程为,若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为2.5s,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2. 体育课上,同学们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由四位同学分别测出李军跑步经过10m、根据(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3)分析表中数据和你计算所得的数据,可以发现李军跑步有什么规律__________ _当堂达标1.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在第1 min内、第2 min内、第3 mi n内的路程都是300 m,在这3 min内做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B、变速直线运动C、变速运动D、无法确定3.2007年4月18日,我国铁路正式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新的列车外形如图,它从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可达200km/h,若南京到上海的全程为300km,则列车通过这段距离需要 h。

4.一辆汽车在与铁路平行的公路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迎面开来一列速度为54km/h 的火车,汽车上的乘客看到火车开过经历了7s,由此可知这列火车长 m。

5.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的车费发票。

求:(1)出租车行驶时间;(2)出租车行驶速度。

6.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1s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通过了 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E 点的平均速度是 m/s。

7.长300m的火车,用5min时间通过了一条长3.3km的隧道,火车的速度是_______,火车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________.8.汽车从A城开往B城,全程所用的时间为2小时,前一个小时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m/s,后一个小时的平均速度为60m/s,那么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

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一、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二、加深对平均速度的明白得,学会分析速度的转变
【学习重点】一、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学习难点】加深对平均速度的明白得,学会分析速度的转变
【自主学习】
【自学导航】1.在物理学中,用______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的公式是______、时刻的公式是______、路程的公式是______速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
3、咱们用______来测量长度,利用______来测量时刻
4、从速度公式______可知,若是咱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______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______,咱们就
能够够算出物体在这段时刻内的平均速度
【合作导学】
观看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视频,分析:
在测量速度进程中,假设斜面坡度过小,会怎么样?坡度过大会怎么样?
假设某组同窗听到撞击声后一段微小时间后才才停表计时,测量结果会如何?
【分层导练】一、某物理爱好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15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进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刻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依照图示完成下表.
(2)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什么缘故?
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cm26
时间t/s4
平均速度v/(cm/s)15
二、两个同窗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某次实验的过程如下图,图中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______ m/s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______ m/s

【总结提升】
.。

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掌握停表的使用,会测时间。

2、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重点)3、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学会在实验中收集数据,分析速度的变化温故互查:1、在物理学中,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速度的国际单位是。

3、我们常用来测量长度,利用来测量时间。

4、从速度公式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运动物体的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5、如图所示,停表的示数为 min s。

设计实验:1、实验原理: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计算的物理量有:3、需要的测量工具有:4、下图是利用已经准备好的实验器材设计的实验方案图5实验步骤:⑴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并填入表中。

⑵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 并填入表中。

⑶根据测得的s、t,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并填入表中。

⑷将挡板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挡板的距离s1, 并填入表中。

⑸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1所用的时间t1,算出平均速度v1,并填入表中。

⑹计算小车下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及平均速度v2,并填入表中。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将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填入下表路程s/cm时间t/s速度v/(cm/s)全程s =t =v =前半路程s1 =t1 =v1 =后半路程s2 =t2 =v1 =分析与论证:1比较小车前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越来越,说明小车做的是运动。

2,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斜面的坡度些。

课堂练习:1、在“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中,小明设计如图示测小车平均速度的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___(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___________cm tBC=___________s v=___________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填“大”或“小”)、达标检测: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A、人眼睛迅速眨一下B、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C、中学生平均行走一步D、人打一个阿欠2、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如图4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图4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1、5m/sB、2m/sC、1m/sD、2、5m/s4、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 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图5A、5m/sB、10m/sC、15m/sD、20m/s5、出租车司机在某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5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中心任务:会使用测量工具,会处理实验数据设问导读测量平均速度实验:1. 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4、实验中斜面的倾斜坡度要(大或小),目的是。

5、实验中斜面底端的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6、步骤:(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₁;(2)释放小车,用停表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₁;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₁;(3)根据测得的s₁、t₁,利用公式v=st(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₂和小车从顶端滑到金属片所用的时间t₂,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₂。

7、通过上述的数据可知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在不同的路段,小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也不同。

自我检测:1、如图所示是小明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2)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撞到金属片后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明让小车从斜面中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所用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他的做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4)若小车通过上半段和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₁、v₂,则两者的大小关系为v1 v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掌握基本的探究实验步骤,形成科学态度。

2.通过小组实验体会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进行实验评估的总过程。

3.通过练习,学会停表、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并通过实验求出平均速度。

重点难点1.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对平均速度有深刻理解。

2.用停表准确测量时间。

导学过程导学1:小艇下滑过程中,做 运动。

用 表示小艇的运动快慢。

自主探究一:平均速度的测量1、 提出问题: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2、 原理: 。

3、 原理图:3、实验步骤:(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 1,把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底端C 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3)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111t s v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B ,测出小车到B 金属片的距离s 2;(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6)测下半段路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时,应先用刻度尺测出下半段的路程3s,时间,根据公式svt求得,而不能使小车从斜面中间滑下后用停表测出时间3t,因为小车从顶端滑下和从中间滑下到达底端时速度是不同的。

路程(c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cm/s)s1= t1= v1=s2= t2= v2=s3= t3= v3=结论:。

4、注意事项(1)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和,使用时要放对、读对、记对。

(2)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释放。

(3)调整斜面的高度适中,使小车刚好从斜面上滑下,不能太快,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

(4)计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

必须专人操作。

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练习:1、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形如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科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组长:
______、路程的公式是
来测量长度,利用______
,我们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小木板的时间
v
”有了怎样的认识?
)超声波测距法测速;
)雷达测速;
小汽车以此速度从甲
图的停表(
图3-12
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 min行驶了
5 min行驶1000 m。

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
,中途8 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m/s __________________m/s。

3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
滑行52 m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停车,车的平均速度是
h他又看了一下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
(填“大、小
)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cm v。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导入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走过的总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测量平均速度是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实验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特性。

目标•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进一步认识平均速度对物体运动的描述。

准备实验实验材料•直线轨道•尺子•计时器•小球实验步骤1.将直线轨道平放在水平台上。

2.在轨道上选择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并用尺子测量起点与终点的距离。

3.将小球放在起点位置,准备好计时器。

4.同时开始启动小球和计时器,记录小球从起点到终点所用的时间。

5.根据测得的时间和距离,计算小球的平均速度。

实验数据记录数据根据上述实验步骤,我们进行了多组实验记录。

以下是其中一组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次数起点到终点距离 (m)所用时间 (s)1 2.0 1.02 3.5 2.03 4.0 3.54 2.5 1.55 1.7 1.2数据分析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每次实验中小球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平均速度 = 总路程 / 所用时间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每次实验的平均速度并将结果填入下表中:实验次数起点到终点距离 (m)所用时间 (s)平均速度 (m/s)1 2.0 1.0 2.02 3.5 2.0 1.753 4.0 3.5 1.144 2.5 1.5 1.675 1.7 1.2 1.42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出小球在每次实验中的平均速度。

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发现小球的平均速度在不同实验中存在差异性。

这是因为每次实验中所选用的距离和所用时间不同,从而导致平均速度的变化。

此外,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还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平均速度与物体的直线运动特性相关,在同一直线轨道上,平均速度越大,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平均速度与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相关,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行进的路程越大,平均速度越大;•平均速度是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平均水平速度,不能完全描述物体的运动特性,例如物体可能存在变速等特殊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秋季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
标版
【学习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掌握停表的使用,会测时间。

3、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学习重点】
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体验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

【学习难点】
1、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

2、在课外活动时,保持好学生上课的组织纪律性。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实验器材】学生:斜面、停表、米尺、小红旗。

地点:操场 【实验方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单位是什么?
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三底端,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二、新课教学
(1)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23页“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一节内容,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测量物体运动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学生讨论后回答出,用刻度尺量出通过的路程,用秒表测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利用
t
s
v =-
,可以求出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教师明确:本节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t
s
v =-
,需要测量的是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教师复备栏
【展示交流】
(2)了解实验仪器,学习使用秒表 提问: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出,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使用时要放对、读时、记对。

使用秒表前应观察什么?
学生回答,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

教师让学生观察秒表,明确秒表的最小刻度是0.1秒,读数时准确到十分位即可,并介绍秒表的启动、止动、回零等使用方法。

带领学生练习用秒表记时,教师将一小车放于外面顶端,将金属片至于斜面底端,并开始读秒:“5、4、3、2、1、0”;读到“0”时释放小车,学生启动秒表计时,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时,学生立即按下停表几位学生报数后,教师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然后介绍实验步骤。

【巩固拓展】学生有时间可以去操场完成实验:(测量跑步时的平均速度)
介绍实验步骤
下面老师先将今天的实验步骤介绍一下:
1、 在操场上,测出30m 的路程,每隔10m 做一次记号。

2、 选出三位同学做记时员,分别站在10m 、20m 、30m 处。

3、 选出一名发令员,以小红旗的下落来表示开始。

4、 选手可以分别采用正常步行、竞走或跑步的形式完成30m 的路程。

5、 组内互相交换角色,重复实验。

6、将每一次的实验数据填在书本设计的表格中。

教师再次强调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课堂小结】
1、可以利用公式
t s
v =
-
来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学习并掌握停表的使用方法。

3、能够测量正常步行、竞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

【布置作业】
1、 完成书第25页的动手动脑学物理。

2、 完成本节课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简
单的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现)、实验结果。

在实验报告的后面还可以提出问题并对本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师复备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