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氯丙烷工艺技术介绍
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

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环氧氯丙烷,又称为"三氯化六亚甲基二氧五氯化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种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工艺。
首先,环氧氯丙烷的主要原料是丙烯和氯气。
生产过程主要分为丙烯的氯化和环氧化两个步骤。
丙烯的氯化是将丙烯与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氯丙烷。
该反应主要发生在含量为8~15%的丙烯氯烷,丙烯氯烷的加入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反应温度一般为40~60℃,压力为2~3MPa。
通过连续进料和分离,可以得到高纯度的氯丙烷。
接下来是环氧化反应,即将氯丙烷与过氧乙酸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
反应器采用喷头或搅拌釜,反应温度为40~50℃,压力为0.1~0.3MPa。
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可以得到不同纯度的环氧氯丙烷。
在工业生产中,还需要进行一系列后续处理。
首先是环氧氯丙烷的分离和提纯,一般采用蒸馏和洗涤等方法。
然后是氯化铝催化剂的回收,常用的方法是蒸馏和吸附。
最后,对产物进行再结晶、干燥等处理,以得到纯度更高的环氧氯丙烷。
总的来说,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工艺包括丙烯的氯化和环氧化两个步骤,中间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分离、提纯和后处理步骤。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提高反应效率,可以提高环氧氯丙烷的产率和纯度。
同时,合理设计反应装置和工艺流程,可以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提高环保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在环氧氯丙烷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以确保安全性和产品质量。
同时,要做好废气处理和废水处理,达到环保要求。
以上是对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环氧氯丙烷制备方法介绍

环氧氯丙烷制备方法介绍1.传统的氯化丙烯法制备环氧氯丙烷传统的制备方法是使用氯化丙烯作为原料。
具体的反应步骤如下:首先,将氯化铁或氯化铝等作为催化剂加入到反应器中,然后向反应器中通入氯气,产生氯活化铁或氯活化铝。
然后,将对氯丙烯和环氧乙烷按照一定的配比加入到反应器中。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对氯丙烯与环氧乙烷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
最后,经过一系列的工艺操作(如蒸馏、中和、光碱净化等)对反应产物进行处理,得到纯度较高的环氧氯丙烷。
2.新型方法-氯醇法传统的氯化丙烯制备环氧氯丙烷的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如副反应产物多、废水处理难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氯醇法。
具体操作如下:首先,2,3-二氯-1-丙醇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钠2,3-二氯-1-丙醇,再与石碱反应生成环氧氯丙醇。
然后,环氧氯丙醇与乙焦氨哌酮反应生成5-(2,3-二氯丙氧)哌酮。
最后,5-(2,3-二氯丙氧)哌酮与氢化钠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
这种方法与传统的氯化丙烯法相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副反应少、废水处理相对简单等优点。
3.生物法制备环氧氯丙烷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生物法制备环氧氯丙烷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在适当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酶的作用,对丙烯进行氧化反应,将其转化为环氧氯丙醇。
然后,将环氧氯丙醇与氯化汞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
最后,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操作对反应产物进行提纯,得到纯度较高的环氧氯丙烷。
生物法制备环氧氯丙烷具有资源利用高效、环境友好等优势,但目前该技术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尚未实现大规模产业化。
综上所述,环氧氯丙烷的制备方法包括传统的氯化丙烯法、新型的氯醇法以及生物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可预见将会有更多的制备方法出现并得到应用。
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技术

环氧氯丙烷(ECH)别名表氯醇,化学名称为1-氯-2,3-环氧丙烷,是--种重要的氯碱下游产品,以它为原料制得的环氧树脂具有粘结性强,耐化学介质腐蚀、收缩率低、化学稳定性好、抗冲击强度高以及介电性能优异等特点,在涂料、胶粘剂、增强材料、浇铸材料和电子层压制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
此外,环氧氯丙烷还可用于合成甘油、硝化甘油**、玻璃钢,电绝缘晶。
表面活性剂、压药、农药、涂料、胶料。
离子交换树脂、增塑剂、(缩)水甘油衍生物,氯醇橡胶等多种产品,用作纤维素酯、树脂、纤维素醚的溶剂,用于生产化学稳定剂,化工染料和水处理剂等,,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1 传统生产方法环氧氯丙烷最早于1854年由Berthelot用盐酸处理粗甘油,然后用碱液水解时首先寒现的。
数年后,Reboul提出这一物质可由二氯丙醇以苛性钠经水解反应直接制取。
在此基础上,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丙烯高温氯化法合成甘油的生产装置,环氧氯丙烷作为中间产物,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20世纪60年代前后,为适应环氧树月旨的生产发展需求,环氧氯丙烯开始以氯丙烯为原料作为主要产品生产。
除美国外,西欧、日本、前苏联和东欧各国都相继建成生产装置。
目前,工业上环氧氯丙烷的传统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酯法两种。
1.1丙烯高温氯化法丙烯高温氯化法是工业上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经典方法,由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首次开发成功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环氧氯丙烷采用此法进行生产。
其工艺过程主要包括丙烯高温氯化制氯丙烯,氯丙烯次氯酸化合成二氯丙醇,二氯丙醇皂化合成环氧氯丙烷3个反应单元。
丙烯与氯气经干燥、预热后以摩尔比4-5:1混合进入高温氯化反应器,短时间(约3秒)内进行反应,生成氯丙烯和氯化氢气体。
精制后得氯丙烯产品,同时副产D-D混剂(1,2-二氯丙烷和1,3-二氯丙烯),氯化氢气体经水吸收后得到工业盐酸,氯气在水中生成次氯酸(或采用介质叔丁醇和氯气在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叔丁基次氯酸盐,该盐水解生成次氯酸,叔丁醇循环使用),次氯酸与氯丙烯反应生成二氯丙醇(过程中二氯丙醇浓度一般控制在4%左右)二氯丙醇水溶液与Ca(OH)2或NaOH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
环氧氯丙烷技术和市场

3万吨∕年环氧氯丙烷项目(甘油法)前言:氯化石蜡等有机氯产品的副产盐酸销售困难,不但体现在价格上,更重要的是区域消化能力低。
随着公司有机氯产品的陆续开工建设,副产盐酸的日益严峻的销售形势会逐渐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来,因此尽快建设耗副产盐酸或氯化氢的产品,是当务之急。
作为消耗氯化氢较多的环氧氯丙烷项目近几年发展迅速,下面就环氧氯丙烷项目的市场形势、技术方案和能耗水平等指标进行分析。
一、概述: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以它为原料制得的环氧树脂在涂料、胶黏剂和电子层压材料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环氧氯丙烷还可用于生产硝化甘油炸药、玻璃钢、电绝缘品、表面活性剂、医药、农药、涂料、离子交换树脂、增塑剂、氯醇橡胶等。
目前我国环氧氯丙烷的消费比例为:环氧树脂85%,合成甘油7%,氯醇橡胶2%,其他约占6%。
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是我国60年代生产环氧氯丙烷的主要方法,其中间体为二氯丙醇,经过碱化之后形成环氧氯丙烷,1965年广州助剂厂率先采用甘油法进行生产,1968年之后无锡树脂厂、沈阳化工厂等建成丙稀高温氯化法装置,由于当时甘油紧张,甘油法消耗较高,因此该工艺逐步淡出视野,但我国对该技术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2006年江苏杨农化工6万吨/年的甘油法装置正式投产,是国内第一家采用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厂家,产品主要自用。
由于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原油自给率只有50%左右,随着丙稀成本的不断增长,采用甘油制备环氧氯丙烷的方法得到了推崇,目前甘油原料相对较丰富,利用甘油可摆脱丙稀紧缺的制约,同时投资成本、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还能实现清洁生产,不需要昂贵的催化剂,因此近期国内在建的环氧氯丙烷基本为甘油法。
二、原料供应与产品市场:1、原材料甘油市场供应情况甘油法环氧氯丙烷工艺过程的主要原料是甘油、HCl和石灰(或烧碱)。
甘油的主要来源是西欧(60-70万吨/年)、南美(50-60万吨/年)、东南亚(25-30万吨/年)、美国(40-50万吨/年,国内消费)、中国(约20万吨/年)。
环氧氯丙烷处理工艺

环氧氯丙烷处理工艺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和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染料、医药、农药、塑料、涂料等领域。
它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多功能性,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工艺进行处理和合成。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环氧氯丙烷处理工艺,以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了解。
环氧氯丙烷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氯化丙烯和环氧化丙烯。
直接氯化丙烯是将丙烯与氯气反应,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丙烯中的氢原子替换为氯原子,得到环氧氯丙烷。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产物中可能含有杂质,需要进一步提纯。
环氧化丙烯是将丙烯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环氧化物,再经过氯化反应得到环氧氯丙烷。
这种方法产物纯度较高,但反应条件较为苛刻,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压力。
环氧氯丙烷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分离、提纯和利用三个步骤。
首先是分离步骤,通过萃取、蒸馏等方法将环氧氯丙烷与其他组分进行分离。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去除杂质,提高环氧氯丙烷的纯度。
其次是提纯步骤,通过吸附、结晶、结合反应等手段对环氧氯丙烷进行进一步纯化。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去除残余的杂质,获得高纯度的环氧氯丙烷。
最后是利用步骤,将纯化后的环氧氯丙烷应用于染料、医药、农药、塑料、涂料等领域。
在分离步骤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萃取和蒸馏。
萃取是将环氧氯丙烷与溶剂进行接触,通过溶剂的选择性吸附和分离来实现分离目的。
蒸馏是将混合物加热至沸点,然后将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出来。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离。
在提纯步骤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吸附、结晶和结合反应。
吸附是通过将环氧氯丙烷溶液通过吸附剂床,利用吸附剂对环氧氯丙烷的选择性吸附来实现提纯目的。
结晶是通过控制温度和溶剂浓度,使环氧氯丙烷在溶液中结晶出来,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分离出纯净的环氧氯丙烷晶体。
结合反应是将环氧氯丙烷与其他化合物进行反应,生成新的物质,然后通过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分离和提纯。
在利用步骤中,环氧氯丙烷可以作为染料的中间体,通过进一步反应合成各种颜料。
环氧氯丙烷工艺

环氧氯丙烷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中的化学品,主要用于生产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酮、环氧硬化剂、聚醚醇等。
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原料准备:选用甲基丙烯磺酸、次氯酸钠和氢氧化钠等为原料,通过浓缩、蒸馏、过滤等处理方式来获得高质量的原料。
反应制备:将甲基丙烯磺酸和次氯酸钠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后反应,同时加入氢氧化钠作为催化剂,反应温度通常在40℃~60℃的范围内进行。
分离提纯:经过反应后,产物中会含有大量的杂质,需要进行分离和提纯。
通常是通过加入水和酸等反应物对产物进行中和,然后通过蒸馏、萃取等方法将环氧氯丙烷单独分离出来。
储存包装:环氧氯丙烷为一种易燃、有毒的化学物质,需要进行专业的储存和包装。
通常在高压容器或合适的桶中储存,并采取相应的防爆、防火等安全措施。
总体而言,环氧氯丙烷工艺具有较高的安全风险和要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国家法规和标准,同时需要配置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设施,以确保生产效率、品质和安全。
环氧氯丙烷工艺流程

环氧氯丙烷工艺流程
一、环氧氯丙烷概述
环氧氯丙烷(氯丙烷)是一种氯代烯烃,具有良好的芳香、开气和易
蒸发性。
大部分环氧氯丙烷由氯乙烯衍生而来,主要用于生产氯丙烷乙醚、酯和烷基胺。
它的化学式为C3H6Cl2,熔点低,容易蒸发分解,分子量165.02、大部分氯丙烷具有典型的乙烯气味,并因其芳香和可溶解性而被
广泛用于化妆品、制药等工业制品中,也可以用于食品、香料和农用产品中。
二、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
1、水合氯乙烯法:
水合氯乙烯法的原料是氯乙烯,在室温下将氯乙烯和水混合,加入70%的硫酸钠及其它催化剂,在搅拌、加热条件下,经特定的反应温度控制,氯乙烯水解生成氯丙烷及其它混合物,混合物再经过凝固、洗涤、精馏、蒸馏等工艺步骤,将氯乙烯会生成氯丙烷。
2、原子燃料法:
原子燃料法的原料是氯乙烯和氢,一定比例的氯乙烯作为原料放入反
应容器,加热至250℃~400℃之间,水吏林氟烃反应催化剂和氢气混合,放入反应容器,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反应1~2小时后,分离产物,再经
过凝固、洗涤、精馏、蒸馏分离得到氯丙烷产物。
3、氯乙烯氯化法:
氯乙烯氯化法的原料是氯乙烯。
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直接法工艺路线

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直接法工艺路线
环氧氯丙烷用于制造环氧树脂、纸张增强剂和用于水的纯化。
据索尔维预计,到2010年,全球环氧氯丙烷需求量将超过现有的生产能力。
环氧氯丙烷现用的生产路线为三步法工艺:第一步,丙烯与氯气反应制取烯丙基氯和氯化氢;烯丙基氯再与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二氯丙醇和HCl;最后,二氯丙醇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和NaCl。
索尔维公司开发了较直接地生产环氧氯丙烷的Epicerol工艺,该工艺藉助于专有催化剂,通过甘油与HCl反应,用一步法制取中间体二氯丙醇,因此无需使用氯气。
此外,该工艺产生极少量的氯化副产物,大大减少了水的消耗。
Epicerol工艺还具有以甘油替代烃类原料的优点,甘油是生物柴油工业的副产物,可加以利用。
索尔维巳与法国Diester工业公司签署长期的甘油供应合同,Diester 工业公司采用菜籽生产生物柴油,同时副产甘油。
索尔维公司在其法国的Tavaux生产地建设环氧氯丙烷的新装置,该装置生产1万吨/年环氧氯丙烷,这是索尔维Epicerol工艺的首次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2 CHCH2Cl + HCl
氯丙烯
次氯酸化 : 2CH2 CHCH2Cl + 2 HOCl
ClCH2CHClCH2OH + ClCH2CHOHCH2Cl
2 ,3 - 二氯丙醇 (70 %) 1 ,3 - 二氯丙醇 (30 %)
皂化合成 : ClCH2CHClCH2OH + Ca (OH) 2
(CH3) 3CO H + Cl2 + NaO H = (CH3) 3COCl + NaCl + H2O
叔丁基次氯酸盐水解 ,生成次氯酸 ,叔丁醇循 环使用 。再由次氯酸和氯丙烯反应生成二氯 丙醇 ,经精馏后可得高浓度二氯丙醇 。这一 工艺可降低蒸汽消耗 ,提高收率 ,又大大减少 污水处理量 (每生产 1t 环氧氯丙烷排放 55~ 60t 废水) 。
1998 年第 5 期 氯 碱 工 业
29
环氧氯丙烷工艺技术介绍
陈珍民 (山东省东营市化工厂 257091)
前 言
环氧氯丙烷是重要的氯产品之一 。它主
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 、合成甘油 、氯醇橡胶 、
阻燃剂 、表面活性剂 、稳定剂 、离子交换树脂
以及醋酸丙烯酯法各有优
缺点 。醋酸丙烯酯法在产品收率和原料消耗
及产品成本占有绝对优势 ,是环氧氯丙烷生 产先进工艺 (表 1 是日本鹿岛和昭和电工两 家技术经济指标对比表 ,单位 t/ t·ECH) 。
表 1
项 目
丙烯 (100 %) 氯气 (100 %) 氢氧化钙 (100 %)
(3) 二氯丙醇水溶液与 Ca (OH) 2 或 NaOH 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 。在齐鲁石化公司引进技 术中 ,环化前先用 CaCO3 乳液中和二氯丙醇水 溶液中盐酸 ,用 CaO 代替 Ca (OH) 2 可回收热 量 ,也因价格便宜降低成本。 1. 2 醋酸丙烯酯法
本法分为生成醋酸丙烯酯 ,制得丙烯醇 , 合成二氯丙醇 ,皂化生成环氧氯丙烷四个反 应单元 。
醋酸 (kg) 环氧氯丙烷收率 ( %)
能耗 三废排放量 产品成本 (万元)
日本鹿岛 日本昭和电工 高温氯化法 醋酸丙烯酯法
0. 67 2. 10 1. 10
无 70~75 较高
多
1. 2
0. 50 1. 00 0. 60
50 ~90 较低 废水少一半
1. 0
目前 ,国内全部采用丙烯高温氯化法 ,由 于装置规模小 、工艺落后 、丙烯来源不保证 、 原料价格高 ,因而成本高 ,竞争力差 。虽然同 为丙烯高温氯化法 ,国内工艺比齐鲁引进工 艺有一段差距 (表 2 对两者技术消耗定额作 一对比 ,单位 t/ t·ECH) 。
0. 8 1. 000
73 220 11. 5 870 ~1. 3
1. 15
35. 7 714. 3 9. 43 663. 6 ~1. 1
由以上对比数据可以看出 :国内碳酸盐 法比引进工艺消耗指标高出许多 。叔丁基次 氯酸盐 法 改 变 了 国 内 碳 酸 盐 法 制 次 氯 酸 方 式 ,减少了污水排放量和污水治理装置 。这 项技术将被用于山东省东营市化工厂 1 万 t/ a 环氧氯丙烷装置上。目前 ,国内工艺与引进工 艺投资总额比为 1∶2. 5~3 ,工艺消耗指标高 20 %以上。在 2 万 t/ a 以下规模生产环氧氯丙 烷时 ,国内工艺只要提高技术 ,挖掘潜力 ,还是 具有一定市场竞争能力的 。
CH2 CH CH2O H + Cl2
CH2Cl CHCl CH2OH
(4) 二氯丙醇皂化合成环氧氯丙烷 (同丙 烯高温氯化法) 。
CH2Cl
CHCl
CH2O H
+
1 2
Ca (OH) 2
CH2
CH
CH2Cl
+
1 2
CaCl2 +
H2O
O
醋酸丙烯酯法合成环氧氯丙烷为日本昭和
电工开发 ,现已转让给天津化工厂 2. 4 万 t/ a 环 氧氯丙烷装置 ,总投资约 5. 7 亿元左右 ,仅专利 费一项 550 万美元(催化剂在国内不能再生) 。 2 工艺技术比较 2. 1 工艺特点比较
和地区有美国 、日本和西欧 ,年总产量在 90
万 t 左右 。国内生产环氧氯丙烷规模较大的
有 5 家 ,全国年总生产能力约 4. 5 万 t 。天津
化工厂 2. 4 万 t/ a ,山东东营市化工厂 1 万 t/ a
等数个环氧氯丙烷装置正在筹建之中 。
1 工艺情况
生产环氧氯丙烷的主要方法是丙烯高温
丙烯高温氯化法工艺特点 : ①工艺成熟 、 操作稳定 。 ②有中间产品氯丙烯 (氯丙烯用
于生产农药 、树脂 、粘合剂 、涂料等) ,可平衡 生产 ,增强市场销售能力 。 ③副产品多 ,原材 料转化率低 ,消耗指标高 。 ④设备腐蚀严重 , 能耗高 。 ⑤污水排放量大 。
醋酸丙烯酯法工艺特点 : ①工业化生产时 间短 ,仅十余年历史。②产品质量高。③采用 乙酰氧化技术 ,收率高 ,原料消耗指标低。④避 免了高温氯化反应 ,条件缓和 ,不结焦 ,生产故 障少。⑤副产品少 ,污水排量大大降低。 2. 2 技术经济比较
CH2 CH CH2OCOCH3 + H2O
(2) 醋酸丙烯酯经水解制取丙烯醇 ,温度 60~80 ℃,压力 0. 1~1M Pa ,以强酸性阳离 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 。
H+ CH2 CH CH2OCOCH3 + H2O
CH2 CH CH2OH + CH3COO H
(3) 烯丙醇与氯反应生成二氯丙醇 ,反应 温度 0~10 ℃,压力 0. 1~0. 3M Pa 。
ClCH2CHOHCH2Cl (或 2NaOH)
2CH2
CH
CaCl2 CH2Cl + (或 2NaCl) + 2 H2O
O
(1) 丙烯与氯气经干燥 、预热后以分子比
4~5∶1 的比例混合进入高温氯化反应器 ,短
时间 (3s) 内进行反应 ,生成氯丙烯和氯化氢
气体 ,氯丙烯经精制副产 D - D 混剂 (1 ,2 -
氯化法与醋酸丙烯酯法 。国际上 95 %以上
的环氧 氯 丙 烷 是 用 丙 烯 高 温 氯 化 法 技 术 生
产 ,只有少量工厂应用醋酸丙烯酯法 。
1. 1 丙烯高温氯化法
本法分为丙烯高温氯化制氯丙烯 、次氯
酸化合成二氯丙醇 、二氯丙醇皂化 (环化) 合
成环氧氯丙烷三个反应单元 。
高温氯化 : CH2 CH CH3 + Cl2
表 2
项目
齐鲁 引进工艺
丙烯 (100 %) 氯气 (100 %)
Ca (OH) 2
NaO H Na2CO3 新鲜水 循环水
蒸汽 电 (kW·h) 总成本 (万元)
0. 66 2. 09 1. 10
425
8. 95 905 ~1. 2
国内 碳酸盐法
1. 00 2. 60
叔丁基 次氯酸盐法
0. 65 1. 98
二氯丙烷和 1 ,3 - 二氯丙烯) ,氯化氢气体经
水吸收后得到盐酸 。 (2) 氯丙烯与次氯酸盐反应合成二氯丙
醇 。国内传统方法为碳酸盐法合成次氯酸 , 反应式如下 :
Cl2 + H2O HClO + HCl
Na2CO3 + 2 HCl 2NaCl + CO2 + H2O 氯气通入水中生成次氯酸和盐酸 ,这是一个 化学平衡过程 ,用碳酸钠与生成的盐酸反应 可得到次氯酸水溶液 。为了保证高反应收 率 ,合成的二氯丙醇浓度一般控制在 4 %左 右 。为解决二氯丙醇浓度过低 ,废水排放量 大的问题 ,北京化工研究院开发了叔丁基次 氯酸盐法合成二氯丙醇技术 。其反应原理是 利用介质叔丁醇和氯气在 NaO H 溶液中反 应 ,生成叔丁基次氯酸盐 ,反应式如下 :
(1) 在钯和助催化剂作用下 ,在醋酸存在 下 , 采 用 乙 酰 氧 化 使 丙 烯 与 氧 在 160 ~
30
氯 碱 工 业 1998 年第 5 期
180 ℃、压力 0. 5~1M Pa 下反应生成醋酸丙 烯酯 。
1 2
O2
+
CH2
CH
Pd 催化剂 CH3 + CH3COO H
收稿日期 1997 年 6 月 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