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文《麋鹿》

合集下载

课文麋鹿课后反思

课文麋鹿课后反思

课文《麋鹿》课后反思引言《麋鹿》是一篇经典课文,通过描写麋鹿的形象和其与自然的关系,深入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问题。

本文将对课文《麋鹿》进行反思和探讨,从中总结出对于人类与自然相处的启示。

一、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在课文中,麋鹿被描绘为一种生活在自然中的动物。

它们纤瘦而敏捷,常常居于群落之中。

与此同时,人类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但却因为自己的欲望和行为与自然产生了隔阂。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破坏了自然的平衡。

森林被砍伐,河流被污染,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正如课文中所描述的,麋鹿之所以逃离人类居住的地方,正是因为人类的干扰和破坏。

二、人类对自然的反思与改变虽然人类的行为给自然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但我们也在反思并努力改变着。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然保护问题,提倡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大家相继启动了一系列环保活动,包括城市绿化、节能减排、保护野生动物等。

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推出了自然保护法规,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这些措施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意识的觉醒和对自然的珍视。

我们应该借鉴这些例子,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相应的改变。

三、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保护地球家园的关键。

人类和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自然提供我们所需的食物、水源和空气等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

而人类应该保护自然,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如果我们长期无视自然的存在或者一味地剥夺自然资源,最终只会破坏了我们自己的家园。

我们应该学会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生态平衡,维持地球的生机勃勃。

四、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了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自己的努力:1.提高环保意识: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如垃圾分类、尽量减少能源消耗等。

2.推动可持续发展:倡导可持续发展模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采用更环保的生产方式。

3.保护野生动植物:尊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保护他们的栖息地和生态系统。

《麋鹿》教材简析

《麋鹿》教材简析

《麋鹿》教材简析《麋鹿》是苏教国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记叙文,它介绍了我国珍稀野生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揭示了它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描写了它曾经遭受偷盗、杀戮和被运往西方的不幸命运,突出了它终于回来祖国怀抱、在大自然中强壮成长,表达了党和人民政府对珍稀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和爱护。

全文七个自然段,按照内容特点和叙写顺序,能够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引出介绍对象麋鹿以及它的生活场所。

先以特写镜头展现麋鹿出没。

接着写麋鹿的生活场所——大丰麋鹿自然爱护区,气候温顺,林茂草丰,确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末点那个地点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第二段(第二至四自然段):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这一段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概括介绍麋鹿的奇特外形——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因此有“四不象”之称,可见“奇特”了。

第二层(第三自然段):具体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

先指明麋鹿属于哺乳动物,继交待它的体重可达250千克左右,在具体写它的专门角型,最长的尾巴,宽大的蹄子和随着季节变幻的毛色,同时也叙写了如此外形特点及各自的妙用。

第三层(第四自然段):介绍麋鹿自然繁育力专门低的缘故是孕期长、产子少、发育缓慢。

第三段(第五至七自然段):叙写麋鹿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

这一段也能够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五自然段):写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麋鹿,后来逐步稀少乃至销声匿迹,专门是惨遭帝国主义入侵者的偷盗、杀戮,以致在国内几乎绝迹。

第二层(第六自然段):介绍麋鹿在国外的凄惨命运和在英国的繁育情形。

“大部分相继死去”和“只有”既有对比作用,又引出在英国繁育情形的介绍,为后来的我国引进作了铺垫。

第三层(第七自然段):介绍我国何时引进多少麋鹿,安置在什么地点——突出麋鹿“回来故乡”、“回来自然”、终止“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涯,专门是它在祖国土地上“繁育后代,强壮成长”,既指出了麋鹿的现状,又表达了我国政府对珍稀动物的重视和爱护。

《麋鹿》教案

《麋鹿》教案

《麋鹿》教案《麋鹿》教案1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传奇经历。

2、过程与方法(1)利用看图片增强学生对麋鹿的感性认识。

(2)凭借语言材料,让学生体会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3)通过读与议,感悟麋鹿外形、习性的“奇”。

(4)指导学生自读、合作学习,感悟麋鹿地传奇经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结合课文内容,学着解说员的样子来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传奇色彩。

3.通过课文的学习来体会我国对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搜集麋鹿的相关资料一、复习导入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第一自然段,了解到在江苏大丰自然保护区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想去看看他们吗?放幻灯片,师配乐朗诵第一段二、通读课文,大体感知麋鹿外形、习性、经历的“奇”。

师:麋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翻开书97页,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读读课文2-7自然段,轻声、自由地读生初步感受麋鹿外形、习性、经历的“奇”。

三、细读第二段,在谈话和品读中体会麋鹿外形、习性的“奇”。

让我们再来细细的读读课文,去体会。

请大家默读2-4自然段,边读边划出麋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待会儿请你说说自己的想法1、读文后,生交流a、“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四不像’。

”生说想法、品读句子师引读(麋鹿是鹿的一种――),它还成为姜子牙的坐骑,更增添了神秘色彩!b、“麋鹿的角型是独一无二的体形也叫小。

”生读文、谈想法出示图片,补充角型的资料。

师生合作读文c、“麋鹿的尾巴是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师指导朗读生评价d、“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才发育完全。

”指导朗读指名读师评2、渗透说明方法地运用师:作者就是这样紧紧抓住这些特点,列出具体数据,再与其他鹿作比较来写的,使麋鹿的奇特形象和习性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麋鹿》(精选12篇)

《麋鹿》(精选12篇)

《麋鹿》(精选12篇)《麋鹿》篇1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2—7小节,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

2.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麋鹿资料,课上学当小讲解员,练习抓住要点介绍麋鹿,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难点:练习抓住要点介绍麋鹿。

三、教具准备及辅助活动:1.由赵忠祥主持的《动物世界》录音或录象简短片段。

2.麋鹿各种近远景图片或录象资料,制作成多媒体。

3.第一课时指导学生学会生字词,读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了解课文介绍了麋鹿的生活环境、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提供学生有关网址,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麋鹿外形、习性、经历等方面资料,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准备。

4.每人一张记分卡,若干“小小主持人”胸卡,教师准备一些课外收集的麋鹿资料提供给未找到资料的学生。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播放赵忠祥讲解的《动物世界》片段录象或录音2.师:你们熟悉刚才的画面和声音吗?……是啊,老师也十分喜爱由赵忠祥主持的《动物世界》节目,主持人醇厚的音色,清晰的讲解,配上真实精彩的画面,令观众身临其境,领略到了许多珍稀动物的风采。

今天,老师组织大家搞一个活动,活动名称——挑战主持人擂台赛,挑战对象——赵忠祥,参赛选手——在座各位同学,参赛内容——讲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比赛形式——百分制,满60分者颁发小小主持人的胸卡。

大家敢不敢?(播放学生熟悉的电视节目,采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第一层次:示范1.教师根据第二节内容示范讲解麋鹿整体特点,讲解脱稿,态度亲切自然,使用第一人称,适当补充课外的一些材料。

2.学生说说哪些做法值得学习仿效。

3.教师小结,指出声音响亮,态度自然是基本要求,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补充自己收集的资料。

《麋鹿》语文教案

《麋鹿》语文教案

《麋鹿》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麋鹿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在我国的分布情况,提高学生的生物多样性知识水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麋鹿图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麋鹿》一文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在我国的分布情况,通过阅读文章,学生可以了解这一珍贵的野生动物。

2.2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针对麋鹿这一物种,需要通过阅读文章来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麋鹿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3.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事物的能力以及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1 导入新课展示麋鹿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麋鹿的外形特征。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麋鹿》,了解麋鹿的生活习性和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4.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麋鹿为什么会在我国消失?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麋鹿?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作业内容结合课文《麋鹿》,写一篇关于麋鹿的短文,要求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5.2 作业要求格式:文章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语言流畅。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麋鹿知识的理解、观察和描述能力的提升以及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的增强。

6.2 评价方法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6.3 评价内容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质量、小组讨论表现等。

7.1 拓展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参观麋鹿保护区,近距离观察麋鹿的生活环境。

7.2 拓展要求第八章:教学资源8.1 资源类型多媒体课件、麋鹿图片、相关视频资料、实地考察机会等。

8.2 资源作用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麋鹿》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麋鹿》


1986年8月,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我国
林业部的努力下,39头选自英国7家动物园的
麋鹿返回故乡,被送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放养。从此,麋鹿结束了它们大半个世纪在
海外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涯,开始了回
归故土、回归自然的新生活。如今,这群珍
异动物正在祖国土地上繁衍后代,茁壮成长。
• 黄海滩涂这片广阔的土地,气候温和,林 茂草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 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乌邦寺动 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 繁殖。


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据科学家
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 下游地区就有麋鹿,但汉朝以后逐渐减少, 再后来竟然销声匿迹。1865年,有人在北京 南郊发现了120头麋鹿,并撰文向全世界介 绍。


随后,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
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地动物园里展出。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
用圆点标出表示麋鹿数量变化的词语, 用波浪线标出表示麋鹿生活地点变化
的词语。
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 (家族历史) 早在3000多年前---(有麋鹿) 汉朝--- (销声匿迹) 1865年--- (120头) 1900年--- (惨遭厄运) (在国内几乎绝迹) 沦落到国外的麋鹿--- (18头) 1967年--- (400头) (已逾千头) 1986年--- (39头) 从此--- (回归故土 繁衍后代) (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外形特征的?读读、想想、画画。
1.角型
3.蹄子 2.尾巴 4.毛色
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角——站着的时侯,各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四年级下册语文《麋鹿》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麋鹿》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麋鹿》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麋鹿》。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麋鹿的特点。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麋鹿》是一篇描述麋鹿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短文。

课文通过描绘麋鹿的外貌、行动和生活环境,让学生了解这种动物的特点。

2.2 生字词: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词包括:麋鹿、角、尾巴、优美、嬉戏、生态系统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麋鹿》。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表达和描述。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麋鹿的特点。

小组讨论法: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2 教学手段:课文朗读: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图片和实物展示:通过展示麋鹿的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麋鹿的特点。

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朗读课文的流利程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5.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来评价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阅读理解能力。

5.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来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麋鹿的形象,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6.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

六年级语文麋鹿

六年级语文麋鹿

六年级语文麋鹿六年级语文麋鹿1六年级语文麋鹿,是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 12 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网友下载次,受欢迎程度为级。

六年级语文麋鹿2【教学反思】《麋鹿》是一篇说明文,从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传奇经历三个方面介绍了麋鹿这一珍稀动物。

因为文章的语言浅显易懂,所以我对本课教学作了一些修改。

对课堂教学的处理重在选择教学方法上。

对课文的教学,我采用了先激发兴趣,再教学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在教学麋鹿的奇特外形时,我先让学生读书,然后看图断哪是麋鹿。

在学习外形特征和生活经历时,我让学生看看书上是如何介绍的,最后再让学生模仿讲解员的形式来介绍麋鹿或把自己当作是姜子牙来向众神仙夸耀自己的坐骑,学生很感兴趣。

在学习麋鹿的传奇经历时,我采用长文短教。

并让学生说说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文教下来,感觉环节设计很流畅,教学的方法也很适合。

在这儿,我想说,教学方法处于不断的更新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更没有可以运用一辈子的方法,不断地结合学生实际,不断地推陈出新,才是课堂教学的出路。

【教学建议】1、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麋鹿的哪些内容。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麋鹿外形特点,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找到描写麋鹿外形特点的句子,边读边想像麋鹿的样子。

有条件的可以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

在朗读和观察中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

2、课文介绍麋鹿的“传奇经历”这一部分,作者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条理很清楚。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经历的“传奇”。

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麋鹿这种珍惜动物,几经灭绝的危险,如今又回到了故乡中国,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

六年级语文麋鹿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文《麋鹿》
天色微明,晨雾如轻纱般漂浮在黄海滩涂上。

一群麋鹿悄无声息地向水塘边走去。

不知从何处传来人的脚步声,警觉的麋鹿迅即蹦跳着遁入草丛这是在著名的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出现的一幕。

黄海滩涂这片广阔的土地,气候温和,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这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麋鹿是鹿的一种。

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

我国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把"四不像";当作姜子牙的坐骑,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与其他鹿科动物一样,麋鹿也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

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左右,角比较长,每两年脱换一次。

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他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

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

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

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

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

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

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怀孕期比其他鹿类要长,超过九个半月,且每胎仅产一仔。

雄性小鹿两岁时长角分杈,六岁时杈角才发育完全。

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

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但汉朝以后逐渐减少,再后来竟然销声匿迹。

1865年,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120头麋鹿,并撰文向全世界介绍。

随后,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地动物园里展出。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有的被杀戮,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

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

后来,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

到1967年,这里的麋鹿已增加到400多头,并向各国输出。

至今,全世界麋鹿总数估计已经超过2000头。

1986年8月,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我国林业部的努力下,39头选自英国七家动物园的麋鹿返回故乡,被送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放养。

从此,麋鹿结束了它们大半个世纪在海外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涯,开始了回归故土、回归自然的新生活。

如今,这群珍异动物正在祖国的土地上繁衍后代,茁壮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