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16.孤独之旅 (导学案)

合集下载

《孤独之旅》导学案

《孤独之旅》导学案

《孤独之旅》导学案一、了解学习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内心的孤独和生命成长变化过程,掌握描绘人物内心变化的方法。

3、体验孤独之旅,感悟“成长”的意义。

二、课堂学习任务一次机缘巧合,你穿越到《草房子》一书中,成为了书中的主角——杜小康。

在书中的世界里,你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使得你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在艰难的生活中,你开启了人生的“孤独之旅”。

这趟“孤独之旅”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站:在变化中体味孤独第二站:在孤独中描绘希望第三站:在逆境中见证成长1、这天,杜小康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消息:“此时此刻,我的内心无比孤独、无助......”朋友们纷纷留言,他会怎样向好友倾诉这些烦恼呢?请你结合文章和助读资料,以杜小康口吻说说为什么感到孤独无助?我的倾诉:哎,以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比以下两个片段,你认为改文这样做变动好吗?请说说理由。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孤独之旅》公开课导学案_3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孤独之旅》公开课导学案_3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读文章,体会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孤独”。

2、感悟成长,培养同学们独自面对孤独的勇气。

教学重点:品读细节,体会主人公成长的“孤独”。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大家读过曹文轩先生的《草房子》吗?(读过)《草房子》塑造了很多鲜活的人物,我想问问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桑桑、纸月、细马、秃鹤、杜小康、秦大奶奶)的确,《草房子》里的每一个人物都有其可爱之处。

读过小说的同学可能知道,校长桑乔说,日后,有一个孩子会是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

大家猜猜他是谁?(杜小康)。

是杜小康。

为什么桑乔校长说杜小康...是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呢?(生回答)今天我们跟随曹文轩先生一起走进《孤独之旅》,一起来寻找答案。

(板书标题和作者)二、熟悉背景,了解“孤独”师:了解杜小康之前,我们先了解杜家。

小说是如何形容还没有经历孤独之旅的杜小康家的?生:杜小康家是油麻地最殷实的一家/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首富。

师:那么油麻地最殷实的杜家独子杜小康在经历孤独之旅前是怎样的?生:和孩子们玩游戏扮演神气的总司令/有一年四季的衣服(其他孩子没有)……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油麻地首富的独生子杜小康的表现。

(课件展示)(请男生读)杜小康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而油麻地小学的学生到了六年级也只能用草绳当裤带,所以,杜小康上厕所的时候总有一些孩子呆在边上痴痴地...看。

当别的孩子还不知道自行车为何物时,杜小康已经趾高气扬地.....骑自行车上学了。

此外,这优越感还来自他的学习,他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而且还是班长。

——曹文轩《草房子》师:这一段可以看出杜小康怎样的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生:“油汪汪”可以看出杜小康家境殷实。

“痴痴地看”可以看出杜小康倍受孩子们崇拜。

“趾高气扬”可以看出杜小康很有优越感。

师:家境殷实的杜小康,倍受崇拜的杜小康,极具优越感的杜小康,又怎样会经历孤独之旅呢?或者说,杜小康为什么会遭遇孤独?生:杜家买了一船的货,结果一天早晨全部翻到河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孤独之旅》导学案+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孤独之旅》导学案+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师生共用导学稿(学案)课题:《孤独之旅》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一、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词语。

2、理清故事情节,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3、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4、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学习重点难点: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二、学习导航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嬉()闹觅()食驱()除雍( ) 旧茬()儿戳()破撩()逗轩( ) 凹()地掺()杂胆怯( ) 撅( ) 给()予( )你认为还有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词语厚实:嬉闹:撩逗:茫然:乖巧:驱除: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你认为还有哪些词语需要理解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简介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

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

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

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年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你认为还要补充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新知导学(一)、速读课文,感知小说主要内容,梳理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开端:()自然段到()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自然段到()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潮:()自然段到()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局:()自然段到()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研读课文,揣摩语言,合作探究1、小组内交流,分析鸭群、芦荡、风雨等环境描写的作用:1)小说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来写他父亲和鸭子的用意是什么?我的看法是:2)分析杜小康的心理活动,(在文中画出体现“孤独“的词语或句子)说说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孤独之旅》优课导学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孤独之旅》优课导学案_0

《孤独之旅》【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2.品析人物形象,感悟心路历程。

3.分析环境描写,理解标题含义。

【教学重点】品析杜小康形象,感悟他的心路历程、成长历程。

【教学难点】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及标题的内涵。

【教学方法】朗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计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孤独是一座没上发条的钟;孤独是一朵凌寒开放的花;孤独是面对朋友难分难舍的牵挂;孤独是满怀心事时的一声轻叹。

有一个人说:“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

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

”他是谁呢?他就是儿童文学大师曹文轩——中国首位“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草房子》,追随着他的笔触去开启一趟“孤独之旅”吧!板书:孤独之旅二、学习目标1.梳理故事情节,品析人物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挖掘主旨内涵。

三、读——知道一个故事速读课文,从杜小康的角度,概括故事情节。

明确:家道中落,杜小康随父放鸭——父亲撑船赶鸭,杜小康初到苇荡——苇荡遇雨,杜小康经受考验——暴风雨之后,杜小康与鸭共成长四、品——了解一个少年跳读课文,快速勾画出杜小康的语言。

明确:1.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2.我要回家……3.还是分头去找吧。

4.蛋!爸!鸭蛋!鸭下蛋了!(1)杜小康在________(什么时间)________(什么地点)________(什么状况)下说的这句话?(2)作批注:我读到了一个________的杜小康。

品析语句:1.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杜小康在失学放鸭,离开油麻地时在行进的小木船上说的这句话。

我读到了一个幼稚、不懂事、无奈的杜小康。

板书:走进孤独2.我要回家……杜小康在到达芦荡、安顿之后的一个夜里,感到孤独,想家做梦看见母亲哭着说的这句话。

我读到了一个有点懂事、孤独想家、已知道如何面对困难、学会调控情绪的杜小康。

板书:直面孤独3.还是分头去找吧。

杜小康在暴风雨将鸭群冲散,在苇荡里,暴风雨后将歇时,十几只鸭子没被找回来的时候说的这句话。

语文九年级上人教部编版第16课《孤独之旅》导学案3

语文九年级上人教部编版第16课《孤独之旅》导学案3

孤独之旅
许多人围了过来。

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

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

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

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

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

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小的时候想长大
..
②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
..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孤独之旅》导学案

《孤独之旅》导学案

16.孤独之旅曹文轩一、课前预习部分(一)音形义一落千____ ___望(tiào) _____之不理 ____食(mì) ____闹(xī)___形(shàn) ____ ___(chún cuì)空____(kuàng) ____烟(chuī)狗吠.() ____ ____(liáo dòu) ____ ____(lú dàng)掺.杂()恐____(huāng)胆____(qiè) ____刀(lián)给.予()________荡荡(hào hào)肥____(shuò)歇.____ ____里()轰________(lōng lōng) ____ ____逃窜(cāng huáng)戳.破()____巧(guāi) ____ ____(péng sōng) ____ ____(chuí liàn)____ ____(chóu mì)话____(chá)细___入微(zhì)【眺望】______________ 【歇斯底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作者介绍《孤独之旅》节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当代作家。

(三)整体感知1.小说《孤独之旅》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明线,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为暗线展开情节的。

2.理清文章结构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独之旅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说三要素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查找文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语句,结合画面理解他的心路历程,填写下面的表格。

第16课《孤独之旅》导学案7-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6课《孤独之旅》导学案7-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2、、小说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来写他父亲和鸭子的用意是什么?
对于杜小康的父亲和鸭子的描写,使杜小康的孤独感受显得更加真实可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我还了解《草房子》里的其他人物特点:
课题:《孤独之旅》第2课时
学习目标:1、通过类文赏析,提高阅读能力。
很快,油麻地小学的学生都传开了:“《 屠桥 》不演了。”大家都很遗憾。
秃鹤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说话。
傍晚,孩子们都放学回去了,秃鹤却不走,在校园门口转悠。看到桑桑从家里走出来,他连忙过去:“桑桑你给我送个纸条给蒋老师好吗?”
“好吧。”桑桑接过纸条。
秃鹤转身离开了校园,不一会工夫就消失在苍茫的暮色里。
3、请找出文中体现“孤独”的词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4、说说杜小康这一人物身上有着什么品质或特点?他的成长历程对你有什么启迪?
如:面对前进道路的不顺与坎坷,要勇敢去闯。要主动地接受生活的磨砺,在风雨中成长。
三、检测案
1、本文通过描写叙述杜小康跟随父亲到放鸭的过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揭示了挫折能促使人迅速成熟的这一道理。
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
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选自曹文轩《草房子》)
1、用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陆鹤自愿参加文艺汇演为学校急得荣誉。
2、[甲][乙]两段是对陆鹤苦练和演出的精彩描写,请任选一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简要赏析。
甲:运用对比,天气的冷和信身着夏装,寒气透骨和额头冒汗,表现陆鹤的认真刻苦。乙:对陆鹤表演的神情、动作等细节描写生动形象,表现陆鹤演出卖力。
在参加汇演的前两天,所有参加汇演的节目,先给油麻地小学的全体师生演了一遍。当秃鹤上场时,全场掌声雷动,孩子们全无一丝恶意。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孤独之旅》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孤独之旅》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孤独之旅》导学案导学案:《孤独之旅》【导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题思想。

【导学过程】一、课文阅读: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10分钟)1.快速浏览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2.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故事发生在哪里?(2)登场人物有哪些?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3)梁警官和陆仔最后悲惨的结局是什么?(4)你认为故事的主要意义是什么?二、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15分钟)1.课文的整体结构如何?2.识别主要事件和情节。

3.选取一段描写,分析语言特点。

三、主题思想: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题思想。

(15分钟)1.作者为什么选择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主题思想?2.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为什么?四、拓展阅读:以《孤独之旅》为题,以三段为一组,写出一篇感想短文。

(25分钟)1.第一段:简单概括课文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2.第二段:表达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3.第三段:谈谈你对孤独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如何面对孤独。

【导学案解析】一、课文阅读: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10分钟)这一部分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和故事梗概,为后续分析和理解课文的结构和主题思想打下基础。

二、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15分钟)通过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组织和表达方式,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技巧的分析能力。

三、主题思想: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题思想。

(15分钟)这一部分可以培养学生对作者意图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通过思考为什么作者选择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以及找出文章的主题思想,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四、拓展阅读:以《孤独之旅》为题,以三段为一组,写出一篇感想短文。

(25分钟)通过对课文的深入思考,并与个人生活和经历相结合,学生可以表达出自己对孤独的理解和在面对孤独时的想法和做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孤独之旅
教师寄语: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

但愿我们的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联系实际,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给加点的字注音
嬉.()闹撩.()逗凹.()地胆怯.()撅.()断
抠.()戳.()破朦胧.()掺.()杂咀.()嚼
二、自主探究。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即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在文中画出描写杜小康心理感觉变化的词语
(3)在文中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试着分析其作用。

例:“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写出芦苇的广袤,“绿色的浪潮”不仅可见其色,更可见其动感与生机,将景物写活了。

(4)文中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也花了相当的笔墨来写他父亲和鸭子,你能体会出其中的用意吗? 三、合作释疑(敢于大胆的表现自己)。

1.如果你是这部作品的作者,你可能会给它取什么名?你喜欢小说现在的题目《孤独之旅》吗?为什么?
2.读小说第二部分,品味杜小康在这场暴风雨中的表现。

选出你认为描写得好的语句,品评他“长大了,坚强了”的形象。

3.生活的磨砺,暴风雨的洗礼,让杜小康长成了小小男子汉。

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样的人和事影响着你的成长,给予你有益的启示?
四、课堂练习:练练你的口头表达能力。

1、你认为杜小康是个怎样的人?
2、读书贵在感悟,说说这节课给了你那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以“孤独”为话题,讲述你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要求有环境描写,题目自拟,300字左右。

六、拓展阅读
无法不对你残酷
安宁
①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与我当年一样大,17岁。

母亲要我回去接他上学,我想起这么多年一个人走过的路,便坚决地拒绝了。

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②弟弟不善言语,略略羞涩,普通话又说得蹩脚,扫一下眉眼,便知道是乡村里走出来的。

在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旅程之后,弟弟终于站在了学校门口,我笑脸迎上来,他的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眼前这个瘦弱青涩的少年,头发蓬松,满脸汗水,嘴唇干裂,额头上有一道轻微的伤痕,看着他我有一刹那的心疼,抬手给他温暖的一掌,说:“祝贺你,终于一个人闯到北京来了!”
③临走的时候,只给他留了两个月的生活费。

我看见他站在衣着光鲜的学生群里,因为素朴而显得那么落寞和孤单。

多么像刚入大学的我,因为卑微,进而自卑。

我笑笑说:“北京是残酷的,也是宽容的,只要你用心、努力,你也会像姐姐那样,自己养活自己。

”我知道弟弟年少,对此不会有太多的理解。

他只是难过,为什么那么爱他的姐姐,在北京待了几年,便变得如此不近人情?
④一个月后,弟弟打电话来,求我给找份兼职。

我说:“你的同学也都有姐姐可以找吗?”他没说什么
话,便啪的挂断了电话。

顷刻,母亲的长途便打了过来,她几乎愤怒
..地说:“你不给他钱就算了,连份工作也不帮着找,他不依靠你还能依靠谁?”我不知道怎么解释才能让母亲明白,我只是觉得我所吃过的苦他也应该能吃。

因为我们都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如果自己不能闯出一条路来,贫困不仅会把所有的希望都熄灭掉,还会留下无穷的恐惧。

⑤我最终还是答应母亲,给弟弟一定的帮助。

但也只写了封信,告诉他所有可以收集到兼职信息的方法。

这些我用了四年的时间积累起来的“财富”,终于让弟弟在一个星期后,找到了一份在杂志社做校对的兼职。

在他领了第一份工资后,我去赖他饭吃,他仔细地将要用的钱算好,剩下的,只够在学校食堂里吃顿“小炒”,但我还是很高兴,不住地夸他。

他低头不语,忽然像吐粒沙子似的狠狠吐出一句:“同学们都可怜我,这么辛苦地自己养活自己;别人都上网聊天,我还得熬夜看稿子;钱又那么少,连你工资的零头都不到!”我笑道:“可怜算什么,我还被别人耻笑过呢!在现实面前,你如果不用心、不努力,连腰板都挺不直的。


⑥之后的日子,弟弟很少再打电话来。

有一次我打电话去,他不在,他的舍友很惊讶地说,他从来没有说过有个在北京工作的姐姐。

我知道弟弟仍无法理解我的残酷,但我深知,嘲弄和讥讽,自信与骄傲,都是要经历的,只有这样,他被贫穷折磨着的心,才会愈加坚韧顽强。

⑦学期末,我们再见面,是弟弟约的我。

在一家算得上档次的咖啡吧里,他很从容地请我“随便点”。

面前这个衣着素朴但充满自信的男生,嘴角,很持久地上扬着;言语,也是淡定沉稳;眉宇里,竟是有了点男人的味道,终于不再是那个说话吞吐遇事慌乱的小男孩。

在这短短的半年里,他做过校对,卖过杂志,当过家教,刷过盘子,而今,他又拿起了笔,记录青春里的欢笑与泪水,并因此赢得更高的报酬和荣光。

他的成熟,比初到北京的我,整整提前了一年。

⑧外面飘起了雪花,我们细细地品味着苦中带甜的咖啡,慢慢地欣赏着这个美丽的城市。

1. 阅读文章,概括“我”对弟弟所做的几件残酷的事。

(每件事不能超过12个字)答:①我拒绝回家接他上学;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④段加点的“愤怒”都写出了什么。

答:
3.文章第②段和第⑦段都有对弟弟的具体描写,请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4. 阅读文章,说出作者对弟弟“残酷”的理由,以及作者对弟弟的做法带给你的启示。

(不超过150字)参考答案
一、略

1、可概括为少年杜小康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2、略
3、提示:
(1)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2)有关芦苇荡的描写: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

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

(3)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

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

杜小康表现了大人似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4、略
三、合作释疑
1、让学生自由命名,可以从很多角度人手,如:介绍人物(主人公),概括内容,渲染环境,揭示主题,引起悬念等。

只要恰当,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既然有如此多的可能性,而我们的作者却独独选用了“孤独之旅”,匠心何在?
明确:
(1)文学意味浓郁,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孤独之旅”,实际是一个过程性的东西,可以认为是对杜小康放鸭生活的一个概括。

(3)“孤独”充满字里行间,渗透了杜小康放鸭的全部生活空间与心灵空间。

2、出发时:茫然,恐惧到达芦苇荡时:害怕,胆怯安顿之后:感到孤独时间久了: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雨后天晴:坚强。

总之,杜小康在一段孤独生活中终于“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四、课堂练习
1、本文描写的主人公是杜小康——一个家道突然中落,不得不跟随父亲离开离开给他带来很多荣誉与自尊的油麻地小学,离开过去的同学和其他熟悉的人们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从事他从未做过的事情(放鸭),从而陷入孤独只境,兵从孤独中逐步成熟起来的孩子。

文章描写了杜小康由不堪孤独之苦,到承受孤独之艰,再到享受孤独之味,形象、深刻地揭示一个少年成长的心理轨迹,所以叫做“孤独之旅”。

六、拓展阅读
一、1.我拒绝回家接他上学;我只给他留两个月的生活费;我没有直接帮他找份兼职;弟弟诉苦时教他自强(弟弟诉苦仍然没有资助他)。

2.(1)母亲对我做法的不理解(2)我对弟弟残酷得不近人情
3.(1)通过两段文字对于弟弟的具体描写的对比,充分的表现出弟弟历经磨难而成熟起来(2)表明我对弟弟的残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理由(示例):①姐姐深知嘲弄与讽刺,自信与骄傲,都是要经历的,只有这样,弟弟被贫穷折磨的心,才会愈加坚韧顽强。

②姐姐是让生活来教会弟弟如何生存,想让弟弟尽快的成熟起来。

启示(示例):①看似残酷的方式,却是姐姐特有的爱的表现。

②姐姐是个很懂得教育的人,在物质上没有给弟弟太多的帮助,却给了弟弟不尽的精神财富。

(言之成理即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