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词义发展的方式
[语文]古今词义的演变(教师论文)
![[语文]古今词义的演变(教师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a38543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60.png)
古今词义的演变古今词义的演变是异常复杂的,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词义的扩大词义的扩大是指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比原义的范围大。
例如:“诗”,古代专指《诗经》,《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现代泛指一般诗歌,词义的范围扩大了。
“河”,古代专指黄河。
《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左传·成公十六年》:“晋师济河。
”《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孟子·梁惠王上》:“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内”指黄河北岸,今河南沁阳一带;“河东”指黄河以东,今山西西南部。
汉代以前,“河”的常用义特指黄河。
后来泛指一般河流。
把一条河的名称扩大成为一般河流名称,由专称变为通称,今义把古义的范围扩大了。
“齿”,古义是指排列在唇前的牙。
甲骨文画的正是门牙。
《墨子·非攻中》:“古者有语,唇亡则齿寒。
”后来泛指牙齿。
白居易《与元九书书》:“未老而齿发早衰白。
”把门牙扩大成为牙齿,“齿”的词义扩大了。
“响”,古义是指回声。
《玉篇》:“响,应声也。
”《水经注·江水》:“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今义泛指一切物体发出的音响,概念外延扩展了。
扩大,就是把意义范围扩大了。
第二、词义的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比原义的范围小。
例如:“金”,先秦泛指金属。
《左传·僖公十八年》:“郑伯始朝楚,楚子赐之金。
既而悔之,与之盟日:…无以铸兵。
‟故以铸三钟。
”这里记载楚王赏给郑国的“金”,显然指的是“铜”,因为那时铸兵器、铸钟鼎都用铜。
楚王担心赏赐给郑国的铜会用来制造武器,所以与郑盟誓。
甲骨文中没有“金”字,金文中有了“金”、“铜”,但没有“银”、“铁”,郭沫若认为“铁”出现于春秋时期。
到了“铁”、“锡”、“银”都出现以后,“金”就逐渐地专指“黄金”了。
古代汉语词汇演变情况

古代漢語詞匯演變情況:一、古今词义没有变化。
如:人手口梦日月等。
占少数,二、古今词义变化。
1、词义扩大。
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指一切较大的江水和河流。
“皮”原指鸟兽身上剥下的皮,现泛指事物的表面。
2、词义缩小。
“子”,原为孩子的总称,不分男女,现专指儿子。
”丈人“,原指一般年长的人,今指岳父。
3、词义转移。
如”走…,古代指跑,今指步行。
“去”古指离开某地,今指到某地去。
4、感情色彩变化。
如“爪牙”原指勇士、武将,今指帮凶、狗腿子一类的坏人。
“卑鄙”原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今之品质恶劣。
5、名称说法改变。
如“目”,今改称眼睛;“足”今称为脚。
6、词义弱化。
原来的“很”,就是凶狠的“狠”;“普遍”原为无一例外,现在是例外不多。
7、词义的消亡。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古代的词语逐渐消亡,如“朕”“寡人”之类。
8、单音词变为复音词。
如“耳”——耳朵;“眉”——眉毛;“鼻”——鼻子;“敌”——敌人等。
另外,学习古汉语还要注意两种语言现象:1、偏义复词:昼夜勤作息,强调“作”,“息”作陪衬。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只取“远”的意思,“近”作陪衬。
2、同形异义。
因古汉语单音词多,有时两个单音词连在一起跟今天的某个词正好同形,其实,它还是两个词,这就是同形异义。
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妻,妻子;子,子女。
不同今天单指男子的配偶。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其实,其代词,它;实,果实。
合起来是“他的果实”。
另外还有一种其实就是词义转移。
如:“肃奉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殷勤,文中为关切、问候;今指热情、周到。
再如“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何苦”。
文中为哪怕、怕什么、怎怕,没有今天不值得做,犯不着的意思。
學習古代漢語的詞匯方法:古汉语词汇是古汉语词的总和。
词是造句时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
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

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
自古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词义也不断发生变化。
有些词语的本义被淡化、转移或遗忘,而出现了新的词义。
例如,“银行”最初是指存放贵重物品的地方,后来才演变成现在的金融机构;“饭馆”最初是指提供饭食的地方,后来也被用来指餐饮行业。
另外,一些词语在历史上曾被贬义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贬义逐渐消失,成为中性或正义的词语。
例如,“商人”曾经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但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正常的职业;“女学生”曾经被认为是不守妇道的,但现在已经普遍接受。
总之,词语的发展变化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它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进步。
我们应该了解词义的历史演变,以免对词语产生误解,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 1 -。
简述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具体表现,并举例说明

简述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具体表现,并举例说明
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具体表现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1.新义加入:如汉语“眼”最初只可指眼睛,后来又加入“眼光”、“眼界”。
2.旧义衰退:“名”最初指物(如鸡名、兽名),但近代基本脱离早期古
语“名”所指义,常以“名声”、“名望”等来表示。
3.精确义改变:“五彩”一词原指颜色,但其内涵因时空条件的改变而逐渐开始指“多
彩多姿”,引申义变得越来越深。
例如:“火”的原义是指烧火,后来指代火力、战争等,如“火力”、“火线”、“火炬”等;“智”的原义是指知晓,而后来的“智慧”、“智谋”等,更多强调其精神活动的含义。
古今词义的演变

古今词义的演变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这跟我们前面讲的“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
“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一、古今词义演变的一般情况从词义演变的结果上看,大致有三种情况:(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汉语词汇在由古到今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词的意义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例如:山、水、风、雨、雪、人、牛、马、羊、茶、酒等。
这类词大都是汉语的基本词汇,它们对于保持汉语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词是不多的,我们不要看到这些词大都是基本词汇,就反过来认为基本词汇意义上都没有什么变化。
事实上,基本词汇中的许多词,由古到今,意义上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这类词,在字形上古今是相同的,但意义上却看不出任何联系。
它们或者原来就是两个不同的词,但也可能原来是同一个词,由于意义几经辗转,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它们在词义上的联系,因此,暂时作为同一个词处理。
“抢”这个词在元明以前,都只有“碰”、“撞”的意思,《战国策·魏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元明之交,才有了“抢夺”的意思。
“绸”这个词古代是“缠绕”的意思,《尔雅·释天》:“素绵绸杠。
”郭璞注:“以白地绵韬旗之杆。
”郭氏的意思是说,所谓“绸杠”,就是用白底子的绵把旗杆缠裹起来。
今义则指“绸缎”。
这类词古今意义完全不同,阅读古书时照今义去理解就不通。
这对初学者来说是有困难的,但它常常逼得你去查问,也就不容易弄错了。
而且,这类词的数量也十分有限,对阅读古书来说问题不是很大。
(三)古今词义同中有异古今词义演变的结果是,绝大多数词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某些相同之点又有某些不同之处。
有些时候,某词用今义去理解,好像能够讲通,其实并不准确,甚至把意思全弄反了。
古今词义演变的五种类型举例

古今词义演变的五种类型举例
1. 名义转换:“鸦”从古代指鸟类,转换为形容人做事笨拙的意思:“行为笨拙的人就像鸦一样。
”
2. 内涵扩大:“穿”原指“穿衣服”,现在还可以表达“从一定的形式到另
一定形式的转变”:“从学生到老师,他穿换了角色。
”
3. 限定变弱:“花”指指男子,现在可以指“女性”:“这位花在舞台上表演。
”
4. 转义:“墙”原指建筑物的有限范围,现在多指“障碍物”:“他必须要
克服很多墙才能达到目的。
”
5. 消亡:“斗牛”原指一种竞技活动,现在已消失:“斗牛已经成为传奇,只能通过历史文献了解了。
”。
举例说明词义变化发展的方式

举例说明词义变化发展的方式
⑴词义的扩大,即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
如汉语的“江”“河”原来只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
⑵词义的缩小,即演变后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
如“臭”原指一切气味,包括香味和臭味,现在只指臭味。
⑶词义的转移,即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象,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象。
如“步”原来指“行走”,现在指“跨出一脚的距离”。
古今词义变化分为五种一、词义扩大。
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
二、词义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古义,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
三、词义弱化。
词义弱化是指词义程度的减弱。
四、词义转移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到表示另外一种对象,古今之间的差别较大,没有明显的联系,这就叫做词义的转移。
五、感情色彩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历史进程中,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的感情色彩变化。
古今词义的变化特点

古今词义的变化特点
一是词义扩大。
比如江:原来只是长江的名称,后来泛指一切江水。
又比如河:原来只是黄河的名称,后来泛指一切河流。
二是词义缩小。
比如瓦:古代指一切用陶土烧成的东西,现在专指铺屋顶用的拱形的、平的或半个圆筒形的建筑材料。
又比如汤:古代泛指热水,这个意义保存在“赴汤蹈火”、“汤泉”“汤池”等词语中现在一般指煮食物后所得的汁水。
三是词义转移。
比如走,在古代的意思是跑,现代的意思是行走。
又比如权:古代指秤锤,现在指“权力”、“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义缩小—丈人 古义: 老人 后起义:
六朝时指妻父
《论语》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古代一般对妻父不称丈人,而称舅姑。古代实行世代交换婚, 所以岳父母、公婆与晚辈之间是是甥舅关系。 《尔雅、释亲》:“妇称夫之父曰舅,妇称夫之母曰姑。”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词义的转移-怨、恨 穆公之怨此三人入 于骨髓。
《史记·秦本纪》
古义
今义
怨 恨
恨 憾
侯自我得之,自我
捐之,无所恨。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古:怨>恨 今:怨<恨
词义转移—谅
古义:诚实 (先秦)
上古曾以农具作为交换的媒介物,后来仿照钱 形铸币,渐渐成为货币的通称。
词义的扩大—齿
古义: 门牙
后起义:
泛指牙齿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宫之奇谏假道》 齿牙完坚。 《后汉书•华佗传》
现代没有牙齿的分别,如牙科,齿科,拔牙,镶牙
词义的扩大-色
古义:
后起意义:
脸 色
颜
色
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 《史记·滑稽列传》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词义的转移-贼、盗
贼二人得我。
《童区寄传》
古义:
后起意义:
强 盗
小偷 偷窃
窃人之财,犹 谓之盗。
《左传·僖公二十四 年》
古义:
小偷 偷窃
后起意义:
强盗
词义的转移-牺牲
古义:
为祭祀宰杀 的牲畜
今义:
为正义而 舍弃生命;放 弃或损害一 方的利益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左传·庄公十年》
今
义
脸
面
颧骨部分
脸
词义的扩大-皮
今义: 一切动植物 的表层组织 古义: 兽皮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左传·僖公十四年》
皮-带毛的
兽皮
人皮
革-去毛的 肤
词义的扩大-举例
词
睡
古 义
坐着打瞌睡 蔬 菜 女子出嫁 女子貌美 旅行用的干粮
后
起
意 义
所有的睡眠形式
主食以外的食品,包括鱼肉蛋等
菜
归
返 回
泛指优点多的或使人满意的事物
词义的缩小-臭
上古义:
各种气味,
读xiù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易经·系辞上》
其味甘,其臭香。
后起意义:
《礼记·月令》
坏的气味,
读chòu
如恶恶臭。
《礼记·大学》
词义的缩小-亲戚
古义:
亲属,包括
父母子女
后起意义:
亲
属
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
词义的缩小-池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
《水经注·江水》
词义的扩大-购
夫今樊将军,秦
后起意义: 泛指买东西 古义: 悬赏征求
王购之金千斤,邑万
户。《史记·刺客列传》 信乃令军中毋杀 广武君,有能生得者
购千金。
《史记·淮阴侯列传》
词义的扩大—钱
古义: 农具
后起义: 货币
农具名 《说文》: “钱,铫也, 古者田器。
命我众人,庤乃钱鎛 《诗经》
1、词义扩大
• 词义在演变的过程中,从古义过 渡到今义,是在同一类属关系中 演进的。词义的范围由小到大, 由部分到整体,因而古义成了新 义外延里的一部分。
词义的扩大-响
古义: 回 声
后起意义: 响,《玉 篇》“应 声 音 声也。”
天下云集而响应,羸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水以为池。
《左传·僖公四年》
古义: 护城河
数罟(sùgǔ)不入洿(wū) 池。《孟子·梁惠王上》
今义: 池塘
词义的缩小-瓦
乃生女子„ „ 载弄之瓦。
《 诗经·斯干》
毛传:瓦,纺砖。
黄钟毁弃,
瓦釜雷鸣。
《楚辞·卜居》
瓦锅
陶器 纺锤
有瓦卮而有 当(底)。
《韩非子·外 储说右上》
盛酒 今义: 器皿
会大雷风, 屋瓦皆飞。
词义的转移-羹
上古义:
中古以后:
带汁的 肉食
肉谓之羹。
《尔雅·释器》
羹汤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王建《新嫁娘词》
肉有汁曰羹。
《太平御览》
词义的转移-庙、寺、观
上古义 庙 宗庙 官署
后 起 意 义
一般庙宇,奉祀“神” 佛教的寺庙,奉祀“佛” 道教的道观,奉祀“仙”
寺
观
台观
观,guàn,台观,上古指①宗庙或宫廷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 ②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古今词义发展的方式
古今词义的差异,从逻辑方面考察,在 外延上,有三种情况: 今义大于古义——词义扩大 今义小于古义——词义缩小 古今义不属于一个范围——词义转移。
词义范围不同
• 词义范围主要指词义的外延而言
• A图代表古今意义完全相同 • B图代表古义与今义之间的交叉关系,词义在发展过 中,古义的部分意义消失,今义又产生出来新的意义。 • C图今义包含古义,表示今义扩大。 • D图古义包含今义,表示今义缩小。 • E图古今意义不在同一个意义范围,表示词义转移。
词义的扩大-江、河 后起意义: 泛指一般的河
古义: 黄河
以河为境。 《韩非子·有度》
后起意义: 泛指一般的江 古义: 长江
江汉朝宗于海。 《尚书·禹贡》
词义的扩大-脸
《韵会》:脸,目下颊上也。 上古-中古 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温庭筠《菩萨蛮》
指颧骨 部分
笑从双脸生。
古 词
晏殊《破阵子》
今义: 面部
《后汉书·武帝纪》
瓦片
3、词义转移
• 词义在演变过程中,由某一 事类(范围)转移到另一事 类,这是今义与古义就某一 点相关或相似而产生的词义 变化。
词义的转移-汤
古义:
后起意义:
热水
菜汤、 米汤
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孟子·告子上》
词义的转移-涕
古义:
后起意义:
眼 泪
鼻 涕
臧叔入,哭甚哀,多涕。
好
粮
泛指所有的粮食
2、词义缩小
• 词义在演变过程中,由大到小, 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 今义成为古义外延的一部分。
词义的缩小-金
古 义: 金 属
后起意义:
黄
金
锲而不很少,单用金指称所 有金属。银,白金,铜,黄金,铁,黑金。后来 出现了黄金,就用“金”专指“黄金”。
词义的缩小-宫
古 义: 室、房屋
后起意义: 宫 殿
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战国策·秦策》
秦始皇之后,只有帝王的殿堂、居室才能叫作“宫” 如“阿房宫”、“长乐宫”,现代专指一些文化娱乐 场所的名称,如“文化宫”等,词义缩小了。
词义的缩小-丈夫
上古义: 对男子的尊称
后起意义:
女子的配偶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 《战国策·赵策》 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古代 男子成年要著冠簪发,即“夫”字的字义。《礼记》: “夫礼始于冠,本于婚”“冠而字之。”因此“冠”之 后可以为人夫,为人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