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导火线
人教部编版八上历史第13课:五四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1919年1月-6月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五四运动第一阶段开始的时间、运动的中心和主力、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主要斗争形式?⑴时间:1919年5月4日。
⑵中心和主力::北京、学生。
⑶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⑷斗争形式:学生罢课。
3.五四运动第二阶段开始的时间、运动的中心、运动的主力、斗争的主要形式、斗争的结果如何?⑴时间:1919年6月3日。
⑵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⑶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力量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⑷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⑸斗争形式:由学生“罢课”发展为“三罢”斗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
⑹结果: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4.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教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能进了马克思宇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俞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5.五四(运动)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五四精神就是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核心内容为“爱国、民主、进步、科学”。
例题:材料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
目的要求1、了解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内容、结果及其意义

阅读教材第46~47页正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划记: 导火线 目的要求: 时间 地点 参加者 斗争口号 领导者 发展中心 主力 前期1、了解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内容、结果及其意义; 后期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 成果 意义 义,中共诞生。 阅读教材第47~49页正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划记: 2、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大”的召开:时间 地点 础,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思想基础 代表 内容 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成立条件 阶级基础 最终目标 难点:对于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诞生意义的理解 组织基础 意义 一、导入: 意义 1919 年,五四爱国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二大”的召开 时间 内容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革命青年与工农的结合, 现阶段任务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一、五四爱国运动 导火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年5月4日,北 京十三所学校的三 千多名学生,集会 于北京天安门前, 要求取消“二十一 条”、拒绝和约签 天安门集会 字。高呼:“外争 主权,内除国贼” 等口号,会后举行 火烧赵 游行示威,“五四 家楼 运动”就此爆发。 东郊民 巷请愿
五四运动的口号:
革命范畴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革命
理论指导
革命前途
无先进理论
资产阶级共和国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中国近代史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1949年
五四运动考试真题试卷

五四运动考试真题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是:A. 1915年B. 1918年C. 1919年D. 1920年2.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C. 辛亥革命D.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3. 五四运动的中心地点最初是:A. 北京B. 上海C. 南京D. 广州4. 五四运动期间,学生提出的口号不包括:A.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 “民主与科学”C. “反对帝国主义”D. “恢复帝制”5. 五四运动期间,中国青年学生的主要活动包括:A. 游行示威B. 罢课C. 罢工D. 所有以上选项6.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不包括:A.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C. 导致了清朝的灭亡D. 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7. 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在:A. 1920年B. 1921年C. 1922年D. 1923年8. 五四运动期间,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是:A. 陈独秀B. 鲁迅C. 胡适D. 孙中山9. 五四运动期间,中国学生的主要诉求是:A. 要求清政府恢复帝制B. 要求政府拒绝签署巴黎和会的不平等条约C. 要求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制D. 要求政府进行土地改革10. 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促进了白话文的普及B. 推动了文言文的复兴C. 导致了古典文学的衰落D. 促进了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传播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________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2. 五四运动期间,学生提出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青年的________和________。
13. 五四运动期间,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发起了________运动,反对封建文化和思想。
14. 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中国社会思想的解放,为________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人教版历史五四运动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历史五四运动知识点汇总
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的外交失败。
2.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1919 年5月4日,北京
3.五四运动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
4.五四运动的扩大:从6月起,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5.五四运动的结果:
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6.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
7.五四运动的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青年学生,工人阶级,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共,)。
第四单元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一、背景——“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侵华步伐,1915年1月,提出“二十一条”,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1919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3.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二、过程——“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概况初步胜利。
(1)北京政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2)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三、五四精神1.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3.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精神。
4.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5.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构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五四运动从一开始的学生运动遭到镇压,到后来取得重要成果,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给北洋政府施加了强大的压力,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2.如图为青岛的标志性建筑《五月的风》,采用螺旋向上的钢体结构组合,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升腾的民族力量。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近代中国的两大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对其进行猛烈抨击,体现了对民主科学精神的执著追求。
3.1919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发表题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的漫画(如图)。
漫画表达的主要意图是什么?五四运动中民众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
4.五四运动彰显的新的时代潮流(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高一历史五四爱国运动(1)

D、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4、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李大钊、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五四爱国运动
5、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根本因素是( C ) 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B ) A、它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B、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开始发生变化 C、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 D、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爱国运动
; / 铸铁平台
曹汝霖:时任交通 总长,订二十一条 时任外交次长 章宗祥:驻日公使
陆宗舆:币制局总 裁,订二十一条时 任驻日公使
历次革命运动口号之比较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太平天国运动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辛亥革命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五四运动
出中 彻国 底人 的民 反第 帝一 反次 封旗 建帜 的鲜 口明 号地 。提
反帝 资产 人民 资产阶 资本 西方资 反封 阶级 群众 级共和 主义 产阶级 建 国 社会 政治学 说 反帝 无产 人民 人民民 社会 马克思 反封 阶级 群众 主专政 主义 主义 建 的国家 社会
五四精神
说上三言两语:
新时代青年如何发扬五四 精神?
巩固练习:
1、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的是( D )
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 国 际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族意识的觉醒。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根本原因:阶级矛盾。
五四运动的爆发

3. 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4.五四运动队的历史意义:
(1).性质: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和市民 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广泛的社会性和彻底 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态度是它的特点
(2).运动的先锋是学生.主力是工人阶级,领导人是接 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等.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名称
旧民 主主 义革 命 新民 主主 义革 命
性质 任务 领导 主力 结果 阶级
资产 阶级 民主 革命 资产 阶级 民主 三民主 反封 阶级 群众 级共和 主义 义 建 国 反帝 无产 人民 人民民 社会 马克思 反封 阶级 群众 主专政 主义 主义 建 的国家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 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一 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 子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积 极投到工人中间进行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五四运 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 动结合.
游行队伍在向天安门行进
青年学生在天安门城楼前
五四运动时期 的著名口号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1):一战期间,日本,美国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国人民的反 帝情绪日益高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 的革命斗志;(国际上) (2):辛亥革命后,中国仍处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北洋军阀对外卖国,对内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军阀混 战,人民苦不堪言。国内阶级矛盾日举益加深;(根本原因) (3):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发展,工人阶队伍壮 大,工人罢工斗争频繁发生;(阶级基础)
2.五四运动的爆发:
1919.5.4 北京 3.五四运动的新阶段: 标志:6月,上海工人罢工------中国工人阶级从 此登上历史政治舞台
教学设计3: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五四运动导火线;五四运动口号;五四运动主力;五四运动结果和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分析、归纳,创设情境,结合有关史料、歌曲和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五四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五四运动的过程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不喜欢过节?我们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也有很多纪念性的节日,你们知道哪些节日是来源于我国近现代的历史事件的吗?(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青年就像东升的太阳,朝气蓬勃,意味着无限的可能,你们知道这个节日的来历吗?什么是五四精神呢?让我们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来揭开谜底吧!(二)、讲授新课: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导火线师讲解: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1919年1月开始,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实质上是一个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开会的目的就是重新分配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因而派出了(陆征祥、顾维钩等五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
当时,许多中国人,包括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他们对巴黎和会寄予很高的期望,他们认为通过这次会议可以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奴役的命运。
师:结果怎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部电影的片段,影片的名字叫《我的1919》,这部影片记述了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斗争。
(播放影片片段)师:中日双方在会上辩论的焦点是什么呢?生:是山东问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出兵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趁机窃取了山东的主权,日本认为中国已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应转让给日本,无须在会议上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运动导火线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年1月1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获胜的27个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
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出了陆征祥、顾维钧等5位代表参加会议。
巴黎和会不顾中国提出的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三项提案,背信弃义,把德国在青岛及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5月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激起各界人士的强烈义愤。
5月4日下午二时,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以及工业、农业、医学、政法等十几所专科以上学校的3000余名学生,高呼”还我青岛”、“取消21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挠,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天安门前,举行抗议集会,并火烧签订21条时的外交次长、卖国贼曹汝霖的家――赵家楼。
一场震惊中外的反帝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了。
反动军警当场逮捕32名爱国学生。
反动政府的倒行逆施更激起了社会各界义愤,纷纷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
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开始总罢课。
6日,天津、上海等20多所院校行动起来,声援北京学生。
社会名流和各界人士也纷
纷谴责反动当局。
6月1日,反动政府接连发出两道命令:一道为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辩护;一道诬蔑学生爱国斗争为非法行为。
卖国竟然有功,爱国反而有罪,反动当局的罪恶行径,刺痛了爱国学生和民众的心,一场更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兴起了。
6月3日,北京各校学生2000余人走上街头,展开反帝爱国演讲,当天有170名学生被捕。
4日4000多名学生上街演讲,又有700余人被捕。
消息传到上海,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工人阶级挺身而出,投入反帝爱国斗争的行列,发起影响深远的“六五”政治大罢工。
五四运动进入了第二阶段。
6月5日上午,上海日商第三、四、五纱厂5000多名工人在“不替仇人做工”的口号声中首先宣布罢工。
下午,陆家嘴、杨树浦一带多家工厂的2万余工人投入反帝爱国大罢工。
随后几天,上海各行业的工人积极响应,10日形成全市总罢工,并发出誓言:“不达惩办曹、章、陆目的,誓不开工”。
在此前后,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出现了声势浩大的“三罢”高潮。
北京、上海的反帝爱国运动迅速波及到全国各地,济南、青岛、天津、南京、杭州、宁波、武汉、南昌、扬州、安庆、厦门、广州、西安、沈阳、成都、昆明等100多个大中城市,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形成前所未有的反帝爱国浪潮,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捍卫领土主权的坚
强决心。
此时五四运动的性质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以这次大罢工为标志,中国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顽强斗争精神,极大地震撼了反动统治集团和帝国主义。
北洋政府迫于压力,不得不宣布罢免曹、章、陆的职务,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6月28日是巴黎和会的签字日。
此前北洋政府曾电令中国专使,如期在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巴黎和约上签字。
消息传出,再次引起全国人民的义愤,一场拒签和约的运动又在全国开展起来。
驻巴黎的中国使团收到要求拒签和约的电报7000余份,旅法华侨和留学生1万多人于28日凌晨包围中国使团寓所,警告专使如与会签字,当即扑杀,并列出偿命名单。
中国专使最终拒绝赴会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
简而言之,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
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
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
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件。
但结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上签字。
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在1919年6月28日还是签订了《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
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
其根本原因是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因此我们知道了开篇的题目的正确答案,是b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正当要求遭到拒绝,你答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