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的现实性与幻想性 (800字)
从神话到现实的发展作文

从神话到现实的发展作文
在遥远的古代,神话就像那夜空中的星星,闪闪发亮。
宙斯那
个家伙,手一挥就是一道闪电,真是酷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连火都敢偷,这得多有勇气啊!这些故事不仅仅是传说,它们还告
诉我们古人是如何看待世界的,他们怎么想自然、社会和人性的。
这些神话,就像指引我们的灯塔,照亮了我们人类文明的道路。
话说回来,现在咱们可不一样了。
科学的火炬已经烧得旺旺的,把神话的光芒都给盖过去了。
牛顿那家伙,发现了万有引力,真是
牛啊!达尔文也搞了个进化论,告诉我们人类是从猴子变来的。
这
些科学发现,就像一砖一瓦,建起了现代知识的大厦。
现在咱们都
是用理性和实证来看世界,那些神秘和幻想,都被科学给解开了。
不过啊,别以为神话就过时了。
你看现在的电影,哪个没有奇
幻元素?还有那些文学作品,经常搞点魔幻现实,多有意思啊!就
连咱们的日常生活,有时候也会觉得像个小确幸,有点神话的味道。
这些神话元素,其实是我们对过去的怀念,也是我们对人性更深层
次的探索。
神话和现实啊,它们并不是互相排斥的。
相反,它们就像是好
朋友,互相影响、互相启发。
神话给了现实灵感和想象的空间,而现实则不断挑战和验证着神话中的智慧。
这种关系,不仅让咱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也让咱们的文明更加进步。
展望未来,科技肯定是越来越发达,咱们能解开更多的自然秘密。
神话故事与现实的关系作文

神话故事与现实的关系作文
神话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无处不在。
放眼展望世界各地,可以看到许多民族仍然存在着的种种巫术行为和巫术心理,当然还包括由神话产生的宗教和祖神信仰。
例如我国的女娲、伏羲、盘古、妈祖崇拜,印度的因陀罗、阿耆尼、哈奴曼崇拜,古希腊的审斯、普罗米修斯崇拜等等,都属此类。
神话,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文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蛮荒的远古,神话中记录了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每一个印记。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古老的文学并没有离现代人远去,当下正在人们的视野中逐渐复活、壮大。
可以说,神话满足了现代人的心理需要,而这样的需要也使得神话在人们的现代生活中愈发鲜活起来。
中国神话与现实的关系作文

中国神话与现实的关系作文神话与现实——黄帝和炎帝炎、黄的发明,虽说都是古人的传说,有些内容还近乎神化。
但是,却是有社会历史的近似事实作为根据的。
近年来,大量的考古材料,证实了我国古代这些英雄时代的传说并非完全虚有。
比如说,传说中的黄帝发明衣冠和螺祖发明桑蚕,确实反映了在大约4000多年前,他们所处时代的实情。
根据在浙江吴兴钱三漾遗址(距今时间约4700年至5200年)出土的一块绢片,完全可以肯定,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江南的原始居民,已经穿上了丝绸衣服。
至今,还在陕西民间流传的螺祖“先蚕娘娘”发明养蚕的故事。
几乎和山西夏县出土半截蚕茧后,考古学家推断的养蚕发明的过程完全一样。
至于古书中传说的黄帝开始凿井的故事,那也是有考古资料作为证明的。
根据考古的材料,我国发现的古代第一口井,是距今约7000年前河姆渡遗址的水井。
稍后,还有距今约4000多年前,河南汤阴白营遗址中发现的井,以及洛阳唑李遗址的一口圆形水井,可知中原地区在距今四、五千年前,水井已比较普遍。
这和上所述的“黄帝见百物,始穿井”,正好互相印证。
水井的出现,说明人们定居生活已经较稳定,人们也具有了利用水源的能力,人类文明的脚步大大加快了。
关于黄帝命人创造文字、制乐、发明舟车,和炎帝发明医药等神话内容,则说明早在四五千年前,中华先民已开始具有相当水平的文化生活。
这些记载,也有若干考古资料作为证明。
早在殷墟甲骨文以前许多年,我国已有了初具雏形的文字符号。
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在一文中说西安半坡“彩陶上的那些刻划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在此以后,大汶口文化晚期和郑州二里岗也发现了一些象形符号,更加接近于史书上所说的“黄帝之史仓额见鸟兽路之迹"而初创的文字。
黄帝命伶伦创制乐律,是一个相当动人的传说故事,《吕氏春秋古乐篇》载,当时伶伦跑到一个叫“大夏”的地方,又到昆仑山之阴,听到了凤凰宛转的鸣叫声,他用腔体厚薄均匀的竹子断取两节之间,根据凤凰叫声的高低定出12个律管和“六律”、“六吕”。
神话的价值及现实意义

神话的价值及现实意义神话是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古代文化和信仰的表达,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下面将探讨神话的重要性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所具备的意义。
首先,神话是传承与记录历史的重要手段。
在古代,人类对于自然、宇宙及人类起源等未知事物的认知往往超出了科学的范畴,因此他们通过神话来解释这些现象。
神话中的故事往往与特定的历史事件及真实的人物相关,通过将这些事件和人物置于神话中的故事情节中,人们可以更加生动地记录、保留并传承他们的历史。
其次,神话有助于人类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神话中总是存在着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氛围,通过描述生命的起源、宇宙的运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人们对于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人们通过神话所描绘的英雄、神灵和魔法等元素来审视和优化人类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使得神话成为道德和伦理教育的重要渠道。
此外,神话也可以提供给人们希望和勇气。
神话中的英雄经历一系列的困境和考验,但他们最终总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这种英雄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了启示,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只要保持坚持和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并追求自己的梦想。
因此,神话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希望和勇气的力量,使人们在面临挑战时获得内在的动力和坚持下去的信念。
通过神话,人们还能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和信仰。
不同的文化和宗教都有自己的神话故事,通过研究与了解这些神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他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观。
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宽容性和尊重他人的多样性,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最后,神话给予人们审美和艺术的享受。
神话不仅仅是故事的传递,它还是一个艺术的表达形式。
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图像和富有诗意的描述,这些元素激发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的能力。
人们通过神话中独特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文学作品等,来创造出一种充满魅力和神秘感的艺术体验。
综上所述,神话不仅仅是一种古老的文化遗产,它还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西游记》中的幻想与现实交融

《西游记》中的幻想与现实交融西游记自问世以来便以其丰富多彩的幻想世界和与现实生活的奇妙融合而闻名。
这部文学巨著不仅是一部神魔奇幻的史诗,更是对人性、道德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在《西游记》中,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奇妙的精神盛宴。
悟空的聪明与狡诈孙悟空作为西游记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展现了与现实生活中人们相似的聪明和狡诈。
他不仅身怀绝世武艺,更有着过人的智慧和机智。
在他与各路妖魔的斗智斗勇中,常常巧妙地运用幻术和智谋,化解危机,收获胜利。
这种幻想与现实的结合,使得悟空这一虚构的角色更加栩栩如生,让读者感受到了现实与幻想之间微妙的联系。
唐僧的坚持与信念与悟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唐僧,他代表着现实中的坚持与信念。
在西游取经的道路上,唐僧屡遭妖魔的阻挠和考验,但他始终怀着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信仰的执着,坚定地走下去。
他的坚持与信念与悟空的聪明狡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展现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内心的挣扎与坚强。
水帘洞与芭蕉扇西游记中的水帘洞和芭蕉扇等场景和道具,既具有强烈的幻想色彩,又融入了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世故。
水帘洞中的七仙女故事讲述了爱情和牺牲,反映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芭蕉扇则象征着智慧和力量,是悟空克敌制胜的利器。
这些幻想元素与现实主题的结合,让西游记的世界更加立体和生动。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寓意深刻的人生大观。
其中幻想与现实的交融,呈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引领读者探索真实与虚幻之间的边界。
在阅读西游记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领略神魔世界的壮阔,更能体味到现实生活中的沧桑与真情。
《西游记》中的幻想与现实交融,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奇幻世界和现实生活之间微妙的联系。
通过对主要人物和情节的分析,我们发现其中蕴含着对人性、道德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这种结合使得《西游记》成为了一部不朽的文学经典。
神话传说读后感

神话传说读后感
《神话传说》是一部充满魔幻和神秘色彩的书籍,它讲述了古老的神话故事和传说。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
神话传说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古老的神话故事重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世界之中。
这些故事中的英雄和神祗,以及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都令人印象深刻。
除了故事情节本身,神话传说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对于生命、爱情、英雄主义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阅读《神话传说》,我不仅仅享受到了故事本身带来的乐趣,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人们的智慧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本书让我对神话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相信,这些古老的神话故事会一直影响着人们,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经典。
神话的价值及现实意义

神话:探索古代智慧的新维度神话不仅仅是古代人创造的无数美妙故事,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智慧的源泉,它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和实用的生活智慧。
从文学角度来看,神话是人类文学史上最古老、最丰富、最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文体。
它继承了古代人类的科学、哲学、宗教、伦理和美学等方面的成果,融入了人们的精神、生命以及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些千古流传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如神话故事、民间传说、诗歌吟唱、雕刻绘画和舞蹈表演等等。
从哲学意义上来看,神话是人类对自然界、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进行阐述和探索的一种形式。
神话中的神灵、鬼怪、英雄和寓言等形象,在表达古代人对自然界、人生和社会的种种想象的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宇宙和人生的理解和思考。
如中国的《山海经》、《尚书》和《庄子》等,就体现了古代华夏民族对宇宙自然、人生哲理、社会道德和政治形态等方面的探索和反思。
从生活智慧上来看,神话中的许多道理和思想,都被古代人作为生活的指南和智慧的启示,为人们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如希腊神话中的「阿里斯多德的黄金中庸」和中国神话中的「让位者不死、临危不乱、忍辱负重、宽容待人、知足常乐」等,都是对人们行为和思想的规范和提示。
总之,神话是人类文化中的一颗闪耀的明珠,蕴含着深深的人文和社会内涵,它代表着人类历史、思想和文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探索东西方文化及其之间的交融和根基时,也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和思路。
现代人应该珍视这些古老而又不失时代感的文化遗产,寻找其中的智慧和启示,努力将其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和充实的文化生活。
山海经神话与想象的世界

山海经神话与想象的世界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珍贵之作,记录了大量神话传说和奇幻故事,其中融合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它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内容的奇特与瑰丽,更在于它为读者打开了一个神秘而遥远的世界,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想象之境。
在《山海经》中,无论是神兽、异兽,还是神迹、奇观,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书中的世界,是一个与我们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异境。
这个世界中有着能够飞天遁地的巨兽,有着怪模怪样的人兽合体,有着能够借助法术施展神迹的神明。
它们在《山海经》中被赋予了生命和灵气,它们的存在是如此真实而栩栩如生。
想象是一个人类特有的能力,而《山海经》可以说充分展现了古人旺盛的想象力。
古人们通过丰富的描写,构建了一个与现实世界迥然不同的另类宇宙。
在这个宇宙里,他们通过各种奇妙的生物和景观,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神话世界。
读《山海经》,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中,我们能够亲眼见证龙马的飞行,听到仙鹤的鸣叫,感受到神兽的力量。
这些故事让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释放,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快乐与震撼。
然而,《山海经》并不只是想象力的产物,它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类智慧的结晶。
在神话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与敬重,对于生命的崇高与尊重。
通过描绘神话世界中的各种生物和神奇景观,古人传达着对于自然的理解和敬畏之情。
古代的中国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对于自然界的变化与奥秘有着深刻的感悟。
他们通过创造神话传说,探索自然界中的规律和秘密,也通过神话与想象,表达出对于生命与存在的思考与热爱。
在《山海经》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生命的无限赞美与探索。
大自然中的动植物被赋予了宛如神明般的形象,它们象征着力量、智慧和美丽。
古人们通过对这些神话生物的描绘,试图理解人类与世界间的联系,追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正因为如此,《山海经》成为了一部承载着深刻思考和智慧的经典之作。
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不仅令古人们陶醉其中,也引发现代读者无尽的遐想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话的现实性与幻想性专业:姓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方式:摘要:神话作为远古历史回音的文学作品,是现实性和幻想性的有机统一体,现实性和幻想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现实性是神话产生的基础,幻想性是对现实的超越,其现实性主要表现在神话人物形象、性格、故事素材和社会背景来源于现实这几个方面;而幻想性则是由于原始先民对自然的不理解,想要征服自然和抽象思维能力的不可发达而产生的。
这样就决定了神话具有现实性和幻想性。
关键词:神话,现实性,幻想性。
神话的现实性与幻想性(新疆师范大学语言系汉语言文学)世界上每一个民族他们的童年时代都有自己美丽的神话,神话是原始时代的产物,它记录了远古人民对社会、自然以及自身的理解、认识和愿望,它以故事的形式努力向人们展示“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富(1)有教育意义的意象”,它以现实为基础,同时又超载了现实,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2)身。
”这就决定了神话同时具有现实性与幻想性的特征。
我们首先讨论神话的产生。
一、神话的产生历史表明,为类发展了旧石器时代高级阶段(距今三、五万年左右)虽然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可是已经产生了简单的语言,可以凭借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对自然及社会的领悟。
这为神话的产生奠定了语言基础。
由于当时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人们对自然、自身的一切领悟只能日日相传而无文字记载。
原始先民们通过劳动,生产力发展了,思想意识也发达起来了。
人们同自然斗争的能力有所提高,可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人类仍是弱小无力的,他们无法解释所看到、所经历的事情,但却总想探究大自然的内幕,想要驾御各种自然力。
他们的探索得不到科学的结论,自己的愿望也不能够圆满地实现,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之间,便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情感,而一些特殊的灾难性的自然现象,如雷电、洪水、地震等,和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的生理现象尤其能够引起人们的恐慌和畏惧。
人们要寻找一种精神的寄托,宣泄不安的情绪,根据他们简单的逻辑,便幻想出世界是由一种超人、超自然的力量所控制的,一切自然现象以及生理现象都被其操纵,这样,神就产生。
它既体现了们他对大自然的蒙味认识和敬畏之情,不同的自然现象由不同的神所掌管,众神各司其隔共同管理着这个世界,各个被描述的神的情况的片段连接起来就构成了最早的神话。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神话内容的倾向性也有所不同,由自然性神话阶段到自然社会性神话队段再到社会性神话阶段。
关于神话存在时间的范围说不一,1983年以来,著名神话学家袁珂先生提出了“广义神话”的概念,认为神话不止原始社会有,在后来封建社会中仍然流传并可能产生一些新的神话。
大量事实证明,现代在民间(特别是在偏远山区)仍流传着不少神话,其中有些虽已受到道教、佛教的影响,但即使是仙话、佛话等宗教故事仍具有神话特征。
与之相对应的便是“狭义神话”。
马克思曾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
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3)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上被支配,神话就消失了。
”《辞海》中神话的定义是这样的:原始先民以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4)始理解为基础,集体创造的部落故事。
由此可见“狭义神话”是上古时期的神话,我就在这个范畴内来谈神话的现实性和幻想性。
二、神话的现实性丰富多彩的神话是远古历史的回音,它真实的记录了人类在他童年时代瑰丽的幻想、顽强的抗争以及步履蹒跚的足印,“它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一切事物都是在物质的基础之上派生出来的,神话当然也不例外。
虽然它有超越现实的一面,但追根究底,它是物质世界的产物,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
神话的现实性主要现表在以下几个方面:1、神话中的一切形象源于物质世界,并不是人们凭空想象的,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出他们的原形。
由于原始先民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外在最初的发展阶段,思维还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象,脱离那些具体的感性材料,因此种种神的形象往往都是由不同动物或是动物和人组合而成的。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记下了古希腊哲学家诺芬尼的话:‘假如牛和狮子都有一双手,能像人一样创作艺术品,那么他们也同样会描绘出神,并把他们自己的体型给予这些神。
’列宁强调‘神=完美的人的形象’,并联系费尔巴(5)哈的观点:‘人的神不过是神话了人的本质而已。
’”这些神的形象实际上是被人类加工过的自然物,最明显的就是龙这个神话形象,它是以蛇为主体,加上马首、鹿角、牛耳、免眼、蜃腹、鱼鳞、虎掌、鹰爪、鬣尾,最终形成了这一威武雄壮的神话形象。
这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想象的产物,它是对具体物象的再组合。
人类之所以把龙塑造成这样,作为图腾崇拜,是想拥在这些动物强大的能力,以便于更好的征服自然,更好的生存。
再如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人之始祖女娲就是人与蛇的组保;希腊神话中凶恶的魔怪杜萨形象的主体是妇人,但肩上却长着一对鹰的翅膀,头上每根头发都是一头毒蛇。
这种新的形象不过是把生活常见的事物叠加在一起。
鲁迅先生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人,增加(6)了眼睛一只,增长颈子二、三尺而已”。
通过看神话,我们知道各个民族神的形象都不一样,东主的神圣具有东方人的特点:黄皮肤、黑头发;西方的神却是黄头发、白皮肤,具有西方人的特点。
由此便知,人们要基于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来塑造的形象,上古时期,由于环境和交通的限制,东方人不可能塑造出有西方人特征的神的形象,反之亦然,这是由现实环境所决定的,却恰恰证明了神话是具有现实性的。
2、神话人物的性格以现实的人性为基础。
所谓的神与人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但神的这些性格都是人赋予的,他们不可能超越人自身而产生出一种人类所没有的性格,它必须以人为基础,这更我体现出神话具有现实性的特点。
神话中的神有的开朗,有的沉稳,有的暴躁,有的温顺??这些都是人人自身得出的。
例如其工狡猾,凭借自己强大的武力随意支配他人;炎帝生性残暴,无道,压迫人民,掠夺他族;而女祸仁慈,善良,造福百姓;希腊神话中神后赫拉生性善妒而又冷酷无情,对宙斯的恋人及其子女进行残酷的迫害,决不宽容;而主神宙斯脾气暴躁,独断专行,同时又很风流,有十二个御妻,此外又到凡间物色美人。
这在现实的人身上都找得到。
另外,神也具有感情,而这也是来源于人本身。
神话中的神并不似仙话中的仙那样没有欲念,没有感情,恰恰相反,神的感情非常丰富,他们之间有爱恨的情感体验,有喜怒哀乐,有希望追求,也有亲情、爱情、友情,这在希腊神话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比起后来仙话中的仙,神话中的神更具有现实性。
3、神话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在历史事件之上。
人们把当时人们所经历的历史事件、社会情况、经济发展情况融入神话之中,从一定角度来看,神话也算得上是一部史书。
人们都在为取得好的生存环境而斗争着,原始先民亦是如此。
九黎族居住在古黄河下游,是一个庞大的部族,蚩尤被尊为九黎族之神。
“蚩尤,八肱,八趾,疏首”(《初学记》卷九),“蚩尤能作云雾,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蚩尤齿,长二寸,坚不可碎”(《述异记》上),由于九黎族人多势众,所以其主神被描述为多首、多口、多手、多脚的样子:“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铜头、铁额、食沙石”,“蚩尤之时,烁金为兵”,(《太平御览》卷七四),表明九黎族已用金属盔甲来武装自己,用金属打造兵器,从中我们知道了当时冶金术的发展情况。
又如黄帝与炎帝在阪泉之野所进行的一次残酷战争,“黄帝与炎帝战于板泉之野,帅熊、罴、貔、貙、虎为前驱,鶍、雕、鹰、鸢为旗帜”(《列子·黄帝》),从此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黄帝可能率领了很多部落参战,而各种猛兽可能是部落的图腾。
再如古希腊神话中所描写的特洛战争,它以特洛伊战争这个历史为基础,在其中加入了大量幻想的因素,便有了这篇举世闻名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对历史事件的再一次记录和描述。
4、神话故事的创作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现象。
正是由于原始先民们对一些社会现象无法理解,因此在解释时才加入了幻想因素,让这一切现实变得易于接受。
人们处于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母系族社会时,创造的神往往都是女性,她们手中握有大权,在此期间女神的数量多于男性神,创造万物,创造人类的是女娲,掌管火的火神祝融是女神,主司天下灾害的西王母也是女神;古希腊神化中大地女神盖亚发动改朝换代的战争,关心子女的安全,在神中地位极高,这都是母权社会的反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出现,阶级产生了,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女娲造人的神话有所改动,用手捏的和绳甩的来解释人的等级差别。
随着父系氏族社会渐渐代替了母系氏族社会,男性的神多了起来,拥有的权利大过女性神,而女神则降为配偶或被其完全替代,例如“祝融,是老妇。
”(《太平御览》卷五二九)变为“炎帝为火师”(《左传》哀公九年);又如“虹霓,小女子之神”。
“(《太平御览》卷一四)”变为“雄日虹,雌日霓”(《初学记》卷一),从这些神话可能看出社会的变化。
可见,神话是随着社会现象的改变而改变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人们不同的需要,神话就会产生一定的改变。
由上可知,神话必须以现实的东西为基础,无法完全脱离现实,而现实性则是神话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构成神话的一个必要因素,是神话的基础。
三、神话的幻想性神话思维是与原始先民的心智能力紧密相连的。
原始先民的心智发展水平还处于一个非常低级的阶段,思维主体和客体还不能明确区分,在人和外界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互渗关系。
普列汉诺夫说;“原始人的知识非常贫乏,他是‘根据自己来判断的’他把自然现实都说(7)成一些有意识的力量的敌意的行为。
”他们不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对万事万物不可能有科学准确地把握,于是原始先民在不知不觉中给自然物加上了人的属性,认为自然物的一切行为都是有意识的,日月有意识地升降,风雨有意识地运行,花草有意识地生长,禽兽有意识地活动。
这个物质的世界被先民们曲折反映中显示了人们征服世界的愿望,与自然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显示了原始先民的精神状态和对自然的探索与理解。
这样,神话也就有了幻想性,这点可由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证实。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面对一些自然现象,往往不能够做出正确的解释,他们有很鑫地方想不明白,为了给自然现象一个合理的解释,原始先民就根据人类社会的情形,不自觉地编造了许多有关神的故事。
这是神话具有幻想性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人们在感知自然的时候,将自身的属性不自觉地加在万物之上,形成了“万物有灵”的思想观念,以及以已观物,以已感物的神话思维特征,这在解释自然现象的时候表现得尤为突出,常以人的一些常见的生理行为来解释某种自然现象,或者自己所熟悉的自身为标准来诠释万事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