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烤房概述
密集烤房技术要求规范

密集烤房技术要求规范密集烤房是一种用来加工一些材料或产品的高温设备,需要严格遵守技术要求和规范。
下面是关于密集烤房技术要求规范的一些详细介绍,供参考。
1.燃料选择:密集烤房通常使用煤炭、油料或天然气作为燃料供应。
使用燃料时,必须选择适当的燃料种类,并采取合理的燃烧方式,以确保高效、安全、环保的生产。
2.通风系统:密集烤房需要配备合适的通风系统,以确保热空气的流动,并排出烟尘、废气等有害物质。
通风系统还可以控制烤房内的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为材料或产品的烘烤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3.温度控制:密集烤房需要精确控制烤房内的温度,以实现对材料或产品的精确加热。
可以使用温度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来监测和调节烤房内的温度,以保证温度在要求范围内稳定。
4.安全保护:密集烤房操作时必须重视安全保护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灭火设备、烟雾报警器、自动断电开关等,以防止火灾和其他事故的发生,并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5.设备维护:密集烤房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维护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清洁、易损件更换、设备调试等工作。
6.电气系统:密集烤房的电气系统需要满足国家电气安全标准,采用专业的设计和施工。
电气线路及开关设备应保持良好的绝缘性能和可靠性。
7.环境保护:密集烤房要求坚持绿色环保,减少环境污染。
可以通过安装废气处理设备、烟尘过滤器等手段,减少废气排放和烟尘产生,保护大气和周围环境。
8.热损失控制:密集烤房需要采取措施,减少热能的损失。
可以采用良好的保温材料和隔热措施,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9.操作规范:密集烤房需要制定和执行操作规范,明确工作流程、安全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等,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
10.质量控制:密集烤房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产品进行检验和测试,保证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可以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方法,提高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和稳定性。
以上是关于密集烤房技术要求规范的一些介绍。
(PPT)(新)密集烤房02

损失很大,匹配应急电源或动力增大成本、增加工序且增 加麻烦及隐患。烤房装烟数量的宽容度不够及配炕困难、 设备寿命及维护成本、烟叶烘烤质量及技术改进等,已成 为密集烤房推广普及的现实问题,亟待改革创新寻求突破。
1.1 双制密集烤房的由来
1.1.1 源于强制排湿实践 在长期的烘烤实践中,排湿不 顺和定色困难始终是压在烘烤人员心目中的一大难题。 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就有人在自然通风老烤房上加 装排风扇。尽管效果不尽人意(主要是排风扇抽吸风量 相对较大,与供热系统不匹配,大量热风排出和冷风进 入造成温度下降及温度不均匀等),但是这也确实是自 然通风机制与强制通风机制的结合,应当算作双制烤房 的启蒙。这种尝试,至少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增设强 制通风确实有效,其排湿能力非自然通风可比。 二是必
4.3 成本与维护 密集烤房的一次性建设成本相应较高, 烘烤运行中的维护保养工作相对较多,尤其是设备寿命 及长年维修保护工作及其成本等,皆与老烤房形成反差 (老烤房可用二十年左右,每年维护费甚低,即令重修 火龙也主要是费工,其投入成本很低),成为亟待解决 的新问题。
三 双制密集烤房的研发
1 双制密集烤房的由来,研发背景与进展
1.1.3 起步于密集烤房停电对策 自本世纪初年,伴随着 密集烤房的推广与发展,其单制强制通风对电力的依赖和 国内供电不稳(供电停电不稳,电压不稳等)的现实形成 了严重的冲突。于是,给密集烤房匹配自然通风排湿装置, 作为停电对策又成为需要。由此,历史的发展又进入
了一个螺旋的循回---从上世纪末年的给自然通风烤房 配置强制通风的层次,又走上了给强制通风烤房配置 自然通风的层次。这种生产实际的需求,推动了双制 烤房的再次研发与进展,诞生了KH-9、KH-8、KH-6等 双制密集烤房。
密集烤房简介

密集烤房简介密集烤房分为两种:气流上升式;气流下降式。
密集烤房内部结构分为两部分:装烟室;加热室。
装烟室基本构造:装烟室由基础、墙体、炕顶、炕门、观察窗、送风口、回风口、装烟架(含挂烟台等)、排湿道、排湿口、上风道、下风道等部分共同构成,各司其责。
加热室的基本构造:加热室是制造热风并供应热风用以烟叶烘烤的场所。
其设计与建造,以产生热风和向装烟室供应热风为中心,同时兼顾回风循环及补风排湿。
密集烤房的工作原理:加热设备,热风循环,控制系统()。
(一)装烟密集容量较大(二)强制通风热风循环(三)设备先进保质节能三段三灵活量化烘烤工艺一以“三段式量化”烘烤工艺为基本模式(一)38℃一个温度变黄1 38℃完成烟叶变黄保持干球38℃、湿球36℃,充分延长时间。
确保烟叶低温慢变黄达8成左右,烟叶缓慢脱水达主脉尖部1/3左右凋萎发软,实现黄干协调。
2 对低于38℃的时段视为变黄准备或烟叶预黄3 只要自38℃升温即视为转火定色(二)慢加速升温54℃定色1 38~42℃时段1℃/4h升温自38℃转火升温,进入干片定色阶段,平均每4h升1℃,用16h升达42℃。
在此时段,既保叶片变黄、烟叶达黄片青筋,又保烟叶塌架变软、主筋1/2左右折不断。
既防烟叶“黄多干少”出现烤黑倾向,又防烟叶“黄少干多”出现烤青倾向。
确保烟叶黄干协调,奠定顺利定色基础。
2 42~46℃时段1℃/3h升温此时段为变黄扫尾、主攻叶脉变黄,同时加强排湿、保烟叶勾尖卷边软卷筒,持续保持黄干协调。
平均3h升温1℃,用12h升达46℃。
落实¡°黄烟等青烟¡±,追求烟叶烤后均匀一致,缓解鲜烟差异性。
落实¡°叶片等叶脉¡±,克服烟叶青筋。
3 46~50℃时段1℃/2h升温此时段主攻烟叶小卷筒,叶片2/3左右干燥,同时确保烟叶完全变黄(主攻叶基变黄和支脉基部变黄,必要时可在某一温度点上顿火)。
密集型烤房烘烤操作技术

密集型烤房烘烤操作技术一、密集型烤房的设计原理1.烤房的布局:要保证烘烤设备的紧凑布局,烤房之间的间隙要尽可能小。
采用密集型布局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和能源消耗。
2.热量回收利用:密集型烤房通常采用热量回收系统,将热源排出的废气通过热交换器回收再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
3.空气流通设计:密集型烤房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空气流通系统,以保证热量均匀分布。
通常采用风机或通风设备,通过强制对流的方式,使热空气均匀分布到每个烤房,提高烘烤效率。
二、密集型烤房的操作技术1.调整烤房的通风设备:密集型烤房需要有一个合理的通风设备,可以根据物料的烘烤要求调整通风设备的风速和风量。
通风设备的作用是将热空气均匀分布到每个烤房,以达到均匀烘烤的效果。
2.控制烤房的温度和湿度:密集型烤房可以采用温湿度控制系统,根据物料的烘烤需求,调整烤房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烘烤效果非常重要。
3.调整烤房的烘烤时间:密集型烤房的烘烤时间可以根据物料的烘烤要求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烘烤时间越长,产品的烘烤效果越好,但是也会增加能源消耗。
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物料的烘烤要求和能源成本进行权衡,确定适当的烘烤时间。
4.定期维护和清洁:密集型烤房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清洁,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烘烤效果。
维护和清洁工作包括检查通风设备的运行情况,清洁烤炉的内部和外部,及时更换损坏的设备部件等。
三、密集型烤房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密集型烤房进行烘烤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安全问题:密集型烤房涉及到高温和电气设备,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事故。
2.烘烤质量:密集型烤房可以提高烘烤效率,但也会增加烘烤负荷。
需要根据物料的烘烤要求和设备能力进行合理的搭配,以保证产品的烘烤质量。
3.能源消耗:密集型烤房在提高烘烤效率的同时也会增加能源消耗。
需要根据能源成本和烘烤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调整,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4.环境污染:密集型烤房通常会产生废气和废热,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密集式烤房烟叶烘烤技术

密集式烤房烟叶烘烤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烤烟生产进入了“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时代,科技成为了烤烟生产的第一生产力,在烟叶烘烤中开发了可无人值守的智能化烘烤设备—密集式烤房,代替了老式烤房,解决烤烟生产中烘烤难的问题。
一、密集式烤房特点:一般由装烟室、热风室、供热系统设备、通风排湿和热风循环系统设备、温湿度控制系统设备等部分组成。
基本特征是装烟密度较大(为普通烤房装烟密度的2~3倍),使用风机进行强制通风,热风循环,实行温湿度自动控制。
按建造形式分有卧式和立式,按气流方向分有气流上升式和气流下降式,按供热设备的位置分有供热设备外置和内置,采用烟竿、烟散叶装烟等多种形式。
二、科学烘烤1、成熟采收(1)成熟烟叶的形态特征下部叶:烟叶基本色为绿色,稍微显现落黄,茸毛部分脱落,采摘声音清脆、断面整齐、不带茎皮。
叶龄50~60天。
中部叶:烟叶基本色为黄绿色,叶面2/3以上落黄,主脉发白,支脉1/2发白,叶尖、叶缘呈黄色,叶面时有黄色成熟斑,茎叶角度增大。
叶龄60~70天。
由于施肥或天气原因(如干旱或降雨过多)导致烟叶成熟过程不正常情况下,参考叶龄采收。
上部叶:烟叶基本色为黄色,叶面充分落黄、发皱、成熟斑明显,叶尖下垂,叶边缘曲皱,茎叶角度明显增大。
叶龄70~90天。
(2)采收原则与方法下部烟适时早收,中部烟成熟稳收,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
每次每株采摘2~3片,最顶部4~6片叶成熟后集中一次采收。
每株烟采收5次左右完成。
通常在早上或上午进行采收;若烟叶成熟后遇短时间降雨要在停雨后立即采收;较长时问降雨导致烟叶出现回青时,待烟叶再次呈现成熟特征采收。
每次要采收同一品种、同一部位、同一成熟度的烟叶。
采后堆放烟叶采后放置在荫凉处,叶尖向上叶基向下排放,平放堆放时高度30cm 左右,避免挤压、摩擦、日晒和热烫伤,不损伤和搅乱烟叶的堆放层次。
特殊烟采收假熟烟、病害烟要结合生产实际及时采收。
2 科学分类编烟、装烟鲜烟分类编烟前事先将烟叶按照成熟度差异(欠熟烟、尚熟烟、成熟烟、过熟烟、假熟烟)、叶片大小、病残叶等分类。
浅谈密集式烤房“叠层紧凑装烟”

浅谈密集式烤房“叠层紧凑装烟”张明强(南平市烟草公司顺昌分公司,福建顺昌)摘要:密集式烤房“叠层紧凑装烟”就是在原密集式烤房三层装烟的基础上改为四层装烟的方法,达到增加装烟容量,保证烟叶烘烤质量,减少干烟耗煤、耗电的效果。
今年根据部署,我县在埔上镇河墩村进行“叠层紧凑装烟”烘烤试验,得出一组试验数据以供参考。
关键词:叠层;容量;能耗1 “叠层紧凑装烟”烤房改造基本情况原有密集式烤房设备不变,只对原有三层档梁改为四层,顶层和底层档梁不动,二层和三层档梁之间160cm内空改为三层,每层间距53cm,原来档梁不动,一层与二层、二层与三层之间各加一层,共改为四层档梁。
改造后的烤房装烟容量在400-430竿左右,每竿绑烟150-160片,每烤装鲜烟4250-4400公斤,可均烤出干烟550-650公斤。
装烟采用四层同时进行装烤,过熟烟叶装底层,成熟烟叶装二层、顶层,欠熟烟叶装三层,烟叶互相叠层装烟,上下层装烟竿数一致。
2 烘烤基本情况使用东海智控设备烘烤,及时根据烟叶变化情况调整烘烤曲线,智控设备正常。
2.1 风机使用情况变黄期(36-42℃)使用低速档,变黄后期、定色期(42-58℃)使用高速档,(58-68℃)使用低速档。
2.2 烤房温差情况烤房温差与装烟数量有较大关系,装烟密度少于380竿时,变黄期于定色期烤房前后温差不明显,温差在1-1.5℃左右,干筋期58℃以后烤房前后温差在5-6℃,且烤房后端烟叶较难干燥,因为部分烟叶未干,增加烘烤时间。
装烟420竿以上时,在变黄期和定色期烤房温差在1-1.5℃左右,干筋期前后温差在2℃左右,温差不明显,整烤烟干燥程度较一致。
2.3 用煤、用电情况从表1、表2可看出采用叠层装烟烘烤,每烤使用煤球1000个左右(每个0.8公斤),使用电量305度左右,每公斤干烟耗煤1.36公斤,每公斤干烟耗电0.56度,一般密集式烤房烘烤每公斤干烟耗煤1.69公斤,每公斤干烟耗电0.64度,叠层装烟与一般密集式烤房的公斤干烟耗煤、耗电分别减少0.33公斤和0.08度。
密集式烤房建造技术与配套烘烤工艺

流横吹式密集烤房的研究报告, 使大箱式烘烤
得到进一步改善。
主要推广国家:美国、加拿大、日本、津巴布韦
装烟密度高、设备可控性强(多数配备自 动化设备); 对机械、电力、燃料等要求较高,运行中 总体物资成本高而人力成本低,较为适宜 国外农场主式的生产模式。
1.密集式烤房的发展演变
1.2 国内密集式烤房的发展
价格9.5万元/座
1.密集式烤房的发展演变
1.2 国内密集式烤房的发展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烤烟规模化生产的发展,密集 烤房的研究又一次形成热潮。
(3)安徽省:2001从吉林 省引进了密集烤房,并结合 安徽实际进行了改进和推广 应用,并在诸多地区大面积
示范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
应用效果。 2002年后全国各地密集烤房 开始大量推广。
(1)我国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密集烤房 研究。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能大面积推广。
河南省烟草甜菜工业科学研究所借鉴国外密集炕房,结合 我国实际,设计了第一代以煤为燃料的密集炕房,随后在福 建省、河南等省进行试点。 同期,中国农科院青州烟草研究所、安徽省农科院烟草研 究所等也在许多烟区相继设计和推广使用了土木结构的密集 烤房,并结合实际对节能和自动控制等技术进行了研究。 农村分田到户和联产承包责任制,种植规模的缩小,再加 上电力短缺、机械工业落后等因素,密集烤房迅速消失,只 在一些人少地广的地区得以延续和保留,如吉林等地。
(4)1976年,鲍威儿(POWELL)公司又成功 研制出771型大箱式堆积烘烤设备使烟叶烘烤
完全机械化和自动化。
1.密集式烤房的发展演变
1.1 国外密集式烤房的发展
(5)1977 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石格
烤房的发展历史及密集式烤房的建设

烟囱
排湿口
进风口 循环风机
换热器 微电脑控制器
炉膛 热风通道
大门 多孔板
二、密集式烤房的建设
(一)密集式烤房的发展与演变趋势 (二)密集式烤房的建设与原理 (三)密集式烤房的分类 (四)密集式烤房的维护
密集烤房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琼森等人以减少烟 叶烘烤人工投入、提高烤烟质量为目的,进 行了密集烘烤(bulk-curing)实验研究,从而引 发了烟叶烘烤技术的一场革命。
热共享通道。
气流上升式余热共享通道设置在屋顶,规格位置与气流下降式对应。
五连体建造余热共享(气流下降式)
五连体建造余热共享(气流上升)
连体烤房
指具有共有墙体的一种密集烤房集群建设方式,包括并排连体和田字 型连体两种结构形式。
烘烤工场
指配套有分级和收购设施,具有分级和收购功能的密集烤房群。
发展趋势:
烤房相对集中,容量不断扩大;
操作越来越简单;
自动化控制越来越高;
建造和运行成本逐步降低;
污染越来越小
(二)密集烤房的建设与原理
密集烤房的基本特征
密集烤房的基本特征
强制通风 热风循环
温湿度自控
装烟密度是 普通烤房2倍以上
装烟室
密集烤房 构成
加热室
2、装烟室
挂(放)置烟叶的空间,设有装烟架等装置。 与加热室相连接的墙体称为隔热墙,开设装烟室门
烘烤工场原则上50座以上
定义 指密集烤房座数在50座以上,设有烘烤区、编烟分 级区、收购区、综合管理区、附属设施区五部分,实 现烘烤、分级、收购一体化的烤房群。
(一)密集烘烤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集烤房概述
烤房是烤烟生产必不可少的设备,烤房设备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烟叶烘烤的成败,是烤好烟叶的重要保障。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烟草农业的推进,农村耕地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烤烟生产组织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烟叶生产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因此,迫切需要规模相对较大、能够最大限度反映烟叶品质效益、减少用工的烘烤设备。
密集式烤房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中重要的基础设施,承载着促进烟叶适度规模种植与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重任,是适度规模条件下准确落实烘烤工艺,改进和提高烟叶品质的设备保障,代表了我国烤烟烘烤设备的发展方向。
一、密集烤房
(一)密集烤房的概念
密集式烤房(bulk curing-barn)是密集烘烤加工烟叶的专用设备,由装烟室(loading-room)、加热室(heating-room)、加热系统、通风排湿系统、温湿度自控系统等几部分设备组成。
以机械强制通风和热风循环方式对装烟室的烟叶加热,通过温湿度自控或半自控设备,使装烟室呈现封闭式内循环或部分开放式外循环结合内循环,控制烤房加热和通风排湿,达到温度和湿度的精准控制,满足烟叶烤黄、烤干、烤香需要。
我国的密集式烤房有气流上升式和气流下降式两种,采用烟竿、烟夹或散叶装烟等多种形式。
(二)密集烤房的特点
密集式烤房的推广使用是我国烟叶烘烤设备方面的重大改革[1 ,2 ]。
近几年来,密集式烤房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充分显示出了它的优势,和以往的普通烤房相比,明显表现出提高烟叶质量,降低劳动强度,省工、节能等技术优点[3~5]。
其基本特点是强制通风、热风循环和烘烤过程自动控制。
纵观各种形式和结构的密集式烤房,其特点是:
第一,烤房规模大,装烟密度大。
我国生产中应用的普通烤房,通常的烤烟能力为0.3-0.5hm²,普通标准化烤房改造为密集式考房的烘烤能力在0.53hm²以上,国外密集式烤房每座的烘烤能力一般为1-2hm²,装烟密度是普通烤房的2-4倍,甚至更大。
第二,实行机械强制通风和热风循环。
由于密集式烤房装烟密度大,必须配置和使用相应规模的风机进行强制通风,使风力能够穿透烟层及时地将叶片排出的水分蒸散到空气中,并将烤房内的湿热空气迅速地和外界进行交换。
实践证明,烤房内叶间风速在0. 2~0. 3 m/ s 之间时,烤后烟叶质量较好[6]。
另一方面,热风循环可缩小烤房内平面和垂直温差,节省能源。
烘烤过程中,根据工艺条件需要,既有装烟室与加热室之间热空气的内循环,又有冷空气进入加热室—装烟室—排除的外循环。
总之,密集烘烤具有排湿速度快,调控灵敏的优势。
第三,烘烤过程温度湿度自动控制和精准控制。
为了节省用工和提高烟叶烘烤质量,密集式烤房配备温湿度自控系统,实现了加热和通风排湿的自动控制和烘烤环境温度的精准控制,自动化程度高,能满足烘烤工艺的需要。
第四,使用特制的烟叶夹持设备。
同样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省烘烤的繁杂用工,国外密集式烤房使用各种各样的烟叶夹持设备,有梳式烟夹、弹簧烟夹、盒式烟夹、扎烟夹等,甚至使用大型装烟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