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性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
微生物复习题(有标准答案)

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相互依赖,互相有利,显示出一起共同生活比分开来单独生活更为有利。
有时,甚至一种生物脱离了另一个种生物后即不能生活。
这种产关系即为共生。
发酵:广义的“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生产方式;狭义的“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代谢产物的过程。
病毒: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寄生于活细胞内的微生物,在细胞外具有大分子特征,在活细胞内部具有生命特征。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的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菌落:单个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就会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群体,即为菌落。
基因:是生物体内一切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最小遗传功能单位,其物质基础是一条以直线排列、具有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核酸片段。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世代时间:单个细胞完成一次分裂所需的时间。
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胞晶体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生物固氮:是指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生物界中只有原核生物才具有固氮能力。
基团移位:指一类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
生命周期:指的是上一代生物个体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栓菌试验:即设法把单毛菌鞭毛的游动端用相应抗体牢固地栓在载玻片上,然后在光镜下观察该细胞的行为。
噬菌体的效价测定

裂解 成熟
增殖
侵入 吸附
⑤
★烈性噬菌体与温和噬菌体旳生活史比较:
裂解性循环 屡次循环
溶原性循环
自发或诱导
同步复制 整合
⑥★溶源性菌株旳检验:
措施:在合适旳培养基中培养待测菌样→→在对 数期进行紫外线照射,诱导原噬菌体复制→→进 一步培养→→过滤培养物,去处活菌体→→滤液 与指示菌混合、倒平板(或将滤液加到敏感性指 示菌旳液体培养物中)→→观察是否有噬菌斑出 现(或使菌液变清).
★一步生长(One-step growth)
成 熟 的 噬 菌 体 粒 子 , 除 M13 等 少 数 噬 菌 体 外 ,均 借宿主细胞裂解而释放。细菌的裂解导致一种肉眼可 见 的培养物溶解。 噬菌体的这种生长 (繁 殖 )方 式 称 为 一步生长。
如果只观察一个被感染的细胞,噬菌体数目的增 殖过程将是一条垂直于时间的直线:
A mob of bacteriophage attacking E. coli
The oval object that stretches diagonally across the micrograph top-to-bottom is a single bacterium. The much smaller and far more numerous round guys, practically paving the surface of the bacterium, are the bacteriophage heads.
●敏感性指示菌——遇溶源菌裂解后所释放旳温和噬菌体 会裂解性生活周期旳非溶源性菌株,这些菌株能够从自然 界或菌种库中取得。
⑦★溶源菌有下列特征:
☆可稳定遗传,即溶源菌旳子细胞一般也是溶原性 旳。 ☆自发裂解和诱发裂解(具有产生噬菌体旳潜在能 力) ☆具有抗同原噬菌体感染旳“免疫性” ☆溶源性细菌旳复愈 ☆取得新旳生理特征(溶源性转变) ☆不足转导
微生物习题及答案3

一.名词解释1.溶源性类病毒温和噬菌体效价一步生长曲线朊病毒病毒二.填空1.TMV 是螺旋对称体,腺病毒是T 偶数噬菌体是2.通过烈性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可获得其两个重要的特征参数,分别是和3.烈性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可分为、和三个时期.4.昆虫病毒的种类有、、和四类5.T4噬菌体的吸附位点是6.病毒的核衣壳结构是:外壳是,壳体内是,二者共同构成;有些大型病毒外还包有封套,主要是有或者组成7.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或;植物病毒多为病毒,噬菌体多为病毒8.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9.温和噬菌体能以整合在寄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形成细胞,该细胞具有,,具免疫性,溶原性细菌的复愈,还能获得一些新的特性等几个特征10.前噬菌体是噬菌体感染宿主后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噬菌体DNA,将这种细菌菌株称,这类噬菌体称。
11.病毒是,,的统称12.噬菌体繁殖过程包括,,和,。
13.病毒的特点是、、、14.整合于细菌染色体或以质粒形式存在的温和噬菌体基因组称作,溶源性细菌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会出现大量溃溶释放出噬菌体的现象称为;即便没有外界条件的影响极少数也会出现裂解产生大量噬菌体称为自发裂解。
15.震惊全球的“疯牛病”就是由亚病毒引起的。
16.目前流行的SARS是由引起的。
17.1892年俄国学者首次发现烟草花叶病毒。
18.腺病毒的衣壳是典型的对称19.病毒壳粒的对称方式有对称、对称、对称。
20.请将下列微生物的代码配对填入对它们的描述:代码微生物特征描述A藻类没有细胞壁和细胞膜B细菌细胞壁由几丁质组成C真菌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进行光合作用D 原生动物细胞结构复杂,但缺细胞壁E病毒细胞壁由肽聚糖组成三.判断1. 噬菌体裂解循环结束,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2. 病毒的刺突用作侵入宿主细胞。
()3. 溶源性期间,噬菌体处于潜伏状态。
()4. 同一病毒其壳体的壳粒成分是相同的。
()5. 有些ssRNA病毒无包膜。
问答题举例

问答题举例1、什么是细菌的芽孢?有何特性?研究芽孢的意义是什么?答题思路:(1)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2)芽孢的特性:芽孢壁厚而致密;含水量极低,DPA(吡啶二羧酸盐)含量高;折光性强,不易着色;抗逆性强,休眠能力强。
(3)研究芽孢的意义: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形态学指标;指导菌种保藏;制定灭菌参数。
2、能进行光能营养的微生物类群有哪些?从主要碳源、产能方式、主要光合色素、氢供体和产氧性方面简述它们的主要特性。
答题思路:(1)进行光能营养的微生物类群有:真核的藻类;原核的蓝细菌、光合细菌、嗜盐菌。
(2)主要特性:1)藻类:主要碳源是CO2,以非循环光合磷酸化产能,主要光合色素是叶绿素,水作为氢供体,光合作用产氧。
2)蓝细菌:主要碳源是CO2,以非循环光合磷酸化产能,主要光合色素是叶绿素,水作为氢供体,光合作用产氧。
3)光合细菌①红螺菌(紫色非硫细菌):主要碳源是CO2及某些简单有机物,以循环光合磷酸化产能,主要光合色素是菌绿素,以H2S、H2等无机物和某些有机物作为氢供体,光合作用不产氧。
②红硫菌(紫硫细菌,着色菌)、绿硫菌、绿弯菌等其他光合细菌:主要碳源是CO2,以循环光合磷酸化产能,主要光合色素是菌绿素,以H2S、H2等无机物作为氢供体,光合作用不产氧。
4)嗜盐菌:主要碳源是有机物,以紫膜光合磷酸化产能,主要光合色素是细菌视紫红质,以有机物作为氢供体,光合作用不产氧。
3、什么是一步生长曲线?图示烈性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并简述各时期的主要特征。
答题思路:一步生长曲线:是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增殖规律的实验曲线。
把少量噬菌体加入到含敏感菌的培养基中培养,定时取样测定噬菌体数,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噬菌斑数为纵坐标,绘出的曲线为一步生长曲线。
︱←潜伏期→︱←裂解期→︱←平稳期→︱噬菌斑数(个/ml)↑╭—————∣╱∣╱∣╱∣╱∣╱∣—————╯┖———————————————→感染后时间(min)烈性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图各时期的主要特征:(1)潜伏期:噬菌体核酸侵入宿主细胞后尚未完成装配,没有成熟的噬菌体粒子释放,噬菌斑数维持在较低水平。
第四章 非细胞微生物病毒与亚病毒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病毒习题一、名词解释1.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2.溶源性(lysogeny)3.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4.原噬菌体5.溶源性细菌6.自发裂解7.诱发裂解8.半数致死剂量9.包涵体10.卫星RNA11.类病毒(viroid):12.一步生长曲线13.逆转录病毒14.噬菌斑(plaque)二、填空题1、病毒的存在范围是病毒能够感染并在其中复制的。
2、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的病毒统称噬菌体,它们包括、和等。
3、病毒属名的词尾是、科名的词尾是、亚科名的词尾是,目名的词尾是。
4、纯化的病毒制备物应保持其和。
5、血凝抑制试验是根据异性的病毒抗体与病毒表面蛋白作用可能抑制性质设计的。
6、螺旋对称病毒体的直径是由决定的,而其长度则是由所决定的。
7、病毒蛋白质根据其是否存在于毒粒中分为和两类。
8、病毒包膜糖蛋白是由多肽链骨架与寡糖侧链,通过将糖链的与肽链的连接形成。
9、由一步生长曲线可获得病毒繁殖的两个特征性数据,即潜伏期和裂解量。
前者为所需的最短的时间,后者为的平均数目。
10、病毒的复制过程依其发生事件顺序分为以下、、、和5个阶段。
三、选择题1、病毒显著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是()。
A.具有感染性 B.独特的繁殖方式C.体积微小 D.细胞内寄生2、病毒纯化方法均是根据病毒的基本理化性质建立的,包括()A.病毒的核酸是DNA或是RNA;B.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是蛋白质;C.病毒含有脂类和糖类;D.病毒体积微小3、病毒物现颗粒计数方法测定的是()。
A.有活力的病毒数量B.无活力的病毒数量C.有活力的病毒与无活力病毒数量的总和D.致病性的病毒数量4、描述螺旋对称壳体特征的参数有()。
A.核酸的相对分子质量B.螺旋长度与直径C.螺旋的外观D.蛋白质亚基大小5、SsRNA能够按照它的极性或意义分为()。
A.感染性核酸和和非感性核酸;B正链RNA,负链RNA和双意RNA; C.反意RNA 和正意RNA;D.嗜肝DNA 病毒7、T4噬菌体的装配包括的亚装配过程有()。
周德庆编《微生物学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周德庆编《微生物学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③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2.人类迟至19 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碍?答:①显微镜的发明,②灭菌技术的运用,③纯种分离技术,④培养技术。
3.简述微生物生物学发展史上的5 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答:史前期(约8000 年前—1676),各国劳动人民,①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是有益活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初创期(1676—1861 年),列文虎克,①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奠基期(1861—1897年),巴斯德,①微生物学开始建立;②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③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④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⑤进入寻找人类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发展期(1897—1953年),e.buchner,①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②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③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④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⑤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成熟期(1953—至今)j.watson 和f.crick,①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好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②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③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④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个领域飞速发展;⑤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微生物学》:03病毒阶段性复习思考题整理

③-RNA病毒通过转录酶转录出+mRNA,+mRNA翻译出蛋白质;同时-RNA复制出±RNA,它再复制出-RNA。
六、试以E.coli T偶数噬菌体为例,图示并简述复合对称病毒的典型构造,并指 出其各部分的 特点和功能。*
七、什么叫烈性噬菌体?简述其裂解性生活史。**
八、什么是效价?其测定方法有几?**
九、试简述测定噬菌体效价的双层平板法。
一十、什么是一步生长曲线?它可分几期?各期有何特点?**
一十一、试解释溶源性、溶源菌、温和噬菌体。*
(10)翻译子代结构蛋白和酶蛋白;
(11)合成的酶蛋白参与逆转录;
(12)子代病毒体形成;
(13)子代病毒获包膜并释放
DNA和RNA病毒各采用不同的策略,DNA病毒策略和噬菌体的基本相同;RNA病毒采用四种不同的策略:
①+RNA病毒直接自己翻译出蛋白质(该蛋白质行使特定功能,它的加工修饰由宿主和病毒编码的酶进行切割),它同时复制出±RNA,然后该±RNA复制出+RNA。
一十、
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试验曲线。
分为三个大期即潜伏期、裂解期(上升期)和平稳期。而潜伏期又可分为隐晦期(隐蔽期)和胞内累积期。
潜伏期之隐晦期:宿主不含有任何完整的具有侵染性的毒粒,此时正在进行噬菌体核酸复制和蛋白质衣壳的合成;
潜伏期之胞内累积期:有侵染性的毒粒增加,但是不裂解出胞。
(2)病毒进入细胞,去包膜;
(3)脱衣壳;
(4)以病毒基因组(RNA)为模板,由病毒逆转录酶作用逆转录合成cDNA,形成中间体;
第3章_病毒与亚病毒因子作业(答案):总结计划汇报设计可编辑

第3章:病毒和亚病毒因子填空题:1、病毒分为和,真病毒、亚病毒因子2、病毒直径很小,通常用作为度量单位,病毒、细菌和真菌个体直径比约。
nm、1:10:1003、病毒粒的基本成分是和。
核酸、蛋白质4、病毒的核酸位于病毒颗粒的中心,称为,蛋白质包围后形成。
核心或基因组,衣壳5、病毒粒的对称体制有、和。
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对称、复合对称6、病毒粒大量聚集后可以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和构造的特殊“群体”,植病毒在细胞内形成,在植物叶片上形成;噬菌体在细菌菌苔上形成;动物病毒在宿主单层细胞培养物上形成。
包涵体、枯斑、噬菌斑、空斑7、T4噬菌体由、和三部分组成。
头部、颈部、尾部8、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分为5个阶段,即、、、和。
凡是在短时间内连续完成5个阶段的噬菌体称为,其经历的繁殖过程称为,在短时间内不能连续完成5个阶段的噬菌体称为。
吸附、侵入、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成熟(装配)、裂解(释放)、烈性噬菌体、裂解性周期或增殖性周期、温和噬菌体9、烈性噬菌体以进行繁殖,从生长曲线上可以分为、和三个阶段。
核酸复制、潜伏期、裂解期、平稳期10、温和性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并不立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现象称为,带有温和性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上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
溶源性、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11、温和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即可以进行循环繁殖,又可以进行循环繁殖,所以其在宿主细胞内存在的形式有、和三种状态。
裂解性、溶源性、游离态、整合态、营养态12、病毒同细胞生物之间的最主要区别:病毒侵入细胞后,向寄主细胞提供物质,利用寄主细胞的系统进行。
遗传、合成、复制13、人和动物病毒的形态一般为,植物和昆虫的病毒形态一般为,而原核生物的病毒形态一般为。
球状、杆状、复合型14、TMV病毒粒子的形状为,所含核酸为。
杆状、ssRNA15、T4噬菌体感染寄主细胞依靠将注入寄主细胞。
尾鞘收缩、头部核酸(DNA)16、病毒是一种无细胞结构,能通过,严格寄生于超显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