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立体声录音的拾音方法
拾音技术

立体声拾音立体声录音技术与单声道录音技术的最重要区别在于拾音方法的不同,单声道录音一般是用一只传声器拾音,或者将若干只传声器拾取的信号混合成为一个声道;而立体声录音一般是用两只或两只以上传声器进行拾音,些传声器拾取的信号混合处理后送入两个声道。
立体声的拾音方法有很多,根据拾音和重放的形式一般可以分成两种:房间立体声和人头立体声。
一、房间立体声拾音方法立体声信号的拾取是通过多只传声器的摆放完成的,拾取的声音信号加载了房间特性的,重放时在房间中用扬声器进行,声像定位受监环境的影响。
根据拾取信号所利用的不同物理参数,可将立体声拾音方法分为三种:1、“时间差”拾音方法通过话筒的摆放和选择,使得声源发出的声音到达两话筒只存在时间差(当然也存在少量的强度差和相位差),重放时通过两声道信号问的时间差信息完成声源定位和声场再造。
一般是选择两只指向性完全相同的话筒,主轴平行放置,间隔一定距离置于声源的前方,分别拾取信号作为左右声道信号。
时间差拾音方法是录音师们最早使用的立体声拾音方法之一。
它的特点是录制的音乐具有亲和力、自然感和温暖感,录制古典音乐会经常采用这种方法。
常见的时间差拾音方式有AB拾音制式。
2、”强度差”拾音方法通过话筒的摆放和选择,使得声源发出的声音到达两话筒只存在的强度差,重放时通过两声道信号间的强度差信息完成声源定位和声场再造。
强度差拾音技术是用两只特性完全相同的传声器分别面向声源,一只传声器置于另一只传声器上,使两只传声器的膜片在垂直的轴线上尽量重合,传声器的轴向夹角彼此张开一定的角度,这样声源到达两传声器没有时间差,而只有因两传声器的主轴方向和指向性而引起的声级差,因此这种方式也称为声级差定位拾音技术。
声级差定位拾音技术的声源定位感较好,但空间感不如“时间差’拾音方法。
常见的拾音方式有XY和MS两种拾音制式。
3、混合拾音方法通过话筒的选择和摆放,使得声源发出的声音到达两话筒之间既存在时间差,也存在强度差(还包括少量相位差),通过话筒记录的两声道间的时间差和强度差重放时完成声源定位和声场再造。
8种立体声制式

门牙的力量倾情原创录音教材之—8种主要立体声录音制式偶的倾情原创录音教材之—8种主要立体声录音制式8种主要立体声录音制式偶的这篇文章是给鸟鸟们看的,那些专门从事录音的大虾们可以作为回顾自己的过去学习经历~~~~~~~不主张大虾们看~~~~~~~~纯粹是随便说说,普及知识的。
偶的知识确实更新得很慢,主要是没虾虾们愿意引导偶(偶没说胡戈胡兄和小TT兄之类的虾虾,没他们偶不要活了),所以只能自己折磨自己了~~~~~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状况继续下去,所以普及点知识给广大的鸟鸟们,希望你们喜欢。
偶主要要向大家介绍现在广泛用到的8种主要的立体声录音制式和每种录音制式的用途。
没有立体声话筒的同学可以下课了~~~~~~(于是偶收拾好备课本本准备离开)~~不准备挽留下吗?对咯~~~后面的同学还比较积极,坐前面来坐前面来~~~~~~~~正课开始咯~~~~~~一、A/B制式好,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A/B制式,A/B制式是最早采用的录制立体声的方法,有人形象的称它为拉开距离式拾音方法。
两支传声器在舞台上或者录音室里拉开2.0-3.5米的距离,传声器可以是无方向性的也可以是心形的,它们平行地对准乐队,也可以稍微向左右两侧张开一些。
对A/B制式拾音来说,每一件乐器(声源)到达两支传声器处的声音信号之间,既存在强度差也存在时间差。
强度差是由传声器的指向性图形以及声源到达两支传声器的距离不同所形成的。
在这种录音制式中,强度差和时间差对定向的作用迭加在一起了。
很明显,对于不再中轴线上的声源,前导的声道始终是声级较高的声道。
心理声学的研究,时间差比强度差更加的重要。
这种制式的特点是简单,对所使用的一对传声器,在性能和技术指标配对上要求并不太严格。
这种拾音制式有两个明显的缺陷:一是存在中间空洞,中间稀疏或者称为中间后退现象。
就是说当重放用A/B制式所录的音乐的时候,听众往往回感到中间部位乐器的声象变弱,或者这些乐器的声象在中间部位变得稀疏起来,而更多的乐器声象向左右扬声器方向靠拢,使得两端乐器声象密集起来。
三种拾音方式单传声器拾音技术应用单传声器拾音技术应用也称单点拾音

按声学类型分: 压强式传声器、压差式传声器、压
强压差复合式传声器
按能源类型分: 有源传声器、无源传声器
按指向性分:
全指向性传声器(圆型方向性)、单 指向性传声器(心型传声器、超指向性传 声器、强指向性传声器、宽角度传声器)、 双指向性传声器(8字型指向性)、可变指 向性传声器
从使用特性角度:
电容传声器灵敏度高,频率响应好,音 色优美,性能优良。但价格较贵,需要 幻相电源,由于结构所致,它比动圈式 传声器娇贵,防潮防尘维护比动圈式传 声器更加严格。
3)带式传声器
带式传声器实质上是动圈传声器的一种 变形。这种传声器以铝合金带或镀金塑 料带代替动圈传声器的振膜与线圈。它 的工作原理与动圈传声器相同。
对不同频段,有不同的允差,中频允差 要求小
使用场合不同,对传声器频响的要求也 不同,语言的声音频率范围比音乐的窄, 大型乐队演奏比独唱、独奏等的宽。传 声器频率响应曲线在高频段有“上翘” 时,声音明亮;在低频段有“上翘”时, 重放声会有“浑厚”的感觉。这可以由 调音师根据节目内容的特殊需要来补偿。
6)无线传声器
无线传声器由装有微型传声器、小型发 射机、接收机等几部分组成:
其中的传声器有的用电容式传声器,有 的用动圈传声器,用得最多的是驻极体 电容传声器。传声器和发射机可以分开 成两部分,把驻极体传声器佩戴在衣服 上或其他隐蔽处,使其不挡画面。也可 以将传声器和发射机装入同一壳体内, 做成手持式无线传声器。
传声器的输出阻抗与负载阻抗,这是就 传声器与后面的输入级(调音台)的配 接而言,输入级的阻抗称输入阻抗,也 就是传声器的负载阻抗
匹配→跨接(负载阻抗≥5倍输出阻抗)
5)等效噪声级
传声器固有噪声:在理想条件下,作用 于传声器的声压为零时,传声器输出端 的电压为零,如仍有电压,即是噪声电 压,这是由于传声器内部的电噪声引起 的。
传声器的三种拾音方法浅述

52艺术论丛传声器的三种拾音方法浅述冯雅琛云南艺术学院摘要:在音响系统中,拾音是第一个环节,针对不同的乐器特点、节目类型以及想到达到的声音效果,录音师选用的录音方法会有所不同,但不论是同期录音还是分期录音,所采用的拾音方法主要有三种:单传声器拾音法、主传声器拾音法和多传声器拾音法。
关键词:单点拾音;主传声器拾音;多传声器拾音一、三种拾音方法的特点(一)单传声器拾音法单传声器拾音法也称单点拾音法,是指用一只传声器同时拾取各声部的混合声音及反映演奏空间的混响声信号。
若是立体声录音,那么该传声器应当是立体声传声器,因此单点拾音并不是指单声道拾音,它也可以是立体声拾音。
录制节目时,选择的传声器要与节目形式相对应,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传声器,包括选择传声器的指向性、灵敏度、轴向夹角等,这样可以取得自然的层次和深度感。
这种拾音法一般用于相同空间内的同期录音方式,适合于录制乐队本身编配比较平衡、演奏形式固定的古典音乐。
(二)主传声器拾音法这种拾音方法是用一对传声器拾取主要声信号,并把此信号作为录音主信号源,同时对需要加强的声源增设辅助传声器,作为对主传声器拾取信号的补充。
在技术层面上,主传声器担当声像定位、保证音响平衡、刻画空间关系等主要任务,在艺术层面上,主传声器起到保持音乐风格、渲染现场气氛、保持视听统一等作用。
主传声器采用什么制式就称为什么制式录音,以录制立体声节目为例,强度差类型的制式主要包括XY、MS 等,它们的突出优点是声像定位准确,但缺乏理想的空间感,时间差型的制式主要包括AB制,虽然在声像定位方面逊色于强度差制式,但总体来说,有较好的空间感,所以在实际录音中,经常将这两种拾音制式配合使用。
辅助传声器可以采用立体声传声器或单个传声器拾音,它的“听音”过程是诚实的,是物理意义上的听音机器,而人的听音过程是受物理、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一般主传声器的电平要大于辅助传声器的电平,在声像的设置上,辅助传声器信号的声像要服从于主传声器中建立的声像,不然不仅达不到增强的目的,还会使声音变的模糊。
双声道立体声的拾音_初级音响师速成实用教程(第3版)_[共3页]
![双声道立体声的拾音_初级音响师速成实用教程(第3版)_[共3页]](https://img.taocdn.com/s3/m/3cb00d3de009581b6ad9ebca.png)
·12· 声者感到声像的位置仍在两扬声器连线的中间。
图1-14所示为声级差与时间差产生相同效果时两者之间的关系。
可以看出:当ΔI 小于15dB 时,Δt 小于3ms 时,它们之间基本上成线性关系,即1ms 时间差相当于5dB 声级差。
4.双声道立体声的正弦定理由上面的讨论可知,通过控制左、右扬声器所发声音的强度,就可使听声者在听觉上产生方向感。
图1-15所示的左、右扬声器Y L 和Y R 的特性完全相同,听声者位于两扬声器的中分线上,θ为扬声器的半张角,θI 为声像方位角。
图1-14 声级差与时间差产生相同效果时两者之间的关系 图1-15 立体声正弦定理说明图 对Y L 和Y R 所发声音的强度I L 、I R 与θ和θI 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得出近似公式 L R L Rsin sin I I I K I I θθ−≈+ (1-3) 式中,f ≤700Hz 时,K =1;f >700Hz 时,K =1.4。
式(1-3)称为双声道立体声正弦定理。
1.4.4 双声道立体声的拾音在立体声广播或立体声录音时对立体声节目信号的拾音方式,在双声道立体声系统中可分为仿真头方式、AB 方式以及声级差方式(又可分为XY 方式和MS 方式)3种。
1.仿真头方式仿真头是用塑料或木材仿照人头形状做成的假头,直径约18cm 。
在仿真头的两耳内部也做成耳道,并在左右耳道末端分别装有一只无指向性电容传声器,将它们的输出分别作为左右声道信号。
由于仿真头中左右传声器所拾得的信号与人耳左右鼓膜所得的声音信号是很近似的,所以也存在声级差、时间差和相位差等。
当将它的左右声道信号分别经放大器放大后,送到立体声耳机的左右单元中使人听声时,就相当于听声人处在仿真头所在的位置听声。
仿真头方式立体声系统的临场感和真实感是很好的。
但是用耳机听立体声时,会呈现头中效应,也就是听声人会感到声像出现在头中两耳的连线上或在头顶上。
(完整版)几种立体声录音的拾音方法

几种立体声录音方法一、A/B制式首先我来介绍一下A/B制式,A/B制式是最早采用的录制立体声的方法,有人形象的称它为拉开距离式拾音方法。
两支传声器在舞台上或者录音室里拉开2.0-3.5米的距离,传声器可以是无方向性的也可以是心形的,它们平行地对准乐队,也可以稍微向左右两侧张开一些。
对A/B制式拾音来说,每一件乐器(声源)到达两支传声器处的声音信号之间,既存在强度差也存在时间差。
强度差是由传声器的指向性图形以及声源到达两支传声器的距离不同所形成的。
在这种录音制式中,强度差和时间差对定向的作用迭加在一起了。
很明显,对于不再中轴线上的声源,前导的声道始终是声级较高的声道。
心理声学的研究,时间差比强度差更加的重要。
这种制式的特点是简单,对所使用的一对传声器,在性能和技术指标配对上要求并不太严格。
这种拾音制式有两个明显的缺陷:一是存在中间空洞,中间稀疏或者称为中间后退现象。
就是说当重放用A/B制式所录的音乐的时候,听众往往回感到中间部位乐器的声象变弱,或者这些乐器的声象在中间部位变得稀疏起来,而更多的乐器声象向左右扬声器方向靠拢,使得两端乐器声象密集起来。
有时,也使听众感到中间部位的声象向舞台后部退去。
对于这种缺陷,可以借助两种方法来改善。
一种方法是在录音的时候增加一个中间传声器,把它的信号放大,再分别分配到左右声道中去。
另外一种方法是再重放时增加一个中置扬声器,而将左右声道信号各分一部分给此扬声器放声。
上述缺陷在两支当传声器拉开2.5-3.5米以上时,将变得相当明显。
当然,放声时如果将两支扬声器朝向稍微向听音室中间偏转一点,中间空洞现象也有些改善。
~~~~~~一句老话~~~~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嘛!A/B制式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就是,它的录音在作单声道兼容重放时,将存在相位干涉现象,因而兼容度很低~~~~~对于中国现在的电视基于单声道来说,就应该注意咯!这是很容易加以说明的,当作单声道兼容重放时,必须把左右声道信号迭加在一起才能形成单声道信号。
拾音技术 立体声拾音

拾音技术立体声拾音随着音乐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音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立体声拾音技术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录音的质量和音频的立体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什么是立体声拾音技术、立体声拾音的原理、不同类型的立体声麦克风以及立体声拾音技术的发展趋势。
立体声拾音技术是将两个或以上的麦克风放置在一个空间中,以捕捉不同的声音,从而创造出一种具有音频立体感的效果。
该技术可以用于录制音乐、电影、电视节目,以及语音识别和虚拟现实等领域。
二、立体声拾音的原理立体声拾音基于人类听力系统的特性,即我们的耳朵可以通过位置和时间差异来识别声源的位置。
因此,用多个麦克风捕捉不同位置的声音可以模拟出现实世界中的声音效果。
立体声拾音有两个主要的原理:亚毫米级时间差干涉和空间上的挤压作用。
在亚毫米级时间差干涉中,麦克风之间的位置差异会导致声波在麦克风之间传播的时间差异,从而创造出相位干涉和差分信号。
这些不同的信号可以输入立体声录音机中,产生立体声效果。
在空间上的挤压作用中,不同位置的声音在传达到听者的耳朵时,受到了不同的空间影响,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声波衰减。
通过模拟这种效应,立体声录音可以输出具有音频立体感的效果。
三、不同类型的立体声麦克风在立体声拾音中,不同类型的麦克风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立体声麦克风类型:1. XY麦克风:XY麦克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立体声拾音方式,也被称为“交叉麦克风”或者“左右麦克风”。
这种麦克风具有相同的极性和灵敏度,它们被放置在一起,并交叉着放置。
这种麦克风可以有效地捕捉到声音的位置和细节,但是对于低频和宽幅信号的捕捉效果不佳。
2. ORTF麦克风:ORTF麦克风是由ORTF(法国电视广播研究中心)开发的一种拾音方式。
它们被放置在一个小的倾斜角度上,距离为17cm,呈现一个类似于人耳的姿态。
这种麦克风可以产生具有广度和深度的立体声效果,但是相比于XY麦克风,它的灵敏度稍低。
常用立体声简介

全指向性传声器 在高频是具有一定指向性的
全指向性传声器的极坐标图
X/Y拾音方式的连接及调整
X/Y拾音方式的连接 X→L(Pan极左) Y→R(Pan极右)
调整 排除系统误差 确认中间声像 最大电平预留一定余量
请听 女声小组唱《放风筝》 Neumann SM69
(80年代早期录音)
M/S 拾音方式
A/B 拾音方式
A/B 拾音方式的有效拾音角
传声器 间距 51cm 55cm 67cm 103cm 有效 拾音角 180° 140° 100° 60°
梳状滤波器 效应
相位差为360゜频率的 整倍数频率都会由于叠加 得到加强;相位差为180゜频 率的整倍数频率都会由于 叠加而抵消。这样,由于某 些频率的信号加强和某些 频率信号的抵消(或减弱) 最终导致信号的畸变,即所 谓的“梳状滤波器效应”。这 样的单声道信号无疑是不 理想的。 不同传声器间距与相对 应的“梳状滤波器效应”
常用立体声拾音方式 简介
立体声拾音原理
模拟人耳对声源方位及空间环境判 断的机理,在双声道扬声器重放系统 再现立体声。
人耳对声源方位的判断 —双耳效应
四个物理因素
声音达到双耳的时 间差Δt . 声音达到双耳的强 度差ΔL . 声音的低频分量由 于时间差产生的相 位差Δφ . 由于人头对高频分 量的遮蔽作用产生 的音色差Δf .
使用变压器做和差变换
使用调音台的三个通道做和差变换
M/S拾音制式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在不改变传 声器设置的情况下,通过改变M/S传声器的相对电 平,来调整其有效拾音角。
提高S传声器的输出电平,减小传声器对的有效拾音角
M传声器为心形指向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立体声录音方法一、A/B制式首先我来介绍一下A/B制式,A/B制式是最早采用的录制立体声的方法,有人形象的称它为拉开距离式拾音方法。
两支传声器在舞台上或者录音室里拉开2.0-3.5米的距离,传声器可以是无方向性的也可以是心形的,它们平行地对准乐队,也可以稍微向左右两侧张开一些。
对A/B制式拾音来说,每一件乐器(声源)到达两支传声器处的声音信号之间,既存在强度差也存在时间差。
强度差是由传声器的指向性图形以及声源到达两支传声器的距离不同所形成的。
在这种录音制式中,强度差和时间差对定向的作用迭加在一起了。
很明显,对于不再中轴线上的声源,前导的声道始终是声级较高的声道。
心理声学的研究,时间差比强度差更加的重要。
这种制式的特点是简单,对所使用的一对传声器,在性能和技术指标配对上要求并不太严格。
这种拾音制式有两个明显的缺陷:一是存在中间空洞,中间稀疏或者称为中间后退现象。
就是说当重放用A/B 制式所录的音乐的时候,听众往往回感到中间部位乐器的声象变弱,或者这些乐器的声象在中间部位变得稀疏起来,而更多的乐器声象向左右扬声器方向靠拢,使得两端乐器声象密集起来。
有时,也使听众感到中间部位的声象向舞台后部退去。
对于这种缺陷,可以借助两种方法来改善。
一种方法是在录音的时候增加一个中间传声器,把它的信号放大,再分别分配到左右声道中去。
另外一种方法是再重放时增加一个中置扬声器,而将左右声道信号各分一部分给此扬声器放声。
上述缺陷在两支当传声器拉开2.5-3.5米以上时,将变得相当明显。
当然,放声时如果将两支扬声器朝向稍微向听音室中间偏转一点,中间空洞现象也有些改善。
~~~~~~一句老话~~~~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嘛!A/B制式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就是,它的录音在作单声道兼容重放时,将存在相位干涉现象,因而兼容度很低~~~~~对于中国现在的电视基于单声道来说,就应该注意咯!这是很容易加以说明的,当作单声道兼容重放时,必须把左右声道信号迭加在一起才能形成单声道信号。
由于左右内同一声音信号中存在时间差,也就是存在相应的相位差,因而在迭加时,必然会使某些频率的信号抵消或者部分抵消,从而使重放音质变恶劣。
一些专门的试验结果表明,A/B制式两支传声器拉开仅30厘米的时候,就已经出现明显的相位抵消现象,因为这个距离已经相当于中,高频声音信号的λ/2或n.λ/2了。
此时,作单声道兼容收听的大多数听众,都能听出这种音质的变劣。
试验还说明:当某一频率的声音信号在左右声道间有6db以上的强度差时,则兼容放声的相位差不会引起明显的相位干涉现象,因而不会明显损害收听音质。
许多录音室反映如果不考虑单声道兼容放声,他们更愿意使用A/B制式来录制古典音乐,因为这种制式录制的音乐,更加温暖,这是因为强度差和时间差同时对立体感起的作用使用A/B制式,对录音室混响时间特性的要求不是那么严格,录音时,乐队很容易布置,灵活性很大。
对于独唱,独奏乐器或者重点乐器(譬如首席小提琴、竖琴、钢琴、某些木管、定音鼓等),可再加上单声道加强传声器,而加强传声器拾取的信号在后期混音时用混音软件分别加入到左右声道中去。
但要注意,不可把加强传声器信号加入太多,这是因为,这种传声器离被加重的声源很近,所以它拾取的声音信号较A/B制式传声器拾取的信号领先了20-30ms。
如果强度太高,会使听众感到这些乐器被从乐队中分离出来。
在后期混音时,也可以使用混响效果器对加强传声器拾取的信号进行一些延时,譬如5-10ms,这样则无上述分离毛病。
使用软件把单声道信号加入立体声声场时,由于这种加入的立体声信息只包括强度差,缺乏所谓相位细节,它的动听度将较差。
由于上述单声道兼容重放效果的把握不大,所以在一般实况转播中都不使用A/B制式来拾音,因为转播要求一次成功。
但在一般立体声录音中,可以广泛采用A/B制式,录音时便作单声道兼容试听,如果出现明显的干涉现象,可以重新调整传声器对子和乐队的间距,以及传声器间的距离。
实况转播则不允许花时间来进行这种细致的调整。
二、X/Y制式X/Y制式采用两支完全相同的传声器,以上一下紧靠在一起同轴放置。
与A/B制式不同,由于两支传声器基本上是放置在一个点上,所以任何声源传输来的声音信息,将同时到达两支传声器,因而不存在时间差和相位差。
但对于两支传声器来说,由于入射角的不同,而传声器又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所以拾取的两声道声音信息存在着强度差。
因此,X/Y制式是一种强度差立体声拾音制式,又被称作无相位差立体声制式。
X/Y制式所使用的两支传声器的主轴之间通常要求保持90度到100度的夹角,传声器可采用心形和锐心形指向图形,也可以使用8字形指向图形。
但对于不同指向性图形,传声器主轴的夹角不尽相同,下面是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数据:心形指向性,一般采用100度,也有采用200度到270度的;锐心形指向性,一般采用100度,也有采用130度到140度的;8字形指向性,夹角必须是准确的90度。
这是因为8字形指向性传声器前(0度)、后(180度)拾取的信号是反向的,如果一对8字形传声器主轴不是准确的90度,则在某些方向上将产生相位抵消现象。
很明显,由于两声道信号间不存在相位差,在作单声道兼容听音时,没有相位干涉现象。
所以,X/Y制式的兼容性极好,用于实况转播是很成功的。
有人认为,强度差立体声信号比相位差立体声好。
他们的根据是:听音房间的声学条件是各式各样的,是一个很大的不定因素,因而由房间各个部分反射声引起的相位关系也是很复杂的,它们往往干扰了立体声系统原有双声道节目中相位差的运用。
但是对于X/Y制式,要求两支传声器的性能、技术指标音质要十分接近。
由于电容式传声器的频率响应和指向图形比较圆滑,同型号产品之间的一致性好,所以,电容式传声器较容易满足上述严格配对的要求,当然,如果经济能力富足,可以选用高档的动圈传声器。
X/Y制式两支传声器在垂直方向上应该紧紧靠拢,应该尽量缩短两者的垂直距离。
否则,如果声源不在两支传声器的水平面上,则上下传声器接收的信号间存在着少量的相位差和强度差,就会把这少量的相位差和强度差自动转换为左右声道间的相位差和强度差,从而造成了干扰,这种现象当然是我们不愿意看到发生的。
必须按照节目的性质来选择X/Y传声器对子的指向性。
两支90度交叉8字形传声器拾取的声音深度感非常好,真实感也好。
但是8字形传声器背面同样具有等同于正面的灵敏度,这种情况不是在所有的拾音环境中都能够使用的,如果把他们放置在容积很大、混响时间很长的音乐厅里,后墙的反射声将会充分被拾取并给拾音者造成干扰。
如果把他们放置在室内的一角,听音时便会形成逼迫感和压抑感。
总之,录音师必须随时记住8字形传声器的前瓣和后瓣是正好相反的。
所以,在录音时,当声源绕此传声组移动时(广播剧时时常发生此类状况),则会造成混淆,声道之间将会出现突变,听者会感觉道好像演员从这边象限突然道后面去了。
如果是侧后翼的入射声,其信号的相位与正前方相反,所以不得已,被拾取的声源,必须局限在90度的象限内。
X/Y制式如果选用一对心形传声器,则声音拾取角度宽广,传声器前面很大一段圆弧内都能有效工作,试验结果很好。
对X/Y制式的一点补充:/Y制式还有几种演变制式,成为左-右X/Y制式。
一种是把一个无方向的传声器M与一个横放的8字形传声器S结合起来,实际上可以组成两个新的主轴朝左、右的L、R心形指向图形,这种布局最适合于两个面对面坐着的播音员的声音。
另一种方式是把一只对准前方的8字形传声器和一只横放的8字形传声器组合起来,实际上可以得到两个朝着±45度方向的8字形指向图形,这种布局可以得到最为均衡的混响声拾取。
事实表明,X/Y重合传声器对子效果极好,重放真实性好。
对于大的舞台或音乐录音室,可以采用多对重合X/Y传声器对子,但它的间距和相对位置需要妥善确定。
当它们相距10-15米时,主轴方向基本平行,则可采用2、3、4对心形或8字X/Y传声器,最终可得到十分真实的立体声场三、M/S制式M/S制式也是一种使用重合传声对子的制式。
但它所用的两支传声器一只是心形的,主向朝正前方,称为M传声器,另一只是8字形的,横过来放置,主向对准左右两侧,称为S传声器。
M传声器种的字母M有双重含义。
一是中间(Middle)传声器的意思,表达它所对准的方向;另一个是单声道(Mono)的意思,因为M/S制式所拾取的信号在作单声道兼容重放时,实际上只重放M信号,而抛弃掉S信号。
因此M/S式兼容性极好,人们称这种制式为“真实的立体声,同时也是真实的单声道”,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S传声器的字母S也有双重含义。
一是旁边(Side)传声器的意思,表达其对准的方向;另一个是立体声(Stereo)的意思,表明只要把此信号加入到M信号中去,即可形成完整的立体声信号。
从上述可知,M可以说是基本信号,S是立体声编码信号。
抛去立体声编码信号S即可获得M的兼容信号,因而可以说立体声信号是始于单声道信号的,立体声信号是一些正确分布到空间去的单声道信号。
(也许这个说法太为大胆,但是偶就是这么想的,欢迎反驳)在M/S拾音制式中,M信号就是借助S信号而分布到空间里去的。
M/S制式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缺点。
由于左声道信号和右声道信号中都包含一个相同的中间信号,所以,在正前方±45度夹角的区域内,左右声道的分隔度不好。
于A/B制式相反,M/S制式存在中间声象加重现象。
由于M/S制式也是采用一对位置重合的传声器,因此它与X/Y制式一样,左右声道信号之间只存在强度差,而不存在相位差和时间差。
M/S制式的真实感极好,还因为两支传声器靠得极近,两者拾取得混响信息具有相同的基本功率频谱分布。
但由于两支传声器指向性不同,在它们的输出端相位、振幅不重合。
所以,在重放时,两族扬声器之间的混响声时无方向性的,而且十分均匀。
相反,对直达声则可以重放出它的指向性来。
但是M/S制式在实际运用中,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这时因为为了覆盖所有的音源,要求M/S传声器对子离声源一个特定的距离,也就是说,传声器与乐队的距离,不能由录音室混响时间特性来确定,而要由覆盖声源的要求来确定。
也就是,乐队的几何尺寸一经确定,传声器的距离也就确定了,这样,所拾取的声音信号就被“锁入”固定的直达声/混响声比例之中。
这就必然形成对录音室声学条件要求十分临界的局面。
因此,M/S制式较难同时使用多对传声器进行拾音。
前面讲的时针对传统录音方法而言,然而对于数码录音,本人认为则可以使用无混响录音室,用后期来控制乐音的混响以及声场。
四、声象移动制式这种方法,在现在流行音乐的录制上得到了普遍的运用,电脑混音软件模拟出以前所使用的声象移动器(也被称为全景电位器PanoramicPotentiometer,即简称Pan,经常在软件中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