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养生之张弛有度
孔子的养生之道

孔子的养生之道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一生勤于治学,自强不息,文绩卓著,德厚天地。
他活了七十三岁,在当时来说,可谓身健寿长。
综观孔子的圣言范行,他的长寿之道对我们启发很大的有以下几点:一、仁者寿大德必寿。
孔子的思想极为丰富,其思想核心是仁。
仁者爱人,大爱天下。
孔子多次讲道:“仁者不忧”,“仁者寿”,“大德必寿”的名言。
他认为,有德之人,注重德性的修养,自我人格的完善,心地光明,以仁待人,精神爽朗,邪气难侵,有益于健康长寿。
小人则相反,由于其心术不正,损人利己,趋炎附势,耗心伤神,必然有损于身心健康,与长寿无缘。
故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意思是说:君子的心胸平和宽广,浩气长存;小人却经常处于患得患失、局促忧愁的心境状态,难得心理平衡与安宁孔子一生,是养德立德的一生,主张推行“忠恕之道”,“为政以德”,造福于民。
他最鄙视贪官污吏,提出“损者三害”,即:骄奢得意有害,游乐忘返有害,沉溺于酒色有害。
孔子在鲁国任大司寇期间,廉明清正,两袖清风,受到广大百姓的爱戴。
当时,鲁国的国君鲁定公,喜爱淫歌妖舞。
齐国为了腐蚀削弱鲁国,投其所好,送去八十名美女歌妓。
鲁定公终日沉迷于酒色淫乐之中,不问政事。
孔子屡屡劝谏无效,一气之下,便辞去大司寇的职务,离开鲁国,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周游列国之行。
二、智者寿纵观孔子的思想是入世的,积极有为的、学习进取的,与道家提倡的“清静无为”的思想相反,孔子十分重视学习,把学习当作修身养性的第一要务。
他是我国办学兴教的始祖,也是快乐学习、终身学习的典范。
他教育弟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的学习精神难能可贵,他“ 发愤忘食,乐于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朝闻道,夕死可矣。
”只要懂得了真理和治理国家的办法死也无憾了。
他赞赏“自强有为”。
孔子常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是以运行不息为健的,人也应当效法上天,自强不息。
孔子最见不得懒散的学生,斥责其“朽木不可雕也”。
孔子的养生秘诀

孔子的养生秘诀
孔子的养生秘诀,咱四川人来说道说道
嘿,朋友们,今儿个咱们来摆一摆孔子的养生秘诀。
说起孔子,那可
是咱们中国历史上的大名人,学问大得很,连养生都有一套。
咱们四川人
讲究生活,自然对这些个秘诀感兴趣得很。
孔子养生啊,第一条那就是“和为贵”。
你们想嘛,心里头和和气气的,啥事儿都不往心里去,那身体能不好吗?咱们四川人爱打麻将、爱摆
龙门阵,就是为了图个乐呵,和和气气地过日子。
孔子也是这个意思,心
宽体胖,身体自然就棒了。
再说说“食不语”,吃饭的时候不说话,这可
是个好习惯。
咱们四川人吃火锅、吃串串,有时候一高兴就忘了这茬,其
实细嚼慢咽、食不言寝不语,对身体那是大大的好。
还有啊,孔子讲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说白了,就是要咱们多
亲近自然,多出去走走看看。
咱们四川山水那么好,九寨沟、峨眉山,哪
个去了不说好?多出去走走,心情好了,身体也就跟着棒了。
再说说“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条用在养生上也合适得很。
咱们得对自己好点儿,不想吃那些垃圾食品,就别往嘴里塞,养生嘛,不就是得对自己负责嘛。
最后一条,我觉得孔子养生里头最重要的,那就是“学而不厌”。
不
断学习,不断进步,脑子转得快,身体也跟着灵活。
咱们四川人聪明得很,爱学习那是出了名的。
多看书、多学习,不仅能长见识,还能让咱们的心
态更年轻,身体也就更有活力了。
所以说啊,孔子的养生秘诀,其实就是
在教咱们怎么好好过日子,怎么活得健康快乐。
咱们四川人,得好好学学!。
读《论语》话养生之动静相宜

龙源期刊网 读《论语》话养生之动静相宜作者:吕娟冯庆水来源:《家庭医学》2012年第06期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孔子是个大儒学家,是只知摇头晃脑读诗书,四肢不勤的书呆子,其实错矣。
孔子是一位身材高大、文武双全的人。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孔子身高相当于现代的一米九左右,即便是今天,也是高大之躯了。
《左传》说:鲁襄公十五年,从诸侯之师攻入逼阳城,所悬城门突然放下,孔子举起城门,救出了诸侯之士。
《吕氏春秋》也说:“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
”而孔子具有这样的体格和气力,和他经常从事体育锻炼是分不开的。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是第一位提倡体育的教育家。
他主张“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尔》),这种思想实际上包含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因素。
他认为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一样重要,并一生身体力行,付诸于实践。
有文事者必有武备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孔子家语·相鲁》)的论述。
这不仅是他问政的理念,也贯穿在他的教育思想中。
孔子教弟子六艺,分别是诗、书、礼、乐、射、御,其中的“射”和“御”指射箭和驾驭战车,是当时重要的军事体育项目。
《论语·八佾》中也有两处孔子对“射”的论述。
其一:“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其二:“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前者说的射箭比赛既要竞争,符合礼的准则;后者说射箭因每人力量各异,不一定都射穿靶心,只要射中就可。
“御”,是驾驭车马,《论语·子罕》中有一段孔子自谦的话:“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由此可证明孔子对于驾车也是比较擅长和自信的。
周游列国运动健身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曾周游列国,既是为了传播他的理念,也锻炼了他和弟子们的体魄。
他们大多时间靠的是驾车和步行,而步行也是现代运动医学提倡的对减肥健美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等都有很好疗效的健身运动。
孔子养生观

《孔子养生观》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著名学者孔子的一部作品,被誉为“养生之经”。
在其中,孔子提出了许多关于养生的观点,并指出要达到健康的养生目的,必须在身心保
持和谐,科学选择食物,控制饮食,增强体质,以及熟悉自然规律。
首先,孔子认为要达到健康的养生,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以保持身心和谐。
他提倡“求仁得仁”,即要求自己具有仁慈的心理,并将仁慈付诸行动。
同时,他提倡用自己的智
慧来调适自己的情绪,以保持心理的安定。
其次,孔子认为要保持健康,必须科学选择食物,勤劳耕作,种植有益于健康的蔬菜
和水果,摄入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
同时,要控制饮食,不要暴饮暴食,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过于拼命,以免身体受损。
此外,孔子还提倡增强体质,即要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耐力和抗病能力,从
而保持健康,提高身体素质。
最后,孔子还提倡要熟悉自然规律,如昼夜、四季、气候等,以便能够根据不同的自
然规律来安排自己的养生活动,以达到最佳的保健效果。
总之,《孔子养生观》提出的养生理念及养生方法,仍然被当今的养生家所称赞,并
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的养生活动中。
学学孔子的养生之道

学学孔子的养生之道作者:仲年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7年第7期长寿者必有高尚道德孔子说:“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智)者动,仁者静,知(智)者乐,仁者寿。
”在孔子看来,长寿必须建立在高尚的道德基础上,必须加强个人的思想修养,也就是说健身要先健心,首先做个心怀仁术的人。
这是因为道德高尚的人,节制贪欲、调控喜怒、心理平和、情绪不乱、气机通顺、血脉畅达,自然会身心健康,益寿延年。
过犹不及的健康理念中庸是孔子的政治理念,也涵盖着他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理念。
他主张“过犹不及”,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可过分。
孔子劝那些动辄忧愁的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除忧愁外,怨恨也是一种不良情绪,应该加以克服。
孔子还说:“父母在,不称老,言孝不言慈,闺门之内,戏而不叹。
”这种修养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家庭或人际氛围,而且也十分有利于身体健康。
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孔子反对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生活方式,他认为,人活着就该做些有益的事情。
他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做”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生命在“做”中才能升华。
那么,孔子是怎样做的呢?“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多说别人好话”与“多交朋友”,是一个人人格健康的重要标志,而人格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最基本的保证。
孔子具体的养生方法孔子不但倡导以德养生,而且具体而详尽地指出了许多健康养生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孔子告诉我们,在健康养生中,既要注意保养身体,也要注意呵护心灵,只有身心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誅强调音乐养生孔子曾陶醉于《韶》乐而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
他精通音律。
史书记载:“孔子无一日不歌。
”说他每天都要咏诗和唱歌。
孔子还善抚琴,他在弹琴时“神情庄重,四体通泰,目光远大,壮志凌云”。
?誅强调运动养生如孔子提倡“动静以义”的养生之道,在强调“仁者静”的同时,重视“动”的重要作用,其“射”、“御”等锻炼身体的内容教授弟子就是明证。
?誅强调快乐养生时不时搞怪一下,让自己以及身边的人获得快乐。
孔子养生之道_孔子养生之法

孔子养生之道_孔子养生之法中华民族的养生之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开始探讨,其各种养生理论、方法可在诸子理论中见到。
那你知道孔子的养生之道是什么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养生之道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养生之道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的创立者,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他宣扬“仁,义,礼,乐”,以“仁爱”为立身之本,“中庸”为行为之则,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孔子在养生方面虽然没有专门的著作,但其言行举止都透露出他对养生方面颇有研究。
他提倡的修身养心、动静结合、身体力行,对我国的健身养生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孔子其人、儒学及养生。
孔子说过“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篇》)。
他不像道家一样追求长生不老,也不同于佛教那样寄予来世,他更主张对生命现象加以切实准确的认识和理解,主张对现有的生命给予最大限度的珍惜和关怀。
孔子本人和儒学都对道家的“辟谷,练气,炼丹,服食,引导,房中术”等养生功并不推崇,更注重的是在“道德,心理修养,精神状态”上的修炼,强调“仁爱”,“中庸”,“有节”,通过合理的锻炼和生活方式来延长人的寿命,以达到养生。
孔子养生之法日常饮食衣着合理孔子在衣着方面是很讲究的,不同季节、不同情况下选择穿不同的衣服。
“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
”(《论语·乡党篇》)讲的就是夏天穿汗衫,并且出门应加件外衣以防受寒,冬天应该注重保暖而着“羔裘”、“狐裘”;睡觉必有“寝衣”而非日常衣着,这样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论语·乡党篇》又言“亵裘长,短右袂。
”指的便是在家穿的皮衣应该长点,但是右袖应该短些,以便于做事。
饮食有节孔子在养生方面对饮食也非常讲究“养生有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管子·形势解》)。
孔子提倡“食无求饱”、“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篇》),认为饮食不应过量,即使是鱼肉丰富也不能过多地饮用,更反对暴饮暴食,否则,肥甘之品,易于上心脾。
孔子的养生之道
孔子的养生之道作者:梅子来源:《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2013年第10期人物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
孔子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不得志,经历了许多政治纷扰,生活纷扰,可是他仍活了73岁。
人生七十古来稀,应该说,孔子是长寿的,这与他晚年有一套养生术有关。
心胸开阔以养性。
孔子曾以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概括了他一生几个阶段的特点。
他的话就是很深刻的养生经。
人到了老年,自己的行为能把握得住,也能放得开,进入一个人能解脱一切的状态,这时,不为世事所困扰,对一切顺境、逆境都看得很开,变得眼界高超,虚怀若谷。
但这又不是看破红尘,消极避世,而仍然是积极进取,追求理想,享受生活乐趣。
所以孔子晚年还致力于编撰《春秋》,不倦地学习《易》,以至“韦编三绝”,还继续给弟子上课。
有一次楚国大夫叶公问孔子的学生子路:你们的孔夫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一时不知怎样回答。
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后对子路说:孔子这个人啊,发愤时可以忘了吃饭,高兴时什么忧愁都扔掉了。
他啊,连快要老了自己还不知道。
(《论语·述而》)应该说,正是这种开阔的心境使孔子获得了长寿。
饮食讲究以养生。
孔子晚年饮食很讲究,有八不食的习惯,从现在的保健、饮食卫生观点看,大部分也是正确的,要求高的。
这八不食分为三类:一、色味方面: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不吃。
二、食物质量方面: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时新的菜蔬不吃。
三、制作方面: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
孔子的养生之道
孔子的养生之道作者:汪亚非来源:《祝您健康》1990年第02期为纪念孔子诞辰2540周年,山东省人民政府于去年九月举办了首届孔子文化节,笔者前往,受益匪浅。
“人生七十古来稀”。
孔子在春秋时代度过了七十三个春秋。
这位集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于一身的世界历史名人,开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他那博大精深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他首先是一个饱经沧桑的凡人,他并未超脱自然和社会的风风雨雨。
因此,我们不妨从生活的角度来认识一下孔子,从中吸取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民以食为天”。
孔子也不例外。
那么,他的饮食生活及观点究竟如何呢?古往今来,人们通常津津乐道的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八个字。
然而,对其真正涵义的理解与解释却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大相径庭。
其实,孔子本人的饮食生活及原则,是淡素简朴的。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正是其生动的写照。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饮食粗茶淡饭,弯着胳膊做枕头,乐趣也就在这里面了。
孔子的饮食生活,除礼仪和礼节的特别需要外,并不过份讲究。
他认为,饮食是为了养生,包括饮食在内的一切养生手段,只要满足生理需要就可以了,“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重要的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去干一番事业。
在这方面,孔子的好恶是十分分明的。
他鄙视过份讲究饮食、穿着的人,并告诫有识之士与他们划清界线,这体现了孔子“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一贯修身处世原则。
孔子在饮食生活中安于淡泊和简索,但并非拒绝精美食品,不注重饮食多方面的合理需求,而是较正确地处理了饮食与其它需求之间的关系。
“君子谋道不谋食”等警句看似清高,却包涵了透彻通俗的人生哲理,孔子认为,“衣食住行”人生所需,正常地去谋求是人之常情,但要有所节制,“有余则侈,不足则俭,无禁则淫,无度则逸,从欲则败……使饮食有量,衣服有节,宫室有度,畜积有数,本器有限,所以防乱之原也”,就个人及社会来说,若把清苦和奢侈两者的危害相比较,他宁要前者也不要后者。
健康养生 名人养生之孔子的养生之道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健康养生名人养生之孔子的养生之道
导语:我们常说,想养生的话,还得看名人是如何养生的,他们的长寿之道是什么。
孔子,相信我们都清楚吧,他是非常有名的思想家以及教育家,他的很
我们常说,想养生的话,还得看名人是如何养生的,他们的长寿之道是什么。
孔子,相信我们都清楚吧,他是非常有名的思想家以及教育家,他的很多观点都被人们借鉴。
同时,孔子它也有自己的一套养生方法,具体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养生之孔子的养生之道
对于孔子,我们都不陌生,都听说过,他是一位世界文明的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一些独特的教育方式对后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他还有自己独特的养生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孔子的养生之道吧。
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即:年轻时,血气未定,要警惕的是迷恋女色;壮年时,血气正旺,要警戒的是好斗;年老了,血气衰弱,要知足常乐,莫贪得无厌。
乐观开朗,豁达大度
一天,叶公向孔子的弟子子路问孔子的为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乃尔。
”意思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回答:他的为人,用功便忘记吃饭,快乐便忘记忧愁,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如此罢了。
孔子还经常启发弟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疾,夫何忧何惧?”意思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君子不
生活常识分享。
孔子养生保健十法
孔子养生保健十法(上)一、性生活养生——人之大欲,适可而行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砍存焉。
(一)欲不可禁,思无邪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南怀瑾先生解曰:“所谓饮食,等于民间生问题。
男女属于康乐问题。
”(《论语别裁》)《孟子》告之曰:“食色,性也。
”孔门大儒公开承认“性”的合理性在其当时是极难能可贵的。
人的性欲乃本性使然,是正常的生理需要,“一阴一阳之谓道”,而“阴阳之偏之谓疾”,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故“圣人不绝和合之道”。
南怀瑾先生更能通圣人之心:“读《诗经》的第一篇,大家都知道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那么他(孔子)把文王——周朝所领导的帝王国度中,男女相爱的诗列作第一篇,为什么呢?人生:饮食男女。
形而下的开始,就是这个样子。
人一生来就要吃,长大了男人要女人,女人要男人,除了这个以外,几乎没有大事。
所以西方文化某些性心理学的观念,强调世界进步,乃至整部人类历史都是性心理推动的……譬如男女之爱,如果作学问的人,男女之爱都不能要,世界上没有这种人。
我所接近的,社会上普遍各界的人不少,例如出家的和尚、尼姑、神父、修女,各色各样都有,常常听他们诉说内心的痛苦。
我跟他讲,你是人,不是神,不是佛,人有人的问题,硬想用思想把它割断,是不可能的。
”孙思邈直曰:“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
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强抑郁闭之,难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损一而当百也。
”又曰:“不可抑忍,久而不泻,至生痈疽。
”(《千金要方养性》)故性生活属正常生理要求,不可抑制,否则会导致生理及心理上的疾患。
孔子在整理《诗经》时,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置于卷首,圣人之意今人知否?《礼记礼运》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
”“性”之于人类,是一种天性的生理需求,是合理正当的行为。
《素女经》又明确指出,合理的性生活可“男(女)致不衰,去除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养生之张弛有度,现代人养“智慧”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学者,但他的养生之道同样值得称道,直到今天仍不失其价值。
孔子的养生之道,可以给我们很多现代启示。
孔子的养生之道梳理、归纳起来可以粗略地列为养生法“九条”。
“确立理念,珍爱生命”、“重视饮食,注意调养”、“重视起居,动静适宜”、“心灵健康,不忘调适”、“亲近自然,乐山乐水”、“爱好学习,终身学习”、“慎对疾病,不乱吃药”、“学点医道,懂些病理”、“中庸中和,不过不及”。
孔子非常重视生活、工作的节奏,他揭示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是他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养生的一大智慧,更是一种明智的管理、协调原则。
据《礼记.杂记下》记载,有一次孔子观看蜡时曰:“赐也乐乎?”子贡答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子曰:“白日之蜡,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
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孔子的意思就是:民众终年勤苦劳累,才获有这一天国君赐给的饮酒作乐的恩泽,不是你能懂其中的道理的!只是紧张而不能松弛,周文王、周武王也不愿意这样做的;既有紧张又有松弛,才是文武武王的办法。
张是拉紧弓弦,弛是放松弓弦。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原来是指周文王、周武王治国的方略,后来也指治理国家要宽严相济、互相补充、相互交替,也指生活、工作的节奏要劳逸结合。
但是,在我们现代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很多人都不懂得“一张一弛”的道理。
尤其是在城市中为生计奔波的人们,就像一个个被上足了发条的机器,必须时刻不停地运转才能正确地形式在生活的轨道上。
面对生存的压力,不是他们不想停下,而是他们根本就不能停下,直到最后,自己再也停不下来了。
其实,那是我们在透支自己的生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个人成就、人际关系等都在发生变化,现代社会中的人们面临的各种压力空前巨大,处理不当就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比如,面对纷繁的世界,一些人的盲目行为增多,加之过分追求短期效益,因而失败的几率较高,内心失去平衡,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这一点对于年轻人尤其重要,由于其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的匮乏,对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应对能力相对较弱,不能应对和化解各种压力就难免会造成心理问题。
而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常常直接影响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他的某个具体行为。
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能做到张弛有度而导致处理不好情绪和心理问题,对于一个人来讲是很危险的。
人不能一直处于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中。
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缓解压力,使生活能够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这才是应对生活中各种压力的正确途径。
只要我们学会了情绪调节的"太极",再怎么来势汹汹的压力,也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将其化解。
孔子“张弛有度”的智慧,对我们很多的管理精英或是将来有志于从事管理行业的人来说,也不失为一条富有哲理的管理建议。
不管你是公司的老板、企业的部门经理、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只要你需要带领一个团队向前,你就必须懂得张弛有度的道理。
你不能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或是完成一项目标而一直使你的员工或学生处于“张”的状态。
如果每天都使得他们绷紧神经,想让他们劲往一处使,尽快完成任务,那么,他们迟早会崩溃。
在上战场之前,你的团队就已经溃不成军,敢问那样胜算的把握又有几成?当然,也不能一直都使他们处于“弛”的状态,要知道“平静的海面炼不出强悍的水手,
安逸的生活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如果整个团队一直都处于萎靡、安逸的状态,那么哪来“奋勇杀敌”的豪迈之气?又怎能在战场上骁勇善战、战无不胜呢?
因此,“张弛有度”,才能使整个团队保持旺盛的战斗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张弛有度”的道理,用在投资中也一样。
投基,跟炒股一样,刚柔相济、张弛有度,该休息时就休息,该出手时就出手,显得尤为关键。
否则,就会错失良机,甚至不赚反亏。
许多基民觉得,投基的关键是品种选择,只要抓住一两匹大黑马,从头骑到底,就能赚个盆满钵溢。
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
老基民都知道,与品种选择一样,时机把握也十分重要,而其中的关键在于“火候”,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即张弛要有度,换言之叫做:急不得,也等不得。
急和等,是基民在投基操作中最容易出现的两种极端,也是投基的大忌。
大盘自1664涨到3478点,再跌到2639点,经历了此起彼伏、大喜大悲。
期间,快跌慢涨的特征非常明显。
如果在下跌开始阶段,买基的过于着急,卖基的过于犹豫,就会导致失误,留下遗憾;当跌到一定程度,行情刚刚起来,如果卖基的过于心急,买基的过于犹豫,同样会造成无谓的损失。
很多人投资亏本,从表面上看时没有把握好时机,但其实是没有懂得“张弛有度”的道理。
如果在投资时内心时刻铭记张弛有度的道理,真正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那么,这种人生的智慧就会转化为源源不断的财富。
同样,男女青年在恋爱时,也应懂得张弛有度的道理。
可是爱情里面的人,往往最难把握张弛之间的分寸。
很多相爱的人,最终不得不分开,就是因为迷失在一种或者太过紧张,或者太过松弛的氛围里。
爱情,让沉浸其中的人从细致到紧张,关注着对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仿佛这一切都和爱情有关。
而事情的真相,往往是自己实在想的太多,张有余而驰不足,让很多美丽的爱情只好在紧张中慢慢消失。
另一种情形正好相反,两个人相处,松弛得好象一对路人;分开时也少有牵肠挂肚的思念和等待聚首的焦急,一切都平淡如水。
驰有余而张不足,让爱情有了究竟是友情还是爱情的困惑,少了男女之间应有的那份彼此紧张的感觉。
因此,在爱情中把握好“张”和“弛”的度对一份爱情的天长地久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不能把爱情这根弦崩得太紧,因为太紧,它会断;但也不能把爱情之弦放得太松,因为太松,感情的浓度就不够了。
真正做到张弛有度的人,才能真正地享受爱情的美妙。
其实,“张弛有度”的道理,也同样适用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我们现代的家长各个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对孩子严加管教。
不停地给孩子报班,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学习各种乐器、舞蹈,把孩子所有的课余时间全部排满,想让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可是,这样的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的。
孩子的天性是玩,这样完全占用了他本可以玩乐的时间,孩子的学习效率必然不高,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甚至会使得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自暴自弃。
当然,也不能顺着孩子的性子,完全地放任自由。
毕竟,孩子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他需要家长去引导。
完全放任自由、放荡不羁的孩子也难成才。
这样两种教育孩子的极端方式,都不会使得孩子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为人父母,必须懂得孔子“张弛有度”的道理,引导孩子,让孩子在紧张而快乐的氛围中学有所成、快乐成长!
懂得孔子养生之道中“张弛有度”的道理,为现代人的生活多养出一份生活的智慧。
不管我们今后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极端,所谓“过犹不及”。
“张弛有
度”也是孔子“中庸”、“中和”思想的体现。
懂得“张弛有度”的道理是我们更加和谐地生存于现代社会之中。
孔子几千年前的智慧给了我们现代人如此多得启发,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论语》,汲取孔子思想中的精华,为我们的现代生活找到一盏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