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电模电计数器课设-最终版
模电数电课程设计

模电数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 学生能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功能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3. 学生能解释并分析基本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
2. 学生能使用相关仪器和软件对电路进行测试、调试和优化。
3. 学生具备一定的电路故障排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养成积极主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电子技术产生浓厚兴趣。
2. 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3. 学生认识到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树立为我国电子科技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心。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高中电子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实践操作经验不足。
因此,课程目标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 放大电路: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
- 模拟信号处理:滤波器、振荡器、调制与解调等。
2.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逻辑:逻辑门、逻辑函数、逻辑代数等。
- 组合逻辑电路: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据分配器等。
- 时序逻辑电路:触发器、计数器、寄存器等。
3. 实践操作:- 电路仿真:使用Multisim、Proteus等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
- 实际操作:搭建和测试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进行故障排查和优化。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电子元器件及放大电路基础第二周:负反馈放大电路与功率放大电路第三周:模拟信号处理技术第四周:数字逻辑与组合逻辑电路第五周:时序逻辑电路第六周:实践操作(电路仿真与实际操作)教材章节关联:《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章: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章: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程》:实践操作相关内容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电子计数器课程设计

电子计数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子计数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功能与操作方法;2. 学会使用电子计数器进行简单的计数、累加和清零操作;3. 了解电子计数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电子计数器进行数据统计,提高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会运用电子计数器进行科学探究,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计数器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探索新知识;4. 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课程设计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结合电子计数器的相关知识,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掌握电子计数器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电子计数器的基本原理与功能- 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电子计数器的种类与功能- 电子计数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2. 电子计数器的操作方法- 认识电子计数器的外观与按键功能- 学习电子计数器的操作步骤- 掌握电子计数器的计数、累加和清零操作3. 电子计数器在实验中的应用- 实验数据收集与处理- 结合实验案例,学习使用电子计数器进行数据统计- 探讨电子计数器在实验中的优势与局限4. 教学实践与拓展- 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电子计数器- 结合生活实例,进行问题分析与讨论- 探索电子计数器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应用教学内容参照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进行系统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电子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同时,拓展学生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电工课程设计计数器

电工课程设计计数器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数器在电工学中的应用,包括了解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功能和使用方法。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解释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列举计数器的主要应用场景;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操作计数器进行基本的电量测量和计算;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兴趣,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功能和使用方法。
首先,介绍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内部结构和电路组成;其次,讲解计数器的功能,如电量测量、电平判断等;最后,演示计数器的使用方法,包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采用讲授法,向学生讲解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其次,通过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计数器应用的理解和经验;再次,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中计数器的使用情况;最后,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手操作计数器,增强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电工学》,用于引导学生了解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参考书《电工实验指导》,用于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多媒体资料,包括计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动画演示,用于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实验设备,包括计数器、测量工具等,用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作业则通过学生提交的电工实验报告和计数器操作练习来评估其理解和掌握程度;考试则是对学生电工知识和计数器应用能力的全面考察,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操作题等。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将分为五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第一课时介绍计数器的基本原理,第二课时讲解计数器的功能,第三课时演示计数器的使用方法,第四课时进行电工实验操作,第五课时进行课程总结和考试。
数电模电计数器课设-最终版

目录数字电子设计部分1.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1)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课程设计的作用 (1)2.六进制同步减法计数器(无效状011 100) (1)2.1基本原理 (1)2.2系统设计框图 (2)3.六进制异步加法计数器(无效状011 100) (3)3.1基本原理 (3)3.2设计的总体框图 (5)3.3 运行结果 (5)4.全加器 (5)5.设计总结和体会 (6)6.参考文献 (6)模拟电子设计部分1.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7)1.1课程设计的目的 (7)1.2课程设计的作用 (7)2.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 (7)2.1设计任务 (7)2.2multisim软件环境的介绍 (7)3.电路模型的建立,理论分析与计算及仿真结果总结 (8)3.1反向比例输入电路 (8)3.2同相比例输入电路 (10)3.3差分比例输入运算电路 (12)3.4单限比较器 (15)3.5滞回比较器 (17)3.6双限比较器 (19)4.设计总结和体会 (24)5.参考文献 (24)数字电子部分一、课程设计目的与作用1.1课程设计目的1.学会使用数字电子实验平台2.熟悉各个芯片和电路的接法3.熟练掌握设计触发器的算法4.懂得基本数字电子电路的功能,会分析,会设计二、六进制同步减法计数器(无效状态011 100)2.1基本原理状态转换图:000<---001<---010<---101<---110<---111<---000Q0n1.2系统设计框图三、六进制异步加法计数器(无效状011 100)3.1设计内容状态图000---->001---->010---->101---->110---->111卡诺图Q1n Q0nQ2n 00 01 11 100 001 010 xxx 1011 xxx 110 000 1113.2设计的电路图3.3运行结果:灯的亮灭情况000(灭灭灭)--->001(灭灭亮)--->010(灭亮灭)--->101(亮灭亮)--->110(亮亮灭)--->111(亮亮亮)--->000(灭灭灭)四、全加器4.1选择译码器全加器有3个输入信号Ai 、Bi 、Ci-1,两个输出信号Si 、Ci ,选3线-8线译码器74LS138.4.2写标准与非-与非表达式 按Ai 、Bi 、Ci-1顺序排列变量C B A CB AC B A C B A C 1-i i i 1-i ii1-i ii1-i iii+++=———m m m m 7421+++=m m m m 7421=C B A C B A C B A CB AC 1-i i i 1-i i i 1-i i i 1-i iii+++=———m m m m 7653+++=m m m m 7653=4.3确认表达式A A i2= B A i1= CA 1-i 0=YY Y Y S 7421i=Y Y Y Y C 7653i=4.4画图连线,如图所示五、设计总结与体会这次的数电课设让我有好多感受,首先在word 中进行卡诺图与状态图输入情况是遇到不少的困难,才发现自己对word 的不熟悉,现在让我更一步懂得会用word 了。
数电模电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数电模电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电模电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主要涵盖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电子技术三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
在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电子电路设计项目。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项目选题清晰:学生需要选择一个明确的电子电路设计主题,确保自己能够对该项目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达到独立设计和开发的水平。
2.设计思路明确: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和技能,合理分析和解决电路设计中的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3.设计报告规范:学生需要编写完整的设计报告,包括对设计思路、参数计算、电路图纸和实验结果等方面的详细阐述,确保设计过程和结果能够得到清晰和完整的记录。
4.实验结果可靠:学生需要按照设计报告中的实验流程和步骤,精确配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和可靠性。
二、数电模电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数字电路设计项目数字电路设计项目通常涵盖基本逻辑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和时序逻辑电路设计。
学生需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设计主题,分析和解决电路设计中的问题,实现一个完整的数字电路设计方案。
例如,可以选择设计电子计数器、时钟电路、跳变电压检测器等数字电路,同时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
2.模拟电路设计项目模拟电路设计项目通常涵盖基本电路设计、放大电路设计和滤波器设计。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设计主题,结合所学理论和实践技能,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模拟电路设计项目。
例如,可以选择设计放大器电路、反馈电路、滤波器等模拟电路设计项目,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3.电子技术应用设计项目电子技术应用设计项目通常涵盖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系统电路三个方面,通过综合应用不同的电子技术,实现一个完整的电子产品设计方案。
例如,可以选择一个硬件调试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电子商务平台等电子技术应用设计项目,结合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实现电子产品的完整设计和开发。
计数器课程设计

计数器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计数器的概念,掌握其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学生能运用计数器进行简单的计数和运算。
3. 学生了解计数器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计数器,进行基本的计数活动。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计数器辅助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索计数器原理的好奇心。
2.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生了解计数器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学科的一节实践活动课,旨在通过操作计数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
学生特点:二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动手操作能力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提高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计数器的基本概念与组成- 认识计数器,了解其基本结构- 学习计数器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2. 计数器的工作原理与操作- 掌握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学会正确操作计数器进行计数和运算3. 计数器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运用计数器辅助解决加法、减法问题- 探索计数器在进位、退位操作中的应用4. 实践活动与拓展- 设计简单的计数器操作游戏,增强实践能力- 探讨计数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展学生视野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认识计数器,了解其基本结构及各部分名称和功能第二课时:学习计数器工作原理,掌握基本操作方法第三课时:运用计数器进行加法、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第四课时:实践活动与拓展,设计计数器操作游戏,探讨计数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教材章节:本教学内容依据教材中“计数器与简单的计数运算”章节进行组织,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模数电课程设计模电方面

模数电课程设计模电方面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模数电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模电方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组成、原理和特点;–掌握常用的模拟电路分析方法,如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和频率响应分析;–熟悉常用模拟电路的应用,如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基本的电路设计能力,能够根据需求设计简单的模拟电路;–能够使用常用的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的仿真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常用模拟电路的应用。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模拟电路的定义、特点和基本组成;–模拟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原理,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模拟电路的信号类型和信号处理方法。
2.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方法,如直流分析、交流分析等;–动态分析方法,如瞬态分析、稳态分析等;–频率响应分析方法,如频率特性分析、波特图等。
3.常用模拟电路的应用:–放大器的设计和应用,如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滤波器的设计和应用,如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等;–振荡器的设计和应用,如LC振荡器、RC振荡器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模拟电路的问题;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理解模拟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电子课程设计计数器

电子课程设计 计数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计数器的电子原理,掌握基础电路组成和功能。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简单的电子计数器。
3. 学生了解计数器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掌握基本电子元件的使用方法,如电阻、电容、二极管等。
2. 学生能运用逻辑门电路进行计数器设计,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学会沟通与交流,共同完成计数器的设计与搭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集体荣誉感。
3. 学生通过学习电子技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电子技术课程,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计数器原理及电路组成- 理解数字电路基础,特别是触发器的工作原理。
- 学习计数器的基本电路组成,包括时钟信号、触发器、计数器单元等。
2. 基本电子元件及应用- 认识并掌握常用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的功能和用法。
- 学习如何读取电子元件的参数和规格。
3. 逻辑门电路设计- 学习基本的逻辑门,如与门、或门、非门等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 利用逻辑门设计简单的计数器电路。
4. 计数器设计与搭建- 掌握4位或更多位的同步计数器设计方法。
- 学习使用面包板进行电路搭建和调试。
5. 计数器应用案例分析- 分析计数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子时钟、交通信号灯控制等。
- 探讨计数器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 第一课时:介绍计数器原理和电路组成,认识基本电子元件。
- 第二课时:学习逻辑门电路设计,进行简单的计数器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数字电子设计部分1.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1)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课程设计的作用 (1)2.六进制同步减法计数器(无效状011 100) (1)2.1基本原理 (1)2.2系统设计框图 (2)3.六进制异步加法计数器(无效状011 100) (3)3.1基本原理 (3)3.2设计的总体框图 (5)3.3 运行结果 (5)4.全加器 (5)5.设计总结和体会 (6)6.参考文献 (6)模拟电子设计部分1.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7)1.1课程设计的目的 (7)1.2课程设计的作用 (7)2.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 (7)2.1设计任务 (7)2.2multisim软件环境的介绍 (7)3.电路模型的建立,理论分析与计算及仿真结果总结 (8)3.1反向比例输入电路 (8)3.2同相比例输入电路 (10)3.3差分比例输入运算电路 (12)3.4单限比较器 (15)3.5滞回比较器 (17)3.6双限比较器 (19)4.设计总结和体会 (24)5.参考文献 (24)数字电子部分一、课程设计目的与作用1.1课程设计目的1.学会使用数字电子实验平台2.熟悉各个芯片和电路的接法3.熟练掌握设计触发器的算法4.懂得基本数字电子电路的功能,会分析,会设计二、六进制同步减法计数器(无效状态011 100)2.1基本原理状态转换图:000<---001<---010<---101<---110<---111<---000Q0n1.2系统设计框图三、六进制异步加法计数器(无效状011 100)3.1设计内容状态图000---->001---->010---->101---->110---->111卡诺图Q1n Q0nQ2n 00 01 11 100 001 010 xxx 1011 xxx 110 000 1113.2设计的电路图3.3运行结果:灯的亮灭情况000(灭灭灭)--->001(灭灭亮)--->010(灭亮灭)--->101(亮灭亮)--->110(亮亮灭)--->111(亮亮亮)--->000(灭灭灭)四、全加器4.1选择译码器全加器有3个输入信号Ai 、Bi 、Ci-1,两个输出信号Si 、Ci ,选3线-8线译码器74LS138.4.2写标准与非-与非表达式 按Ai 、Bi 、Ci-1顺序排列变量C B A CB AC B A C B A C 1-i i i 1-i ii1-i ii1-i iii+++=———m m m m 7421+++=m m m m 7421=C B A C B A C B A CB AC 1-i i i 1-i i i 1-i i i 1-i iii+++=———m m m m 7653+++=m m m m 7653=4.3确认表达式A A i2= B A i1= CA 1-i 0=YY Y Y S 7421i=Y Y Y Y C 7653i=4.4画图连线,如图所示五、设计总结与体会这次的数电课设让我有好多感受,首先在word 中进行卡诺图与状态图输入情况是遇到不少的困难,才发现自己对word 的不熟悉,现在让我更一步懂得会用word 了。
数电课设让我进一步掌握了对数字平台的使用,并且会在multisim 软件环境下仿真数电电路。
通过自己的实践,懂得一步一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完成了课设。
六、参考文献[1].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 杨素行主编《数字电子技术简明教程》 [2].张利萍、王向磊老师编的《数字逻辑实验指导书》模拟电子部分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①理解各种电路电路的工作原理。
②掌握估算各种电路电路输出和输入的关系。
③掌握分析和设计各种电路电路。
④掌握Multisim仿真时的错误形式并分析错误原因。
二、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设计任务:分别在三种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出端加上直流电压U1(或UI1和UI2),利用虚拟仪表测量电路的输出电压U0,结果如表7-2所示。
读者可根据电路参数自行估算其输出输入关系,并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
软件介绍:Multisim是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ogies (Electronics Workbench)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
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
软件以图形界面为主,采用菜单、工具栏和热键相结合的方式,具有一Windows应用软件的界面风格,界面由多个区域构成:菜单栏,各种工具栏,电路输入窗口,状态条,列表框等。
通过对各部分的操作可以实现电路图的输入、编辑,并根据需要对电路进行相应的观测和分析。
用户可以通过菜单或工具栏改变主窗口的视图内容。
菜单中有一些与大多数Windows平台上的应用软件一致的功能选项,如File,Edit,View,Options,Help。
此外,还有一些EDA软件专用的选项,如Place,Simulation,Transfer以及Tool等。
Multisim 10 提供了多种工具栏,并以层次化的模式加以管理,用户可以通过View菜单中的选项方便地将顶层的工具栏打开或关闭,再通过顶层工具栏中的按钮来管理和控制下层的工具栏。
通过工具栏,用户可以方便直接地使用软件的各项功能。
三、电路模型的建立 ,理论分析计算,仿真结果分析在Multisim 中构建由三个集成运放组成的数据放大器反相输入,同相输入,差分输入比例运算电路 3.1反向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理论分析及计算由虚短、虚断的特点可知:0i i +-==根据上面仿真图可知: I F i i = 即:Ru u R u u Fo-1-I--=0u u -+==R u Ru Fo1I -=∴u RR uI1F o —=所以,当u 1=1、u 1=2时,u 0=—2,u 0=—4。
仿真结果分析利用Multisim仿真反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入和输出关系。
仿真结果如下:①当输入为直流1伏时:当输入为交流1伏时:②当输入为直流2伏时:当输入为交流2伏时:上面我们的理论计算得出的结果是当输入为1伏时输出为-2伏当输入为2伏时输出为-4伏。
两者基本相等。
3.2同向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理论分析及计算由虚短、虚断的特点可知:0i i +-==101FR u u R R -=+1u u u +-==1101FR u u R R =+∴u R R u I 1F o 1⎪⎪⎭⎫⎝⎛+= 所以,当u 1=1,u 1=2时,u 0=3,u 0=6。
仿真结果分析2.利用Multisim 仿真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入和输出关系。
仿真结果如下:①当输入为直流1伏时:当输入为交流1伏时:②当输入为2伏时:当输入为交流2伏时:上面我们的理论计算得出的结果是当输入为1伏时输出为3伏当输入为2伏时输出为6伏。
两者基本相等。
3.3差分比例输入运算电路理论分析及计算由虚短、虚断的特点可知:0i i +-==利用叠加定理可求得反向输入端的电位为:11011F I F FR R u u u R R R R -=+++ 3223I R u u R R +=+ 由u u +-=,12R R =,3F R R =得:∴()u u RR u2I 1I 1F o -—=当11I u =、 22I u =,13I u = 、21I u =时,分别得:02u =, 04u =。
仿真结果分析利用Multisim 仿真差分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入和输出关系。
仿真结果如下:①当1212I I u u ==、输入信号为直流时:当1212I I u u ==、输入信号为交流时:②当1231I I u u ==、输入信号为直流时:当1231I I u u ==、输入信号为交流时:上面我们的理论计算得出的结果是当输入为1和2伏时输出为2伏当输入为3和1伏时输出为-4伏。
两者基本相等。
反相输入 同相输入差分输入 U I (V) U 0(V) U I (V) U 0(V) U I1(V)U I2(V) U 0(V) 1 -1.997 1 3.003 1 2 2.003 2 -3.9972 6.00331 -3,997表5-1 比例运算电路仿真结果在Multisim 中构建单限比较器、滞回比较器、双限比较器 3.4单限比较器理论分析及计算由图可见,集成运放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 接地,因此,当输入电压u 变化时,若反向输入端的电位u-=u+=0,则输入端的状态将发生跳变。
根据“虚断”的特点,并利用叠加原理可求得此时反响输入端的电位为U RR R u R R R u R E F211I212-+++=令u-=0,由上式可解得门限电平为U RR uU REF21I T-== 仿真结果分析利用Multisim 的直流扫描分析功能(DC Sweep Analysis )测出其传输特性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单限比较器的门限电平Ut=-4V 。
3.5滞回比较器理论分析及计算在本电路中,当集成运放反相输入端与同相输入端的电位相等,即u-=uI时,输出状态将发生跳变。
其中u-=uIu+则由参考电压U REF 及输出电压uo 二者共同决定,而uo 有两种可能的状态:+Uz 或—Uz 。
由此可见,使输入电压由+Uz 跳变为-Uz ,以及由-Uz 跳变为+Uz 所需的输入电压值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这种比较器有两个不同的门限电平,故传输特性呈滞回形状。
利用叠加定理可求得同相输入端的电位为uRR RU RR RU oF22REF F2FT +++=+若原来uo=+Uz ,当uI 逐渐增大时,使uo 从+Uz 跳变为-Uz 所需的门限电平用Ut+表示,则URR RU RR RU ZF22REF F2FT +++=+若原来uo=-Uz ,当uI 逐渐减小时,使uo 从-Uz 跳变为+Uz 所需的门限电平用Ut-表示,则URR RU RR RU ZF22REF F2F-T -++=利用Multisim 的瞬态分析功能(Transient Analysis )测得其输入、输出波形如图所示由图可见,输出波形为矩形波,而且,当uI 增大时,在uI ≈5V 时uo 发生跳变,而当uI 减小时,则在uI ≈2V 时发生跳变,即滞回比较器的门限电平为Ut+≈5V ,Ut-≈2V 。
仿真结果分析3.6双限比较器理论分析及计算电路中有两个集成运放A1和A2,输入电压uI各通过一个电阻R分别接到A1的同相输入端和A2的反相输入端,两个参考电压UREF1和UREF2分别加在A1的反相输入端和A2的同相输入端,其中UREF1>UREF2,A1和A2的输入端各通过一个二极管,然后连接在一起,作为双限比较器的输入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