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文言文守株待兔
小学文言文《守株待兔》翻译和考点

守株待兔
韩非子·五蠹〔先秦〕
正文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宋国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注释
株:树桩。
走:跑。
触:撞到。
折:折断。
因:于是,就。
释:放,放下。
耒(lěi):一种农具。
冀:希望。
复:又,再。
得:得到。
身:自己。
为:被,表被动。
赏析
《守株待兔》仅39个字,寓意却很深刻。
兔子自己撞死在树桩上,这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偶然事件,可农夫却幻想这桩巧事能变成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被人笑话的下场。
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也常用于批判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方法。
文言文版守株待兔翻译

或曰:“兔固难得,守株何益?”农夫曰:“吾守株,必得兔矣。
昔者兔跃而绊,吾固得之;今守株以待,兔自至矣,岂不乐乎?”众人闻之,皆笑其愚。
农夫不听,日守株以待兔。
岁余,兔不复至。
农夫饥寒交迫,形销骨立,竟饿死于株旁。
人或哀之,曰:“此农夫之所以死也,守株而待兔,不知变通也。
”乃为之作传,以警世人。
传曰:夫农夫守株待兔,不知变通,终至饿死。
是以智者不为也。
夫天下之事,千变万化,守株待兔,岂可得兔?智者见机行事,因势利导,方能成事。
故曰:“智者见机,达人知命。
”
且夫兔者,生于山林,居于草野,善奔跃,机敏异常。
农夫守株,岂能待兔?兔虽愚钝,亦知趋利避害。
农夫若欲得兔,当于山林草野之间,以陷阱诱之,或设网罗以待。
若守株待兔,终无所得。
孔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农夫守株,可谓无位矣。
不知立身之道,安能求为可知?是以智者不为也。
又有智者曰:“夫农夫守株,非徒无益,且有害之。
何也?农夫守株,不耕不种,家道日衰,必至饥寒。
是以智者不为也。
”
嗟乎!农夫守株待兔,终至饿死,可谓愚矣。
然则智者当以此为戒,勿蹈其覆辙。
夫天下之事,变幻莫测,守株待兔,岂可得兔?智者见机行事,因势利导,方能成就大业。
守株待兔 文言文

守株待兔文言文《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本文出自:韩非的《韩非子》中《五蠹》韩非:(约前280一前233)战国时期韩国新郑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出身韩国贵族。
师从荀子。
《韩非子》集先秦法家学说大成的代表作。
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
,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五蠹》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全文近四千七百字,是先秦说理文进一步发展的代表作。
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在对比中指出古今社会的巨大差异,论据充分,词锋锐利,推理切中要害。
(韩国:相当于现在的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这块区域)。
寓言:寓言一般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许多道理。
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做《守株待兔》中的(宋人),也不要做《南辕北辙》这则寓言中那个(去楚国)的人。
其实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如课外读一读中《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里面就写了不少,从中可以学到很多发人深省的道理。
认字:待(dài)宋(sòng)释(shì)冀(jì)蠹(dù)认词:等待宋国释放希冀守护一株耕地接触头颈其他注释:耕:耕田的人。
耕者:指农民。
株:露在地面上树木的根和茎。
触:撞到。
走:跑。
折:折断。
因:于是,就。
释:放,放下。
耒(lěi):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形状像木叉,就是犁耙。
冀:希望。
复:又,再。
得:得到。
为:被,表被动。
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身:自己。
为:被。
政:政策。
治:管理。
以:用。
欲:想要。
身:自己。
者:……的人。
几个“而”的意思:第一个“而”:折颈而死:表示承接。
第二个“而”:因释其耒而守株:表示因果关系。
第三个“而”:表示转折。
守株待兔文言文原文与翻译

守株待兔文言文原文与翻译[原文]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
——《韩非子》[注释]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②走——跑,逃跑。
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④冀——希望。
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简译]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守株待兔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解释: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柱,折颈而死。
”用法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杨八x越国奇逢》:“妾闻治家以勤俭为本,~,岂是良图?”近义词刻舟求剑、墨守成规、坐享其成反义词通达权变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译文: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结果,兔子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现在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案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寓意:①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的不可能发生的。
②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性事件是十分愚蠢的。
③比喻不想努力,就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④说明当时政策的腐x,官员的愚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守株待兔文言文及翻译

昔者,有一农夫,居于郊野,心性愚钝,不事耕作,专事逸乐。
一日,于田畔偶得一株大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农夫见之,喜出望外,以为此树必能供给其一生之所需。
于是,农夫遂废耕辍耨,日日坐于树旁,守株待兔。
他自以为此树之果实,足以饱腹,而无需劳作。
于是,日复一日,农夫悠然自得,不知世间变化。
俄而,春去夏至,秋收冬藏。
农夫仍日日守株,未曾离树半步。
然而,树之果实渐少,终至枯萎。
农夫渐感饥饿,方悔昔日之非。
然而,悔之晚矣,树已无果,农夫无奈,只得重拾耕具,勉力耕作。
一日,农夫于田间劳作,忽见一兔,奔跃而来,不慎撞树而死。
农夫大喜,以为天赐之福,遂将兔肉煮食,饱餐一顿。
自此,农夫不复守株,而改为捕兔为生。
然农夫心中,仍念念不忘守株之事。
他以为,世间之事,皆可如兔之撞树而死,无需劳作,即可得之。
于是,农夫日日徘徊于树旁,期待有兔自投罗网。
邻人见之,怜而告之曰:“吾闻兔之所以撞树,乃因其疾也。
今树已无果,兔亦不复来,君何守株待兔之甚也?”农夫闻言,不以为然,曰:“吾固知树无果,然兔之来,非吾所能预知。
吾守株,正欲待兔耳。
”邻人叹曰:“君不知世事之无常,守株待兔,岂非愚者所为?天下之物,皆由人力而成。
若坐待其成,终无所得。
君宜速改,勤于耕作,方为正道。
”农夫虽闻邻人之言,然心中仍有所犹豫。
他以为,世间之事,皆可坐待而成,何必劳心劳力。
然而,岁月如梭,农夫渐老,而树旁之兔,终未再至。
于是,农夫悔恨交加,方悟世间之理,非坐待可成。
于是,农夫终弃守株之念,勤于耕作,终得温饱,亦得子孙满堂。
翻译:从前,有一个农夫,住在郊外,性格愚笨,不从事耕作,只图享乐。
一天,他在田边偶然发现了一棵大树,枝叶繁茂,果实累累。
农夫看到它,喜出望外,以为这棵树一定能供给他一生所需。
于是,农夫就废弃了耕作,每天坐在树旁,守株待兔。
他自以为这棵树的果实,足以让他吃饱,无需劳作。
于是,日复一日,农夫悠闲自得,不知世间的变化。
不久,春天过去,夏天来临,秋天收获,冬天储藏。
守株待兔的翻译文言文

世有愚夫,居于田畔,见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愚夫异之,曰:“兔之所以死者,以触株也。
吾将树株以待兔。
”于是弃其田事,守株以待兔。
岁月如梭,春去秋来,兔之不来者久矣。
愚夫犹守株以待,日复一日,不知其所以为者也。
邻里见之,莫不窃笑,曰:“此愚夫也,不知兔之所以来,非由株也。
兔之来也,由其本能也。
夫兔者,生而善走,走则速,速则能免于敌害。
株者,木也,无走之能,无避敌之用。
兔之所以触株而死,乃偶然而然,非株之力也。
愚夫不知其理,而欲树株以待兔,不亦愚乎?”或曰:“虽然,兔固有时来,愚夫守株,未尝无望也。
”曰:“然则兔来,固有时矣。
然兔之来也,非因其株,而因其偶然。
偶然而来,又何待之有?且兔之来也,固有时而止,有时而绝。
愚夫守株以待,不亦徒劳乎?”或曰:“然则愚夫守株,其心亦诚矣。
虽劳而无望,犹不失为守道者也。
”曰:“诚哉斯言!然而守株之愚,固不可掩。
夫兔之所以来,非由株也,由其本能也。
愚夫守株,不知变通,不思所以求兔之道,而欲以一株待之,其愚可知矣。
且夫守株者,其心固诚,然其行则妄。
妄行而不思,岂守道者哉?”或曰:“虽然,兔之来也,固有时而再,有时而三。
愚夫守株,虽劳而无怨,其心可嘉也。
”曰:“兔之来也,固有时而再,有时而三。
然而愚夫守株,不知变通,不知因时而动,不知因势而利导。
虽劳而无怨,其心诚可嘉,其行则不可取也。
夫守株者,固可嘉其诚,而不可取其愚也。
”故曰:守株待兔,虽愚亦固有其道。
然而道之不可守者,其道也;道之可守者,其诚也。
愚夫守株,诚可嘉,而道不可守,故其愚不可掩也。
吾观愚夫守株,而得守道之真谛。
守道者,非守其物,而守其心;非守其时,而守其志。
心诚而志坚,虽守株亦得兔;心妄而志浮,虽守株亦不得兔。
是故守道者,必先正其心,然后可以正其行;必先明其志,然后可以达其道。
此守株待兔之所以为愚,而守道之所以为智也。
文言文阅读守株待兔

文言文阅读守株待兔守株待兔昔有农夫,同利山居。
其無織布之業,惟以莊稼為生。
經年勤於農事,積少成多,家業日益壯大。
忽一日,夫人出門,見野兔飛奔而過,忽然撞死一棵株上。
夫人回報夫君,夫君大為驚嘆,乃自謂:“兔固不可得而而更不可望,而所失者則以自得。
此可謂是虛而不履、空谷足音之謂也。
”次日,夫君含笑,手持囊而出,躬自當街。
眾人見之,以為有何要事,互相竊語,莫不小心。
夫君志氣蓋世,徐徐而前,以待一兔。
不數時,果見一人腰披弓箭而來,指示附近有一群野兔。
夫君冷靜關注,果然見到許多野兔在田野中奔躍。
夫君不慌不忙,箭了一兔,囊中有物而回。
往返之間,夫婦各得其所,爲夫婦之间增色不少。
凡事莫强求,如利声之过,便失相得之美。
口談利物常鄙,牢固的性格不可少。
观变化如流水,秉常情如夏禹,不断从事,终为一家之主!夫君因此事而深受启发,认识到“守株待兔”的道理。
原来,他以往只关注于辛勤劳作、长期累积的收成,却忽略了机遇和时机。
只有抓住机遇,才能更加轻松地取得更多的果实。
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学会“守株待兔”,不再只是盲目地苦干。
于是他开始每天都去田间转悠,留意周围的变化和动向,时不时就会碰到什么意想不到的宝贝。
这样的时间并不长,但夫君却发现,在这些机缘的帮助下,他取得了更多的成果和收益。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实践,夫君发现守株待兔这种方法并不只适用于农业生产,还可以在人生道路上得到很好的运用。
比如,找工作的时候,不妨多了解周围的情况和动向,适时抓住机会。
比如,生活中也常有意外之财和良机,要善于发现和把握。
正是由于夫君的不断努力,终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使他在这里生活得更加自由自在,也让他身边的人越来越多。
甚至,还有许多人学习并效仿他,成为守株待兔的忠实拥护者。
夫君也在行动之余对自己的领悟进行了总结,认为一个人要守住自己的方向,找准时机,抓住机会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也要发扬自己的智慧,综合利用周围的一切资源,以达到最大的收益。
当然,夫君也深知,守株待兔并非万能之策,有时候需要有行动的勇气和冒一定的风险。
三下守株待兔文言文

《守株待兔》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五蠹》。
以下是该文言文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能死守狭隘经验、墨守成规,应该注重变通和适应新情况,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株待兔文言文
守株待兔
出处:《韩非子·五蠹》
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译文或注释: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一天,一只
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现在的国王想用像先王一样的政策,治理今天的民众,都和守株是同一类啊。
【注释】
[1]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2]走:跑,逃跑。
[3]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4]翼:希望。
[5]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