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麻醉复苏室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麻醉复苏室护理工作制度

麻醉复苏室护理工作制度

麻醉复苏室护理工作制度
1.由麻醉科科主任负责管理,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研究讨论工作。

2.医务人员进入复苏室,注意仪容仪表,文明礼貌和清洁卫生。

3.非本室工作人员及病人的主管医师,不得随意进入PACU室,外来参观人员必须经医务科或护理部批准后方可进入。

4.作为术后复苏的重要场所,必须保持整洁、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做好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四不准(不准接听手机、不准擅离岗位、不准大声喧哗、不准推诿病人)。

5.复苏室物品摆放整齐有序,保持床单位及床边桌等用物的清洁整齐,固定相对位置,方便使用。

6.随时做好接收新病人的准备工作和平稳病人的转出工作,做好转出病人的病房交接工作。

7.PACU各类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各种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各班岗位责任制,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巡视,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随时做好术后病人的抢救准备工作。

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避免发生差错事故。

8.切实做好病室的消毒隔离及清洁卫生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9.做好安全保卫,节约用电。

10.做好病室医疗文件的收集、整理与保管工作。

麻醉复苏室安全管理制度

麻醉复苏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确保麻醉复苏室患者安全,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麻醉复苏室及其工作人员。

三、职责1. 麻醉复苏室主任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2. 麻醉复苏室护士长负责组织护士学习和落实本制度,对护士进行定期考核。

3. 麻醉复苏室护士负责执行本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4. 医院相关部门负责对麻醉复苏室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

四、安全管理措施1. 设备管理(1)定期对麻醉复苏室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确保设备性能符合国家标准。

(3)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建立设备档案,明确责任人。

2. 药品管理(1)严格按照药品管理相关规定,对药品进行分类、储存、使用。

(2)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及时更换过期药品。

(3)严格执行药品领用、归还制度,确保药品使用安全。

3. 患者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患者身份准确无误。

(2)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3)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紧张情绪。

(4)做好患者交接班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4. 人员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职责。

(2)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护士业务水平。

(3)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加强护士职业素养教育,提高护士服务水平。

五、监督与考核1. 医院相关部门定期对麻醉复苏室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麻醉复苏室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业务水平、服务质量、安全意识等方面。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由麻醉复苏室主任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麻醉恢复室的管理制度麻醉恢复室是亲密察看麻醉病人清醒的场所,敌手术、麻醉后危大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实时察看病情变化,提能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

手术后因为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还没有消逝,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均衡杂乱,常致使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杂乱。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的正规运作,大大提升了手术病人围麻醉期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升麻醉科工作效率,缩短连台手术等待时间,增添手术床位周转率。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制度麻醉恢复室的工作人员在麻醉科主任领导下,由麻醉科医师主持平时工作,其职责范围同麻醉科三级医师负责制。

护士长应详细负责行政管理及仪器、物件、药品、消毒及护士的排班工作,平时监护及各样治疗工作由护士来达成。

麻醉恢复室病人一般惯例检测项目包含: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惯例、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

麻醉恢复室内应赐予病人充足冷静、镇痛以减少各样并发症。

病人走开恢复室应切合以下标准:1.全麻患者需完整清醒,能正确回答以下问题,呼吸道畅达,循环功能稳固,血氧饱和度降落不超出术前的 3%--5%。

2.椎管内麻醉病人通肚量满意,一般状况稳固。

麻醉恢复室护士长职责1.在麻醉科主任及护理部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本室的行政管理、护理工作。

2.依据护理部工作计划,拟订出恢复室工作计划并组织实行,常常检查,实时总结经验,不停提升工作质量。

3.依据当日手术病人状况,进行弹性排班,科学分工、亲密配合医生达成全麻病人恢复工作,必需时亲身参加。

做好转、帮、带。

4.言传身教、敦促各级人员仔细履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严格要求恪守无菌操作规程。

认识本室工作人员思想、工作、学习、关怀她们的生活,恪守劳动纪律。

5.组织安排护士的业务学习,指导深造、实习护士临床护理工作和教课工作,保证教课工作顺利达成。

6.敦促所属人员做好消毒工作,按规定进行空气和手的细菌培育,判定消毒成效。

全身麻醉后的复苏管理措施

全身麻醉后的复苏管理措施

05
医护人员培训与教育
复苏技能培训
熟练掌握各种复苏设 备和药品的使用方法 。
掌握各种常见手术的 麻醉风险及应对措施 。
了解各种常见麻醉药 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 。
急救技能培训
掌握心肺复苏(CPR)技能。 熟悉急救药品和器械的使用。
学习如何处理各种紧急情况。
定期组织学习与考核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 的学习和考核。
全身麻醉后的复苏管理措施
汇报人: 2023-11-28
contents
目录
• 麻醉后复苏室设置与管理 • 麻醉后监测与护理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出入院标准与流程 • 医护人员培训与教育
01
麻醉后复苏室设置与管理
硬件设施与人员配备
设施
复苏室应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和急救 设备,如心电图机、呼吸机、除颤仪 等。同时,还需提供舒适的床铺和必 要的保暖设备。
生命体征监测
01
02
03
04
监测体温
维持正常体温,防止体温过高 或过低。
监测血压
观察血压变化,防止低血压或 高血压。
监测心率
警惕心率失常,如心动过速或 心动过缓。
监测呼吸
观察呼吸频率和深度,防止呼 吸困难。
呼吸监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呕吐物、痰液等堵塞 呼吸道。
监测血氧饱和度
确保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 围,防止缺氧。
预防
在麻醉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麻醉药物的 用量和种类,避免因药物残留导致的苏 醒延迟。同时,应保持患者处于良好的 代谢状态,以减少苏醒延迟的风险。
VS
处理
一旦出现苏醒延迟,应立即采取措施,如 加强代谢促进、给予拮抗药物等,以促进 患者苏醒。

医院麻醉复苏室管理制度

医院麻醉复苏室管理制度

辰溪县人民医院麻醉复苏室管理制度一、概述麻醉后复苏室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病室。

全麻病人,硬膜外平面在T5以上以及病情不稳定的病人,均需送麻醉复苏室观察治疗。

一般白天开放,急诊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可转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继续治疗。

复苏室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麻醉科医师和护士负责,麻醉科医师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测和治疗计划,并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ICU的指征。

二、工作内容1、定期进行药品和物资和监护仪设备的检查,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病人在手术室护士和麻醉科医师护送由手术室转往复苏室的过程中,麻醉科医师负责维持病人呼吸及循环功能的稳定,共同交接。

3、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疗。

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或输血;保留气管插管及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器扶助或控制呼吸。

4、麻醉科医师向PACU的麻醉医师和护士交班,包括如下内容:(1)病人姓名、年龄、现病史和既往史及治疗情况等术前相关情况、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法等等。

(2)麻醉用药。

包括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药、麻醉性镇痛药物和肌松药的用量及最后一次用药时间和剂量、拮抗药及其他药物。

(3)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

(4)麻醉和手术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如插管困难、支气管痉挛,ECG改变或血流动力不稳定、异常出血等。

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或措施处理,效果如何。

(5)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转出计划。

6、PACU麻醉医师应全面检查病人并对麻醉后恢复情况作出评价,主要集中在神志、呼吸道及肌力的恢复。

并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7、复苏室病人管理内容(1)所有病人必须监测ECG、BP、RR、SPO2,特殊病人监测体温(2)观察意识状态(3)观察呼吸、颜面与口唇颜色,保持呼吸道通畅。

麻醉复苏制度及流程

麻醉复苏制度及流程

麻醉复苏制度及流程一、概述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稳定,能安全离开医院的重要场所。

旨在确保病人安全、舒适地度过麻醉恢复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麻醉复苏室设置1. 麻醉复苏室应设有足够的床位,每张床位配备监护仪、供氧及吸引装置,以及必要的抢救设备,如呼吸机、除颤仪等。

2. 麻醉复苏室应保持清洁、安静、舒适,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 麻醉复苏室应配备专业的麻醉医生和护理人员,确保24小时值班。

三、麻醉复苏室工作制度1. 麻醉复苏室应由麻醉医生负责日常监护治疗工作,护士长负责行政管理及物品、药品、消毒等工作。

2. 麻醉复苏室应制定严格的出入制度,确保病人安全、有序地进入和离开。

3. 麻醉复苏室应建立完善的病人交接制度,确保病人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给下一班工作人员。

4. 麻醉复苏室应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的应急能力。

四、麻醉复苏室工作流程1. 病人入室(1)病人由手术室麻醉医生护送到麻醉复苏室,并交接病人手术过程及气管插管状况。

(2)专业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伤口状况等。

(3)根据病人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2. 病人监护(1)对病人进行持续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2)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状态、伤口状况及引流液情况。

(3)根据病人需求,给予必要的镇痛、镇静及抗感染治疗。

3. 病人转出(1)病人生命体征恢复稳定,意识状态清醒,能自主呼吸,伤口状况良好。

(2)病人能自主进食、饮水,无明显疼痛,能与他人进行简单交流。

(3)病人无严重并发症,能安全离开医院。

4. 病人出院(1)病人或家属签署出院同意书。

(2)对病人进行出院指导,包括饮食、活动、用药等方面。

(3)病人离开麻醉复苏室,进入普通病房或出院。

麻醉与复苏医学管理制度

麻醉与复苏医学管理制度

麻醉与复苏医学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和加强麻醉与复苏医学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医院相关规定,订立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我院内麻醉与复苏医学科及相关科室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术语定义】1.麻醉与复苏医学:指应用药物和技术手段使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痛或者疼痛较小,并帮助恢复患者生理功能的医学科学。

2.麻醉与复苏医生:指经过相关专业培训,具备相应资格证书,从事麻醉与复苏工作的医务人员。

第四条【管理原则】1.以患者安全为中心,确保医疗质量。

2.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3.加强团队合作,共同推动麻醉与复苏医疗工作。

第二章麻醉与复苏医学岗位职责第五条【麻醉与复苏医生的职责】1.为手术患者供应综合麻醉与复苏医学服务。

2.供应患者麻醉前的评估和事前准备。

3.订立个性化的麻醉方案,并在手术过程中进行监测。

4.供应术后麻醉镇痛、复苏和护理等服务。

5.参加麻醉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并负责其消毒和保养。

6.组织并参加麻醉与复苏医学科教育和培训。

第六条【麻醉助手的职责】1.帮助麻醉与复苏医生开展麻醉操作。

2.负责准备和检查麻醉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参加患者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如皮肤消毒、穿刺等。

4.在手术过程中帮助麻醉与复苏医生进行监测和记录。

第七条【麻醉及复苏护士的职责】1.帮助麻醉与复苏医生护理手术患者。

2.负责麻醉和复苏设备的准备和保养。

3.帮助麻醉与复苏医生进行设备操作。

4.供应并负责麻醉后监测,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

第三章麻醉与复苏操作要求第八条【麻醉前准备】1.执行麻醉前评估,包含患者病史、体格检查、试验室检查等。

2.提前向患者解释麻醉风险和注意事项,并取得患者同意。

3.确保麻醉设备的完整并进行功能检查。

4.与手术医生和其他相关科室进行沟通,了解手术情况和特殊需求。

第九条【麻醉操作】1.依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2.在手术过程中监测和记录患者生命体征、麻醉深度、呼吸状态等。

麻醉复苏室规章制度

麻醉复苏室规章制度

麻醉复苏室规章制度1. 建立基本制度为规范麻醉复苏室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以下规章制度。

2. 麻醉复苏医师(1)凡进入麻醉复苏室内的医师必须持有匹配的执业医师证明。

(2)麻醉复苏室内必须有专职麻醉医师值班,确保麻醉复苏工作的顺利进行。

(3)麻醉复苏医师应有过硬的麻醉及复苏技术,并确保定期进行相关培训。

(4)在麻醉复苏工作中,麻醉复苏医师应仔细观察、诊断和及时处理病人变化和紧急事件,并及时上报相关领导。

3. 环境卫生(1)麻醉复苏室内必须保持清洁、卫生,设施设备应符合卫生、消毒要求。

关闭室门,防止细菌感染。

(2)医师在进行麻醉复苏工作前,必须正确洗手,并根据医院相关规定进行穿戴防护用品。

(3)切实做好各种消毒、杀菌、消毒工具使用,保证病人不受感染等方面的安全。

4. 病人护理(1)在麻醉复苏室内,护士应根据医师的要求做好病人的护理工作,确保病人安全。

(2)对于高风险手术,应匹配对应的病房进行护理。

(3)定期掌握病人的生命体征指标,及时反应并采取措施,保证病人安全。

(4)关注麻醉后疼痛配合药师、医生采取合适的措施,帮助病人恢复。

5. 医疗管理(1)在麻醉复苏室中,各种用品,设施设备等要进行严格的管控,确保其可靠性及效用。

(2)在进行麻醉复苏工作前,必须查看并确认麻醉器材、各类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完好性,并对麻醉药品严格管理。

(3)关注医患沟通的技巧和安全方面的细节,要求医生在麻醉复苏时做好沟通管理,保证患者被告知和知情同意。

6. 突发情况(1)在处理突发情况期间,麻醉医师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表现出稳定的应急处置能力。

(2)麻醉复苏医师必须对突发情况以及处理措施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作为医院日常工作的重要资料。

7. 总结以上规章制度具有重要性,希望广大医护人员积极落实并遵守,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确保麻醉复苏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辰溪县人民医院
麻醉复苏室管理制度
一、概述
麻醉后复苏室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病室。

全麻病人,硬膜外平面在T5以上以及
病情不稳定的病人,均需送麻醉复苏室观察治疗。

一般白天开放,急
诊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可转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继续治疗。

复苏室
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麻醉科医师和护士
负责,麻醉科医师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测和治疗计划,并决定是否转
送普通病房或ICU的指征。

二、工作内容
1、定期进行药品和物资和监护仪设备的检查,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
制度
2、病人在手术室护士和麻醉科医师护送由手术室转往复苏室的过程中,麻醉科医师负责维持病人呼吸及循环功能的稳定,共同交接。

3、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疗。

包括心电图、血压、
脉搏、血氧饱合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或输血;保留气管
插管及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器扶助或控制呼吸。

4、麻醉科医师向PACU的麻醉医师和护士交班,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姓名、年龄、现病史和既往史及治疗情况等术前相关情况、
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法等等。

(2)麻醉用药。

包括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药、麻醉性镇痛药物
和肌松药的用量及最后一次用药时间和剂量、拮抗药及其他药物。

(3)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况,有
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

(4)麻醉和手术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如插管困难、支气管痉挛,ECG改变或血流动力不稳定、异常出血等。

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或措
施处理,效果如何。

(5)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转出计划。

6、PACU麻醉医师应全面检查病人并对麻醉后恢复情况作出评价,主
要集中在神志、呼吸道及肌力的恢复。

并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
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7、复苏室病人管理内容
(1)所有病人必须监测ECG、BP、RR、SPO2,特殊病人监测体温
(2)观察意识状态
(3)观察呼吸、颜面与口唇颜色,保持呼吸道通畅。

(4)肢体活动程度。

(5)保持留置各种管道妥善固定,引流通畅。

(6)保持伤口敷料完好,观察病人的伤口情况和腹部体征。

(7)烦躁病人用约束带约束。

8、按照麻醉后复苏室记录单进行各项检测内容的记录,对于恢复缓慢者应进行治疗,如残余肌松药或麻醉性镇痛药的拮抗等。

病情发生变化或不稳定时,须及时处理并记录,如遇病人病情发生重大变化,在进行初步处理的同时应该立即通知实施麻醉医生或科主任共同处理,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处理。

9、当病人达到转出标准后或需要送往ICU继续治疗,应详细记录各种检查结果。

将病人及所有病历记录送到普通病房或ICU。

三、拔管指征
没有单一的指征能保证可以成功地拔除气管导管,下列指征有助于评估术后病人不需要辅助通气:
1.PaO2或SpO2正常。

2.呼吸方式正常。

T型管通气10分钟试验表明,病人能自主呼吸,呼吸不费力,呼吸频率<30/min,潮气量>300ml。

单纯测定肺活量或最大吸气气压的价值有限,因为并不可靠。

3.意识恢复,可以合作和保护气道。

4.肌力完全恢复。

5.拔管前PACU的麻醉医师应警惕原已经存在的气道情况,并可能需要再次气管内插管。

给予吸氧,吸引气管导管内、口腔内和咽部异物;拔管前正压通气、面罩给氧,监测SpO2,估计是否有气道梗阻或通气不足的征象。

四、患者转出麻醉复苏室标准
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

术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5s以上。

2、呼吸系统标准。

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喇反射恢复;通
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min,能自行咳嗽,排除呼吸道分泌物,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高于70mmHg,或
SpO2高于95%。

3、循环系统标准。

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的±20%并稳定30min以上;心律正常,ECG地ST-T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

4、椎管内麻醉后,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平面在T6以下;超过最后一
次麻醉加药1小时;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
恢复;循环功能稳定,不须用升压药。

5、术后用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后,观察30min无异常反应。

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性出血等。

7、所有转出麻醉后复苏室的患者的Steward评分均达到4分。

Steward苏醒评分表
病人状况分值
1.清醒程度
完全清醒 2
对刺激有反应 1
对刺激无反应0
2.呼吸通畅程度
可按医师吩咐咳嗽 2
可自主维持呼吸道通畅 1
呼吸道需予以支持0
3.肢体活动程度
肢体能做有意识的活动 2
肢体无意识活动 1
肢体无活动0
五、病人的转运
转运途中,应由值班护士或医生护送患者返回原病房。

并向病房值班
护士或医师详细交代病情,并移交病历,包括监护与治疗记录。

在转
运途中经常发生患者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患者坠床等,另外
有可能出现电梯停电或出现故障、转运车损坏等意外情况。

护送人员
均应考虑到并及时处理,安慰患者,保持患者安静十分重要;保证患
者在运送途中的安全是护送人员的重中之重。

总之,复苏室将患者处
理到最佳状态后,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情况将最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