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整机结构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手机设计规范

手机设计规范

6、胶位高低有落差时单边放0.3mm斜度,以防粘模。 7、电池面壳夹具能设计扣位的,一定要设计扣位。不能设计扣位的,表面一定要平,不能有顶针位。 8、制作中壳、底壳夹具时,最好做扣位,不能做扣位的做固定位柱,一定要注意柱子的大小(最多 柱子只能比产品螺丝孔的内径大0.1mm)。
最多比螺丝孔大0.1mm
0.8或1.0mm
4、翻盖手机上半部份与下半部份的空间标准为0.4-0.6mm(前面转轴部位也要均匀),即面壳镜片与
0.6mm 0.4-0.6mm
功能按键不能有干涉。
5、翻盖手机翻开时,不能与中壳干涉,面壳与中壳的角度以160 °为标准。
1 6 0°
6、翻盖手机的翻盖与中壳耳朵之间的间隙为0.15mm。
此处倒角
18、扣位相扣的面值在0.4-0.5mm,间隙为0.05mm。
0.4-0.5mm
0.05mm
19、电池扣两侧要倒斜角0.3×0.3mm,中间做两斜度巩固,以保证易装难拆。
2.5-3.0mm
此处倒角
0.8-1.0mm
20、电池扣与底壳装配时,周边间隙以0.15mm为标准,高度以0.1mm为标准(留在上面,下面实配)。
0.15mm 0.15mm
7、排线槽的大小为1.0mm,排线相关地方要倒角(特别要注意排线不能与机壳干涉,空间要大)。
此处倒角
槽1 .0m m
8、所有机板内面的东西不能外露(最常见的是排线处)。 9、所有装配间隙能小的尽量小(通常单边0.1mm),有牵涉双面胶组装时的配件一定要留0.15mm 以上的双面胶虚位。
9、设计扣位时厚度不宜超过1.0mm,如扣位较长时可在底部增加三角形筋位。
不宜超过1.0mm
10、设计时扣位要做0.5mm前端枕出0.2mm的R角。

手机结构测试规范

手机结构测试规范

手机构造设计和测试标准制订:标准化:名目前言第一章手机构造件测试概述其次章构造总体要求第三章塑料件的检验第四章构造件尺寸和公差测量第五章构造件盐雾测试第六章构造件凹凸温顺温度冲击测试第七章构造件跌落测试第八章构造件振动测试第九章构造件喷涂测试第十章构造件寿命测试第十一章构造件声学测试第十二章构造件EMC 测试前言本技术标准为终端产品争论所内部制订,供内部参考使用。

本技术标准的制订参考了国家有关的标准,终端产品争论所构造部进展了补充和完善。

本技术标准可以作为手机研发中对构造件的技术认定参考。

本标准内容包括检验标准,检验设备,作业流程,结果分析等。

第一章手机构造件概述手机构造件主要包括塑料件,橡胶件,金属件,其它辅料等。

其中塑料件有前罩壳,后罩壳,电池前壳,电池后壳,翻盖前壳,翻盖后壳,镜片,导光柱,红外窗,塑料支架等。

橡胶件有键盘按键,侧键,橡胶塞,橡胶套,密封圈等。

金属件有簧片,金属支架,屏蔽罩,嵌件,导柱等。

辅料包括背胶,防尘布,缓冲垫等。

手机构造件一般需要模具制造来实现其大批量生产。

手机构造件测试包括构造件测量,塑料件的检验,耐腐蚀测试,凹凸温顺凹凸温冲击测试,跌落测试,振动测试,喷涂测试,寿命测试,声学测试,EMC 测试。

每一种测试都有专用的测试设备和测试夹具,并科学地记录测试结果,供给资料给研发和生产,技术质量部门,作为参考。

以下是每种测试的具体描述。

其次章构造总体要求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手机构造的整机设计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手机整机构造。

2引用标准GB/T 15844.1—1995 移动通信调频无线机通用技术条件3原理手机构造的整机设计和测试是基于产品的总体外观要求、构造件装配要求、消费者对产品的反响、目前生产技术工艺所能到达的技术指标而制订的标准。

4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目测塞规光标卡色差检测仪5测试定义和设计要求5.1手机的构造总体要求为在确保其相应使用条件下性能稳定牢靠,构造件结实,造型美丽,颜色协调,操作便利,安全。

手机结构设计规范

手机结构设计规范

手机结构设计规范初稿目录目录 0范围 (2)术语和定义 (2)1.显示屏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 (3)2.触摸屏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 (3)3.电池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 (3)4. USB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 (3)5. 摄像头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 (3)6. 按键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 (3)7. 光感应器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 (3)8. 耳机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 (4)9. 电声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 (4)10. BTB、ZIF连接器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 (4)11. TF卡、SIM卡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 (4)12. 马达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 (4)13. 弹片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 (4)14. 柔性电路板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 (4)15. 主板堆叠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 (4)16. 屏蔽件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 (5)17. 基本结构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 (5)18. 天线相关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借用硬件规范) (5)19. 工艺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没升级) (5)20. 塑胶壳一体机手机结构设计规范(没升级) (5)21. 滑盖机手机结构设计规范(没升级) (5)22. 翻盖机手机结构设计规范(没升级) (5)附录 A (6)1手机结构设计规范范围本规范给出了手机结构设计的基本准则与手机结构设计的一些参考数据、注意事项和案例。

本规范适用于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手机产品的结构设计,亦可作为手机产品结构设计的评审依据。

术语和定义本规范中涉及到较多专业术语,其中部分术语仅为广东地区使用的结构设计和模具方面专用词汇,均为结构工程师之间的常用沟通术语,通俗易懂且数量较多,在此就不再赘述。

21.显示屏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1-显示屏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V4.0.doc2.触摸屏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2-触摸屏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V4.0.doc3.电池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3-电池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V4.0.docB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4-USB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V4.0.doc5.摄像头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5-摄像头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V4.0.doc6.按键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6-按键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V4.0.doc7.光感应器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7-光感应器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V4.0.doc38.耳机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8-耳机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V4.0.doc9.电声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9-电声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V4.0.doc10.BTB、ZIF连接器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10-BTB、ZIF连接器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V11.TF卡、SIM卡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正在整理过程12. 马达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12-马达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V4.0.doc13. 弹片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13-弹片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V4.0.doc14. 柔性电路板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14-柔性电路板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V4.0.d15. 主板堆叠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15-主板堆叠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V4.0.doc416. 屏蔽件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16-屏蔽件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V4.0.doc17. 基本结构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17-基本结构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V4.0.doc18. 天线相关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借用硬件规范)19. 工艺类手机结构设计规范(没升级)20. 塑胶壳一体机手机结构设计规范(没升级)21. 滑盖机手机结构设计规范(没升级)22. 翻盖机手机结构设计规范(没升级)56附 录 A(规范性附录)螺钉设计选用规范A.1 范围本附录目的在于明确螺钉的型号规格和相关工艺参数标准,规范螺钉的设计选用,压缩现有系统中螺钉数量,降低系统维护成本。

手机结构研发设计规范(图文)

手机结构研发设计规范(图文)

手机结构设计规范第一章总体结构设计一、手机总体尺寸长、宽、高的确定(一)宽度(W)计算:宽度一般由LCD、主板、电池三者之一决定。

1、LCD决定宽度W1:W1 =A+2(2+0.5)=A+52、主板PCB决定宽度W2:W2 =A+2(2+0.5)=A+53、电池决定宽度W3:此为常规方案W3=A+2(0.3+0.7+0.5+1)=A+5W3=A+2(0.3+0.7+0.5+1)=A+5此为手机变窄方案W3=A+2(0.3+1)=A+2.6然后比较W1、W2、W3的大小,其中值最大的为手机的宽度。

(二)、厚度(H)计算:1、直板手机厚度(H):(1)、直板手机的总厚度H:直板手机厚度H由以下四部分组成:①电池部分厚度H1;②电池与PCB板间的厚度H2;③PCB板厚度H3;④LCD部分厚度H4。

(2)、电池部分厚度H1:H1=A1+1.1(3)、电池与PCB板间的厚度H2:H2=屏蔽罩高度A+标签0.2+与电池部分的间隙0.2=A+0.4。

(4)、PCB的厚度H3:手机的PCB板的长度大于80时,H3=1,否则PCB板易翘曲变形;手机的PCB板的长度小于80时,H3=0.8。

(5)、LCD部分厚度H4:H4=A2+1.92、翻盖手机(翻盖上装有LCD)厚度H:(1)、翻盖手机(装有LCD)的总厚度H:H=H1+H2+H3+H4+H5翻盖手机的厚度H由以下五部分组成:①电池部分厚度H1;②电池与PCB板间的厚度H2;③PCB板厚度H3;④PCB板与LCD部分的厚度H4;⑤LCD部分(即翻盖)的厚度H5。

(2)、电池部分厚度H1:电池部分厚度与直板手机相同,参考直板手机的计算方法。

(3)、电池与PCB板间的厚度H2:电池与PCB板间的厚度与直板手机相同,参考直板手机的计算方法。

(4)、PCB板厚度H3:PCB板的厚度与直板手机相同,参考直板手机的计算方法。

(5)、PCB板与LCD部分(即翻盖)间的厚度H4:(6)、LCD部分(即翻盖)厚度H5:LCD部分的厚度取决于LCD的放置方式,通常有以下两种形式:要求B≥0.6,是因为当小护镜承受较大的力时,要保证小护镜变形后,小护镜不能接触到LCD,以免使LCD损坏。

手机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手机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手机结构和按键设计注意事项1,平均壳体厚度≥1.2,周边壳体厚度≥1.42,壁厚突变不能超过1.6倍3,筋条厚度与壁厚的比例为不大于0.75,所有可接触外观面不允许利角,R ≥R0.34,止口宽0.65mm,高度≥0.8mm(保证止口配合面足够,挡住ESD)5,止口深度非配合面间隙0.15 止口配合面5度拔模,方便装配6,止口配合面单边间隙0.05 美工槽0.3X0.3,翻盖/主机均要设计。

设计在内斜顶出的凹卡扣壳体上。

(不允许设计在外滑块出的击卡扣壳体上,避免滑块破坏美工槽外观)7,死卡(最后拆卸位置)扣位配合≥0.7;活卡扣位配合0.5mm(详见图)8,卡扣位置必须封0.2左右厚度胶。

即增加了卡扣的强度也挡住了ESD9,扣斜销行位不得少于4mm.在此范围内应无其他影响行位运动的特征10,螺丝柱内孔φ2.2不拔模,外径φ3.8要加胶0.5度拔模,内外根部都要倒R 0.2圆角11,螺母沉入螺丝柱表面0.05 螺丝柱内孔底部要留0.3以上的螺母溶胶位,内部厚度≥0.8.根部倒圆角12,与螺丝柱配合的boss孔直径φ4,与螺丝柱配合单边间隙0.1(详见图14)13,boss孔位置要加防拆标签,壳体凹槽厚度0.114, 翻盖底(大LENS)与主机面(键帽上表面)间隙≥0.415,检查胶厚或薄的地方,防止缩水等缺陷(X\Y\Z方向做厚度检查)16,主机面连接器通过槽宽度按实际计算,连接器厚度单边加0.3MM17,主机连接器要有泡棉压住18,主机转轴到前螺丝柱间是否有筋位加强结构19,主机面转轴处所有利角地方要加R20,主机转轴胶厚处是否掏胶防缩水21,主机底电池底下面最薄≥0.6(公模要求模具开排气块)22,挂绳孔胶厚≥1.5X1.8,挂绳孔宽度≥1.523,翻盖缓冲垫太小时(V8项目),不采用双面胶粘,设计拉手,倒扣钩住壳体0.324,凡是形状对称,而装配时有方向要求的结构件,必须加防呆措施。

也就是其它任何方向都无法装配到位25,SIM卡座处遮挡片,在壳上对应处加筋压住遮光片,防止遮光片翘起影响SIM卡插入26,flip上、下壳体之间加上反卡位,防止壳体上下,左右外张,上下壳加支撑筋,防止上下按压,感觉壳体软(如附图所示,参考stella项目)27,双色喷涂件在设计时要考虑给喷漆治具留装卡的位置,0.6宽x0.5深的工艺槽28,双色喷涂分界处周边轮廓线尽量圆滑,曲线变化处R角≥0.529,双色喷涂的治具模具,要求是精密模具,一模一穴,治具注塑材料采用壳体基材相同30,做干涉检查31,PC料统一成三星PC HF-1023IM32,PCABS料统一成GE PCABS C1200HF33,弧面外观装饰件双面胶要求选用DIC8810SA(高低温/耐冲击性能好) 34,平面外观装饰件双面胶采用3M9495,或DIC8810SA(高低温/耐冲击性能好)35,双面胶最小宽度≥1.0(LENS位置最小1.2)36,可移动双面胶可选用3M9415(其粘性两面强度不同,弱面拆卸方便) 热熔胶采用?37,遇水后变色标签可选用3M5557(适用于防水标签)38,Foam最小宽度≥1.0mm PIFA天线下面连接器等需要压,采用EVA白色材质,吸波最少。

整机结构设计规范

整机结构设计规范

整机结构设计规范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规范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所有通信产品整机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总则,适用于所有产品的结构设计。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IEC 297 (19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GB 8582 电工电子设备机械结构术语GB 3047 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列ETS 300 119 欧州电信标准:传输机架/机柜的工程要求IEC 529 电子设备的防护要求GB 高度进制为的插箱、插件的基本尺寸系列REV. 《丝印和标签技术规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REV. 《插箱及插件技术规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REV. 《接地接电结构件技术规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REV. 《结构件电磁兼容设计规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3.术语本规范使用的机械结构术语符合GB8582的规定。

4.规范内容整机结构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整机的适用环境条件,整机造型设计,机柜结构设计,模块设计;机柜机箱的防护设计;包装和标识设计;接地接电设计等。

整机环境适应能力设计环境适应性分类根据GB4208,IEC529,本规范所涉及机柜/箱的环境适应性分为:1)室内机柜/箱A. 标准机房用机柜/箱--有防尘、空调、防滴漏设施的机房。

B.一般民房内用机柜/箱。

2)室外机柜/箱A. 寒温区用机柜(-33~37℃;相对湿度95%);B. 暖温区用机柜(-20~38℃);C. 亚温湿热区用机柜(-10~40℃);D. 恶劣环境用机柜(<-33℃,风沙环境)。

室内机柜/箱的设计要求机房内用机柜/箱,应有良好的通风和必要的可更换的防尘网;一般民房内用机柜/箱,则必须有良好通风和通风系统的告警,方便维护的防尘网,防滴漏、门禁、烟禁等告警系统。

室外机柜/箱的设计要求室外机柜则根据其使用环境和要求不同,一般可采用:机柜专用空调--对于柜内工作温度与环境温差<10 ℃的情况;机柜/箱用热交换器--对于柜内工作温度与环境温差>10 ℃;风机散热--同上,但环境温度和尘度较少,柜内与柜外有空气交换。

旗舰_手机结构设计要求规范_1

旗舰_手机结构设计要求规范_1

结构设计标准镜片:1.主屏镜片尽量采用模切,主屏镜片采用PMMA,厚度采用0.82.镜片:摄像头镜片尽量采用模切,镜片采用刚化玻璃,厚度采用0.53.摄像头摄像头角度常为65,与摄像头镜片交线比摄像头后的丝印区要单边小0.254.主屏镜片丝印区比LCD(A/A)单边大0.5机壳:1.机壳平均料厚:1.2,最好做到1.42.普通屏:机壳开孔比LCD(A/A)单边大1,泡棉比机壳开孔单边大0.253.触摸屏:机壳开孔比TP(V/A)单边大0.5,泡棉比机壳开孔单边大0.3-0.54.所有泡棉厚度采用0.5的规格,压缩后厚度为0.35.所有双面胶厚度采用0.15的规格,型号是3M94956.机壳周边在ID未特别要求时,分型线处不要导圆角与斜角7.机壳有折件时,如果后期有可能会刮手,须做美工槽(0.3*0.3)8.螺母采用: 外径2.3*长度3.0*螺纹M1.4,机壳螺柱:外径3.8*内径2.19.螺钉采用:M1.4*3.0,头厚0.75,十字.表面以黑.10.机壳螺柱切直径2.3*高度0.25的沉台,螺柱2.1的孔比螺母深0.3,用于溢胶11.机壳常用6个螺钉,AB壳螺柱间隙0.1.直口0间隙.长度大于30必须增加卡扣12.卡扣配合量0.6,母扣深度做到0.9,后续可以再将配合量加长.母扣不允许有通孔,必须连胶0.3,侧边与顶边有料厚必须达到1.0,保证强度.卡扣宽度要达到3.0以上.厚度要做到1.0.13.AB壳之间必须有直口,直口高0.6*0.6.直口不要顶住.14.AB壳为避免外张,必须有反直口.在一般的情况下选择将卡扣与直口的方向做成反方向. 反直口离卡扣要有8MM以上.在选择卡扣是做成公扣还是母扣时,应该以具体结构为准,母扣时要保证内部有空间走斜顶.如果不行,须做成行位.画图时首先确认母扣做在哪个壳上.因为公扣对位置没有要求.就像下图所示,因为内部没有斜顶空间,将滑轨区减胶了,后续可以更改为母扣,这部分在开模时就变成了向外走行位.15.如果直口与卡扣只能做到同方向,那么就必须增加反骨.反骨的配合面不要超过0.4,避免太紧,如果不行,后续可以加高.反骨离卡扣要有8MM以上.因为卡扣的0.6的干涉量需要变形区.16.侧壁如果在5.0以上,就要将直口与卡扣在保证产品不会因侧壁太高而易变形.17.TPU胶塞硬度为80度18.耳机塞塞入连接器中的长度为2.0,直径为2.5(0间隙配合),顶部C角19.IO塞塞入连接器中的长度为2.0,(0间隙配合),顶部C角20.滑盖机滑动间隙为0.25,耐磨条凸点间隙为0.121.滑盖机的滑动间隙处的机壳导角不能太大,否则会导致间隙目测会很大22.电池卡扣干涉量为0.25,头部大C倒,保证其手感是进去对容易,出来时难,电池壳的滑动行程最好能保证15以上.电池扣需要做在电池壳的头部,防止头部间隙不均.23.电池壳比机壳表面OFFSET低0.05.防卡刮手24.后壳电池内框增加防折标签,深度为0.1.25.后壳电池内框需要有SIM卡标志(斜边对应SIM卡),网标位,商标位.26.红外线罩采用茶色的透明PMMA料,机壳开孔时须注意红外线发射的角度.一般为30,尽量做大.27.电铸件要求肉厚保证0.8, 斜边正面宽度尺寸为0.5,高度为0.3.28.自拍镜圆弧面直径为60.自拍镜外形不能太小,必须保证直径>6.029.测试孔须保证不会与测试头干涉,直径>4.630.SD卡塞与耳机塞如果做成T型结构的软胶,必须要有变形区.31.机壳内部固定的筋条厚度为0.6,间隙单边0.1.32.听筒与喇叭音腔高0.8-1.0.开孔要在6-10平方毫米33.PCABS料统一成GE PCABS C1200HF五金1.铝片切斜边正面宽度尺寸为0.5,高度为0.3.铝片高出机壳表面0.25.2.五金件采用双面胶粘贴时采用3M9495.间隙为0.15.热熔胶粘贴时也留0.15间隙.3.听筒镍片只能做成平的,厚度为0.1.在上下方向机壳与装饰件之间不留间隙.4.不锈钢采用0.2厚度.5.铝片采用0.5厚度以.间隙:1.间隙:反骨,直口,卡扣的配合面间隙为0.052.间隙:铝片,不锈钢与机壳配合间隙为0.13.间隙:模切镜片与机壳间隙为0.075,注塑镜片与机壳间隙为0.14.间隙:喷涂侧键与机壳之间间隙为0.075, 电镀侧键与机壳之间间隙为0.0755.间隙:电子元件与机壳之间间隙为0.2.电池连接器,IO.耳机连接器与机壳间隙为0.256.间隙:软胶件除了螺钉塞之间与机壳配合间隙为0.05,螺钉塞为0配合7.间隙:主按键与机壳间隙为0.158.间隙:泡棉与双面胶与机壳侧壁内缩0.259.间隙:电池壳与后壳配合间隙统一为0.05,内侧面为0.1按键:1.喷涂侧键与机壳之间间隙为0.075, 电镀侧键与机壳之间间隙为0.0752.主按键与机壳间隙为0.153.主按键键与键之间的间隙做到0.15.4.钢形键钢片厚0.2,键帽与钢片间隙为0.4.钢片正面要求喷电漆或加遮光片.5.橡胶平均厚度为0.36.导电基高0.3,直径2.07.LED避空位减胶0.15深,比LED单边加大0.58.5号键做盲点.高0.25.9.主按键高出机壳表面0.3-0.5,侧键高出机壳表面0.5-0.710.MP3播放键,侧键之间如果是用橡胶连接,各键之间的间隙要做到0.1.如果很平常0.15,整机装配后肯定会很松.因为橡胶本身无法定型11.MP3播放键的橡胶必须丝印黑色来遮光12.如果按键很高,可以采用ABS支架来代替钢片,厚度要求大于0.6.13.按键要求做群边0.5*0.4(宽度*厚度),机壳为群边的避空宽度要做到0.75.后续好加胶14.导电基与DOME片高度方向间隙为0.0515.导电基与DOME片要求同心16.按键橡胶硬度要求为70度17.透明按键需注意水口位置,透明键的遮光很难实现,在开模前需与按键供应商说明其工序.18.按键采用注塑+喷涂+镭雕.如果红绿颜色不行,可以在喷涂前增加丝印经绿颜色.19.摇杆与旁边装饰件间隙做到1.0. 摇杆直径>=4.5.圆弧罩上下方向间隙>=0.75.20.摇杆上最好增加橡胶以保证手感.21.摇杆高出旁边装饰件1.022.侧键导电基要导斜角.23.画侧键时要考虑能否装入,其高度在机壳上是否会干涉.侧键如果有方向性一定要防呆.24.钢片按键钢片厚0.15.钢片与橡胶之间间隙为0.12.5号键与凸高的骨位高度一样,凸高钢片0.15.25.钢片按键与机壳表面平齐26.钢片按键挂钩不要冲孔,因为折弯后,孔与机壳柱子很难对准.27.如果要在组装厂组装后再折弯,需将折弯线画在3D图上,并通知按键厂做治具28.因为钢片按键必须有ID的所以线框做图,所以在收到ID线框后,MD要对其线框在CAD里调整,保证其对称性,字体的完整性,按键大小一致后再到PROE里做图29.PC按键的PC厚度必须保证0.4.其它同钢片按键.30.PC按键的字符不会雕空,通过背面效果完成.喷涂:1.机壳上所有粘双面胶的区域要阻喷2.B壳滑轨区要阻喷3.C壳滑轨区要阻喷4.耐磨条的装配区要阻喷5.直口位处为阻喷分隔线6.转轴内孔外轴不喷涂7.后壳电池框要喷涂尺寸需标注的公差:1.机壳上的螺柱XYZ方向公差正负0.05,2.卡扣的中心钱XY方向正负公差0.05,卡扣配合面Z方向正负公差0.05(从直口面开始标注)3.产品外观XY方向公差正负0.1, 产品外观Z方向公差正负0.054.各壳相配合的位置需要单独标公差或注释为关键尺寸。

手机结构设计规范(图文)

手机结构设计规范(图文)

手机结构设计规范(图文) 手机结构设计规范第一章总体结构设计一、手机总体尺寸长、宽、高的确定(一)宽度(W)计算:宽度一般由LCD、主板、电池三者之一决定。

1、LCD决定宽度W1:W1 =A+2(2+0.5)=A+52、主板PCB决定宽度W2:W2 =A+2(2+0.5)=A+53、电池决定宽度W3:此为常规方案W3=A+2(0.3+0.7+0.5+1)=A+5W3=A+2(0.3+0.7+0.5+1)=A+5此为手机变窄方案W3=A+2(0.3+1)=A+2.6然后比较W1、W2、W3的大小,其中值最大的为手机的宽度。

(二)、厚度(H)计算: 1、直板手机厚度(H):(1)、直板手机的总厚度H:直板手机厚度H由以下四部分组成:①电池部分厚度H1;②电池与PCB板间的厚度H2;③PCB板厚度H3;④LCD部分厚度H4。

(2)、电池部分厚度H1:H1=A1+1.1(3)、电池与PCB板间的厚度H2:H2=屏蔽罩高度A+标签0.2+与电池部分的间隙0.2=A+0.4。

(4)、PCB的厚度H3:手机的PCB板的长度大于80时,H3=1,否则PCB板易翘曲变形;手机的PCB板的长度小于80时,H3=0.8。

(5)、LCD部分厚度H4:H4=A2+1.92、翻盖手机(翻盖上装有LCD)厚度H:(1)、翻盖手机(装有LCD)的总厚度H: H=H1+H2+H3+H4+H5翻盖手机的厚度H由以下五部分组成:①电池部分厚度H1;②电池与PCB板间的厚度H2;③PCB板厚度H3;④PCB板与LCD部分的厚度H4;⑤LCD部分(即翻盖)的厚度H5。

(2)、电池部分厚度H1:电池部分厚度与直板手机相同,参考直板手机的计算方法。

(3)、电池与PCB板间的厚度H2:电池与PCB板间的厚度与直板手机相同,参考直板手机的计算方法。

(4)、PCB板厚度H3:PCB板的厚度与直板手机相同,参考直板手机的计算方法。

(5)、PCB板与LCD部分(即翻盖)间的厚度H4:(6)、LCD部分(即翻盖)厚度H5:LCD部分的厚度取决于LCD的放置方式,通常有以下两种形式:要求B≥0.6,是因为当小护镜承受较大的力时,要保证小护镜变形后,小护镜不能接触到LCD,以免使LCD损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机结构配合间隙设计规范(版本V1.0)变更记录目录变更记录………………………………………………………………………………………………………………目录………………………………………………………………………………………………………………………前沿………………………………………………………………………………………………………………………第一章手机结构件外观面配合间隙设计…………………………………………………………1.1镜片(lens) ……………………………………………………………………………………………….1.2按键(keys) ……………………………………………………………………………………………….1.3电池盖(batt-cover) …………………………………………………………………………………..1.4外观面接插件(USB.I/O等) ……………………………………………………………………..1.5螺丝塞………………………………………………………………………………………………………1.6翻盖机相关…………………………………………………………………………….……………….1.7滑盖机相关…………………………………………………………………………….………………. 第二章手机机电料配合间隙设计……………………………………………………………………2.1听筒(receiver)…………………………………………………………………….…………………..2.2喇叭(speaker)…………………………………………………………………….……………………2.3马达(motor)…………………………………………………………………….………………………2.4显示屏(LCM)…………………………………………………………………….…………………….2.5摄像头(camera)…………………………………………………………………….…………………2.6送话器(mic)…………………………………………………………………….………………………2.7电池(battery)…………………………………………………………………….……………………2.8 USB/IO/Nokia充电器……………………………………………………….……………………..2.9 连接器……………………………………………………….……………………..……………………2.10卡座……………………………………………………….………………………………………………2.11灯(LED)…………………………………………………………………….……………………………2.12转轴…………………………………………………………………….…………………………………2.13滑轨…………………………………………………………………….…………………………………前沿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设计队伍的不断壮大,新机型越来越多,为了避免以往错误的再次发生,提高前端设计统一性、高效性,总结了以后设计经验,模具生产制造,生产线装配生产中案例经验,希望在大家设计时能给予参考.由于人员及接触面有限,难免有遗漏和不完善之处,希望大家能及时指出并反馈我归纳更新.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HQ)的High Quality能更好的体现,推出更多的精品项目.1.1 镜片(lens):1).lens 是平板切割: A=B=0.07mm;2).lens 是注塑:A=B=0.1mm;3).壳料皮革漆:A=0.15mm;备注: lens与按键直接接触: B尺寸按照按键间隙设计.图1.1.1 图1.1.2图1.1.3 图1.1.4 备注:不建议图1.1.4设计,因为镜片高出壳体容易磨花.1.2 按键:1).主按键:A).按键四周与壳间隙0.15mm;B).键帽之间间隙0.15mm;C).导航键外框周圈间隙0.20mm;OK键周圈间隙0.15mm;D).键帽高出壳A=0.3~0.4mm;导航键高出功能键键帽B=0.5mm.图1.2.1 图1.2.22).侧按键:A).侧按键与壳周圈间隙0.12mm.B).侧按键高出壳料A=0.4~0.5mm; PowerKey时,A=0mm.图1.2.3 图1.2.41.3 电池盖:1).电池盖与壳间隙:A=B=0.05mm;2).电池盖表面与壳表面间隙:C=0mm.若电池盖为金属时,C=-0.05mm.即金属电池盖比壳小0.05mm.图1.3.11.4外观面接插件(USB.I/O等):1). 一般客户USB和耳机口与壳间隙A=B=0.2mm; 品牌客户耳机口与壳间隙A=0.15mm.图1.4.11.5螺丝塞(Screw_cover):1).螺丝塞为Rubber时,与壳间隙0.0mm.图1.5.12). 螺丝塞为P+R时: A=0.05mm.1.6.1翻盖BC壳间隙:A=0.3~0.4mm.图1.6.11.6.2翻盖转轴轴肩配合间隙:图1.6.2-1图1.6.2-2 局部放大1.7.1滑盖BC壳间隙: A=0.3mm.2.1听筒(receiver)检查列表:1. 检查spec ,确认3D 是否与spec 一致;2. receiver 前音腔必须密封;3. receiver 出音面积需≧3.0mm²;跑道型出音孔宽≧W0.6mm;圆形出音孔≧∮1.0mm;4. receiver 需设计拆卸槽,建议宽度W1.5mm 以上,并设计到底部;5.receiver 间隙配合:四周间隙 单边0.1mm,工作高度0配;6. 若receiver 装配在金属壳内,则弹片根部必须做避让,防止短路;7. 引线式receiver 需注意理线空间;2.1.1前音腔必须密封:2.1.2 出音孔设计: 出音面积需≧3.0mm²2.1.3拆卸槽设计:2.1.4间隙配合设计:2.1.5装配金属壳时,弹片避让:2.1.6 (预留)2.2喇叭(speaker)检查列表:1. 检查spec ,确认3D是否与spec一致;2. spk前音腔必须密封;3. spk前音腔高度≧0.3mm;超大喇叭前音腔1.0mm(具体参照spec);4. spk出音孔面积需比spk发声面积≧15%,音乐手机需≧18%;5.spk间隙配合:四周间隙单边0.1mm,工作高度0配;6. 引线式spk 需注意理线空间;2.2.1前音腔必须密封,前音腔高度0.3mm(超大喇叭H1.0mm):2.2.2 Spk配合间隙:2.2.3出音孔面积:2.3马达(motor)检查列表:1. 检查spec ,确认3D 是否与spec 一致;2. spk 前音腔必须密封;3. spk 前音腔高度≧0.3mm;超大喇叭前音腔1.0mm(具体参照spec);4. spk 出音孔面积需比spk 发声面积 ≧15%,音乐手机需≧18%;5.spk 间隙配合:四周间隙 单边0.1mm,工作高度0配;6. 引线式spk 需注意理线空间;2.3.1装配方向: 双面胶粘贴支架上,泡棉朝上2.3.2 配合间隙: 1).扁平型:2).半圆柱型(包括焊线/弹片式):备注: 选用半圆柱型,避免使用全圆柱型.3).SMT 型:2.3.3 (预留)半圆型2.4显示屏(LCM):检查列表:1.检查spec ,确认3D是否与spec一致;2. LCM配合间隙设计;3.壳料开口设计和LENS丝印设计;2.4.1 LCM配合间隙设计:LCM的4边(塑胶或金属屏蔽框)与定位槽间隙0.1mm;LCM定位槽4个角落设计避让槽:L 2.0*W0.2mm4个角落避让槽设计避让槽设计0.5mm2)Z 方向:2.4.2壳料开口设计和LENS 丝印设计:2.4.3 (预留)2.5摄像头(Camera):检查列表:1.检查spec ,确认3D 是否与spec 一致;2.摄像头配合间隙设计;3.壳料开口设计和LENS 丝印设计;2.5.1配合间隙设计:定位原则: 必须使用摄像头底部基座定位,不可以用头部圆形花瓣定位(不同供应商头部花瓣尺寸会略有差异). 1).定位尺寸:2)定位筋骨形式:2.5.2 壳料开口及lens丝印设计:2.6送话器(Mic):检查列表:1.检查spec ,确认3D 是否与spec 一致;2.MIC 配合间隙设计;2.6.1 MIC 选型:1).目前整机都建议选择半包或全包式MIC; 2).目前半包式MIC 尺寸如下图:2.6.2 MIC 配合间隙设计: 径向间隙0.05mm;厚度方向与壳体0配合;1). MIC 竖放:建议做成如下形式: 壳体上对应MIC 本体焊盘做避让单边0.3mm 以上.2).MIC 横放:2.6.3 MIC备注:注意开孔位置:避免开在单个键帽内部.2.6.4 结构部分MIC 常见问题: 1).MIC 回声;A. 如果是主叫有回音的话,可以调节音频参数中的STMR 可以改善如果是被叫有回音的话,可能是你的结构做的不合理,像MIC 和REC 在同一平面形成了回声腔体或者是REC 和MIC 中的一个不密闭,在手机内部形成了回声的腔体;产生通话回音的原理是在直板手机中,受话器和麦克风都在一个机壳里面,而且是连通的。

在通话的时候,对方的声音从我们手机的受话器发出来,受话器的设计都是采用整个手机机壳作为后音腔,由于后音腔小且相对封闭,所以后音腔里面的声音会较大,受话器产生的声音就会进入到手机MIC,手机就会误认为是我们的声音,送给对方通话者,对方就能听到自己的声音了。

另外一点,直板手机一般会较短,受话器距离MIC 较近,受话器前面的声音也会被MIC 拾取到,从而引起回音。

网络引起回音的原理为“多径干扰”。

主要是因为电磁波的传输通过多种途径到达我们的手机,包括各种反射或中转的信号。

第一个路径到达的信号最强,所以手机总是对这个信号进行处理。

而通过其它路径到达手机的延迟信号手机会经过一定的算法进行消除,有时候反射的路径比较多,信号又比较强,手机很难通过一个固定的算法消除,这样就形成了回声。

B.改善对策: 这种情况可以牺牲MIC的响度来降低回声2).MIC啸叫;A.原理: 1、功放音量过大,噪音被MIC吸收2、话筒正对音箱B.改善对策:2.6.5 预留:2.7电池(battery):检查列表:1.检查spec ,确认3D 是否与spec 一致;2.配合间隙设计;2.7.1 配合间隙设计:2).电池仓四边拔模1.5°;2.7.2 电池扣手位设计:建议设计:L8.5*W1.2*H1.5mm 以上.2.7.3 预留:2.8 USB/IO:检查列表:1.检查spec ,确认3D 是否与spec 一致;2.配合间隙设计;2.8.1 配合间隙设计:2.8.2 预留:2.9 连接器:检查列表:1.检查spec ,确认3D 是否与spec 一致;2.配合间隙设计;2.9.1 配合间隙设计:1).A=B=0.5mm; C=0.3mm.2). 连接器内缩进0.3mm.3.0 卡座:检查列表:1.检查spec ,确认3D是否与spec一致;2.配合间隙设计;3.SIM卡槽设计(包括出卡角度,防跌落掉卡,标示,取卡位);3.0.1 SIM卡座配合间隙设计:1). SIM卡座与壳间隙0.5mm;2).SIM卡左右与壳间隙0.2mm;头部与壳间隙0.1mm.3.0.2 SIM卡槽设计:1) SIM底部与卡槽间隙0.05mm; ;2).出卡角度30°~40°;30°.3).若跌落出现掉卡,不识卡现象,可在卡前端增加凸点(凸点高度不超过0.4mm)或弹性臂.3.0.2 掀盖式TF卡座:1).TF卡座与壳间隙0.5mm:TF扣位位处间隙0.8mm;2).注意卡座焊脚的避让间隙0.5mm.3.0.3简易TF卡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