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欣赏困境浅谈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价值取向_624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困境——浅谈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价值取向

鲁道夫·爱因汉姆曾经说过:“电影是一种手段,它可以但不一定产生艺术效果。在这一方面,电影同绘画、音乐、文学和舞蹈都是相似的。例如,彩色明信片并不是艺术品,制作彩色明信片的人也不打算使它成为艺术品……电影并不一定就是电影艺术。”在我看来,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并非所有电影都具有艺术价值、欣赏价值。的确,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在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人们口中的“烂片”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我们常常会看到社会各界的观众都热衷于给每一部电影贴上标签,如商业大片、文艺片、催泪大片等等。而现在的我在看电影之前,都习惯去豆瓣或者其他软件搜一下其他人对这部影片的评价评分等,生怕花了一两个小时去看一部电影,却发现那部电影毫无价值可言。不过,艺术性几乎从来都不是直观的,各种分析手段的引入以及反复观看的必要都明确地表明了这一点。

一开始,电影只不过是爱迪生眼中的游戏,是梅里埃眼中的魔术罢了。然而现在的电影产业,几乎拥有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完整的商业体系以及艺术理论。无论你是普通的观众还是资深影迷,亦或者是研究电影学科的专业人士,电影都游刃有余地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电影观众也因而面临着来自电影多面性的巨大挑战,因为每部电影均有其独特的拍摄背景、工作人员以及期望值。那么,面对好莱坞完整商业体系下的流水线产品,与面对欧洲电影艺术家们毫无商业野心的小成本作品之时,我们作为观众所需要采取的姿态也必然有所区别。用故事创作法或知觉创作法创作出来的商业片占市场的大多数,数量多,票房也相对较高;用故事、情绪或者思想创作法创作出来的文艺片在金字塔的中间;最高位置则是用思想

创作法或特征创作法创作的艺术片,它的受众面较窄,票房不高,大部分观众表示看不懂艺术片所要表达的内容,这与它的含蓄低调的表现方式是分不开的。

我想拿1993年的《阿甘正传》以及2012年的票房神话——《泰囧》来做一个比较。《阿甘正传》主要通过对人物分析来感受一个近乎神一样的阿甘。通过艺术的手法将阿甘视为美好的代表,它简单,质朴,尽管低智,我说这是上天的“恩赐”,所以阿甘近乎完美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像羽毛一样纯洁而释然的人生经历,他对待事情认真踏实,锲而不舍;对朋友重情重义,信守承诺;对待爱情始终如一,忠贞不渝,用纯洁的灵魂让我们从心底为之颤动。在单方面体味人物带给我们的艺术享受的同时,影片中音乐同样与之结伴而生。然而,2012年的票房神话——《泰囧》,我认为它是一部很成功的商业大片,让观众捧腹大笑。影片值得欣赏回味的看点很多:自始至终贯穿的泰国异域风情、音乐很轻扬景色很明丽,片中不断出现却始终解不开的连环误解,王宝强那种很容易满足的简单快乐和总是语出惊人,王宝强对自己从头到脚的重新包装和形象再造,王宝强每次酿成大错后却表现出的无辜,徐铮从开始心里就装下家庭与事业间的摇摆天平,徐铮的急功近利和精于算计,徐铮对王宝强的利用和最后的反被感动,黄渤那种揪小辫式的紧抓不放和半娘不娘,黄渤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持不懈等等:王宝强表现出的既有知识又幼稚的性格矛盾,徐铮运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对老周的追踪,好像沙漠找水大海捞针,黄渤运用高科技手段和自身准确判断对徐铮阴魂不散的跟踪,这像是在演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好戏,但徐铮又不时展开反追踪或迷惑或斗争,而王宝强又夹在两者中间左右摇摆,他的傻又让最后的结局变得飘渺不定,三个各自“心怀鬼胎”的人,他

们的目的却不断的冲撞,相互影响,纠缠交错,相当之博弈,观众的心也是跟着此起彼伏。

简单来说,商业片就是大众喜欢什么你就拍什么。中国商业电影产业存在着巨大的潜力,这也迎合了商业片的发展趋势,突出电影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而艺术片追求思想高度。艺术片的语言通常是反常规、蕴含丰富的,故事情节通常是反故事性,荒诞色彩,人物设计多是矛盾性,向内反转,电影主题是形而上哲思,反主流观念。主要有三类感官电影、心灵电影和思维电影。就个人而言,我认为艺术片更具有观赏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