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的安全性分析_0
白内障疾病知识、心理指导、手术治疗及护理措施

白内障疾病的疾病知识、心理指导、手术治疗护理及出院护理健康教育一、疾病知识晶状体混浊影响视力,称为白内障。
白内障是主要致盲眼病,分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代谢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等。
病因较为复杂,可能是环境、营养、代谢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对晶状体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渐进性、无痛性视力减退,最后仅存光感。
眼前出现固定不动的阴影,亦可出现屈光力增强、单眼复视或多视、畏光和眩光等症状。
皮质性白内障最为常见。
按其发展过程分为4期: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
二、心理指导给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白内障手术所需时间不长,但术中需要患者密切配合。
解除患者的恐惧和不安心理,有利于患者对手术的配合。
三、术前指导1、术前点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术后感染。
2、协助患者完善术前检查。
3、术前禁烟酒,预防感冒,保证充足的睡眠。
4、术前一日,嘱患者洗澡、洗头做好个人清洁卫生。
5、术前冲泪道,冲结膜囊预防术后感染。
6、术前学会在平卧位下,按医生要求配合转动眼球,往下看或正视,训练固视。
7、术前遵医嘱点短效散瞳眼药。
8、患者有高血压应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或接近正常范围,糖尿病患者,血糖空腹最好控制在8.5mmol/L以下。
四、术中指导1、手术中不要咳嗽,因咳嗽会增加眼压不利于手术的进行2、手术中请勿移动头部或聊天,否则会影响手术的进行,如有疼痛胸闷等特殊感觉应告知手术者。
3、按医生的要求配合转动眼位。
五、术后指导(一)饮食指导1、指导患者进清淡易消化有营养的软食,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
不可食带有骨刺、坚硬或刺激性食物。
2、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进低盐低脂饮食。
3、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根据血糖情况严格控制饮食。
(二)休息运动体位指导1、术后体位无特殊要求,以平卧位不压迫术眼为宜。
2、术后避免长时间弯腰低头,避免剧烈活动、头部震动。
(三)术后不适的处理1、一般情况下,患者24小时内,可有轻微疼痛,轻度异物感,告知患者不必紧张,不需用止痛药。
白内障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方案

白内障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方案1.白内障有什么治疗方法2.治疗白内障最佳方案是什么?3.白内障人士要注意什么饮食,还有有什么方法可保健眼睛.4.白内障怎么治疗方法?5.白内障早期要怎样治疗?怎样调养白内障有什么治疗方法白内障,大家对它都并不陌生。
白内障主要发病群体是老年人,白内障如果不重视治疗,会导致失明,所以这个很重要,大家一定要知道白内障的治疗方法。
1.第一,白内障的症状是视力减退,在光亮的背景下会看到固定的黑点。
白内障的发病主体是55岁以上的老年人。
白内障不抓紧治疗会导致失明。
2.第二,白内障的治疗方法1:早期白内障患者可以采用些修复晶体的眼药注意养护。
2:白内障早期患者要注意饮食。
3:对于白内障患者不建议采取手术,因为手术会留下后遗症。
3.第三,白内障的治疗方法还可以滴莎普爱思滴眼药,这可以预防治疗白内障。
建议采用饮食控制,同时用美国瞳仁yan贴辅助治疗。
多运动,饮食均衡。
注意事项对于白内障患者,早期发现的话,其实只需注意下日常的饮食或者滴用莎普爱思滴眼液即可。
对于,发现较晚的患者,严重的话还是建议去手术,否则会导致失明。
治疗白内障最佳方案是什么?白内障护理:首先避免强烈的日光照射。
在户外活动时,戴上太阳镜或遮阳帽,可有效预防射线对晶体的损伤。
其次,营养平衡的饮食,多饮水,少吃盐,摄取充分的维生素E、C,不吸烟,并积极预防糖尿病等成人疾病。
第三,除非治病需要,尽可能避免服用药物。
白内障食疗1、枸杞子20克,龙眼肉20枚,水煎煮连续服用有效。
枸杞子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和钙、磷、铁等微量元素。
龙眼肉富含维生素B2、维生素C和蛋白质。
这些营养素均能益精养血、滋补明目。
2、黑芝麻炒熟研成粉,每次以1汤匙冲入牛奶或豆浆中服用,并可加入1汤匙蜂蜜。
黑芝麻富含维生素E、铁和蛋白质,可延缓机体衰老,改善眼球代谢,能维护和增强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
3、猪肝150克,鲜枸杞叶100克,先将猪肝洗净切条,与枸杞叶共同煎煮,饮汤吃肝,每日口服2次,可明目清肝,改善视功能。
玻璃酸钠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观察

玻璃酸钠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联合治疗糖尿病 合并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观察景彩虹…汤如…黄金土(丹阳市人民医院眼科,江苏 丹阳 212300)【摘要】目的:观察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氟米龙滴眼液治疗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糖尿病患者且合并白内障并接受过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单盲数字法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每组各40例。
观察用药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临床症候评分、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患者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时间、泪液分泌长度及泪液中炎症因子浓度变化情况,并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统计不同情况具体数值。
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单药组的82.50%(P<0.05)。
治疗前两组临床症候评分、OSD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及4周后均显著降低,联合组临床症候评分、OSDI评分均明显低于单药组(P<0.05)。
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L、BUT、泪液分泌时间、泪液分泌长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FL、泪液分泌长度均明显下降,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BUT、泪液分泌时间均明显增长,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
治疗前两组泪液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IL)-1、IL-6、IL-8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TNF-α、IL-1、IL-6、IL-8浓度明显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且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概率,联合组为15.00%、单药组为20.00%,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氟米龙滴眼液治疗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术后干眼症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炎症反应,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关键词】玻璃酸钠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糖尿病;白内障;干眼症【中图分类号】R779.66…R77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3)24-0042-04糖尿病已发展世界三大慢性疾病之一十分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由于患者血糖水平高出正常水平,会影响眼球内的晶状体的渗透压,使晶状体吸收过多的水份,导致房水中离子与营养物质的含量失去平衡,酸碱度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容易并发白内障[1]。
糖尿病性眼疾患者的健康指导

1 疾病 知识 指导
糖尿病是一终生 自我保健 的疾病 , 疾病 的控 制不是靠 1 其
2 次住院或一朝一夕的治疗就 能治 愈的。大部分患者需在院 外长期 治疗 , 期间患者的 自我管理能 力及治疗 的依从性 好坏决 定着患者能否有 效地预 防糖尿 病急慢 性 眼疾并 发症的 发生 和
~
发展。因此 , 糖尿病性 眼疾患者的健康 指导在 眼科 住院患者 中 显得尤为重要。亦是其住院患者护理的一项长期 、 连续 的工作。
会报告如下 。
4 运动指 导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性眼疾患者的必要辅助治疗手段, 这对于
维持其热量平衡和降低体重 , 高机 体对胰岛素的敏感 性 , 提 有效 发挥药物的降糖作用 , 改善血糖 和脂 肪的代谢 紊乱, 加强心肌 的 力度及肺活量 , 改善肺 的通气功能及消化功能 , 增加胃肠蠕动 , 减 少腹胀便秘; 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 发症的发生 和发展 , 对增加愉 悦感 , 树立生活 自信心具有积极的作用。运动疗法的指导根据患
我保健能力和健康水平 , 和预 防糖尿病性 眼疾的发生和 发 减轻 展。 改善患者视力及其生存质量具有 重要的临床意义 。2 0 05年 1月至 2 0 0 6年 6月 , 我科共 收治 8 2例糖尿病性 眼疾患者 , 临 经 床精心治疗与护理 , 取得 了满 意疗 效 , 现将护 理 中健 康指导 体
7%/日; 白质为 2 % ~ 0 0 蛋 0 3 %/日; 脂肪 占 1% ~2 %/ 5 0 日。肥
胖者给予低热量饮食 , 以控制体重 , 对消瘦者则要提高饮食总 热 量 , 使体重达到正常标准。每顿间隔时间不超过 5 时, 食 以 小 忌 单糖或双糖食物如糖果 、 点心 、 甜饮 料、 油炸食 物。多食蔬菜 、 优 质蛋白、 高粗纤维素 、 高碳水化合物 、 高维生素及低脂食物 。禁烟 酒。 因吸烟可致体内 C 0增加造成体内相对缺氧及血小板凝聚 , 加 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 而酒精可加重眼部的损伤 。
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眼底病变的临床资料分析与研究

临床经验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眼底病变的临床资料分析与研究王福海 任洪义 尹雅丽 白 艳青县人民医院眼科 河北省青县 062650【摘 要】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眼底病变的临床疗效,以供参考。
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白内障合并不同程度眼底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手术同时进行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对合并眼底病变的患者同时给予激光治疗或药物治疗,观察30例患者手术治疗后视力情况,人工晶状体位置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所有手术人工晶状体位置良好,术后有28只眼(84.85%)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术后视力提高在两行以上的有21只眼(63.64%),术后视力无改变的3只眼(9.1%)。
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高眼压及炎症反应经治疗后均有缓解,能够在治疗后消失。
结论:对于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眼底病变的治疗,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白内障;眼底病变;晶状体超声乳化;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统计糖尿病是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其中糖尿病性白内障是较为常见的,在临床上通常将糖尿病性白内障分为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和假性糖尿病性白内障两种。
为探讨璃体手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1]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眼底病变的临床疗效,以3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眼底病变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白内障合并不同程度眼底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3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眼底病变患者均为二型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平均血糖为7.94mmol/L,共33眼,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
患者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为(56.48±4.64)岁;糖尿病病程3~12年;晶状体浑浊情况:2级核15眼,3级核14眼,4级核4眼。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变与眼屈光变化的临床研究

病 病情 变 化情 况 。 为进 一步 探讨 Ⅱ型糖 尿
病 患者 血 糖水 平 与 屈光 度之 间 的关 系 , 笔 2 结果 者 对 10 Ⅱ型糖 尿病 合并 屈光 不 正患 者 8例 临床 资 料进 行 了回顾 , 并总 结报 道如 下 。 1 0 患 者 3 0 限 均 为 近 视 屈 光 例 8 6只 不正 。 力检查发 现患者 视 力在0 4 视 . 以
本研 究检 测数 据均 经S S 3 0 行 期症 状 不 明显 , 病 缓 慢 且 较 为 隐 匿 , P S 1 .进 起 故
如何 早期 诊断 糖 尿病 并 及 时干 预 、 疗 其 治 并 发 症 成 为 了 目前 临 床 上 亟 待 解 决 的 重 要 难题 。
变 化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能 及时 地 反应 出糖 尿 简单 回 归分析 。
糖 尿 病 眼部 并 发症 较 多 , 主要 包 括视 网膜 病 变 、 视神 经病 变 、 晶状 体 屈 光 度 改
下者 9 , 力 0 5 .者 膜 病 变属 例 视 . ~0 6 4 例 视 白 青 其
1 资料 与方 法
11 一 般资 料 .
近 些 年 Ⅱ型糖 尿病 发 病 率 有 明显 升 查 表进 行视 力检测 , %左右 , 其 中 Ⅱ型糖 尿病 d9 %2 而  ̄ 0 【, 】 采用 电脑及 检影 镜 进 率为 4 高 趋 势 , Ⅱ型 糖 尿病 引发 的 糖尿 病 眼病 行 验 光 , 进 行 眼 底 检 查 , 录 患 者 屈 光 且 1型糖 尿病 引起 的 各 种 并 发 症 相 继 增 由 并 记 I
0 8 .者 2 例 。 8 例 患者 近 视 性 屈光 于 糖 尿病 眼病 中最 为严 重 的病 变 , 生相 . ~10 9 1O 发 度 为一 .5 0 7 D~一 .D 所 有患 者 中 有9 30 例 对 较 晚 ; 屈光 度 改 变 则 发 生 相 对 较 早 , 而
糖尿病人白内障手术治疗及体会

患者均 为 Ⅱ型 糖 尿病 。 糖尿 病病 史 5年 以下患 者 6 , ~1 年 者 1 例 5 0 1例, 1 5 1 ~1 年者 9例, 所有患 者均 在我院或外 院 进 行正 规糖 尿病 降血 糖 治疗 , 术 前 空腹血糖 水 平均 控 制 在 8 0 mm lI . o 以下 , 糖 / 尿 阴性 。 1 3 术前检 查 . 常规 裂隙灯显 微镜检 查, 眼底 检查 及 A B超 检 / 查 。视力 为光感 ~0 2 .。5米光感 、 米光 定位 、 1 红绿 色觉检查均 无异常 , 眼压均正 常。
1 1 一般 资料 .
糖尿病性 自 内障患 者 2 6例, 中男性 2 其 2例, 女 性2 4例, 年龄 5 ~8 2 4岁, 术后 随诊 时间为 6 4个 ~2
月。
术后 常规 静滴 抗 生 素 3 , 0 ~5d 2 %甘露 醇 2 0 5 ml 滴 1 静 ~2次, 口服 消炎痛 5 , ~7d 庆大 霉素 加地 塞米 松结膜 下或球侧 壁注射 3 , ~4d 并从 术后 第 ld 开始滴 氧氟沙星 加地 塞 米松 眼 药水 , 时继 续仍使 同 血糖控 制在 8mmo [以下。 l / 2 结 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 糖尿
病 已成为 现 代社 会危 害 人类 健康 最 重 要 的 疾 病之 且患者呈 逐年 上 升趋 势 。糖尿 病性 白内 障是常 见的糖尿病并发 症 , 尿病 的 全身 并发 症和 糖 尿病 糖 性视 网膜病变增 加 了此 类 型 白 内障手 术 的复 杂性 ,
3 讨 论
术前 3d使 用 非 甾体类 药 物的 滴 眼剂, 常规 使 用抗 生素眼水清 洁结膜囊 。术前 用复方托吡卡胺 滴 眼液 散瞳并用 1 地卡 因滴眼液表 面麻 醉术眼 。手 % 术用 2 %利多 卡 因与 . %布 比 。 05 因注 射 液各 2 5 . m 混 合作球后 浸润麻| , 1 粹 间断 压迫 眼球约 5mi n以 使眼压降 至理 想水平 , 上直肌牵 引固定, 以穹窿部 为 基底 作结膜瓣 . 角膜 缘 后 2mm 做直 线 切 L,板 于 ]
白内障术后残留屈光不正的临床治疗及效果观察

白内障术后残留屈光不正的临床治疗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残留屈光不正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860例,均经由白内障摘除及植入人工晶状体,治疗术后残留屈光不正者83例,分析其屈光不正治疗情况。
结果:白内障治疗术后残留屈光不正者83例,行LASKE治疗后,裸眼视力复查结果,≥1.0者52例62.65%,≥0.8者73例(87.95%),球镜度数水平低于±1.0D者77例(92.77%),低于±0.5D者57例(68.67%),柱镜度数低于±1.0D者73例(87.95%),低于±0.5D者53例(63.83%);经HAZA分级为0.5级者7例(8.43%),0级76例(91.57%);无继发并发症。
结论:白内障术后残留屈光不正患者采用LASEK方案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白内障术后;屈光不正;LASEK;临床效果白内障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于老年人群,而且并发症诸多,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而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方式的逐渐改变,随之而来的是诸多疾病发生率的逐年提升,白内障也包含在内,尤其是白内障后残留屈光不正,诱发因素主要包括人工晶体屈光度未精确计算,以及其他等诸多因素,目前多经手术治疗[1-2]。
本次研究选择2012年3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860例,均经由白内障摘除及植入人工晶状体,分析其术后残留屈光不正及其治疗情况,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2012年3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860例,均经由白内障摘除及植入人工晶状体进行治疗,术后残留屈光不正83例,其中男53例(55眼),女30例(31眼),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9.57±6.58)岁,既往白内障病程2.5d-1a,白内障治疗术后0.5-1.5a,人工晶体植入至少6个月,术后残留近视屈光度范围-0.35至+2.16D,平均屈光度(-1.54±0.85)D,散光屈光度范围+1.47至-2.36D,平均屈光度(-0.75±0.37)D,经测量,角膜中心厚度范围496-585μm,中心厚度平均(540±21)μ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的安全性分析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
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
方法根据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接收的68例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共有患眼98只,同期选取68例非糖尿病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以及并发症和治疗效果。
结果糖尿病足有98只患眼,经过矫正后,视力超过0.5的患眼共40只,占该组的40.82%,非糖尿病组共有45眼,占该组的45.92%,两组患者屈光不正矫正结果和视力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足并发症几率是23.47%,对照组是12.24%,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处理后,对视力无影响,均恢复正常。
结论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术前控制其饮食,使用降糖药物,稳定血糖水平,然后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可以让患者的白内障得到治疗,矫正屈光度,提升视力,并且要对患者视网膜病变治疗进行准备工作。
标签: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屈光不正;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数量都在不断增加,该疾病并发症多,特别是眼部疾病,白内障在眼部并发症中发病率较高[1]。
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和晶状体内糖代谢异常有直接联系,晶状体内葡萄糖含量较高,醛糖还原酶活性较高,将葡萄糖转变成山梨醇,堆积在晶状体内,所以晶状体纤维肿胀变性[2]。
糖尿病患者发生白内障的几率比非糖尿病患者要高出许多,而且,屈光度矫正困难,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所以,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手术后患者视力恢复是眼科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
此次该院对68例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来进行研究,探讨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月该院共接收了68例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均确诊为糖尿病,共有男性患者38例,患眼54只,女性患者30例,患眼44只,最小患者38岁,最大患者62岁,糖尿病病程6~16年,白内障病程1~5年。
共有21例1型糖尿病患者,47例2型糖尿病患者,选取同期68例共98眼非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来作为对照组,两组的一般性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1.2 治疗方法
术前检查:全部患者术前都接受了裸眼视力、屈光度数、视力矫正和角膜曲率等等检查,掌握患者的手术指征,根据检查的结果来分析患者的眼轴、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等等的状态,使用SRKII公式计算将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度数。
观察患者的血糖水平,心电图显示结果,为手术提供参考。
术前血糖控制:所有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组患者在刚进入医院接受治疗时,检测其血糖水平,空腹状态为5.62~10.52 mmol/L,我们给患者使用了降糖药物控制其血糖水平。
按照标准糖尿病控制方案来进行治疗,术前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良好,空腹血糖测量可以保持在5.45~7.13 mmol/L之间。
手术方法:研究中的两组患者均采取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联合治疗,术前均要散瞳,使用爱尔卡因进行麻醉;使用超声乳化来将晶状体核吸出,将残留皮质吸净,然后将人工晶状体植入,添加灌注液,不对切口进行缝合;术后,使用地塞米松2 mg进行结膜下注射,手术过程对患者的心电状态进行监测。
术毕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对术眼进行滴眼治疗,持续两周。
1.3 统计方法
我们将获取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 13.0软件来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糖尿病足有98只患眼,经过矫正后,视力超过0.5的患眼共40只,占该组的40.82%,非糖尿病组共有45眼,占该组的45.92%,两组患者屈光不正矫正结果和视力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足并发症几率是23.47%,对照组是12.24%,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为眼压上升不足30 mm Hg的换色会用了降眼压药物治疗,3 d内患者的眼压便能恢复正常,角膜水肿患者接受促角膜术后愈合药物,3 d内均缓解,瞳孔轻微粘连患者接受2.5 mg的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后,3 d前方内渗出物被吸收,粘连情况消失,患者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处理后,对视力无影响,均恢复正常。
3 讨论
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临床发病率高,而且病情发展快速,严重患者在几天内就会演变成晶状体浑浊状态,屈光度发生较大的改变,患者血糖上升后,近视加深,血糖降低时,表现为远视[3]。
目前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眼内科手术使用比较多,超声乳化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联合使用的效果比较好。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手术切口比较小,角膜内皮受到的损伤想,术后恢复速度快,术后角膜手术源性散光小,这些优点使得其临床应用比较多[4]。
根据研究显示,该手术治疗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
不正患者的效果比较突出,患者的视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临床中的治疗效果突出,恢复速度快。
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使用超声乳化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要求注意以下的一些事项:①术前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手术过程中因为手术创伤导致的应激反应会让患者的血糖上升,术前如果不控制患者的血糖,那么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其他的并发症,或者术后引起并发症,降低了手术的治疗效果,增加了患者的手术风险度,术后角膜切口愈合情况不佳,有感染的风险存在。
所以,术前需要对患者的血糖指数进行控制,保持在 5.10~7.20 mmol/L,如果不在这个范围,那么手术的风险性就会极大的提升。
②术前为患者散瞳。
糖尿病患者术前散瞳能够让手术的操作更加简单,不散瞳则会在手术过程中瞳孔缩小,手术的操作难度增加,超声乳化头可能会让患者的虹膜受到损伤,导致出血、变形、色素脱失等等情况,严重患者,其晶状体破裂,晶状体沉入玻璃体,导致植入失败。
③做好连续环形撕囊。
连续环形撕囊能够增强抗拉力,碎核和吸注的时候,囊袋内部就能够完成,植入晶状体后,能够保证其位置的正常,术后不会有炫光,虹膜受到的刺激也比较少,术后炎症发生率较低,眼科手术成功率高,患者的视力提升明显。
在此次研究中,糖尿病足有98只患眼,经过矫正后,视力超过0.5的患眼共40只,占该组的40.82%,非糖尿病组共有45眼,占该组的45.92%,两组患者屈光不正矫正结果和视力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足并发症几率是23.47%,对照组是12.24%,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处理后,对视力无影响,均恢复正常。
结果表明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的角膜水肿几率比非糖尿病足患者要高,这是因为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的房水中葡萄糖长期过高,角膜葡萄糖代谢无法正常进行,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发生了异常变化;而且,手术过程中使用超声乳化的机械振荡以及温度上升会让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提升。
眼压上升是术后一过性反应上升,使用降眼压药就能够让眼压降低到正常状态,这和糖尿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瞳孔轻度粘连,前房纤维蛋白渗出等是无菌性炎症的表现,采取抗炎、散瞳等治疗措施能够及时改善,和糖尿病之间无必然联系。
总而言之,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术前合理的控制其饮食,使用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让患者的血糖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然后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就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手术进行顺利,患者的屈光度顺利矫正,视力提升明显,而且能够为视网膜病变诊治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 苏易云.糖尿病白内障76例患者超声乳化术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4):1705-1707.
[2] 刘喆.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糖尿病白内障治疗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5):55.
[3] 施虹,钟亚夫.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摘除术后泪膜的变化[J].浙江
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4):390-392.
[4] 梁素敏.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