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果金樱子和金樱子质量比较研究薄层色谱鉴别显微鉴定

合集下载

金樱子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金樱子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XXXXXXXXXXX有限公司原料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1 品名:1.1 中文名:金樱子1.2 汉语拼音:Jinyingzi2 代码:3 取样文件编号: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5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7 检验操作规程:7.1 试药与试剂:乙醇、乙酸乙酯、甲醇、金樱子对照药材、三氯甲烷、甲酸、硫酸、无水葡萄糖。

7.2 仪器与用具:电子天平、水浴锅、烘箱、硅胶G板、马弗炉、超声波清洗器、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7.4.1取本品制片置10×10显微镜下做显微观察。

7.4.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金楼子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垸-乙酸乙酯-甲醇-甲酸(5 : 5 : 1 : 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C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7.5 检查:7.5.1水分不得过18.0%(附录15 第二法)。

7.5.2总灰分不得过5.0%(附录17)。

7.5.3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附录58)测定,不得过150mg/kg。

7.6 含量测定: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经105°C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60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lml中含无水葡萄糖0. 6mg)。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5ml、1.0ml、1. 5ml、2. 0ml、2. 5ml,分别置50ml量瓶中,各加水至刻度,摇勾。

金樱子配方颗粒提取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指纹图谱研究

金樱子配方颗粒提取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指纹图谱研究

金樱子配方颗粒提取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指纹图谱研究目的:優化金樱子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并初步建立该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及指纹图谱。

方法:以金樱子药材出膏率和金樱子多糖提取率为指标,以提取次数、加水量和提取时间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金樱子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金樱子配方颗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对金樱子配方颗粒中的金樱子多糖(以D-无水葡萄糖计)进行含量测定。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金樱子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以8号峰为参照,绘制10批金樱子配方颗粒样品的HPLC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

结果:优选提取工艺为8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金樱子药材平均出膏率为51.07%(RSD=0.58%,n=3)、金樱子多糖平均提取率为22.17%(RSD=0.58%,n=3)。

金樱子配方颗粒样品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好。

UV 法测定D-无水葡萄糖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010 8~0.054 2 mg/mL(r=0.999 1);金樱子多糖定量限为0.070 3 mg,检测限为0.014 0 m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为97.3%~100.8%(RSD=1.33%,n=9)。

10批金樱子配方颗粒样品的HPLC图谱有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37;经验证,该10批金樱子配方颗粒样品的HPLC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结论:金樱子配方颗粒的优化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所建的指纹图谱可为金樱子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ABSTRACT OBJECTIVE: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and establish the quality standard and fingerprint of Rosa laevigata formula granules primarily. METHODS:Using the yield of extract and extract rate of R. laevigata polysaccharide as index,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R. laevigata formula granules was optimized by orthogonal test with water amount,extraction times and extracting time as factors. Validation test was also conducted. TLC was used to identity R. laevigata formula granule qualitatively. The content of R. laevigata polysaccharide (by D-glucosum anhydricum)in R. laevigata formula granules was determined quantitatively by UV spectrophotometry. HPLC method was adopted to establish the fingerprint of R. laevigata formula granules. Using No. 8 peak as reference,HPLC chromatograms of 10 batches of R. laevigata formula granules were drawn. The similarity of samples was evaluated by using TCM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 Similarity Evaluation System (2012 edition)to determine common peak. RESULTS:The optimal extraction technology was as follows as 8-fold water,extracting for 2 times,2 h each time. The average yield was 51.07% (RSD=0.58%,n=3)and the average extraction rate of polysaccharide in R. laevigata was 22.17% (RSD=0.58%,n=3). TLC spots of R. laevigata formula granules were clear and well-separated. In UV test,the linear range of D-glucosum anhydricum were 0.010 8-0.054 2 mg/mL (r=0.999 1),respectively;for R. laevigata polysaccharide,the limit of quantitation was 0.070 3 mg,and the limit of detection was 0.014 0 mg;RSDs of precision,s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tests were lower than 2%;average recoveries were 97.3%-100.8% (RSD=1.33%,n=9). There were 8 common peaksin HPLC fingerprints of 10 batches of samples,and the similarity was higher than 0.937. After validation,HPLC chromatograms of 10 batches of sample had good consistency with reference fingerprints. CONCLUSIONS:The optimized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R. laevigata formula granules is stable. Established fingerprin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quality evaluation of R. laevigata formula granules.KEYWORDS Rosa laevigata;Formula granules;Extraction technology;Orthogonal test;TLC;UV spectrophotometry;HPLC;Content determination;Fingerprint金樱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的干燥成熟果实。

金樱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金樱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金樱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者:许耀珑张舒恬谢玮铭黄斌陈芊茜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年第20期【关键词】金樱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金樱子为常绿攀援灌木,蔷薇科植物,长达5m,茎具倒钩状皮刺和刺毛。

又称倒挂金钩,以成熟果实入药。

性喜温暖,向阳而生,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1]。

金樱子果营养丰富,含20余种氨基酸,18种矿物元素以及果糖、柠檬酸、苹果酸、维生素、皂甙等成份。

此外还含有丰富的锌和硒等矿质元素。

这些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保健和防癌均有很好的效果。

金樱子植物全身均可应用[2],除果实外,其根、叶、花均作为药物收载于不同年代的本草古籍中。

《中国药典》中对金樱子的性状、鉴别、功能与主治等作了详细的介绍。

2002年,中国卫生部正式将金樱子归入保健品[3]。

由于金樱子可以药食两用,为了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开发,促进其更广泛的应用,本文对金樱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为今后进行产品的开发及推广打下基础。

1化学成分1.1三萜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一般先用乙醇或甲醇提取,然后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获得稠状浸膏,再分别用石油醚、丙酮、乙酸乙酯萃取,减压浓缩后得到。

金樱子中三萜类成分主要为五环三萜类,包括齐墩果烷型、乌苏烷型和羽扇豆烷型三种类型,其中以乌苏烷类化合物最多[4]。

田雨浓等[5]首次对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光果金樱子进行化学成分研究。

目前,在研究光果金樱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方面,国内外都很少去研究。

《中国药典》仅收载金樱子作为传统中药金樱子的药材来源,并没有收载光果金樱子。

1.2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的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

王健[6]采用正交实验法从金樱子中提取出总黄酮,以芦丁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樱子中总黄酮的含量。

1.3甾体类化合物甾类化合物是一類激素类药物,为重要的生命元素,对具有甾体骨架的天然产物进行结构修饰可得到各种甾体药物。

金樱子中的甾体类化合物主要有β-谷甾醇[7]、豆甾-3α等。

HPLC法同时检测金樱子果实中两种三萜化合物的含量

HPLC法同时检测金樱子果实中两种三萜化合物的含量
采用 冷 凝 回 流 提 取 工 艺ꎬ 以 体 积 分 数 为
D - 吡喃葡萄糖苷( 皂苷) 标准品ꎬ沈阳化工大学
85 % 的乙醇水作为溶剂进行提取. 14 5 kg 干燥
工大学化工与制药研究室) .
醚ꎬ每次 60 minꎻ然后将金樱子果实晾干ꎬ并将其
化工与制药研究室制备( 样本现保存在沈阳化
粉碎的金樱子果实回流提取 3 次ꎬ流动相为石油
HPLC 法同时检测金樱子果实中两种三萜化合物的含量
高品一1ꎬ2 ꎬ 司星星1 ꎬ 张文超1 ꎬ 刘学贵2ꎬ3 ꎬ 李丹琦2ꎬ4
(1. 沈阳化工大学 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ꎬ 辽宁 沈阳 110142ꎻ
2. 沈阳化工大学 功能分子研究所ꎬ 辽宁 沈阳 110142ꎻ)
3. 沈阳化工大学 硼镁资源开发与精细化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ꎬ 辽宁 沈阳 110142ꎻ
139 9( C - 13 ) ꎬ42 1 ( C - 14 ) ꎬ29 2 ( C - 15 ) ꎬ
分别 为 39 169 3ꎬ 29 118 7ꎻ 39 457 9ꎬ 29 688 1ꎻ
38 3( C - 10 ) ꎬ24 1 ( C - 11 ) ꎬ127 9 ( C - 12 ) ꎬ
量的具体方法ꎬ为完善其质量标准和有效控制其
质量提供依据.
1 实验部分
1 1 仪器与材料
LC3000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ꎬ北京创新通恒
科技有限公司ꎻpromosil C18 高效液相色谱柱ꎬ
天津博纳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ꎻR - 3 旋转蒸发
仪ꎬ瑞士步琪有限公司ꎻ电子天平 BS - 224Sꎬ赛
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ꎻSHZ - D( Ⅲ) 循
金樱子浓缩液ꎬ将浓缩液继续挥发干溶剂变成浸

金樱子的真伪鉴别

金樱子的真伪鉴别

金樱子的真伪鉴别
姚承京;曹璐玮
【期刊名称】《中南药学》
【年(卷),期】2003(1)4
【摘要】金樱子为常用中药,始载于<雷公炮炙论>.<开宝本草>曰:是今之刺梨子,形似榅桲而小,色黄、花白,在处有之.<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所载金樱子均为本品,即来源于蔷薇科植物金樱子(ROSd laevigata Michx)的果实.义名刺藤棘、白玉带等.有固精、缩尿、涩肠、止带之功效[1].因近几年药材市场的昆乱,在工作检查时,经常发现一些经营单位和使用单位将山刺玫(Rosa dauuricaPall.)的果实冒充金樱子,为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别对比,以供有关专业人员参考.
【总页数】1页(P236-236)
【关键词】金樱子;中药;蔷薇科;刺玫果
【作者】姚承京;曹璐玮
【作者单位】临沂市药品检验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R282.5
【相关文献】
1.药材真伪是中药疗效的关键木香、术类、牛黄的真伪鉴别 [J],
2.药材真伪是中药疗效的关键天麻、珍珠、砂仁的真伪鉴别 [J],
3.药材真伪是中药疗效的关键麝香、冬虫夏草、沉香的真伪鉴别 [J],
4.快速鉴别葡萄籽提取物真伪薄层鉴别法有效提升鉴别效率 [J], 高娟;
5.邮票鉴别有了国家标准--首项邮票真伪鉴别技术规范GB/T 37087-2018《邮票鉴别技术条件》国家标准颁布实施 [J], 王恒义[1];罗隽[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樱糖浆的薄层色谱鉴别

金樱糖浆的薄层色谱鉴别

金樱糖浆的薄层色谱鉴别来源:青年人() 更新时间:2010/3/24 16:50:12 【字体:小大】摘要以0.5%羧甲基纤维素纳溶液—硅胶G按2.5∶1(ml:g)混匀,制成厚0.3mm的薄层板,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5∶3)为展开剂,上行展开约15cm,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置110℃烘箱中烘约5分钟,可得到清晰且重现性好的薄层图谱,作为金樱糖浆中金樱子的定性鉴别。

关键词金樱糖浆金樱子薄层色谱鉴别中图分类号R284.1金樱糖浆是由金樱子、五味子、菟丝子、车前子、甘草等制成的纯中药制剂,我院使用金樱糖浆已有30多年的历史,用于遗尿尿频、遗精滑精、崩漏带下等病临床疗效显著。

我们经过实验,在原有的理化鉴别的基础上,运用薄层层析技术进行了本品的鉴别,使制剂质量控制标准进一步提高,确保药品的质量。

1 实验材料金樱糖浆(本院制剂室提供,批号为980325、980412、980506);金樱子被购于柳州市医药总公司,经本院陈桂林副主任中药师鉴定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的干燥成熟果实;硅胶G60型(中国青岛海洋化工集团公司,批号为9644);羧甲基纤维素纳(化学纯,层析用);甲苯、乙酸乙酯、甲酸、无水乙醇均为分析纯试剂。

2 方法与结果2.1 对照药材液取金樱子对照药材15克,去核、去毛,加水60ml,浸泡约10分钟后煮沸并保持沸腾30分钟,滤过,滤液放冷后用30ml乙酸乙酯分两次萃取(每次15ml),合并萃取液,水浴蒸干,残渣用少量无水乙醇溶解并定容至1ml备用。

2.2 供试液量取金樱糖浆10ml,加水15ml,混匀,用30ml乙酸乙酯分两次萃取(每次15ml),合并萃取液,水浴蒸干,残渣用少量无水乙醇溶解并定容至1ml备用。

2.3 阴性对照液按金樱糖浆生产工艺制备不含金樱子的糖浆,取此糖浆1 0ml,按供试液的制备方法制备即得。

2.4 薄层板的制备取硅胶G及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按1∶2.5(g:ml)置乳钵中混匀,以0.3mm薄层涂敷框手工制成10cm×20cm薄层板,晾干后置110℃烘箱中活化30分钟备用。

蔷薇科果实类5种药材的抗氧化活性比较及多酚成分分析

蔷薇科果实类5种药材的抗氧化活性比较及多酚成分分析

蔷薇科果实类5种药材的抗氧化活性比较及多酚成分分析目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收载的5种蔷薇科果实类药材(木瓜、山楂、覆盆子、金樱子和乌梅)为实验对象,采用不同溶剂提取和不同溶剂萃取,探索5种药材抗氧化活性大小及各药材的抗氧化活性成分群的极性分布。

建立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方法,快速表征五种药材萃取物中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建立HPLC相关方法测定各药材多酚类物质,分析五种药材主要多酚成分。

通过本实验以期为蔷薇科果实类药材抗氧化活性物质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1建立抗氧化活性评价体系,筛选提取溶剂,考察五种药材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存在的萃取部位本研究采用清除自由基法及氧化还原法两类方法,从甲醇、乙醇和丙酮中筛选提取溶剂,并选择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作为萃取溶剂,综合评价五种药材不同萃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

通过DPPH法,ABTS法,Fenton法和FRAP法确定合适提取溶剂,考察宣木瓜不同萃取部位对自由基及Fe3+的清除效果,根据评价方法结果为其他四种药材确定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筛选提取溶剂,综合评价抗氧化活性,对比讨论不同药材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各药材不同萃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大小。

2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多酚含量并分析其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不同药材醇提物及各药材不同萃取部位的总多酚含量,运用SPSS软件分析不同药材提取物及各药材不同萃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大小与多酚含量的相关性。

3建立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法检识五种药材不同萃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成分选择聚酰胺板为薄层板,DPPH为显色剂,对各药材不同萃取部位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多酚成分采用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法检识,进行定性测定,确定各药材不同萃取部位中主要多酚成分。

4建立HPLC法,对五种药材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部位中所含多酚成分进行辨识并测定各成分含量。

采用HPLC法,选择C18色谱柱,甲醇与磷酸水溶液(p H2.2)为流动相,采用波长切换法,对五种蔷薇科果实类药材的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部位进行液相色谱分析,进一步确定各药材活性部位多酚类物质成分,比较五种药材的共性和特性。

金樱子和光果金樱子性状试析.docx

金樱子和光果金樱子性状试析.docx

金樱子和光果金樱子性状试析1仪器与试药1.1仪器FA1104A电子天平(XX精天电子仪器有限公司);DF??20流水式高速中药粉碎机(温岭市大德中药机械有限公司);超声波清洗仪(东莞市三源超声波设备有限公司,频率80kHZ,功率20XX年12月下旬采自惠州市象头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经惠州学院生命科学系柴素芬副教授鉴定为蔷薇科植物光果金樱子Rosalaevigatavar.Leiocarpus的成熟果实,于烘箱中50℃干燥,粉碎。

金樱子经惠州学院生命科学系柴素芬副教授鉴定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RosalaevigataMichx.的干燥成熟果实,于烘箱中50℃干燥,粉碎,来源见表1。

2方法与结果[1,4]2.1性状鉴别金樱子为花托发育而成的假果,呈倒卵形,长2~3.5cm,直径1~2cm。

表面红黄色或红棕色,有突起的棕色小点,系毛刺脱落后的残基。

顶端有盘状花萼残基,中Y有黄色柱基,下部渐尖。

质硬。

切开后,花托壁厚1~2mm,内有多数坚硬的小瘦果,内壁及瘦果均有淡黄色绒毛。

气微,味甘、微涩。

与金樱子相比,光果金樱子外表光滑无刺,表面没有毛刺脱落后形成的棕色突起小点,其他同金樱子。

2.2粉末显微鉴别金樱子①非腺毛:淡黄色,多单细胞,长505~1836μm,直径16~31μm,中Y膨大呈囊状,有孔沟,表面常有螺旋状的斜条纹,胞腔内含黄棕色物。

②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厚,内含黄棕色物。

③下皮细胞:表面观类方形或类多角形,直径15~36μm。

④草酸钙方晶,多见,长方形或不规则棱状,直径16~40μm,簇晶少见。

⑤导管:多为螺纹、环纹,少网纹、具缘纹孔导管,直径8~20μm。

⑥薄壁细胞:多角形,木化,具纹孔,含黄棕色物。

⑦纤维:黄色,长梭形或条形,多成束,壁木化,孔沟明显,长约1071μm,直径16~20μm。

⑧树脂块:不规则形,黄棕色,半透明。

⑨果实表皮刺纵切面:外表皮细胞1列,切向延长或类方形,小。

下皮层细胞径向延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果金樱子和金樱子质量比较研究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0-10-27 10:44:00 ]阅读:99编辑:studa20作者:林芳花,彭永宏,柴素芬,何淑华【摘要】目的对光果金樱子和金樱子进行质量研究,并比较其异同,为金樱子质量标准的完善及光果金樱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除光果金樱子果实光滑无刺外,二者的性状基本一致,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行为相似;光果金樱子多糖质量分数为(36.42±0.05)%,金樱子多糖的平均质量分数为38.46%。

结论光果金樱子外观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行为和多糖含量与金樱子相似,有可能作为金樱子的来源。

【关键词】金樱子;光果金樱子;质量研究;多糖;性状;显微;薄层色谱(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Research Institute ofBiotechnology,Huizhou College,Huizhou,Guangdong516007,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Rosa laevigata Michx.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mprehensiv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n Rosa laevigata var. Leiocarpus.MethodsMacroscopic,microscopic and TLC were used for identification,and phenol sulfuric acid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polysaccharide.Results Both Rosa laevigata var. Leiocarpus and Rosa laevigata Michx. presented resemblance in appearance,microstructure and TLC behavior except that the fruits of Rosa laevigata var. Leiocarpus have a smooth surface without any thorn.The average polysaccharide content of Rosa laevigata var. Leiocarpus was (36.42 ± 0.05)%,and that of Rosa laevigata Michx.was 38.46%.Conclusion Rosa laevigata var. Leiocarpus and Rosa laevigata Michx.were similar on appearance,microscopic structure,TLC and polysaccharide content.Rosa laevigata var. Leiocarpus may be a new source of Rosa laevigata Michx.Key words:Rose laevigata Michx.; Rosa laevigata var.Leiocarpus;quality research; polysaccharide; appearance; microscopic structure;TLC金樱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的干燥成熟果实,10~11月果实成熟变红时采收,干燥,除去毛刺。

其味酸、甘、涩,性平,归肾、膀胱、大肠经,具有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等[1]。

光果金樱子Rosa laevigata var. Leiocarpus 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变种,为广东省特有的植物品种,与金樱子相比变异点在于叶稍薄,果光滑无刺[2-3]。

《中国药典》规定金樱子作为金樱子药材来源,而没有收载光果金樱子。

光果金樱子与金樱子植物亲缘相近,可能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和功效,但目前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

光果金樱子表面光滑,采收加工时不需除刺,如能作为金樱子药材来源,可大大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本文对光果金樱子和金樱子进行质量比较研究,为完善金樱子的质量标准和综合开发利用光果金樱子资源提供参考。

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FA1104A电子天平(上海精天电子仪器有限公司);DF20流水式高速中药粉碎机(温岭市大德中药机械有限公司);超声波清洗仪(东莞市三源超声波设备有限公司,频率80 kHZ,功率200 W);723E(天津喀纳斯光学分析仪器有限公司);1600X生物显微镜(上海浦东物理光学仪器有限公司),HH S2水浴锅(江苏省金坛市环宇科学仪器厂)。

1.2 试药无水葡萄糖为分析纯,于105 ℃烘干至恒重备用;薄层层析用硅胶G(青岛市市北区海化干燥剂厂);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光果金樱子于2009年12月下旬采自惠州市象头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经惠州学院生命科学系柴素芬副教授鉴定为蔷薇科植物光果金樱子Rosa laevigata var. Leiocarpus的成熟果实,于烘箱中50 ℃干燥,粉碎。

金樱子经惠州学院生命科学系柴素芬副教授鉴定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的干燥成熟果实,于烘箱中50 ℃干燥,粉碎,来源见表1。

2 方法与结果[1,4]2.1 性状鉴别金樱子为花托发育而成的假果,呈倒卵形,长2~3.5 cm,直径1~2 cm。

表面红黄色或红棕色,有突起的棕色小点,系毛刺脱落后的残基。

顶端有盘状花萼残基,中央有黄色柱基,下部渐尖。

质硬。

切开后,花托壁厚1~2 mm,内有多数坚硬的小瘦果,内壁及瘦果均有淡黄色绒毛。

气微,味甘、微涩。

与金樱子相比,光果金樱子外表光滑无刺,表面没有毛刺脱落后形成的棕色突起小点,其他同金樱子。

2.2 粉末显微鉴别金樱子①非腺毛:淡黄色,多单细胞,长505~1836 μm,直径 16~31 μm,中央膨大呈囊状,有孔沟,表面常有螺旋状的斜条纹,胞腔内含黄棕色物。

②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厚,内含黄棕色物。

③下皮细胞:表面观类方形或类多角形,直径15~36 μm。

④草酸钙方晶,多见,长方形或不规则棱状,直径16~40 μm,簇晶少见。

⑤导管:多为螺纹、环纹,少网纹、具缘纹孔导管,直径 8~20 μm。

⑥薄壁细胞:多角形,木化,具纹孔,含黄棕色物。

⑦纤维:黄色,长梭形或条形,多成束,壁木化,孔沟明显,长约1 071 μm,直径16~20 μm。

⑧树脂块:不规则形,黄棕色,半透明。

⑨果实表皮刺纵切面:外表皮细胞1列,切向延长或类方形,小。

下皮层细胞径向延长。

光果金樱子①非腺毛:单或多细胞,长505~1 840 μm,直径10~30 μm,壁厚或较薄,木化或微木化,表面常有略弯曲的斜条纹,胞腔内含黄棕色物。

②导管:多为环纹。

③纤维:长至1 070 μm,直径16~20 μm,壁木化,多为条形,梭形少见。

④表皮细胞、下皮细胞、草酸钙方晶、薄壁细胞、树脂块等同金樱子。

光果金樱子和金樱子质量比较研究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0-10-27 10:44:00 ]阅读:99编辑:studa202.3 薄层色谱鉴别分别取光果金樱子、不同来源金樱子粉末2 g,各加乙醇30 mL,超声处理3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 mL使溶解,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30 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参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溶液各2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体积比5∶5∶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于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光果金樱子与金樱子在相同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结果见图1。

2.4.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经105 ℃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60 mg,精密称定,置100 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 mL中含无水葡萄糖0.6 mg)。

2.4.2 线性关系的考察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5、3.0、4.5、6.0、7.5 mL,分别置50 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

分别精密量取上述溶液2 mL,置具塞试管中,各精密加4%苯酚溶液1 mL,混匀,迅速精密加入硫酸7 mL,摇匀,于40 ℃水浴中放置30 min,取出,置冰水浴中放置5 min,取出,以相应试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Ⅴ A),在490 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无水葡萄糖质量浓度(ρ)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得回归方程为A=5.7×10-2ρ-5.4×10-3,r=0.999 5,结果表明无水葡萄糖在0.00~18.00 μg·mL-1之间线性关系良好。

2.4.3 样品测定取光果金樱子及金樱子粗粉约0.5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水50 mL,称定重量,静置1 h,加热回流1 h,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1 mL,置100 mL 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 mL,置50 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 mL,置具塞试管中,按照“2.4.2”项下的方法,自“各精密加4%苯酚溶液1 mL”起,依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多糖的质量(μg),计算,即得。

光果金樱子多糖质量分数为(36.42±0.05 )%,来源不同的金樱子多糖含量稍有不同,平均质量分数为38.46 %,结果见表1。

表1 金樱子中多糖含量测定结果3 讨论光果金樱子果实表面光滑无刺,金樱子果实表面有皮刺。

采收加工后,光果金樱子表面无突起的棕色小点,而金樱子表面有突起的棕色小点,可以作为二者的外观性状鉴别的依据。

金樱子的“刺”为植物体表皮向外突起形成的皮刺,由外表皮细胞1列切向延长和下皮细胞径向延长而成[5-6]。

由于金樱子在采收加工时进行了除刺处理,并且粉碎后与果实花托壁的表皮细胞和下皮细胞混合,在普通显微镜下难以分辨,故皮刺难以作为二者的显微鉴别依据。

薄层色谱结果显示,光果金樱子与金樱子在相同的位置上,显6个相同颜色的斑点,说明在所选用的薄层色谱条件中,光果金樱子与金樱子显示了相似的化学性质,进行多种色谱条件鉴别研究或系统的化学成分分析有助于了解二者化学成分的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