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盲目施救事故案例
铁路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运管公司2018年项目管理培训班
3.中铁十六局胶济客专指挥部第十一工区严重违法违规,在没 有接到当日施工调度命令、线路封锁时间未到、监控人员未到 场的情况下,擅自拆开防护网上道作业,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 发生。 4.指挥部对劳务人员管理力度不够,岗前培训和现场管控工作 不扎实,造成劳务人员出现班前饮酒、不听从带工人员指挥、 擅自拆网上线路作业等重大违章行为,触碰安全红线。 5.指挥部干部作风不实,各级管理人员没有履行职责,安全意 识不强,未能及时发现现场安全隐患,未能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现场安全问题,造成现场管理混乱,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运管公司2018年项目管理培训班
二、芜湖车务段“2.1”车辆伤害铁路交通一般B类事 故
(一)事故概况
2008年2月1日18时8分,11183次列车计划进宣杭线十字铺 站3道待避,因大雪影响,进路上的9/11号道岔无表示,该站 副站长即带领3名车站人员到现场除雪。18时35分,在返回 途中,该站副站长临时决定对17#道岔进行清扫。18时59分, 一名作业人员由于下道不及时,被通过的1582次列车当场撞 死。
运管公司2018年项目管理培训班
2.现场安全管控不到位。监理及安全员在施工中对立杆的轨道 车作业进行监控,卸横卧板的轨道车没有监控,是造成这起事 故的重要原因。
3.施工方案管理不到位。施工单位制定的《接触网起重机吊装 作业专项施工方案》关于卸横卧板作业安全措施不完善,施工、 监理单位及滨洲电气化指挥部在《方案报审表》中签字不认真, 审核、审批把关不严。
运管公司2018年项目管理培训班
3.加强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现场安全管理要围绕安全风险点及 控制措施重点抓好落实情况的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必须 跟踪整改,复查落实情况,对屡改屡犯的安全隐患情况要专题 组织分析,强化管理手段和管控力度。
历史上十一月发生的事故

【事故案例学习点评】1、《历史上十一月》(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共收集典型事故案例31起。
火灾爆炸事故20起;中毒窒息事故有9起;易燃易爆气体泄漏紧急疏散事故1起;坍塌事故1起。
其中与公司密切相关的典型事故案例共30起。
2、进入十一月,随着气温下降,操作工、检维修人员的规范操作及精心程度都有所下降。
生产装置运行过程及检维修过程中易发生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液泄漏,泄漏比较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历史上十一月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高达20起,中毒窒息事故9起,如果我们在生产与检修中不加以重视,就容易发生此类事故;根据历史上十一月发生的事故,也提醒我们日常做好生产装置的隐患排查治理,同时要搞好个体防护,防范中毒,施工作业要程序化、科学化;另外,各单位要加强上下班交通安全的宣传与检查力度,确保上下班交通安全。
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员工学习《历史上的十一月》发生的事故,吸取教训,举一反三,确保安全受控的形势不被晃动,学习完成时间2015年11月10日。
【典型案例分享】案例一:1994年11月4日,浙江省杭州电化集团公司聚氯乙烯车间氯化氢工段,塑料盐酸贮槽发生化学爆炸,造成2人死亡,1人轻伤。
事故原因:经调查组查证实,这次盐酸贮槽的爆炸,其性质为违章作业而引起的化学爆炸,其爆炸性气体为氢气。
合成盐酸是以氯气与氢气在合成炉中燃烧合成氯化氢,再经冷却塔吸收而得。
根据工艺要求,氢气与氯气合成分子比为 1.05~1.1:1,其未反应完全的过量氢气随盐酸溶解,夹带流入贮槽,而积于贮槽内。
案例二:2005年11月13日,吉林省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苯胺车间发生爆炸,经济损失达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江污染事件,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
事故原因:由于操作工在停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时,没有将应关闭的硝基苯进料预热器加热蒸汽阀关闭,导致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温度长时间超温;恢复进料时,操作工本应该按操作规程先进料、后加热的顺序进行,结果出现误操作,先开启进料预热器的加热蒸汽阀,使进料预热器温度再次出现升温。
化工企业事故案例2

•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九州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
• • • 2013年12月29日,临沂市兰山区九州化工厂院内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3人 死亡。 临沂市兰山区九州化工厂位于兰山区白沙埠镇崖头村,私营独资企业,现有 员工25人。主要产品为甲酸、过氧化甲乙酮,生产能力为:甲酸装置2000吨/ 年,过氧化甲乙酮装置3000吨/年,两套装置均处于停产状态。 事故发生前,企业购置原料准备恢复过氧化甲乙酮的生产。12月29日7时开始 ,企业从高密建滔化工有限公司购买28吨双氧水(含量50%),由一辆槽罐 车运到过氧化甲乙酮装置前的场地上,企业2名操作工将槽罐车内的双氧水卸 至100多个双氧水包装桶内(塑料桶,每个容量200公斤)。13时50分许,双 氧水包装桶突然爆炸,造成2人死亡、1人失踪,过氧化甲乙酮装置损坏,周 边100米范围内的建筑物不同程度受损。失踪人员后经公安部门证实已死亡。 经初步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企业用来盛装双氧水的包装桶不是双 氧水专用包装桶,桶内可能存有金属粉末、碱性物质或者与双氧水发生剧烈 反应的化学物质,导致双氧水卸入桶内后急剧分解和反应引起爆炸。
•
•
宁波江宁化工有限公司装置现场发生一起3 人死亡事故
• 中国宁波网讯 昨天,市安监局发布消息,由上海华谊 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承包、杭州华安无损检测技术有限 公司施工的宁波江宁化工有限公司装置现场发生一起3 人死亡事故。 • 2013年8月6日晚上8时左右,来自杭州华安无损检测技 术有限公司的3名施工人员,进入宁波江宁化工有限公 司建设现场进行检测作业。8月7日上午8时左右,这3 名施工人员被发现已死亡。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就事 故原因作进一步调查。
辽宁抚顺市顺特化工厂物料罐检修时爆炸造成5人 死亡
•
•
事故案例2

事故案例一硫化氢中毒事故(2013.8.13)事故经过2013年7月11日昌凌路雨水泵站竣工验收后投入试运行,巡检人员在巡检中发现5号轴流潜水泵运转异常,通知泰州泰丰泵业有限公司进行维修。
7月17日上午11时许,泰州泰丰泵业有限公司派人在泵站对潜水泵进行维修作业时,一名工人下到潜水泵筒井内晕倒,两名在场人员在不明情况、没有相应防护用具的情况下先后下井施救,也晕倒在井下,三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现场取样分析,发生事故的井内硫化氢浓度严重超标,三人死亡是因吸入井内硫化氢气体所致。
事故原因:在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时没有进行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分析是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加之现场人员在施救过程中未采取防护措施,盲目施救,导致次生事故发生,是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安监部门表示,这起重大安全事故也暴露出井下施工作业的薄弱环节。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差,缺乏对下井作业危险性的认识,在没有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实施下井作业;现场人员在施救过程中未采取防护措施,盲目施救,导致次生事故发生,是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未配备作业现场必要的安全防护器材和应急救援装备,对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教育不落实是这起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安监部门提醒通讯、排水、电力等管网施工井下作业相关单位注意,加强受限空间安全管理,特别是加强教育培训,有针对性地对硫化氢中毒事故的预防及施救方法进行重点培训,并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深入开展防范硫化氢中毒安全大检查工作,要检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作业规程的制定及落实情况,要检查安全防护装备配备情况。
涉及受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应配备气体检测仪以及空气呼吸器等隔离式防毒面具。
硫化氢的性质:硫化氢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2S。
具有臭蛋气味。
分子式H2S。
分子量34.08,比空气重,经常集聚在比较低洼的地方。
正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易燃的酸性气体,浓度低时带恶臭,气味如臭蛋;浓度高时反而没有气味(因为高浓度的硫化氢可以麻痹嗅觉神经)。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瑞兴化工有限公司“5-16”硫化氢中毒较大事故案例

Luck is an accessory to hard work.模板参考(页眉可删)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瑞兴化工有限公司“5?16”硫化氢中毒较大事故案例2015年5月16日6时27分许,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瑞兴化工有限公司在对二车间南炉组3#冷却池内9#冷凝管进行检修作业时,检修人员吸入泄漏的硫化氢致1人中毒死亡,盲目施救又造成7人中毒死亡,事故共造成8人死亡、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38万元。
一、事故经过该公司采用兰炭和硫磺为原料,外烧炉甄法二硫化碳生产工艺,包括:原料预处理(烘炭和熔硫)、合成、脱硫、冷凝、蒸馏提纯、克劳斯尾气处理等六个工序。
具体流程为:兰炭和硫磺在反应炉中反应生成混合气体(主要成份有二硫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混合气体通过大管、脱硫器、二道管进入冷却池中的冷凝管分离得到其中的大部分二硫化碳液体,经粗品槽进入精馏装置得到成品二硫化碳,进入成品罐;气体部分经列管式冷凝器再次冷却,剩余尾气经尾气回收管、总冷凝器、溶剂回收器,进入克劳斯炉回收硫磺后排入烟囱。
2015年5月16日5时58分开始,二车间南炉组接班的填料工崔天龙、崔容斌从南至北依次给各孔反应炉加兰炭,6时03分给9#反应炉(与发生泄漏的9#冷凝管对应)加了兰炭。
6时14分,张家会从反应炉炉顶下来后上到3#冷却池上,查看9#冷凝管的泄漏情况,当时3#冷却池内三根冷凝管管体经凌晨排水后均露在水面上。
6时15分,田艮会上到3#冷却池上,手拿塑料膜和其它堵漏材料准备处理泄漏的冷凝管。
6时21分,在张家会的指挥和配合下,田艮会检修泄漏的9#冷凝管,检修过程中,田艮会在池内中毒昏倒。
6时27分张家会呼救并对田艮会施救,随即也昏倒在池内。
二车间中炉组准备收产品的吴毓昭(二车间中炉组保管)听到张家会的呼救声后,边喊边跑,上到二车间南炉组炉顶叫崔容斌和崔天龙停止加炭、赶快下去救人。
6时29分以后,在吴毓昭的呼救下,二车间北炉组的张正社、路满仓,南炉组的张龙虎、王兴社、崔天龙、崔容斌,中炉组的马宽容、李龙虎、酒学锋、杨育红等人未佩戴防毒面具,先后上到3#冷却池施救。
四川省2022年典型城市市政有限空间典型事故案例

四川省2022年典型城市市政有限空间典型事故案例篇一:
四川省xx应急管理局x月x日发布消息称,上午xx时xx分许,四川xxx有限公司停产检修期间,2名员工在检修废水管道时掉入废水池,另有4名公司员工在施救时也相继掉入池中。
经政府相关部门全力组织搜救,6人已全部搜救出,经抢救无效死亡。
xx公司在接触氧化间准备抽排污水作业时,作业人员在未开启抽风机进行通风、未采取个体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逸出积聚的相对密闭空间,吸入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导致中毒窒息,施救人员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篇二:
20xx年x月xx日xx时xx分,四川省xxxxx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生产安全事故,2名人员在维修粪污收集池内潜污泵管道时,发生中毒和窒息,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现场位于该公司粪污收集池,该池为镶嵌式结构,长宽深各4米,池内现存粪污水深约1.1米,池内角落悬挂有一台潜污泵,潜污泵管道脱落,池内倚靠一竹质楼梯,该粪污收集池建于瓦房内,靠进出的小门用于通风,池周建有约1.2米高的围墙。
事发现场无警示标志,无有限空间作业操作规程。
化工生产典型事故案例

3
4月26日,根据公司和焦化一厂早会工作安排。8 时38分,经请示焦化一厂厂长李长明,公司总调度 王玉宏同意后,按照预定的检修方案开始检修作业 。首先通知乙班班长郭计红停止出炉、加热组组长 高海燕停止出炉,并将大放散水封放空、调火工关 闭回炉煤气总管阀门、并通入蒸汽对回炉煤气管道 进行置换。煤气主管末端放散冒出蒸汽后,在末端 放散和2#焦炉预热器上分别取样进行了爆发实验, 试验合格后,9:30分左右炼焦车间主任李志俊报告 李长明厂长煤气管道置换合格。
相关条款
九、严禁违章指挥和强令他人冒险作业
违章指挥,往往会造成额外的风险,给作业者带来伤害, 违章指挥和强令他人冒险作业是不顾他人安全的恶劣行为, 经常成为事故的诱因。
例如,2010年7月28日,江苏省南京市扬州鸿运建设配套 工程有限公司在江苏省南京市栖 霞区迈皋桥街道万寿村15号 的原南京塑料四厂旧址,平整 拆迁土地过程中,挖掘机挖穿 了地下丙烯管道,丙烯泄漏 后遇到明火发生爆燃事故,造成 22人死亡、120人住院治疗,事故还造成周边近两平方公里范 围内的3000多户居民 住房及部分商店玻璃、门窗不同程度受 损。事故的主要原 因之一就是因为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缺失, 施工队伍盲目施工,现场作业负责人在明知拆除地块内有地 下丙烯管道的 情况下,不顾危险,违章指挥,野蛮操作,造 成管道被挖 穿,从而酿成重大事故。
5月15日7:00,张家会到现场安排田艮会(二车间南 炉组保管)用泵抽3#冷却池中的水, 9:40,郭老 旦对 部分浸没在水中的冷凝管进行手摸检查,从 水池中间 往西侧,对9#冷凝管检查到1m左右时, 发现在管道底 部有一处小拇指大小的孔洞后,找 了一木棍塞住了这 个孔,但没有继续往前检查, 郭老旦用水不漏(一种 高效水泥)堵了该孔洞, 随后用铁丝把铁板、塑料皮 绑在发现的孔洞上; 堵漏后又放水把冷凝管全部淹住;
盲目施救不当 造成事故扩大

盲目施救不当造成事故扩大一、基本概况与案例2010年7月份以来,连续发生4起因施救不当导致伤亡扩大的较大典型事故案例汇编56事故,最初仅5人涉险,却导致19人死亡、4人受伤。
1、7月3日,由中城建第六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施工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县交警大队车辆检测大楼工地基坑内,1名作业人员因一氧化碳中毒晕倒,随后有4人盲目下坑施救,相继晕倒,造成4人死亡、1人重伤。
2、7月4日,山西潞安矿业集团石圪节煤矿在旧矸石山进行环境治理洒水作业时,1名工人因有害气体中毒后窒息晕倒,其他工人在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进行抢救,又有2人窒息晕倒,造成3人死亡。
3、7月4日,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东升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地面监控系统发现井下一氧化碳超标后,值班矿长先后组织2批共6人在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下井搜救正在井下作业的2名矿工,1人未经安排自行下井救人,造成9人死亡。
4、7月4日,甘肃省白银市天翔建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碳酸锌厂1名工人违章进入反应池作业,因氨气中毒晕倒,地面5人先后盲目下池施救、相继中毒,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
二、原因分析1、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制度不健全。
2、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作业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知识、能力。
3、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不能有效指导应急救援工作。
4、作业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存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未对现场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测,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5、个人防护装备配备和使用的有关要求不落实。
6、救援组织指挥不力。
三、启示1、各类生产经营单位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严格落实责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根据生产特点和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开展经常性应急培训和演练,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事故,要严格按照应急预案、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快速、科学、安全、有效地组织施救,严防因施救不当导致伤亡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公司盲目施救事故案例
案例
某公司生产过程中使用液氨为主要原材料,外购液氨通过槽车运输至公司后,通过管道卸至液氨储罐以供使用。
一次在卸料过程中发生液氨泄漏,操作人员闻到一股很浓的刺激性恶臭味后,到事故柜那拿起正压自给式呼吸器准备佩戴,因不会使用,在未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与未穿防护服的情况下,到现场检查泄漏部位,不一会儿即倒在地上,正好路过此地的两名工人见状,立即跑来搀扶,也相继晕倒,最后车间安全员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好防护服后将泄漏阀门关闭,组织人员将三人送往医院救治,其中1人已经死亡,两人住院治疗。
●点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岗位操作人员在发现液氨泄漏后,由于不会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即进入现场处理,发生中毒现象,路过的两名工人因急于救人,也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即盲目施救,结果造成事故的扩大。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