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矿山法施工的减震爆破技术_secret
隧道施工中的爆破与爆破振动控制

隧道施工中的爆破与爆破振动控制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它需要经过多个施工环节才能完工。
其中,爆破是隧道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帮助加速工程进展,但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振动问题。
本文将探讨隧道施工中的爆破技术以及如何控制爆破振动的相关策略。
一、爆破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1. 爆破的作用在隧道施工中,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爆破技术能够有效地破碎硬岩、软土等地层,加速施工进程。
通过合理的爆破设计,可以减少人工挖掘的时间和劳动力成本,提高工程效率。
2. 爆破的过程隧道爆破通常分为预裂爆破和总爆破两个阶段。
预裂爆破是通过钻孔、注水等工艺,在岩石中形成预裂缝,以便于总爆破的进行。
总爆破则是通过引爆装置,将预裂缝进行破碎。
二、爆破振动对隧道工程的影响1. 爆破振动引起的问题爆破振动会引发地表和地下的振动,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包括建筑物、管道、地下水位等。
破坏性的振动和震动声会导致噪音扰民、建筑物的损坏,甚至影响到地下水资源。
2. 爆破振动的监测为了准确评估爆破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需要对振动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通常通过地震仪等设备,监测地表振动、动态变化等数据,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三、控制爆破振动的策略1. 合理的爆破设计在隧道爆破中,合理设计爆破参数是降低振动影响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装药方式、炸药量以及引爆顺序等因素的控制,可以减少振动幅度和能量释放,从而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防护措施的采取为了保护周围建筑物和设施不受振动影响,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例如,在爆破前进行建筑物的加固,设置振动屏障或音频隔离墙以减缓振动传播,以及采用减震措施等。
3. 合理的施工时间安排在爆破施工中,合理的时间安排也是降低振动影响的重要因素。
避免在夜间或节假日等高峰时段进行爆破作业,可以减少振动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干扰,降低社会不安。
四、未来爆破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爆破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加智能化的爆破系统,通过使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模拟技术,实现对爆破振动的更加精准控制。
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实用版

YF-ED-J4290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实用版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实用版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 工程概况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广州东站~林和西站】暗挖区间分为左右两线隧道,折合单线长度1676. 99延米,隧道埋深9.2~27m,局部埋深5.0m。
隧道穿越处围岩以红层全风化至红层微风化粉砂岩为主,拱部多处于土、石交界地层,施工中围岩变化频繁。
该段地形平坦,地表为林和西路,交通繁忙。
线路两侧基本为多层和高层建筑物,起始端35m位于东站站厅层下方,终点左线45m紧邻中信大厦,东侧中间地段均为公共绿地;西侧建筑较多,主要建筑有广州东站建筑群、景星酒店、中水广场、电力设计院、中信广场等。
2 减震开挖方案2.1 钻爆技术要点本区间隧道洞身穿越处主要为中、微风化岩层,需要爆破开挖。
但钻爆开挖必须考虑以下技术要点:2.1.1 钻爆开挖时,要防止爆破震动引起上方软弱地层的坍塌,危及施工安全和地面安全。
2.1.2 由于本主体暗挖隧道左、右线间距较小,隧道之间岩墙体厚度最小间距为7.0m,因此,先行开挖的隧道易受后开挖隧道爆破震动的影响,甚至破坏。
2.1.3 隧道埋深浅,距离建筑物过近,钻爆施工易对地面建筑物及地下建、构筑物产生震动影响,甚至破坏。
隧道爆破施工减振措施分析

隧道爆破施工减振措施分析摘要:随着轻轨、地铁等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须修建大量地下隧道。
重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其岩层埋藏较浅,多为IV围岩,需要进行爆破施工。
为了减少和避免对隧道上部和附近建筑物的影响,在安全距离不能满足规范计算值条件下,通过在隧道周边设置减震孔达到了顺利施工的目的。
关键词:爆破振动;振速;减震孔前言轻轨交通以其高效、快捷、环保等优点,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和减少污染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城市即有建筑的存在,须修建大量地下隧道。
为了加快施工的进程,岩层地段不可避免要采用爆破施工,但爆破通常会对现有建筑物带来一定的影响。
采用合理有效的减振措施,是达到顺利施工的关键。
一、工程概况某区间隧道起止里程为YK0+400.000~YK0+617.672,共217.672m。
本段线路出露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杂填土、卵石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砂岩和砂质泥岩。
岩层主要由一套紫褐色砂质泥岩和黄色--黄灰色砂岩组成,基岩强风化带厚度一般小于 1.0m,局部地段基岩由于地表水的影响,强风化带厚度较大,达1.5~2.0m,基岩强风化带岩体破碎,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
围岩级别为IV类围岩。
隧道埋深仅7.8~12.6m,顶板岩层厚度为仅3.5~11.1m,为超浅埋隧道,其具体埋深情况如表1。
表1区间隧道埋深情况里程(YK0+)长度(m)埋深(m) 顶板岩层厚度(m)400~430.083 30.08 3 11.1~12.2 9.0~9.6430.0 83~479.82 2 49.739 7.8~9.0 5.5~4.0479.8 22~504.86 1 25.039 8.5~9.3 3.5~4.2504.8 61~570 65.139 10.2~12.6 9.5~5.1570~60 7.465 37.465 12.6 11.1~9.5607.465~617.672 10.207 12.6 9.5~10.3同时该隧道沿线在许多既有的重要建筑物:饭店、国际服装城,隧道上面为道路。
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

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隧道工程是现代交通建设中常见的项目之一,它在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为人们提供了便捷和高效的交通方式。
然而,隧道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地质条件复杂、地震风险高等问题,因此减震爆破技术的应用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种常用的减震爆破技术——暗挖矿山法。
暗挖矿山法是一种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减震爆破技术,它主要用于降低隧道施工中由于爆破而引起的地震震动和水封裂缝的发生频率和幅度,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该技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前期调查和分析、减震设计、实施和监测。
前期调查和分析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它主要用于确定隧道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地震危险性。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隧道周围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探和分析,包括地震地质特征、地下水状况等。
通过这些调查和分析,可以对地震危险性进行评估,并进一步确定减震爆破技术的适用性。
减震设计是根据前期调查和分析结果进行的,它是决定减震爆破参数的关键步骤。
在减震设计中,要考虑到地震力的传递路径和其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一般来说,减震爆破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通过调整爆破参数来减小地震震动,比如适当降低爆破药量、改变爆破顺序等;二是采取支护和固化措施,加强隧道结构的抗震能力。
实施和监测是减震爆破技术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减震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做好相关的监测工作。
监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地震震动的频率和幅度,以及水封裂缝的发生情况。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在实际施工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暗挖矿山法技术的现场控制和安全难题。
由于隧道施工工况复杂,施工现场管理的难度较大。
因此,需要在施工前充分考虑相关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综上所述,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隧道施工技术,它能有效降低地震震动和水封裂缝的发生频率和幅度。
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

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隧道减震爆破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可以将隧道修建中出现的振动及震动降至最低,可以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也可以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目前,隧道减震爆破技术已应用于大型隧道、地下综合管廊、地下市政道路等领域。
而在隧道减震爆破技术中,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是其技术中的重要内容。
在隧道施工中,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是指将隧道内的土石材料挖掘出来形成隧道,而非依靠机械设备或人工开凿。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师需要采用爆破技术将隧道内的石头和土壤挖掘出来,这就需要考虑震动和振动的影响了。
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是一种通过减小爆破冲击波产生的振动和震动来保证隧道修建的安全的技术。
震动和振动会有两种影响。
其一是会致使隧道内结构或构件受到损坏,增大施工风险。
其二便是会给附近的居民以及建筑物造成影响。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隧道减震爆破技术需要通过优化爆破参数、选择高效稳定的爆炸剂、采用振动-冲击波阻尼材料等方式,有效降低施工中的振动和震动。
首先需要对爆炸的冲击力以及爆炸波的传播特点进行预估和分析,然后再根据地形、工程特点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进行选择和安排。
在爆破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合适的爆炸剂的选择可以减小冲击温度和一次爆破能量,避免产生过强的爆破能量。
此外,对于振动和震动的控制还需要采取其他的措施,通过增加隧道周围的垫层材料,减少爆破药量,增加固体材料等手段,为隧道减震减振提供更多的保障措施。
在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实施中,还需要选择带有车辆地铁的线路进行爆破等措施,以使得隧道爆炸波的扩展更加稳定、均匀,减少爆炸冲击波对隧道内部的影响。
除此之外,隧道减震爆破技术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设置防护及安全设施,如监控摄像机、瓶颈隔离、揭露等,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总之,隧道减震爆破技术在暗挖矿山法隧道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隧道修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可以控制隧道爆炸波的传播,减少震动和振动的发生,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和效率。
2023年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

2023年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挖掘工程领域,特别是在地下隧道建设中,减震爆破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2023年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的现状与发展,重点阐述其原理和相关技术,展示其在隧道建设中的应用前景。
一、背景1、挖掘工程和隧道建设的发展状况挖掘工程和隧道建设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交通状况、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隧道建设过程中,由于地下岩层的特殊性,如地质条件差、岩石脆弱、地下水压力大等,会带来一系列的工程问题,如隧道塌方、岩石飞块等,对工程质量和工人的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2、减震爆破技术的作用减震爆破技术作为一种有效控制挖掘工程中地震振动的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挖掘工程中的安全隐患。
通过科学合理的减震爆破方案,可以将地震振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降低地震破坏。
二、减震爆破技术的原理1、减震爆破技术的定义减震爆破技术是指在采用爆破方式挖掘工程过程中控制地震振动,减少地震破坏的技术。
通过减震爆破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岩体破碎、开挖过程进行有效控制,降低岩体破坏程度和地震振动强度。
2、减震爆破技术的原理减震爆破技术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对地震振动的控制:(1)合理设计爆破参数:通过合理设计爆破参数,包括药量、装药密度等,来控制爆破带来的振动能量。
(2)采用缓冲材料:在爆破区域加入缓冲材料,如沙包、泡沫塑料等,减少爆破能量传递到周围岩体,降低振动强度。
(3)采用阻尼装置:利用阻尼装置来吸收和分散爆炸冲击波,降低地震振动的传播速度和强度。
(4)采用振动监测技术:通过振动监测技术实时监测地震振动的传播,及时调整爆破参数,减少地震破坏。
三、减震爆破技术的应用减震爆破技术在挖掘工程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特别在暗挖矿山法隧道建设中,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1、暗挖矿山法隧道概述暗挖矿山法是一种探槽与掘进同时进行的施工方法,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风险较大的隧道工程。
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范本

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范本一、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地下交通建设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手段。
隧道工程作为地下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空间有限等。
其中,隧道的减震爆破技术至关重要,能够有效保证施工安全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对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二、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概述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的预处理和爆破设计,减少爆破震动对隧道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其核心是通过改良爆破设计以及合理选择减振材料等手段,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小爆破震动。
三、减震爆破技术的预处理1. 地质勘探与预测:通过对地下岩层的勘探和预测,了解岩石的稳定性和特性,为爆破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2. 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对于隧道工程的减震爆破设计非常重要,需要了解周围地下水的来源、水位、变化规律等信息,以便合理设计水位降低的方案。
3. 照明与通风:隧道施工需要合理的照明和通风系统,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和舒适,同时也减少施工振动。
四、减震爆破技术的设计与实施1. 爆破参数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爆破药量、装药方式、装药位置和装药时间等参数,以达到减小震动和噪音的目的。
2. 减振材料选择:合理选择减振材料,如橡胶隔离垫、弹簧隔离器等,用于减少爆破震动对周围环境和隧道结构的影响。
3. 控制振动传播路径: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措施,减少振动传播路径,如设置挡土墙、加固结构等,以降低隧道结构和周围环境的振动。
4. 爆破监测与控制:通过爆破震动的监测,及时调整爆破参数和施工方案,控制爆破震动在可接受范围内。
五、减震爆破技术的效果评估1. 环境监测:对施工前后的环境进行监测,包括噪音、振动等指标,评估减震爆破技术的效果。
2. 结构监测:对隧道结构进行监测,包括位移、裂缝等指标,评估减震爆破技术对结构的影响。
3. 施工进度与质量评估:通过评估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判断减震爆破技术对施工效率和质量的影响。
隧道矿山法施工的减震爆破技术初探

隧道矿山法施工的减震爆破技术初探摘要:现代工程面临的局面较以往更为复杂,技术条件也更加成熟,很多工程作业需要进行爆破,强化其减震效应十分必要。
基于此,本文选取辽宁省某处隧道工程作为对象,分析钻爆技术、减震开挖以及爆破技术的应用,最后对核心理论进行总结,包括装药量、掏槽微微以及质点振速等,以期通过分析明晰理论,为隧道矿山法施工减震爆破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矿山;装药量;爆破振速;质点振速前言隧道矿山法(mine tunnelling method)指的是用开挖地下坑道的作业方式修建隧道的施工方法,该方法的应用历程超过100年,技术上较为成熟,不过隧道开挖后受爆破影响,造成岩体破裂形成松弛状态,随时都有可能坍落,需要按分部顺序,进行有计划的开挖,并要求通过支护设计保证安全。
在此背景下,设法强化减震设计、优化爆破技术非常重要,本文结合实例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
一、工程概况工程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某地,属于市政工程的地铁项目,主要连接城市各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工程总量大,且地下部分较多,线路全长为19.478km,其中市区繁华路段拟采用隧道矿山法进行施工,以求最大限度降低施工的不利影响。
施工作业开始前,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对施工地点进行了分析,隧道穿越处围岩以红层全风化至红层微风化粉砂岩为主,拱部多处于土、石交界地层,施工中围岩变化频繁。
施工地段的地形存在一些起伏,尤其是西北部位,而且整个施工地段地标位置的交通较为繁忙,周边存在大量建筑物,经过的位置包括商业区、居民区以及学校,建筑类别多样,使用年限也不尽相同,部分建筑存在老化问题,其中约有20%的建筑投入使用年限超过5年,另有8.5%的建筑投入使用超过10年,沉降问题、地基稳定性问题均需要加以重视。
二、减震爆破技术2.1钻爆技术施工地点的岩层情况较为理想,基本能够应对常规施工造成的机械破坏,但考虑到地下部分施工会影响地上交通,一旦造成共振后果无法预知,因此拟定三个方面的注意事项,一是软土层稳定性控制,二是左、右线间距,三是隧道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矿山法施工的减震爆破技术
1工程概况
南京地铁XXX号线一期工程是一条连接主城中心和城市副中心的东西向骨干线,西起河西新城汪家村站,东止紫金山麓马群站,线路全长25.145公里。
其中的孝陵卫站位于中山门外,暗挖区间分为左右两线隧道。
隧道穿越处围岩以红层全风化至红层微风化粉砂岩为主,拱部多处于土、石交界地层,施工中围岩变化频繁。
该段地形起伏较大,地表面交通繁忙。
线路两侧基本为多层和高层建筑物,并有高校紧邻。
2减震开挖方案
2.1钻爆技术要点
本区间隧道洞身穿越处主要为中、微风化岩层,需要爆破开挖。
但钻爆开挖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的技术要点:
(1)钻爆开挖时,要防止爆破震动引起上方软弱土层的坍塌,危及施工安全和地面安全。
(2)由于本主体暗挖隧道左、右线间距较小,因此在开挖过程中先行开挖的隧道易受后开挖隧道爆破震动的影响,甚至破坏。
(3)隧道埋深浅,距离建筑物过近,钻爆施工易对地面建筑物及地下建、构筑物产生震动影响,甚至破坏。
为避免震动对地面建筑物的危害,采用减震、光面爆破。
爆破作业遵循浅孔密布的原则,少装药,短进尺,多循环、分台阶开挖。
左右线隧道同时施工时,严格控制光爆层的厚度、炮眼间距和装药量,
尽可能的减少对地表建筑和周边地层的扰动,。
并先进行一条隧道,后行隧道爆破开挖时,尽可能的减少对先行隧道已成结构的扰动。
2.2 减震开挖方案
(1)台阶法开挖爆破:
①当围岩结构为上断面松软下断面坚硬时,上断面采用人工开挖,开挖出上台阶临空面,下断面采用松动爆破开挖。
②每次爆破进尺不超过1m,台阶法施工每次爆破进尺在0.75m 左右。
掏槽区炮眼深度控制在0.7~1.2m左右,每炮循环进尺控制在0.5~1.0m左右。
控制单段药量,控制爆破规模以达到控制质点振速的目的。
在围岩较好的地段,在地面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可以将隧道下断面每炮循环进尺稍微加大,基本控制在1~1.5m,以确保施工工期。
(2)预留光面层的光面爆破:
在对爆破振速有严格要求的地段,为了控制振速并且保证成型质量的前提下,均要采用预留光爆层实现光面爆破技术。
2.3爆破技术措施
爆破震动强度主要与爆破器材、岩石波阻抗、地形地貌条件、爆破方式及爆心与震动测点的间距等因素有关,因此,降低爆破震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择合理的炸药品种。
炸药品种与炸药的爆破震动速度有直接影响,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本工程施工中采用:在掏槽眼和辅助眼部位选用防水效
果好的乳化炸药,在周边眼部位选用小直径低爆速的光爆炸药。
(2)选择合理的雷管起爆时差。
设计爆破网络为孔内微差,孔外同段的非电微差起爆技术。
导爆管一般跳段使用,使段间间隔时间大于50ms ,防止地震波相叠加而产生较大的震动。
(3)选择合理的掏槽形式。
爆破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掏槽的水准,同时掏槽也是产生最大爆破震动速度的主要震源。
为了达到减震的目的,选用楔形+密排监控眼混合掏槽法,即充分利用楔形掏槽的易抛掷和减震作用与贯通掏槽的贯通临空面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动。
其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掏槽区炮眼布置形式与起爆顺序图
装药孔
(4)选择合理的钻爆参数。
根据开挖断面的大小、部位、工程地质情况、周边环境条件等,选择合理的炮眼深度、间距、掏槽形式、装药量、起爆顺序等钻爆参数,炮眼采用线形布孔、线形起爆,注意提高装药质量和炮口堵塞质量,达到减震和施工效果的预期目的。
拟取钻爆参数见表1。
(5)确定单段最大装药量。
单段最大装药量根据爆破振速的大小确定。
控制基准按规范中规定的对地面建筑爆破垂直振速允许值控制[1]:
砼或钢筋砼结构:2.5cm/s;
一般砖石结构:1.5cm/s;
砖砌平房:0.8~1.0cm/s。
针对本隧道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的爆破振速基准为:
地面建筑物的爆破振速:2.0cm/s;
后开挖隧道爆破引起的先开挖隧道衬砌内的爆破振速:5.0cm/s。
(6)最小爆距的确定。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对周围地层的扰动,减少对居民的干扰。
结合现有资料,并积极向业主、设计院等单位咨询,并经实地勘踏调查,初步掌握区间隧道重要控制建筑及地下建筑距隧道的最小距离,并依此来确定最小爆距。
以地面建筑物基础底部(或地面)至爆破源中心的距离为安全控制半径,并以质点垂直振动速度限值作为控制标准,进行反算各部分所允许的单段用药量[2]。
表1 钻爆参数
(7)单段最大装药量的确定。
根据萨氏公式α)/(31
R Q K V =,根据爆破规范规定,并根据施工经验、结合地层地质情况,选取适当K,α值。
利用公式α)/(][31max R Q K V =,反算出所允许单段最大装药量Q ,并在施工中不断根据监测结果及爆破效果来调整单段装药量,或根据爆破漏斗试验来调整。
控制了掏槽眼爆破振速就比较容易控制其它有更多临空面区域的爆破振速。
在爆破震动监测信息反馈下可适当增减单段药量。
根据萨氏公式α)/(31R Q K V =,由于α>1,在K,α为常数,Q 值一定的情况下,αR V 1∝,故爆破设计时,掏槽区应尽量设置在底部,以加大掏槽区爆破源距地表的距离,降低爆破振速。
掏槽眼采用分层装药结构以分散装药集中度,减轻震动。
(8)孔内参数。
因为隧道所通过围岩土、石混杂,围岩结构不固定,所以各种断面炮眼布置及钻爆设计参数的确定得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9)起爆顺序。
按以下顺序起爆:掏槽眼→掘进眼→内圈眼→上台眼→周边眼→底板眼。
3爆破作业方法
(1)根据测量的中线、标高划出开挖轮廊线,并根据钻爆设计标出炮眼位置,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钻眼。
(2)爆破作业装药前应将炮眼内泥浆、废渣等吹洗干净,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装药。
具体方法如下:
①周边眼采用不耦合装药,使爆力均匀分散炮孔壁,有利于保护围岩;其余炮眼采用集中装药。
②起爆药包位置确定:置于孔底,雷管穴能穴朝孔口,即采用底部反向起爆。
若岩体渗水或湿度大,孔底先置乳化炸药,倒数第二个药卷作为起爆药包。
(3)堵塞长度:装药完毕炮眼堵塞长度不宜小于200mm,采用预裂爆破时,应从药包顶端起堵塞,不得只堵塞眼口。
堵塞物为1:3配比的粘土与砂子混合而成的炮泥。
4监测分析及小结
4.1测点分析
实际爆破施工中,为了建筑物的安全,我们在上断面爆破时分别在地表隧道中线,邻线隧道垂直距离最近点,地表建筑物的基岩分别设置了垂直向测点。
4.2监测结果分析
通过监测与分析监测数据,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1)各段最大装药量与爆破振速的关系。
为了研究最大装药量与爆破振速的关系,在爆破靠近竖井位置共进行了2次实验,该段围岩坚固、地表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多
层建筑,其中地表、邻线(相邻先行隧道)、建筑物测点距离均为定值,各段装药量亦为定值。
测得垂直振速分别为 1.32cm/s 和
1.62cm/s 。
根据萨氏公式α)/(31R Q K V =,由于该段围岩坚硬,K 值取75,α值取1.6[3],用单段掏槽眼装药量计算的各点振速与上面所实测结果非常接近。
所以爆破垂直振速只决定于只有一个临空面的掏槽眼装药量。
(2)掏槽眼位置与爆破振速的关系。
同样,在爆破靠近竖井处又进行了2次实验,各种参数同上,唯有掏槽眼位置分别上移、下移各30cm ,测得振速分别为1.71cm/s ,
1.40cm/s 。
相比较可得,在距震源较近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掏槽眼高度,将会降低爆破振速。
尤其是在爆源距离建筑物特别近(5~10cm )的情况下,更具适用性。
(3)质点振速对建筑物及人群的影响。
建筑物均没有任何损害,人群在振速为2.0cm/s 以上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惊吓,在1.5cm/s 以下时基本没什么影响。
因此在城市市区控制爆破,考虑到各种综合因素,建筑物的质点安全控制标准为2.5cm/s 。
另外从环境角度考虑,在人口稠密的市区进行地下爆破,为消除人群的恐惧心理,应尽可能把质点振速控制在1.5cm/s 以下,且爆破应尽可能安排在白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