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快乐识字论文
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论文(集锦8篇)

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论文(集锦8篇)大文斗范文网会员为你整理了“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论文”8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篇1:低年级识字教学论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论文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
识字是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
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
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遵循汉字教学规律,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识字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促进学生自主识字,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联想形象识字。
在生字中,有的字是象形字,如:口、耳、山、月、目等生字,这类字很容易让学生由字联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还有一些字虽然不是象形字但它的笔画组合在一起往往是一幅图画。
利用这一特点在识字过程中可以用联想形象的方法帮助识记。
如:学习“鼠”字,“鼠”它像只小老鼠,上面的“臼”是老鼠的脸,下面的是小老鼠的牙齿;又如“羊”字,上面的两点是羊角,一竖是羊尾巴。
这样一想,这个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表演动作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
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
学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
如:学习“”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
如:学习“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
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还很踊跃。
三、比较联系识字。
在生字中有许多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音相同的字,在学习时,不让学生单独去认字,而是把相近或相似的字一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
让学生愉快地识字论文

让学生愉快地识字【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就可以让学生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运用创新的思维方法探索出新的识字途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识字呢?应从游戏、儿歌、生活等方面去做。
【关键词】愉快识字游戏儿歌生活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学生自然就乐意去学,即使老师不教,他也会自觉去学,主动去学。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就深刻体会到,只有当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就可以让学生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
”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运用创新的思维方法探索出新的识字途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识字呢?一、创设生动有趣的识字情境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情境,如简笔画、动作、语言等,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识字的效率。
如教学“哭”字时,学生比较容易写漏一点,可以先出示一幅小妹妹“哭”的图片,介绍两个口字是眼睛,一点是眼泪,如果没有眼泪就不是哭了,这样,孩子们很快就能记住、记牢“哭”字了。
二、掌握汉字规律——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使学生具有自主识字的能力。
在象形字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象形字保留事物形态和意思的特点,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引导学生在对图画的感受中激发兴趣,识记生字。
如《口耳目》一课中的生字都是象形字,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片,在对比中发现字和图画相似的特点,在观察中充分发挥儿童形象记忆的优势,让一个个文字符号在学生面前活起来,以图画的形式记忆在头脑中,从中学到识记象形字的方法,以后再遇到这类字就会用象形的规律来学。
语文教学论文:创设情境 愉快识字

创设情境愉快识字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课,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的首要任务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征,我在识字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识字。
一、看通过感觉认识事物的特征,这是认识的第一步。
从这个心理原理出发,我利用动作、实物、声音、图像、情境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以加强对所认生字的第一印象。
然后再指导学生对生字的字义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走”字时,我伸平双手,向前迈出一条腿,做出走的姿势,引导学生对字形进行分析:人的两条腿相当于“走”字下面的“撇”和“捺”;学“大”字时,我先请一位学生站到讲台上,双手平举,两脚分开,摆好姿势,让其他同学观察。
学生分析为:伸开双臂是“一”,身体连着分开的双腿表示“人”,合起来就是“大”。
教学中按照字的结构适当运用实物,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可获得鲜明生动的印象,轻松愉快地掌握汉字。
如教“笔”字,我先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枝毛笔,引导学生观察:毛笔的上部分是竹子做的,下面是动物毛做的。
因此,“笔”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毛”字。
二、诱低年级的学生随意注意占优势,枯燥的生字,很难激起他们的兴趣。
于是,我在教学生字中适当引入一些故事作为讲授生字的媒介,培养他们学习生字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较快地认识生字。
如教学“阔”字时,我适当插进国王在门上写“活”字的故事后,提出:工匠们百思不得其解,他们想啊想,谁也猜不透国王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小朋友,你们能帮助他吗?想一想,在门上写个活字是什么字?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积极思考,我适当提醒,诱导学生说出“阔”字,并让他们理解。
其实,国王是嫌门太阔,阔就是宽的意思。
门宽,工匠们把它改窄了,国王也就得到了最称心的宫殿,这样教学识字不仅让学生记住了生字,还让他们理解了字义。
三、比我利用熟字创设情境进行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分析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创设乐学情境 快乐高效识字

创设乐学情境快乐高效识字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识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个孩子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字,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对学习其他学科有帮助。
如何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高效识字,是每个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从创设乐学情境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使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高效识字。
一、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要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高效识字,首先要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
孩子们对学习的态度往往受到环境的影响,如果学习环境足够愉悦,他们就会更加乐意去学习。
家长和老师需要注重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识字学习。
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从教室布置、学习资源、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
在教室布置方面,可以打造一个色彩鲜艳、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愉悦。
在学习资源方面,可以准备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如卡通字卡、多媒体识字故事等,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竞赛学习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二、注重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除了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外,还要注重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识字学习过程中,孩子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他们对学习感兴趣,才能真正做到快乐高效识字。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要注重挖掘孩子的学习潜能,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设计不同的识字学习活动,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可以采用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如趣味识字游戏、激励性强的学习竞赛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设计生动、有趣的识字教学内容,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高效识字。
三、关注个性化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个性化识字教学。
每个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都不尽相同,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计个性化的识字教学方案,帮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高效识字。
识字是一种乐趣论文: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

识字是一种乐趣论文: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
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经过工作实践,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心理学原理启示我们:学习动力系统的目标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高度自觉的能动状态,在这一学习动力系统中,兴趣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因为兴趣,就可以激发出极大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求知欲。
中外历史上一些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和优秀的教育实践家均从自己的教育研究和实践中发现了兴趣的作用,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俄国教育家乌斯基也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这些都充分肯定了兴趣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动力作用。
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就会觉得学习内容丰富彩,整天都处于愉快心境中,对学习充满热情并推动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这时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
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
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
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
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
识字教学论文(精选五篇)

识字教学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识字教学论文如何有效的进行生字教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长期以来,识字教学忽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记,一味地强调识字的工具性,枯燥而又乏味,结果却是高耗低效,生字回生率极高。
识字作为低年级教学的首要任务,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灵动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情趣化的识字平台,不断拓宽、巩固识字的途径,引导学生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并能灵活用字。
那样,识字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一、因势利导,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可以好好利用一年级上册学完拼音,然后再学习汉字这一契机。
重在语文老师的渲染和事例,老师可以举例问在放学的路上看看哪家商店是用拼音来标注名字的,也可以拿出一本童话书,有感情的读啊读啊........令孩子产生一种艳羡,有想学习汉字的欲望。
此阶段,一定要因势利导,不要强求每个学生都能被调动起兴趣。
要知道每个孩子的现场感知力是不同的,我们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各个击破。
二、因理识字,举象造境汉字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工具性,更在于一个个看似固执呆板的方块字竟然能组合成美丽、悠远的意境,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言:“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向心力当然存在。
”所以说针对低年级学生繁重的识字任务,我们可以采取义理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了解汉字的构成方式,巧妙识字。
汉字的构成主要有三种方法:象形、会意、形声。
低年级孩子擅长形象记忆,最能吸引孩子眼球的就是象形字了,这是形成汉字的最早方法,因此创造了最原始的文字,在一年级语文课本上册中,就是通过象形这种方式学会“口耳目”这几个字的,课本插图上画出了古代人标记的符号,然后由孩子们自己想象字与符号间的同与不同,了解古人造这样的字不是没有道理的,是有一定的实物作依据的。
这样,有实物,有比对,孩子印象更深刻。
教师再加以讲解,这些象形字经过逐渐演变,到后来改变了原字的形体,变成咱现在方正的字体。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识字情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游戏引路,玩中识字。
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
根据学生这一特点,结合教材实际,我创设了拼字、组词、造句、找朋友、当小老师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识字。
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4)一课,其中,“蜻、蜓、蝴、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这些生字都有“虫”字旁,根据这个特点,可以做一个转盘,把“虫”字旁写在小转盘上,把“青、廷、胡、丘、引、马、义、科、斗、知、朱”写在大转盘上。
上课时,像魔方那样一转动,认读就完成了。
再如教学《柳树醒了》一课,学生认读“醒、雷、澡、枝、软、梳、梢、耍”这些生字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达到巩固的目的,我把这些生字拆成两部分,然后把字的部件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把字的两部分拼在一起,学生们一边拍着手一边唱着:“找呀找呀找朋友,看谁找到了好朋友”的儿歌,很快把字拼好了,紧接着,拼字的学生再组一个词领大家说一遍,就这样在玩中巩固识字,进行扩词练习。
有时我还让学生做“换偏旁变字”游戏,学生也很有兴趣。
这样从分到合,从合到分,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既有趣味,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二、编排字谜,编中识字。
认清字形,记忆字形是儿童识字的难点和关键。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编字谜来学生字,让学生把握字形结构、笔顺、笔画的特点,特别是加强对生字的观察、分析,并在完成这些思维活动之后,通过联想的方法使学生回忆起熟字、熟部件或者某个具体的事物、情景,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求知欲。
如,教学“坐”这个字,我编成字谜:“一个人,两个人,并肩坐在土堆上。
”这个谜语既提示了字形,又提示了字音、字义,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这个字。
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论文: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

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论文: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
根据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生必须学会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在低年级就要掌握2000个左右。
如何培养低年级的识字能力,一直都是教学工作者需要探索的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学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因此,要想在整个识字教学中保持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持久稳定,开启孩子智慧之门的惟一钥匙便是点燃兴趣的火花。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有效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未知欲。
如:开展“错字医务所”活动。
在识字过程中,学生写错字是难以避免的,教师找出了学生易错的字,写在黑板上。
并请小学生当医生,找出这些“字”娃娃的病症,把他们的“病”治好。
当“小医生们”擦去多余的笔画,补上缺少的部分,或将部位不对的部分改正过来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乐学为了使孩子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教学情景,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师生在多种形式的积极互动中有效地交流情感、交流认知,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并从中获得学习的愉悦。
“买”“卖”两字字音相近,字形相似,字义却相反。
为了帮助同学更好地学习这两个字,教师将表演引进课堂。
让两名同学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通过一买一卖交易的过程,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了谁在买,谁在卖,此时,教师再适时作以讲解,因为有东西,所以要卖出去,因为没有东西,所以要买进来。
“买”“卖”二字很容易就被大家掌握了。
三、授之以渔,让学生会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识字的方法,充分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如:“聪明”的“聪”字笔画比较多,学生刚接触汉字,对笔画多的字有畏难情绪,觉得它不容易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情境快乐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识字教学的这一理念,明确指出了识字教学的三个策略:1、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教学。
2、注重教给儿童识字方法,使之逐步形成识字能力。
3、力求识用结合,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识字能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和生字的特点,可创设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在课堂实践中,可采用如下方法:
一、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
1、做游戏识字
根据儿童心理学原理,在学习中开展游戏是集中学生注意力,保持旺盛求知欲最有效的办法。
在课堂实践中,我们常用的游戏有:“找朋友”、“摘果子”、“小兔开门”、“我当小老师”、“开火车”等。
如:“找朋友”:把合体字分解成几个部件 ,写在卡片上 , 如:父+ 巴 = 爸,门 + 心= 闷,火+ 丁= 灯,木+ 果= 棵……让学生以找朋友的形式,把相关的字联系起来,这样从分到合,又从合到分,从整体到部分,又从部分到整体,既有趣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反复认读,对容易混淆的字也就区别开了。
“摘果子”:先画出不同的果树,再把写有生字的水果形卡片贴到相应的果树上,教师读哪个字,就让学生把带有这个字的水果摘下来,然后用这个字组词。
“小兔开门”:在复习生字、词语,拓展识字时,就可
用这种游戏。
先出示用纸盒做成的“蘑菇房”,再指名一生扮演小白兔,打开“蘑菇房”的门,取出写有生字、词语、儿歌、歇后语等的卡片,指名认读后再带领全班齐读。
这些游戏,学生很感兴趣。
既识了字,又玩了个痛快,教学效果真不错。
2、变魔术识字
中国的汉字千变万化,利用学生对魔术充满神秘感的心理,对学生说:“老师手中的字会变,你们相信吗?”学生顿时好奇心起。
这时,老师点击课件进行教学。
如:在“口”字上加一竖变成“中”;加一横变成“日”,再在“日”上加一笔变成“由、甲、田、白、目、申、电”等。
3、编顺口溜识字
顺口溜识字法是根据汉字的结构,先分析部件或笔画的特点,然后编成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的一种识字方法。
这种方法以其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学生喜爱。
如以“青”为声旁的字:“有水方说清,有言去邀请;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浓;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
”用这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既形象直观又琅琅上口,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学习和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
4、猜谜语识字
在教学中,,根据生字的结构和意思,编成谜语,或让学生自编谜语,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认读汉字的积极性。
如:“美”,可编成: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懂”,重心靠边戴草帽。
通过
实践发现,学生特别喜欢用这种方式识字,既掌握了识记方法,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5、儿歌识字
把生字编成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儿歌进行教学,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学生在读中见音、见字、粗知大义,在内心建立起音、形、义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体会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
在平日教学中,我们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成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取得了不俗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本、林、森、焚”,编成“一木本,二木林,三木森,林火焚。
”教学“尘、尖、笔、墨”,编成“小土尘,小大尖,竹毛笔,黑土墨。
”如此一编,易学易记不易忘,妙趣横生。
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
二、拓宽识字渠道
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周围的一切或者说生活中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生活就是学生课外识字的源泉活水。
1、利用“用具”识字
“用具”识字,包括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玩具识字,文具识字,生活用品识字。
如:学习了《在家里》一课后,让学生回家在玩具上,家具上,电器上,生活用品上都贴上相应的名称标签,每当学生用到或是看到它们时就顺便读一读,认一认,然后再把这些标签带到学校与小伙伴交流。
2、利用“名片”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校两周左右,都能互相叫出对方的姓名,但却无法准确辨认写在作业本上的名字,主要是由于他们不认识姓名中的生字。
于是,我们在班内开展了“互送自制名片”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精美的名片,上面写上姓名、地址,然后送给其他的小伙伴,同时细心积攒别人的名片,结果,孩子们很喜欢这项活动,从中认识了许多姓氏。
3、利用“食品包装”识字
小学生对儿童食品情有独钟,为迎合这一心理特点,商家在食品包装上大做文章,充分刺激了小学生的感官,香甜可口的食品学生爱吃,五彩缤纷的包装学生爱看,为何不很好的利用它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呢?我们引导学生收集食品包装并把上面写有生字的商标剪下来贴在本子上,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所积累和认识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商标,以此来拓展识字的途径。
4、利用“电视、广告、门牌和报纸”识字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融合,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成长都格外关注。
于是我们通过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调动家长参与课题实验的积极性,设立“家庭识字档案”,帮助学生把在电视、广告、门牌中认识的字写下来,装入“识字袋”中,以便学生反复识记和积累,这样学生不但记住了许多生字,而且丝毫不增加学生的负担。